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炮观后感100字
怎么说呢?好几部片子是在热评后去看的, 结果都很失望,比如《夏洛特烦恼》们;这部片子也是满怀期待去的,去之前诚心没有看影评和剧透。
在我看来,老炮是一部关于两代地(所)痞(谓)流(江)氓(湖)观念的瓜葛和交锋,关于北京胡同儿串子那点事,是男人之间的较量;关于仗义与友情、关于人性与民风、关于善良、关于规则与底线、关于社会现状与人情冷暖……
我是一个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的外地人,虽然对老北京的民风与故事不了如指掌,但也耳濡目染,也基本门儿清片中那些地道的方言和俗语,因此没有观影障碍;尤其是那些语言中的郎铛儿比如“你他妈的……”“丫的~”、“揍性”等等在裉节儿上反倒听起来挺到位和解气~
一直认为“胡同儿串子”这词儿不是褒义的(可能我狭隘了),老炮儿让人(或者让我)有了新的认识——甭管什么串子,做事有底线讲规矩有诚信就是好串子~ 六爷就是这样一个讲究人,凡事仗义有里儿有面儿;只是时过境迁,他那个时代有底线的老流氓与新时代的古惑仔们不图金钱不图女人只图一乐呵搭不到一起。
片中有很多关于友情与人情冷暖的桥段比如借钱、比如施舍、比如;我有过向别人借钱与借给别人钱的不同经历,在看到老炮儿为赎回儿子四处借钱那一段,深有共鸣;说到底,借与不借都无可厚非,但真诚与信任最能衡量一个人的人品~
当然也有些硬伤的,比如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汽车修理工,怎么可能用那种低级手段修复法拉利的划痕?
另外,片子里那么多很真实的描述比如警察当街查抄并打了小商贩,能被审核通过这也是一大进步啊,这可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的行为哦~
被感动到鼻子发酸的桥段:六爷父子俩在饭馆的交心、六爷在寒冷的清晨骑车追赶自由了的大鸟、片尾那首崔健的老歌……
有点搞笑的桥段:冯导与许晴的大尺度激情戏实在让我笑了场,冯导共献的半截屁股可真够白的,哈哈哈!(对不起,我俗了~)
总之,是一部值得花钱去电影院看的被热捧的片子。北京人可以找寻些或者检验一下那熟悉的过往甚是可以对号入座,外地人也了解和体验一下北京胡同儿人生的局气、霸气与温情……
最后,如果不是冯小刚演六爷,会是怎样呢?
Ⅱ 看老炮儿观后感俄语作文
老炮儿》是由管虎导演,冯小刚、张涵予、李易峰、吴亦凡等主演的动作电影。影片于2015年12月24日在中国上映。该片讲述了当年名震京城一方的顽主六爷被时代所抛弃,现在孤身一人跟他的几个老哥们固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
没有许晴,老炮儿这炮声根本响不起来。不管是情欲,和情分,还是对化解六爷父子之间矛盾,话匣子对于六爷来说,都必不可少。
但毋庸置疑,是许晴成就了话匣子这个角色,因为许晴本身气质的不俗,才能让话匣子穿行在酒吧、路边摊、小饭店里,依然能显出一个拥有大格局的女人气场,在一家热气腾腾空间狭窄的餐馆里,许晴对六爷说,你筹到多少?反正我没钱,就走了,来去风风火火,但是眼里对六爷的心疼和怜惜却是溢出来了。果然,六爷在走了一圈好哥们之后,也只是筹到了两万块,他最终还是带着话匣子甩给他的钱去赎儿子。
在这样一部纯粹的男人戏里,许晴竟然没有沦为花瓶,反倒是由她来串起了六爷晚年生活种种落寞、伤心、仗义和一个老男人义气江湖的生活。许晴的表演是不能跑偏的,若是她只顾美,只顾静候在一个男人旁边,失了个性,就不会这么出彩,她身上的那股子北京女人的风骨,绝对正宗。六爷是个什么人物,何等厉害?他所爱的女人,必定也是不凡的,许晴身上有奔放,也有内敛,她在六爷身边,有时候是冷冽的腊梅,有时候是怒放的海棠,她身上的冷和她的奔,都只有六爷能驾驭。
所以,许晴在表演上并非只一味地往外放,她的内心戏收得很好,在医院里满走廊地追逃跑的六爷时,她内心里带着焦灼,表面上气得咬牙,心里却是欲哭无泪。最后一场戏,六爷倒在冰湖上,镜头扫过许晴,这个女人的表情像是在回忆自己和一个男人的一生,眼泪停止,她的心像碎裂的冰块,许晴的眼泪,也是这场高潮戏不可或缺的,六爷的身后,岂能只有江湖而没有女人呢?
