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可不可以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或一段话来概括形容一下日本动画片
极致。
发展极致--在日本,漫画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民的产业。还分流出很多漫画的流派,如少女漫画等,影响了世界动画的趋势。
内容极致--意念超前,有超凡的想像。主题深刻,批判现实,甚至凌驾现实。绘画的技巧、风格多样,简约或精致,都很吸引人。
日本的漫画就如日本的食物、建筑风格、文化一样,注重细节,修饰得极致。
不过,当感动于日本漫画表现出的那种精神力量的时候,就不禁想起他们同样专注的情色电影。觉得匪夷所思。
㈡ 写一下弟弟看动画片入迷的情景
弟弟看动画片入迷的情景:
弟弟特别喜欢看动画片,有一次,他看动画片入了迷,跟着动画片里面的人物手舞足蹈,连妈妈喊他吃饭都没听见。
㈢ 爱看动画片的女生怎么形容
爱看动画片的女生可以用可爱来形容
动画是指采用逐帧拍摄对象并连续播放而形成运动的影像技术。动画片是在这一技术基础上,由制作者赋予艺术内涵与思想内涵,所产生的一系列涵括文化、历史、社会、情感、自然等主题的艺术作品。
与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如文学和美术相比,动画片最大的魅力在于运动。
㈣ 如何评价动画电影《雄狮少年》
电影很好。很励志的剧情,大人孩子都能看,有几次看得很感动,成年人的选择何尝不是如此,如剧情一样,为了生活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剧情和现实有共鸣。
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从来不是外表的美,而是他的人物性格,哪吒那个也是丑萌丑萌的啊,是因为人物形象才喜欢上的。推荐大家都去看看,有挺多地方戳中泪点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被欺负过的时候,是一部让人有共鸣的电影。
㈤ 怎样写一篇动画片观后笔记
在写这一篇东西之前,我一遍遍告诉自己:思维不可太过火,想象的空间要有止境。因为最怕看到这样的影评:叙事不从电影出发,说着说着说到自己的地盘里来了。事后问人家导演是否有这样的意思,人家说:“我就是喜欢这样拍;没这样的想法……”
自作多情。怕的就是自作多情。
但话说回来,作家也好,导演也罢,大概都逃不了被人误读的悲剧。或者毋宁说好作品才存在着被广泛误读的可能性,从这个角度上说,《千と千寻の神隠し》之所以吸引我的原因也许就在于此。当你反复的观看一部影片,惊喜的发现每次看他都有些新的收获,对观众当然是幸事,对导演也未尝不是一种成功。想到这里,我只好沾沾自喜,放开手脚,心到嘴到,毫不犹豫,就当是帮着宫崎骏找他电影的主题呢,那些出乎他本人意料的,就算我一个普通影迷送他的礼物吧。
我要在这里妄自菲薄的预言:千と千寻の神隠し应该是宫崎骏最后的一部作品。(事实似乎也是如此,至少猫の恩返し已不是他担当导演)这部作品似乎没有明确的主题:从千的父母、到河神、到无脸男、坊……;从主人公,到配角,似乎每个人物身上都有着某种隐喻,都藏着宫崎骏看这个世界的方式,对这个社会的评判。首映式时宫崎骏对记者说:“我的作品长久以来一直都远离社会话题,但这次,轮到我对现实发言了。”
然而恐怕谁也没有想到,2个小时的电影中,宫崎骏的发言是这样的具有覆盖性,甚至让人有“不可说,不可说,一说既是错”的某种敬畏。
而我想,这种敬畏,正是我一直难以启笔的原因所在。
我们的世界=油屋?
