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动漫电影类怎么变现

动漫电影类怎么变现

发布时间:2023-01-10 21:22:50

A. 我现在在打工,存款不到百万,如果我找人投资拍一部动漫改编的电影,能赚到钱吗

基本不能。
首先不谈不到百万能不能制作一部电影(看看那些流量明星的片酬;剧组的开销),就算做出来了,也没钱打广告了呀。
如果考虑电影院上映,面临的两个结果:一个上不了;一个没人看。很正常因为小制作、没人气电影院为什么要排片?浪费场次。就算上了,也真的没人看,现在偶像排的电影我都有考虑一下看不看,更何况其它。
如果不考虑电影院上映,走网剧,也很难。网剧也要流量卖广告的,你觉得爱奇艺会推一个制作成本百万的电影么。
存款百万,安全一点就投货币基金(类似余额宝,但是收益高多了,也可以在支付宝直接买),PS:不构成投资建议,风险自负。
现在实体很难做,导致大家都没有闲钱,消费本来就难带动了,如果不是有大的IP或者流量,基本没可能。

B. 如何利用影视资源赚钱

一、微博
可以以免费送“悟空传”为名,为自己的微博涨粉,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微博打造成影视资源类的账号,提供其他一些比较受欢迎的资源。
一般来说,微博留广告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话题,建立电影相关的话题,在话题中进行广告设置。

2、直接注册相关电影的明星或者宣传的帐号,用影视名字+全集之类的字眼为名称。

3、影视评论。一段优秀的观后感,足以让大家关注你。
这种引流方式,是非常具有传播性的,毕竟免费的资源,很多人都会想要,而且一个人看了,也会介绍给身边的朋友,一个接一个,就像是病毒式的传播一样,就会为你带来无数的流量了。
二、网络贴吧
一般有新电影上映都会有贴吧建立,选择一个热播上映的电影贴吧,然后发布免费送的“软广”。
发完贴之后,留意不要被删帖。这里简单给大家讲解一下怎么发帖才不会被删?
第一,标题和内容可以相似,但不能一模一样,哪怕只改动一两个字,甚至只是改动标点符号,都不能出现标题和内容都一致的情况。
第二,帖子里面别出现敏感词,这个就可以用敏感词检测工具来查询了。
第三,微信号QQ这些信息,太明显会被屏蔽掉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注册的时候,可以用微信号来注册。
因为这样我们在发信息的时候,就可以在帖子下面写请看头像名称之类的,来让吧友加我们,将贴吧的流量引入到微信。
三、网络知道
一般知道是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利用小号去发起提问,然后自己的大号去回答,放上网络云盘上有自己的微信号或者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图片来引流。

另外,网络知道问答有一个点赞和踩的功能,如果一个问答浏览量很高的话,这种引流方式会引起很多人点踩的功能,所以要自己准备小号,多点点赞,增加回答的可信度。
变现套路
1、 引流微信个人号就多准备几个微信号,引流公众号就准备几个公众号。
2、通过热门电影资源吸引过来的流量,绝对是对电影资源方面有需求的。
所以引流的时候可以免费,但是在后期出了新的影视资源,我们可以再进行收费,所谓免费才是最贵的。
3、 卖粉。如果引来的粉丝不想维护的话,我们可以直接左手引流,右手跑粉了,一个粉丝的单价可以达到1元左右。或者直接卖个人号也是可以的。
总的来说,电影资源的推广以及变现方法就是以上这些的。
互联网推广都是融贯汇通的。比如网络、淘宝问答、母婴社区、陌陌、头条等等这些大流量平台,多多研究就会发现有很多相通点。

C. 如何挖掘动漫影视IP的第一桶金

1、基于IP角色形象、世界观所制作的定制类内容开发,是IP方可以进行促销授权的一个很重要的授权变现方式,要引起足够IP方的重视。

2、定制类内容的开发,不能完全脱离IP的角色和三观,但可以不必完全依照IP的图库来进行改编。

3、这类型促销授权,在内容发布之前的促销授权将会为IP带来可观的流量资源。

D. 抖音做影视剪辑怎么变现

随着抖音视频的越来越火,很多朋友都开始把自己转向抖音,也有不少朋友利用抖音变现,挣到很多利益,那抖音做影视剪辑怎么变现?

