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票房如何分账
1.就是投资方,和制片方,运作方的票方分成,比例4:4 :2大概这样分成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睁誉首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3.可分账票房中虚闷,电影院悉数及院线提留57%,中影数字提留1-3%的发行代理费。剩余的40-42%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大部分情况为40%)。
4.影片的发行方会收取归属制片发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即为可分账票房的2-6%作为发行代理费。
5.很多情况下,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时发行方会收取12-20%的代理发行费。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方式,将收取更高的发行代理费用。
6.部分影片同档期处于竞争劣势,出于增加影片排映场次的目的,给影院及院线承诺票房返点。返点一般占到可分账票房的3-5%。制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为:1*(1-0.033-0.05)*40%*(1-0.1)=0.33为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
8.以上情况为例,一部最终票房1亿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为3300万左右。成本6000万人民币,目标票房2亿以上,在中国做电影宣发合理的宣发成本是目标票房的10%上下。也就是再拿出2000万左右作为宣发费用。总成本是8000万人民币,不考虑其它回收渠道的话,按上面的算法,确实要2.4亿才能回本。
顾名思义就是一部大片在别的国家放映票房收入按分成分配。
比如美国大片在中国放映,(版权不卖给中国,以增加他的收入)他会以分账的形式向中国引进,这样票房成绩所取得的利润他会拿较多的比例!
② 电影的票房收入如何分成
电影票房收入如何分成?中国电影票房分账机制如下:
1. 电影票房首先需扣除5%的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和3.3%的相关税费,剩下的为可分账票房(净票房=91.7%*总票房)。
2. 在可分账票房中,影院抽成50%,院线抽成7%,剩余43%(即制片方和发行方的份额)。
3. 发行方通常收取净票房的10%作为发行代理费。制片方实际票房收入为净票房的33%(总票房的91.7%乘以33%)。
具体计算示例:
- 假设电影票房收入为100元:
- 国家电影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收取5元。
- 营业税金及附加收取3.3元。
- 剩余91.7元为电影院线和制片方的分账基数(总票房的91.7%)。
- 影院+院线方分账为91.7元的57%,即52.269元。
- 发行代理费为净票房的3%,即2.75元。
- 制片方(含发行方)的净票房分账收入为91.7元减去57%和3%,即91.7%的净票房。
- 制片方(含发行方)按净票房的40%-43%分账,即91.7元的40%,为36.68元。
- 发行代理费为制片方收入的10%,即3.668元。
- 制片方实际分账收入为33元。
预期票房(盈亏平衡点)计算公式为:制作成本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