每个故事都有发生的地点。千と千寻の神隠し的地点是“油屋”。与宫崎骏其他作品相比,“油屋”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封闭性。我要是在这里硬说它代表了宫崎骏对日本的认识,相信一定有人跳出来说我太矫情。所以我只好说:这是个三面环海,独立于一片蓝色碧波上的,仿佛一个岛屿似的存在。与外界相通的,是一座桥,想去更远的地方,则只有一趟火车。故事舞台的封闭性规范了也限制了叙事。它使我产生一种局限感,一如有时对我周围环境产生的感觉一样。每天我要面对反复单调的生活和似曾相识的人,而“油屋”中的人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油屋的世界自有自己的规则,说起来却也和我们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曰:不劳动者不得食。简单到有些冷酷。“油屋”这个小社会里,人们晚上辛苦劳作,换来白天安心的睡眠和殷实的三餐。简单,踏实。没看到谁为权力或别的什么争斗的你死我活;汤婆婆为人贪婪,然而也赏罚分明,有了好处大份归她,出了无脸男的大乱子,也没见她退下阵来。油屋里的人们虽说都有些小小的贪欲,可终究单纯可爱。没坏人。与生活中一样,平凡如你我,又哪个是完人?我们生活的世界若是变成“油屋”(全当我是痴人说梦)实在也坏不到哪儿去。如今领着世界人民所谓领袖们,不知哪个赶的上汤婆婆一般的率真可爱。
汤婆婆,你,我
除了贪婪和爱子如命,汤婆婆实在是个赏罚分明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河神和无脸男事件中她的表现可以证明这一点。她的“教子方式”当然愚蠢,可天下的父母难免没有在生活中照着做的。她只知道外面有“病菌”,固执的认为宝宝只要每天睡在大房子里就是安全……她总在代替宝宝思考,因为较之人生的长度,她当然占了绝对的优势,所以她就有权决定宝宝什么要做,什么不做。但其实她不知道的事还有很多:比如宝宝其实会走路,比如宝宝其实远行回来不光是受伤和疲惫……汤婆婆掌管油屋的经验没有在育子上帮上她一点儿忙,作为“职业女性”,这恐怕是她最大的悲哀。
算了,我们还是别嘲笑汤婆婆了,因为有一天我们会一样为人父母,一样对自己的孩子说:别跟邻居小强去学坏——那口气就像别人家孩子身上都有“病菌”,然后把他踏踏实实的楼在自己的怀里。
作汤婆婆状。
欲望“无脸”
怎么面对自己的孩子?对于将来的事我们还是笃信“车到山前必有路”为妙,不然岂不是人人都要成了哲学家。来谈谈眼前的事,欲望,你看这个话题怎么样?
看电影的时候我跟坐我旁边的一个女生说,我很喜欢无脸男这个角色,尤其喜欢他(?)没有言语的啊~啊~声。觉得怪可爱的。遂得到两字评语我至今难忘:变态。
寂寞,孤单,柔弱,又狰狞到让人不知所措。无脸男的神秘气息一直悄悄的吸引着我。其实无脸男的说法实在是有些误导的,日文原文为カオナシ,直译过来即没有脸的意思。当然没有限定是“人”,而为什么叫“男”则更令人非夷所思。与其这样具体,我宁愿大而泛之的把它理解成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个叫欲望的东西。カオナシ其实不光会变出黄金,他还帮小千拿了“药汤”的牌子,并变出更多的牌子要送给小千。一如它会变出更多的黄金一样。看来カオナシ可以满足每个人的要求。一如欲望。欲望本身并无好坏善恶,只是不同的人对欲望的态度不同罢了。小千最让我佩服的地方是面对欲望她会说出那句:“そんなにいらない”面对カオナシ最后的威胁,她能清醒的表明,“私のほしいものはあなたには绝対出せない”。或许,10岁时的我也会说出这样的话;然而现在,21岁的我面对诱惑并没有变得更清醒一点。我到底想要什么?当问题没有人能替我回答时,我的思维变得暧昧而犹豫。而且我有点儿绝望的发现,对欲望的态度,并不能随年龄的增长而成熟多少。
我说这才最可怕,比让无脸男吃了都可怕。
你的名字
不知道这样说是不是牵强附会的,我始终觉得回答我想要什么之前,我们还要正视这样一个话题:我们是谁。我知道肯定有人已经不耐烦了,就好像我的一个同学听说写影评时他抱怨说:电影无非用来娱乐,讨论来讨论去的,有必要吗?我们是谁,再加上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基本上就是我所知道的关于哲学的所有问题了。宫崎骏是导演,所以他不需要像个哲学家那样穷尽一生的去解决诸如“我们是谁”的问题。他只用电影提出疑问:如果我们忘了我们是谁呢?如果我们丢了我们的名字呢?会怎样?
