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惊沙》观后感,500字以上
今天看的 惊沙。。。坐在电影院,开片了才知道是打仗片。心挖凉挖凉的,。可是,看着看着 被故事的情节深深的吸引了,。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教科书上说,红军是最可爱的人了,。为了不做俘虏 为了胜利 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 脑海中一直浮现桂花的呼喊 。。。。。。要有多勇敢,才有那样子的呼喊。。。。。。她放弃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肚子里三个月的孩子,。纠结的电影,。残忍的画面,。我憎恨像马家军一样残忍的坏蛋,。很庆幸自己不是那个年代的人,不用整天游走在弥漫硝烟的战场上。很多时候,我也想回到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做个有用的人,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哪怕把命搭进去,。一个字————值。
B. 西路军电影都有哪几部
《祁连山的回声》、《惊沙》、《西风烈》、《姐姐》、《少年战俘》、《西路军浴血河西》。
惊沙简介。
1、此片根据1937年初红军西路军“临泽突围”的真实史料改编,再现了前国防部长秦基伟将军当时如何艰苦卓绝的环境里和其他将领一同率领300人与7000人马家军殊死搏斗,最终成功突围的英勇壮举。
2、军事题材影片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都看过几部,但《惊沙》中所展现的临泽之战,应会是你我迄今为止在大荧幕上看到的最惨烈、最惊心动魄的国产主旋律战争片。金戈铁马,血染黄沙;红颜饮弹,将士横刀……导演安战军为使得战争场面尽可能的真实。
不做植入广告,不用明星大腕,不玩电脑特效,大胆采用写实手法拍摄,据说光TNT炸药就用了5吨,子弹打了十几万发,再加上众实力派演员全情投入、忘我演绎,故而视觉冲击力非常强。
当然,画面只是载体,最震撼人心的是我军将士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战斗精神。血腥战场之上,枪林弹雨之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故而面对凶残冷血的敌寇,为自己,为同袍,为胜利,别说一般的将士会舍身忘死地奋勇杀敌,伤兵齐和妇孺亦会拿枪上阵,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期间有许多悲壮桥段看得人热血沸腾:被俘女护士原本柔弱如羔羊。
但即将被强暴时,她奋起反抗,挥刀杀敌;为免受辱,秦基伟的干妹妹桂芳被敌人抓住之后,高声请求兄长杀了自己;桂芳的丈夫韩仕宏身受重伤之后,舍身炸地洞;秦基伟的同袍彭定山左倾思想严重,但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甘愿以牺牲自我为代价。
掩护大部队撤离……这些人物,无论主配,均个个形象鲜活,个性鲜明。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跌宕命运,会不时地触动人的痛觉神经,从而唏嘘不已。
3、三六年,十月份,三大主力会师到会宁。一部分过河西呀,一部分留河东。十二月,天气寒,红军身上衣裳单。脚上血涟涟,肚子直叫唤。西路军是好汉呀,挥舞大刀把敌砍。
敌人太多杀不完,敌人哪,杀不完……英勇不屈的红军哪,拉响了手榴弹!”影片快结束时,已是奄奄一息的彭定山一边唱着这歌,一边拉响了手榴弹。
调是民歌小调,词却是非常形象的概括了红军西路军的悲壮经历。而真实的历史必定残酷血腥过电影及歌曲,如今历史真相已得以澄清,但愿昔日埋骨他乡的忠魂英灵能得以安息。
C. 惊沙电影简介
影片《惊沙》讲述的是共和国开国名将秦基伟将军一九三七年一月,在红军西路军艰苦征战河西走廊时期,面对着马家军重兵疯狂围剿血腥屠杀,在敌众我寡,红军伤亡惨重饥寒交迫,粮弹无济的生死关头,临危受命率领指挥红四方面军总供给部浴血奋战三天三夜,最终实现临泽城突围的故事。
《惊沙》,它是我国第一部正面反映红西路军悲壮惨烈历史和伟大英雄主义牺牲精神的影视作品。影片歌颂了西路军将士不怕牺牲、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颂扬了我军英勇不屈的军魂。
《惊沙》作为一部战争史诗,展示了真实残酷而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也折射出革命先辈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忠贞不渝的政治情操,如钢似铁的革命意志和英勇顽强、有我无敌、勇于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主义气概。
电影不仅成功塑造了西路军战士的群像,更加重笔墨、突出展现了桂芳、秦基伟两个英雄式的人物性格。作为一部典型的树碑立传式的主旋律教育片,相对以前的老战争片。
整部片子的基调、颜色和西路军的悲壮遭遇很是相配。影片灰头土脸衣衫褴褛的外表下坚毅决绝的红军将士更符合历史真实。
