❶ 养家之人是一部动画电影吗
是的,
《养家之人》是卡通沙龙(Cartoon Saloon)动画工作室制作的手绘动画长片,由诺拉·托梅执导,萨拉·乔德利等人配音,于2017年12月8日在加拿大上映,2019年1月11日在中国上映。该片改编自黛博拉·艾里斯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在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女孩帕尔瓦娜为了一家人的生存而女扮男装出门工作的故事。
❷ 安吉丽娜·茱莉监制、奥斯卡提名《养家之人》:坦克边开出的鲜花
“我是真的爱这部片子,想把它推荐给每一个爱电影的人,想把它推荐给每一个家庭。”多年从事影视制作发行工作,负责引进这部《养家之人》的中恒星云影业(天津)有限公司蒙古族导演阿馨娜尔这样说道。
身着一袭深红色长袍的她看起来颇为朴素。在聊起自己心爱的电影时,阿馨娜尔的眼睛闪闪发亮,滔滔不绝。
无论从哪个维度来看,《养家之人》都有着一个十分豪华的班底:制作团队是在动画界声名显赫的爱尔兰金字招牌——卡通沙龙工作室,共推出三部动画长片,全部获得奥斯卡提名与安妮奖提名,前作《海洋之歌》以其美轮美奂的手绘画面广为人知,这部 《养家之人》由安吉丽娜·朱莉监制,此前获奥斯卡提名,以微弱票差败给了迪士尼的《寻梦环游记》,但斩获了“动画界奥斯卡”安妮奖。此前在北影节上映时,被不少影迷奉为“北影节最佳”,目前豆瓣评分为8.3分,想看人数10万+。
上映6天,排片率1.4%,口碑与排片率倒挂,这是电影市场的不成熟吗?无论如何,这部有深刻意义的影片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中东花木兰救父,童话照进现实
“我的母亲是一个作家,我的父亲是一个老师,我的两个妹妹永远在争吵,有一天我在街上发现了一个玩具,我把它捡了起来,然后它爆炸了。后面的事我就不记得了,因为这就是结局。”
《养家之人》一改前作明亮优美的爱尔兰手绘风,将背景置于充满异域风情的阿富汗,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现实主义故事:阿富汗女孩帕瓦娜一家生活在塔利班的严酷统治之下,无法上学、被禁止在没有父兄陪同的情况下上街,否则会遭到毒打。有一天她爸爸被强行关进监狱,帕瓦娜不得不女扮男装,化身中东花木兰,扛起整个家庭。凭着坚韧、勇敢和爱心,她最终救回了自己的爸爸。
这部成人与孩子共飨的童话是坦克边开出的一朵鲜花。生活在歌舞升平的世界太久,以至于很多人遗忘了,在世界另一边,还有许多小姑娘无法出门,很多人吃不饱甚至面临着生命危险。看过的观众念念不忘于日升月落下,沙漠之中的白色建筑群,妖怪仙灵出没的奇幻世界的巍峨壮丽,以及“月亮拉起海水”等充满诗意的台词。
整部电影采用“多层故事”的嵌套叙事结构。“故事讲述”这一贯穿始终的行为宛如哈利·波特对抗摄魂怪、呼唤守护神的咒语, 宛如将伤害反弹到伏地魔身上的咒语,以故事中的爱和勇气保护着主人公,促使其成长,也令奇幻世界与现实世界互为交互。成人的现实,儿童与少年的奇幻。
与文本互为注解的是现实,阿馨娜尔感叹道:“这部片子的命运真是太曲折了。” 在制作过程当中,一群理想主义者近乎强迫症的执念,最终呈现出了纤毫毕现的精美画面。电影改编自小说《帕瓦娜的守候》,作者黛博拉·艾里斯是一名反战者,曾多次前往阿富汗走访女扮男装的家庭。此前卡通沙龙团队曾经拒绝了好莱坞六大之一抛来的3D制作橄榄枝,坚持2D手绘风格。
电影制作成本不低,花费了四年时间,凝结着3个国家几百名艺术家的心血,期间导演诺拉·托梅曾经罹患乳腺癌,但仍一边化疗一边坚持完成了这部作品。“导演直面过死亡,所以整部影片中情绪非常克制。——我们都知道,市场喜欢什么,那种煽情的声嘶力竭的片子,有好几个情节点明明可以很煽情,但她偏偏没有这么做。”而克制,正是一部电影有着良好审美品味的标志。
作为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的好友安吉丽娜·朱莉则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为了影片更有真实感,导演恶补阿富汗的文化和 历史 知识,还找来很多阿富汗裔人士到剧组,请阿富汗工作人员进行表演示范,使动画师能准确捕捉阿富汗人的细节,具体到抓头发、交谈的手势都高度还原。
由于与卡通沙龙团队长期合作引进过动画剧,鉴于《三块广告牌》等现实主义题材奥系获奖片引进后相对不错的成绩,于是阿馨娜尔决定以不菲的价格,引进这部让人在逆境当中看到希望,看到亲情与温暖的优秀作品。就像影片开始帕瓦娜一家人的那顿午餐,家就是一种朴实的团圆。
而在上映之后,由于种种因素,《养家之人》遭遇了排片率困境。除了希望呼吁院线增加排片,他们更希望呼吁更多观众走进影院。
