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获四座奥斯卡的韩国电影《寄生虫》,究竟优秀在哪里
寄生虫》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它的观赏性应该是今年所有类型片里最强的。寄生虫》是一部指向明确的电影,电影讲述的是韩国社会的阶级、尤其是阶级固化的问题,光看到这一点其实对导演意图掌握得尚不够精确,在这种固化的阶级社会下,绑在被剥削阶级那些奴隶们身上的“精神镣铐”——“成功学”,才是导演真正的聚焦点。
要理解这个核心主题,需要从电影中读懂三个隐晦的伏笔。
1、主角一家实际上是破产中产阶级
2、主角一家深受成功学荼毒
3、韩国社会严重的阶级固化和就业困难
理解了这三个伏笔,故事剧情就会通顺起来。主角一家成功混入了朴社长家,生活都阳光了起来。他们的成功学梦想更加炽热起来,最终,还是爆发了阶级矛盾,谁也无法置身事外。
❷ 寄生虫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吗
不是。
《寄生虫》应该是韩国电影最近当之无愧的话题冠军了,影片在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大放异彩,斩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电影4项奥斯卡大奖,导演「奉俊昊」封神。
导演奉俊昊,1988年毕业于延世大学社会学系。《寄生虫》对于韩国当下的贫富悬殊与阶级分野甚至对立进行非常细致的刻画,原本被割裂的韩国社会两端,被折叠起来,戏剧化地相遇了。至于最后宋康昊那激情一刀,更像是直接插到韩国社会麻木的躯干上。
石头、气味、雨夜、印第安符号……剧中高度精妙设定的那些符号、隐喻、社会意义,使影片一步步走向社会批判的终点。就拿导演奉俊昊对《寄生虫》的总结:“This film is a comedy without clowns, a tragedy without villains.”(这部电影是没有小丑的喜剧,没有坏人的悲剧。)
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奉导说:“最私人化的表达,就是最有创造力的表达。”
对于导演奉俊昊,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认识他,是在《杀人回忆》中,这部常年位居豆瓣TOP250的电影,一直以来被影迷所津津乐道。
❸ 2020年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国际影片是哪部
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国际影片(原最佳外语片)是《寄生虫》。该片在此届奥斯卡还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影片(原最佳外语片)三项大奖。《寄生虫》不仅在韩国电影史上实现了“韩影零突破”的历史性跨越,更是成为92年来奥斯卡历史上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奖的非外语影片。
(3)寄生虫电影是哪里的扩展阅读
1、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奖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为奥斯卡奖中颁发给年度最佳非英语电影的奖项,提名电影应在每年10月至第二年9月间于所在地区公映。该奖仅颁给电影的导演,但被认为是对出品电影的国家的奖励。
外语片奖项的设立起始于1947年,前几年以奥斯卡荣誉奖的形式颁发给一些优异的外国电影,藉以提高世界各地观众对奥斯卡的注意。荣誉奖颁发至1955年,期间意大利、法国、日本各得三次奖座。然而于1956年起,最佳外语片成为竞赛单元,正式制定评审办法。
2、奖项独特之处
最佳外语片的奖项的决选与其他的奥斯卡奖项不同。一般而言,奥斯卡的奖项是由职业委员会(如演员委员会、导演委员会)投票选出入围名单,最终再由全体会员投票选出得奖者。
但外语片则是另成立评选委员会,由较少的评审委员选出入围名单,再由参予过外语片放映活动的会员们来选出得奖影片。因此外语片的奖项与普选的其他奖项较为不同,是由少数的评审委员所选出来的。
❹ 韩国电影《寄生虫》结局是什么意思
韩国电影《寄生虫》讲述了金基泽进入朴社长家之后发生的故事,电影结局中住在地下室的雯光家开始反击,杀死了金基泽的女儿,金基泽在一怒之下杀了朴社长,从半地下室变成了隐居在地下室里的人。
寄生虫电影结局是什么意思
一家居住在地下室的穷人,靠叠披萨盒子等零工赚取生活费,儿子在朋友帮助下,成为了居住在别墅的有钱人家女儿的家教。不菲的工资没有使他满足,倒是勾起了更大的欲望,于是一家人通力合作,用谎言和骗局将别墅的管家和司机赶走,四口人成为了寄生在别墅上各司其职的员工。
