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狂怒电影豆瓣

狂怒电影豆瓣

发布时间:2022-06-19 06:40:38

A. 如何评价电影《狂怒》(Fury),,

《狂怒》是一部分裂的电影。一方面想表现战争的残酷和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异化,一方面又担心会吓到一群玻璃心的观众于是刻意地制造温情。

影片讲述了在1945年二战硝烟即将消散之时,同盟国军队准备在欧洲战场发动最后一轮猛烈攻击。在以寡敌众、弹尽粮绝的不利条件下,谢尔曼坦克的几名坦克手深入纳粹德国的中心地带执行一项死亡任务。

剧情简介:

1945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盟军越是深入德国腹地,纳粹德军的抵抗就越加凶狠。盟军新兵诺曼初上战场,即奉命与以“战爸”为首的5人坦克小队驱战车“狂怒”开赴前线,冒着敌人强大火力为大军劏开纳粹防线。

4位经验老道的战狼阵上果断杀敌毫不犹豫,惟新兵诺曼难抵恐惧压力,他的迟疑与懦弱三番四次将战友置于生死边缘。

经过炮火洗礼和多次的血腥教训,诺曼有所成长,坦克“狂怒”亦顺利向前推进。谁料即将完成任务之际,纳粹军团竟空群出动,决意拔走“狂怒”这根眼中钉。面对敌人殊死围剿,“狂怒”5位兄弟手足能否全身而退。

B. 电影《狂怒》结局是什么

电影《狂怒》结局除了诺曼之外,四位老兵都战死,一位纳粹德军士兵,通过手电发现了躲藏在坦克下方的诺曼,但却默默走开了。

影片讲述了在1945年二战硝烟即将消散之时,同盟国军队准备在欧洲战场发动最后一轮猛烈攻击。在以寡敌众、弹尽粮绝的不利条件下,谢尔曼坦克的几名坦克手深入纳粹德国的中心地带执行一项死亡任务。

简介

经过炮火洗礼和多次的血腥教训,诺曼有所成长,坦克“狂怒”亦顺利向前推进。谁料即将完成任务之际,纳粹军团竟空群出动,决意拔走“狂怒”这根眼中钉。面对敌人殊死围剿,“狂怒”5位兄弟手足能否全身而退。

C. 德国人如何评价《狂怒》

精彩无与伦比,战争片永远都是外国拍得比中国好,战争场面精彩,坦克大战挺少见的,拍得很好,战争的残酷在里面体现的淋漓尽致,按豆瓣的一个影评来说:坦克大战拍出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豪气,不得不说,近几年来最好的战争片。

《狂怒》是一部由大卫·阿耶导演,布拉德·皮特、希亚·拉博夫、罗根·勒曼等主演的二战题材片,于2014年10月17日在北美上映,2014年11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讲述了二战尾声,五个美国大兵仅凭一辆叫作“狂怒”的坦克,深入敌后与纳粹德国军队战斗,完成“5对300”的壮举的故事。

D. 狂怒的影片评价

在内地十分低调的实力女星余男,凭借获得柏林金熊奖的《图雅的婚事》,逐渐为大众所熟悉。她是内地少有的精通法语、英语的女演员,目前正在德国拍摄美国沃卓斯基兄弟(《黑客帝国》三部曲的导演)执导的英文片《极速赛车》,片中她还将和日本男星真田广之、韩国人气偶像Rain对戏。
2003年拍摄的《狂怒》,是余男引以为自豪的法语片。这是一个发生在巴黎中国城里的故事。托尼·谭和拉法是朋友,拉法爱上了托尼的未婚妻晶(余男饰),就在两人纠缠不清之时,拉法的弟弟因为需要钱,到非法拳场打拳,结果被余男的哥哥打死,拉法随后去找余男的哥哥报仇……片中着力刻画了余男和高大帅气的法国男主角的激情戏,余男更是全裸出镜,将白皙的肤色和不太丰满的胸部暴露人前。
据了解,当初余男为争取这个角色,可谓煞费苦心。2001年,余男在闲逛时遇到了法国片《狂怒》的选角导演。导演给了余男一大篇介绍主人公身世的法语稿说,如果你3天之内把它念下来,就一切OK。
为了完成任务,说不来一句法语的余男找了巴黎大学的一个朋友做老师,不分白天黑夜地念叨那些不知含意的字母,甚至上厕所也不放手。3天的死记硬背,余男过了关。
然而,网友们对她的献身和付出却并不买账。记者在某知名论坛中看到,网友普遍认为,这部影片既不商业也不艺术,演技方面没有多大发挥空间,完全不知余男为何要接拍这部电影。