1、 引流到微信,销售产品或者招募代理商,这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微商模式。

2、 如果你有线下实体店,想增加客流量,那直接拍摄你们的产品特色即可,如服装、美食展示。

3、 当有一定的粉丝量后,就会有很多广告商家来主动找上门,广告费具体谈即可,这个是后期的收入,只要你有了粉丝后期根本就不愁没偶遇钱赚,会有很多商家找你合作!

4、 在抖音分享专业知识,吸引粉丝,然后通过销售课程或者相关服务盈利。这里不得不说抖音书单。

5、 通过抖音的电商橱窗功能,视频中插入商品,可跳转到淘宝成交。

6、 涨粉、账号交易也是一个不错的抖音变现途径,目前单个抖音粉丝的价格在3分左右。

以上是关于抖音做影视剪辑怎么变现的方法,其实抖音做影视剪辑是可以吸引很多粉丝,只要有粉丝就可以变现了。

E. 快手和抖音发影视作品,怎么赚钱怎么提成

一.渠道分成,渠道分成其实是视频收入的一个很直接的方式,像头条过了新手期就可以得到平台分成; -点资讯想获得分成需要,只要向官方邮箱申请分成就可以了。二.粉丝变现“粉丝经济”目前对于大家已不再陌生,不管在什么行业都希望粉丝给他们带来持久效益,实现变现。比如备受争议的咪蒙,她的文章每次阅读量都在10w+,不知道大家关注没有,最近她的文章在介绍的时候会加上"唯品会”这样间接的去引入广告。如果目前你的短视频栏目已经获得10w+数量的粉丝,可以去尝试这种变现方式,对粉丝进行精准营销,通过粉丝为团队带来收益。三.直播打赏直播打赏,自YY直播以来,各直播平台的主要盈利模式。但是,这种盈利模式的难度以及门槛比通过广告赚钱要难数十倍,只有成为头部主播,并获得平台的支持,才有机会赚到丰厚的粉丝打赏,这个难度无异于普通人想要成为明星一样,我们在各个直播平台看到日进斗金那些主播,只是百万主播中的极少数人,更多的小主播还是挣扎在温饱生存线上。

F. 聊聊中国动画制作产业陷入的窘境(2)

聊聊中国动画制作产业陷入的窘境

动画工业的特性

虽然中国动画工业的水准这两年在提升,但受制于动画工业的特性,整个行业的成熟度和规模性还需要时间积淀。

动画工业相对于一般工业,其人才培养周期更长。

就二维动画制作而言,其类似于一个手艺活。比如,一些高难度的镜头转换如何通过合理的分镜去展现,可不是一般画师能做到的。在日本,一个动画师的出道可是需要经历长达十数年的学徒生涯,在这个过程中技艺一点点传承。国内连传统都没有,谈何传承,可以想见二维动画工业的发展还需要多少时间积累。

就三维动画制作而言,它是艺术和工程的结合体,对人的要求非常复合,团队间的沟通、磨合比一般工业流水线要复杂多了。一名专业背景毕业的新人要融入制作团队少则一两年。

动画制作管理难度高,团队规模有瓶颈。

对二维动画而言,大部分从业者的基本工作就是绘图,按张数计费,这导致整个产业容易作坊化,大厂中待了一段时间后出来自立工作室接私单的比比皆是。产能碎片化,造成隐性协调成本高。

就三维动画而言,由于沟通协调要求极高,流程管理做的不好就极易造成内耗,增员不增收。《疯狂动物城》的制作团队高达550人,而国内少有能做到超过两百人的团队。管理的瓶颈限制了产能的扩张。

由此可见,整个动画工业的产能供给弹性非常小。这导致即使你有很多好故事,但没有产能去把概念变成产品。

如今资本涌入,催生了大量动画化需求,但供给在短期内仍面临产能瓶颈。一方面是整体工业水平还处于早期,一方面是产能扩张弹性小。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动画将面临着产量与质量的冲突。

产业链划分情况

一个完整的动画生产、传播及消费流程一般是:由故事源(网文、漫画或自创)到制作(前期、中期、后期),到发行(播放渠道),再到观众,最后再被改编成电影、游戏、衍生品,做二次变现。其中,还有一个简单的流程,即从故事源到动画制作,到电影变现。

