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对特洛伊战争的看法与评价
特洛伊战争的看法;这是一场古希腊与古土耳其为了争夺地中海而引发的,评价;使到了古希腊的实力得到了继希波战争之后的又一次提升。
晋中之窗正当特洛伊人沉湎于美酒和歌舞的时候,藏在木马腹内的20名希腊士兵杀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特洛伊立刻被攻陷,杀掠和大火将整个城市毁灭。结果希腊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1)电影特洛伊战争电影观后感扩展阅读:
近代历史学者认为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是为了经济的因素,是当时希腊人和小亚细亚为了商业利益,而争夺控制黑海贸易的咽喉达达尼尔海峡,最后不得不以兵戎相见。
特洛伊在黑海入海口的口子上,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占领特洛伊,希腊人就可以独霸爱琴海,就可以把手申进黑海的实力范围。
⑵ 求电影《特洛伊》的影评。
有的时候,神话与历史的界限不是很分明。在特洛伊城遗址被施里曼发现之前,特洛伊和木马记在西方世界就已人尽皆知,但没有人认为这些是曾经真实存在过的历史。直到1873年6月15日,被岁月尘埃掩埋了几千年的特洛伊城终于在施里曼的执着追寻里与世人见面。一直以来,我对神秘的古代文明有着强烈的兴趣,很小的时候就看伊阿宋智取金羊毛,提修斯魔宫屠牛的故事,让我对希腊神话和英雄故事有着非比寻常的热情。凡是有关古希腊的书籍或者是电影,我都爱看。沃尔夫冈·彼德森的《Troy》自然不容错过。
特洛伊的故事,已被多次搬上屏幕,如果说以前的都以神话传说的形式讲述的话,这次的电影则更象是在重现那个人神共处、英雄辈出的年代。去年的夏天,看了美国拍的电视电影《Helen of Troy》,那是为帕里斯王子的纯洁爱情而拍,并且把伊利亚特里英俊、勇猛又不失良善的大英雄阿喀琉斯拍成了一个以杀人为乐的嗜血狂人。《Troy》还了英雄本来面目,可以让阿喀琉斯看着脚后跟上的箭倒下时无悔此生。
我无意拿电影故事与荷马的原著相比较,可毕竟还是不喜欢改编得太离谱的电影。沃尔夫冈·彼德森还是让阿喀琉斯做了主角,让我们看到了这位传奇英雄丰富的内心。阿喀琉斯就是为了特洛伊战争而生,因为他是海神之女忒提斯与人类英雄佩琉斯的儿子。正是在他父母的婚礼上发生了"金苹果之争",导致了特洛伊战争的爆发。影片中,他对于战争和生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不求财富,不求美女,为的只是荣誉。这种荣誉,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抱负。阿喀琉斯的参战,更多是无奈和使命感。他是刀枪不入的勇士、心气高傲的将领,也是情感丰富的血性男儿。否则,就不会在普里阿摩向他讨还赫克托尔尸体时怜悯心。荷马歌谣里的宠儿,彼德森一样眷顾。
电影的情节比较简单,荷马史诗里把十多年的战争浓缩到了最后的53天里,彼德森显然也是只想着眼于战争最精彩的场面、最紧张的时刻。所以,我们看不到帕里斯引诱海伦的浪漫、希腊人十年攻城而不入的沮丧。虽说情节紧凑是电影的优点,但遗憾的是,时间跨度太不明显,好象战争只是持续了几十天,而且其中还包括因赫克托尔的葬礼而休战的12天。还有,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被删剪掉的许多镜头,都让情节发展的很多脉络中断,许多转折过于突兀。关于这些,我不知道该怪审片的剪刀手还是彼德森。基于这些原因,我不得不又对大碟版的DVD心怀期待。
