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邵氏风月电影有哪些
另外,《声色犬马》是李翰祥与许冠文合作的最后一部电影,两人自《大军阀》开始,接下来的《一乐也》、《声色犬马》,李导、许演,票房、口碑皆强,许冠文亦因此稳坐香江第一谐星的交椅。此次在《声色犬马》中许冠文再次一人分饰多角,将老太爷、影评人、医生、马仔江郎四个不同阶层人物演绎得栩栩如生。不过,拍完《声色犬马》之后,素来有意向身兼编、导、演的创作型电影人发展的许冠文将亲自编写的剧本《鬼马双星》交到邵逸夫手上,希望和邵氏合资拍片平分利润,但一向独裁的邵逸夫岂能容许属下提出如此“非分”条件,当即以剧本太差为由断然拒绝。既然无法谈拢,许冠文只好另转投嘉禾,成立许氏兄弟公司,自此走向事业辉煌——此是后话。
其实关于《声色犬马》,当年还有段轰动新闻,那便是女主角白小曼在影片还未上映时便自杀身亡,个中原因,众说纷纭,实非三十年后之笔者所能揣测。但此女死时年仅十九,却生得容颜俏丽成熟,堪为天生尤物,甫一出道便被称作“林黛之后的最大发现”,如今在下观摩该片时,方知此言不虚,心下未免感叹天妒红颜了。忽然就想起李翰祥回忆白小曼演戏的一段趣事,原来演《声色犬马》时,白小曼无论怎么用功都记不住台词,所以整部影片都是李翰祥在旁边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提词,她是一边按着对白表演,一边从容不迫的说着对白。结果试片的时候,非但观众们看不出,连配音演员们都不相信是如此这般拍摄的。最搞笑的是,居然还有人赞她的演技生动自然。所以有人就问曾经想用白小曼却因以为她不会演戏的导演杨世庆:你说白小曼不会演戏,怎么一到了李翰祥手里,就演得那么好呢?——杨导演纳闷了半天只挤出一句:开了窍啦,没办法!
■[邵氏][李翰祥][杨 群]金瓶双艳[1974]
1973年的《风流韵事》票房告捷,李翰祥发现观众最喜欢看的是那段香艳刺激的“金瓶梅之蕙莲”,于是趁势开拍《金瓶双艳》。当时艺名尚为陈元龙的成龙亦被李翰祥相中,在片中出演伶俐打诨的郓哥。这是成龙首次在银幕上扮演重要角色,并以俏皮搞笑的方式演出,当时距他真正成名还有四年,当年他还是单眼皮。影片从潘金莲竹叉挑帘误击西门庆、奸夫淫妇毒死武大郎开始,至西门庆纵欲而死结束。通篇皆是西门庆与金、瓶二人的风月荒淫生活……
■[邵氏][李翰祥][许冠文]大军阀[1972]
话说七十年代初,正值巅峰的邵氏公司由于走了邹文怀及何冠昌两位得力干将而实力大减。加之邹、何的嘉禾公司有了李小龙这位票房保证,《唐山大兄》、《精武门》票房连破纪录,竟打得邵氏电影王国无从招架。正当邵老六一筹莫展时,恰逢60年代盗反邵氏、远走台湾的李翰祥经营国联失败后,悄然返港。邵老六深知这黑老李目前虽然落魄,但拍绝世好片的本事尚在,正可用他来对付嘉禾。为此邵逸夫不计前嫌,重将李翰祥招之旗下,而李大导演果然不负厚望,重回邵氏的头炮《大军阀》票房直追《精武门》,同样广受欢迎。
《大军阀》是李翰祥杂取民国诸多轶闻趣史改编,庞大虎的艺术形象和荒唐事迹可以看做是张宗昌(三不知、轰日求雨、奉继父至孝)、韩复渠(性癖审案,乌龙百出)、孙殿英(盗东陵)三大军阀的集合体。影片采用折子戏结构,将各种笑料轶事串在一起,虽然松散,但在擅长描摹世情百态、注重细节铺陈的李翰祥执导下,即便放到现在来看,依旧趣味十足。
