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张艺谋先生拍的《英雄》日本人看过吗
怎么可能看不懂?有些日本电影都很难看懂,但中国人也一样看得懂。
但是因为日本脱亚入欧的思维已经根深蒂固,日本人都有“不想和中国人有相似之处”的共识。可以去看日本的动漫人物,不是黄头发就是红头发的,染发其实就是从日本那里来的,因为日本人视自己是欧洲人。
现在的中国人沉醉在日韩的脑残剧、日本动漫中。还有现在国内那些宫廷剧、清庭剧,培养了一群白痴,活在那个小世界里幻想。如今的中国人连《资治通鉴》都看不懂,还有什么文化?中国的文化已经接近断代,文物古迹也差不多毁完了。
再说《英雄》这电影有个屁的含义,装X一流的电影。现在的“中国文化”大多都是清朝的满洲文化。
中国现在到处是西洋的高楼大厦,要是有人穿传统服饰走在街上,路人一定会认为是神经病。中国人现在有钱了,过年不是在家团聚,而是去国外旅游,或去西餐厅。甚至中国人都不过年了,都过圣诞节了,把自己也当作西方人,中国文化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B. 请问日本人看了抗日神剧《举起手来》会有什么感想
日本人看完我们的抗日神剧就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质疑,对中国有了更深刻的不信任感:这么多年总是让我们日本反思,但是原来你们一直这样虐我们的士兵,应该道歉的是你们中国吧。
我严重怀疑日本人看完我们的抗日神剧会这么想。
在抗日神剧里,日本人个个都是脑残,武器装备差士兵素质低,一大群人抱着步枪追一个穿着皮衣的姑娘,也就十几米的距离就是追不上,眼看着姑娘穿薯族纯着高跟鞋在前面不紧不慢的跑,这帮笨蛋日本人乱枪齐发,却没有一个能射中姑娘。
到了桥上穗尺,两面堵截,终于姑娘无处可逃了,竟然莫名其妙的停下来,迈着龟步往前走,猥琐至极,姑娘大义凛然的从桥上跳下去,这被远处一群抗日英雄发现了,英雄们悲愤的冲过来,举枪射击日本士兵,说来也怪,这群人在后面的开枪的时候枪口明明对着前面伙伴的后脑勺,但是子弹就是打不着自己人,绕了一个弯纷纷射向日本士兵,命中率百分之百,于是一群拿着手枪的中国人把抱着步枪的日本士兵打得狼狈而逃。
在抗日神剧里面,日本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虽然控制老百姓的粮食药品,却从不控制发胶,皮裤,呢子大衣的生产与流通,这就可以使我们的抗日英雄穿着大皮裤,披着呢子大衣,头发一丝不乱的上战场,特别帅气,这个可以参考吴奇隆的抗日英雄形象。
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日本人实际上向西方学习很多年了,掌握了很多先进的制造武器的技术,但是这些在中国人的面前都是不值一提,中国人讲究的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你看各位大侠手里的兵刃并不一定多么锋利,但就是天下第一。所以在抗日神剧里,编剧脑洞大开,什么都能拿来做武器,拳脚,树叶,馒头,竹子,反正伸手能拿到的东西都是武器,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看着平平常常的东西,在编剧眼里那就是杀人的利器。
我发自内心的同情日本人,背井离乡抛家舍业,来到中国被狂虐十四年,还坚持着不回家,又愚蠢又顽固,抗日大侠稍稍动一个指头就能灰飞烟灭,真不知道日本政府到底派了多少人来送死。
所以抗日神剧,只有更神,没有最神,比网络 游戏 轻松好玩多了。
《举起手来》明明白白的就一喜剧!当年冯小宁导演就没拿它当正剧拍!包括后来的《追击阿多丸》也一样,老拿喜剧当 历史 剧,正剧去评,显得你们高尚吗?这种题材无非让人们乐呵乐呵,谁当真了脑子才进水了!
