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Edius怎么给视频制作电影效果的黑边
首先就是加黑颂返唯边的视频,一般是在4比3的视频里面添加的
在特效里面找到-视频滤镜-宽银幕
将这个-宽银幕-添加到视频身上,就形成了默认的电影黑边效果
再有就是点击这个效果们可以进行上下黑边距离野培的调整
再有一个就是可以用PS制作一个上下黑边
然后导入到EDIUS中,进行视频上方轨道层的添加使世亏用
⑵ final cut Pro 如何制作像电影那样上下的黑边】不裁剪视频素材的尺寸!
去找一个调节层的特效插件 在视频轨上添加调节层 再画MASK遮罩就可以了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有一个叫 电影宽荧幕 的效果插件 拖到视频上就成这个效果了
去找下吧
⑶ 宽银幕电影的系统设置
放映在银幕上画面的宽高比大于标准35毫米普通电影画面宽高比(1.375:1)的电影;它的画面宽高比一般在1.66:1到 3:1之间,银幕宽度在10~20米之间。宽银幕电影有以下几种系统:
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系统拍摄时附加的摄影物镜将被
摄影像进行横向压缩,压缩比为2:1,放映时用变形放映物镜将被压缩的影像复原,这样就能在35毫米胶片上拍摄比普通影片画幅宽 1倍的景物。一般变形宽银幕电影的银幕宽高比为2.35:1,还音均为光学声带。其中非立体声系统为普通单条光学声带;立体声系统则普遍采用道尔比双条光学声带。1953年问世的西尼玛斯柯普系统,银幕宽高比为2.55:1,还音用 4条磁性声带构成立体声,因此这种系统胶片片孔比一般35毫米胶片片孔小,以便在一定宽度内容纳4条声带。这样,就必须改变录音、洗印、放映等一系列设备,并需对每部拷贝涂布磁性声带,给实际应用带来困难,因此从60年代起,这种系统已逐渐停用。
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这是一种非变形宽银幕系统,使用标准35毫米摄影机和常规光学系统进行拍摄,只在摄影机片窗前安装一个一定画幅比例的窗框,以减小画面高度,而不改变宽度。这是改变画面宽高比的最简单最经济的做法。放映时在放映机上加一个与摄影画面宽高比相同的放映片窗,用短焦距放映物镜放映,以扩大银幕上的画面,从而获得宽银幕效果(见图[])。遮幅宽银幕系统画幅宽高比通常为1.66:1或1.85:1。它的缺点是胶片有效利用率低,并由于采用短焦距放映物镜,增加了放映时的放大倍率,使银幕画面清晰度有所降低。但因制作方便,经济实用,故许多国家都广泛采用。
70毫米宽片宽银幕电影70毫米胶片宽银幕画幅宽高比为 2.2:1,其胶片上的画幅面积为35毫米遮幅影片画幅面积的 4倍以上。因此,放映时放大倍率低,画面质量好,而且都采用立体还音,能给观众较强的临场感。这种电影的代表是美国托德 -AO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用65毫米底片进行拍摄,印片时印到70毫米的正片上,拷贝上有6路立体声磁性声带,5路供银幕后扬声器用,另一路供观众厅周围的环境效果扬声器用。由于科技的发展彩色胶片的清晰度和颗粒度都大有改善,镜头性能有所提高,用35毫米胶片拍摄原底,通过变形光学系统印片而获得70毫米拷贝的方法也得到应用。
⑷ Premiere使用技巧之绘制宽银幕电影
我是一个摄像爱好者,经常为别人摄像、刻录VCD,由于都是按VCD标准制式制作的,每次欣赏之余却总觉得有一些遗憾,画面缺少视觉冲击力,很想制作出宽银幕的影片,就像那些大片一样,看上去多专业啊!经过多次实验,我终于用Premiere实现了我的想法。
方法一
1、打开Premiere6、0,双击项目窗口导入要编辑的影片片段,然后用鼠标选择该片段(此时鼠标指针显示为小手掌形),按住鼠标左键将它拖动至时间线窗口的Video1A轨道上。然后依次点击“文件→新建→Title”,打开新建标题窗口。在空白处点击鼠标右如羡扰键,点击“字幕窗口选项”,出现了字幕窗口选项窗,如图1所示。
2、确认“Background”后面色板中的颜色为白色,若不是可点击该色板,在随后出现的“颜色获取”窗口中(图2),用鼠标选择白色(可将红、绿、蓝三个色框内的数字均改为“255”),点击“确定”退出字幕窗口选项窗。
3、用鼠标点击左侧工具栏中颜色设置按钮,在出现的“颜色获取”窗口中选择黑色(或将右边红、绿、蓝三色后的数值都设为“0”),点击“确定”后退出该窗口。将阴影设置为无阴影(可用鼠标将阴影拖出该图标,即为无阴影)。
4、用鼠标选中矩形工具中的“填充矩形”(也就是矩形工具右半面阴影部分),然后在标题工作区左上角按住鼠标左键不松手,拖动到右边适当位置建立一个长方形的黑色区域,再用鼠标拖动其四角的小方块调整其大小使之盖住上半部区域的1/3左右。采用同样方法,在标题工作区下半部分也建立同样一个长方形的黑色区域(这两个长方形的区域最好多“复制”、“贴粘”几次,因为可能会挡不住原视频画面)(如图3所示)。
