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马学武宝莉是什么电影
《亲 爱 的》是由裴军执导,闫妮、何冰、曹炳坤等主演的家 庭伦 理电视剧。
该剧讲述了一段上世纪80年代的错 位爱 情故事。李宝丽与郑坚是一对欢喜冤家,然而宝莉为了“嫁个文 化人”而选择了马学武。从此,三人的感情、生活一片混乱,就此衍生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该剧于2014年6月5日播出。
㈡ 万箭穿心电影结局
万箭穿心电影结局:李宝莉通过一整夜的考虑,选择搬出这万剑穿心的家。她将房屋登记证书拿给婆婆,并嘱咐婆婆有时间带儿子去办过户手续,就用担子挑着简便的行李离开了。宝莉下楼遇上建建在等她,建建给宝莉道了歉,于是宝莉上了他的车,两个蹉跎了半生的人选择开始新生活。
主要讲述了90年代的武汉,一个普通家庭里丈夫马学武(焦刚饰)是一家国企的厂办主任,妻子李宝莉(颜丙燕饰)是汉正街的一名小贩,二人还有一个儿子小宝(李现饰)。一次企业分房让这个家庭住进了新房,岂料从搬家那天起一系列让人始料未及的变故接踵而来。
丈夫马学武提出离婚、妻子发现丈夫出轨、无家可归的婆婆要入住新家,终于马学武在一系列打击下走向了自杀之路。宝莉的好友小景(赵倩饰)把一切厄运归结于新房的风水不好,称之“万箭穿心”,但个性倔强的李宝莉不愿妥协,决意撑起这个家。
电影相关评价:
《万箭穿心》是敢于触碰现实题材,又有能力把握人心的写实电影。该片长达两个小时,片中没有追车爆炸的动作场面,但因为内心戏有劲、情感戏有料、对手戏有冲突,所以一点也不觉得拖沓冗长。
片中触及了家庭中的几大核心问题:夫妻相处,婆媳关系,以及子女教育,虽然每个问题上都没给标准答案,但都足以促人深思。
该片人物饱满、剧情跌宕、台词质朴、返璞归真,取之于生活,贴近于生活,观所触动,动之以情。此外,主演颜丙燕演得不仅至臻完美、没露痕迹,还让观众能跟随着人物视角,换位深思她为何悲催。
㈢ 电影《万箭穿心》的结尾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
《万箭穿心》这部电影,我非常喜欢,喜欢到一两年前就写过影评,当时看到阅读量有几万,那种开心的心情难以形容。
但是,我拒绝认真地去细看这部小说,因为小说比电影更惨,片中的李宝莉已经这么惨了,小说如果更惨,天啊,接受不了。
《万箭穿心》的结尾是很沉重的,我觉得有几个意思,从各个人物来分析看看:
跳桥而死的男主马学武,其实他虽然在剧的前半段就死了,但他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贯穿整部剧。
马学武这样一个很迂腐的男人,现实生活中是有的,他很孝顺,这样的性格本来是很不容易出轨的。但是还是出轨了,这个意外的转折,带给观众更多的不是他的批判,而是对夫妻关系更深一层的思考。
李宝莉性格十分泼辣,在家里说一不二,当着搬家工人的面,也不肯给老公面子。
但是胆子小的马学武,却无论如何都坚持把母亲带到身边生活,正因为这样,所以李宝莉再摆臭脸,也只是输掉更多的夫妻情分。
李宝莉的不同意,是因为什么呢?她面容姣好,年轻时追求都很多,从来都感觉自己嫁给一乡下人是下嫁。加上这么多年,马学武总表现得很懦弱,遇事,为家里出头的人,反而是女主李宝莉。
他俩的这个结局,我想,是告诉我们,一开始就不平等的夫妻关系,很难在以后过日子时变得平衡,日常生活中暗涌处处。
他们的儿子小宝的结局就很不妙,他越长大,越变态。不知道以后,小宝成家了,有下一代了,会不会后悔现在这么对自己含辛茹苦的妈妈?
