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影《刺青》好难懂,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同性恋题材影片,并不黄色。
《刺青》剧情介绍:
两个少女的初恋回忆,在偶然的邂逅中,重新开始。
逆光夏日午后,从远处走进的帅气身影,坐在脚踏车后座,环抱着他细柔的腰;香气隐隐扑鼻,还有手臂上那朵叫人睁不开眼的金色花蕊。
这是属于小绿(杨丞琳 饰)青涩初恋的美好回忆,但一切已经遥不可及。身为色情网站中网络情人的她,每晚在电脑前搔首弄姿,怎样清纯可人,总会有点挑逗。小绿召唤着她的网上情人,以金钱引领她从幻想般的爱情,走回现实。
直到那天,一个同样洒落着阳光的下午,小绿偶然闯入竹子(梁洛施 饰)的刺青店。墙上金色花蕊强烈唤醒过往的爱情悸动,她开始每晚上网,在繁多空虚心灵中,猜想哪一个才是其匿名爱人。
英帅的女孩竹子,在过往爱情的炽热中,总被狠狠灼伤。那是错爱的惩罚吗?竹子永远忘不了那晚撼动天地,躲在初恋情人温柔怀抱里,失去了真挚亲情。自此竹子在爱情与亲情抉择中,选择了压抑自己的情感,不仅在左臂上刺下代表悲伤回忆的曼珠沙华,自己也成为刺青师傅,为每个前来寻求力量或封印爱情的灵魂,刺下属于他们的秘密回忆。
但是,当小绿无意闯入竹子生活后,那份浓烈似曾相识,挑逗着她封闭已久的心房。竹子决定要摆脱爱情诅咒般的阴霾,勇敢接受爱。
❷ 电影《刺青》没看明白 到底是什么意思同性恋啊
故事讲的是女同志爱情,小绿,藉由虚拟网络里的幻象与捏造,活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而其它人,则有藉由刺青来给自己增加力量与勇气的,也有人在刺青的图像中遗忘,以度过生命中最大的?弃……而不管你曾有过什么样的情感遭遇,都能够在这一部憾动人心的电影里,获得一些温柔抚慰。
可以经由这部通俗、易懂的电影,共同经验一场美丽、紧张、震撼、感动的奇妙旅程,同情、理解、认同剧中这些角色(同情小绿的说谎、理解竹子的压抑……),也从这之中找到自己脆弱本质的影子。我也想满足观众对“感动”的基本需求;一个好看的故事,一些可以爱、可以恨、可以认同、可以懂的角色。
❸ 《刺青》讲的什么内容
在我的认知里刺青不只是同志电影 它的内容是有很多很多元素互相交织融合在一起, 亲情、爱情、执著、逃避、情欲、无奈、勇气、慰藉、矛盾、可悲、虚幻、糜烂、 真实……等等 有太多不知该怎麼用笔墨形容的感觉和画面 比方说小绿房间里头同时拥有壁癌及简陋摆设,对应著华丽梦幻的床铺小角 加上网路的虚虚实实,反覆的矛盾情绪充斥其中 时而开心时而忧郁甚至还有可悲的现实 许多人在虚拟的世界中付出的情感和时间远比现实生活多 在网路上侃侃而谈平日却不懂表达的人,甚至表里不一的人 和爱幻想的小小绿相比有何不同? 竹子面对弟弟阿青除了亲情外还夹杂著愧疚和永远亏欠的无奈 长时间代替父母亲的角色,塑造出渴望丰富的内心 却充满压抑、逃避、内敛的外在 不禁想起曾经我也以为自己可以为了母亲和家人而假结婚 或许是我的家庭中有重大伤病卡、残障手册和可爱的唐氏症哥哥, 背负著照顾家人和经济的压力,我也曾经想放弃长达九年的感情 (还好没有成功,那口子比小绿还要执著,庆幸因此我们继续幸福,已满十年) 看到竹子当年放弃真真的无奈和后来坦承面对自己的勇气更让我心有戚戚焉 动容的同时彷佛也再鼓舞著我要为幸福更加努力 亲情不可分割切断,爱情无法轻言放弃 如何摆脱命运捉弄和现实无奈?兼顾家人又维系爱情? 身为同志要面面俱到取得平衡,实在是难解的课题 刺青的内心戏将一切表达无遗,更该说是情溢乎辞, 以我的文笔实在不知怎麼表达清楚 只能简单的说,这并非单单是同志片更不能算商业电影 刺青值得您用心体会,感受每个角色背后的故事;每断画面的深刻含意 以及专属於自己的”心”发现