D.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观什么有感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观《惊沙》有感敬爱的党组织:
在自动化学生党支部的组织下,我们全体入党积极分子集体观看了一部红色影片——《惊沙》。这部红色主旋律以秦基伟将军年轻时为原型,演绎了一段西路军后勤部队临泽突围,以少胜多的战役,这部红色主旋律振奋了我们在场的所有观众。故事发生在西路军高台失守,第五军全军覆灭,紧接着临泽被围。依然清晰记得一名被抓到的第五军战士临死前的一句“如果我们有你们十分之一的补给和弹药,那么我们今天的位置就要换一下了,”明知不敌,但仍血战到底,这种自我牺牲,坚持革命的崇高信念值得我们学习。
临泽被围,面对多于自己十倍的马家军,红军战士在缺少粮草,弹药不足的情况下,依然和彪悍、装备精良的马家军持续战斗三天三夜,最终突出重围。这支队伍内无粮草,外无救援,仍血战到底,毫不畏惧,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必将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们为革命牺牲一切。
在被围期间,有宁死不做俘虏的桂芳,有小错误不断最后英勇牺牲的桂芳的丈夫——老韩,有看来书生气十足,却视死如归的彭定山,也有稚气未脱的幺妹,但仍坚持革命,毫不退缩。其中的战友情,夫妻情,兄妹情与父子情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最后看到秦部长作为将军参加阅兵式的气势磅礴,感到历经50载,我军壮大的不易与坎坷,更为我军在艰苦的条件下,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而自豪、骄傲。我认为,有这样优秀的将领,这样有血性、强悍的军队,还有什么敌人、什么敌对势力是不可战胜的。回顾现在,生活富裕了,我们不必再过着战争时期老一辈哪样的艰苦生活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忘却那一段岁月。老一辈先烈们的历史使命是中华民族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而我们的使命则是保护这个用血与泪打下的江山。
现如今,国际战争接连不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着各个国家的利益与和平。我们应该做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勤奋学习,报效祖国,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不再是冷兵器的时代,我们有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没有经历过什么血泪人生,所以更应该珍惜现拥有的一切,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充实思想,关心国际大事,不忘历史。
我相信,在我们这一代朝气蓬勃的青年们,在我们这一群欲为国家报壮志的勇士们的不懈努力之下,中华民族必定会迅速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东方巨龙必定会腾飞于神州大地。
E. 惊沙的影片评价
《惊沙》有很多方面的成就,总体来说,这部影片是一种残酷的,甚至血腥的现实主义的表现,把惨烈、悲壮的历史还原到银幕上。《惊沙》里面众多人物形象都塑造得非常成功,尤其是秦基伟的形象,他面对生死关头的沉着,他的智慧,他的坚韧,都在银幕上展示了出来;彭定山这个人物也塑造得非常到位,这个人物形象是符合那个时代和特定历史背景的,这是我们军队中非常独特的人物形象,在过去的军事题材中很难见到;还包括老韩和桂芳,都是在特定的情境推动下进行的合理生动的人物塑造,这部影片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突破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惊沙》更多的是通过人物情绪的积累来给予观众打动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内在的,而不仅仅存在于外在的叙事之中。这种场面给我们的感动、震撼非常大,即使老韩为什么要打死妇女这种小情节处理,前面都有铺垫和情绪的积累,在整个叙事中,紧扣人物的心理,互相呼应。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评)
《惊沙》作为一部战争史诗,真实还原了战争场面,让观众看到真正意义上的枪林弹雨。除了在视觉特效上用足原料外,导演还精心设计镜头语言,以最电影化的方式去完成真实感的营造。影片中运用了很多手持摄影的方式,人物奔跑时的跟随镜头不时摇晃以表现奔跑的颠簸,在镜头表现力上可以与《集结号》中的战争场面相媲美。角色的内心冲突,生与死的艰难抉择,英雄人物的侠骨柔情,反派人物的真实复杂多样,都让《惊沙》突破了传统战争片的惯有模式。 (新浪财经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