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识别盗版光碟和正版光碟
一、DDVD预备知识
(一)购买原则:
1、 买盘用来看还是收藏?
只看的话,没必要过分追求版本!只要清晰,翻译一般即可。说老实话,用有损压缩(ysys)方式做出来的D5片子从欣赏角度来看比VCD好多了,笔者一般片子都买D5,看过就算,有必要收藏的才买D9,看过的片子好的再买D9,所以D5的确是让我们多看片子节省金钱的好方法(flyerzeng语)。收藏的话,就要找好的版本,找IFPI片基的!“真IFPI片基”:看碟片内圈上有激光刻录的小写斜体字母ifpi编码,表示是正版生产线出来的,片基好,无读盘问题。
2、 看新片还是老片?
看新片不要着急,最开始出的几个版本一般不好,尤其是翻译字幕和目录制作;老片子就要挑选好的版本了,要对比几个版本,像全美、金球都比较好。
3、是看电影还是攒盘?
我们新手有一个误区,开始不记版本的乱买DVD无论什么版,只要没有的就买,可恰恰这时最容易被JS欺骗,买了一堆烂版,几个月后就开始洗牌!千万要多看碟报,不要做无为的花费。但如果你仅仅是为了看一遍电影,就无所谓版本了。
(二)DVD品种分类
在广东,乃至全国,碟友们看DVD分三种:
1、正版DVD
正版DVD又分三种:一区DVD、三区DVD和六区DVD。一区DVD是美国出的原版DVD,效果最好,只有英文字幕,价格也最贵,在广东大约220元人民币;三区DVD主要来自香港,有中英文字幕,但一般少了很多花絮,效果也很好,大约卖200元;六区DVD,主要是国内一些唱片公司引进外国版权出的DVD,效果稍微差一点,但是正版中最便宜的,大约卖几十元。买正版DVD的人分几种,一种是有钱人,买正版当然不在话下了;一种是发烧友,买一些来较声和收藏,这种人的DVD来来回回就是那么几张:《雷霆救兵》、《T2》、《空军一号》、《铁达尼号》等等,看来看去台词都快背出来了,别人看起来有点无聊,老婆之辈的更觉难以容忍,不过发烧友就是要来较声嘛,倒背如流的话反倒一听就知道器材好不好,最重要的是效果,他们反而难以容忍那些女流之辈看VCD也能看出一把眼泪来。
2、Z版DVD
这种是一些没有包装、没有印刷的“原版”一区DVD,网上叫“Z版DVD”。这种DVD是一些商人从一堆美国废品、次品DVD中,挑出一些还能正常放映的DVD。这些碟都是一区DVD,没有中文字幕,一般卖20-50元一张。大部分碟买回去除了偶尔会花外,一般还算正常,万一放不了,这些人有很多方法应付,又是开水烫,又是牙膏擦,又是重物压,土法上马,看得你大吃一惊。虽然时有瑕疵,但谁叫正版DVD那么贵呢,这种“Z版DVD”只要能放,效果和正版碟无异,比翻版DVD效果不知强多少,一样看得津津有味。
3、DDVD
当然是盗版DVD了(网上称之为D版),也是中国最普遍的碟源。早期的DVD影碟都“盗”得很差,模糊不清,声画不同步,假AC-3比比皆是,主要原因是片源不好,有LD版(俗称影碟版),有VCD版,甚至还有盗自电影版的,令人对DVD片万分感冒。后来,由于技术的进步(如使用DECSS)和片源的改进(1区或3区正版DVD),慢慢出现了盗亦有“道”的DVD,让我们有条件得到与正版相差无几的视听享受。个人认为:宁愿花大代价欣赏一部有质量的DVD大片,而坚决不能让粗制滥造的所谓“DVD”污染自己的眼睛。盗版DVD因为价钱便宜,D5(单碟单面单层)4-10元一张,D9(单碟单面双层)10-40元一张,假如不是发烧友的标准来要求的话,效果也跟正版差不是很多,反正比VCD不知强多少,所以广受DVD用户的欢迎。不过盗版碟由于碟片材质的问题,都有一个毛病:收藏的时间不长,只有3、5年的寿命,几年后就播放不出来了,有些一年后就放不出来了。希望有经济实力的发烧友还是购买原版碟,特别是收藏级的碟,只有原版碟才真正有100年的质量保证。