美国人的科幻大片还拯救地球呢!咋没多少人去揪住不放?日本人怎么看?去问日本人吧?当年林帅还演舞台剧把"小丑”蒋介石拉出去枪毙了呢!表达一下憎恶情绪不行啊?意淫也罢,神剧也罢,一切要按战争实力才有发言权!当年的抗日战争确实没让日本人感到痛!这也是 历史 的悲哀!
我就搞不懂了,别国拍什么都有理,我们拍个喜剧也被喷,拍个战狼也被很多人骂!想干什么?假吗?你想真就去靖国神厕一把火点了我就服你!就连特么911都还不一定是真的!太较真会老的快!
现在说电影《举起手来》是抗日神剧,而且还问,日本人看了之后的感受。告诉你,日本人会很气愤,他们会反问,日本人怎么会那样不堪?总之,他们是不会笑的。
还有人会说,日本兵素质很高,中国军队不行,但也没必要反过来神话日本兵,弱化中国兵。日本军队和中国军队至少打了8年,依然在僵持。解放战争打了三年,蒋公跑到了台湾。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把美军从鸭绿江退回了三八线。当然有各种原因,但中国军队不是不能打 这就是事实。道理可以讲,但事实是不能改变的。
再来看文艺,被人们说成神剧的很多看电影,电视剧对现在很多人说的一文不值,这也是值得商榷的,任何事情都不要一棍子打死数咐,要看来龙去脉。
其实所谓的抗日神剧也是有所根源的,而不是平地突然冒出来的,而且他们的来源很正宗。当年抗日很难,敌强我弱!但要增强人们的信心,必须摆事实讲道理,鼓干劲,他们需要向上的正能量。比如喊口号,比如唱快板儿,比如讲故事,这都是雏形。到以后有了电影,电视剧,结局基本上都是胜利的,即使不是胜利,后面也必须跟上一段相声的语言来表现正能量,这是宣传必须的,也是生活必须的,因为人都生活在希望当中。
想想解放前的的作品,想想建国后的各种文艺作品,比如戏曲,电影,电视剧,歌曲哪一个不是呢?难道必须回到现实吗?因为文艺是来自生活,高于生活。而不是来自生活,就演生活,那叫纪录片。
人们没必要去跟风,人们一说抗日神剧,大家都说抗日神剧,给贬的一无是处,没有必要。如果这样一无是处,有关部门怎么立项的?怎么能播出呢?这不是打自己脸吗?
其实反对抗日神剧和宣扬抗日神剧的人,都在浮躁。神剧如果不神,人们还喜欢那么看吗?的确有些抗日电影电视剧有些夸张,但也没必要一个人打死,记住,他们只是电视剧电影,他们也宣传了正能量。总不能像汪精卫一样,都说抗日艰难,宣传投降论吧?
《举起手来》没必要说成抗日神剧,有些批评面儿太大了,没必要。这只是一个抗日幽默剧,宣传的是正能量,是给中国人看的!
我想日本人看完后会很纳闷:明明日本兵那么笨智商那么低,你把不好的词都用在他们身上去形容都可以的人,怎么中国人打了那么多年都打不赢?说起国内的抗日神剧也真的是可恨,拍出来侮辱观众的智商,表面上是在歌颂坚强的中国人民英勇的抗日英雄,实际上反过来想想就刚好相反了。你可以突出日本鬼子的残暴和无人性但不能说日本鬼子都是弱智,很多资料证实当年的日本鬼子在单兵素质和团队战术上是很强大的,要尊重 历史 和正视 历史 ,要不然以后我们的后代会问既然日本鬼子那么差劲为什么我们还打不过呢?
我的回答是这样的;这部《举起手来》的抗战神剧拍的太好了,她是一部喜剧片,也是广大观众喜爱的一部电影。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群众全面抗战,无数英雄前赴后继地,为抗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最后,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以下,我想提一下自己的看法;拍几部抗战电影或电视剧,扩大一下抗日战争的英雄型像,是无可非议的。某些人总是像缩头乌龟一样,跪在外国人前头也不 敢抬,连一声响亮的话也 不敢讲!真是大悲催了!