“话匣子”这个角色,一定是许晴出道这么多年的一个标签,事实上,这两年许晴被综艺化了许多,很多人可能会忽略她作为演员精湛的演技,但如果能把之前的任盈盈,还有《如梦之梦》里穿着黑色吊带睡裙演全场的顾香兰,串联在一起,许晴在表演上的韧性,刚柔有度。
Ⅲ 关于老炮儿,我还能说些什么(老炮儿)影评
观影归来。
在看电影以前,我无数次猜想过我的反应,我觉得我会哭,会激动,会反反复复和别人把我的感受诉说个不停,会立刻打电话给我的父母向他们表达我的爱意,但是在电影结束的那一刹那,我坐在椅子上,张了张嘴,没有蹦出一个字。
我觉得震撼。
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感情,我特想说点什么,仔仔细细把我的心情描述出来,我想剖析我的思想,让所有能看到我叙述的人明白这是个多么伟大的片子,但是我竟然无法完完整整的表达它带给我的感受。
我以为这是一部描述父子之情的电影,再或者主题可能是打击犯罪,更可能它就是用白描的手法来行云流水的把一个小人物的一生娓娓道来,但是都不是。看完之后,我觉得导演塑造了一个庞大的世界,那里面的任何一个人都鲜活立体的像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朋友,他们各有各的性格,平凡朴实接地气,仿佛他们就在我眼前,我出门,过马路时就能与他们擦肩而过,他们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仿佛在向我诉说着什么,那是导演本身想表达给观众的一种情怀,是我找到的最贴合的主题,是那在电影中反复提及的两个字——规矩。
规矩就是六爷。
冯导这个新晋金马影帝用他精湛的演技向我们展示了一代人、一类人身上都特有的一种精神,那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一种品质,一种能让人热血沸腾的江湖气息,一种与兄弟、与亲人、与社会的相处方式,这些“老炮儿”们,每个人的身上好像都有一股劲儿,一种混不吝的精神,道义,局气,牛逼!
导演没有生硬的用大段教条式的语言的描述来表达“规矩”,而是通过很多小的细节去描述那些人心里认定的那些“理”。比如父子在小酒馆那里,两个人举杯喝酒,李易峰饰演的张晓波抬手与父亲六爷碰杯,因杯口高于对方的杯口而被六爷管教。而这时,我听见我身后传来一个低沉的男声,有些含糊不清的声音透露出主人的年迈,他用怀念感慨的语气笑呵呵的说:“对的,就是这样,这就是老一辈的规矩,现在大家都忘了啊。”
是的,我们忘了很多规矩。现在人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很难想起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很多东西是在什么时候从我们身边消失殆尽的。通过这部电影,我又怀念起了那一个时代的很多东西,关于亲情、爱情、友情,其实我们都应该学习”老炮儿“的那种心态,那种责任感。六爷说得好:”我是谁啊?我谁都不是,我就是一小老百姓。“但是这个小老百姓,可一点都不平凡,完全当得起”英雄“二字。
当然他也有缺点,人无完人嘛!比如跟儿子关系完全破裂的原因,比如这个老头也太犟了吧,比如他骨子里还是有着老一辈的思想——避讳西医,他说:”拿刀子把你肚子划开在里面搅和,那能有个好吗?“我在想,如果他能做那个手术,那么他和儿子相处的时间,是不是就会久一些?
Ⅳ 老炮儿 电影观后感300字
我就一普通小老百姓。
有些事,咱还得办。
致敬六爷。
这是我看完整场电影最大的感受,
没有很催泪的地方,
可我却会
在一些地方哭。
老北京的味道从电影开场就出来了,渐次铺陈,路边的二爷和吆喝,
街道两侧蜿蜒斑驳的古调屋檐,
还有一句句干净利落的方言。
穿插主
题的——所谓现代与过去思想的冲突,
也通过镜头的咖啡屋和年轻人
的打架透露出来,
一切为影片故事延续下去的合理性做足铺垫。
六爷
那保守讲理的思想与愈加发展迅速的时代产生的细微摩擦在故事中
不经意的被放大,比如那个“理”字和如今的有钱能使磨推鬼,比如
医院中的手术和吃药问题,还有所谓朋友之交的仗义和人心。
“老炮
儿”之所以为“老炮儿”
,没有这上辈人的调调和一股劲儿,就没有
屏幕前让我为之动容的六爷。
我宝出演的叛逆儿子张晓波是让我眼前一亮的存在,
看惯了李易
峰屏幕上帅气可爱的样子,一下子成了怼他爹的孩子让我不禁啧啧
啧,
开始是怕我哥哥光芒太强了让我转不过角色,
结果我波一出来冲
他爹吵吵我就安心了——哎呦喂这个熊孩子真让人上火,
好心当作驴
肝肺啊——我当时就替六爷委屈了,唉熊孩子。就说一处吧,我最喜
欢的那场父子俩人在饭馆吵架,
晓波站起来把脸贴上去仰头一句:
“
打
啊!