「名を夺われると帰る道は见付からなくなるんだよ」白龙对小千说。
我们迷路了吗?我们有多少人意识到自己在迷路?老实说,我的年龄和我的阅历阻止了我继续这样的话题。I have no money have on car I lost my own name.耳边很自然的响起这句歌词。唱歌的人以前在办公室里干过,给人绘图的。当了歌手后回忆起那段工作,就让他唱出了上面那段歌词。当年,我听不懂;现在,我依然不能感同身受。可我有些怕,因为歌词有点儿像一种邪恶的预言,昭示着未来将要在我身上发生的某种变化。这变化随着走入社会而来,它不可避免,它必然发生,何况,现在的我好像还在迫不及待的争取着这种变化的发生。
周五的下午我和一个同学在一起,不知怎么聊起了将来我们的选择。在这里转述一下那位同学父亲的原话:“当你觉得你和社会有了矛盾时,错了的只有你自己。”
思考在这里显得非常无力。如果坚守名字意味着坚守人格、信仰的同时与社会的格格不入,那么作为个体的人,妥协的只有我们自己。人是柔软的,这话没什么问题。
这最后的,关于名字的一些想法到底还是让我不知所措了。宫崎骏让小千找到了她的名字,却留下了一个困惑的我站在原地。
宫崎骏本人曾说,动画电影应该有较低的入口(什么人都能看懂)和较高的出口(有讨论的余地,有挖掘的价值),并认为美国迪斯尼动画让他觉得入口和出口一样低,“有愚弄观众之嫌,这大概就是我不喜欢它们的原因吧。”没有同时期日本动画导演夸张的噱头,没有其弟子大友克洋的冷酷机器;凭着对人物生活化的刻画和极富想象力的构思,宫崎骏用千と千寻の神隠し的隐喻完成了他的谢幕
㈥ 你一定看过很多动画片吧哪些动画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写下精彩的片段,再写出你的感受。
我看过很多动画片,最喜欢动画片《熊出没》, 里面的熊大和熊二给我的印象最深刻。熊大长着棕红色的油亮的皮毛。它聪明胆大,是个小大人,认为自己有义务保护家园,保护弟弟。它是熊兄弟的主心骨,是一头足智多谋的狗熊。
熊二有着接近金黄色的毛,看起来采呆的,很可爱,也很善良。它是熊兄弟中的吃货,是一头好吃懒做的狗熊。熊二力气超大,虽然很懒,但是比较聪明,经常在熊大毫无头绪时想出办法来。
《熊出没》这部动画片主要讲了熊大和熊二这两只熊的故事,每当光头强来伐木的时候,它们两个都会强强联手,阻止光头强伐木,捍卫森林,保护自己的家园。光头强为了达到伐木的目的,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坏主意,最后还是一次又一次败在熊大和熊二的手里。
比如:在迷宫乐园这一集里,光头强弄好迷宫,设好陷阱,把蜂蜜放在陷阱上;然后请熊大和熊二到他的迷宫乐园里玩,好让它们掉进陷阱里,光头强就可以偷偷地去伐木。可是熊大和熊二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倒让光头强掉进了自己设计好的陷阱里。熊大和熊二又一次保护了森林。
“保护森林,“熊熊有责。”这不但是它们的口头禅,也是它们的豪言壮语。熊大和熊二都知道要保护森林,树木不仅可以绿化环境,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树木有种种好处,而人们却把它们一棵棵砍掉,导致现在大自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我们要学习熊大和熊二,保护森林,爱护环境。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㈦ 描写动画片的作文
我最喜欢动画片
动画片可真是我的最爱。无数的动画片内容丰富多彩,动画人物造型千奇百怪,故事情节精彩万分,有的风趣幽默,让人捧腹大笑;有的以情动人,让人伤心落泪。动画片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如果我看动画片的时候妈妈叫我吃饭,我宁可不吃,也不要错过任何精彩的情节。
