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任逍遥豆瓣电影

任逍遥豆瓣电影

发布时间:2023-08-23 20:24:41

① 推荐几部冷门电影

我不太善于技巧,所以就这几张图片吧,主要看文字,看内容。

《喜丧》,《光棍儿》:个人觉得这两部小成本片子论讲内容,吊打韩国的《寄生虫》,可惜无人推送,所以知名度不高,自然谈不上获那么高的奖项。特别注意的是,影片9成9用的是门外演员,就是从当地村里挑的门外汉来演,真实,无与伦比的真实,让你叹为观止的真实。而一两个专业演员在其中的表演反而让人看不下去,分分钟出戏。

剧透一个:其中一个老光棍,实在找不到女人了,就在伙伴身上下手…

《路边野餐》,《春风沉醉的夜晚》,《大象席地而坐》:个人觉得这些都是国产文艺片的天花板。

这里有公路片,比如《野餐》,有同性片,如《春风》,特别一提的是《大象》,导演因为执着,因为追求完美,没了!人叫胡波,一个才子,艺术家,本来可以达到贾樟柯们的高度,可惜了。

整部片子我都看了,足足3个多小时,从开始昏暗的客厅到结尾大象的一声鸣叫,一帧帧的都没落下,而且是看了两遍。这部片子在国内是禁播的,国外获的奖。

《绿帽子》名字有趣吧,内容有点沉重。几个知名演员,比如廖凡,郭涛(客串),喜子,海一天,演的给力。

《平原夏洛克》:应该算是剧情片,还带着 搞笑 和人性的温暖,特别是里边“美团给饿了么送餐!”看看吧,有意思。

《大佛普拉斯》这是台湾的,剧情稍缓慢,懂的自然懂。

《十年》这部片子严格来说,不建议你公开看,里边涉及到南边的问题,况且资源很不好找,有多难找?反正不好找,试试看吧。里边有个熟悉的演员,如果你们看过贾樟柯的《小五》或者《站台》,对,就是那个戴眼镜的演员王宏伟,这里也有出境,演一个…不多说。

《三夫》同样是港片,涉及到一些情色,结尾很隐喻的说了些香香人对这边的看法,也是禁片。导演比较有名,陈果!

接下来就是贾樟柯的,刚提到的那两部,还有《江湖儿女》,《任逍遥》,《三峡好人》其他都是耳熟能详的了,就不提了。

另外说一部很火的片子,《建国大业》,说它不是因为主旋律,主旋律的我向来不看,不过这部片子还是很有质量的。导演很有想法,把40年代末那种风云激荡的 历史 时刻给很好的展现出来了。特别是对 历史 人物的刻画,客观,不偏颇。比如即将败退的蒋介石,颓丧但是坚韧,坚韧又迷茫,且一直坚持不分裂的主张。

《三岔口》,《夺命金》,都是港片,很有质量。特别是后一部,我觉得如果你钟爱港片,推崇杜琪峰的话,不看是遗憾。

先说这些,有些片子资源不好找,找到了,建议慢下心来欣赏,有你需要的。

后续还会推荐,包括欧美的,请期待。

注:图一《任逍遥》,图二《大象》导演胡波,图三《光棍》

② 盘点韩国电影推荐豆瓣高分喜剧,【在线观看】免费百度云资源

链接: https://pan..com/s/1QDC8VbiWn_B-s61fm4nI-Q

?pwd=ymi8 提取码: ymi8

③ 贾樟柯拍过哪些电影

男,生于1970年5月27日,中国,山西汾阳

星座: 双子座
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现居北京。法国《电影手册》评论他的首部长片《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贾樟柯还参与了大量的国际文化活动,成为当今亚洲最为活跃的电影导演之一。考大学的时候,他数学太差,父母把他送到太原去上山西大学的一个美术班,好准备考美术院校。贾樟柯常去学校附近的一个“公路局电影院”看电影,有一天,他看到《黄土地》,就立下了当导演的愿望。1991到1993年,他考了三年,考上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他组织了“青年电影实验小组”,还大张旗鼓地印了T恤衫。发动一切可能发动的力量,开始拍摄《小山回家》,这个片子得了香港映像节的大奖。这部55分钟的作品,粗糙、模糊、控制力不足,但有一种敏感直接的气质,意味着真实。它不是一个成功的或成熟的作品,但它为贾樟柯提供了一个机会,开始他的《小武》。片子沉痛,温柔。他的思考方式与感情方式,第一次有了完整与深入的表达。