从十年前李宝莉不想留婆婆在家里住那一天开始,对奶奶也十分依恋的小宝,在感情上的天平上,与爸爸马学武和奶奶站在了同一边,感情天平的倾斜,为后来李宝莉众叛亲离被赶出家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女主李宝莉的结局,令人扼腕叹息,但是看她年轻时的表现,又带着些许快意。同情,与讨厌,很奇怪地可以在这个人物身上并存。
如果她年轻时不是那么刀子嘴豆腐心,如果她能不要那么傲娇的对待马学武,不要老是在马学武面前高高在上,以美女自居,不要在搬家工人和其他人面前,不给马学武面子,让他下不来台,他们的关系不至于降至冰点。
而正是因为在李宝莉这里得不到温存,马学武才会被那个美丽又年轻的同事,轻轻的一句生日祝福就勾走了魂,从而走上了出轨的道路。
李宝莉的婆婆也有错,十年过去了,儿媳妇在批发市场做苦力“扁担”,她不是不知道,可是,她几乎从不开解这个孙儿,多体谅体谅自己的母亲。
李宝莉之前只是在汉正街帮人卖袜子,属于打发时间的,但是,马学武出轨打乱了这一切,痛苦万分的李宝莉采取了举报这一手段,让老公和小三被逮进了派出所,颜面尽失。
单位下岗名单里,第一批就有她老公的名字,软弱如马学武,马上跳河自尽。遗书里有写给他老母亲的的话,也有写给他宝贝儿子的话,独独故意漏掉了李宝莉,他是带着很深的恨意离开这个世界。
所以,李宝莉的婆婆老是不能原谅她,哪怕在孙子面前,她也从不掩饰她对李宝莉这个儿媳妇的怨怼,一家人都是孤儿寡母,却陷入了死循环。
马小宝其实从小十分依恋他爸爸,多过对他妈妈,李宝莉实在是太过强势了,所以,父子俩有过很温馨的瞬间,就是他爸爸带小宝在房间里做作业,这么温情脉脉的时刻,李宝莉加入不了。
她是面容姣好,但是没什么气质,性格又火爆,讲话又不懂迂回,所以,自从丧夫之后,她的儿子从来没有跟她亲近过,对担起整个家庭重担的母亲,他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这也是令人很失望的一点,他憋着一口气,一定要考到好的大学,离开这个破碎的家远远地,继续跟他奶奶相依为命,他太过思念他的爸爸,以至于成了不懂母爱的白眼狼。
世界一点都不公平。
马学武出轨、下岗就承受不起而自尽,被老婆举报还对老婆怀恨在心,不管老娘下半生,不再陪伴儿子。
他妈妈和他儿子对他只有无尽的思念。
李宝莉性格不好是真,但是她遇事不服输,丧偶就自己养家。十年,从美貌的少妇熬得又老又丑,都是咬牙坚持,不肯改嫁。
结果,她儿子和她婆婆当她是在赎罪,当她所有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
世上没有人是完美的,那怕是考上了好大学的马小宝,也不见得多高尚。从他把他母亲像奴才一样赶出家门那一刻起,已让人喜欢不起来,三观不正的人,学历再高又如何?
㈣ 万箭穿心电影解析
万箭穿心电影解析:
《万箭穿心》展现在人们视野里的是一个无助的,饱经沧桑的女人。表面上的咋咋呼呼实则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女人。她不修边幅,生活的磨难写在她的脸上,和她衣服凌乱一样,她的生活也凌乱不堪。一地鸡毛的生活状态让观众也跟着她一起皱眉头,一起“骂骂咧咧”。
或许,这就是生活原本的样子,只是,再多的灰色也不应该遮住该有的亮色,哪怕一丁一点。只是对于李宝莉(颜丙燕)而言,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如意”。而这一切不幸,宝莉的闺蜜归咎为是新房子的风水不好,是“万箭穿心”。但真正的悲剧何止是风水所能解释和涵盖的。
李宝莉是汉正街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个妇女。靠着小生意贴补家用,常年的小贩生活让她的性格总是风风火火的样子,常为生计吵吵闹闹。丈夫马学武是国企的厂办主任,比起“粗俗”的妻子宝莉,丈夫马学武显得很“体面”,这也是导致他们夫妻不和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马学武是一个极其自私和懦弱的男人,这也是他在得知下岗通知后他选择跳江自尽的最终原因。没有担当的马学武婚内出轨,这也是他被下岗的重要原因,他没有顾及年幼的儿子和年老的母亲,更没有顾及妻子李宝莉,连遗言都没有给宝莉只言片语,无情无义至极。