再来说说影片人物和相关演员。布拉德·彼特确是阿喀琉斯的不二人选,把《Legends Of The Fall》里的狂放不羁和《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里忧郁深沉做里子,再加上布拉德·彼特颇具古典气质的俊朗与健康挺拔的身材,几乎就是阿喀琉斯这个悲剧英雄形象的翻版。奥兰多·布鲁姆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不折不扣的弓箭手,说句笑话,是可以套用武侠世界里的一句话,那就是:箭在人在,人箭合一。只是帕里斯王子抱着赫克托尔的腿时,一扫精灵射手的威风与英勇。赫克托尔是所有女子心目中的完美男人,正直、无私、忠诚、仁爱。无论哪个版本,我都为赫克托尔的死而落泪。艾瑞克·巴纳整体形象比较适合这个人物,虽然是个我还比较陌生的演员,但我想,我会对他越来越熟悉。奥德修斯,他毕竟是属于奥德塞的主角,西恩·宾演的这位希腊军团智囊的风头全被彼特抢光。海伦不得不说,客观得说,她虽然不是特洛伊战争的爆发原因,好歹是个堂而皇之借口,总得有倾国倾城之姿。对于黛安·克鲁格以及之前任何版本的海伦,我只想说:没有什么现实比想象更美好。而且,斯巴达人从来不吝惜自己的妻子,彼此间可以互相借用,居然就为了海伦开战了。阿伽门农,不管他是否用他的女儿献祭,不管他是否好大喜功,我不喜欢发动战争的人。因为战争的起因总是为掠夺资源或财富而起的贪欲,而战争的结果是生命的无情摧毁、对文明的粗鲁践踏。
电影的服装与发型等细节处理都比较好,基本都是古希腊人的标准打扮,包括盔甲和靴子的样式,几乎都是从历史书上搬来的。只有,有个让我疑惑的地方,古希腊的勇士为何都是光膀子穿盔甲。按理,应该是里面要穿衣服的。或许,是为了吸引女影迷的眼球,才让所有的Mr. Muscle都赤膊上阵。
好莱坞的电影,在推陈出新的同时,总是不忘几道招牌菜:英雄主义、自由意志、荣誉、人权、爱、激情等等。几十年如一日,以将一切情感推向至高点为己任,煸情是手段,票房是目的。《Troy》当然也未能例外。
⑶ 特洛伊 电影观后感 (急!急!急!)
特洛伊观后感 在(XXX时间)观看了电影《特洛伊之木马屠城记》,片中的视觉冲击和场面,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心灵,当然其中的故事更让我冥想,其中傲视群雄的战神阿碦硫斯在战场上驰骋,特洛伊英勇的大王子和特洛伊王的英明和果断决绝,胆小懦弱的二王子和美丽的王妃坚定的爱情,引来了特洛伊的覆灭,整部影片围绕着希腊神话以及荷马史诗中的情节改编。 这是一部老电影了,因为一直对没有女人和爱情的战争片没兴趣,讨厌打打杀杀血流成河,但是我想说特洛伊绝不是一部单调的战争片,卖点不仅仅是大场面,它更多地刻画了人性人类不断追求永恒的生命,于是我们问自己,我们的所作所为会名流千古吗?在我们消失很久以后,当陌生人在听到我们的名字时,会知道我们到底是谁吗?我们战争时有多勇敢吗?我们的爱情有多伟大吗?“这就是影片的开头介绍来自希腊的战神Achilles满怀抱负,帅气张狂的他为了名流千古而战争,最后却为爱情而死。而特洛伊的保护神Hector背负着整个国家的使命,年迈的父王,刚出生的儿子还有妻子,以及不懂事又爱闯祸的弟弟,无一不需要他,但他却要为保卫特洛伊而战,在没有胜算的情况下反抗虎视耽耽的希腊侵略者,明知会死也要勇敢地接受Achilles的挑战,他是真正的英雄,他不是为了个人名誉而战,而是为了保卫他的祖国母亲,他的正义,忠诚和勇敢,感动了所有的人,特别是在他率领士兵时说的特洛伊的英雄!Hector王子当他最后与Achilles决斗的那场,我不敢看,眼睁睁看着一个好人,一个英雄去送死是多么残忍的事,更残忍的是,Achilles将他的尸体拖在马车后面,因为Hector杀死了他疼爱的表弟,可是他也不想想,谁叫他那个年幼冲动的表弟冒充他去跟Hector角斗呢?这能怪Hector吗?Achilles可以轻描淡写地告诉表弟,战争总有人输,那他更清楚战争总有人死,只因为那人是他表弟?那他又杀死了多少人的表弟呢?这样算来将来他的尸体被人五马分尸也不够呀。