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影嘎达梅林观后感1000字
《嘎达梅林》观后感
生于乱世,
是人们的不幸;
但你的出现是人们不幸中的万幸。
因为你有一颗为百姓着想的心,
所以注定你会成为一代英雄;
但因为生于乱世,
所以注定你只会是一个悲剧。
这就是你,
一
个长生天的子民,一个成吉思汗的后人
——
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草原英雄嘎达梅林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清末风雨飘摇的
动荡岁月,
科尔沁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为了保卫自己生存的草原,
而与腐朽的卖国政府顽强反
抗最终血染沙场。
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为保护草原和百姓,
率领各族人民奋起反抗。
经过数
次激烈拼杀,
嘎达梅林的起义还是没有能够拯救整个科尔沁草原。
最终腐败的政府把草原出
卖给了日本人。整个故事以悲剧告终。
主人公老嘎达从小受人欺辱,立誓要作梅林,以帮助天下受苦难的百姓,但即使做了梅林,
仍免不了要受恶势力的欺辱。
最终,
因为你的耿直,
因为你为民请命的决心,
你被贬为平民,
又成了原先的你。但此时的你,
已经意识到不能乞求恶势力的怜悯,只有靠自己,
才能不再
受别人的欺辱,
所以你凭借长生天赐予你的信念,
勇敢的拿起战刀,
向恶势力宣战生于乱世,
与其不闻不问,老死于户内,不如轰轰烈烈的战死沙场。所以你选择了宣战,
虽然战争不
是你的本意,但是只有战争,才能使人们安居乐业。同时,由于你是为百姓而战,
所以你
没有丝毫的私心,从不计较个人的安危,因此,当悲剧产生的那一刻,你毫无顾忌的选
择了死亡。“
哪里有压迫,
哪里就有反抗。”
你坚信这是真理,
所以你义无返顾的选择死亡,但你坚信你为民而战的信念会永远留在人们心里,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
全局的高潮是男女主人公隔岸相望的悲凉场景。在残阳如血的背景下,男主人公在枪
林弹雨中,趟过那片河,因为河那边有它的亲人和家园。然而,他终于没有趟过那片河。当
他慢慢的沉入河心时,
那是一种怎样的壮美,
女主人公回首相望,
那已是隔着一生的回眸。整
部电影的场景亦十分宏伟壮观。
大漠孤烟中老人拉着马头琴,
如泣如诉的调子,
像是嘎达梅
林起义全过程的见证者,
倾诉着世代守望草原的人们的哀伤,,
渲染出影片凄婉悲壮的气氛。
影片中主人公一直强调的一句话是
“草原上只要还有女人和孩子,就永远会有希望!”
草原上的英雄,
向来是剽悍勇猛而又不乏似水柔情的铮铮血性男儿,
此番话毫无半点的虚情
假意,听来掷地有声,充满了野性的悲壮之美,顿觉荡气回肠,令人为之动容。向我们展现
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动人历史画卷。
令我记忆最深的场景是,
在故事的后边部分,
身负重伤的嘎达梅林,手持长枪,向着河
心走去,随着反动军队的一阵枪声,
嘎达梅林逐渐被激流吞没,水面一片殷红,天边残阳如
血„„此等悲壮的画面,
反映了蒙古人心中不倒的旗帜——嘎达梅林,
他捍卫的不仅仅是尊严,
他捍卫的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
污浊的浑水溅在他脸上,
明亮有神的目光却闪亮着坚毅。
他选择了一条布满了荆棘的道路,
不管结局如何,
只要为了民族的解放做斗争,
未来就还有
希望,前路必定会一片光明!