5、最后依次点击“文件→保存”,在渣旦出现的“保存文件”对话框中选择保存路径,文件名设为“宽银幕1”后点击“保存”,退出该对话框,然后关闭标题编辑窗口,返回主程序页面。这样,在项目工具栏中就会出现刚刚保存的文件(这个文件不要删除,以后再制作宽银幕电影时就可以直接调用了)。
6、接下来拖动它到时间线的Video2窗口,使它的起点与原片段的开始对齐,右键单击后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持续时间”,弹出“素材持续时间”对话框(图4),在“持续时间”后面填上Video1A中片段的持续时间后点击“确定”退出该窗口。
然后鼠标右击该文件,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视频选项→透明设置”,弹出“透明设置”对话框(图5),点选“键类型”右边的小三角,选择“Alpha Channel”,点击“确定”后返回。接下来,我们就要对它进行“微调”了。
现在我们先预演一下现在的效果,看看这两个“黑框”的位置、大小是否合适,然后可以双击该文件对它进行调整,使它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样一个宽银幕的素材就做派好好了,接下来再进行其它的编辑就可以输出影片了。
方法二
这种方法很直接,就是用Premiere本身的视频特效中的变换特效(Transform)中的裁剪(Clip)特效来实现的(图6)。
也就是直接加入“Clip”特效在视频片段中,然后在“效果控制”面板中点击“Setup”后出现设定窗口,拖动“Top”和“Bottom”右侧的小三角到合适的位置(图7),点击“OK”后返回主界面,这样就直接出现这种宽银幕效果了。
这两种方法各有各的好处,第一种方法适合在视频片段比较多的时候,而第二种方法则适合在视频片段很少的场合,否则每一个都调整就太麻烦了。我用这两种方法已经做了很多VCD,感觉效果还是可以的,请你也去试一试吧!不过要提醒大家,因为这“黑框”要遮挡一部分画面,所以在摄像时要预留出这一部分画面,尤其是拍摄特写镜头时,更要注意画面布局。
⑸ 如何把满屏的电影改成宽银幕电影播放
老电影一般都是4:3的比例,除非以后做过数字修复。用暴风影音可以变宽,在播放窗口点右键,显示比例,选择自己喜欢的比例。不过把4:3变16:9的话,图像会被拉宽。去尝试一下吧。
⑹ pr怎么做电影比例黑边
1、首先,打开软件,点击新建项目按钮,新建一个项目
⑺ 用会声会影x2如何制作出电影宽银幕效果
很简单,单击设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勾选“宽银幕(16:9)”。
⑻ 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的技术产生
1927年,法国物理学家享利·雅克·克雷蒂安研制出一种变形镜头,这种镜头可使影像产生横向变形,使影像画面展宽。这就是CinemaScope宽银幕技术,这种能产生特殊效果的镜头,为宽银幕电影的诞生奠定了技术基础。1952年,美国的20世纪福克斯公司首先意识到了这种镜头的重要性,于是购买了该项专利,并将这一技术应用于电影拍摄中。在拍摄中,应用特殊的变形镜头将2.35:1的全景式画面压缩到1.33:1的35mm胶片上。拍摄好的影片放映时,同样加上一个变形镜头,对画面进行相反的变形,使画面还原,这就是宽银幕电影制作与放映的基本方法。1953年,福克斯采用这一技术拍摄了第一部宽银幕电影The Robe,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让影院都开始在放映机上安装了新的宽银幕变形镜头。一年之内,所有主要的制片厂都采用了CinemaScope技术及其4声道立体声,到1957年,美国85%的影院都安装了CinemaScope技术的设备。这一时期还有其它的宽银幕格式,其中很多都采用了70mm胶片来提高图像质量,尽管目前超过900张银幕都装备了70mm影片的放映设备,但这一格式却很少用。一些独树一帜的人之所以还采用这种格式主要是为了声音。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州孝唯克号》是主要制片厂所发行的最后一部70mm影片,不过拍摄仍然是35mm胶片,只是发行上册培使用70mm。宽银幕电影使人的视野扩大,因此特别适宜表现场面恢弘的电影画面。如今,世界各国都已普遍采用宽银慎御幕电影。
⑼ Premiere中文版画面怎么弄成电影那种宽荧幕,要加字幕的。
用title字幕顷毁散来做,打开字幕,然后雀氏选择里面的矩形工具,画出框,填充黑色,然后再复制一条,放到余芹下面.这样就可以做出遮幅效果了.