C. 美国电影讲的是英雄,那日本,中国分别侧重讲什么呢
日本人追求的是小我的内心世界,电影重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致刻画。日本电影擅长用在绝望中给予希望,在悲哀中赋予温馨的手法来表现影片温婉浪漫的主题。
中国人自古就比较追求大我~特别是以前这样的电影也很多。最突出的就是抗战时期的片子。从宏观层面上来讲,近代以来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使得国人心中始终存有一种赶超情结,这种情结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国家政治制度到民俗衣着服饰,中国人始终在不断追求世界潮流,以期达到民族自立自强的目的。这种情结对于中国当代电影的影响也不可谓不大。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好莱坞大片为世界所瞩目,国产大片可以视作是好莱坞模式对中国电影业的最新影响,国产大片是个“混血儿”,是好莱坞模式中国电影产业之现状相结合的产物,是好莱坞大片的“中国化”,是在大我中追求英雄主义的中国式电影。
美国人的性格特点直接决定了美国人的做事风格,美国电影业也是深受其影响。首先他们具有更强的独立性,这就决定了在美国电影中主人公的特点大都也都具有极强的个人主义。
其次,美国人的竞争意识特别强,因为在判缓美国这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里,人们的观念也与其
他的地方不同,像中国传统的教导“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搞”在美国行不通的比方说在美国,一部电影的成功是用它的电影票房来证明的,而一部书则是用它的销量来说明作者的成绩,这就是禅斗美
国,一个到处充满着竞争与较量的掘袭模国家,因此也造就了许多领域的成功人士。再有美国人的做事效率极高,在电影中你也可以体会到那些英雄做事是多么的干脆与高效,使观看的人都不由得发出感叹之声。
满意请采纳,谢谢~~~~~~~
D. 八佰在日本上映,当地民众的反应是什么呢
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日本人都被邀请参加大阪亚洲电影节。可以想象,他们的地位,文化或者素质都是优越的,而且他们似乎对中国的内政有一定的了解。在电影《八佰》中,形象的两个方面都被认为是公正的,尤其是导演没有刻意夸大抗日英雄,也没有刻意诋毁日本军队的形象,甚至在剧中也没有很多日本军队的形象。这部电影在日本上映后,将不会减少,这样可以让日本观众更充分地理解电影的表达。意义。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被带到了极端,不能肯定地说看反日题材电影就是身份认同,可以从艺术的角度来欣赏,但是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思考。这部电影充满了自豪和自信。
E. 想知道日本人如何评价《最后的武士》
这部电影并不是翻拍, “原始”我认为,这工程。美国更重要的是,原来七武士,日本人民的荒野,如七个颜色KUSHITA浓艾伦重塑英雄的网页,这是将原来的星球大战。我不喜欢原来的心脏电影。美国的英雄,颜色也强,你住的地方厅虚磨就像是脆弱的。
我们问义的含义是电影制作人,现在在星球大战认知时间,并享受原见较比率,并再次,我有一个很好的意义。即使是日本,这是所有场所拍摄,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伟大的?义。
无论如何,我能够探索和欣赏这部扮斗电影,我感觉非常动。请来见。
监督宣传青年
秘密的誉茄俳优饭平庸
见原来的主题是青年一代
F. 日本人看了发哥的英雄本色和赌神后感觉怎样
英雄本行侍备色在日本谈掘公映时的名字:男たちの挽歌,翻译过档毁来是:男人们的挽歌。公映时、很轰动,三十多年过去了,至今还有日本人向我提起这部电影......