《嘎达梅林》
,一部悲壮而荡气回肠的影视作品。眼前,依然浮现着那一个个壮美的场景,
美丽善良的女主人公骑着马,
舞动着红绸缎,
在蓝天白云下无边的草原上驰骋,
那迷人而凄
楚的微笑刻骨铭心,却带给世人无尽的悲凉„„
❷ 影评《嘎达梅林》
气势恢弘
描写了一代民族英雄的生平
感人至深
是一部不可错过的爱国主义教育大片
❸ 听嘎达梅林后感
... 不错的歌曲 - -这歌虽然唱是很好唱 音也算很简单不过 气息要下功夫
❹ 嘎达梅林影评
银幕上,身负重伤的嘎达梅林,手持长枪,向着河心走去,随着反动军队的一阵枪声,嘎达梅林逐渐被激流吞没,水面上一片殷红,天边残阳如血……这是影片《嘎达梅林》结尾悲壮的画面,此刻,很多观众的眼里已噙满泪水。影片以史诗般的笔触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风吹草低,云白天碧,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绚丽画卷,以生动曲折的故事和鲜活丰满的人物,为我们演绎了79年前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为保护草原和百姓,率领各民族人民举行起义,浴血奋战,与封建王爷和反动军阀进行殊死斗争的事迹。片中那硝烟弥漫、战马嘶鸣的氛围,那血肉横飞、惨烈拼杀的场面,令人震撼。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演员鄂布斯、刘薇、胡晓光、德力格尔,以他们富有激情的表演,为我们成功塑造了嘎达梅林、牡丹、巴特尔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还有,影片在真实塑造传奇式英雄的同时,更将壮美的草原风情、豪放的蒙古族民风展现在观众面前:那广漠无垠的草原,飘逸飞驰的骏马,场面热烈的那达慕,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塞外风情画。而三宝谱写的音乐既优美凄婉又大气磅礴,再加上腾格尔和娜仁其木格激情澎湃的演唱,使影片又颇似一首扣人心弦的民族交响诗。更为可贵的是,《嘎达梅林》的编导,以电影工作者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思维,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向人们呼吁:要重视“生命与环境”的保护问题,保护草原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❺ 如何看香港著名影评人的文章
影评:壮美感人寓意深远——谈《嘎达梅林》
出处: 香港文汇报 日期: 2002-07-06
《烈血追风》未必是吴宇森作品中最突出、动人、破格的一部电影,反之,吴宇森用一种具有古典情韵的风格来拍这段在世界来看不怎么起眼的小历史,用电影所说的那个年代(一九四○)的情怀,向那一代默默贡献的人致敬。
一个香港华人,跑到全世界最瞩目的电影工场,进入建制,取得成绩之余,不失尊严与个性,这是吴宇森一直受我们尊重的宝贵之处。电影史上,也首次由一个香港华人去拍美国自家的历史,过程中相信吴宇森承受的外在内在压力都非同小可。《烈血追风》可说为战争片开拓了新视野,不讲输赢,不讲战略,不讲英雄,只有苍生与情义。战争片,一是标榜成王败寇胜者之智谋,牺牲之壮烈;一是鞭笞战争之残酷不仁生灵涂炭。吴宇森以深沉的包容与理解,呈现一个兼具悲凉与温情的景象,不用陈腔滥调控诉战争,却展现了战争中种种无奈身不由己下的一点人性光辉。
《烈血追风》描述的那支攻下塞班岛的美军,尼古拉斯演的是意大利裔移民的后代;其它尚有希腊佬,和美国土著常被人误为印第安人的两个纳瓦霍族密码员,当然也有些落籍土生土长的白人。这个组合,就是美国的缩影。吴宇森拍这些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掌握得细致而适当,不卑不亢,不向美国献媚,也不酸楚尖刻。有白人士兵起初歧视欺侮纳瓦霍族人,后来却为纳瓦霍族密码员相救,嫌隙去,感激生;也有白人美军冒死救日本平民小女孩,更有主线纳瓦霍族密码员与两个男主角白人美军的生死情谊。以一个香港导演,拍一部A级美国战争片,能做到这种兼容,一双令人印象深刻的主角分别是意裔人和纳瓦霍族人,这当中寓意之勇气与情怀又一次令人尊重。
《烈血追风》没有一些叫人“哗”一声可以讲几日的场面,在市场角度,这样一部沉着苍凉的战争片并无太多卖点;战争场面也不算刺激,只有教人心寒的尸横遍野,荒冢处处。身为吴宇森电影的忠实观众。这次没有《职业特工队Ⅱ》尾段密室突然飞出的白鸽,却换了只海鸥、教堂,居然真系“摄”到位!在好莱坞高度功利逼迫的工场,拍到了这样无愧于心的电影,足以让我们入场捧场致敬吧。(龙在田)
希望可以帮到你。
❻ 爱国电影,只要内容概括,但要详细点,我要写观后感的,拜托了,电影最好是容易写观后感的
开国大典
1948年年底,毛主席、党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村指挥了举世闻名的 三大战役 。除夕夜,解放了的西柏坡,乡亲们在欢庆胜利。毛主席、朱德、刘少奇等领导人来到乡亲们中间。此时的蒋介石官邸在举行圣诞夜宴会,国民党要员们木然地听着张群宣读蒋介石的《新年文告》。我军在三大战役中不断取得胜利,国民党军队连连受挫,蒋介石迫于形势,推出李宗仁作代总统。为了保护古城北平,毛主席、党中央多次做国民党将领傅作义的工作,希望他率军起义,和平解放北平。经过大量的工作,傅作义终于认清形势,顺乎民意。蒋介石宣布下野,凄然地飞离南京。但他完全抛开了李宗仁,对重要文件和人员进行了安排。受斯大林派遣的特使米高扬秘密访华,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热烈欢迎。一个月后,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我党政机关迁移北平后,蒋介石更加不安。被噩梦惊醒后的蒋介石被告之:北平正在举行阅兵式。接着周恩来与张治中开始了国共和谈,进展甚微,毛主席发出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打响了渡江战役,百万雄师渡过了长江天险。南京解放,人民解放军占领了总统府。邓小平和陈毅进入南京,并制定了《入城守则》。蒋介石最后一次拜别蒋母墓,一家老小登上太康号,悄然离开了大陆。进入北平后,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起义将领程潜,也接待了湖南来的老乡,为开国大典做了最后的准备工作。9月30日,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0月1日下午3时,毛主席在神圣的礼炮声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人们欢声雷动,整个广场沸腾了。