这样的男人死有余辜,但李宝莉的儿子和婆婆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是李宝莉平日里的吵闹甚至是那次举报所造成。这也是造成李宝莉真正悲剧的根源。
人最大的悲剧就是亲人的漠视。李宝莉含辛茹苦将儿子抚养长大,儿子不但没有感恩而是在考上大学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母亲断绝关系并让母亲把房子让给奶奶住。理由是房子是爸爸留下来的。
儿子从小就嫌弃母亲李宝莉,他认为是母亲“害死”了父亲。他厌恶母亲的粗俗和喋喋不休,在他的眼里这些根本不是爱。他只看到了母亲平日里的大呼小叫,听到她的唠叨,后来又看到母亲和那个“野男人”,在他的眼里,母亲似乎没有一处好。
他没有看到母亲的辛劳,母亲的心酸,把母亲捍卫婚姻的种种做法看作是低俗甚至是陷害。他宁愿相信“婊子”的话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妈妈。这是多么可怕又可悲的心里。他居然问及:你爱过我爸爸吗?把一场没有道德的出轨看成是为了爱情。而真正的受害者,自己的母亲却被他看成是一个泼妇。
在出轨这件事情上,这个家庭没有人责怪马学武却在责怪李宝莉。没有人心疼李宝莉的死活却在为一个死者马学武而打抱不平。李宝莉连处置一个相框的权利都没有。成了寡妇的李宝莉为了活命,为了儿子和这个破败的家成了一个“女扁担”,她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所有的苦难,包括精神上的折磨。
一晃十年了。饱经沧桑的“女扁担”依然奔跑在大街小巷,为了抢活多挣钱不惜吵架丢份。而此时的儿子却为老师无意提到的母亲是“女扁担”而感觉丢脸。老师眼里母亲的伟大在儿子眼里却成了耻辱。婆婆也并不关心这个儿媳妇,在她的眼里只有孙子。虽然也有恻隐之心但终究放不下利益,那套儿子留下来的房子。
在孤独的夜里,被万箭穿心的李宝莉走到大街上。所有的繁华和狂欢都是别人的而她什么也没有。轻轻的为几个快乐的年轻人摁下快门,他们青春快乐的样子让冷漠的世界多了份温暖。如果儿子能这样该有多好。
她记得自己和儿子道歉,是自己不好让他没有了尊严和快乐。只是儿子冷冰冰的眼光让她的心不寒而栗。十年早已耗尽了她的眼泪和温柔。如今的她依然看不到未来和希望,有的只是万箭穿心般的疼痛和酸楚。
放弃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她将房本交给婆婆,当婆婆问及还有什么话可以转告儿子时,宝莉眼里闪着泪花,坚定地说:没有了!如果换做任何人,这样的日子早已过得够够的了。那么,李宝莉离开了这个风水不好的家真的从此柳暗花明了吗?回答是否定的。
人性的恶再次光临了李宝莉,从监狱出来的建建在车上侵犯了李宝莉,无助的李宝莉选择息事宁人。面对纠缠不休的建建她又一次选择隐忍。而在儿子和人们的眼里她只是一个寻欢的寡妇罢了。
建建虽然也有同情李宝莉的一面,但掩盖不了他的恶习和对李宝莉的趁火打劫。他强行将弱小可怜又无助的李宝莉据为己有。其实和爱情一点关系也没有。那么,李宝莉不明白吗?当然明白,只是,李宝莉的妥协不仅仅是委身于一个男人,哪怕他是一个流氓无赖,实则委身的是社会和人性中的恶。她的自强不息将伴随着污泥浊水混入滚滚洪流,不管她愿不愿意。
存在就是合理,生活生存的意义远远大于哲理,一个底层的弱女子注定不是出污泥而不染那朵清莲,但是谁污染了这一切。
㈤ 《万箭穿心》
个体命运的存在多少都会和其生活的环境有关,而《万箭穿心》就是这样一部讲述武汉这座城市和一个武汉女人的电影。