这笔帐在特洛伊老国王半夜去Achilles那里讨回儿子尸体的时候算给他听了,在这里老国王终于让我看见了他智慧与勇敢的一面,不再仅仅是那个对Hector说太阳神阿波罗会帮我们,而Hector反问他阿波罗有多少军队的愚昧老人了。在最后特洛伊沦陷后,老国王站在高处看着一片火海的特洛伊城,那痛苦的表情实在令人动容,最后他为了维护神像而死也算是他的宿命吧片中另一位智慧老人便是Achilles的母亲,在Achilles不愿为希腊统治者的一己私欲去参加特洛伊战争的时候,他母亲告诉他:”如果你不去,你会遇到一个女人然后结婚生子,会有很多孩子,他们会敬爱你,你死后你的后代会记住你,但如果你的后代不存在了那么你的名字将不再存在,如果你去参加战争,荣耀将属于你,你将会永世留名,但是,你将一去不返,我不能再看见我的儿子了。“于是,Achilles决定为了永世留名而战,但在这场战役中,他却被一个俘虏把他的心俘虏了,Brescis告诉他士兵只懂得战争,却永远不懂得和平的重要,她让他尝到了爱情是比名流千古更美的东西,他为了她向希腊统治者咆哮:在我死之前我一定会笑着看你先死在我面前!Achilles与Brescis的爱情是我所见过电影中最浪漫动人的,本来女祭司Brescis只是手下在神庙抓回来送给他的小俘虏,等于他的专属慰安妇了,可是他不旦没有蹂躏她,反而一直在保护她,最搞笑的就是丢毛巾那幕了,他救回被士兵调戏的她,想用毛巾帮她擦血迹,可她却不领情用手打开,他还是继续去擦,她又打开,他火起来把毛巾往她一扔,她又使劲扔回去,可能他就是喜欢她的倔强,欣赏她的勇敢吧。他拿葡萄给饥饿的她吃,她不屑地说你这种人我见得多了,以为自己跟别人很不同是吗?他做坚定状说:”No,youhaven‘t。“好帅~~晚上他睡觉的时候Brescis拿着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很酷地闭着眼睛说:”Doit“,接着最浪漫的一幕来了,他居然把Brescis翻倒,隔着刀吻她,Brescis彻底被他征服了。第二天Achilles深情地望着熟睡的Brescis,下属来找他,他示意下属不要吵醒Brescis,然后出去交谈,这时的他,我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太感动了~~好Man好性感当Brescis甜蜜地躺在Achilles的怀里(如图)问他:”AmIstillyourcapter?“我就觉得她好幸福哦!她问Achilles能不能抛下这一切,Achilles问她能不能离开特洛伊,其实他们已经达成私奔的共识啦~~本来Achilles已经打算带Brescis回家了,不打仗了,可是他那幼稚的表弟却冒充他带兵出去,结果被Brescis的大表哥Hector王子杀死了,痛愤难当的Achilles不听Brescis的哀求,决心杀死Hector报仇,但他又因为杀死Brescis的表哥而对她感到歉疚,为了表达他的爱和歉意,他准备将母亲亲手做的贝壳手链送给她,可是在特洛伊老国王带走儿子尸体的时候,Brescis却跑出来了,老国王要带她回去,她看着他,他以为她想走,所以说:”Youarefree。“然后将手链交到她手上(请注意他们缠绵的双手),深情地说:”IfIhurtyou,it’snotIwanted。“太感人了~~Achilles在面对Brescis的时候不禁令人感叹这样一个无战不胜的大英雄也会有如此的温柔。之后特洛伊沦陷,Achilles一进城就拼命寻找自己心爱的女人,但却为了救她被那个挑起战端的懦夫,Hector的弟弟,Brescis的小表哥Paris,用箭射死了,Achilles死在他手上简直让人无法接受!