E. 狂怒好看吗

个人英雄主义是最佳电影题材,不过呢,虽然战争中所有人都很努力,并不是所有部门都能出个人英雄主义。
战斗机驾驶员和狙击手是最容易出孤胆英雄的,坦克就不容易。除非你驾驶一只虎式。但你们最后败了,无论驾驶什么都不会拍成英雄电影,真不好意思。(不过仍然有《泥泞中的老虎》)
在胜者阵营,最常规的坦克谢尔曼和T34都无法单独作战。作为集团军的一部分,就不好拍电影了。除非你拍成《狂怒》这样,设计出一种不可能存在的情况,英雄主义才能出来。

虽然德国定义了坦克,美国定义了电影,但最终定义坦克电影的是网游《坦克世界》。
这部电影刚上映,赞助方《坦克世界》就推出一款“狂怒”谢尔曼。就是普通的M4A2炮管上刷“FURY”字样。普通谢尔曼是免费的,“狂怒”卖30美元。
当得知《坦克世界》是赞助商以后,我对这部电影的所有疑惑都迎刃而解。对它的评价从3分上升到5分。
这根本就不是装甲战电影!是坦克电影!
最正统、最纯粹的坦克电影,像《坦克世界》一样纯粹。
仅举一例,这部电影里主要坦克都是真的。用的虎式是英国当年缴获的,用的谢尔曼都是从博物馆里开出来的。但是,反坦克炮只是拖着走了一圈,根本没用上。

这个故事设定在1945年4月——这句话就交代清楚了一切,只要别做傻事,美国坦克在德国不会出现以少敌多的悲壮情况。这和设定在1944年夏的《拯救大兵瑞恩》不一样。
这时,盟军已渡过莱茵河,苏军在东边筹备柏林战役。希特勒已搬进地堡,正在为斯坦因那筹集不到部队发火(元首的愤怒),他将在月底自杀。美军在心理上想赶在苏联以前攻进柏林,但隐约知道赶不上了。
主角们所属的第二装甲师属于第12军,是先锋中的先锋,所以有很多孤军深入的描写。这时他们在汉诺威(Hannover——皮特车长的喝醉笑话),往易北河方向走。大任务是与苏联会师,把德军切断。
小任务是清扫战场,消灭残兵,巩固阵地。
作为指挥官,当然还有个更大的任务,他们从非洲打到意大利、诺曼底,最后打到德国本土,都到这个时候了,其实唯一的任务是把手下人安全带回家。
——皮特车长一开始说出这个目标的时候,是很有说服力的。为此他逼小机枪手杀战俘也能被原谅,观众也都希望他快锻炼出来,别影响大家活命回家。最后车长出尔反尔,是这个结局,真想掀桌。

电影一开始皮特杀了纳粹,放走一匹马。从此马和女人和人性,就是电影中不可分割的符号。
然后凑齐成员,坦克上路。电影前半部分是非常靠谱、非常精彩的。一辆坦克出门就被炸了,这是德国步兵针对坦克发动的唯一一次有效攻击,也是任何游击队在这种情况下的理性选择。
这可惜这是电影中德国人唯一一次展示智商。
剩下的四辆坦克占了三种谢尔曼型号,还有一辆装备了当时应该已经不用的M3短炮筒。这明显是放杀必死,小分队每一辆车型号都不一样,也太不方便了。
第一个任务开始,这些车突突突地在战场上收集散兵,很真实也很好玩。这是唯一一次展示坦克支援作战,也是最真实的一场戏。
这时我还想,开场半小时就出这么场大戏,后面的压轴得拍成什么样啊?难道今天将看到改变我人生观的那部电影吗?——结果,呵呵。
然后进入城镇,触发剧情,队伍道德值降3。