电影开始,一个搬家具的事件就将夫妻二人的性格揭露开来。李宝莉有着传统武汉妇女的性格,性格强势,独立自主,干练精明也泼辣味十足。会算计,对搬家工人可以斤斤计较,面对丈夫也可以大声呵斥,双方矛盾第一次爆发。丈夫马学武是一个读书人,识字多,能力强到可以做到主任的位子,却也性格弱势,懦弱,好面子。可以说,李宝莉和马学武一阳一阴的反差性格是造就之后家庭悲剧的根本原因。
“万箭穿心”这个词在这时第一次出现,李宝莉和闺蜜聊天时,闺蜜认为是家里的风水不好,万箭穿心是凶宅。李宝莉说,我不信这个命。
李宝莉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干活,与男人抢苦力生意。却让儿子感觉丢尽面子,本来对没有什么好感的母亲更加厌恶,最后小宝强迫母亲将房产证变更成自己的名字后将母亲驱逐了这个家,“万箭穿心”这个词再次出现,影片也在李宝莉带着不舍坐上健健的车中全剧终。
《万箭穿心》这部电影是成功的,在颜丙燕,焦刚等演技派演员的诠释下,人物性格鲜明。鲜明表现在每个人的多面性,每个人都有可怜的一面,也有可恨的一面。李宝莉这个角色坚强的令人心疼,但假如她没有对婆婆的冷嘲热讽,对孩子的过分严格,哪怕对丈夫不采取那么极端的手段,或许她就不用这么辛苦。马学武对工人热情,对老娘孝顺,给孩子认真辅导,心本善良。但如果他能够解开心结,敞开心扉,哪怕痛骂妻子一顿,也不会选择铤而走险之后万念俱灰走上绝路,人们都说沉默的人最为可怕,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李宝莉是爱马学武的,这一点毋庸置疑,马学武当初也一定是爱李宝莉的,但他们性格上的缺陷和自私导致婚后谁都不去主动理解对方,不去以对方的性格考虑问题。两方的性格不足在无数次矛盾中愈演愈烈,最终导致该片最后的悲剧,这爱,是一把双刃剑,爱人,爱的惊天动地,伤人,伤的刻苦铭心。
作为一部写实电影,不同于传统的圈钱商业电影,电影里每一个人物都不是完美无瑕的神,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李宝莉和马学武就像你和我这般真实,是逃避,是前行。
㈥ 万箭穿心电影剧情介绍
电影讲述90年代的武汉,一个普通家庭里丈夫马学武(焦刚 饰)是一家国企的厂办主任,妻子李宝莉(颜丙燕 饰)是汉正街的一名小贩,二人还有一个儿子小宝(李现 饰)。
一次企业分房让这个家庭住进了新房,岂料从搬家那天起一系列让人始料未及的变故接踵而来:丈夫马学武提出离婚、妻子发现丈夫出轨、无家可归的婆婆要入住新家,终于马学武在一系列打击下走向了自杀之路。
宝莉的好友小景(赵倩 饰)把一切厄运归结于新房的风水不好,称之“万箭穿心”,个性倔强的李宝莉不愿妥协,决意撑起这个家……
这个故事完美诠释了女主人李宝莉如何打破命运枷锁“万箭穿心”,用自己的肩旁撑起整个家庭。影片中的李宝莉"万箭穿心"的命运从本是一桩喜事的搬家、搬进了闺蜜小景口中的“万箭穿心”宅开始。
在搬家当天,导演就将李宝莉强势、泼辣的人物形象立了起来。拿着一块脏抹布忙里忙外、跟搬家公司理论价格、反对丈夫给搬家工人犒劳,眼里手里、身体形态,满满的都是戏,成功地让所有人都讨厌李宝莉这种强势不圆滑的性格,也厌恶她在外人眼里如此不给丈夫面子。
同时李宝莉又是善良的,这种善良体现在她对何嫂子的照顾,一是同样是女流之辈,当汉正街的混混想要收何嫂子的保护费时,是李宝莉站在了何嫂子身前,强硬地与混混交涉,让何嫂子免交清洁费,二是当何嫂子家里出现困难时,李宝莉即使自己更困难,也毅然拿出1000块给何嫂子应急。
所以,电影中李宝莉和何嫂子两人拿着扁担靠在街头一边嗑瓜子一边等待活干的这一幕,两人完全融入市井生活当中,活脱脱的一对相依为命自力更生的好姐妹形象。
㈦ 电影《万箭穿心》观后感
电影《万箭穿心》是根据作家方方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没有看过原著,听说原著比电影更精彩,不过电影对我来说也足够精彩。
电影是一口气看完的,感慨万千,唏嘘不已,随着剧情心情跌宕起伏!