在Achilles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惦记Briscis的安危,叫他跟Paris走,不要管自己,面对泪流满面的Brescis,他一直在说:”It‘sallright“让她不要担心,他告诉她:”yougavemepeaceinmylifetimewithwar“我觉得仅仅翻译成”在我这一生的战争中,你给予我平静“是不达意的,应该更有一层意思是”在我这一生的战争中你让我找到和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Achilles一直坚持到Brescis离开后才倒下,因为他不想Briscis亲眼看到他死,那样Brescis会伤心,如果我是Brescis我不会走的,死亡在面对失去爱人的时候并不可怕,如果不能为他挡箭那我宁愿跟心爱的人死在一起,那样谁也不会孤独和伤心了剧中有很多令人回味的经典对白和镜头,希腊各国国王在庆祝抢滩成功时,其中一位对Achilles说,年轻人流血,老人们居功,别管政治!然后面目狰狞的希腊统治者对Achilles叫道”历史上只有KING,没有颇具玩味的比如斯巴达皇后Halen跟特洛伊小王子Paris的偷情对白,Halen:“你不该来的。”Paris:“你昨天也是这么说。”Halen:“你昨天也不该来的。”Paris:“那么前天呢?”Halen:“哦,我这个星期犯的错太多了还有Achilles说Brescis去爱看不见的神明明是自做多情,因为Brescis是终身不嫁的女祭司,是呀,与其去崇拜那些虚构的神明,还不如崇拜眼前这位真实的英雄哦,这位英雄还告诉了这位女祭司一个秘密”众神羡慕我们,因为我们会死,每一刻都有可能是生命的最后一刻,所以一切将变得美好,好好珍惜现在这一刻吧,因为稍纵既逝比较搞笑的还有Achilles和Hector的第一次见面,因为他们双方都清楚这次侵略战争的导火线是Hector多情的弟弟Paris惹的祸,勾走希腊统治者弟弟的老婆,让他找到借口攻打特洛伊,Achilles带领50先锋抢滩成功后决定放走王子Hector,他说:“Gohome,Prince,drinkwine,makelovewithyourwife,thereisawartomorrow。”超拽的,字幕翻译的比较含蓄,“回家吧王子,喝喝酒陪陪老婆,明天将要决战。”Hector说“那你知道这场战争会令多少妻子失去丈夫吗?”Achilles回答道“你弟弟会安慰她们的,听说他对有夫之妇很有一套。”Hector哑口无言地走了。Achilles砍了阿波罗铜像的头,那姿势超帅,然后拿着剑举在神庙上,沙滩上的军队喊着“Achilles!Achilles!Achilles!”他从不相信神,但士兵们把他当作神!在那个英雄的时代,成为英雄是每个男人的梦想,在现在这个经济时代还有多少人拥有这种英雄情节呢?或许在这部电影里可以找回。我想女人都会喜欢Achilles的,他的帅,他的狂,他的酷,他的本领,他的柔情,没有一样不令人着迷。所以无论是男是女,如果你现在还活着,就不该错过这部电影超帅的Achilles!我拿这张做电脑桌面的。不过我很奇怪为什么BradPitt04年在<Troy>里还是个帅小伙,05年到<Mr&MsSmith>里就变一中年人了?不过我也很难相信Brad跟我爸爸一样大的~~但是Achilles绝对是BradPitt演绎的最令人难忘与痴迷的经典
⑷ 特洛伊战争木马屠城关于西方文学的影评
特洛伊》:走下神坛的悲壮史诗
文:红袖添饭
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文明,《荷马史诗》则是古希腊文学艺术中的瑰宝。作为世界文明的源头之一,这一伟大作品一直启迪着后人的智慧与想象;5月14日公映的好来坞电影《特洛伊》,是对《荷马史诗》的最新一次致敬。
与以往“忠实原著”的改编作品不同,《特洛伊》对《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部分作了大幅度修改,去除了所有的神话色彩,将一场人神之间的混战,变成一部完全以人类为主体的、关于战争、爱情、英雄与传奇的悲壮史诗。
一