G. 日本票选10大受欢迎漫威复仇者结果出炉!第一竟然不是钢铁侠
10:蚁人 Ant-Man
由保罗路德(Paul Rudd)饰演的「蚁人」,独特的战斗方式与幽默风格是最引人的地方!日本人也非常喜欢他保护女儿的慈父形象。所以如果「鹰眼 Hawkeye」 也有独立电影的话,肯定也能挤进前十名!(个人最喜欢的是那个墨西哥小哥,用rap来说故事,太好玩了!SKR~~)
9:黑豹 Black Panther
因为是唯一一部以黑人为主角的电影,日本人普遍认为这是可以流传 历史 的巨作。超高 科技 、艰难的战斗,都令人着迷森答!日本人对这样一个「王国」,以及由查德威克鲍斯曼(Chadwick Boseman)饰演的「国王」有着无限幻想:「如果这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一定超酷!」
8:黑寡妇
是初代复仇者中唯一一位女英雄!由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sson)饰演的「黑寡妇」性感、坚强,她的黑暗面也让人感到好奇。日本人认为她是复仇者的精神支柱,能让失控的浩克冷静下来,能鼓励美国队长让他不再感到孤单。当然啦,日本人最期待的,还是她每一部作品的发型发色变化。
7:奇异博士 Doctor Strange
迪克特·康伯巴奇 (Cumberbatch)饰演的「奇异博士」,原是一名傲慢的神经外科医生就足以吸引了一批小迷妹了。他渊博的知识,以及为《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计算」的结局令人佩服。他的冷静与智慧,和其他英雄的特质完全不同。(简直就是漫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6:绯红女巫 Scarlet Witch
由伊莉莎白奥森(Elizabeth Olsen)饰演的「绯红女巫」竟然打败「黑寡妇」!结果竟然是因为她与「幻视」的爱情太有魅力、太感人。她的美丽让人惊艳,而她次次为了幻视必须坚强,也让人很心疼。(老男孩你懂的....)
5:冬日战士 Winter Soldier
由赛巴斯蒂安斯坦(Sebastian Stan)饰演的「冬日战士」竟然挤进了前 5 名!他的故事从美国队长的军中挚友巴奇,到失去记忆的刺客,再到他成为盟友与「猎鹰」一起战斗⋯⋯ 酷寒战士的身世真的太坎坷,日本人希望他能得到快乐。还有,他在黑豹的瓦干达以「白狼」的称呼存在,真的太酷了!
4:惊奇队长 Captain Marvel
由布莉拉森(Brie Larson)饰演的「惊奇队长」虽然出现的时间不长,却打败一众英雄夺得第 4 名。坚强、温柔、美丽,是日本人对她的评价;而她那来自太空的力量,也强大到让人想一辈子追随这位女英雄。
3:美国队长 Captain America
美国队长是漫威作品中最具象征性的人物,他正义、帅气、高大,却是一个可怜的角色。克里斯埃文斯(Chris Evans)演绎的「美国队长」证明了一个人的信念能有多强大!他在关键时刻,永远是最勇敢、最坚强的那一人;尽管体格上来说不是最强壮的,战斗风格也不华丽,但他从心底散发的力量无人能及,能将所有英雄团结在一起!
2:钢铁侠 Iron Man
最喜爱的复仇者,必须要有「漫威一哥」小罗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Jr.)呀!从2008年至今,时常觉得小罗伯特唐尼就是「钢铁侠」托尼史塔克本人!他有不少缺点,却用聪明的头脑发明的武器,一次又一次与邪恶对抗、拯救地球!而他穿着西装的场景,是MCU最浪漫的时刻扰迟。他总是语带讽刺的说话风格,也很吸引人。凡人之躯比肩神明,我爱你3000次......