对女主感受是由鄙视,气愤,恼怒,生气到叹息,同情,佩服,再到感动,钦佩,还有最后的一声叹息。
最后的时刻,真的担心女主做出不该做的事,还好没有,让人心里燃起一丝的希望之光。
女主李宝莉,一个没有文化背景的下岗女工,一个俗不可耐的女人,喜欢讨价还价,斤斤计较,暴脾气,但对同她一起在市场打工的同伴又极具热心肠,处处帮助别人。
依靠着丈夫,却又处处挤兑着丈夫。不会尊重别人,又强势霸权。只知道询问孩子的学习,却从来不懂得关心孩子快不快乐的低情商女人。
男主马学武,一个懦弱的文弱书生。面对妻子的尖酸刻薄,不懂如何去沟通,也不懂女人的心声。曾经反抗过,也没有唤来妻子正确的回应。在丝毫感受不到家庭温暖的时候,出轨似乎成了顺其自然的事……
李宝莉为了挽救她的家庭,却做了一件最最不该的事情——打电话给派出所,亲手将自己丈夫送到了警察局,毁了丈夫的前程。
在得知自己是被妻子举报之后,又听闻自己即将面临下岗。这一消息,是压倒本已绝望的马学武的最后一颗稻草。他选择了跳江结束自己的一生,并且未给李宝莉留下只字片语,以表示对她彻底的愤怒与报复。
随后十年,李宝莉为这个家,扛起了所有,做着社会最底层的体力活“扁担”(挑夫)。随着面容越来越苍老,腰杆也越来越弯。但是她养大了儿子,供养出一个状元。
在她看来,一切都是值得的,她终于要熬出头了。
但是,儿子在爸爸自杀的那一刻起,怨恨的种子就已经埋下。在他的心里,妈妈从来都不是好妈妈。高考结束后,就毅然决然把母亲赶出了家门。
李宝莉因为儿子的一番话,来到江边。看到一群孩子在燃放烟花,看到和儿子同龄的孩子们灿烂的笑容,突然发现,自己的儿子长这么大,好像没有看到过他像他们一样无拘无束的洒脱的笑容。
李宝莉要搬走了,房产证也交给了婆婆。临出门没有给儿子留下一句话。
儿子远远的看到妈妈搬离这个家,什么也没有说……
㈧ 《万箭穿心》:没有对错,只有因果
01
电影《万箭穿心》,可以说是打破了我对电影的认知风格,一直以来看外国影片比较多的我,似乎从某种程度上淡漠了国产片的优秀。因为对于影片来说,别致的光效、惊险的特技、富有意境的空间感以及充满悬念的想象力,无论对于我还是更多喜爱影片的人来说,实在让人欲罢不能,而这些在我个人看来国外影片似乎略胜一筹。
然而,当我看完《万箭穿心》这部影片后,心酸、悲痛、惋惜··· ···各种复杂的情绪从心底油然而生,充斥着整个内心,也许是因为它的结局不是happy ending,也许是因为贯穿整个影片的情节太过真实,真实到把那个年代的背景、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和行为都刻画的淋漓尽致,真实到就好像你自己也身处在那个年代看着他们所经历的一切。
02
我把影片的情节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通篇以心肠热,拉的了脸,吃的了苦,但性格倔强固执、刀子嘴豆腐心的市井小民李宝莉为中心展开。
第一部分
上世纪90年代,武汉,年近不惑之年的售货员李宝莉,住进了新房,新房子面对辐射状的多条街道,按风水的说法这叫“万箭穿心”,是最不好的房子。
自从李宝莉搬进新家后诸事不顺,先是丈夫马学武提出离婚,宝莉宁愿跟丈夫耗着也不同意二人离婚。
而后马学武的举动引起宝莉的怀疑,随后在宝莉的跟踪之下发现了丈夫出轨,本想冲进去抓现行的宝莉,是理智让宝莉打消了这个可怕的念头,而更不理智的做法却被愤怒冲昏了宝莉的头脑,她选择匿名报警说有人在卖淫嫖娼(而被妻子举报的人正是自己的丈夫)。
尽管日后二人的婚姻保住了,但马学武为此从厂办主任被降职到了普通工人,其实马学武并不知情自己被抓是因为妻子的举报,而宝莉假装不知情举报这件事并以好似包容却在日后生活中处处含沙射影的羞辱自己的丈夫,甚至在儿子、闺蜜、婆婆的面前也不留情面,这也让马学武在这个家里彻底失去了男人的尊严,本想在情人周芬那里能获得一丝慰藉,却不料想周芬对他说 “马主任,是个很好的男人,可是不怎么懂女人”。
最后,直至工厂宣布第一批下岗名单里有马学武并且原因是因为出轨那件事给工厂造成的不良影响的时候,再也无法承受住冷眼与压力的他最终选择跳江自杀来终结自己的生命。
第二部分
在马学武的遗书里提到了儿子,提到了老人,却对妻子李宝莉只字未提,这也让宝莉的内心既难过又愤怒。
马学武的死让儿子小宝对母亲宝莉心生怨恨,他把父亲的死全部怪罪于自己的母亲,认为是母亲逼死了自己的父亲,是母亲让父亲一直以来饱受冷眼与羞辱,让父亲在家没有一丝的地位和尊严,也让他从此失去了父亲,失去了父爱,失去了完整的家庭。
而宝莉不明白马学武为什么选择自杀。
是因为家庭矛盾吗?她尽管不乐意马学武把老家的娘接过来一起住,但还是住下了。是因为突然接到下岗通知吗?“下岗的人多了,都去跳江,江都要赌了。”
闺蜜小景本想安抚宝莉失去丈夫的心痛,告诉宝莉在自己第一次去他们的新家时就感觉风水不好, “恨不得七条八条马路从他们家的楼下扎过去”,这在风水上叫“万箭穿心”!