再上路,继续往前推进,遭遇一辆虎式!
发生了一虎战四谢的电影史奇迹。奇迹的点在于五辆车都是真实的,那辆可能是世界上唯一还能动的真实虎。
具体战斗过程是这样的:咚咚咚、突突突、英文通信、德文通信、突突突、突突突……
这里就比较网游了,双方都是光杆坦克,为了画面好看,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冲出掩体,在平原上对峙。美军的设计思路是,8-10辆谢尔曼可以对抗一辆虎。三辆谢尔曼排成一排,直线往前冲的精神,除了服务观众也没什么更好的理由。
虎式正面刀枪不入,没有主角光环的A1、A4三辆车秒毙。主角车超人化,在极近的距离绕到虎式后面,连开两炮灭了虎。
做人要知道好歹,这段坦克战设计得很卡通,是为了让你看个爽的,挑毛病就没意思了。

唯一一辆坦克继续去完成任务,给后续部队清理一条路。
还没提到,这辆车上没有通信兵。是不是因此叫不到支援,不清楚。
坦克踩到地雷,炸坏了履带——这部电影也没出现过机械师,小毛病由装填手随便修一修。真的是充满孤胆英雄气息的一辆坦克。
现在履带断了,他们也要自己修。相信观众也想看看,他们五个人打算怎么空手修履带,可惜没有这个机会,远处来了300多个希特勒青年团。
神一样的压轴大戏开始了,车长出于对纳粹的憎恨,拒绝躲进丛林,决定用一辆坦克战300步兵。
当然,他们面对的不是普通的300个步兵,是缺乏战斗经验的、不知道往坦克下面扔炸弹的、喜欢在坦克狭窄的视角里走来走去的,最不可理喻的那种步兵。
那些少年兵打开坦克盖子一定要往里看一眼,然后被爆头。没人遵守标准作业程序扔个手雷什么的(除了最后)。而且都是面对机枪也不匍匐的好汉。
一辆虎守住一个阵地并非神话,不过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而且一定有支援步兵和维修人员。谢尔曼的设计不是用来防守的,在不能动的情况下,就是一个铁棺材。加上这时美军占绝对优势,死守一辆坦克孤军奋战真是莫名其妙。
退一万步讲,就算这个地方必须死守。条件是五个人、轻重两挺机枪、一门炮、其他武器若干,除了都蹲在不能动的坦克里,你能想出个别的战术吗?
不过那就不是拜坦克教了,这部电影就没意义了。
最后还有一个杀必死,是在少年兵中间有个资深狙击手。各种福利元素目不暇接,令人激动不已。

在这部崇拜圣坦克的电影中,演技绝对拯救了剧情。剧情线很弱,但是利用细节增加了人性深度。
故事基调是《大兵瑞恩》以后长盛不衰的“战争把人变成鬼”。闪耀人性光芒的三个年轻人:小机枪手、德国少女、最后打手电的年轻德国士兵,都是因涉世不深而单纯。在三个人在即将堕入战争炼狱的边缘,战争结束了,或者是人死了,三个人免于丧失人性,是这部电影最动人的地方。
而其他人已经变成鬼了,延续了布拉德·皮特在《无耻混蛋》里,没有好人坏人之分的战争观,也算是最近战争电影的风气。
变成鬼的人死在战场上,不见得是坏事。

另有两件小事,布拉德·皮特已经老到可以演导师形象了,稍微有点意外。
还有这片子的烟火师,不知道在想什么,做些火树银花的爆炸效果。

F. 《狂怒》讲了什么如何评价

个人英雄主义是最佳电影题材,不过呢,虽然战争中所有人都很努力,并不是所有部门都能出个人英雄主义。
战斗机驾驶员和狙击手是最容易出孤胆英雄的,坦克就不容易。除非你驾驶一只虎式。但你们最后败了,无论驾驶什么都不会拍成英雄电影,真不好意思。(不过仍然有《泥泞中的老虎》)
在胜者阵营,最常规的坦克谢尔曼和T34都无法单独作战。作为集团军的一部分,就不好拍电影了。除非你拍成《狂怒》这样,设计出一种不可能存在的情况,英雄主义才能出来。