“爱尔兰版宫崎骏”,给孩子的第一堂电影审美课
与 社会 固有成见相悖的是,动画不等于低幼。目前的动画市场根据年龄和受众被划分成几大区间:一类是以《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等为代表的低幼动画;另一类是以《蜘蛛侠:平行宇宙》等为代表,以动画形式呈现,但实则面向成人世界的动画长片。而介于这两者之间,同时能引起孩子与成年人均有共鸣的动画影片何其珍贵。阿馨娜尔相信,《养家之人》能够填补这个空白。
阿馨娜尔和她的团队对《养家之人》的定位是“适合父母带着7岁以上的孩子去看,给他们的第一堂电影审美课”。 这部电影既有英文原声字幕版本,也有中文配音译制版本。精美绝伦的手绘堪称“爱尔兰版宫崎骏”,诸多细节的呼应,留白的配乐也有着非流水线产品的气质。以奥斯卡提名、安妮奖获奖动画作为审美起点,与从小带孩子去著名美术馆异曲同工,而原作中坚忍不拔等等品质或许也会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将来会开花的种子。孩子也能从电影中了解到世界的另一个层面
“我们所有票房数据、想看人数和评分都是真实的,没有一点注水的成分。”她言语间直指一些行业间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为了让更多目标观众看到,他们付出了很多宣发努力,在地铁、楼宇、公共交通、医院、银行、商业大屏、广播电台、高铁周边都进行了投放,另外成为《养家之人》“自来水”的自媒体大号也不在少数。
回望2018年,“口碑驱动、回归理性、良币驱逐劣币”似乎已经成为趋势之一。而 除了商业大片之外,当更多像《养家之人》一样的小众题材、艺术化创作被认可,观众随之得到成长,也将成为市场更成熟的标志。毕竟,“每一次花钱,都是在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
万物之中,希望至美。
《养家之人》以温情乐观的主调,讲述了有趣又励志的故事:生活在贫穷却温馨家庭的小女孩,女扮男装,勇敢地承担养家之责,为家人带来希望……好故事分享给所有热爱生活的养家之人,这也是人类生生不息力量的源泉。阿馨娜尔如是说。
END
❸ 动画电影《养家之人》好看吗
今日才看完动画电影《养家之人》,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动画电影。2017年12月5日,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年度颁奖上它就击败了皮克斯最新动画《寻梦环游记》,拿下了最佳动画长片奖!
《养家之人》是一部由黛博拉·艾里斯( Deborah Ellis) 著的加拿大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而成的动画片。该影片由卡通沙龙(Cartoon Saloon)动画工作室制作,女导演诺拉·托梅执导,Anita Doron 执笔编剧。
《养家的人》的美术风格是很写实的。导演Nora Twomey在采访中说道“不同于我以往的作品,这部影片是关于角色本身的——是关于他们的脸部、他们的动作等等简单的细节,这些构成了电影本身。”
总之这部影片因为主题本身就充满挑战性,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充满危机的时代的女孩,这已经很艰难了,但在影片中你还能够略微领略喀布尔的呼吸以及它的美,非常好看。
❹ 【影评】《养家之人》
阅片时间:2020.02.20
阅片地点:牛逼小破站
电影时长:93
电影类型:爱尔兰动画
剧情(完全剧透,慎看):2001年塔利班控制下的阿富汗实行了非常严酷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统治,对妇女更是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她们成年后外出必须穿“波卡”(罩袍),不能接受教育,外出必须由男性陪同。女主一家正是生活在这动荡可怕的时代,但是女主有一个开明的教师爸爸和作家妈妈,他们教会了她和姐姐识文断字,用故事为她们编织了干净灿烂的梦,然而因为爸爸得罪了塔利班被无缘无故关进了监狱,一家人原本就拮据的生活更是如坠冰窟,因为妇女身份她们不能上街只能吃着家里的存粮,可是这样怎么活得下去呢?迫于无奈帕瓦娜剪掉了自己的长发伪装成男孩,只有这样她才能出去赚钱养家,同时她一直期待着救出监狱里的爸爸,最后在她的朋友--同样女扮男装的沙泽拉和好“塔利班”的帮助下成功救出了父亲,一家人终于团聚了,不过马上又要开战了,他们的幸福又能持续多久呢......