盗版DVD也分几种,一种是模拟盗版,即把正版DVD从播放器播出来,和字幕机叠加加上字幕,经BET@CAM带或MPEG2压缩卡处理后制作母盘,所以这种盗法已经是一个把数码变成模拟转制了,所以效果变差是可想而知的,由于制作过程信号的衰减和人为的提高压缩比,勉强装进一张DVD-5上,结果数据量将大为减少,普通画面还不易分辨,火爆动作场景则明显可以看到色斑、马赛克或出现不流畅的情况,画面变得极差!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局限和设置不当,这些盗版全区的DVD还会出现画面偏暗、偏色等问题,清晰度也从500线下降到350线,这些都是在模拟转制的过程中由于其不可避免的先天制作因素而造成大量信号衰减的结果。而音频也是模拟信号,不可能再有杜比5.1信号,至于为什么这种盗版碟在播放的过程中会显示“Dolby digital”,是因为在制作盗版的时候用一些软件强行把模拟信号变成了“杜比5.1信号”。我对比过正、翻版《红潮风暴》,音频效果差很远。
另外一种盗版是“数码盗版”,也称“DeCss碟”,效果比较好。说起数码盗版,要解释一下什么是DeCss。由于数字复制的完美性,好莱坞各大制片商对DVD标准的复制保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CSS是Content Scramble System(内容扰乱系统)的简称,是一种防止直接从盘片上复制文件的数据加密和鉴定方案。CSS最初由松下和东芝开发,每个CSS证书都有一把密钥,它是存储在每张CSS加密盘片上由400个密钥组成的母集中取出来的。这样以后盘片上的密钥被移除,证书就无效了。CSS解密算法与驱动器单元交换密钥,以生成加密用的密钥。这一生成的密钥用来扰乱盘片密钥与影片密钥的交换。影片密钥用来解密盘片上数据。DVD播放机在解码和播放前,由CSS电路对数据进行解密。制造DVD视频设备(驱动器,解码芯片,解码软件,显示适配器等)的厂商必须对CSS认证。为了使CSS算法和密钥保密,证书是极其严格的。CSS系统防止了家庭用户利用任何DVD-R、DVD-RAM或DV之类的数字录制设备进行DVD内容的数字方式复制。所以CSS一直被美国各大电影商看作是固若金汤的DVD完美加密保护系统。
1999年11月,互联网的一些网站上公开了一个只有60kB大小,名为DeCSS的破解程序,可以破解DVD Video的CSS加密,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这对于DVD-Video八大电影厂商是一场噩梦,但对于DVD盗版商来说,则是一场喜讯,于是市面上出现了不少DeCSS的盗版碟,DeCSS盗版碟理论上画质可以极其接近原版碟。
DVD源盘分几种:D5、D9、D10……,DVD-9是单面双层结构,DVD-5为单面单层,还有一种DVD-10称之为双面单层,为了防止盗版,DVD软件生产商们大量采用DVD-9(单面双层)方式压制正版碟片,由于目前DVD-9的生产线比较少,即使在美国,DVD-9生产线也就只有两条,国内目前还没有正式的DVD-9生产线,绝大多数还是DVD-5(单面单层)或者DVD-10(双面单层)的生产线,因此,大大增加了利用DeCSS来破解DVD并进行数字复制的难度。如果利用DeCSS来破解DVD-9格式的正版DVD碟,那么光影片部分的数据量将达5G-7G,这么大的数据量根本无法直接复制到容量最大只有4.7G的DVD-5格式的DVD碟中,解决方法主要有两种:要么分两张DVD-5格式的碟来装,要么像市面上常见另一种“有损压缩碟”(也称“YSYS碟)那样,把视频加大压缩后勉强装进一张DVD-5的碟中,结果,数据量大大减少,画面变差。如果要分两张碟的话,并不能简单地把DVD-9中的数据分到两张DVD-5的碟中,这将涉及到双层数据结构的重新分配和复杂的链接问题,所以DVD-9无形中提高了盗版的门槛。因此,DeCSS碟并非就是可以媲美正版DVD,不过也使一些碟友们趋之若骛了。
对于MPEG-2(ISO/IEC13818)标准来说,其压缩比是可变的!也就是说:如果源盘数据量大,也可提高压缩比减少数据量!具体我们可以用软件如XingDVD和Bit Rate Viewer ver1.4看系统码流传输数据率,通常在1~10.7Mbps之间可变,优秀正版DVD这个数据很多都大于7,有部分高达9.X。很明显,数据传输率越高越好(图像信息量大!)而差劲的盗版碟这个数据(平均)甚至不超过3!根据经验,如果数据流小于2,画面比VCD也好不了多少,都是马赛克啊马赛克……