动画片给了我一个想象的广阔空间,闭上眼睛我就能成为动画故事里的主角。我想象自己就是孙悟空,打败了魔法大王;我想象自己就是火影忍者,英勇无比,战胜了邪恶;我想象自己就是围棋少年,登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我还是第二个哈利波特,可以随心所欲地施展魔法。就是在睡梦里,我也在天上飞翔,因为我变成了齐天大圣……
动画片成天让我心里痒痒,看不到动画片我就坐立不安。为了动画片,我可以不睡觉,把闹钟调在早上五点钟,趁妈妈睡得正香,我起床来看电视。就是白天上学没精神,我也在所不辞。
我的愿望就是自己也能制作动画片。我觉得这件事情不难,有电脑软件就可以了。我鼓起勇气把我的想法告诉我妈妈。妈妈笑了笑,没有表态。她把我领到楼下,对我说:“你现在爬到十楼去,但是不准坐电梯,也不准走一楼到九楼的楼梯,直接给我上十楼。”
我晕了,气急败坏地叫起来:“我又不是火箭,我怎么上得去?”
妈妈说:“这就是了,你以为做动画片那么简单?动画片就是十楼,你要上去,先得一步一步地打好基础,一层一层地往上爬。你现在的学习就是十楼下面的楼梯,你必须把下面的楼梯垒结实了,才能稳稳当当地在十楼做你想做的事情。懂吗?动画片是用故事情节来吸引人,你连作文都写不好,能制作出什么情节来?电脑软件是复杂深奥的,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什么软件你都使不好。但是你现在就打好了基础,你就可以写出好文章,做出好软件来,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制作你想要的动画片。”
原来妈妈让我当“火箭”是用心良苦呀。我明白了。看来我现在还得少看点动画片,多多用心学习才行呀。
㈧ 如何介绍动画片
动画是指采用逐帧拍摄对象并连续播放而形成运动的影像技术。
动画片是在这一技术基础上,由制作者赋予艺术内涵与思想内涵,所产生的一系列涵括文化、历史、社会、情感、自然等主题的艺术作品。与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如文学和美术相比,动画片最大的魅力在于运动。
发展历史:
1922~1945年是萌芽和探索时期。1918年《从墨水瓶里跳出来》等美国动画片陆续在上海登陆,使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对神奇的动画片着迷。抱着创造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的信念,以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动画人应运而生,成为中国动画片的开山祖。
经过他们艰苦的探索与研制,1922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之后,1924年中华影片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狗请客》、上海烟草公司摄制了动画片《过年》。这两部影片是中国最早的动画片。但它们都没有产生影响,产生影响的是万氏兄弟于1926年绘制的《大闹画室》。
1935年,万氏兄弟推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41年又推出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
1 月 23 日,一部叫作《仲夏夜魔法》的动画电影在美国上映。影片预告片上写着“创意来自乔治·卢卡斯( From the mind of George Lucas )”,制作公司也是卢卡斯建立的卢卡斯影业。
17年还未过半,国内就引进了不少大片,如今这份引进名单上将再添一名猛将。根据网友最新爆料,俄罗斯动画片《萨瓦传奇》确定引进。
㈨ 写我喜欢看动画片作文开头的优美句子。
仅供参考:
我喜欢腾云驾雾的孙悟空,我喜欢聪明机智的喜羊羊,我也喜欢机灵勇敢的小哪吒……当然了,我最喜欢看动画片。因为每次看动画片,我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跟随着动画片里的主人公展开一个个有趣刺激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