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罗拉快跑电影观后感1000字

罗拉快跑电影观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23-05-28 19:55:20

A. 《罗拉快跑》影评

      《罗拉快跑》是1998年由汤姆·提克威导演的关于犯罪爱情的电影。这部影片运用了德国思辨风格,开创了新链返的电影模式,使它成为了经典。电影运用循坏叙事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三个结局不同的故事。

        这部影片讲述了罗拉为了拯救男友,要在二十分钟内得到十万马克,于是她不停地奔跑。这部影片大部分都是奔跑的镜头,节奏快,色彩鲜明,让观众有了一种不同的体验,仿佛置身于其中。其中动感的背景音乐和罗拉狂奔的脚步相契合,是电影没有那么枯燥乏味,反而给观众带来紧张的气氛。电影中蒙太奇的手法运用得也非常好。第一,心理蒙太奇的运用,男主人公的回想和乞丐的美好幻想;第二,复现式蒙太奇的运用,罗拉在每次选择之后的奔跑,突出了影片的主题;第三,交叉蒙太奇与平行蒙太奇的运用,男女主两条路线各自完成自己的事。这样的手法使电影更加丰富。

        三个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生。第一次,罗拉没有筹到钱,她选择与男友一起抢劫超市,最后被警察击毙;第二次,罗拉拿自己父亲做威胁,逼迫银行工作人员拿出钱,但是男友被救护车撞了;第三次,罗拉选择棚卖饥了赌场,用100马克赢到了10万马克,而男友也遇到了那个乞丐,追回了属于自己的钱,最后两个人终于在一起。

        人生有许多种选择,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结局。我们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个决定都会改变我们的命运。我们的一生就像电影中罗拉的二十分钟那样,尽管只有一丝希望,我们都要尽我们的权力去争取。

     配贺                                                                                                                                                 2020.12.19

B. 罗拉快跑 观后感,要600字,不要转载,要范文.

灭顶之灾-慌乱-集中-奔跑-遭鄙弃-再奔跑-颠覆法律-死亡-再奔跑-回归于社会伦理范畴-存活

我不禁陷于回忆中<罗拉快跑>的剧情链条,发现这其实是一条生命链条.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激烈的冲突到适应,到习惯,到绝望,到破坏和自拟规则,然后被惩罚,再由重审到调整,最后重生,幸存.在罗拉的奔跑过程中,紧张的思绪和每一个快速的选择都基于我们最难攻破和最难表达的领域--爱情,尤其是她身为一个女人,一个没有权势,只有内心力量的,主流社会价值观的颠覆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只有这样的女人,才足以跑出这样的速度,拥有如此震撼人心的突破力和抗压性,单枪匹马,唯一的武器是心,信念,她用它们来调整双脚,支配脚步,最终目的也只有一个--让爱情赢得生存权利.

十万马克,成为一个符号告中.它是灾难的起源,也带动了罗拉的速度和暴力.

隐约听清了几句主题歌的歌词”I wish i was a hunter ,and searched different tools,i wish i was an animal ,which fixed into that mode, i wish i was a hard beat and never comes to rest,i wish i was a prayer,who can expess what i mean,i wish i was an angle ,which can hang on the sky~~~"放在影片中,我理解为”我希望自己是一名猎手,可以拥有设备齐全的捕猎工具;我希望自己是另一类动物,可以不加思索地适应人类制定的规则;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利器,永远不用歇息;我希望自己是一名祷告者,有能力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意愿;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天使,可以在天空的呵护下畅游~~”

总之,罗拉希望自己可以为爱找到出路,尽管在奔跑过程中携友让,她曾为自己不易驯服的性情而百般苦恼,为亲人的鄙弃而绝望,为自己在不经意间伤害别人的行径而自责,甚至受到惩罚,她最后还是找到了一条,借助上天的帮助,重新将自己约束于国家法律可以接受的秩序下--赌博,与自己的爱人成为幸存者.我想把它称为豪赌,因为她在那种情况下,根本就毫无情绪理会自己的生命.

原来,无法用双眼看见的,耳朵听到的,隐蔽在众人目光下的,更能征服人心,这是一种真情的极致.