现在说的DECSS,系指电影正片的解密制作
测试必需的两个软件:POWERDVD、BITRATE
可以认定为DECSS的几个条件
1、POWERDVD码率全程为9.8或者7.5;部分碟POWERDVD码率全程为8.0、9.0等,小数点后无数值的(正片时间长度超过135分钟而且还带DTS 的D5碟可以肯定是有损压缩无疑)
2、全程CC字幕
3、BITRATE曲线起伏大,波形振幅的幅度超过2mb,无明显下降
结合原版信息
判断DECSS的软件 Bit Rate Viewer v1.4
DECSS碟:波形振幅的幅度超过2mb;
YSYS碟:波形振幅的幅度不超过2mb;
模拟碟:波形有呈直线。
(三)片基鉴别密籍
A.密籍之一:
对于鉴别一张碟的好坏,看片基是最初始和最直观的方法,但也不是决定性的方法,但是对于因物理因素导致的碟片播放不正常,观察片基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怎么看片基?一般来说,是有三种必备的观察方式:
1,正看。主要是直视碟的数据面和印刷面,看看数据面上有没有明显的瑕疵,例如气泡、小孔、磨损的痕迹,塑料面上的裂纹,塑料表面的硬伤,数据面是否偏芯,印刷面是否有穿透或携带了有明显凸起的杂质,这样一些问题都或多或少会导致碟在播放过程中的短暂停顿、MSK、不能识别或死机。
2,侧看。主要是斜侧方观看碟的……(乱码)
3,平看。这是一般人不太注意的观察方式,但这种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是将碟从盒中取出,印刷面朝下平放在一个光洁的平面上,看看碟中部是否有突起或下凹,如果不能平贴平面,则说明碟是有变形的情况发生的,这也同样会对播放和播放器的机械伺服系统造成损坏由于现在很多地区还在使用类似透明塑料盒包装,那种硬质内爪会经常造成碟片变形,因此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指出的是,观看片基并不是测试一张碟好坏的决定性手段,但是起码可以识别出物理因素给碟带来的损害,因此作为选购碟片的第一手信息来源,确实是需要有正确的观察方
B.密籍之二
片基:简单说就是DVD载体,制作承载数据的媒体。其实就是那个塑料片!
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片基不好或好什么的!
现在请你拿到一张全美的盘(有1区正版也行)……开始讲:
1:先看数据面不看印刷面
将碟片对着太阳光,一看碟片是否透光,二看正面的图片是否透显到刻录面。如果发现有透光现象和正面图片透显到刻录面,这张碟片肯定是劣质品。同时,如果碟片刻录面上出现微小的凸起状物质,也属于不正常现象,会影响观赏质量。
对着光源看盘面有无水纹,好的一般没有;
看有无圆丘状的火山口?好的没有;看有无划痕。
有无(JS常说的不碍事的)“花点”就是他们装盘或出生产线时的磨损痕迹,一般不影响观看,但不利于收藏。
看盘中心没有数据白色的部分!
DVD是两层粘合的所以,看白色部分有无黏合剂的残留(烂的片基有的看的出有)
再看刻有电影名字的部分注意:看一圈,有无粗细不均匀的情况(这就是所谓“偏心”具体看本栏目的《偏心简易识别法》)偏心的不好!(80%都偏,大多数看不出)
再看边缘数据一圈!有无数据不完整,缺少的部分。
2:拿起片看
仔细看片基粘合的中缝(竖着拿盘)
看一圈,看到中间有粘合的逢了?胶合层有肉眼可见气泡,算是气泡碟 。
注意看左右(上下)两层是否厚度均匀!一般不会均匀,正版均匀!
看粘合接逢是否有大量的黏合剂溢出或盘片腐蚀的痕迹
注意:少量的光滑的溢出和腐蚀没关系,正版也经常这样。
3:该摸了
先摸盘外圈,是否光滑,无明显的凹凸起伏的感觉?烂的一般手感很差。
有无毛刺儿,剌手的感觉!好片基很光滑细腻,
再摸内圈(注意不要老用手指插进去转盘玩)
和外圈一样,光滑和细腻否?剌手否?