⑽ 如何将优质电视综艺节目制成电影搬上大银幕
电视综艺节目的电影化是电视媒介希望通过以一种学习借鉴电影中多元化元素的方式来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当前众多电视节目极具电影画面感包括色彩、构图、角度、服装造型、配乐等,都出现电影化的趋势,充分体现出电视节目逐渐开始注重借鉴电影的拍摄技巧、剪辑技巧、画面思维以提高自身艺术水准。亦然,电影、电视、网络视频的艺术属性有各自的美学范式,虽然彼此也有共通之处,但是它们在商品属性方面并没有差异,是完全相通的,由于它们的商品属性和艺术属性具有相似性,所以这类艺术能进行媒体间的互串并实施整合性营销[1]。
一、构建故事,电视综艺节目叙事的电影化
在电影中镜头和镜头之间呈现出的情节带我们身临其境的去看一个故事的发展,所以,任何电影都无法缺少叙事线,这是最基本的要素。娱乐节目曾大多以平述为主,而今许多节目尝试突破此种限制,将倒叙、插叙结合起来。许多电视综艺导演利用电影的叙事技巧向观众展示更多元化的节目,有时节目会利用插叙提前抛出结果制造悬念,再通过透露一步步蛛丝马迹还原故事。在节目中还经常利用剪辑技巧先将结果引出,提起了观众观看的欲望,再逐渐慢慢推进节目剧情的发展。这两种方式不仅可以抛一个大的包袱,制造悬念,还可以使节目节奏张弛有度[2]。
二、追求质感,电视综艺节目制作的电影化
在拍摄和剪辑上电视综艺节目都借鉴了很多电影手法,形式多样。电视的镜头语言开始以近景和特写为主,能更好的体现故事的细节和人物的情绪,在电影中导演经常通过对人物的场面调度来还原环境,创造空间感,而今众多电视综艺节目也开始借鉴这种手法,另外,电视综艺节目为了更好的节目效果开始用蒙太奇手法。在后期特效技巧方面,娱乐节目开始加入一些动态字幕、特效音等来增添节目的丰富性,利用不同的处理手法,增加了冲突性和紧张感,达到凸显的效果。
《十二道锋味》是我国一档电视真人秀综艺节目,在十二期节目中,这档节目共在六个国家里面发生了六个精彩的故事,其主要是由谢霆锋担任该节目的设计主厨。搜寻世界各地美食,每一集就像一部微电影,有时还会有脚本,节目组会限定每一期的规则,虽是一个真人秀节目,但每一集都会有很精彩的亲情、友情、爱情的发生,美食中带着一丝人文关怀。据悉,这档真人秀节目其强大的制作团队令人咋舌,节目为了精美的电影视觉效果花了半个多月在澳洲认真的取景,为了能让观众感受到一种看电影的感觉,他们的拍摄团队采用的是香港电影行业的顶尖团队。用霍汶希的话说:“就连打灯的都是香港金像奖专业奖的获得者。这种为节目效果耗费的额外巨资就可以看出来《十二道锋味》制作之精良。节目在整个设计上一改之前厨艺的日常感,整体风格充满着华丽感,就质感而言,愈比以前更胜一筹。节目的这种精美,这种叙事模式,会给新型的综艺节目注入一股新的力量,而媒介之间的这种界限也越来越没以前那么突兀。
《十二道锋味》在节目的视觉效果上,每一集节目都很好地把握灯光、声音、拍摄等技巧,每一个精美的画面都为剧情增添了可看性、叙事性。在后期团队中,他们请的是香港电影行业顶尖剪辑团队,这样大手笔的投资使得节目效果变得更加多样化,专业化。亦然,在通常节目制作中,大多数以近景、特写为主,没有太多的丰富性,但《十二道锋味》中经常采用一个故事结尾另一个故事开头的美剧剪辑手法使镜头变换性更强,通过平拍、仰拍、俯拍等多种手法结合,将节目的元素展现的更丰富,使剧情更具有可看性,这种不符合一般电视节目的剪辑逻辑会使很多观众刚开始不习惯甚至放弃观看,但是这是一种新型的真人秀综艺节目的创新理念,用跳转性剪辑手法会更有一种带入感。亦然,在节目中电影版的光影运用也给观众带来了视觉盛宴。一般节目在拍摄完毕以后会进行一级较色、二级较色,但是更多是为了使颜色更饱满,更好看,增加空间性。但《十二道锋味》在颜色的运用上不仅是后期在调整,在前期拍摄中为了追求短暂的一个特定的场所的光会一次又一次等待并耗费很久。这种画面的光影的处理既具有电影感,也对节目的感情基调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另外,节目对人物造型的设计也十分注重,嘉宾每一期都会有很精致的妆容,华丽的服饰和当下时尚的流行元素的结合会给观众每一次的观看都带来新鲜感、观赏性。
三、媒介互串,电视综艺节目与电影的嫁接