罗拉的跑,男友的坚定,拉开了一种距离和等级,不是社会等级,是精神等级,在这个阶层里,也有低劣之群,也有凡夫俗子,也有圣人<successful fighter>.他们的身份定义我们只靠行径衡量,暂时不考虑社会等级中的地位,所说的语言,所属朋党.那究竟什么样的人最容易受到爱神的青睐,而且最后还可以成为自己命运游刃有余的操辩局纵者?这个问题,罗拉和男友曼尼也许会发出一种声音.

C. 影评《罗拉快跑》!大虾们帮忙写一篇啊!1200字

《罗拉快跑》像是一场闯关游戏,因为有无数种可能,无数种偶然,无数种选择,到最后只能选择一种满意的结局。导演将时间和命运的主题摊开给我们看的时候,我们看到人生
三种选择,三个20分钟,像是错综的人生,将路途中的种种事情便引向了另一个方向。
仔细比较三种情况,就会发现罗拉遇到的这些偶发事件以及罗拉的选择产生了混合连锁效应,并最终影响了结局。其实,在罗拉筹钱的20分钟事件中,只有父亲一个人是和罗拉直接相关,会产生直接关系的人。梅耶、单车男子、乞丐、急救车司机都本应是局外人,但却与罗拉产生了联系。这些看似非常偶然的事件,其实都有产生的原因,而原因导致结果,结果又导致原因,这样的因果循环便导致了事件产生的必然性。所谓必然在偶然中产生,偶孝庆然又都存在于必然中的道理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罗拉快跑》杂糅了喜剧片、动作片、黑帮片、警匪片、卡通片等风格类型,而整部影片在影像上更是由高速节奏、画面分割、录像、动画等多媒体和剪辑技巧拼贴而成,构成一个具有电子游戏特点的电影。贯穿始终的喧闹的摇滚乐,罗拉的红头发以及奔跑晃动的画面营造出的紧张急促的气氛足以让人窒息。这些诸多新的元素却阐释了一个象征性的人生问题。那些飞快变迁的人生,那些分秒甚至毫厘不同就改变的结局。《罗拉快跑》的成功并不在于故事本身的精彩,而在于它开创出一种全新的故事讲述的方式。在这个“美女救英雄”的故事里,导演抛弃了故事整一、叙事流畅、时间呈线性发展、情节依据从开端经历发展导致高潮最后结尾的模式,运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一个简单的故事被翻来覆去地讲述了三遍。
这应该属于一个美救英雄的故事。影片的“女权主义”色彩是不言而喻的,而从闯关游戏的角度看,罗拉是一个宽正闯关者、是一个拯救者的角色定位应该是毫无疑问的,这样曼尼成为一个毫无作为的“被拯救者”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当罗拉最后站在十字路口迷茫时,这就象征着慎慎悔一种对于命运的无可奈何、非常惊恐的感觉,当她牵着男朋友的手走向一条确定的道路的时候,更多的可能即将开始。人与人之间的爱,能让人在未知的命运前表现的更加勇敢。
生命本是偶然,罗拉拼命要跑是为要改变命运。但是至于结果是如何并不在罗拉的掌控范围。然而电影毕竟是电影,可以选择不同的结局;人生终究还是人生,永远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D. 影评篇——《罗拉快跑》

电玩精神与剪辑精神的交织

——简评电影《罗拉快跑》

众所周知,电影是一种经过剪辑的艺术载体。《罗拉快跑》被定义为“电玩时代的电影”,因为该电影的创作吵神精神在好几个方面与新一代年轻人为主体的电玩的精神如出一辙。该电影由著名导演汤姆•提克威导演。讲述了一个叫做罗拉的女子,因为男友粗心的弄丢老大的10万马克,为了拯救爱人,罗拉必须在20分钟内帮助男友得到20万马克。整部电影贯彻了三个主题:1.活在当下2.一起向前冲3.错了重来。