《小武》得了8个奖,进入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贾樟柯成名。法国《电影手册》评论《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德国电影评论家乌利希·格雷格尔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所以,2000年《站台》的拍摄不太可能没有压力。《小武》是一个切片,而《站台》是一个历程。越过《站台》,贾樟柯成了新一代电影领袖。但他还在“地下”,他的电影国内看过的人还是不多。贾樟柯是以他的决心与耐心,梦想与行动换来流动的影像。《站台》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部分,并获最佳亚洲电影奖。这是中国七十年代出生的导演第一次入围三大电影节的正式竞赛单元并获奖。法国《世界报》为此发表题为《大师的铁拳》的评论文章,认为《站台》表现出了惊人的电影品质,亦将成为电影史上的重要一笔。《站台》再获殊荣,获得第22届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影展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两项大奖。《公共场所》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一个30分种的短片,没有剧本与对话,只有表面的展增。贾樟柯一向是强调表面的,他拒斥人为的深度。

之后贾樟柯又拍摄了《任逍遥》、《世界》两部剧情片。《世界》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国际版本,片长138分钟,简称长版。2004年,贾樟柯把《世界》带到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全球首映的就是这个版本。有学者称其为“威尼斯版”;另一个是中国国内版本,片长108分钟,简称短版。2004年8月4日始,在国内院线放映了此版本。《世界》不但展示了现代化进程对移民劳工的物质剥削,他更展示了身处的速度世界如何夺去他们的安全感、梦想和自由。2006年,在拍摄以三峡民工为关注点的纪录片《东》时,他决定套拍故事片《三峡好人》。结果该片在当年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拿下金狮大奖。目前他正在拍摄中的是《24城记》,他的下一部作品是《刺青时代》。

2004年,获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奖。

2004年,贾樟柯担任都灵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2005年,贾樟柯担任日本山形国际电影节评审

2006年,因《三峡好人》获得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2007年,获国际经济组织“青年领袖”称号

2007年,因《三峡好人》获得首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

2007年,第57届柏林电影节,出任柏林电影节“天才训练营”校长

2007年,第60届戛纳电影节短片及电影基石单元的评委主席

主要作品:

◇小武(1998,107分钟,故事片)

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首奖:沃尔夫冈 斯道奖

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

第20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热气球奖,最佳女主角

第17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龙虎奖

第3 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潮流奖

比利时电影资料馆98年度大奖:黄金时代奖

第42届旧金山国际电影节首奖:SKYY奖

1999年意大利亚的里亚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站台(2000,193分钟/154分钟,故事片)

2000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参赛作品,最佳亚洲电影奖

2000年获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

2001年获瑞士弗里堡国际电影节唐吉可德奖,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2001年获新加坡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奖

2001年获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奖

2001年获第30届蒙特利尔国际新电影新媒体节最佳编剧奖

2002年法国《电影手册》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2002年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公共场所(2001,31分钟,纪录片)

第13届法国马赛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影片

◇狗的状况(2001,5分钟,纪录片)

2001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特别展映。

◇任逍遥(2002,113分钟,故事片)

第5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片

第16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特别奖

2004年洛杉矶影评人最佳外语片提名

2002年美国《电影评论》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世界(2004,108分钟,故事片)

第6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片

第 6届西班牙巴马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伯爵奖、最佳摄影奖

第11届法国维苏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第 7届法国杜威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金荷花奖

多伦多影评人协会2005年最佳外语片奖

法国《电影手册》2005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东 (2006, 70分钟, 记录片)

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竞赛片

意大利纪录片协会最佳记录片奖

意大利艺术协会2006开放奖

2006台北国际记录片双年展最佳亚洲纪录片奖

◇三峡好人 (2006, 105分钟, 故事片)

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2007年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影展最佳影片奖
第28届南非德班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7年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
2007年挪威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无用》 (2007, 105分钟,纪录片 )
获最佳纪录片
获纪录片最高奖
摘下最佳纪录片奖
获地平线单元最佳纪录片
内容简介

闷热的广州,电扇将铁丝上挂着的衣裙吹起,缝隙间露出服装女工的脸.在缝纫机巨大的轰鸣声中,日光灯下的工人显得无比安静.那些即待出厂的衣服不知将会被谁穿起, 流水线上每一张面孔的未来都不够清晰。
冬季的巴黎,服装设计师马可带着她新创立的中国品牌“无用”参加2007年巴黎冬季时装周.她把她的服装埋在土中,让自然与时间一起完成最后的效果。她喜欢手工制做所传递的情感,厌倦流水线的生产,变成一个不喜欢时装的设计师……