再用手窝一下盘,好片基硬度适中,比较坚挺,比较厚实;烂的很软很薄。
4:最后看一下外观
有无破损和脏东西附着在盘面上。
全部通过后就明白什么叫片基了!
简单说就是这个塑料片做的好吗!
其实大家拿两张盘对比一下就知道什么叫好与坏了
就用QM和世界电影比较吧!
明显QM的做工比较好!但和正版比还是差!
(四)碟基偏芯简易识别法
D版光碟之所以被视为假冒伪劣商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一些政策法规上的因素之外,本身品质上的因素也不可忽视。下面简单谈谈D版劣质片基给光碟播放系统带来的损害及其简单的识别防范:
D版的光盘之所以不如正版的质量水平,除了那些在正版生产线上加工的D版外,其余地下生产线的产品的质量症结主要就是不符合生产标准,现在市面上非常多的D5和D9的一层或两层数据面的贴合都不规范,甚至有近80%的数据层都处于偏芯的状态,这就是造成目前很多DVD机不能正常读取和识别当前市场上D版D5或D9的主要原因,而且这里面还有其他的问题,尤其是D9,就算是第一层不偏,而第二层偏的话,播放设备还是照样到了第二层而不能正常工作。
现在有的人喊他的机器什么都读,蛮好,其实这绝大部分也是暂时的现象,可能这种能读也不会维持几个月,因为如果数据面是偏芯的,必定导致碟片在机器中按照非正圆的轨道而运行,对设备的机械伺服系统的损耗是不可逆的,作为光学数据系统,其光学部分的老化还可以通过更换少量部件来解决,而机械系统的损害基本是无法更换的。
既然偏芯能对播放系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如此严重的损害,那怎样识别这种偏芯的劣质D版呢?其实有比较简单的方法。
一般D版的生产线用料都很粗糙,绝大部分D版记录数据的那一层银白色的数据面都没有完全贴近碟的内圈,因此从这个数据面与内圈参照物所形成的间隙,很容易用肉眼就看到这个数据层是否偏离圆心。 一般同心的数据面与碟的塑料片上的内圈保持平行状态,这就显示此数据层的偏离度很小,因而对设备造成的影响也少,反之就是播放设备的杀手了……
(五)怎样找碟片里的OST和彩蛋
OST基本上是D版的特征之一,虽然没有一定的寻找方法,但是因为是原版所没有的,是制作D版时后加的,因此,一般总是和中文菜单有联系的(一般也是后加的),你找到了中文菜单,也就找到了OST(如果有的话)。当英语主菜单出现后,使用遥控器的方向键上下左右搜索,当画面出现额外的点亮图案时,按“确定”(或者类似的其他键,各种PLAYER可能不尽相同),一般就会出现中文主菜单,如果有OST,绝大部分就在这里出现。如果还是没有,就进入中文各子菜单寻找。
DVD彩蛋是一项很有意思的东西,尤其是彩蛋的寻找过程。虽然有很多网站提供彩蛋的寻找方法如:DVD EASTER EGGS,但那都是别人找出来以后给大家分享的,如果你全部是按图索骥,就全然没有了彩蛋的味道。因为只有寻找的过程才是最有趣的(有很多彩蛋打开后其实只有一段预告片)。寻找彩蛋首先要看看这张碟有没有做?方法是:
1、先看看碟片共有几个title,然后强制进入每个title,看看是什么内容,和各级菜单的标题是否吻合?如果出现内容和标题不相符合的,多半就是彩蛋了。
2、从各级菜单进入,注意每个标题所对应的title的编号,看看是否所有的title编号都有用到?如果有多余的title(也就是title的数量超过各级菜单的内容),一般多出的部分就是属于彩蛋的了。
3、当你确信正在播放的这张碟存在彩蛋以后,就在各级菜单的画面上用遥控器的方向键胡乱按吧,当画面的某个部位出现了点亮的图案,就跟着按确定,恭喜你,应该已经找到了彩蛋。
4、如果实在找不到彩蛋的入口,就从title强制进入,出现彩蛋画面以后再按menu键退出,一般此时就会出现彩蛋的入口位子(正好是反方向xxxx作),当然,并不是每个彩蛋都会这么方便的。对于密码之类的,靠以上的方法当然是行不通的。
『贰』 怎样区分我们买的DVD是正盗版的
1)正版的碟,包装和印刷都很精美。盗版碟,不会在这些地方下本钱的。
2)如果不看包装和印刷,仅就碟片本身的话,就比较难识别了,因为如果采用正确的复制方法复制出来的盗版碟,其影音质量和正版是相同的,播放起来并无差别。