纵然《大军阀》是讲述民国军阀轶闻的笑片,但“叔嫂对簿公堂”、“军阀姨太偷情”两段情节却是十足的“风月”艳事,是以该片堪称风月笑片的开山之作。初上银幕不久的胡锦尽显风骚狐媚,在多部粤语片(如《七擒七纵七色狼》等)中以性感色诱闻名的狄娜也终于褪下衣衫全裸上镜,她们活色生香的演出自然令观众大饱眼福,影片票房大卖之余,还坚定了邵氏公司和李翰祥拍更纯粹的“风月片”念头。于是,便有了后来的《风流韵事》、《风月奇谭》《声色犬马》和《金瓶双艳》等大受欢迎之作。
另外,《大军阀》的另一大贡献是捧红了香港近20年来最重要的喜剧演员许冠文,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位平时举止斯文,戴着副眼镜并且除了做电视节目主持从没拍过电影的人,会将那个出身绿林、满肚茅草、笑话百出的“大军阀”演得惟妙惟肖。难得李翰祥慧眼识才,此片一出,许冠文立刻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喜剧明星,还被尊称为“冷面笑匠”。
■[邵氏][李翰祥][秦 煌]军阀趣史[1979]
本片可以看做《大军阀》的续篇,讲述庞大虎之后又一位山东军阀的轶闻趣事,连智审风化案、给老太爷祝寿、军阀姨太偷情等桥段都大同小异。不过,较之《大军阀》的包罗万象、正谐兼备,这次《军阀趣史》的情节主要集中在风流韵事上,查暗娼、访私娼,叔嫂通奸、姨太偷情,一路香艳到底,胡锦、邵音音、余莎莉、楚湘云等一班艳星各展风情,自然噱头十足。
只可惜,《军阀趣史》已是李翰祥在邵氏的后期作品,众多桥段虽然依旧被老李饶有兴趣的精雕细琢,但拍来拍去,无外乎偷情、捉奸,观众看得多了,难免似曾相识,有些审美疲劳,是以到得70年代末期,李翰祥的风月笑片其实已然风光不再,票房亦多平平,但这并不能说李翰祥作品的水准下降,只能说拍得太多太滥,观众没啥新鲜感了。
李翰祥拍电影,素擅杂取百家,比如《军阀趣史》中“关公战秦琼”一段,其实就是完全照抄自侯宝林的同名相声,连对白唱腔都一模一样。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李导笑片《一乐也》中“老太太去医院看病”一段,竟是一字不差的抄袭老舍的短篇小说《开市大吉》。——如今我们皆说王晶擅模仿抄袭,孰不知李老早在20年前就已将“拿来主义”玩得熟溜呢。
■[邵氏][李翰祥][乐 蒂]倩女幽魂[1960]
本片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不朽名作,改编自《聊斋志异》中的短篇故事。李翰祥尽显大师风范,细节考据,花尽心思,服装华丽,道具精致,重新塑造古典世界。李翰祥画功了得,电影中的布景皆出自他手笔;电影古风飘溢,情韵空灵,有古典美人之称的乐蒂演小倩,造型之美,叫人赞叹。
宁采臣(赵雷)和聂小倩(乐蒂)的人鬼书生恋,情节诡异,树妖姥姥逼小倩取采臣性命,幸得剑客燕赤霞所救,掀起人鬼大斗法。最后小倩借尸还魂,与采臣共谐连理。李翰祥强化了原著人物性格,为三十年后,徐克的重拍《倩女幽魂》奠下基础。
■[邵氏][李翰祥][刘 永]乾隆下江南[1977]
刘永饰演的乾隆与两个智囊纪晓岚(井淼饰)和刘罗锅(李昆饰)的关系微妙逗趣,纪在赤膊编修四库全书时,乾隆突然驾临,来不及穿衣的纪只好躲到桌子下面,被乾隆叫出后靠机智才避免欺君之罪。乾隆微服私访,显露出一般平民的喜怒及爱打抱不平的爱心,与草民周日清(汪禹饰)的结下友谊,并在周的帮助下,查出和教训了一批贪官污吏……