整部电影的基调就很压抑,爸爸关进监狱前电影里出现的故事还是积极的,后面的故事就变成了女主生活的隐喻,双重压抑让观众透不过气,可偏偏它又是真实发生的,就在阿富汗,在那片本就战火纷飞饱受离殇的悲惨大地上。那里的妇女,需要以纱裹面才能出门,需要依傍男人才能生存,看电影的时候很多弹幕在刷为什么在那种严苛的环境下为什么妇女不联合起来反击呢?因为统治者很聪明,他们剥夺了妇女受教育的权利,也就是说她们无法从书本里知道还有男女平等的可能性,也无法从老师那里听见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说辞,在暗无天日的统治下,她们唯一的奢望可能就只有好好活着了。这是时代的悲哀,它披上了宗教的波卡,就让人无法质疑无法推翻,只能逆来顺受。电影塑造的帕瓦娜是勇敢而机灵的,她牵引着电影明亮的走向,可是我却觉得她的勇敢更让人悲慨塔利班的统治,如果在一个自由的国度,帕瓦娜可以穿上漂亮的裙子,那件被人压价到100块买下的妈妈亲手做的裙子,可以在学校听到更多可爱的故事,可以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而不是故作坚强成为养家之人。电影想要表达的很多,阿富汗的暴虐统治像毒虫一样钻进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吞噬着他们的平静,在电影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体现出来,但是电影最想传达的主旨还是关注阿富汗妇女的生存现状。相比之下,虽然如今的中国也并没有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但是女性的生存环境还是要比电影里好的多,感谢毛主席的“妇女顶起半边天”,同时再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❺ 电影《养家之人》是一部悲情电影吗,一家人最后在一起了吗
《养家之人》原名《The Breadwinner》,改编自黛博拉·艾里斯的同名小说,由爱尔兰动画工作室出品。影片获得了第九十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长动画片的提名和第四十五届动画安妮奖最佳独立动画长片等诸多奖项提名,这些业内的认可就证明了影片的质量。
我们希望着,就像影片所说的那样,这片土地终有一天会扫尽阴霾,迎来雨露的洗刷,最终变成绿洲,开满鲜花,这片土地上的女性们可以自由地在街上漫步,可以大声说话,开怀大笑,看看阳光看看世界,不需要女扮男装,隐藏自我。
愿景总会来临,愿安!
❻ 《养家之人》获奥斯卡等多项提名,又一部拍给成年人看的动画影片!
《养家之人》获得第90届奥斯卡奖之最佳动画长片提名,第75届金球奖提名,第45届动画安妮奖之最佳独立动画长片,并获得第31届欧洲电影奖、第23届美国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第22届金卫星奖等多项最佳动画片提名,在国内外网站上获得很高的评价 ,豆瓣评分 8.4.