第一,活在当下,指的是人物的所有生命力,甚至是生存的意义,都只在行动的当时才能爆发出来。因此,他们不会思前想后,一切全都是做了再说。本片女主角罗拉接到男友曼尼的电话后,表示一定要在二十分钟之内拿到十万马克,然后念头一转,就直奔她的银行家父亲要钱。她不会先打电话联络以确定父亲在不在银行,也不会思考跟她关系不好的父亲是否一定肯马上给她一大笔钱,总之直接做。第二,一起向前冲。本片的主要内容是“跑",不顾一切向前冲。年轻力壮的最大本钱不是“思考”而是“行动”。第三,错了重来。本片将同一事件用三个不同角度重演一次,本质上就是电玩精神的发挥,这次创新不成,下次换个方式再来。电玩游戏的最大特点是玩家扮演一个角色,不断闯关,每一关都有被消灭的可能,和人生不同,电玩游戏般会有三条命,条命OVER了,还可以用第二条命、第三条命去继续闯关。人生则只有一条命,玩完了,不可能再重来。

电玩游戏给我们带来的人生成幻在《罗拉快跑)冲得到了真实影像的诠释。这种诠释和漫画改编成电影不同,它奉行的是电玩的内核,也是所谓新新人类的精神。这即便算不上电影在形式上的一次革轮碰肢命,也可以读是一种非常勇敢的尝试,电玩内核在大银幕上得到了空前的体现同时,这种体现和它的意众群体产生了强烈的互动,在互动中产生出新的震撼。就像那种叫作“深水炸弹"的酒(把一杯白酒放在一杯啤酒中),很容易就能使人陶醉。

除了电玩精神之外,《罗拉快跑》还奉行了简约主义的精神,虽然表面看起来眼睛会小很疲劳,但却不用动太多的脑子。因为影片在快节奏、令人眼花缭乱的画面切换背后,其表现的主题却非常简单清晰。《罗拉快跑》的影像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除却几段慢镜头的特写,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凝滞的腊世镜头,从而使观众的眼球开始疲于用奔命般地亦步亦趋地跟随着镜头的变迁和调动。影片在影像上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它的色调: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件明亮和“暖”的色调所覆盖。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肉不停地跃动,形成了一种强劲的视觉力量。

技术时代的来临赋予电影无限发展可能,于是《罗拉快跑》应运而生。虽是技术的象征,但是处处皆是导演工匠精神的所在,正如我们的法学精神,不断进步但是不离宪法大纲,不断发展但是围绕民生。

E. 《罗拉快跑》影评

《罗拉快跑》是德国的一部电影,讲述了罗拉为解救男友曼尼而发生的三种不同故事。这是一部创新艺术形式的电影,以时间循环和蝴蝶效应情节进行故事叙事,由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编导配乐,被称为德国有史以来最棒的电影。影片节奏快,色彩鲜明,引人入胜。

  “游戏之后也就是进行游戏之前”电影开头的一句话,就道出了电影的内核。女主罗拉的男友曼尼混黑社会,为黑道大哥交易之后,因为罗拉没能及时来接他,他在去坐地铁的时候,弄丢了交易得来的十万马克。如果二十分钟后,他没钱给大哥,那么他就生命堪忧了。

所以罗拉为了拯救男友,必须在二十分钟内弄到十万马克,她只能不断奔跑争分夺秒,而奔跑的起点被当做是游戏的开端。电影在罗拉开始奔跑下楼梯的一段运用了动画的手法,将动画与真人电影融合在一起,这既展现了一种新颖的剪辑手法,也巧妙的凸显了电影的主题。

罗拉第一次奔跑,她打算向父亲借钱,却没想到父亲居然一顿斥责她,并告知她自己并不是她的亲生父亲,罗拉没能借到钱。走投无路的曼尼只能去抢劫超市,罗拉成为共犯被警察击毙。然后游戏重启,罗拉再次从家中奔跑,然而这次她被楼道里的狗主人绊倒影响了奔跑速度,牵一发而动全身,蝴蝶效应开始发生,因为罗拉提前预知而躲避了耽误时间的事件,从局埋而导致与她见过面的路人的人生都发生了改变。导演用定格照片快速剪辑的手法拍摄出了路人的一生,经过罗拉的每次奔跑,他们的人生轨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观众应接不暇,使影片的趣味性增强了不少。