剧情走到这里,还是常见的穷人鸠占鹊巢,背着雇主享受其生活设施的故事,让人以为片名《寄生虫》就是在说费尽心机的这家人。
谁知电闪雷鸣的雨夜,前任管家回到别墅,揭开了别墅里更深一层的寄生生活。为了躲债,她让老公偷偷住在别墅的地下室,偷主人家的食物供给他的生活。原来真正意义上的寄生虫在这里。
电影的结局是由于长期潜伏的阶层矛盾,三家人最终爆发了巨大的冲突,像蓄力已久后冲上夜空的烟花,一声巨响后一切归于毁灭。
电影结局是从雯光的老公在世人面前露面开始的。
雯光的老公早年做生意亏钱了,被人追债不得已搬进这个别墅里的地下室,原本只为了躲避债主,然而一住便是4年。
从住的地方堆满了书,有法律的,经济的,会计,懂音乐,可以推测,他也是一个有文化基底的人。
可就这么一个思想觉悟高的人在里面住久了,他却说仿佛一生下来就是住在这里的,对于自己的寄生行为和环境并没有半点的羞耻或是不满。
对饲住朴社长则是表现出了最大的尊敬与感激,每天都会在他经过楼梯的时候,按下控制楼梯上方的灯泡的按钮,用军用的摩斯密码发出了感谢的信号。
即便是最后他出来了,在后花园里大肆行刺,杀死了基宇的妹妹,看到朴社长的时候,还是本能的发出了“respect (尊敬)”这样的话语,骨子里他已经把自己完全的当成了依附朴社长的奴隶,这就是所谓的身份认同感。
最后他死了,基宇的爸爸接下了他的棒子,回到那个地下室里过生活,住久了他也变得像雯光他老公一样,内心充满了敬意与感激,他通过摩斯密码,给基宇写了一封信,告诉他自己现在过得很好。
儿子最后写给爸爸一封信,信中他写道,从这一刻开始,他要努力往上层走,赚钱买下那间里面地下室里住着爸爸的豪宅,而爸爸只需做的就是,堂堂正正的从下面走出来,感受久违的阳光。
镜头拉回到了现实中,这一切还只是孩子的美好想象。
最后的留白,基宇最后能不能够成功,给我们自己去想象。
寄生虫大结局基宇真的成功了吗
虚与实的叙事迷圈
1.大饼突然刺死朴社长的情节,影片采用升格慢镜处理。这个处理让观众以为这一瞬间只是一种假象,以为这个瞬间只是大饼的幻想,等下镜头就会闪回去。
2.基宇最后那封信里描述的计划,影片进行了实景演绎。这让观众们狐疑,是不是基宇真的买下了房子?
直到结尾坐在半地下室的基宇出现,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大饼杀人是真,儿子买下了房子是假。以虚写实、又以实写虚,导演把观众的感受玩弄于股掌。
计划本是一步步向上取代,结果却有命的丢了命,半地下室也换成了地牢。
另一种结局:
基宇大难不死,注意此后的故事影片是完全用他的主观视角进行讲述的。
而此时的他,脑袋已经受过了伤。
所以,所有的监控都未发现父亲的行踪,是真的吗?
把家人带到富人家工作是始自基宇的计划,然鹅最后,家破人亡。他内心的愧疚可想鹅知。
地下室逃难、摩斯电码、父亲的信,这些是真的吗?还是基宇出于愧疚的臆想?
即便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这封讲述美妙计划的信,好像也根本无法送达。
❺ 韩国暴雨,首尔上演现实版《寄生虫》,这部剧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寄生虫》讲述的是很现实的剧情,该剧通过描述一家四口从无业游民到通过伪造学历和身份进驻到富豪朴社长家,自此之后,这两个贫富差距较大的家庭产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引发了更多蝴蝶效应的故事。《寄生虫》这部剧的作品内容就和它的名字一样,一家四口就成为了寄生在朴社长家的虫子。
《寄生虫》将善与恶刻画的很深入,看似邪恶的金基泽一家也有善良的一面,而朴社长看似善良的外表下也有不被轻易察觉的恶。这个剧情故事讲述了不少社会结构,内涵复杂深奥,将人性的复杂性描述的极其到位。《寄生虫》之所以能够获得诸多荣誉奖项,恰恰是因为故事的完整性和其中的深奥内涵。
❻ 《寄生虫》是哪国的电影它是一个怎样的电影
韩国片《寄生虫》以首映后场刊评分3.5豆瓣9.1分的成绩,一举击败了《痛苦与荣耀》、《燃烧女子的肖像》以及《好莱坞往事》,无疑是本届戛纳电影节上评分最高的电影。同时影片凭借着高口碑获得戛纳金棕榈奖!
这部电影很难定义它是悲剧还是喜剧,它打破了某种类型上的定义,感觉上半段是喜剧,后半段是悲剧。电影的上半段在看的时候会觉得好像一种黑色幽默一样,让人看着很愉快。
看着这一家四口陆续地通过各种掩饰和精湛的演技成功地“就职”朴社长家,就好像看到有能力的职场新人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功进入到大企业一样的那种快感。但是渐渐地你会陷入沉思,也会觉得紧张感和不安感越来越强……因为使用这样的“能力”再怎么也是一种欺骗,甚至是犯罪。
观点粗糙,欢迎大家互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