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福建蒲城县的邮政编码是多少
福建蒲城县的邮政编码是353400。
浦城县,福建省南平市辖县,中国丹桂之乡。位于福建省最北端、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是福建的“北大门”,自古为中原入闽第一关,分别与浙江省的江山市、龙泉市、遂昌县和江西省的广丰县接壤,与福建省的建阳市、武夷山市、松溪县毗邻。全县辖2个街道、9个镇、8个乡、296个村(居)。
② 陶三春怎么死的
陶三春是自然老死的。
陶三春,五代时期人物,她出生于蒲城县,是一品勇猛夫人。五代时,流落江湖的好汉郑恩路经蒲城县,因偷西瓜,遭到看瓜女陶三春的痛打。赵匡胤见她才貌出众,从中撮合,郑恩与陶三春订下姻缘。
周世宗柴荣登基后,封赵匡胤为南平王,郑恩为北平王,并恩准郑恩与三春完婚。三春自别后也日夜思念郑恩,钦差要她进京完婚,她不穿凤冠霞帔,骑一头小毛驴,领弟弟陶虎赶往京城。
在发现郑恩戏耍她以后,陶三春先后击败高怀德、高怀亮和郑子明,并且于洞房花烛夜将郑恩痛打一番。最后还是柴荣、赵匡胤闻讯后赶来劝架。陶三春当着他们的面,立卖油梆为郑家家法,以示永不忘本。郑恩跪地赔礼认错,夫妇言归于好。柴荣封陶三春为一品勇猛夫人,准予参与朝政。
(2)蒲城县电影大全扩展阅读:
陶三春相关故事:
1、《三打陶三春》(京剧):
《三打陶三春》诞生于30年前,剧本出自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之手。这是一出喜剧,而且是一出“打”出来的喜剧,“三打陶三春”的分别是高怀德、高怀亮和郑子明,由于技不如人,打人的变成被打的了。
“三英”战不过陶三春,可见她身上的功夫是如何的了得,青衣、花旦兼刀马旦,这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角色。
在30年的流金岁月中,这出戏演出了400多场,并于1983年被拍成了彩色戏曲电影片,1985年、1988年走出国门,出访英国、澳大利亚,得到了国外观众的高度评价。
2、《陶三春传奇》(电影):
北平王郑恩被赵匡胤枉杀之后,武功盖世的夫人陶三春却以民族大业为重,克制胸中无比的悲愤,忍辱负重、委曲求全、顾全大局,最终放弃了兴兵报仇的念头,化干戈为玉帛,避免了天下再次大乱,维护了国家统一。
③ 哪本书让你看完后还会去看它的同名电视剧和电影
首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
所以说我对于这部剧的喜爱不亚于原著。至于电影版的,其实除了对杨洋和刘亦菲形象的肯定之外,对剧情并没有太大的感触。
接下来准备追完原著又去追剧的,应当是《三生三世枕上书》了,希望剧版赶紧出来,别毁原著啊!好想完整的看一遍,白凤九和东华帝君的爱情故事。
④ 蒲城历史名人
1、杨虎城
杨虎城(1893年11月26日-1949年9月6日)民国陕军将领。刀客出身。24岁自赋诗:“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
自护国起义以来,百战不屈,历经二虎守长安,雪夜奇袭唐生智,在潼关截断西北军后路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终至17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陕西省主席。
势力遍布于陕甘两省绝大部分地区。后因与中央的矛盾,暗中联络红军,联合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抓捕蒋介石而被囚十二年 。
1949年9月6日,因武装兵变主谋而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被杀,终年五十六岁。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王鼎
王鼎(1768—1842年),字定九,号省厓、槐荫山人,陕西蒲城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序幕时期政治家、著称于世的爱国名相,有清朝陕西名臣之一。
嘉庆元年(1796年)成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礼、户、吏、工、刑等部侍郎、户部尚书、河南巡抚、直隶总督、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