然而李宝莉没读过多少书所以也不信什么风水,“没出息”的马学武虽然离开了,但过多的就不要再去多想了,可她得活,日子还得过,她认为这不是“万箭穿心”,而是 “万丈光芒,我是不会让我的家散了的”!
第三部分
李宝莉从此一个人挑起了这个家,不辞辛苦的打拼,为了一家老小,她毅然决然的去市场做了“女扁担”。
而这一做,就是十年··· ···
儿子小宝在学习上也很争气,考入重点高中,而后考了个“状元”。
但就在宝莉认为“终于熬出头了”的时候,可她无论如何也料想不到其实儿子早已不认她这个妈了。
李宝莉实在想不通,自己“巴肝巴肺”的付出着,为了儿子,也为了这个家倾尽一切,为什么落不着一点儿好,反倒最后就连儿子也要把自己赶出这个家。
李宝莉被儿子当做逼死父亲仇人,认为如果不是当年母亲举报父亲“卖淫嫖娼”,也不会让他的父亲身败名裂,跳江自杀。
儿子的句句“指控”,如同一支支无形的穿心箭,狠狠地刺向自己,刺破了李宝莉对婚姻的固执,对亲情的幻想。
但她没意识到的是,儿子提出要与自己断绝关系时的冷漠,与十年前自己对婆婆冷眼相待以致婆婆挥泪离家时的情形如出一辙。
夜幕降临,宝莉蹲坐在江边看着江水缓缓流去。身后一群为生日庆祝的同儿子年龄相仿的孩子们,叫嚷着燃起了烟花,宝莉这时才意识到,原来,这十年来自己从未真正了解过儿子的内心,也从没看到儿子像同龄孩子一样疯啊笑啊玩啊。
听着孩子们活泼打闹的喧嚣,宝莉终于卸下满脸的愁容,回归了平静。终于,宝莉挑起行李,跨上了人生下一段旅程。 没错,不管是“万箭穿心”还是“万丈光芒”,只要活着,生活就得继续, 这也影射出世世代代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写照。
影片最后小宝躲在树丛边看着母亲的离开,我想此时此刻,孩子的内心一定也是复杂的, 毕竟,那可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啊!