1:蜘蛛侠 Spider Man
果然还是像「蜘蛛侠」这种充满高校热血的故事最受日本人欢迎啊!影迷大赞蜘蛛侠战斗技巧和 搞笑 对话都非常有趣,不仅角色很可爱、有亲切此李慧感,汤姆霍兰德(Tom Holland)版本的蜘蛛侠更是「忠于」原著漫画。而他明明是个不成熟的孩子,却格外努力想成为英雄,让人感动!(老版太过苦大仇深了,个人还是更加喜欢荷兰弟的小虫。记住漫威一个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蜘蛛侠,要不是漫威电影,第十到第二名加起来的名气都没有蜘蛛侠高)
复联3的bgm+武力担当,复联4里的快乐肥宅——雷神托尔竟然没有入围!难道是因为这在盛产宅男的日本简直是真实写照,刺痛他们都心?
H. 日本人是怎样看待我们的抗日剧的
http://www.hu.com/question/21731836
国内的朋友在微信上问我:“关于中国的抗日神剧,不知道日本人了解多少?他们对此的反应如何?”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允许我先说一个有关日本人听笑话的故事:
据说日本人听一个笑话,至少得笑上三次:
第一次笑,是在刚听完笑话的时候。
第二次笑,是在讲笑话的人告诉日本人笑点在哪里的时候。
第三次笑,是在若干天之后——日夜在脑子里琢磨那个笑话的日本人,终于理解了那个笑话的含义,于是,发自内心地躲在角落里独自笑了……
呵呵。这个关于日本人听笑话的故事,当然它本身就是一个笑话,意在讥讽日本人的反应迟钝——大和民族也的确是个普遍拥有钝感力的民族。
这一点看他们的历史也可窥见一斑:一百多年前,他们因为“黑船来航”而被迫打开了国门,结束了二百来年的“闭关锁国”史;然后又在七十年前,因为战败而无条件接受了美国人规定的民主,结束了一度引以为傲的“大日本帝国”演变成了一个民主国家。
各种钝感带来的被动,成就了这个国家的许多历史转折。想必这都与其“后知后觉”的国民性不无关系。
当然,日本人在另一些方面,又拥有无比敏感的神经,例如面对四季变迁容易善感,看到一片落叶也会含泪……但这又是另一个话题,此处略去不谈。
日本人既然后知后觉,对于笑话的反应又比较迟钝,因此,当他们刚开始接触“抗日神剧”时,其表现自然也不会机警伶俐到哪儿去。基本上他们对于“抗日神剧”的态度,和听一个笑话要分三次笑的步骤是差不多的。
一开始,日本人刚知道“抗日神剧”这个东西时,难免心惊。因为他们一头雾水,加上许多人不懂梁如中纤渣衡文,完全弄不明白这些抗战剧到底是怎么回事。只能记住那些痛杀“鬼子”的镜头:人人都是武林高手,个个身怀绝世神功,“日本鬼子”哭爹喊娘,各种丑态,一下子就被消灭光了。
我身边一些学中文的日本朋友,最开始接触中国的抗日剧时,内心感受只能用两个字来描绘,那就是“怪异”。对于在某些方面不太开窍的日本人而言,面对中国的抗日剧,他们也说不出哪儿不对劲,总之只感觉到各种怪异各种不自在。
接下来,“抗日神剧”在中国越演越烈,“抗日”的功夫也越来越神。于是中文网络出现了不少批评“抗日神剧”的文章。就连《人民日报》都看不过眼了,撰文批判说:
“八路军战士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八路军女战士被一群日军侮辱后,腾空跃起,数箭连发,几十名鬼子兵接连毙命。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轮番出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
“五花八门背后则是惊人的一致:我方战士英俊(或性感)潇洒,神勇无敌,日本军人猥琐而弱智、暴虐而无毁做能。”
“不过,我们实在不能把这种慷先驱之慨的做法称为‘幽默’。中国尽管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但我们的前辈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
《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被日本媒体翻译成了日文,转载到了日本的各大网络媒体,于是日本人也终于如梦初醒:原来所谓“抗日神剧”,居然是这样子的!这些抗日剧貌似在表达爱国情怀,却原来如此不尊重自己的历史啊!