虽然德国定义了坦克,美国定义了电影,但最终定义坦克电影的是网游《坦克世界》。
这部电影刚上映,赞助方《坦克世界》就推出一款“狂怒”谢尔曼。就是普通的M4A2炮管上刷“FURY”字样。普通谢尔曼是免费的,“狂怒”卖30美元。
当得知《坦克世界》是赞助商以后,我对这部电影的所有疑惑都迎刃而解。对它的评价从3分上升到5分。
这根本就不是装甲战电影!是坦克电影!
最正统、最纯粹的坦克电影,像《坦克世界》一样纯粹。
仅举一例,这部电影里主要坦克都是真的。用的虎式是英国当年缴获的,用的谢尔曼都是从博物馆里开出来的。但是,反坦克炮只是拖着走了一圈,根本没用上。

这个故事设定在1945年4月——这句话就交代清楚了一切,只要别做傻事,美国坦克在德国不会出现以少敌多的悲壮情况。这和设定在1944年夏的《拯救大兵瑞恩》不一样。
这时,盟军已渡过莱茵河,苏军在东边筹备柏林战役。希特勒已搬进地堡,正在为斯坦因那筹集不到部队发火(元首的愤怒),他将在月底自杀。美军在心理上想赶在苏联以前攻进柏林,但隐约知道赶不上了。
主角们所属的第二装甲师属于第12军,是先锋中的先锋,所以有很多孤军深入的描写。这时他们在汉诺威(Hannover——皮特车长的喝醉笑话),往易北河方向走。大任务是与苏联会师,把德军切断。
小任务是清扫战场,消灭残兵,巩固阵地。
作为指挥官,当然还有个更大的任务,他们从非洲打到意大利、诺曼底,最后打到德国本土,都到这个时候了,其实唯一的任务是把手下人安全带回家。
——皮特车长一开始说出这个目标的时候,是很有说服力的。为此他逼小机枪手杀战俘也能被原谅,观众也都希望他快锻炼出来,别影响大家活命回家。最后车长出尔反尔,是这个结局,真想掀桌。
电影一开始皮特杀了纳粹,放走一匹马。从此马和女人和人性,就是电影中不可分割的符号。然后凑齐成员,坦克上路。电影前半部分是非常靠谱、非常精彩的。一辆坦克出门就被炸了,这是德国步兵针对坦克发动的唯一一次有效攻击,也是任何游击队在这种情况下的理性选择。
这可惜这是电影中德国人唯一一次展示智商。
剩下的四辆坦克占了三种谢尔曼型号,还有一辆装备了当时应该已经不用的M3短炮筒。这明显是放杀必死,小分队每一辆车型号都不一样,也太不方便了。
第一个任务开始,这些车突突突地在战场上收集散兵,很真实也很好玩。这是唯一一次展示坦克支援作战,也是最真实的一场戏。
这时我还想,开场半小时就出这么场大戏,后面的压轴得拍成什么样啊?难道今天将看到改变我人生观的那部电影吗?——结果,呵呵。
然后进入城镇,触发剧情,队伍道德值降3。

再上路,继续往前推进,遭遇一辆虎式!
发生了一虎战四谢的电影史奇迹。奇迹的点在于五辆车都是真实的,那辆可能是世界上唯一还能动的真实虎。
具体战斗过程是这样的:咚咚咚、突突突、英文通信、德文通信、突突突、突突突……
这里就比较网游了,双方都是光杆坦克,为了画面好看,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冲出掩体,在平原上对峙。美军的设计思路是,8-10辆谢尔曼可以对抗一辆虎。三辆谢尔曼排成一排,直线往前冲的精神,除了服务观众也没什么更好的理由。
虎式正面刀枪不入,没有主角光环的A1、A4三辆车秒毙。主角车超人化,在极近的距离绕到虎式后面,连开两炮灭了虎。
做人要知道好歹,这段坦克战设计得很卡通,是为了让你看个爽的,挑毛病就没意思了。