记得采纳啊
❹ 《刺青》的主题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刺青》是融合了当下流行元素的电影集合体,并注入了商业化的视觉运用使其附着在文艺片的构思风格上,让现实和梦想衔接的恰到好处。尽管大多数的观众都被影片大胆而唯美的同性之间缱绻缠绵的镜头所吸引,视为感受到的最大震撼。可是我认为,这只是导演为了配合主题所精心设计的包袱,不能简单视为情色。(呵呵,不过真的很美很吸引人呢) 这部片子上映以来,同样受到贬褒不一的回应,单我个人感觉,《刺青》是一部运作非常成功的商业化文艺片。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的亚洲电影尤其是台湾影片并不景气,选题不是曲高和寡就是落入俗套,很难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台湾缺乏大陆香港那样大机构大制作的首笔和魄力,从事电影事业的人都要面临各种生存的挑战和选择,文艺片也好商业片也好,市场决定了一切,使得个人风格与现实结果往往背离。焦雄屏曾说过台湾电影能破一百万就开香槟了,真的好可怜。连像蔡明亮、杨德昌、侯孝贤这样非常强调个人意志的大导演也不能幸免,可见台湾电影与本土文化脱离的严重态势。我想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最重要的还是对电影理想化的现实定位和整体考量的问题。很多题材实际上决定了电影三分之一的成功因素,剩下的便是构思组合的合理性(包括演员、台词、故事逻辑、场景等等)和完美的镜头运用技巧,任何高深的理论都代替不了这些智慧火花的迸发。 《刺青》定位在文艺片里,却又不局限于此,导演非常聪明地将人物角色、现实背景、叙事手法、拍摄技巧与自己所要传递的个人主旨十分到位地铺展开,从各个细节上力求突出主题的寓意所在,先是找到了一个恰当的集合点,然后再将集合点逐一放大的过程。所以,整部片子始终围绕她所表达的人性折射的暗喻,不同人物穿插并没有带来多少的松散,视觉感官非常好,有些地方甚至可以成为一个点睛之笔。比如小绿在电脑前正要搔首弄姿履行她做为视讯女的工作时,突然瞥见瞎眼奶奶无意挡在了摄像头的面前旁若无人地吃水果,手忙脚乱跳下床化解的样子特别逗,这也是对通片流露着淡淡感伤情绪的一种调剂吧。尽管在故事叙述上稍嫌拖沓,引来质疑声,但无妨影片的统一,导演原本就想运用插叙手法来达到讲故事的目的。这部影片获得票房成功的原因我认为主要在于周美玲对电影语言情绪的准确清晰地表达以及在整个影片运筹掌控上的能力,从这一点上,我很欣赏她,因为并不容易做到。 首先《刺青》确定了观众想要获取的题材需求:同志之爱,刺青标记,视讯女,纯挚地情感纠葛……无一不是贴近生活的却又游离大众主题之外的内容,决定了电影的可视性。接下是故事桥段的紧紧相扣和唯美构图地缓缓展开令人无法抗拒。周美玲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唯美的视角,将一切原本灰黯挣扎颓废的人物演绎出另一面的单纯质朴来,使整部片子始终贯穿着青春萌动所散发出来的纯纯的,带有灼伤的困惑与忧伤,我感觉处理的很好。现实世界自然充满了丑恶虚诈,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多面性格,这是所有人都无法回避的事实,倘若可以在无奈的处境当中调动出纯真美好的一面应该不是件坏事,至少对美的崇尚人人平等。