和原著一样,《特洛伊》的故事也是以希腊第一勇士阿喀琉斯(Achilles)为中心。影片一开始,就塑造了他的“战神”般的形象,同时表现了他与当时希腊最强大的王阿伽门农(Agamemnon)之间的矛盾。接下来,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盗取海伦(Helen)和大举围攻的故事了。鉴于《伊利亚特》在特洛伊主将赫克托尔(Hector)死后就结束了,《特洛伊》剩下来的情节就参考了《奥德赛》的开头部分以及其他古希腊传说,最终还是以阿喀琉斯的命运为终结。
除了隐去神话色彩外,《特洛伊》还对《荷马史诗》故事中部分人物关系和情节作了修改。例如原著中阿波罗神庙祭司之女克律塞伊斯与阿喀琉斯的女俘布里塞伊斯(Briseis),在电影中就变成了同一个人,帕特洛克罗斯(Patroclus)由阿喀琉斯的好友变成了表弟,而阿伽门农在电影中的归宿也要比原著中更戏剧化得多。此外,在原著中,特洛伊之战持续了十年,虽然《伊利亚特》以阿喀琉斯的愤怒开始,只集中描述了其中最精彩的51天,但对一部两三个小时的电影来说,过于细节的描述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因此,特洛伊之战,在电影中看起来也就是两三天的事。
这种取舍与改动,在我看来是成功的,是符合电影的叙事特性与节奏的。历时十年的战争,电影并非没法表现,只要几个简单的字幕就行了;但是,剧情电影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应当在于情节的连贯与紧凑,尤其是对于这样大制作的商业电影而言,突出原著所表现的主题、而不是斤斤计较于虚构的时间细节,才是把握原著神髓的正确方式。从这一点来看,我赞赏影片的叙事节奏。影片开始十五分钟内,就交代了一场最伟大战争的起因和主要人物关系与性格,却并没有露出仓促急躁的痕迹,显示出编导优秀的控制能力。电影的开头,使用的是典型的“先声夺人”的手法,阿喀琉斯的勇猛无敌以及自负散漫给人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这样一来,观众就很容易理解其后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了。
作为一部85%时间里表现战争过程的将近三小时的电影,而且又是线性发展的情节,《特洛伊》居然没有我想象中的沉闷或过分;恰恰相反,影片的不少场景,都强烈地吸引了我。更为难得的是,它不仅是吸引我的“目光”,而是吸引我的“心灵”:尽管我已经对《荷马史诗》的故事烂熟于心,但在观影过程中,我仍然对帕里斯(Paris)的不负责任感到出离愤怒,对赫克托尔的忠诚与无奈感到无比痛心,对阿喀琉斯的个人悲剧感到同情与悲哀……
可以说,《特洛伊》不仅仅是复活了《荷马史诗》所表现的主题,还使得这些主题更容易被普通人理解。原著中人物的命运无常以及相应悲剧,还可以说是人被百无聊赖的众神玩弄于股掌之间;但在本片中,正由于抽离了所有的神话因素,人物的命运变得完全由人物各自性格与环境驱使;因此,原著中需要借助“神的安排”所表现的种种转折,无一不深深烙上了人性的印记。原著中带上了神意的人的脆弱、贪婪、勇敢、忠诚,也终于可以现出“原形”。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将高贵的艺术史诗庸俗化了,但是我认为,只要让更多的人更能理解人类自身,那这样的“庸俗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二
正如同伟大的战争需要伟大的战士一样,史诗级的电影也需要史诗级的场面。
《特洛伊》在这方面做得中规中矩。倒不是说它不好、不震撼,只是有《角斗士》、《魔戒》等影片珠玉在前,而本片的很多场面又是模仿以上两片的运镜方式,所以至少在创造性上就降低了一些印象分。
⑸ 特洛伊城的建立读后感怎么写
读后感要表明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在搜寻一些相关模板,然后自己再丰富内容。
⑹ 《特洛伊木马屠城》-观后感