现在,日本人对于“抗日神剧”的态度,已经从第一阶段的感觉“怪异”,到第二阶段经《人民日报》点拨后的“如梦初醒”, 开始顺利进入到了第三个阶段:他们开始享受“抗日神剧”所带来的各种乐趣了!
不少日本网民开始对我朝“抗日神剧”变得津津乐道起来。有懂中文的好事者,甚至特意跑到中文网络里“挖”出不少“抗日神剧”的剧照,指手画脚地逐一品头论足。
看到“抗日神剧”中那些乘坐80年产大众车的日本兵、还有手持80年代中期研制出品的AWP狙击步枪的八路军时,日本网民们也兴奋直想猛捶榻榻米……那些没学好中文的日本人,似乎还不太懂得如何使用“穿越”这个词,但他们已经意识到中国的“抗日神剧”,完全比哆啦A梦的“四次元百宝袋”还要神奇。有不少日本网民这样在日文社交网站上留言说:
————这个要是在日本播出,估计会超人气啊(笑)!
————希望抗日神剧毫无顾忌地朝着魔幻路线突飞猛进,仅仅是一台(80年代产)的车,还远远不够震撼。最起码得让日本军的军车变形成机器人屠杀人民,然后再使用最强解放军的功夫拳,将日本兵炸得粉碎……
————这是朝着“抗日水浒传”狂奔的节奏啊~
————希望快些翻译到日本来!太有趣了!我喜欢这类B级剧。
————中国人真是生活在魔幻之中啊!
————说是抗日剧,但完全是SF剧啊,真的很想看……
这类留言还有许多,不一一翻译了。总之,许多日本人对“抗日神剧”的看法,已经从最开始的“感觉怪异”升级到“心向往之”了。因为日本人已经知道了:那不是抗日片,而是娱乐片。既然是娱乐片,日本人在神剧里被牺牲一下,也没什么不好,满足一下中国愤青们的抗日需求,也算是一种“娱乐关怀”。
而我有一位大阪出身的日本朋友,则更具有“牺牲精神”,这位日本友人的中文虽然没学好,但却记住了抗日神剧里的好些“鬼子”台词。跟中国人的朋友一起去居酒屋喝酒时,喝到兴头上,会说:“你的米西米西,我的鬼子死啦死啦的!”说完拿起筷子指着自己的脑袋,嘴里“叭!”的一声枪响之后,自顾自地应声歪倒在自己的餐座上,表示他已经被自己的筷子“杀死”了。
以上是普通日本人对于“抗日神剧”的反应。至于日本的学者和媒体人,针对中国大肆风行的“抗日神剧”,他们更喜欢从中国的社会矛盾、审核制度、爱国教育等各方面作出深层次的详细分析。因为“你懂的”等各种原因,这些日本媒体和学者们的分析,在此且略去不谈。
不过,在这些我所看到过的日本人对于“抗日神剧”的评价中,至今为止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评价,是一位日本人无名氏写在2CH网站的留言。那位匿名留言的日本人这样写道:
“中国和韩国这两个国家都是反日的。作为日本人,我的看法是:韩国人是反日原理主义,而中国人是反日机会主义。”
对于这句评价,我个人深以为然。
……
I. 国人吐槽抗日神剧,那么,日本人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国人吐槽抗日神剧,日本人对这种神剧多半也都是不认可的态度,因为这些作品确实让人觉得非常的无语。真正了解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当年在打仗的旁兆时候整体的情况是非常残忍的,而且战争也给人一种非常血腥的感觉。当时我们国家有很多英雄先烈都为此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了国家的大义奋不顾身的往前顶,出现了很高裤多的人员伤亡,这对于中国而言是非常惨痛的一段历史。