④ <<任逍遥>>影评

《任逍遥》中的公共空间 在《站台》上放下了沉重乡愁的贾樟柯终于可以《任逍遥》了。在他的这部新作里,贾樟柯开始他的调侃。《任逍遥》里有不少有意思的和他以及他的电影有关的小细节。例如那个在影片一开始唱歌的疯子就是贾樟柯本人,而片中时不常出现的小武哥则是贾樟柯另一部电影《小武》的主人公。在这部片子中小武似乎仍然在干他的“手艺活儿”,因为影片开始没多久他就被便衣给抓了,而后来他被放出来之后,斌斌问他不是进号子了吗,他回答说那还不是跟”在家”一样。另外还有小武哥跟斌斌买碟那段儿,他问斌斌,有《站台》没有?没有。有《小武》没有?没有……

《任逍遥》的背景地从汾阳移到了大同,一个更大些更躁动些的城市。大同这个城市还曾经出现在贾樟柯的一部纪录片《公共空间》中。贾樟柯说,之所以选择这座城市,是“因为大同对我来说是一个传说中的城市。每一个山西人都说那儿特别乱,是一个恐怖的地方,我就想去那看看。而且当时真的有一个传说,对我特别有诱惑。就是传言大同要搬走,因为那里的煤矿已经采光了,矿工都下岗,然后正好是开发大西部,说要把所有矿工都迁到新疆去开采石油。传说那里的每个人都在及时行乐,普通的餐馆都要提前30分钟定好。”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或者说实际上也是很具代表性的中国城市中,贾樟柯所关注的仍然是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群。片中的主人公小济和斌斌是“混社会的” 而女主角巧巧则是个野模。他们都是那种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该干什麽的人。小济说“活那末长干嘛呀,30岁就够了”。斌斌对于按摩女“混口饭吃吧“的回答则是“吃口饭混吧”。 “任逍遥” 在这个片子里有两个出处,小济的任逍遥出自是庄子,乔三告诉巧巧,巧巧又告诉小济,“任逍遥就是想干嘛干嘛”。而斌斌的任逍遥则出自任贤奇,他和女朋友在卡拉OK里约会,一起唱“让我悲也好,让我悔也好,恨苍天你都不明,让我苦也好, 让我累也好,随风飘飘天地任逍遥”。贾樟柯在一次访谈中说:“在这样一个飞速前进的压力之下,人们有一种莫名的躁动、莫名的兴奋,一种非理性的生活态度,得过且过,享受生命的欢愉,过度地寻找快乐,没有节制地生活。在这种生活态度背后,有一个非常悲情的原因:很多人看不到明天,有种‘临终前狂欢’的气息在里面。整个电影在拍的时候也是一直在寻找这种气息。” 贾樟柯的镜头语言很好地诠释了这种躁动与兴奋,人们对于自由的渴望,追寻,以及一定程度上曲解。

但是总的来看,电影的在情节设置上有些磕磕绊绊。当贾樟柯把他的焦点放在表现城市中”空间感”的主题上,情节似乎成了他对一系列表现山西大同这个衰败的工业场景所散发的独特的 “公共空间”理解的附属品。”公共空间”的含义很多,可以指具体的人群集合的地方,也可以是抽象的属于大家共享的概念。电影作为文化的载体,在其中出现的“空间”都不是单纯的物理意义上的,而是带着某种社会文化附加值。这些空间不仅仅是电影中人物活动的背景,也是构成电影所要表达的特定历史文化环境及其变迁的一个重要元素。因此当贾樟柯在他追求“真实记录”的电影原则的同时,如何重新表达构成 “真实记录”的一个重要元素――“空间”变成了他的核心。正如贾樟柯所说: “过去的空间和现在的空间往往是叠加的……空间叠加之后我看到的是一个纵深复杂的社会现实。这里我们将电影中大量的建筑和城市表达的“空间”概念理解成“场所”可能更容易把握。其中“空间”和“场所”在概念上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更强调了人群在空间里自我体验的因素。场所可以看作是一种主观的对空间的理解和感受。

