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电影《末代皇帝》的影评
片名:末代皇帝
英文名:Last Emperor, The
导演:贝纳多·贝托鲁奇
主演:彼得·奥图尔 陈冲 Hongxiang Cai 陈凯歌 Shu Chen
类型:剧情
预告片:
上映:1987年01月15日
地区:英国 法国 意大利 对白:英语 日语 普通话
评分:7.7/10(8459)
颜色:彩色 声音:Dolby 70 mm 6-Track
时长:160 分钟
分级:英国:15 芬兰:S 阿根廷:13
《末代皇帝》剧情介绍:
故事从1950年冬天开始讲述起:清王朝废帝溥仪,作为战犯从苏联被押回中国。火车抵达中苏边境的满洲里火车站后,溥仪认为此去性命难保,便溜进卫生间企图割腕自杀。中国战犯管理所所长发现情况有异,急敲卫生间的门。
敲门声使溥仪陷入了回忆。1908年的一个冬夜,清宫卫队长敲开了醇亲王府的大门,按慈禧太后旨意把3岁的溥仪接进宫中教养,准备接位。
在香烟缭绕的坤宁宫内,即将咽气的慈禧接见了溥仪,告诉他要即日登基。在太和殿上隆重举行登基大典时,溥仪在大臣陈宝琛身上发现了一个装着蝈蝈的小笼子。他对蝈蝈的兴趣显然要超过几千名跪在他脚下的文武大臣。登基之后,溥仪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独的孩子...
溥仪从回忆中惊醒过来。他也被管理所长救起,从此开始了接受审判、接受改造的囚徒生活...
本片气势宏大、色彩浓郁、场面壮观,是一部技巧精湛的史诗巨片。
注:该片获第60届(198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始音乐九项大奖。
《末代皇帝》演员表:
彼得·奥图尔 .... Reginald Fleming 'R.J.' Johnston
陈冲 .... Empress Wan Jung/Elizabeth
Hongxiang Cai .... Scarface (uncredited)
陈凯歌 .... Captain of Imperial Guard
Shu Chen .... Chang Chinghui
Shuyan Cheng .... Lady Hiro Saga, Pu Chieh's Wife
Xu Chunqing .... Grey Eyes
Jingping Cui .... Lady of the Pen
Xinmin Cui .... Japanese Bodyguard (uncredited)
Jiechen Dong .... Doctor
Zhendong Dong .... Old Doctor
Dennis Dun .... Big Li
Guang Fan .... Pu Chieh, Pu Yi's Brother
Jade Go .... Ar Mo
Constantine Gregory .... Oculist
② 末代皇帝溥仪 观后感 500字
当1967年的黄昏渐渐退去,中国封建时代的最后一点精神的寄托就随着这历史的兴衰而沉入了那永远也无法逃脱的深渊之中,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历史的更替推动着一个民族的崛起,而对于溥仪来说,这一切却又就变成了一场巨大的噩梦,葬送了他一统万年的大梦……
看完这部电影,令我想起了南唐李煜的那首不逝的经典——《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从溥仪的眼眶里,我看见流出的是李煜那心酸的泪水,两个相距千年帝王,经受的却是相似的痛,一朝成为阶下囚,在一个有志男儿的眼里,当然是无法接受的事实,然而江山变色,社稷易主,历史毫不留情的在他们身上碾过,当他们站在昔时繁华的宫阙前,又怎么不能生出对于故国的情?
但是相对于李煜来说,我觉得溥仪更加的令人尊敬,李煜强烈的文人气质也就注定了他无法用实际来实现他的抱负,而溥仪不是,对于他经受的挫折,他勇敢的对它们说不,换作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可能都无法在如此困难面前像溥仪那样勇敢,然而当长春城里的欢呼声响起之时,我们不得不叹息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却因为急于求成的心情而走上了一条让他一生一世都后悔不已的路。在关东军还在滴血的刺刀之下,他也只能选择了顺从,于是他变成个一个木偶,生活在了那个不属于他的炼狱里。
③ <甲午风云> 《 末代皇帝》观后感
溥仪。末代皇帝。最后的君主。被迫当上了皇帝,被迫离开了紫禁城,被迫去了伪满洲国。他没有错,他只是生错了时代,被人强行推上了王座,在还是乳臭未干的幼年时代。他想救国,只是没有能力。他想摆脱日本的控制,摆脱伪满洲国…只是,他没有力量。梦想与现实实在是太遥远了,他,无能为力。
当被弟弟告知在紫禁城外有了“另一个皇帝”,而自己所谓的臣子们都在对自己隐瞒真相,自己视为亲生母亲的奶妈被送出紫禁城时,一个年幼的君主,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一瞬间失去了所有,披散着头发,在偌大的紫禁城里,声声呐喊,夕阳下的背影,孤独而凄凉,溥仪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的无力。
少年溥仪,不知道为什么能对自己的英文老师敞开心扉,或许因为他是紫禁城里唯一以真实面孔面对自己的人吧。在这个英国人的眼里,这个中国的末代皇帝有着一腔热血,但无处施展,有着满腔抱负,却无力回天。当溥仪为这位英国人送行时,浓郁中国风的乐队跟在他身后,这位英国人,溥仪的老师,更是朋友,一步一回头。他知道,这是自己和这位悲哀的中国最后一位君主的诀别。
溥仪以为自己不会在意母亲的死,但是,他还是骑着自行车向城门奔去。当紫禁城的大门将近在咫尺的并不算光鲜却真实的,有死去母亲存在的世界隔绝在紫禁城外时。溥仪的脸上,分明透着可惜,绝望,继而转为愤怒。或许,那一刻,他终于明白,自己不是什么帝王,只是一个可悲而无奈的囚犯。
终于可以离开紫禁城时,原本以为自己会恨紫禁城的溥仪,竟有了一丝不舍。黄昏下,回首最后看了一下紫禁城,这个自己前半生所生活的地方,但是,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是激动?是悲伤?是庆幸?是不舍?