03
何为对?何为错?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每件事发生的背后,一定有那样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所驱使,久而久之,造就了最终的结果。
就像马学武他希望走上出轨这条路吗?他做错了吗?这样的行为的确不对,但走上这条路,的确是被妻子李宝莉逼到那份上的。因为李宝莉是属于典型的性格彪悍的女人,而马学武则是属于比较斯文的文化干部。在马学武还没有出轨前因为受不了妻子的种种强势而下定决心提出离婚,而李宝莉也坚决不同意,于是这才使得原本知书达理的马学武走向了这条路。 因为忍受不了,所以想选择这条路让二人离婚。
就像李宝莉匿名举报自己丈夫“卖淫嫖娼”,她错了吗?没有错。她做的对吗?似乎站在不同人的角度来看,回答也是不同的。李宝莉只不过是想挽回与丈夫的这份感情,也许方法有些欠妥当,可在那时那刻,当她一个人孤零零的蹲坐在墙角哭泣的时候,我想她的内心也一定是在挣扎的: 因为丈夫出轨了,所以我必须要挽回他。
就像马学武跳江自杀,是他希望的吗?他做错了吗?他做的对吗?我想如果人没有被逼到走投无路或是被生活压的喘不过气来,也不会选择走向死亡。 因为对生活充满了无奈,所以选择死亡。
就像马小宝说出“从此之后,你就不是我妈了,你从这个房子搬出去。”的时候,他真的没有良心吗?真的不想好好去爱自己的母亲吗?我想一定不是的,没有经历过单亲家庭的人,其实是感受不到一个幼小的孩子在失去父亲时候的悲痛,而从那时就把仇恨怨在母亲身上,久而久之,随着年龄的增长,仇恨也随之生根发芽,李宝莉对儿子从未真正的去了解过,为了拼了命的工作却从没有试着与孩子去沟通化解矛盾,我想孩子并不是真的那么恨自己的母亲,只是因为这么久以来,李宝莉对孩子的关心实在是太少了,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许父母可以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但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
㈨ 平淡生活里的刺 记电影《万箭穿心》
既是被一根刺扎中心脏的难受,也是照出自己的影子的难堪。
这部电影是如此的真实,真实到让人感觉到压抑和不适,触摸到了最生动的疼痛。
故事发生在90年代汉口的一个普通家庭,女主人公李宝莉是街上摆地摊卖袜子的下岗女工,面容姣好但性格泼辣、心直口快,有着小女人的精致,每天出门前会在家中用发棒把刘海卷出好看的模样;也有市井气息浓厚的粗野,能和别人避之不及的街头混混建建保持融洽关系。
李宝莉的丈夫马学武出身乡下,是工厂的办公室主任,性格软弱,有着小知识分子的清高,在家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面对妻子动辄不留情面地斥责,总是选择默默忍受。
两人的性格水火不容,但日子也能在隐忍和妥协中凑合着过,就像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一样。
电影从搬家开始。
一次企业分房让这个小家庭住进了新房。
当李宝莉心满意足地坐在新家里,为终于不用忍受公共厕所的恶臭而兴奋时,一向如闷葫芦一般的丈夫马学武突然决绝地说出,李宝莉,我要和你离婚。
这句话来得并不突兀,马学武奋斗多年,成为厂里的小领导,并拿到了分配住房,本以为可以借此机会扭转在家里的地位。而搬家当天,李宝莉在众人面前劈头盖脸的训斥、搬家工人露出的嘲讽表情,让马学武彻底寒了心。
李宝莉以为这不过是丈夫在长期压迫后的一时不满,而马学武这次却铁了心了,每天早出晚归,回家后就睡在沙发上,并有了外遇,对象就是厂里那个能记住他的生日、会一脸崇拜地听着他吹嘘的女工周芬。
警觉的李宝莉很快发现了丈夫的异常,跟踪后发现马学武和周芬亲热地走进了一家小旅馆,李宝莉在电影中第一次痛哭,那是世界观的倾覆,记忆里跪在母亲面前发誓要对自己好的丈夫,竟然也有了外遇。
李宝莉找到了丈夫幽会的房间,听到了翻云覆雨的声音,她激动地想撞开门捉奸在床,这时一个路过的小男孩让她想起了家中的小宝,撞开门后的痛骂和撕打或许一时解气,但这个家肯定就散了,想到这些,她又匆匆离开了宾馆。
但性子里的刚强不允许她忍气吞声,她选择了拨通110,假借举报卖淫嫖娼,让警察去拆穿丈夫的外遇。
不知情的马学武因此丢掉了办公室主任的职位,带着对妻子愧疚重新回归了家庭,李宝莉用自己的强悍方式留住了丈夫,畸形的夫妻关系继续苟延残喘。
过了不久,马学武的老家拆迁,母亲到小家庭里居住,受到了李宝莉的冷遇,这又成为马学武的一块心病。
满腹的憋屈无处倾诉,他联系了曾经的情人周芬,并倾吐了对她的思念和爱意。
周芬对此无动于衷,淡淡地说,马主任,你是个好人,但你不懂女人的心思。
周芬也许曾经爱过他,但爱的是那个可以指挥众人、侃侃而谈的马主任,当马学武暴露出自己皮囊底下的软弱和怯懦时,只能得到一张好人卡了。
工厂裁员,马学武因为外遇的劣迹成为第一批下岗职工,他已经无路可去了,无法再面对妻子的冷嘲热讽,小知识分子的清高也无法在街头强悍地生存,他终于失魂落魄地走上大桥,选择了自杀。
经历种种变故,李宝莉性子里的狠劲愈加刚强,弥补下丈夫逃避留下的空缺,拉扯住摇摇欲坠的家,抚养儿子小宝长大成才成了她所有的动力。
为了挣到更多的钱,她改行成为挑扁担的苦力,在辛苦的劳作中成为一个头发花白、皮肤粗糙的"婆婆"。
儿子小宝终于长大,并考上了重点大学。李宝莉终于要尝到苦尽甘来,却再次遭受穿心的一箭。
小宝要与她断绝母子关系,并让她搬出这个属于父亲的家。
原来小宝从父亲遗物里发现周芬的照片,通过周芬了解到,父亲死前才得知让他身败名裂、失业下岗的报警电话是妻子拨打的,这成为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儿子小宝的心里,母亲李宝莉一直是凶恶的形象,文化的缺乏让她从小到大只会问一句,作业写完没?