迟到的《特洛伊--木马屠城》观后感 昨天晚上偶然间看到电视里播放电影《特洛伊--木马屠城》,并被这部影片中反映的人类原始的崇尚真善美的情感所感染。也不由得由衷感叹,此片不愧为好莱乌巨资打造的史诗大片。 连我自己也记不清,几年前为什么会错过这部大片的放映,以至于昨天晚上是我第一次完整的看完这部影片,心中不免有一种“观看恨晚”的遗憾。 尽管特洛伊以再现当年希腊与特洛伊进行的旷世战争为背景,但此片导演却很巧妙的将这部影片区别于以往的战争片,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血淋淋的战争场面,更有感人至深的爱国情、充满温暖的亲情和至死不渝的爱情,还有勇士间惺惺相惜的英雄气慨。让人不仅为宏大的战争场面所震撼,更为战争中人们在危难时刻表达的真挚情感所感动。 其实史书中记载的特洛伊战争是因众神间的争斗引进的,导火索是特洛伊小王子岶里斯拐走斯巴达王妃海伦,最初误以为影片会以这两个人物为核心展开。但出乎意料的是,影片抛开这些人们熟悉的情节,而从两个真正的勇士入手。一位是希腊战神--阿喀琉斯,一位是特洛伊大王子--赫克托尔。 [bgcolor=ff0000]阿喀琉斯,[/bgcolor]一个天生的勇士,在希腊享有不死战士之称,从未打过败仗,从不屈从于任何人,只为自己的心而战,为自己的名誉而战。但他在特洛伊战争中表现出的睿智、勇敢,对勇敢女祭祀坚贞的爱情,对表弟的疼爱与保护,对侍从的体恤。特别是最后他因赫克托尔杀死了表弟而与其决斗,将赫杀死,并将赫绑在战车后面拖回军营,后又因特洛伊老国王的请求归还赫的尸体,同时承诺,在赫大葬期间,12日不进攻特洛伊。这一切的一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旷世勇士,一个盖世的大英雄形象。完美的人物形象设计加上布拉德皮特的上乘演出,相信在所有观众心中都塑造了一个让人欣赏敬佩崇拜的大英雄阿喀琉斯。 [bgcolor=ff0000]赫克托尔,[/bgcolor]特洛伊的大王子,也是特洛伊最伟大的勇士。为保卫特洛伊和孝敬自己的父亲战斗到最后一刻。赫克托尔是冷静和智慧的,如果他那自私的弟弟听从他的劝告,尽早把海伦送回斯巴达,也许特洛伊就不会发生战争;如果特洛伊国王,也就是他的父亲不盲目相信什么神的旨意,而是听从他的劝告,不去主动进攻希腊联军,也许特洛不会遭受毁灭之灾。赫克托尔每次都能准确的判断局势,但他却因对父亲与弟弟的爱而任由他们将特洛伊带向了灭亡,自己也为特洛伊,为他的父亲和弟弟而战死。如果赫克托尔没有死,他将会成为特洛伊最伟大、最英明的国王。 一部经典的影片应该是,每当你想起它的时候,会有一些人或事让你回味,并且这些人或事会久久地萦绕在你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特洛伊》做到了,因为它让人们记住了那场旷世的战争,记住了两位旷世的英雄。
⑺ 特洛伊战争读后感
读《特洛伊战争》有感
寒假里,我一有空就捧起爸爸、妈妈给我买的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希腊神话全集》这套书,当我看完《特洛伊战争》这个故事后,心情一直不能平静。
这是一个悲惨的战争故事。希腊国王墨涅拉俄斯有一个美如天仙的妻子海伦。有一次,墨涅拉俄斯外出访问,整个王宫就交给海伦管理。恰好这时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来到希腊,当他看到王后海伦时,被她的美貌深深地吸引住了,就设法将海伦带回了特洛伊。墨涅拉俄斯得知此事后,十分愤怒,便带领军队前来攻打特洛伊。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这场战争整整持续了十年。结果,原来美丽而坚固的特洛伊城变成了一片废墟,荒凉的土地上尸横遍野,冒着缕缕青烟,看不见一点绿色。(战争是多么的惨烈啊!)特洛伊人有的死于战场,有的成为希腊人的奴隶。希腊人虽说打了胜仗,但大多数战死沙场,幸存者在返航时又遭遇风暴,只有极少数人返回了故乡。这场战争卷入了多少无辜的人们,破坏了多少幸福的家庭啊!