影片由诺拉 ∙托梅导演、安吉丽娜∙朱莉监制,改编自黛博拉·艾里斯的小说《帕瓦娜的守候》,小说于2000年发表,畅销全球,十几年过去了,阿富汗及其附近的国家仍然混乱,没有和平。
影片讲述了在塔利班统治下屡受战火摧残的阿富汗,父亲无故被抓入狱后,家里只剩下母亲、两个女儿和一个幼小的儿子,在这个父权社会压迫统治下,一家人急需买到食物以求生存,为此,11岁的女孩帕瓦娜不得不剪去长长的头发,穿上已经死去的哥哥的衣物,打扮成男孩,出门去买食物,卖东西、打工赚钱养家,同时她想方设法到监狱去探望父亲并希望救父回家。
这是一个阿富汗花木兰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女扮男装、勇敢而坚强的女性英雄形象;同时展现了父权社会暴力控制下的阿富汗女性所处于的低下地位,及其为了生存而斗争的隐忍、勇气与智慧。
1
父权控制下,阿富汗女性的生存实景:
帕瓦娜陪伴没有了一条腿的父亲在路上摆摊,附近的一个商贩正因为被看见卖东西给女性而备受攻击。
一只小狗走近他们的摊位,帕瓦娜急忙赶走小狗,而被责骂引起了注意,她应该要留在家中,不该到市场抛头露面。父亲解释说家里没有男孩了,只有女娃,需要女儿的帮忙,才能出来赚钱,战争已经夺去了他的一条腿。这个解释并没有用。
男人进屋,女人必须要把自己遮好。
父亲无端被抓入狱后,母亲决定去救丈夫,并且写信抗议他们乱抓人。
于是,母亲将自己裹得如此严密:
去到监狱后,不管如何解释,得到的只有训喝和野蛮的驱赶,
以及殴打和再次警告。
她们只好回家,家里的粮食快没了,帕瓦娜主动到市场买些食物回来,然而因为父亲不在,没人胆敢卖东西给她。最后她被巡逻的人发现,只好逃跑回家,包和钱都落在途中。
这是一个绝对的“没有男人,女人就活不下去”的社会,任凭理由多么的充分,男性的统治只有野蛮、暴力和压迫,这里的女性必须依附于男性,完全没有自由。
2
这是一部拍给成年人看的动画,虽然残酷,却又不止是悲惨,还有女性智慧勇敢的光辉、温暖的亲情,以及好心人的帮忙,温情与力量。
女孩帕瓦娜终于剪去长发,女扮男装,潜入到男性社会中,遇到了另外一个同样的女扮男装的朋友,她们享受着男性社会的来去自由,打工赚钱。她的朋友向往着赚够钱后,离开喀布尔这个城市,到美丽的海边去做生意和生活,那里有很多有钱人,以及她们从没见过的碧蓝的海水,风景极美…
该影片背后的制作团队是来自爱尔兰卡的通沙龙工作室,这个工作室因专注于手绘动画、秉持精益求精的画风而出名,影片具有鲜明的欧洲动画风格和民族文化立场。
画面注重写实,用很多人物、建筑、物体的阴影,突出立体的观感;另外,主要以的人物角色一些小动作:眼神、嘴型和手的轻缓移动,来展现人物的质朴与内心。为了动画在写实之外还有展现了喀布尔的壮丽与辽阔的风景。
3
本片包含着一个女主帕瓦娜讲述给他人听的故事—— “ 苏莱曼的故事 ” 。
苏莱曼的故事穿插于整个影片,讲述了一个叫苏莱曼的男孩为了帮人民拿回珍贵的种子,一个人独自出门,决心找到大象王,在春天之前找回种子。途中,苏莱曼被一团可怕的东西追赶,他感到非常害怕,仍然前行;一个老婆婆告诉他,必须有三样东西:一样闪亮亮的、一样可自成罗网的、一样可抚慰人心,才能战胜大象王;他继续前行,帮助了一位老奶奶,得到了一面镜子;帮助了一匹老马,富人把他扔下水井,让他把井里的翡翠弄上去给富人,富人给了男孩一张网;苏莱曼用镜子的反光亮恍了豹的眼睛,又用网把豹群圈起来,最后用他的故事感动了大象王,拿回了种子。
“ 苏莱曼的故事 ” 中, 团队将剪纸艺术画和动画相结合,人物动作类似中国皮影,构图独特,呈现出新鲜观感 。
苏莱曼是帕瓦娜死去的哥哥的名字,这是一个帕瓦娜虚构的故事。这个故事是现实中帕瓦娜勇气的化身,同时又暗示着她哥哥是一个勇敢的男孩,哥哥的勇敢感染了她,给予她无尽的鼓舞和与黑暗作斗争的力量。她坚信“一件使人平静的东西”可以战胜一切。
最终她的父亲在好心人的帮忙下被救出。
4
电影在声音方面同样以写实手法呈现出女性所受到的暴力,进一步刻画出阿富汗女性的隐忍与坚强。
“影片一位声音指导本身就来自阿富汗,他向团队描述本地的冲突,小时候和街区的小孩们是怎样一起向入侵家园的军队扔石头。这些声音,让影片在创作层面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影片的结尾是这么一句话: 你可以铿锵有力,但不要仗势叫嚣,滋养鲜花的是雨露,不是那滚滚雷鸣。
❼ 生不逢时,却努力活着,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养家之人》
《养家之人》是一部动画电影,画风清新细腻而独具特色,但它讲述的故事是有些沉重的。