唯一一辆坦克继续去完成任务,给后续部队清理一条路。
还没提到,这辆车上没有通信兵。是不是因此叫不到支援,不清楚。
坦克踩到地雷,炸坏了履带——这部电影也没出现过机械师,小毛病由装填手随便修一修。真的是充满孤胆英雄气息的一辆坦克。
现在履带断了,他们也要自己修。相信观众也想看看,他们五个人打算怎么空手修履带,可惜没有这个机会,远处来了300多个希特勒青年团。
神一样的压轴大戏开始了,车长出于对纳粹的憎恨,拒绝躲进丛林,决定用一辆坦克战300步兵。
当然,他们面对的不是普通的300个步兵,是缺乏战斗经验的、不知道往坦克下面扔炸弹的、喜欢在坦克狭窄的视角里走来走去的,最不可理喻的那种步兵。
那些少年兵打开坦克盖子一定要往里看一眼,然后被爆头。没人遵守标准作业程序扔个手雷什么的(除了最后)。而且都是面对机枪也不匍匐的好汉。
一辆虎守住一个阵地并非神话,不过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而且一定有支援步兵和维修人员。谢尔曼的设计不是用来防守的,在不能动的情况下,就是一个铁棺材。加上这时美军占绝对优势,死守一辆坦克孤军奋战真是莫名其妙。
退一万步讲,就算这个地方必须死守。条件是五个人、轻重两挺机枪、一门炮、其他武器若干,除了都蹲在不能动的坦克里,你能想出个别的战术吗?
不过那就不是拜坦克教了,这部电影就没意义了。
最后还有一个杀必死,是在少年兵中间有个资深狙击手。各种福利元素目不暇接,令人激动不已。

在这部崇拜圣坦克的电影中,演技绝对拯救了剧情。剧情线很弱,但是利用细节增加了人性深度。
故事基调是《大兵瑞恩》以后长盛不衰的“战争把人变成鬼”。闪耀人性光芒的三个年轻人:小机枪手、德国少女、最后打手电的年轻德国士兵,都是因涉世不深而单纯。在三个人在即将堕入战争炼狱的边缘,战争结束了,或者是人死了,三个人免于丧失人性,是这部电影最动人的地方。
而其他人已经变成鬼了,延续了布拉德·皮特在《无耻混蛋》里,没有好人坏人之分的战争观,也算是最近战争电影的风气。
变成鬼的人死在战场上,不见得是坏事。

另有两件小事,布拉德·皮特已经老到可以演导师形象了,稍微有点意外。
还有这片子的烟火师,不知道在想什么,做些火树银花的爆炸效果。

G. 电影狂怒剧情介绍

电影狂怒剧情介绍:1945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盟军越是深入德国腹地,纳粹德军的抵抗就越加凶狠。盟军新兵诺曼初上战场,即奉命与以“战爸”为首的5人坦克小队驱战车“狂怒”开赴前线,冒着敌人强大火力为大军劏开纳粹防线。

4位经验老到的战狼阵上果断杀敌毫不犹豫,惟新兵诺曼难抵恐惧压力,他的迟疑与懦弱三番四次将战友置于生死边缘。经过炮火洗礼和多次的血腥教训,诺曼有所成长,坦克“狂怒”亦顺利向前推进。谁料即将完成任务之际,纳粹军团竟空群出动,决意拔走“狂怒”这根眼中钉。

影片评价

《狂怒》恢弘大气的战斗场面果真是赚足了好评。首先开场干脆利落,竟然克制住了没作背景介绍,而是直接进入战场,完全不给准备时间。

几场坦克戏也是霸气十足:四辆坦克平行推进,猛烈的炮火压制的敌军毫无还手之力,子弹特效像激光一样,再配上在耳边不断轰鸣的炮火声,战争气息扑面而来,分分钟点燃荷尔蒙。