从产业链角度看,可以把参与者划分为:网文、漫画平台,动画制作公司(原创或代工),播放平台,游戏公司,影视公司,衍生品公司。

这些参与者中,动画制作公司要么为网文或漫画平台代工,动画化其网文或漫画作品,要么通过播放平台接触观众,要么通过授权或合作通过游戏公司、衍生品公司接触到粉丝,要么与影视公司合作开发电影接触到观众。其业务形态基本是2B的,只有最后开发电影略带2C。

其他所有产业链参与者都是2C形态的,或多或少可以通过为C端用户提供产品或服务变现。比如,平台通过会员费、广告变现,游戏公司通过充值变现、影视公司通过票房变现、衍生品公司通过商品变现。

从变现的`规模角度,游戏、电影、衍生品无疑是最大的,游戏有一千多亿的规模、电影四五百亿、衍生品三四百亿;从用户付费习惯的角度,这三者也是最成熟的,充值、买电影票、买手办对于大部分年轻人都是个更为自然的事情。

相比之下,平台会员费的付费习惯最弱,整体渗透率很低,不超过10%;市场规模也远不如前三者,最多几十亿。

动画制作公司的商业模式

1.收入端

对于动画制作公司而言,其变现可分为直接变现和间接变现。

直接变现来自于平台方的二次分配,即平台在获得广告费、会员费后,分配一部分利益给动画公司。或者来自电影票房分成。

就前者而言,在C端的付费习惯还没形成时,动画公司的直接收入面临天花板。此外,平台的广告贴片分成也不会高,毕竟动画的单集点播量相比视频网站头部内容综艺和网剧要差一个量级,能有个几十万的分成实属不易;传统电视台的传播权收入更低。

就后者而言,国产单集动画电影票房从 2014 的 3000 万增长至 2015 年的 6000 多万,考虑票房分成,制作方平均也就2000万的收入。

动画公司的间接变现来自于游戏、衍生品等领域,所谓二次变现。动画公司的二次变现潜力取决于其作品的IP强度(粉丝量、粉丝黏性、改编可行性等)。只有IP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才有机会参与二次变现。且IP强度越大,博弈力越强,参与度和收益分成就越多。

毕竟二次变现领域是个完全不同于动画制作的领域,其产品开发、渠道、用户都属于该领域玩家的资源。这些玩家直接掌握对C端的变现,其产品服务也会对动画作品产生二次放大效应,因此其本身是有相当话语权的。

国内动画原创作品的发展都是早期阶段,大部分作品的IP强度都没达到与二次变现领域玩家博弈的地步,这部分变现往往看得见摸不着。目前也只有极少数头部内容才有机会参与到二次变现,比如《不良人》、《秦时明月》等,开始有了丰厚的手游授权变现。

2.成本端

动画制作成本投入相对较高,主要是人员薪资成本。按外包价计,一般二维动画的一分钟成本在3万左右,多的可达五六万,三维动画更贵一些。一集动画去掉头尾,短的7、8分钟,长的近二十分钟,一集成本约在30万至100万。一季12集左右,投入约在400万至千万级。

若自建开发团队,单位时间成本会低一些。一般至少需要四十人左右的团队开发一个产品线,多则七八十人。年支出约在500万,甚至千万。

若是开发动画电影,按90分钟,每秒1万计,制作成本至少5000万。

动画制作公司商业模式的尴尬

比较动画制作公司的收入端和成本端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其商业模式有点尴尬。

一方面,成本投入非常大,制作周期非常长。比如,一季作品投入少则三四百万,多则上千万。单集制作周期达到两周的已经可以算是佼佼者,一季作品得制作半年。而一部电影作品若是良心制作,开发周期怎么也得两年。

另一方面,直接变现规模小,难以覆盖成本。而二次变现需要作品先变为较为头部的作品,而且变现期靠后,收益分成比例存在不确定性。

这导致动画制作公司目前能赚钱的基本是代工公司,比如为平台动画化其动漫、网文作品,但这本质是赚得是平台的补贴费。

原创动画公司生存压力极大,高投入成本,低变现能力,使得其试错成本极高,极有可能因为作品的一些失误,而失去重新再来的机会,或者因为变现期太靠后,而产生现金流危机。这造成原创动画业低生存率状态。那些幸存者,现在的头部公司,往往是经历了股权不断被稀释,才熬到现在,看到快要盈利曙光。