我曾经看到其它有影响的另类电影,粗俗暴力的镜头太多(倒不是反感写实),这种大量积累反而会让人看了很不舒服,难得有准确的回应。 《刺青》另外最大的卖点是选对了演员。我一直认为大陆的演员最具专业水平可惜缺少了几分味道,香港的演员最有气质却少了一种内在的文化底蕴,台湾演员很感性就是太没个性。往往有些具备先天条件的电影在角色选择上可以决定最后的胜败,而《刺青》便是如此。我对两位演员先前都不太了解,杨丞琳只看过她与吴宗宪阿雅主持的《我猜》,早期真的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属于单纯又木讷的乖女形象,似乎专门为了衬托其它出位主持所作的特意点缀。这次她表演的非常到位自如,把一个小女生冒着傻气,在现实与虚拟之间执着追求犹如彩色泡沫般炫丽脆弱的错位爱情演绎的颇有几分神似,令人不觉心生怜惜,实在想不出还有谁可以配合这般早熟的心理年龄和少女的外表来诠释这个角色了。 当然,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莫过于梁洛施了。只有18岁的女孩子在萤幕上怎么可以做到那么冷静内敛?!而且真的很漂亮!是和刘亦菲截然不同的美丽,香港真的是出气质美女的地方啊。上网查了有关她的资料,很单纯倔强的一个女孩,如果单看以往的片段很难将她与帅性十足的竹子联系到一起,不过棱角分明的脸的确具有中性的阴柔之美,尤其中学时期的形象已是无人可代替。作为影片重头戏的床戏因为梁洛施的倾情投入反而看不到同性之爱的尴尬别扭,甚至超过了男女之情,更难以让旁观者参杂邪念,在那首散发着忧伤曲调的歌声中“月光静静 薄暮笼罩小茉莉 等候著你 走进我的梦里……”那么悸动的生命呼唤怎能抗拒?有的只剩呆呆地感动。周美玲,太厉害了,把一个清纯美丽的女孩子调教成这般刚毅柔情,无言。 不过,梁洛施的可塑性真的超出想象,正因为只有18岁,人生的阅历还来不及累积提供参考,犹如白纸一张,这恰恰成全了这个角色的完美,(包括《伊莎贝拉》)我非常看好她日后的发展,在香港,她的条件可谓独一无二,只是看到疯狂支持的粉丝太着迷竹子的形象,这对于戏路宽广的梁洛施来说实在有失体恤啊。
❺ 电影《刺青》到底主要讲些什么
视讯女郎小绿是一个外型如处子、作风大胆的高中女生。她与竹子相遇在一家刺青店,这是竹子为了纪念死去父亲独立谋生所开的店,也是两位主角从各自过往破碎的记忆与创伤中,获得最终依靠的避风港。
作为一位女刺青师傅,小绿被竹子高帅英挺、冷静阴郁的性格所吸引,在每次由小绿刻意制造的相遇过程中,小绿渐渐发现竹子的弟弟是竹子伤痛记忆的源头。
而守在小绿心底十几年的秘密与她爱唱的那首《茉莉花》,是否能成为打开竹子心房的救赎力量,一段历经毁灭与重生的爱,将在两人认定彼此的动人情感中,获得最终甜美的祝福。
(5)刺青gl电影如何评价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小绿
外表清纯、内心成熟的网上视频女郎,每晚在计算机前搔首弄姿又清纯可人的挑逗模样,召唤着谁来购买她的“独占”点数,才是填满她爱情想象的现实。偶然闯入竹子的刺青店,爱上了帅气的女刺青师,唤醒曾经爱情的悸动,两人由此展开了一段恋情。
2、竹子
高帅英挺、冷静阴郁的女刺青师,总在过往爱情的炽热中狠狠被灼伤。永远忘不了撼动天地的那晚,在初恋情人的温柔怀抱里,竹子失去了最真挚的亲情。在爱情与亲情的抉择中,竹子选择了压抑自己的情感,不仅在左臂上刺下代表“悲伤回忆”的“曼珠沙华”,自己也成为刺青师傅。
3、阿青
竹子的弟弟,一个患有解离症的男孩,有些自闭和失语,不敢接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