3)有些所谓盗版碟,例如某个电影大片,盗版者是拿一个摄像机到影院里去拍摄,然后制作出来,这样的碟,从质量上就无法和正版比较了。但是如果它印刷精美,就可能会迷惑人。这时,有个鉴别的窍门,这样的盗版碟,字幕是不能消除掉的(因为就是拍摄进去的),而正版碟,用遥控器可以把电影的字幕关闭。
『叁』 何为正版,何为盗版
盗版是指在未经版权所有人同意或授权的情况下,对其复制的作品、出版物等进行由新制造商制造跟源代码完全一致的复制品、再分发的行为。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此行为被定义为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甚至构成犯罪,会受到所在国家的处罚。盗版出版物通常包括盗版书籍、盗版软件、盗版音像作品以及盗版网络知识产品。盗版,即俗语"D版"。这侵犯法律,购买者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
区分方法
一.质量
1、细审书的外观。具体说来是:一审封面。相形于正版书,盗版书的封面往往色彩不正,要么晦暗得无精打采,要么艳丽得妖冶招摇,套色也常错杂。只要勤加比较,其间的差异不难辨别。二看装订。按出版业常规,一本200页以上的正版书,应弃铁丝订而改用锁线订、塑线或无线胶订。而盗版者由于印刷装订设备的局限或降低成本计,其盗版书300、400页以上仍常用铁丝订。三看印刷厂。每家出版社都有若干家固定的印刷用户,各印刷厂在用纸、油墨、印刷上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平常留心于此,是有助于识别盗版书的。四看用纸。书要两面印,纸张太薄则易掺墨而致字迹模糊难识。所以,除辞典外,正版书用纸均在52克及其以上。一旦遇到用纸薄的书,另一面字迹渗露过来,则务必小心。
2、审书的内文。盗版书在内文上有三种表征:一是错字、别字、脱字、衍字、病句者多:二是排版常欠齐整,要么疏阔,要么密凑,视觉涩硬;三是似复印件。有的盗版书不另排版,而是依原书翻版照排,这样虽可免去文字上的错误与排版上的丑相,但纸张上墨点多,字迹趋向虚胖,看上去近似从复印机里钻出来的复印件。其实, 无论怎么造假,盗版书与正版书之间总有距离,因此,买书时最好能货比多家。
3、留心图书出版信息。如出版社、ISBN、版次等等。
二.价格
正版图书都是经有关部门统一定价的,所以正版书商的进货折扣都比较高,进货折扣都差不多,所以请买家在网上书店购书时一定要货比三家,对于一些价格超低的图书,一定要询问清楚再购买,便宜莫贪。
三.来源
买正版书最好选择一些规模比较大和信用比较好的网上书店购买,因为这些卖家一般都有比较正当的进货渠道。如果在不能确定你想购买的书是否正版时,一定要向卖家资询清楚,并要卖家做出保证。收到卖家的书后,如发现有以上一些盗版书的特征,应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和投诉,并向卖家提出退货要求。
音像制品盗版
“音像制品盗版”是指非法复制有版权保护的音像制品,假冒并发售软件产品的行为。以电影、电视剧、音乐戏剧等多媒体制品最为常见。
以电影为例,通常有如下几种形式:
1.碟版: 相对效果好一些的盗版光盘,大多由国外版本(如1区)翻录制成(也有少数使用正版发行光盘制作而成)。视觉效果虽与正版影碟基本无异,但大部分的中文配音却十分品质低劣,因为其中文音轨通常来路不正(电影院偷录等),并且翻译错误百出。
2.大碟版: 既高清电影,通常指DVD,也指由DVD转成的质量较高的VCD。
3.枪版(也称影版):在电影院偷录的电影,通常效果模糊,质量粗糙低劣,色调黑暗,时有晃动、阴影和杂音,但发行速度极快,只比国外正式上映略晚。
另外盗版光碟的一种新的说法D版,经常被卖家说成是DVD版,正确的来源应该是盗版这个词的盗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软件盗版”是指非法复制有版权保护的软件程序,假冒并发售软件产品的行为。软件盗版有一套通用的判断标准,具体到特定的软件,需参考其最终用户许可协定
『肆』 怎么分辨正版电影还是盗版电影
正版电影,画面清晰流畅,分辨率很高,而盗版电影就不同了,里面有嘈杂声,有人影头,即便这两样没有,你也会看到水印,或者清晰度非常的奇怪,人物时而清楚,时而模糊,希望我的答案令你满意