「风月大师」李翰祥根据清代民间野史编导的一部古装喜剧,他摆脱以往拍古装宫廷历史片的完整方式,改用说书人的态度,风趣而技巧地叙谈出有关乾隆的奇闻轶闻,并着重于君臣雅趣的斗智及民俗方言的特色,娓娓道来,津津有味,看来更有亲切感和真实感。而起用刘永一改形象演绎风流皇帝乾隆,更发掘出他喜剧才华的一面,证明李翰祥用人之眼光独到。而李翰祥早在70年代就已把纪晓岚和刘罗锅的故事搬上了银幕,比大陆电视剧早了20多年。本片曾获金马奖优等剧情片、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奖。
■[邵氏][李翰祥][刘 永]乾隆下扬州[1978]
此为《乾隆下江南》的续集,上集最精彩的捉弄纪晓岚的好戏,这集换作刘墉智骗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原来郑不肯为乾隆作画,不料刘墉棋高一着,先以香肉等引诱郑,待他喝醉时,再反以不让他作画来激将,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还有乾隆理发吓死理发师、刘墉用巧计赢垮标花会等故事,别有一番乐趣。
■[邵氏][李翰祥][刘 永]乾隆皇与三姑娘[1980]
李翰祥自小受北方市俗文化浸淫,年长后南下来港,便多拍北方民间传奇。他最爱听老北京的天桥相声,编导谐趣小品时,竟也直接从相声取材。好象《军阀趣史》中的“关公战秦琼”,《风流韵事》中的“小神仙”,根本是照抄一些脍炙人口的相声名段。再比如李翰祥拍的“戏说乾隆系列”,无论是《乾隆下江南》,抑或《乾隆下扬州》,还是这部《乾隆皇与三姑娘》,主干情节都是乾隆与刘墉君臣斗智,而这很明显是来自流传已久的相声评书《金殿斗智》。
『贰』 邵氏乾隆微服有几部电影
共5部。
1、《乾隆皇奇遇记》
《乾隆皇奇遇记》(Emperor Chien Lung)是由王风执导,司徒安编剧,刘永、史仲田、汪禹、田青、汪洋、林风、米兰、夏萍、詹森、姜南、卢宛茵主演的香港喜剧风月电影,1976年6月2日上映。该片是关于乾隆皇下江南的有趣故事。
『叁』 古天乐演的一个皇帝 假装失忆了再一个客栈打杂 他叔叔要造反 那部电影叫什么啊
龙凤店?不是古天乐,而是任贤齐
话说明朝正德年间,正德皇帝朱厚照年少贪玩。终日需娱乐一番方可尽兴,否则便抑郁寡欢不务正业。皇太后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便吩咐大内总管在皇宫之中搭建民间的百姓街以取乐皇帝。 剧照
一日,皇帝再次前往搭建的街道纳奇寻乐,满朝的文武百官无不紧张万分,大家各司其职在街道内扮演商贩、市民、江湖艺人等角色以取乐皇帝,生怕皇帝不能尽兴。而皇帝出发前也兴致勃勃准备好好玩乐一番。谁知古灵精怪惹人讨厌的长慈郡主也要一同前往,这让正德皇帝很是无奈,可事已至此皇帝也只好同意。于是,皇帝便在长慈郡主的陪伴下一同游乐百姓街。 百姓街上热闹非凡,长慈郡主玩的不亦乐乎,更让假扮平民的文武百官因此受苦。而正德皇帝却索然无味,大内总管眼见皇帝不悦心理很是着急,忙让指挥使假扮侠客捉拿民贼。只见百姓街上指挥使与民贼打成一团很是热闹,正德皇帝这才露出笑颜。大内总管见龙颜大悦忙乘胜追击让乐队奏乐,却被皇帝忽然喝止。 原来皇帝早已对这些失去了兴趣,这种百般造假的模式已经让他大失所望没了兴致。因为指挥使等人表演拙劣皇帝更将指挥使、史官、御医、高手等人一并收监。 咸熙宫内,宁王跪拜在皇太后面前,不久,皇帝驾到。皇太后告诉皇帝,将要为其操办终身大事,皇帝并不愿意,却也无法拒绝皇太后的安排。宁王也在一旁帮皇太后劝说皇帝,皇帝很是不悦,便 剧照