”不甘心、愤怒、张狂、失望,晓波的眼中饱含的凌厉情感一瞬
间就爆发出来,我是真的想伸手给他一耳刮子的。这是新的李易峰,
演技的新高度。
六爷让我想起我爸来,
自己的规矩自己的理由,
他们的做法和想
法让很多年轻人可能为之取笑,可是还是那句话——都是为了孩子。
“我就是一普通小老百姓。
”六爷就是小老百姓们的缩影,他搞不懂
年轻人的想法,
只想简简单单的活在小世界遛遛鸟逛逛胡同,
给二爷
点个烟,
去情人儿那里温存一会儿,
孩子出了事一样低头一样愿意倾
家荡产。小飞说:
“我以为只有小说里才有您这种人。
”其实天底下的
父亲对于孩子的爱不只是像老炮儿这样震撼,故事有自己的合理性,
在老炮儿的身上他只能这样做。最后冰上的奔跑我几乎是流泪看完
的,在六爷的心里,给自己儿子一个交代一个理,这就是他的任务,
或许只愿儿子醒来之后得到一个彻底的安宁。
我开始觉得他犟——一
百万的事儿谁都乐意,
为啥非要打架。
后来他将举报信上交我才懂得
那句话“但有些事,咱还得办。
”他是希望自己赢的,赢了,不仅可
以换一个稳当,
还能为国家除一个贪污毒瘤,
明明比谁都不在乎什么
国家大事,
只是对得住自己一颗赤裸裸的良心。
那个挥刀的呐喊和最
后的爆发才是真正的老炮儿,伴随着心脏最后的脉搏,敢面对、敢豁
出去、有情有义、有良心。
一个人真的可以成全他自己的。
可以是普通人,可是普通人里伟大的人。
值得看。
Ⅳ 影评《老炮儿》,你凭什么给这个世界定规矩
看《老炮儿》,边看边堵得慌。终于,野湖冰面,老炮儿老六死了,不堵了;小炮儿吴亦凡的那滴泪,又堵上了。
《老炮儿》是部不错的电影。当然,也就仅仅是不错而已,比管虎自己的《斗牛》还是差点。冯小刚也演也不错,但是也不至于能够超过《烈日灼心》的邓超得影帝。
电影里的老六应该是管虎,冯小刚应该是洋火儿。对于老六,管虎是崇拜的;冯小刚的态度应该是:还好哥混成了洋火儿,但还是演演老六吧,时刻警醒自己,也纪念下消逝很久的青春。
小飞和老六串起了一个完整的老炮儿,管虎应该是故意的。现在的官二代、富二代的孩子无所事事,整天飙车、喝酒、泡妞、闹事;原来的大院孩子(当然也都是官二代),同样无所事事,整天茬歌、茬酒、茬架。父辈某种原因没落了,所有的优越感都没有了,就开始觉得是世界变了。其实,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变过,只是曾经的得势者接受不了现在的失败而已。不甘心也不相信。小飞是认同并崇拜老六的,最后野湖的那滴泪可以看出。非常明显,小飞父亲倒了,小飞以后将成为第二个老六。这是管虎设计的传承。这个传承如果是刻意和崇尚的话,我只能说:这很无耻。
老六是个可悲的人,而且可耻。如果老六象闷三儿一样孤家寡人,他沉迷在自己过往的世界里,也仅仅就是可悲而已。但是,老六有家庭,有小孩,还生活在自己消失的光辉岁月里那就可耻了。规矩,什么是规矩?一个男人基本的规矩就是责任!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满世界对着别人讲规矩是件很可笑的事情。老六对闷三儿、灯罩儿一直很仗义,是因为在他们两面前他才能找回已经不存在的满足和尊严。但是灯罩儿同样会说,子不教父子过。老六也是个自私的人,从他貌似悲壮牛逼实际混蛋傻逼的最后单刀赴会就可以看出。他没有想过,儿子小波以后怎么办,话匣子怎么办。死的那个是最轻松的,活着的才痛苦。死远比活着容易。尤其是为了并不存在的脸面和规矩去死,一文不值,轻如鸿毛说的就是这种人。老六是个不讲规矩或者只要求别人讲规矩的人。老六告诉小炮儿规矩不能打女人。老六应该知道,男人对于女人的规矩有两条:一、不打女人;二、不花女人钱。可他每次屁股都是话匣子插的。有人会说后面他把房子给了话匣子,但是很显然,话匣子没要。最后给小波开了聚义厅。那女孩送小波回来了,并偷出了那十万块钱还给老六。按规矩,这十万块老六是断然不能收的。但是,老六没按规矩来。这样一个自私不讲规矩的老炮儿,你凭什么给这个世界定规矩?