『伍』 怎么才能知道是正版还是盗版呢
概念小释:正版、原版、引进版、盗版和仿真版
正版:就是经过正规渠道获得音乐作品的版权,由合法音像出版机构进行发行、销售的唱片。
原版:通常也称为“进口版”,本质上是由国外、港台唱片公司进行压片、印刷,然后通过正规的进口渠道,运输到内地市场,再由合法的代理机构进行销售。
引进版:内地的音像出版机构与音乐制作者所在的国外或港台唱片公司签订合法的引进合同之后,获得音乐作品的母盘,然后自主进行压盘、印刷、发行、销售。
盗版:所谓“盗版”指的是未经许可而“复制”他人享有版权的音乐作品的行为。
仿真版:属于“盗版”中的极品。就外观而言,跟正版如出一辙,一般连发行公司都看不出来哪个才是真的。
如何区分正版与盗版
1 盗版片的歌曲数目较多,一般1CD为16-20首,2CD为30多首。而正版一般为1CD,10首左右。
2 正版CD的歌曲仅是最新出品的歌曲,而盗版片的歌曲除了新歌外,还有老歌,甚至还有其他歌手的歌。
3 价格上,盗版片一般在10元左右,而引进版CD一般在15元以上。
4 正版片VCD较少,正版CD发行时,一般只录制2-3首MTV。少数歌手在新专辑发行后,才逐步录制专辑其他歌曲的MTV。所以,在新专辑发行时,就有专辑所有歌曲MTV的VCD绝对为盗版。
5 由每个歌手1-2首新歌组成的合辑,一定是盗版。唱片公司是不会发行此类合辑的。
6 正版片制作精美,图文清晰,手感较好。盗版片印刷模糊,外壳柔软,重量较轻。
7 从质量上看,盗版CD音质差,盗版VCD有些歌曲的MTV画面胡编乱套,口型与歌词不符,声音效果差。盗版片容易损坏。
-- 正版碟和盗版碟的对比实验
盗版碟与正版碟的音到底有没有差别?这是很多发烧友很关心的问题,因为如果没有什么差别或差别可以忽略不计的话,我们多花近十倍的价钱去买所谓的正版、特别是买老外的正版就显得实在愚蠢了。下面以本人的实际对比试听的经历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下极少买盗版碟(总共不超过4张),前一段时间,大家都在买蔡琴的《遇见》和《机遇》说是效果如何好。我已经买过蔡琴的《老歌》、《怀念名典》和《民歌蔡琴》,很怕买到风格完全一样、录音效果也完全相同的新碟,但又禁不住诱惑,因此决定先买盗版来听听。于是十元买回我在帖子“各位高手, 干嘛不谈谈D版呢?”的回应中所描述的质量较高的盗版碟,这碟上除了《遇见》的全部典目外,还含有《机遇》上的包括“机遇”在内的4首歌,可以说十分超值。回家一听,效果果然不同凡响,演唱和配器都非常HI-FI,比以前的碟更上一层楼,于是立即买回了正版《遇见》和《机遇》。看着这过早完成使命的盗版碟,忽然灵机一动:干吗不利用这现成的宝贝实际测试一下盗版与正版的区别呢?于是有了这次对比试验。
测试器材为:TEAC VRDS-25 CD机,金嗓子C-265前级, 金嗓子P-450后级,卓丽贵族3号喇叭(线材略)。对比曲目主要是“遇见”,先用歌德80耳机插在前级耳机插孔内对比,再用喇叭放音对比。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两者差别太大了。盗版的最大缺陷是左右声道似乎录反了:1分20秒处的小提琴声,正版碟是在左边,而盗版碟在右方;2分10秒处的三角铁,正版碟是在明显偏右处,而盗版碟则在稍偏左处。其次是清晰度有差别,盗版碟比原版碟的口型显得大,有点“蒙”,原版碟的“口水声”和“换水声”,明显比盗版碟真。再者在声场的定位上,正版碟要明显强于盗版碟,比如2分10秒处三角铁,盗版碟在开始还显示定位在稍偏左处,可后面就有点“飘”,让人搞不清真正的定位到底在何处。最后是伴奏的高低频延伸,盗版盗没有正版碟去得那样尽,尤其在伴奏量增多,音乐信息量加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总的感觉是:听正版碟更舒服,效果更好听。随后又简单地用“机遇”进行了对比测试,在播到蔡琴的那段独白时,听盗版碟的好像有点鼻塞的感觉,而听正版碟的则没有。
事实证明,盗版碟与正版碟的效果的确有差别,这种制作相对精良的盗版碟尚且如此,那些粗制滥造的盗版碟和正版碟相比,差别就更大了。