H. 《狂怒》是一部怎么样的电影

顶着金牌编剧和金牌主演的光环,讲述“坦克大战”的《狂怒》算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美式主旋律电影。影片固然拥有不俗的制作班底、精良的视觉效果、优秀的卡司表演和一定的类型化电影倾向,但是在精神内核上,主旋律和正能量这两个关键词还是贯穿了整部影片的始终。
换言之,美国并不是没有主旋律电影,而是站在好莱坞如此一流的制作平台上,主旋律电影同样能拍摄得富有观赏性和娱乐性。与此同时,那种“文以载道”式的说教和宣扬做得又隐蔽而且巧妙,观众根本不会对其产生厌烦感。
所以,我们说,主旋律作品每个国家都有,只是档次和创作水准的区别而已。《狂怒》的故事算得上老套。一个战场菜鸟来到一队由老兵组成的战斗小队中,执行一项自杀式任务。在经历了生离死别、第一次杀人以及目睹美好消失后,他从稚嫩的新人变成了“喝酒泡妞杀人”的“战争机器”。这是很多美国战争片、校园片、警匪片的惯用招数和套路。之所以如此行之有效,乃是因为这个结构经过了千锤万打的提炼,是一种简单、紧凑、高效的结构。在老套的故事下,导演大卫·阿耶又使用了经典的“人无完人”的创作态度来描绘众多角色。坦克小队里的五个人,各有自己的性格特色,或是脾气火爆没有修养;或是新兵上阵胆颤心惊;要不就是把战争的胜利全部算到上帝头上的“圣经”;乃至是最没有缺点的布拉德·皮特饰演的“战爸”,也是一个时常会情绪崩溃的人。这种人物的缺陷,与国内主旋律电影中的“高大全”主角完全不同,因而显得极为可爱、真实、可信。在这种角色和故事的引导下,加上真兵实弹的拍摄,观众会不由自主地进入影片,对人物产生认同感,最后走进编导设计好的“文以载道”的“埋伏”里,心甘情愿地接受一种价值观的灌输。所以,并不是美式主旋律太过商业化和类型化,它反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作手段。
此外,《狂怒》中菜鸟士兵痛失自己心爱姑娘又是个罕见的人性化段落。在杀人与不杀人之间,他身上的纠结、痛苦以及那个纯粹的选择,是编导对“道德”这两个字的回答。言及此,我们就能明白,这部主旋律电影,探讨的还是一个古老命题——道德是什么。在片中,蜕变成机器的菜鸟给出了回答:执行正义、坚信上帝、嫉恶如仇、保持赤子之心。如此质朴的人道主义观念,在今天听起来分外微妙。而在微妙的人性边界上,编导则给出了一幅堪称辉煌的答卷:那就是在不伤害主要角色人性魅力的情况下,让角色接地气,成为道德与人性的楷模;通过让其处于两难之中,做出符合“政治审美”的选择,并且用人类最难选择的道德困境,给这些人物的价值观盖棺定论。
影片最后,菜鸟因为敌人的“过失”,捡回了一条命,莫名其妙地成为了战争英雄。应该说,这是编剧们的匠心,更是说给这个社会听的最大的童话。

I. 关于坦克的电影有哪些

1、《狂怒》豆瓣7.9分

《狂怒》是由大卫·阿耶执导,布拉德·皮特、希亚·拉博夫、罗根·勒曼、乔·博恩瑟等主演的二战题材电影。

影片一开始即是苏军坦克炮轰阿富汗村庄屠杀平民,连牧民的羊也没放过,把反抗者压死在坦克车之下。甚至还在当地的池塘,水井里投毒,到处埋地雷。

J. 《狂怒》什么烂片啊,豆瓣上面竟然有7.8分,真是被坑了

不要全 信豆瓣,不是所有评分高的都是喜欢看的

阅读全文

与狂怒电影豆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变形金刚大电影mp4 浏览:822
国内没有引进的好看的动漫电影 浏览:621
内地电影在国际会上榜吗 浏览:343
国际市场电影内容 浏览:908
电影寂寞人生插曲原唱 浏览:543
恋爱的滋味韩国电影 浏览:305
电影英国人保护一个法国女人 浏览:95
舞女大道电影插曲 浏览:630
全球票房最高的电影2017 浏览:649
快手怎么上传电影片段 浏览:463
电影误杀在哪里可以免费观看 浏览:872
班夫山地电影节上海 浏览:777
播放刘德华的古装电影 浏览:538
香港影意志电影节 浏览:203
掌趣电影院 浏览:452
孟男诞生记2017电影天堂 浏览:344
成龙电影爆炸 浏览:390
关于她们电影在线2015 浏览:630
199年美国电影 浏览:797
美国电影最美的少年 浏览: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