这对于整个产业而言也有尴尬,动画制作公司的生存压力会导致平台缺少好作品,二次变现领域的玩家缺少好的改编源。

;

G. 动漫行业的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如何

动漫产业链全景梳理

动漫产业不仅包括漫画、动画还包括下游衍生的游戏、服装、文具、玩具等周边、二次元社交平台及内容交流社区等,完整的动漫行业产业链可分为内容生产、内容传播和衍生变现三个环节。

上游内容生产主要参与者包括漫画作者、动画工作室、动画制作公司,代表企业包括夏天岛、奥飞娱乐、光线传媒旗下的彩条屋、东方梦工厂等。

中游内容传播环节包括电影院线、电视台、在线漫画平台和在线视频平台四个渠道,例如央视少儿频道、金鹰卡通、快看漫画、腾讯动漫、哔哩哔哩、爱奇艺等。

下游衍生变现环节则可分为实物衍生品开发及销售、泛娱乐内容开发和运营两部分,实物衍生品开发及销售代表企业包括泡泡马特、潮玩星球、哔哩哔哩等,泛娱乐内容开发和运营包括阅文集团、腾讯游戏、企鹅影视等。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H. 动漫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从动漫专业的变现原理谈——

动漫专业前景怎么样?

1.赚钱的核心是满足别人的需求,或者说“为人民服务”。你用你的能力满足“他人”合法范围内的需求,别人才愿意给你钱。这就是“赚钱这种社会游戏”的本质。你能满足的对象越多,需求越紧凑;或你能提供的越具有“稀有性”,你赚钱的效率自然越高。

2.在1这个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动画这个行业。此行业的核心产品就是“动画片”及其“周边”。这些产品满足的并非人们的物质需求,它们属于非生存必需品,本质上是满足他人“娱乐层面”的精神需求。一部好的动画片,可以同时满足上百万人的精神需求,且一部成熟动画片的制作难度也确定了他具有“稀缺性”特点。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画制作是一个赚钱效率在社会合法范围内属于中上游的手段。

3.但也正因为动画满足的是大众的娱乐需要而非物质需求,因此在很多人眼里,它是可有可无的,属于并非人人都需要的存在。同时根据国内的政策要求以及舆论导向,显而易见,动画被狠狠的打上了一个标签——这是给孩子看的。而孩子的消费能力很明显是很有限的。在这种现状下,动画这个行业在国内的吸金能力被中和了。国内动画行业整体一直处于娱乐业的边缘。

4.目前国内动漫专业学校的真实就业情况,一方面讲其实并不乐观,但另一方面来说又可以很乐观。乐观之处在于,确实在美术类行业里,相对来说,我们是最好就业的,我们技能学习的综合性让我们恰好契合当下时代的“交叉性”;而不乐观的是,即使是中传北电,本科毕业后,转行到其他行业岗位的概率也高于百分五十,其他普通学校甚至有转行率百分百的情况。因为同样的技能,相同的精力投入,参与游戏、剧组或互联网公司,得到的收益会更为可观。游戏的高度粘性,真人影视的大众认可度,互联网行业的新兴发展势头,都优于动画行业。

5.结论,动漫专业,就业相对容易,行业有潜力,现状很迷离。在众多美术类专业里,属于值得入坑的。但想大富大贵,更多与个人有关,和行业无关,再差的行业里也有富人,再好的行业里也是“打工人”最多。

当然,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I. 浅谈国内动漫公司的出路

浅谈国内动漫公司的出路

国内动漫一直处于一个不景气的状态,大部分动漫公司都沦落于为巨头打工的状态。那么,我们来讨论下是否国内动漫公司的出路何在。

1、产业链各环节玩家的需求

首先是漫画、网文平台。其手上掌握着大量原创版权。如今IP大热,优质版权奇货可居,对于平台方而言,版权成了十年前的地皮,捂着往往比直接变卖更赚钱。更好的方式是做二次开发,对一些作品动画化,尤其是漫画作品,从而扩大受众群体,放大IP价值,这样增值收益更高。这会催生大量漫改动需求。