故事的主舞台在中东,在那里,妇女的地位低下,家里来客时要遮脸,外出也需要男人陪同。自女主角的爸爸被抓进监狱后,一家四口原本不富裕的生活更是难上加难,迫于无奈,女主角只好扮成男孩去外面买吃的……
看到这里,我根本不能想到这就是现实的,发生在现代的某些人的生活。电影中,同样扮成男孩的德利瓦曾说,海边有很多游客,我进些货,到海滩卖给他们不就好了。大意如此。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么大的,有些人富有,有些人贫穷,有些地方是和平的,有一些地方是充满硝烟的。虽然观看了这部动画,但我还是什么都做不了,也无法帮助他们。
人的力量真的很有限,就像最后德利瓦无法永远陪伴女主角一般,她们只能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唯一的慰藉便是那长达二十年“来日再相见”的约定。
除了感受中东人民生活的艰辛,女主一路的成长也非常感人,她从一开始要跟最小的弟弟抢葡萄干,到后来特意为弟弟买,影片开始时她不愿为家里做事,到后来把自己当成家中的顶梁柱……这些成长细节都直戳我的心坎。
除此之外它情节的表现形式我也非常喜欢,女主角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影片用这种故事来隐喻女主角的经历和遭遇,当她讲故事时,影片的画风会变成像是剪纸一样的风格,让人不禁佩服起美工的强大。
连续刷完卡通沙龙的三部作品后,我对欧美的动画电影作品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每每观赏完影片后,我都会感叹,动画是多元化的,审美也是多元化的。何不去接受他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呢?
❽ 如何评价动画电影《养家之人》中帕尔瓦娜的姐姐
帕尔瓦娜的姐姐为了家庭,要嫁给自己的表亲,可以看到,姐姐自己是不愿意的,从接他们的亲戚也可以看出,对方不是一个好丈夫。但为了家庭的生存,姐姐也只能选择牺牲自己。所以姐姐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为家庭承担的责任未必比帕瓦娜少,只是影片中没有直接表现的机会。
该片曾得到第9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片的提名,斩获“动画奥斯卡”安妮奖的最佳独立动画长片奖,尚未上映,就已经在豆瓣获得8.3的高分,成为年度最令人期待的电影。
动画电影《养家之人》(《Breadwinner》),改编自黛博拉·艾里斯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塔利班粗暴掌权下阿富汗的一个小女孩的经历,乱世中怀揣着一份希望和梦想,坚强勇敢,在战乱中成长与蜕变的故事。是一部让人感动的动画电影。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帕尔瓦娜(Parvana),在古波斯语里是“蝴蝶”的意思。故事的开头,帕尔瓦娜和爸爸在集市摆摊,爸爸曾是老师,代人写书信,地摊正中是一件帕尔瓦娜从未穿过的一件裙子,生活窘迫只能拿来出卖。
❾ 怎么评价养家之人
《养家之人》评价在第90届奥斯卡提名的动画长片中,该片虽非最优秀的一部,但是它勇敢而独特地用动画的肩膀,担起人间大义。故事讲的是悲惨世界,但不止于悲惨,它还讲述苦难中明亮的心灵,在正负对撞的世界里,放射出动人光华。
该片对世界的贡献,是它把远方最绝望的生活,最细小的存在,用言简意赅的动画,在人们面前活一遍。这个故事当然也能用真人实景拍,但更重“意”的手绘,出人意料地承担起更广阔、更透纸背的叙述。
在动画的光影中,人们再次近读了阿富汗的血泪,理解这世界上那些没有出路的生活,另一种悲欢的度量衡,如此卑微又如此强大 。(大众日报评)
剧情简介
11岁的帕尔瓦娜,在喀布尔拥有贫穷快乐的家。她的家是那么的拮据,风沙从四面八方灌进来。虽是个破家,却有干净灿烂的梦。开明的教师爹爹教她和姐姐识文断字,给她们讲藏着道理的历史和寓言。
(9)养家之人电影讲的什么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帕瓦娜
倔强、勇敢的小女孩。在塔利班的严酷统治之下,她的爸爸被迫害入狱。虽然塔利班不允许女人工作,但是为了养家糊口,她伪装成男孩,化名“奥狄什”(意思是“火”),出门打工挣钱。她还学着父亲的样子,给一家人讲述古老传说。