在天津的期间,溥仪一度过着颓废奢靡的生活,直到文秀毅然离开溥仪,慈禧的坟墓被挖,他才赫然发现,自己虽然还过着贵族的生活,却已经失去了意义。面对不仅没有伸出援手还间接软禁自己的国民政府,溥仪选择了日本。即使明知道日本人在利用自己,理由很简单,他奢望自己能够反利用日本,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满洲国。
只是他高估了自己,他终究成了傀儡皇帝,尤其是他“访问日本”回来后,妻子婉容的离去,他信任的人被调职,被迫任命不想任命的人为官员,在会议上争取独立权,但换来的却是日本人和所谓的臣子们的拂袖离去,在伪满洲国,他真正的成为了孤单一人的君主。在这个被日本人控制的满洲国里,真正的中国人只有溥仪,他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孤立无援。
他唯一能做的反抗就是拒绝日本人要求自己娶日本女子为妻子。这也许是他最大的努力了吧。
在监狱里,与家人分离的溥仪脸上分明写满了惶恐与不安。一代君王,没落的贵族,骄傲如他,却还是潦倒的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即使晚年时期参与外交,受到多位领导的接待。但是,爱新觉罗·溥仪终究悲惨了一世。即使那不是他选择的。
末代皇帝的忧伤,又有谁知晓?
④ 末代皇帝观后感
影片简单讲述了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从他的幼年、童年、青年、成年、老年几个人生阶段进行了简单的叙述。紫禁城里的皇帝,这曾是多少人梦寐以求想要得到的,是多少人想要过上的生活,但单从溥仪来说,他拥有了这一切,不过从他进城的那一刻开始,这一生便开始不断的失去。
《末代皇帝》是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尊龙、陈冲、邬君梅、彼德·奥图等主演的传记电影。该片于1987年10月23日在意大利上映,其3D修复版于2015年6月在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映。
该片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当上皇帝开始到最终成为一名普通公民之间横跨60年的跌宕一生。1988年,该片获得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创音乐等九个奖项。
影片评价:
《末代皇帝》是一部气势宏大、色彩浓郁、场面壮观的影片,也是欧洲导演贝尔多鲁齐的经典之作。该片的叙事手法与《美国往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闪回的手法,在2小时40分钟内讲述了溥仪60年的跌宕一生。
⑤ 末代皇帝读后感400字作文
末代皇帝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五》这一部讲到了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朱由检,同时也是一名末代皇帝。
对于亡国的皇帝,一般人的印象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爆君?昏君?无能?荒淫?……
他们头上扣着的帽子大多都是负面的,可是在书里,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末代皇帝。
真正的崇祯是这样的人:敏感、镇定、冷静、聪明绝顶。
然而,大明江山,此时已经是个病入膏荒,沉疴难治的病人。纵有妙手回春的扁鹃,也已经无能为力。同时他的旁边,还有一个虎视耽耽的后金,正等着大明这个曾经的巨人倒下,然后拾取这片繁华的土地。对于崇祯来说,他能做的只是尽力而为。对他,我只有无尽的遗憾,所谓生不逢时,倘若他出身在明朝的其他时期,他一定也会成为一个有为的君主,而不是背负骂名的亡国之君。
同时,我想起历史上另外一个“臭名昭著”的末代皇帝——隋炀帝杨广。
不管是官方的史书,还是民间的传说,这个据说是耗子精转世的皇帝是一个最最荒淫的人,其实,我相信这都是李世民授意抹黑的。
隋炀帝的一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开通京杭大运河,至今予民有惠;推行科举制度,打破世家大族垄断朝政,帮助寒门子弟进阶朝堂,听取民-意。实施的“关中本位政策”,通过限制、削弱关陇集团的强大势力和影响,整饬吏政,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矗