片中的最有特色的就是那种叠加的空间。这些空间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变化已经发生转移,成为一种非常态的公共空间。那个几乎废弃的汽车站候车厅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公共空间》里也选用的这个地方。这个场景在《任逍遥》里用了两次:一次是在一开始斌斌和小济出场,还有就是斌斌和他的女友分手。这个空间应该算是片子里面最大的室内公共空间了,汽车站前厅已经成了台球室,而候车大厅则废弃在那里,可能曾经改成过舞厅。从它的状态中最容易看出这个城市的兴衰变化。缓慢的全景镜头充分的表现了候车厅的物理性状态和它的历史痕迹,最细节的一点是斌斌和女友最后一次见面时,两个人坐在大厅一角的类似咖啡座似的一个地方,那种曾经很流行的火车座如今残破不堪,昏暗的光线下,已经破了的椅背翻着边儿。片中一个极富个性的室外空间是位于巧巧家住的居民区和公路之间的干涸的河床。从河床上穿过是从居民区到公路上的公共汽车站的一条近路,很多人这样抄近路就在河床上走出一条路,并且还在靠近汽车站的位置搭了一座简易的小桥。河床上零零散散的扔了不少垃圾。城市之外的大同有众多的工厂,矿区,运媒的过道,这些对表现荒寂和贫瘠的工业形象再好不过。虽然这些空间本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共空间,但一场没有观众看的促销演出,使得这些消极的环境被塑造成一种特殊的公共空间,暗示了工厂矿区这些特殊人群所拥有的公共空间的形象以及它的衰败。这些空间往往是无人管理的,就像是那些社会上无人关注的边缘群体。这和片中另一些概念化的空间,象什么“纺织厂的,”“七中的”等等形成了对比。而这些非常态的公共空间是不具名的,或者已经丧失了它所具名字的含义而又缺乏新的含义,成为一种模糊不清的暧昧空间。这也能折射出在其中活动的人们的心态,就像斌斌的妈妈,20年的工龄4万元买断,而接下来又能做什莫呢?这种心态在《小武》中也曾描述过,拆迁的人们抱怨着,“旧的拆了,新的又在哪儿呢?”

除此而外,其他一些大众活动空间也表现出一定的个性,有医院,银行,戏院,迪厅这种大一些的,还有饭馆,发廊,居委会,修车铺,卡拉ok包厢,牙医门诊部,派出所办公室等小型的。室外场景描写当然少不了对城市中正在消失的老房子的街道,躁动着的人流川息不停的大街,居民楼室外乏味肮脏的环境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大同这个古迹众多的古城而言,贾樟柯对那些地方文化遗产没有表现丝毫的兴趣。除了极少的借用民居表达城市面貌改变的场景外。任何古建筑遗物(最有名的比如上,下华严寺,善化寺,近郊的云岗,远郊的悬空寺,应县木塔)从未闪入到镜头里。这是我比较欣赏贾的作品的一个方面。因为他没有媚俗的玩弄地方文化符号。这个特点也同样体现在前两个片子里。对山西人而言,那些占全中国75%以上的地上文物---古建筑完全不是他们现在的生活。长镜头是这些空间最基本的表现方式。比如卡拉ok包厢里的数个场景。镜头的位置除了一两次转到电视画面上外基本上是固定的。有时,贾在镜头处理的风格也试图有些改变,比如在饭馆那段小济和巧巧的对话。镜头在两人之间强烈切换。最后瞬间消失在整个饭馆的全景里。不过我不大喜欢这段,尤其是借用《低俗小说》的故事来暗示最后抢劫的剧情。这段本身还是蛮有戏剧性,但我觉得看上去有点象整个电影杂音,与整体风格不是很协调,大概贾樟柯舍不得忍痛割爱。

还有一种不被人注意的空间形式就是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对空间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本身的空间形式,另一个是作为联系公共空间的方式(从一处到另一处)。对于前者,影片里有三个不同的场景。一个是小面包车,一个是公共汽车。还有就是演出活动的大蓬车。值得注意的是巧巧感情变化的转折点都是发生在这些移动的交通工具的空间里。她第一次和小济的正面接触就是在小面包车里。她和乔三的正面冲突就是在演出活动的大蓬车,她和小济感情第一次融合的时刻就是在公共汽车里。而她的感情变化也成了整个剧情里戏剧性变化的转折点。这些在交通工具里不稳定的空间形象正是暗示了影片里人物之间感情的不稳定。对于交通工具的后一个作用,小济的摩托车是最重要的一个元素,虽然它本身没有具体的空间特征,但是它成了剧情人物塑造的基线。摩托车在片首就是成为把斌斌带入到城市街道的工具。然后是带着小济从城里到厂区见到巧巧。然后是出现在运媒的国道上小济找到巧巧,但他放弃了摩托车和巧巧坐上公共汽车。接着它成了小济把巧巧从在厂区的乔三手里抢过来的工具,把巧巧带到了似乎属于他们俩的世界--宾馆里。表现摩托车最精采的一段应该是小济试图爬上河床的那段。这段长镜头表现影片里人物生存状态的象征含义不必多说。但就车本身就带给了这些人物与普通人不同的路(行人可以走那座桥)也是别有一番滋味。摩托车最后把角色带到了储蓄所去抢劫,一个他们心理上能承受的最边缘的地方。而斌斌失败后,小济独自一个人骑着摩托跑了。这一段在国道上的戏应该说还比较精彩。最后小济再一次放弃了它,坐上了长途汽车。