其次是视频平台。视频平台现在的竞争格局类似于经济学上完全寡头竞争,用户基本没有忠诚度,哪有好节目就去哪儿,这导致平台方必须不断追加投资优质内容,以优质独播的形式获得对其他平台的差异化竞争,将完全寡头竞争扭转为不完全寡头竞争,从而获得一些定价权,比如会员费收入。因此优质内容将成为平台的重点布局对象。我们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平台以类似制片委员会的模式参与到内容的出品。

三是影视公司。国内大型影视公司正在向投资型公司转变,掌握关键的融资+发行渠道,逐渐成为影视领域“绕不开的河流”。他们需要的是优质内容。动画电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游戏公司。手游经过高速发展,现在已是一片红海,获客成本极高。而基于动画或者影视作品改编,可以借势减少获客成本。比如,根据腾讯的一份IP改编手游报告,有IP的手游的下载转换率是没有IP的2.4倍,有IP的手游的整体收入是无IP收入的2倍。

五是衍生品开发公司。动画IP对衍生品公司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以奥飞为例,其动漫玩具营收从2012的7.3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12.5亿元,毛利率从37%提升至45%。作为对比,非动漫玩具营收从2.8亿元增长至3.2亿元,毛利率维持在33%。

2、产业格局的进化

可以看出,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对优质动画内容的需求非常大。但正如上篇所分析的,由于历史原因和动画工业本身的特性,中国动画产业面临着产能瓶颈,由于产能供给弹性偏弱,这一问题中短期内都难以解决。

因此产业链上的各个产业资本有很强的动力直接介入动画制作环节,介入的方式包括美国式的资本层面的产业整合以及类似日本制片委员会模式的联合出品。

对于前者,优质的中期产能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已经有不少巨头开始占坑,原力、大千阳光等等都有巨头入股。一些以前期为主导制作团队也有纷纷有产业资本进入,作为IP孵化的一种方式。

对于后者,由于中国还没有形成拥有完整产业链的传媒集团,因此联合出品会成为主流方式,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动画制作公司的突围点

从美国日本动画产业的经验看,动画制作公司或依附于其他环节的玩家,或是寄居于巨头门下。而国内的产业进化也有这样的趋势。那是否有什么契机能让动画公司有机会实现自我造血,走出独立发展之路呢?

动画制作公司有着商业模式上的尴尬,一方面是制作成本高,另一方面是变现期靠后,直接变现有限。所以如果能在这两个问题上有所突破,至少从生意的角度,动画制作有机会成为一个独立存在的商业。

1、成本问题

动画制作的最大成本,在二维上是原画和中间画,在三维上是中期的动画和后期的渲染。

对于二维而言,已经有一些软件可以基于原画对中间帧进行预测,这类技术成熟后对人力投入的节约会非常惊人。

对于三维而言,由于技术在制作过程中扮演的作用更明显,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压缩也更有想象空间。比如,传统三维动画的动画过程中,都是骨骼绑定后一帧帧的k帧,从而实现动作轨迹。动作捕捉系统、手指捕捉系统、脸部表情捕捉系统能极大的减少工作量,加快时间开发周期。技术上,这并不是难点,门槛在于投入成本,一套投资动辄几十万的,甚至上百万。但是成本的下降速度随着技术进步和新竞争者的进入终究会越来越快,比如诺依螣的动补系统已经将投入门槛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三维动画的后期渲染虽然在人力成本中不占大头,但涉及大量硬件投入,且有着极高的时间成本,已经成为不少制作团队提升制作周期的的制约。不过这一块的效率提升也很明显。一方面,硬件成本的下降,渲染农场的普及,都在降低宣传成本。另一方面,已有不少团队开始基于游戏引擎,比如unreal或unity3D,二次开发适用于动画制作的引擎,做到对动画实时渲染,从而可以消减90%以上的渲染时间。

2、直接变现问题

分析支付意愿最高的内容形式、电影和游戏,可以知道用户还是愿意为虚拟产品付费的,但需要有良好的体验。

什么是良好的体验?有很多方面,这包括,能不能为用户提供复合型服务,比如看电影既是对内容的消费,也是对空间的消费;能不能提供一种强烈的沉浸感,比如玩游戏时的高频的交互、精彩的`故事线;能不能提供一种身份认知,比如同好间的认同感、人与人间的攀比欲。诸如此类有许多,一个简单而核心的判断标准在于,如果终止提供内容,用户会不会难受。难受了,才能有议价权。