罗拉第二次奔跑仍然没能救下男友曼尼,她挟持父亲从银行抢劫到了足够的钱,然而曼尼却被急救车撞死了。第三次奔跑,罗拉躲过了路上的一切障碍,这次她没有去抢劫,而是决定到赌场去赌一把。而这次,她不仅成功赢得了十万马克,男友曼尼也意外逮到了拿走丢失钱袋的流浪汉,将钱送到了老大的手中。

影片的大部分镜头都是罗拉在奔跑,奔跑的镜头带给观众快速而刺激的视觉感受,而在大篇幅的高频率移动镜头中,影片也穿插着路人故事,给观众不同的体验,并且有效的缓解大量运动镜头给观众带来的疲惫感并给提供磨腊铅给观众新奇的吸引力。关于路人们后半生的镜头,影片运用了照片快速播放式的叙述方法,在快速的影片节奏中既不显得突兀,也清楚得交代了路人的故事。

影片在运动镜头中,完美得运用了推镜头。在罗拉被枪击倒地后,镜头推向罗拉的双眼,这种凸显主题和细节的方法,“强迫”观众注意罗拉的心理,进而过渡到罗拉与男友交谈的“平行世界”,给观众鲜明的视觉印象。这种带动观众关注影片内容的手法,影片中出现过很多次,在罗拉奔跑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路人,在罗拉与路人发生交集时,镜头从远处推向主体,展示了影片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影片的另外一种运动镜头的运用也令人赞叹,旋转镜头的运用,全面的展示着罗拉的慌乱,不安,让观众对罗拉的关注更加细致入微,并且旋转镜头的运动,与主题的静止形成了对比,制造了一种紧张急切的气氛。在运动镜头之中,影片也同时运用着静止镜头与之呼应,片中曾两次以上帝视角的俯视拍摄方法拍摄罗拉的奔跑,静止的镜头与俯视拍摄相结合,观众站在一个冷静的角度去观察罗拉,缓解着高频率运动中的紧张情绪,也更加突出的展现着主题的运动。

影片呈现的是暖色调,并运用了大量的红色元素,红色带来刺激,紧张的感受,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在罗拉与曼尼回忆时,影片使用了黑白色调,更能让人体会到罗拉与曼尼不幸遭遇的绝望心情。

影片的背景音乐,三段侧重不同,第一段的背景音乐更侧重于快速,带动观众的紧张心情,而后两段则增加了趣味性,且更富有节奏感,让观众随罗拉的脚步期待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带动观众去体会情节。

这是一部运用了复杂蒙太奇和精彩的镜头语言的经典作品。在短短的二十分钟内,罗拉不知道瞎好奔跑了多少次。如果一切重新来过,我们是否有如她一般重新奔跑的勇气;如果我们就此跌倒。我们是否还有站起来继续奋斗的坚持?罗拉快跑,最终拯救了爱人,我们也要努力奔跑啊!

随笔

F. 罗拉快跑影评

这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电影,以一种模拟游戏的方式,让罗拉经历了三次的20分钟。在这三次渐进的过程中,罗拉不停地奔跑着,为了给曼尼送去救命的10万马克,在三次奔跑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因而也有了不同的结局。第一次,她最后走投无路成了曼尼抢超市时的帮凶,最后被击毙在街头;第二次,她主动成为了暴力的实施者,抢劫了她父亲的公司成功拿到了十万马克,但在即将把钱送给马克的时候,马克被车撞死;而第三次,罗拉放弃了暴力行为,而是走进了赌场,利用了自己叫喊的特殊能力,赚到了钱,而曼尼,遇见了拿了他钱的乞丐,却并没有对其施加暴力,而是在思考一番过后以手中的枪作为交换,拿回了自己的十万马克,他们俩终于获得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影片的设置很有意思,一个懦弱的男人和一个果敢的女人走到了一起,而这个男人恰好迫切地需要这个女人的帮助。在第一次里,罗拉被动地成为了暴力行为的帮凶,丧失了其作为女性的基本特征,因为没有了存在的必蠢老要而被击毙,第二次,罗拉又似乎主动承担了男人的暴力行为,使曼尼的存在成了摆设,因而曼尼死去,而在第三次,罗禅碰拉还原到自己的女性本质,曼尼也以一种相对女性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判断选择,于是皆大欢喜。
在罗拉最后一次的奔跑里,无论是罗拉还是曼尼,都放弃了暴力的方式而选择了一种女性化的思维,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思维也正是导演汤姆•提克威所倡导的,这也贺档谈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了性别文化的问题。在导演看来,暴力是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方式的,只有和谐共存,非暴力,以柔克刚,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冲突,解决长远问题。
注:该影评来自 知乎
作者:FayeFayeFaye