有些烧友们也许会不服气:我们玩电脑,装的Windows 98和其他软件全都是盗版的,而所用的CDROM档次也一般,为什么效果和装正版软件的效果是一样的,也没有看见电脑经常死机啊!如果正碟和盗版相差很大的话,一个0或1不同就有可能导致执行动作完全不一样的软件岂不要乱套?作为计算机工程师的我,可以告诉你其中奥秘:电脑光碟的数据格式与CD上的音乐数据格式是不同的。电脑光碟的数据中夹带着大量的冗余纠错码和扇区定位信息,因此光驱在读盘时,发现定位不对,就会在空转过程中反复调整光头使之适应(你经常可听到光驱在作这种调整时异常声音),如果发现数据中有错误,可利用其中的冗余纠错码来自动修正错误的数据。如果错误太多,无法自动修正错误的话,电脑就只好罢工,告诉你它无能为力。因此对电脑光碟来说,只存在能不能读得出的问题,而很少出现会读错的问题。这样,光驱的好坏只表现在速度的快慢和读片能力的强弱,而不可能像CD转盘那样,价格可以差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而CD格式是在还没有发明个人电脑时确定的,当时的技术局限就使得CD数据格式先天不足,CD数据中冗余纠错码比CD-ROM中的要少得多, 一部分纠错码甚至与音乐数据放在不同的光道上,最要命的是CD没有扇区标记。CD机光头读取0或1的数字音乐讯号是以恒定线速度进行的,沿螺线的信息线路由内圈向外部读取,一旦它开播就只能这么均速走下去,不能停顿不能等待(否则由于没有扇区它就再回不到那个停顿点),一旦出现电压等其它电气环境的波动、CD机转盘稳定性稍差点或CD碟的质量差一点的话,CD机就会读到错误的数据(在正确的时刻读到的错误数据,或在错误时刻读到的正确数据对CD重放说都是错误数据),这时它绝对不会停下来反复读某一段,也不会因为无法修正错误而罢工(你用电脑光驱听CD时更能感受这一点),只能采取插值算法蒙混过关,因此从CD上读到的数据是什么,与CD机转盘的质量和原碟本身的制作质量都有很大的关系;从光盘上读出的软件数据是先放入电脑内存后再来执行的,因此所有的0和1迟一点早一点读出没有关系,而CD就不同了,0和1的读出必须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时间不同步将严重影响音质(亦即“在错误时刻读到的正确数据”),这就是所谓的“时基误差”(JITTER)。所有这一切,导致了一张CD上数据是不可能像电脑光盘上的一样完全被复制,也导致了CD转盘的优劣对最后播放的声音至关重要,而CD转盘和解码器的优劣和配合决定了时基误差的多少,这样才造成了现在CD机价格可以相差几百倍的现实。说来可悲,这全是由于CD的发明者一手造成的!如果当初发明的CD格式像现在的CD-ROM一样加进了大量的纠错码和定位信息,同时加入更多的时间同步信息消除时基误差,现在就不可能有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CD机出现,我们现在用三四百元的CD机听到的声音与用几千元CD机听到的声音也会完全相同,盗版碟就像现在的盗版软件一样完全与正版无异。
希望以上解释能解开许多烧友心中的迷惑。总之,买正版碟的烧友并不是傻瓜,一点差别也没有也想多掏人家的钱是不可能的。还是那句行话:耳朵收货。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买盗版是理智的:
1.只对旋律感兴趣,不会注重音响效果;
2.听觉不敏感,或没有经过听力训练或实践,听不出正版碟和盗版碟的差别;
3.虽然本人在好器材上能听出正版碟和盗版碟的区别,但自己的器材档次有限,播放正版碟和盗版碟听不出差别;
4.经济条件限制。
而对于经济条件许可、本人器材够档次、自己注重音响效果而且能听出正版碟和盗版碟的差别的朋友,购买正版碟是唯一选择。如果仅仅是经济成本的原因,建议用好一点的空白光盘在专用刻录机(电脑上用的质量不太好,现在好像有带CD刻录功能的CD机卖)上复制,效果与正版碟就差别甚微了,而成本比盗版碟稍贵一点。
当然,这里所说的正版碟不包括国内CD厂商的产品,更不包括所谓的引进版。国内的所谓正版碟是败坏正版碟声誉的罪魁祸首,他们才是真正的牟取暴利。许多烧友认为正版碟与盗版碟音质没差别,主要是从这些所谓的正版和它们的盗版相比较来得出的结论。
『陆』 什么叫盗版