在《任逍遥》这部片子里,更多看到的是贾樟柯对电影本身问题的理性探讨。个人强烈的乡情不再是创作的原始动力。因此不再看到象《站台》里那种他追求最纯粹的“真实性” 的信念和他个人感情欲欲待发却又强烈压抑之间的冲突。尽管这种冲突对创作本身有益。但这些激情已经完成贾樟柯寻找自己电影位置的使命。正像他自己的独白一样“我自己从28岁拍电影到现在32岁,这些年过后我自己惟一的收获就是越来越理性,而我原来是一个极度不理性的人”。如果说《任逍遥》在情节上唐突的一面,正是贾樟柯对他以前的作品里沉迷于浓浓的乡情的反省走向理性思考的写照,尽管这样的思考不够完美。但追求真实依旧是他创作的核心,正像众多他的同龄导演一样,在精神上承担了以前的中国导演没有过的“说真话”的义务,他们在纪录片中寻求到的关于“真实”的灵感维持他们的创作激情。《公共空间》的拍摄给了贾樟柯《任逍遥》的灵感:“当我觉得我自己的生活越来越被改变,求知欲越来越淡薄,生活的资源越来越狭小,纪录片的拍摄让我的生命经验又重新活跃起来,就像血管堵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些血液又开始流动。因为我又能够设身处地为自己的角色去寻找依据,我又回到了生活的场景里,并从那里接到了地气。”另外,应该说《任逍遥》里dv的运用也正好是贾樟柯迈出这一步的一个契机。Dv的经济性使长时间不停机的连续拍摄成为可能,这给了贾樟柯拍摄到更“真实”的镜头的机会,任逍遥的机会。

⑤ 贾樟柯作品的全部电影

贾樟柯电影作品清单有《海上传奇》 纪录片,《二十四城记》 剧情片,《无用》 纪录片等。

还有《三峡好人》 剧情片,《东》 纪录片,《世界》 剧情片,120分钟,《任逍遥》 剧情片,《站台》 剧情片,《小武》 剧情片,《小山回家》 录像等作品。

早在1970年,贾樟柯为了实现孩童时期的导演梦,他组织了“青年电影实验小组”,由此开始了他的电影实践。 1995年拍摄第一部57分钟的短片《小山回家》得了香港映像节的大奖。

贾樟柯的成就

贾樟柯又拍摄了《站台》、《任逍遥》、《世界》等几部长片。2006年在拍摄纪录片《东》时,他决定套拍故事片《三峡好人》,该片在当年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拿下金狮大奖。贾樟柯第六代导演领军者的地位得以确立。

在电影集体向好莱坞投降,沉沦于虚无缥缈的非现实主义题材的时候,贾樟柯对现实的强烈人文关注显得尤为可贵。从《小武》发端,到如潮好评的《三峡好人》,贾樟柯的影像世界正在逐步成为理解中国的一种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诠释电影的现实主义。

阅读全文

与任逍遥豆瓣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平谷华联电影院 浏览:943
90年代山东台播过的欧美电影 浏览:543
2018年电影上映时间表中国 浏览:611
电影血战台儿庄观后感 浏览:313
信用卡看电影哪个便宜 浏览:931
明天会更好电影男主角 浏览:878
美国电影影片 浏览:230
欲火难耐印度电影 浏览:418
美国有龙的电影 浏览:312
罪人电影2018下载 浏览:685
电影战争美国 浏览:608
红旗电影院今日影讯 浏览:779
大武生电影结局 浏览:310
法国电影关于复仇 浏览:937
2018喜剧电影大全排名 浏览:765
监狱欧美题材的电影 浏览:89
在平台点击电影量怎么算钱 浏览:341
有哪些好看的电影可以推荐免费 浏览:694
不卡网电影电视剧 浏览:981
导演被判刑是什么电影 浏览: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