G. 电影《罗拉快跑》影评,3000字

《罗拉快跑》――命运前再次感受人类的渺小

曼尼为老大完成一项毒品交易后,带着装有10万马克的钱袋准备女友罗拉的接应,然而罗拉却被人抢了钱包,耽误了见面时间。曼尼只好搭乘地铁回去,车厢里只有一个乞丐。这时车厢里突然出现了两名警察,曼尼本能地下车就走,慌乱间把钱袋忘在车厢里宏圆袜,很明显,钱袋被乞丐拿走。而此时曼尼离与老大见面交钱的时间中午12点只剩下20分钟,于是曼尼打电话蔽激向罗拉求救,罗拉必须在20分钟内搞到10万马克,不然曼尼就会被老大杀死。如果罗拉在最后几分钟没有赶到,曼尼就只有铤而走险,抢劫电话亭对面的超市。
20分钟搞到10万马克!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是罗拉别无选择!
罗拉选择求助于是某银行董事的父亲,于是罗拉开始狂奔!



整个电影其实就发生在这生死攸关的20分钟内,这20分钟内发生了什么事情,罗拉是否能找到父亲,父亲是否会帮她,她又是否能及时赶到曼尼处?如果电影仅仅给观众这样一些悬念,并最终一一给出答案,也不失为一部情节紧张的悬疑片,但导演用意显然不在于此。影片高妙之处在于,导演打破了传统叙事结构、叙事角度以及时空限制,对同一事件讲述了三种不同的故事情节,这种讲述故事的做法显然是大胆的,导演以观众的视角去导演整个电影,同一个故事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结局。
电影多处用了动画、蒙太奇、大量的快速切换镜头,贯穿始终的喧闹的摇滚乐,罗拉的红头发以及奔跑晃动的画面营造出的紧张急促的气氛足以让人窒息。
然而导演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仔细比较三种情况,就会发现罗拉遇到的这些偶发事件以及罗拉的选择产生了混合连锁效应,最终影响了结局。
非常关键的一个事件是遇上梅耶先生。梅耶的车是去银行接罗拉父亲的,在前两种情况下,梅耶因撞车耽误了行程,没准时赶到银行。也正是由于这个时间差,罗拉才得以见到父亲。而在第三种情况下,梅耶没有撞车结果接走罗拉父亲,导致罗拉最终从赌场赢得10万的概率事件,但同时也间接导致了梅耶车与那部车更严重的车祸,殃及父亲。
遇见急救车也是一个关键事件,第一种情况,罗拉没有想搭急救车,急救车在遇到玻璃时也停了车。而第二种情况下,由于罗拉的干扰,急救车就撞上了玻璃,并直接导致司机为赶时间超速行驶撞上了曼尼。
其实,在罗拉筹钱的20分钟事件中,只有父亲一个人是和罗拉直接相关,会产生直接关系的人。梅耶、单车男子、乞丐、急救车司机都本应是局外人,但却与罗拉产生了联系。这些看似非常偶然的事件,其实都有产生的原因,而原因导致结果,结果又导致原因,这样的因果循环便导致了事件产生的必然性。所谓必然在偶然中产生,偶然又都存在于必然中的道理就在于此。
想起了几年前看到的一则电视新闻:郑州航院的一名大四学生骑车经过路边一个建筑工地时,突然被一个电线杆砸中头部,当即生亡。这件事情让我开始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当电线杆倒下时,正好有人经过,又正好砸中头部,又正好砸中这个人而不是那个人,何况又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这是多小的概率事件啊。如果把那个人被砸中之前经历的事件一一回放,一定会知道究竟是哪些偶发事件导致了这个必然。也许是遇到一个老同学说话的时间直接增加了几率,也许是为了早点回学校,抄近路正好赶上那个时间。也许,也许还有太多的也许,然而人已逝去,终无奈何。