历史上其他战争的结果也十分悲惨。海湾战争的伤痕至今还在美国和阿拉伯人民的心中隐隐作痛。而今,美国又进攻了伊拉克。难道他们非要用战争来解决问题吗?要知道,一旦发生战争,后果将会是多么可怕:人们辛勤重建的家园又要变成废墟;安居乐业的人民又要背井离乡,成为无家可归的难民;多少老人会失去儿子,多少孩子从此会没有父亲……为什么那些无辜的人民撕心裂肺的哭声唤醒不了他们热爱和平的心呢?听吧,人们都在高呼着:守卫和平,远离战争!
⑻ 特洛伊观后感
从古至今,人们就不停发动战争。有些为权利,有些为荣誉,有些为光荣,而有些则为爱情。
古希腊,历史上一对传奇式的情人——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和斯巴达王后海伦之间的爱情激起了一场毁灭文明的战争。帕里斯将海伦从她丈夫——国王墨涅拉俄斯身边诱走,这是不可忍受的耻辱。强大的迈锡尼国王阿伽门侬认为,自己兄弟墨涅拉俄斯所受之辱就等于是自己的耻辱,在家族荣誉感的驱使下,他很快联合起希腊众多部族夺回海伦,保护兄弟的荣誉。
阿伽门侬对荣誉的追求实际上已被他强烈的贪婪所侵蚀——他要通过控制特洛伊城来巩固自己已经拥有的广阔帝国的霸权。在特洛伊国王普利阿摩斯的领导和王子赫克托尔的保卫下,这座围墙高筑的城市坚不可破。但只有一人是这场战争胜败的关键——他就是被人们认作是最伟大的勇士的阿喀琉斯(布拉德·皮特饰)。
傲慢、反叛、所向披靡的阿喀琉斯除了荣誉外,从不效忠于任何人或任何事,而对建立不朽英名的无限渴望促使他加入阿伽门农旗下攻打特洛伊,他的退出与归来左右了这场战争。最终赫克托尔被阿喀琉斯所杀,而阿喀琉斯自己也死在了特洛伊的城墙下。
为了权利和荣誉,两个国家交战了。为了荣誉,千万人赴汤蹈火;而为了爱,一个国家将被彻底毁灭。
⑼ 特洛伊电影评价一下,我觉得最经典了
电影《特洛伊》是改编自荷马史诗《特洛伊》和《伊利亚特》。故事发生在约3000年前的古希腊,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爱上了斯巴达国王米劳莱斯的妻子海伦,并把她带回了特洛伊。斯巴达王又是嫉妒又是愤怒,他找到了自己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请求他的帮忙,阿伽门农正好也希望征服特洛伊,于是借此机会建立了一支希腊联军以讨伐特洛伊。在这支联军中,第一勇士自然是阿喀琉斯,桀骜不逊的阿喀琉斯并不打算向任何人臣服,他向特洛伊进发,是在为自己的名誉而战。而在影片中,我们将会发现,最终决定了他的命运的,也是爱。因为他爱上了特洛伊的女祭司布里塞伊斯,也就是帕里斯的表妹,并最终在木马屠城中因为解救自己的爱人布里塞伊斯,却被帕里斯王子射杀。英雄的美名名垂千古,而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场!
这可能是世界史上因为婚外情所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吧!特洛伊战争持续了十年,被屠城后人类的文明被毁,只留下这个动人的爱情传说和有关勇气的故事。电影好像没有谴责这种不正常的爱情的意思,通篇却是在歌颂着爱情,虽然战争有些残酷,但是更让人动容的却是因为爱所焕发出来的人的勇气。当然在后人眼里,这样的勇气相对于残酷的结局,不知我们会作何感想!
还是看看电影中有关爱情和勇气的台词吧!
场景一:帕里斯和海伦的偷情,时间:和平谈判的晚上。地点:海伦的卧室。
海伦:你不该进来的
帕里斯:你昨晚也这么说
海伦:昨晚我犯错误了
帕里斯:那前晚呢?
海伦:这周我犯了许多错
、、、、、、
帕里斯:你要我走吗?
海伦:是的!
帕里斯:我该到哪里去呢?
海伦:走开,走的远远的(海伦褪下了衣衫,两人拥吻)
、、、、、、、
帕里斯:我有东西要给你,是米罗旁特斯海的珍珠
海伦:我不能佩戴它
帕里斯:米劳莱斯会杀了我们吗?不用怕他
海伦:我并不怕死,我只怕明天的到来,我怕你将扬帆离去,不再回来。在你来之前,我犹如行尸走肉,我走路,吃饭,在大海中游泳,但是毫无感觉!