媒介互串本身就是相互串联,相互对立,既是相互借鉴也是相互竞争。目前最热门的便是电影市场开始出现电视综艺节目串门,例如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大电影,这部“电影”虽加入了电影化的元素,实质却为一档为期5天的加长版节目,在这5天里5对父子和众多动物进行了一次奇妙的历险记,在电影中父亲和孩子之间深厚的感情从细节中都完美的体现出来,无论是玩游戏还是衣食住行都可以体现出彼此的爱,这种永恒的感情足以让人落泪。《爸爸去哪儿》电影版虽然是综艺节目的衍生版,但其制作方法仍属于电影类。在电影中最重要的艺术特征是指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以独特的人物设定和视听语言手段,以虚构故事和叙事性为主,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种艺术。诚然,在电影类型中也有很多纪录片,以表现真实性为主,但是在手法和本质上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综艺真人秀节目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真人秀节目当中,编导和摄像机会24小时持续跟拍,并且越展现真人秀的真越好,强调的是原生态,虽然编导在成片之前会选择性地挑选素材,但是记录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而电影纪录片是在拍摄之前就有主题、动机,和日常生活的单纯纪实是有区别的,虽是纪录片,但还是具有电影的美感。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基础,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反思,是具有一定的艺术感,而这种真人秀节目是以节目效果为主要,通过表现人的真实状态引起观众的观众以此来产生娱乐效应,通过展现真人面对不同状况时的趣味性使可观性更强,两者在本质的用意上就有很大的却别。因此《爸爸去哪儿》电影版在形式上的确是属于电影的范畴,是一部真人秀电影,在京都发布会宣传的时候是以电影的方式宣传的,播出时长95分钟也是符合电影院播放标准的,对于观看方式也不是看节目的方式而是以看电影的方式在宽银幕上相对封闭的空间观看的。在形式和标准上《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确属于电影的范畴,但从内容的展现、拍摄过程和表演的方式来看,电影版和电视综艺真人秀节目的《爸爸去哪儿》是没有本质上的差异的,没有剧本,并且只是将形式和宣传方式进行了升级,换标不换本。因此电视综艺节目和电影的互串打破了曾经的墨守成规,电视综艺节目开始拓展到电影市场,电影媒介开始为电视综艺节目服务,双方既是主人也是客人,电影也因为接受电视综艺节目的到来拓展了市场营销。
此外,在近几年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电影电视化的作品,例如《失恋33天》,这个电影后来拍摄成了电视剧,反响也特别好,但在本质上来说,它是属于电影的。但是在剧本的编导手法上却是电视化,节奏轻松,但出彩的却是人物对白,趣味性较强,它的亮点不在镜头形式、手法上,而是语言的滑稽和逗乐,而电视剧化的电影由于更好的融入了市场,因此也获得了巨大的利润。这样的媒介相串拓展了电影的市场,在商品属性和艺术属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在目前国内电影发展市场中,如果单讲究电影的艺术感、美感,并且国产电影题材样式过于狭窄,创新能力不足,这样会导致观影人数太少,票房以外收入太少会更加导致参与电影的人变少,若是太看重商业电影带来的利润,那么显而易见的,这样的行为将大大降低电影的质量[3]。
当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新媒体的发展,电视综艺节目的竞争也越来越大,一些新兴的媒体元素开始崛起,在这种多样化的媒体形式中,卫视如果想更好的存在就必须在不同媒体之间互串,电视节目制作人应该勇于创新,不再固步自封,一味保存之前的存在方式,而应不断学习如何从电视电影之间的关系找到更高的价值。电影和电视都是由影像和声音构成的,在存在方式上是没有根本的差距的,只不过由于最初针对的对象、目的不同,制作手段和传播形式不同,使两者逐渐有了差距。但电视综艺节目随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节目变得制作精良,不再只注重节目效果,为了更加迎合观众的口味,艺术综合效果变得越来越强。试想,当电视节目的制作开始和电影制作的技术手段和传播方式都变得一样,那么究竟谁将脱颖而出?在艺术互溶的大趋势下,电视和电影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参考文献:
[1] 于谦.论影视艺术合流的两个方向[J].电影文学,2014(19).
[2] 高颖.“综艺电影”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电影市场,2016(1).
[3] 邵猛.综艺电影“去电影化”问题刍议[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