南昌起义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二次北伐得胜,汪精卫却开始集合力量反共。陈独秀没有看清汪精卫的嘴脸,反对武装工农。贺龙向周恩来表示坚决跟党走。汪精卫准备从湖北总工会工纠队开刀,中共中央先发制人,解散工纠队,将全部人员编入贺龙部队。 7月15日,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党中央接受了周恩来等人的意见,举行“南昌暴动”,并委任周恩来为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乔装身份抵达南昌。叶剑英在庐山获悉汪精卫“鸿门宴”的阴谋,连夜下山将此事密告叶挺、贺龙。叶挺、贺龙当即把部队开赴南昌,参与起义。张国焘赶至南昌想阻止起义,周恩来与之激烈辩论,多数人拥护周,起义仍按原计划进行。因有人出卖起义情况,周恩来当机宣布起义提前。 8月1日清晨两点,南昌起义的枪声响起,叶挺、贺龙、朱德率部分路出击,在大家的浴血奋战下,起义取得胜利。
英雄儿女
影片讲述在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某团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战斗中勇敢作战。刚从医院回部队的战士王成要求参战,并拿出父亲鼓励他杀敌立功的来信给张团长和王文清政委看,王文清始知王成就是自己的老战友王复标的儿子。在战斗中王成英勇奋战,壮烈牺牲。在全军开展向王成学习的运动中,王文清认出该军文工团员、王成的妹妹王芳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原来十八年前,王文清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妻子被敌人杀害,不久他也被捕,老工人王复标收养了他的女儿王芳,此后双方失去了联系。王文清没有立即与王芳相认,而是帮助她完成歌颂王成的创作任务,并鼓励她以实际行动向哥哥学习。后来,当王芳在阵地上为炊事员演出时,敌机突然来袭,她为掩护炊事员而负伤,被送回祖国医治。一个月后,王复标参加慰问团赴朝慰问,王芳也伤愈归队,三人在前线团圆。王复标将真情告诉王芳,两位父亲都勉励王芳向哥哥学习,当好革命接班人。
❼ 《嘎达梅林》这部电影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嘎达梅林的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张学良的牧垦草原的计划被延迟。
嘎达梅林的起义是为了保护蒙古牧民的利益
❽ 嘎达梅林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
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北方飞来的大鸿雁啊
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要说造反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music)
天上的鸿雁从南往北飞
是为了追求太阳的温暖
反抗王爷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天上的鸿雁从北往南飞
是为了躲避北海的寒冷哟
造反起义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伴唱)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
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这是他的歌词你好好体验吧
❾ 急求《嘎达梅林》的听后感。
你听的是交响还是马头琴曲?
《嘎达梅林》表现的是:1929年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为保护草原和百姓,率领各族人民奋起反抗的故事。当时的奉系军阀同达尔罕王相互勾结,欲出卖旗地,军阀强行开垦草原,严重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人民受封建军阀的剥削与压榨,生活极为穷苦。嘎达梅林代表人民到奉天告状,却被诬“犯上”,被捕入狱,随后越狱出逃,率众起义,但终因寡不敌众,战死在辽河。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北军阀的反动统治,有力地阻止了军阀对草原的破坏。乐曲展现了美丽的草原风情讴歌了淳朴豪放的蒙族人民不屈的精神。
❿ 嘎达梅林 听后感
你是一名一中的高中生吧,我们昨天才考完。闲话少说,以下是正文。
这一次的音乐欣赏课中,我倾听了《嘎达梅林》这首歌曲。从这首歌曲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蒙古人民坚决反对日本侵略军的意志和追求自由的信念,歌曲跌宕起伏,情感起伏较大,从中反映了蒙古人民所受的日本侵略者的压迫,以及嘎达梅林的勇猛,让人深深受到了震撼,歌曲着重描写了嘎达梅林率领蒙古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其中嘎达梅林的勇敢气魄让我感受到了日寇对蒙古人民的征服无法实现,胜利终将属于勇敢的中国人民,一切反日的力量就如同嘎达梅林的勇气一样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