帕里斯:你不必怕明天的到来,跟我一起走!
海伦:别玩弄我,别耍我
帕里斯:如果你跟我走,我们将永无安宁之日,我们会被追杀,遭众神诅咒,但我会永远爱你,直到我死的那天!
场景二:临行前赫克托和帕里斯兄弟两人的对话,时间:谈判完后。地点:斯巴达国王的大厅里。
赫克托:帕里斯,我们该去睡觉了,未来几周我们将不会是在路上度过。
帕里斯:我在海上也睡得着,哥哥,雅典娜女神为我唱摇篮曲。
赫克托:今晚又是谁为你唱摇篮曲?
帕里斯:今晚?今晚是渔夫的妻子,一位美丽的女人!
赫克托:希望你别被渔夫逮到!
帕里斯:他比较关心他的鱼货。
赫克托:你知道我们是为了什么而来的吧。
帕里斯:知道,是为了和平!
赫克托:你应该知道斯巴达国王,他的哥哥,阿迦门农,迈锡尼王,指挥着全希腊的军队。
帕里斯:这跟渔夫的妻子有关系吗?
赫克托严肃地看着帕里斯:帕里斯,你是我弟弟,我爱你,但是如果你做了任何危害特洛伊的事,我会从你俊美的头骨上,撕裂你俊美的脸庞!去睡吧,我们一早扬帆出发!
场景三:回家的海上,兄弟两人的对话。
帕里斯:你爱我吗?哥哥!你会保护我吗?
赫克托:上次你这么问时,是十岁,你偷了父亲的爱马。你这次又做了什么?
帕里斯:我要给你看样东西。他从船舱的甲板里,领出了一个裹着黑巾的人,黑巾打开,是美丽的海伦。海伦抛弃了她王后的地位,可爱的女儿,还有那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上了特洛伊王子的船。
赫克托呆住了!他对弟弟咆哮着:父王为了和平谈判,努力了这么多年,你只在乎你的爱情游戏,是吗?你自以为很了解爱情,你对父王的爱呢?你把她带到船上就是对父亲的不孝,还有你的爱国心呢?你为了她不惜毁了特洛伊吗?我不会为了你而开战!
帕里斯:你说的都对,我对不起你和父王,你也可以把海伦送回斯巴达,但我要跟她一起回去!
赫克托:你说你要为爱而死,你却不懂死亡,更不懂爱情!
帕里斯:就算是,我也要跟她回去,我不需要你为我而战!
最终对弟弟的爱使得赫克托没有掉头,回到了特洛伊。
而特洛伊的老国王普里尔蒙也为有了这个美丽的儿媳高兴,他张开怀抱,欢迎她的到来。晚上,老国王和儿子赫克托对话:
赫克托:派人把她送回去吧!
老国王:帕里斯一向风流成性,但是这次不同,他已经变了,如果把海伦送回去,他一定会跟去。
赫克托望着城外的人群说:这是我的国家,我的同胞,我不想看到他们为了我弟弟的私欲而受苦,米劳莱斯一定会找上他的哥哥阿迦门农,阿迦门农一直想消灭我们,一旦开战,他们一定会控制海上!
老国王:数百年来,敌人不断攻打我们,但特洛伊城仍然屹立不倒!
赫克托:父王,我们打不赢这场战争!
老国王:阿波罗会保佑我们的,连阿迦门农也挡不住神威的,、、、、、!我知道帕里斯时而愚昧,但我愿奋战千回也不愿意他死!
赫克托:原谅我,父王,但奋战人的不会是你!
于是,一场战争无法避免了。特洛伊人差一点就坚持打赢了这场战争,最后因为中了木马计而遭到了失败而被屠城,在此之前,英雄伟大的赫克托在和同样英雄伟大的阿喀琉斯的决斗中被阿喀琉斯刺死!特洛伊城被摧毁了,剩下的是爱情的美丽和战争的残酷相映而留在了历史的彩页上。
为了爱,他们都做出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