电影中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罗拉两次都碰见了乞丐,却都匆匆而过。而在第三种情况下,罗拉居然凭92.7个马克赢了10万马克,而曼尼竟也追到了乞丐要回来了钱袋。于是罗拉拼命弄到的10万马克突然失去了意义,罗拉像个呆子一样,不知所措。似乎是导演故意跟观众开了一个玩笑,却发现其实人生本无常,命运本多舜,有人忽然一夜成名,有人忽然一夜暴富;有人第一次买彩票就会中头奖,有人第一次坐飞机就遇上飞机失事。有时候你越想得到越得不到,忽然有天就得来全不费功夫,有时候你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你不怕了却也不来了。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种瓜得豆,种豆得瓜,人生就是这样的循环错乱,让世间凡人或狂喜或狂悲,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又有谁能达到?导演毫不留情的以此来隐谕人面对人生和命运时的渺小无能,让人愈加腔局怅然无助。
想起了《七宗罪》(饕餮、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和暴怒——被天主教认为是遭永劫的七种大罪)最后的一个场景,布拉德皮特扮演的警察最终还是因暴怒(杀手因为嫉妒杀了警察妻子)杀了杀手,这就中了杀手(自称是代神惩罚人类)的安排,因为杀手自己犯了嫉妒之罪,要借警察之手杀了他自己,那么警察也因暴怒受到惩罚,杀手替撒旦完成惩罚人类七宗罪的任务终于完成!看到这点,让人不寒而栗,影片有浓重的宗教昭示意味,人终究要为自己犯下的罪行受到惩罚。人终究逃不过自己的命运。《七宗罪》的一个隐谕是讲人的宿命,而《疾走罗拉》也是在讲人面对命运的无能和渺小。
然而电影毕竟是电影,可以选择不同的结局;人生终究还是人生,永远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也忽然能够理解为何那么多人把自己的精神献给一种宗教保管,当人真正开始思考自己的时候,思考生命与世界,与宇宙的关系时突然发现有很多问题无法回答,无法解释,于是产生了恐惧感,而所谓恐惧感就是一种不确定感的深层心理反应。其实人充其量只是宇宙中的一粒浮沉,在面对未知的力量时,会变得渺小不堪。于是很多人开始相信命运,相信未知的力量,相信把精神交给神来保管就会在恐惧感中得以永久的安歇。不知道是不是人被上帝造出来时就对万物对宇宙有一种天然的恐惧,又找不到自己的庇护人,于是人类就自欺欺人地虚拟出一个万能的神,接着制造出宗教,告诉自己有神与我们同在,那种恐惧感就会消失了。可悲的人类啊!
短短一个小时十几分钟的电影《疾走罗拉》像一部无情揭示人类宿命的诏书,让人无限深思,心存敬畏!

阅读全文

与罗拉快跑电影观后感1000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法国电影心里长了一朵花 浏览:120
有关过年的电视电影 浏览:800
电影之都是哪些城市 浏览:646
跟吸血鬼有关的电视剧或电影 浏览:472
美国电影巴兰 浏览:123
天上掉下个ufo电影导演 浏览:491
美国动作电影有女主角 浏览:785
嗯嗯快点欧美电影 浏览:481
巨蟒变蛇女电影大全 浏览:487
充值电影网 浏览:536
豆瓣2017年度科幻电影榜单 浏览:106
搞笑外国二战电影大全 浏览:126
atv电影网 浏览:594
下载6080电影网 浏览:965
在快手里怎么买电影票 浏览:639
电影音频怎么裁剪出来 浏览:604
欧美男星电影 浏览:200
大鹏的电影深度 浏览:274
大吉大利万事如意电影 浏览:967
孙红雷拍的缉毒电影大全 浏览: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