电影里还有很多场景在现实世界是决然不会出现的。第一,闷三儿带着一帮小炮儿去砸汽修厂。闷三儿是没有这个号召力的,这个社会现在打架打的不是人,是钱。喊人是要付费的,闷三儿是付不起的。第二,小飞父亲的手下龚叔带着一帮成年人抄老六的家,在胡同里围堵殴打老六。有哪个省级干部会让手下用这么不上台面的方法?第三,在现在国内银行都是邮箱、短信、微信提供电子账单的年代,瑞士银行还每月漂洋过海寄纸质对账单?第四,野湖出战,无论谁邀请,无论关系过去多铁,洋火儿这种人是不会去的,更不会拎着扳手冲上去。这群人,活在当下,而且活得很好。所有的这些桥段,只是管虎为了连贯老炮儿和小炮儿他推崇的传承意淫出来的。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出现在银幕是很恐怖的事情。老六把资料寄给某委也是不符合老炮儿的规矩的。老炮儿信用是放第一位的,江湖事江湖了。当然,不这样安排电影过不了审。更重要,小飞父亲就不会有事,小飞和老六的传承这条线也就断了。
电影里冯小刚的角色叫六爷,我一直喊他老六。因为在自己世界当爷的人,在这个现实的社会基本都是个孙子。
Ⅵ 老炮儿观后感200字
整部电影的核心是“规矩”,六哥总是抱怨年轻人没“规矩”。他所说的规矩,大到“父父子子”,小到怎么打招呼,天上天下无所不包。
这些规矩渗透在日常生活里,剧中人都认同这套法则,因此这些法则才能不成文地永远存在。胡同里的人深信这是普世法则,“放哪都是这个理”,这些(理应)超越时间空间存在的法则,让六哥的人生充满意义。
Ⅶ 《老炮儿》:何为英雄,何为规矩 – 《老炮儿》影评
老炮不老
文/梦里诗书
以父子亲情为奠基的展开,《老炮儿》对小人物的精雕细琢下既是新旧两代人不同观念的对峙,也是对那昔日四九城里带有规矩道义时代的缅怀,冯小刚饰演的六爷演活了一个既有顽主本色,也有着作为父亲软肋羁绊的北京老炮儿,江湖道义包裹下是至诚的动容。
老北京的市井形成了《老炮儿》的底蕴,何为“老炮儿”?它是北方俚语中对提笼遛鸟、无所事事老混儿的专指,但能从小混儿混成老炮儿,自然不会是一个被世人所不耻的真混混,电影中冯小刚饰演的六爷,表面上只是一家小店的店主,但实则里则是胡同片里说话能顶事的能人,但这种昔日里讲求道义的规矩,在面对今日那些真正的权贵面前却又显得那么不值一提,而六爷为了孩子与富二代的对决,没有了能令人唏嘘的威风,江湖道义在钱权面前显得如此渺小,例如《飓风营救》那种孤单雄鹰亦不会属于这部以现实为本的电影,迟暮的六爷在电影中已是一个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
亲情的羁绊,永远是最能为人动容的情愫,而这个属于老炮儿混不吝的故事,自然需要亲情来作为呈现情怀的调和剂,电影中那厚重的父子情深,从隔阂到破冰,亲情的本态构筑了《老炮儿》的脉络,令人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六爷与李易峰饰演的儿子晓波一起喝酒的那段文戏,真挚而细腻的情感表露,从伊始剑拔弩张的对质到最后的真情表露,杯酒释心结的历程,令人看到了冯小刚堪为影帝的本色,而李易峰亦也第一次让人看到了他明星光环外的演技,以此赋予了电影人物以最为写实的形态。
电影在反角的塑造上,并不只是一个单令人憎恶的权贵恶少,而是真正着点到了这个人物的正反两面上,吴亦凡饰演的小飞,喜看《小李飞刀》,对于老炮儿的江湖心生向往之,他认“理”,也信服“规矩”,更对六爷有着敬佩之意,小飞这一人物并不是目空一切,盲目无知的跋扈反派,他是一个真正具有人物特性,情感充沛的角色,同时深植于这一人物背后的社会隐喻也随之呼之欲出,老炮儿与小飞的对决,实则就是以将权利变为谋取私利的官员阶层和普通老百姓之间的冲突对立,以此迎来最后的那冰湖决战,为电影画上一个赋有诗意遐想的结局。