这些作品为了轻易的过审内容出现了假大空的现象,而且还给人一种在侮辱观众智商的感觉。日本人在看待这种抗日神剧的时候也觉得非常的莫名其妙,他们发现自己人随随便便的就会被打败,而对方几乎都是武林高手,所以很多日本人在看了这样的影视剧以后都以为中国人都会武功。这种作品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会觉得荒诞不经,所以抗日神剧在当下的市场上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了。
J. 电影《英雄》的影评
吊足了的胃最终吃了一顿饱饭。在一片狼籍的中国电影饭桌,英雄是一道真正的招牌菜。
集中了华人乃至世界顶尖的制作群体,投入3000万美金,英雄成为我所见过制作最为精良的中国电影。很久没有一部中国电影让眼睛,耳朵如此兴奋了。张艺谋的专业精神令人敬佩,如果谁要向张艺谋竖中指,还是先鞠个躬再说。
看过片子绝对同意这种评价:英雄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我觉得如果早些时候拍出来,英雄还可以拿去做申奥片。所有关于中国的符号,英雄里都不遗余力地再现:围棋,书法,剑,古琴,山水,竹简,弓箭,威威楼宇,漫漫黄沙,青山碧水,红墙绿瓦。英雄电影的画面,极具中国画的意境。如果不去做申奥片,英雄还可以去做中国旅游的广告片,或是爱国主义教育范本,的确,我相信每个看过电影的都会为我大好江山,我泱泱大国击节赞叹,相信这部电影全球放映后,会加快留学人员归国效力,加大各国人民来华旅游观光力度。
有几个镜头给人留下强烈印像:李连杰一剑刺中甄子丹,为描述剑之快,镜头在李连杰的脸一点点穿破雨水的画面中一一定格。李连杰与梁朝伟在九寨沟一场对决戏,二人蜻蜓点水,水面及水下的镜头,绝对可以写入武侠片视觉经典。我也相信很多人在章子怡和张曼玉比剑那段漫天黄叶的戏中瞠目结舌,尽管那段戏倒更像属于日本人的意境。
在听觉方面,英雄把武侠片的音效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不再像以往武侠片强调刀剑,拳脚,飞行的强烈夸张表现,相反,英雄的录音和拟音方面都相当克制,他们更重视体现"绵长""幽远"的意境,更强调声音的质感。这些克制后表达出的竟境令人大开"耳"界。在影院,正对画面,背景声安静得像清澈的湖水,在一片衣袍挥舞和鼓声的中低音中,剑声划破空气的锐响,配合人影腾挪的声音,枪剑相撞后的渐弱的震颤声,极富韧性极具质感。让人印像深刻的是为描述李连杰剑法之准,他一剑横贯毛笔,从劈裂笔杆竹质到笔尖毛质声音的变化。还有在九寨沟对决的剑戏,人脚踏在平静的水面声,剑挑破水,震开的一圈圈涟漪声,人耳闷在水里到跃出水面后扑面而来的空气感。影片配乐依然是谭盾,看到最后,我几乎有点迷乎了,那鼓声,琴声,包括伊扎特帕尔曼的小提琴,都真的很像《卧虎藏龙》。
编剧李冯和张艺谋用红,兰,白,黄四段视觉的变化把故事的不同版本分段讲述,还加了不少辩析的色彩,这让人想起《罗生门》。这个故事讲得很别致而且基本能自圆其说。再一想到电影的短短的拍摄周期,让人对老谋子心生敬意。而画面上,英难更像一部部精美的MTV或广告片的联播。
英雄是一部符号化的电影,所有的符号都在传达一个标识:"MADE IN CHINA"。在这样的视觉听觉轰炸中,演员的表演成为影片中最为弱化的环节,如果不是出于商业的考虑,估计谁来演都可以完成任务。大牌明星们的表演徘徊在扮酷或更好的扮酷之间,说狠一点,剧本给他们的空间,无法演出"人味儿",他们的内心活动,表情都不再重要,重要是他们要服从服装颜色变化的需要,电影的主角是服装,布景,道具,这些符号代表着忠,义,情。演员是人,但是有一群神一样的摄影舞美灯光,人便不再是人,是英雄,于是一个历史故事最终变成一个超现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