2、努鲁拉
帕尔瓦娜的父亲,以代写书信养家糊口。和平时期曾是一名教师,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他思想开明,不顾塔利班禁止妇女受教育的命令,教两个女儿识文断字,给孩子们讲藏着道理的历史和寓言故事,让他们在贫困的生活中仍能拥有灿烂的梦想。
❿ 《养家之人》故事不止,生命不息
《养家之人》始于绝望,终于坚强,这是一部非常庄严的作品。
主人公帕瓦娜是一个阿富汗女孩,她的妈妈是一位作家,爸爸是一位老师。家里,有哥哥姐姐,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
父母皆为高知,她的家庭应该是一个书香门第,原本,会很幸福。
可是,阿富汗长期遭受战乱,人人自危,命如草芥。常人所谓的幸福,遥远得犹如天边的月亮。
太平犬都好过乱世人。
帕瓦娜一家长期生活在塔利班的暴政之下,爸爸失业,在帕瓦娜的陪同下,到街头代读代写信件,一日,飞来横祸,父亲无端被抓,被送入监狱。
家里唯一的成年男性没了,全家陷入绝境。
按规定,女孩不能上学,不能随意外出,必须由家中男性陪同,违者,会遭受一顿毒打。
为求生计,更为找到爸爸,帕瓦娜剪下一头秀发,以男子的身份,在夹缝中,暂寻得喘息之地。
影片最打动我的,不是帕瓦娜寻找父亲的那份坚持,也不是她面对危险不退缩的勇气。而是,在生存尚难的境况下,还能让“故事”存一席之地。
即使我们一无所有,故事也总能记在心间。
贯穿影片的,除了帕瓦娜寻父这条主线,还有一条暗线,那便是帕瓦娜讲的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他为了从大象王的手中夺回种子,踏上了险象环生的冒险之旅。
这个故事,给了讲述者和听者,极大的勇气和慰藉。
“讲故事吧,帕瓦娜!”每当困顿的时候,她的家人总是如此说。
“我给你讲故事吧。”每当家人或者朋友需要希望的时候,帕瓦娜总是如此说。
直到最后,当帕瓦娜遇到最大的危险,需要最大的勇气时,她借由故事来给自己输送能量。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我不了解阿富汗民族,不清楚这个民族的特点,也说不好他们有没有希望。
但,这部电影,给了我希望。
“故事”是照耀在帕瓦娜一家上空的星星。他们没有沉沦在现实的悲苦中,而是常常仰望这片星空,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
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在《讲故事的人》中说到――
“民间故事和童话因为曾经是人类的第一位导师,所以时至今日,依旧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无论如何,民间故事和童话总能给我们提供好的忠告,无论在何种情况,民间故事和童话的忠告,都是极有助益的。”
影片的开头,帕瓦娜的爸爸对她说:万物随风去,故事心中留。我们民族从一开始就爱讲故事。
于是,他开始讲述阿富汗的历史。
故事,是一个人的历史,人在故事里经历,也在故事里结束。故事,也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
人,通过故事,获得启迪。
人,也可借助故事,寻根溯源。
这一切,在战争的环境下,显得尤为可贵。故事带给帕瓦娜家人一种力量,一种可以给人希望,教人不断向前的力量。
影片的最后,我们知道,帕瓦娜一直在讲述的那个故事,主人公叫苏莱曼。
他抚慰了大象王,成功夺回种子。意味着强大的精神力量,人性的光芒,终将战胜一切愚昧与邪恶。
最后,苏莱曼终于回乡与族人团聚,而现实中的帕瓦娜也九死一生救回了爸爸,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故事与现实的对比,表现了现实的残酷,也更加衬托出影片更为深刻的主题——无论多么残忍的暴力,多么贫穷的生活环境,都无法剥夺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丰富。
故事不止,生命不息。
电影结束了,生活却远未结束。
不仅仅在阿富汗,在伊拉克、也门、叙利亚,依然有无数个帕瓦娜存在着。
除了战乱这样极端的环境,在世界的每个角度,都不乏勇敢面对生活,在艰难中顽强前行的人。
帕瓦娜的勇敢、善良、明亮,将鼓舞着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