所以直接变现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进入支付便利、与粉丝接触更紧密的互联网时代,动画制作公司有机会将业务形态由2B转变为2C。

我们认为,好的内容产品的价值最终都可以用“用户基数*转化率*APRU值”来衡量。这针对的不仅是动画,也包括其他娱乐内容,比如网剧、网综、网大等。一个好的内容团队的核心能力就在于能提升转换率和APRU值,并让用户直接贡献的收入成为重要盈利来源。

3、内容团队的关键能力

我们认为,强大的价值内核、强大的制作能力以及创新的付费模式将是内容团队的成功关键。

内容产品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情感性消费,拥有强大价值内核的作品才能与粉丝构建起深厚的情感纽带。不得不承认,目前中国动画拥有强大价值内核的作品还非常少,尽管制作水平提升挺快,但往往缺失画面背后的情感认同感。这直接影响到粉丝付费意愿以及二次变现的潜力。

制作能力可以从两个维度看,一是产能,二是制片管理能力。产能体现在能确保作品的高频推送,这也是增强粉丝黏性的利器。在互联网商业中,高频打低频已是常识。其实在娱乐领域,也有适用之处。高频的内容推送能营造类似游戏高频交互的沉浸感和爽快感,这对提高付费意愿极其关键。制片管理能力体现在良好的成本和生产效率控制力。这直接决定了项目的盈亏平衡。目前,票房和成本的盈亏平衡关系约在3:1,这意味着成本每上升一块钱,需要增加3块钱的票房去覆盖成本。

创新的付费模式涉及对用户心理的洞悉。比如游戏是个很好的例子,端游时代,先买后体验,在中国显然不成功,后来进化成网游的先体验后付费模式,同时还能让你为攀比感、炫耀感付费。市场扩张到千亿规模。再比如,网络剧的买会员提前收看,网络大电影的免费看五六分钟后付费等模式都是对用户心理的揣摩而做出的收费策略。动画作品也一样,需要付费模式的创新。比如,买会员费可看花絮,或可打折购买周边,参加cosplay评选等。当然付费模式创新不构成单一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但有助于其尽早进入收费期,并给整个行业带来启示。

;

J. 《超神学院》这样的国产动漫是如何赚钱、如何盈利的

国产动漫爆发前夜

2013年之前,《喜羊羊》、《熊出没》等“低龄动漫”横行市场,几乎占据了市场100%的份额,自2014年改编自同名漫画的《十万个冷笑话》上线以来,每年均有青少年、合家欢等“非低龄动漫”高居票房榜单前列。

尤其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横空出世,更是打破了国产动漫长期以来的沉闷僵局,上映第6天就分别以5100万元、3亿元打破国产动漫电影单日最高票房和最高票房纪录,最终票房统计高达9亿元人民币,被誉为“国漫的良心之作”。



陈岚向时代财经坦言,从业15年来,她更新漫画的频率从最初的一月一更到一月两更,再到一周一更和现在的一周三更,但读者仍不买账,“读者总是在抱怨‘太慢了太慢了,看不下去了’,永远赶不上读者的阅读速度”。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阅读全文

与动漫电影类怎么变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第4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 浏览:569
爱情小说电影下载 浏览:881
相约电影院 浏览:624
电影年轻的故事在哪里拍 浏览:665
2015穿越二战日本电影名字 浏览:426
小黄人电影2017时长 浏览:345
电脑电影传到手机上 浏览:773
俄罗斯高分二战电影推荐 浏览:287
日本电视日本电影 浏览:324
最终牺牲美国电影 浏览:334
电影院开放安全吗 浏览:32
如何将电影视频转换为mp4 浏览:390
刘威电影网 浏览:413
法国版武大郎电影 浏览:435
937年袁牧之导演的电影是什么 浏览:931
汉川电影院 浏览:69
哪个电影2020世界末日 浏览:879
美国纽约电影学院官网 浏览:189
怎么把电脑上的电影导入手机 浏览:679
2017最火明星演过的电影 浏览: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