而父亲总是带着和善的笑容,说话慢条斯理,陪伴他一起做作业,在家庭中永远是一个被压迫的形象。
他甚至觉得,父亲的出轨是理所应当的,父亲和情妇的感情闪耀着洁白的光芒,母亲守寡多年后和建建的黄昏恋是肮脏恶心的。
而报警真相被揭发,更让他觉得母亲是逼死父亲的凶手。
李宝莉从愤怒到痛苦,她也从未意识到,一个想要留住丈夫的报警电话竟然间接逼死了丈夫,自己含辛茹苦十年最后被儿子赶出家门。
她走到丈夫跳江的桥边静坐了一整天。
一句“婆婆”把她的思维拉回到现实,是啊,自己已经成了婆婆了,十年的"扁担"生涯,在她的身上仿佛叠加了二十年的沧桑。
那是一群陌生的年轻人在喊她帮忙拍照,她有点手足无措地拿起相机,看到这群快乐的大孩子,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小宝。
童年的小宝总在家庭的争吵中哭闹,失去父亲后更是心事重重的模样,很少像眼前的年轻人这样,无忧无虑地笑着、闹着。
她就这样轻易原谅了不懂事的儿子,回到家中,轻手轻脚地收拾好物品,用那根负担了整个家庭十年的扁担挑起行李,离开这个家庭。
我想起了余华的活着,这部电影也一样,描述了普通人与生活的抗争。
女主人公李宝莉的形象开始并不讨人喜欢,她太过强势,在搬家工人面前不留情面地训斥丈夫,毫不避讳地拿丈夫的性能力开玩笑,对婆婆态度恶劣,她的强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而当丈夫自杀,她的强悍又让她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十年的时间在电影里只是一晃而过,而当这一切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不知道是怎样漫长的忍耐和煎熬。
电影中,李宝莉的好友小景多次告诫她,发生这么多事是因为她的新家风水不好,七八条路从楼底下穿过,在风水上叫万箭穿心。
李宝莉咬紧了牙说,什么万箭穿心,还有一大家子等着我养活,我说这是万丈光芒。
她的确在最艰难的岁月里焕发出了最坚韧的光芒。
走在熙熙攘攘的市场里,随处可见这样一个个李宝莉,她们衣着朴素、步履匆匆,会扯直了嗓子做生意,会用粗鄙的办法讨价还价,生气了会骂出脏话,岁月早早带走了青春和精致,留下了粗粝和坚韧。
曾经的我们,也有过电影里的熊孩子小宝一样的荒唐。
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你看人家,母亲是挑扁担的,照样考第一”,感受到的不是对母亲的感恩,而是仿佛丢了自己的脸似的羞愧。
套用领袖的一句话,生活不是请客吃饭,不易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生活里的英雄也不会展现出壮烈的姿态,他们的身子是佝偻的,前行是狼狈的,形象是粗陋的。
电影的最后,建建开了一辆破面包车来接李宝莉,两个饱经风霜的中年人走在了一起。
说话油腔滑调、满身纹身却又有着一颗热心肠的混混建建给这个灰暗的故事增添了为数不多的暖意。
面包车驶向依旧平淡的新生活,刚起步却熄了火。
李宝莉下车,骂了一句,推车,车在震颤后重新发动起来。
就像我们的生活,起步时都曾幻想自己是一辆敞篷或超跑,磨砺后才发现是一辆常常熄火的破旧面包车。
但推一推,还能开,生活还要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