盗版是指在未经版权所有人同意或授权的情况下,对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出版物等进行复制、再分发的行为。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此行为被定义为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甚至构成犯罪,会受到所在国的处罚。盗版出版物通常包括盗版书籍、盗版软件、盗版音像作品以及盗版网络知识产品。
盗版,即俗语"D版"
现在市场上的盗版电影光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枪版(也称影版):在电影院偷录的电影,通常效果模糊,质量粗糙低劣,色调黑暗,时有晃动、阴影和杂音,但发行速度极快,只比国外正式上映略晚。
2.碟版: 相对效果好一些的盗版光盘,通常是由国外或者其他正版公司流出,或使用正版发行光盘制作而成。效果与正版光碟基本无二,惟西方影片配音比较低劣,通常整部影片的男女声都由两人配音完成。
3.大碟版: 既高清电影,通常指DVD,也指由DVD转成的质量较高的VCD。
----------------------------------------------------------------------------------------------------------------------------------------------------
“软件盗版”概念涵盖下列行为:非法复制软件程序,假冒并发售软件产品--就连与朋友共享某一程序也在盗版行为之列。
针对多种多样的软件盗版渠道加以理解把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利于严格遵守知识产权法律规定,而且,还有助于防范像收入降低和失业增加这样的经济问题。
最为常见的软件盗版形式包括:
最终用户复制
朋友间彼此对调已安装软件产品的磁盘,或组织机构故意低报已经执行的软件安装次数。
假冒行为
非法软件拷贝的大规模复制与发售行为。
与朋友共享软件资源的做法看起来不太显眼,并和大规模假冒行为毫不相干,这种观念站得住脚吗?答案是这种观念不正确。两种软件盗版形式都违犯了版权保护法规,并可能将包括您在内的软件用户置于重大风险之下。
最终用户复制
由企业和个人在未经许可授权的情况下进行的单纯软件复制活动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软件盗版行为。此外,最终用户复制行为还包括:
在本公司计算机上超出已购买的许可证数量安装软件产品
朋友和伙伴间非正式的磁盘对调行为
这些行为均因用户未获软件使用许可而具有违法性质,并可能将用户暴露在风险之下。
假冒行为
假冒行为是指针对软件产品的大规模非法复制和销售。许多盗版团伙均涉嫌有组织犯罪--他们大多利用尖端技术对软件产品进行仿制和包装。而经过包装的盗版软件则将以类似合法软件的形式进行发售。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软件盗版行为也就演变成不折不扣的犯罪活动。软件盗版已成为洗钱阴谋的桥梁,进而,为武器走私、赌博、高利贷和卖淫等犯罪行径提供资金支持并推波助澜。
随着制假者所使用技术手段的日益改进,就连许多资深消费者都无法对合法软件和假冒产品加以有效区分。而Internet购物方式的蓬勃发展也提高了这种欺诈行为的可能性,其原因主要在于,您无法在订购产品被送到门口之前--如果能够被送到的话--亲眼鉴别它们。
盗版的危害性:
侵犯他人版权,质量远远差与正版,没有完全的产品服务,容易损坏硬盘,通常带有病毒...等等.
不要被愚弄
制假者往往利用极端低廉的报价吸引消费者购买盗版软件。然而,在他们用来推销的花言巧语中所未提及的恰恰是即将被转嫁给广大消费者的巨大风险。如果软件报价优惠得令人难以置信,那么,便极可能存在这种陷阱。
而那些购买假冒软件产品的消费者所得到的则是:
虽未经测试但却已被复制数千次的软件,极可能暗藏有硬件侵染型病毒
不具备技术支持
不具备质量保证
不具备合法产品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