说自己想微服私访一番,皇太后一听便打消了皇帝的念头,但一旁的宁王却心怀不轨,因为他对皇位已经窥视许久。 皇太后将所有秀女都叫到门外,让皇帝挑选一番。皇帝无奈只得一一查看。谁知所见的秀女各个奇丑无比,吓得皇帝一身冷汗。 监牢内,指挥使、御医、史官、高手等人正无聊的玩着游戏打发着时间,长慈郡主带着一位斗篷人前来探望。指挥使等人对郡主的到来很是高兴,劝郡主能向皇帝求情放他们出去。郡主告诉他们,皇帝已经来了。众人不解,这时,斗篷人卸下伪装露出了圣上真容。 原来,皇帝已经被那些秀女吓到半死,实在不想就这样一辈子待在宫中,便决定找来这些人协助他逃离皇宫去民间游玩一番。皇帝威严在上,众人只得言听计从。便协助皇帝连夜逃出了皇宫。 宁王在自己府上品茶,计师爷跑到他身边告诉他,皇帝已经逃出了皇宫,宁王心里一惊,本要在皇宫内暗害皇帝而自己称帝的计谋岂不做空,可转念一想,如果在外面杀死了皇帝,那皇帝不也自此消失了吗?于是便与计师爷另谋诡计起来。 江南梅龙镇上一片春色。大街上人来人往很是繁盛。皇帝与指挥使等人终于见到了真正的民间景色,大家兴高采烈的游玩其中。皇帝见到一处赌档百姓众多,便拉上指挥使等人一同前往观看。原来,此处赌档正是祝枝山所开,唐伯虎与文征明正在赌 周立波客串
档前玩得不亦乐乎。皇帝也看得跃跃欲试,便拿出了所有银两参与进来。谁知,祝枝山与徐昌谷故意设局,让皇帝等人输的一贫如洗。就当众人准备究其缘由之时,忽然官兵赶至,大家一哄而散。 没了银两的皇帝等人顿时失去了以往的威风,所有人饥肠辘辘没有饭吃,就当大家无计可施之时,忽得到一乞丐的告知。乞丐告知他们,济公庙前搭起了一座鸡山,谁能最先登上山头顶,扭下鸡王之头,谁就是王者并成为丐帮新一届的武状元,除了独享鸡王,更不得了的,就是能荣获所有丐帮兄弟,供养一年。他所到之处,都会被提供最新鲜的冷饭菜汁,最完整的烂草席,可谓威风八面,羡煞旁人! 皇帝等人听后心中激动万分,一旦抢下鸡头,那他们可就解决了吃饭的大问题!众人不由分说直奔济公庙而去。 济公庙前人潮汹涌,各方乞丐纷至沓来。他们眼前,鸡山由叫花鸡层层迭起,场面很是壮观。一声炮竹响起,比赛正式开始!大家纷纷向鸡山的最高峰爬去,都想争得鸡头。皇帝自然不甘示弱,在众人的帮助下也向山顶攀爬。但鸡头争抢的异常激烈,皇帝在争抢的过程中与众乞丐打成一团。而指挥使等人竟错将别人当成皇帝,救起一人便离开了济公庙。等皇帝从众乞丐中挣扎而出时,他才发现自己已经失忆不知自 剧照
己怎么会落在此处。 没有了指挥使等人的辅助,皇帝一人穷困潦倒,因为失忆,他更是不知自己的身世,每天都是在乞讨中度日。一日,他在乞讨中遇见了热心助人的凤姐。在凤姐的好心收留下,皇帝成了龙凤店内的一名跑堂。凤姐也为其取名叫:小龙。 另一边,指挥使、高手等人正为救错皇帝丢错人而懊恼。他们决心一定要把皇帝给找回来。 龙凤店内的伙计们各个不务正业,小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老鬼五大三粗,妙妙处处留情,大娃贪吃无厌、小六更是懒人屎尿多。凤姐对他们非常失望,而龙凤店的生意也渐渐因为这些人而日渐凋零很是冷清。失忆的皇帝虽然呆若木鸡,却对凤姐十分热心,他告诉凤姐,自己对饭店经营烹饪菜肴有着独到的见地。凤姐不信,皇帝便以实际行动来做给凤姐看。 原来皇帝在宫中尝尽了人间美味,他对烹饪很有研究。当他展露出烹饪的才华后,大家立刻对其刮目相看,而在其的帮助下,龙凤店的生意更是蒸蒸日上。凤姐对这个小龙也另有所思, 剧照