英雄迟暮,老炮不老,冯小刚的京派六爷,将一个关乎道义规矩的故事搬到了今时,那飞奔鸵鸟的魔幻现实主义也将一份激情热血燃尽到了最后一刻。
Ⅷ 老炮儿的影评600怎么写
电影《老炮儿》观后感
我就一普通小老百姓。 有些事,咱还得办。 致敬六爷。
这是我看完整场电影最大的感受,没有很催泪的地方,可我却会在一些地方哭。
老北京的味道从电影开场就出来了,渐次铺陈,路边的二爷和吆喝,街道两侧蜿蜒斑驳的古调屋檐,还有一句句干净利落的方言。穿插主题的——所谓现代与过去思想的冲突,也通过镜头的咖啡屋和年轻人的打架透露出来,一切为影片故事延续下去的合理性做足铺垫。六爷那保守讲理的思想与愈加发展迅速的时代产生的细微摩擦在故事中不经意的被放大,比如那个“理”字和如今的有钱能使磨推鬼,比如医院中的手术和吃药问题,还有所谓朋友之交的仗义和人心。“老炮儿”之所以为“老炮儿”,没有这上辈人的调调和一股劲儿,就没有屏幕前让我为之动容的六爷。
我宝出演的叛逆儿子张晓波是让我眼前一亮的存在,看惯了李易峰屏幕上帅气可爱的样子,一下子成了怼他爹的孩子让我不禁啧啧啧,开始是怕我哥哥光芒太强了让我转不过角色,结果我波一出来冲他爹吵吵我就安心了——哎呦喂这个熊孩子真让人上火,好心当作驴肝肺啊——我当时就替六爷委屈了,唉熊孩子。就说一处吧,我最喜欢的那场父子俩人在饭馆吵架,晓波站起来把脸贴上去仰头一句:“打啊!”不甘心、愤怒、张狂、失望,晓波的眼中饱含的凌厉情感一瞬间就爆发出来,我是真的想伸手给他一耳刮子的。这是新的李易峰,演技的新高度。
六爷让我想起我爸来,自己的规矩自己的理由,他们的做法和想法让很多年轻人可能为之取笑,可是还是那句话——都是为了孩子。“我就是一普通小老百姓。”六爷就是小老百姓们的缩影,他搞不懂年轻人的想法,只想简简单单的活在小世界遛遛鸟逛逛胡同,给二爷点个烟,去情人儿那里温存一会儿,孩子出了事一样低头一样愿意倾家荡产。小飞说:“我以为只有小说里才有您这种人。”其实天底下的父亲对于孩子的爱不只是像老炮儿这样震撼,故事有自己的合理性,在老炮儿的身上他只能这样做。最后冰上的奔跑我几乎是流泪看完的,在六爷的心里,给自己儿子一个交代一个理,这就是他的任务,或许只愿儿子醒来之后得到一个彻底的安宁。我开始觉得他犟——一百万的事儿谁都乐意,为啥非要打架。后来他将举报信上交我才懂得那句话“但有些事,咱还得办。”他是希望自己赢的,赢了,不仅可以换一个稳当,还能为国家除一个贪污毒瘤,明明比谁都不在乎什么国家大事,只是对得住自己一颗赤裸裸的良心。那个挥刀的呐喊和最后的爆发才是真正的老炮儿,伴随着心脏最后的脉搏,敢面对、敢豁出去、有情有义、有良心。
一个人真的可以成全他自己的。
可以是普通人,可是普通人里伟大的人。
值得看。
Ⅸ 老炮儿影评分析
老炮儿是冯小刚导演指导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对老板,因为这部电影特别有意思,还很逗乐
Ⅹ 怎么评价老炮儿这部片,观后感
垃圾电影~其实一直到最后一刻我的热泪都准备好了,冯小刚竟然趴在了冰面上,我要说,瞎了这部电影了!结尾一幕应该是老炮和小崽子们火拼,力竭而死!!我要大喊三声导演你真他妈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