当然做为一个人,都是有缺点,尤其是一个拥有至高权力的人,他的些微缺点都会被权力无限放大,而成为致命的伤害。比如,杨广的好大喜功,因为自己曾经的战功赫赫,所以发动全国之力三征高句丽,想让自己的文治武功得到后人的景仰,结果却是未获寸土、寸功,不了了之,反而耗尽国力,劳民伤财,激起民怨,引发叛乱,致使亡国丧命。
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史书中的隋炀帝,缺点被无限放大,优点几乎是完全抹杀,才让后人误解至今。
其实,在隋唐以前的史书,可信度还是很高,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历史的原貌。而就是从隋唐以后,唐太宗李世民开始,篡改史书,开了先例,《隋史》是唐朝编撰的,所以杨广被抹黑成弑父弑兄之徒。而玄武门之变,也变成李世民是被-逼的。
不过墨写的谎言永远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历史的真-相总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
末代皇帝是一部气势宏大、色彩浓郁、场面壮观、技巧精湛的史诗巨片。
末代皇帝电影海报(2张)
故事从1950年冬天开始讲述起:清王朝废帝溥仪,作为战犯从苏联被押回中国。火车抵达中苏边境的满洲里火车站后,溥仪认为此去性命难保,便溜进卫生间企图割腕自杀。中国战犯管理所所长发现情况有异,急敲卫生间的门。 敲门声使溥仪陷入了回忆。1908年的一个冬夜,清宫卫队长敲开了醇亲王府的大门,按慈禧太后旨意把3岁的溥仪接进宫中教养,准备接位。
在香烟缭绕的坤宁宫内,即将咽气的慈禧接见了溥仪,告诉他要即日登基。在太和殿上隆重举行登基大典时,溥仪在大臣陈宝琛身上发现了一个装着蝈蝈的小笼子。他对蝈蝈的兴趣显然要超过几千名跪在他脚下的文武大臣。登基之后,溥仪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独的孩子。
溥仪从回忆中惊醒过来。他也被管理所长救起,从此开始了接受审判、接受改造的囚徒生活。他在监狱里遇见了他的胞弟溥杰,于是又回想起40年前的往事:在养心殿院中,溥仪和溥杰玩得正起劲。他已长到6岁,但还在吃乳母的奶。他已经懂得手上握有无上的权力,并开始肆意捉弄虐-待太监们。这时传来消息,辛亥革命成功,溥仪被废黜,他只是“紫禁城内的皇上”了。
1919年,英国教师庄士敦受聘入宫,14岁的溥仪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在庄士敦任教的4年里,溥仪不仅在生活方式上逐步发生改变:学会了骑自行车,戴上了眼镜,剪掉了辫子,穿上了西服,学会了跳舞、打网球,并且朦胧地向往西方的民-主政治。尽管他在1922年仍按旧制娶了婉容为“皇后”,文绣为“皇妃”,他的心已飞向英国、飞向牛津大学。
镜头又闪回监狱。溥仪被要求交代他的全部历史:
电影剧照(二)(20张)
1924年夏天,一队冯玉祥部下的士兵包围了故宫,迫令溥仪迁出紫禁城。溥仪在庄士敦陪同下,带着婉蓉和文绣第一次进入了宫外的世界。在日本人的庇护下,溥仪到了天津。不久后,文绣耻于她的地位,毅然出走了。日本人加紧了对溥仪的控制,女特务川岛芳子被派驻在婉容身边,庄士敦也不得不于1931年离开了溥仪。1934年,日本侵吞了东北三省后,便要求溥仪出任所谓“满洲国”的皇帝。一心想复辟的溥仪不顾婉容,陈宝琛等人的劝戒,以“中国背弃了我”为理由自愿去长春登上了“满洲国皇帝”的宝座。婉容自甘堕落,吸上了鸦片,和溥仪的距离越来越远。为了延续后代,婉容和司机私通并怀孕。当时日本人强逼溥仪在任命新国防大臣的文件上签字,溥仪一开始不愿意。没料到日本人对他的身边一切都了如指掌,这让溥仪深受威胁,最后妥协。后来婉容的孩子一出生就被日本人害死,她也被日本人强迫送走了,最后落得一个精神失常的下常溥仪在日本人甘粕和吉冈的监护下,尝够了当儿皇帝的屈辱滋味。直到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满洲国”解体,溥仪出逃未遂,在长春机场上被苏军俘获,才结束了他的丑恶的“前半生”。
在溥仪交代他的罪恶历史时,镜头不时回到监狱的牢房。在整整10年的关押期间,溥仪已从一个连衣服都不会穿的“皇上”锻炼成一个能自理生活并从事一些轻微劳动的平民。1959年,溥仪被特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