两人渐生情愫。 但好景不常,很快龙凤店便出现了竞争对手。一位自称尚大爷的人在其对面开了一家号称全国数百家分店的啃得起饭店,并让凤姐早点知趣,关了龙凤店转而加盟啃得起饭店。凤姐当然不肯,小龙更是支持她下战书一决高下。 祝枝山为了躲债,逃进了龙凤店内。谁知债主傻呆哥歪打误撞也来到龙凤店找老鬼帮忙寻找祝枝山。祝枝山情急之下便在龙凤店内躲了起来。 小虫去啃得起饭店打探战况忙向凤姐通报,龙凤店的新菜谱已经泄漏,啃得起即将推出的菜肴正是小龙新想出的菜系。这让大家不由紧张起来,难道龙凤店内出了内奸?凤姐决定与小龙一同抓住内奸,当晚的龙凤店内,人人心怀鬼胎都在猜疑谁是内鬼。经过一番巡查,大家终于抓住了可疑人物,此人正是躲在龙凤店内的祝枝山。 祝枝山眼见自己即将被抓,忙从身上拿出皇帝此前遗失的玉玺。假扮皇帝微服私访让众人跪拜。众人不敢怠慢对其毕恭毕敬。而小龙也恍然大悟,原来当日下的战书被自己不小心调了包,他自己错将新菜谱当成了战书一箭射给了啃得起饭店的尚大爷。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才开始着手准备迎战。 龙凤店与啃得起饭店的对战异常精彩,最终在凤姐和小龙齐心协力下,他们打败了啃得起饭店,从而使龙凤店的生意更加兴隆。
《龙凤店》剧照2(18张)一日,龙凤店照常营业,数十名官差却突然杀入,将小龙五花大绑起来,原来计师爷得知皇帝因失忆而在龙凤店跑堂后便贿赂了当地不明真相的知府捉拿皇帝,并加以欺君犯上大逆不道的罪名将小龙压上了刑场。凤姐眼见小龙被抓,内心肝肠寸断,因为她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个虽然失忆却天真善良的皇帝。 梅龙镇上秋风瑟瑟,小龙被囚禁在刑车内示众。而此前失散的指挥使、高手、御医、史官等人也正巧来到此地寻找皇帝。当他们看到囚车内正是他们苦苦寻找的正德皇帝时,便将囚车拦下解救皇帝。官差们忙上前阻止,双方打成一片。这时,宁王带领大批人马现身。原来,幕后的主谋正是宁王。他告诉指挥使等人,这次绝对让他们有去无回! 一场厮杀在所难免,但经过殊死搏杀后局势很快被小龙扭转。原来小龙并非真的失忆,而是他酝酿已久的计谋,他正是要以逃离皇宫为契机,借机引出宁王,让其
龙凤店 剧照(16张)原形毕露并将宁王叛党一网打尽。 这一平叛的惊险历程终于告一段落,正德皇帝再次黄袍加身。他找来同甘共苦的凤姐,请求凤姐能一同回宫。但凤姐却婉言谢绝了。正德皇帝不再多言,一声令下,将龙凤店拆除一空。 宫内的百姓街再次热闹起来,正德皇帝再次游玩百姓街。但这次游玩却有所不同,因为,百姓街上出现了一个新的招牌。那就是龙凤店!原来,皇太后已经同意皇帝的选择,纳凤姐为皇后。而皇帝也答应了凤姐的要求。将两人相识相知相爱之地的龙凤店搬入宫中。皇帝与凤姐便在这百姓街中的龙凤店内开始续写新的佳话,成就了一段百年流传的动人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