曾改革河务、盐政、平反冤狱,颇有政绩。道光五年,服阕,以一品衔署户部侍郎,授军机大臣。追赠太保,谥文恪,入祀贤良祠。
3、李仪祉
李仪祉(1882-1938),陕西省蒲城县人,著名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现代水利建设的先驱。他主张治理黄河要上中下游并重,防洪、航运、灌溉和水电兼顾。
改变了几千年来单纯着眼于黄河下游的治水思想,把我国治理黄河的理论和方略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水利工程高等学府——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和多所院校。
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水利建设人才,并亲自主持建设陕西泾、渭、洛、梅四大惠渠,树立起我国现代灌溉工程样板,对我国水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陕西人民受益尤大。
4、井勿幕
井勿幕(1888年2月12日一1918年11月21日),原名井泉,字文渊,后通用井勿幕,笔名侠魔,陕西省蒲城县大什字巷人,祖居地蒲城县广阳镇井家塬村(今属铜川市印台区)。
陕西辛亥革命的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之一,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幼时聪敏好学、志向远大。1903年12月留学日本,入东京大成中学学习日语和普通学科。
是陕西早期的留日学生。1905年加入同盟会,而后奉孙中山之命回陕发展组织,任陕西支部长。1906年再赴日本,与赵世钰等在东京成立同盟会陕西分会。
1918年在陕西兴平县被奸人设谋杀害,时年31岁。陕西军民为怀念井的不朽功勋,曾将井在西安居住过的四府街更名为井上将街,并在街南端城墙上凿开一门,名勿幕门(即今小南门)。
1919年6月12日被广州孙中山护法大元帅府特赠陆军中将衔。1945年11月19日被国民政府追赠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衔。
5、刘宗宽
刘宗宽(1905—1992),出生在陕西省蒲城县,青年时期立志为正义事业贡献一生。因受五四运动影响,他抱定一颗爱国心参加杨虎城部队,被保送到黄埔军校深造。
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肆掠华北,所到之处奸淫烧杀。杨虎城派17路军去抗日前线,途中被蒋的亲信胡宗南篡权,改派刘宗宽去陆军暂编15师当师长,驻防黄河边。
1943年,刘宗宽秘密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积极投入地下民主革命运动,为解放西南提供重要情报,刘伯承评价他:“为解放西南立了第一功!”
⑤ 蒲城县四大能人
1.千古功臣杨虎城
满腔热血赴国难,
一片丹心照汗青。
杨虎城,蒲城县孙镇甘北人。抗战时任陕西省主席。国民党十七路军军长。联张发动西安事变。逼蒋停止内战,统一抗日。
2.清代名相王鼎
荐贤费苦心,精忠昭日月;
挂练振朝野,金殿起风云。
王鼎,蒲城县城关镇达仁巷人。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自幼家贫,刻苦读书,官居宰相,为朝廷做了许多惊天动地大事。以死醒君,为国尽忠。
3.近代水圣李仪祉
水兴八惠,功垂千古;
心系万民,名贯九州。
李仪祉,蒲城县洛滨镇富塬人。我国水利建设的先驱,参与了黄河淮河长江海河等治理规划,为我国水利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4.“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
胸怀大志,维新抗暴反清制;
血谱壮歌,启后光前耀共和。
井勿幕,蒲城县高楼河井家塬人。曾在日本留学。苦练武功,故有“飞毛腿”之称,辛亥革命陕西领军人物。
5.“解放西南第一功”刘宗宽
搜集情报,满腔热血浑身胆;
建立战功,一曲赞歌千古名。
刘宗宽,蒲城县东陈镇刘家庄人,黄埔军校学生。人称“武状元”,为解放重庆立了大功,被刘伯承誉为“解放西南第一功”。
6.“中国的夏伯阳”包森
勇冠三军,智擒赤本惊倭寇;
身经百战,血染江河耀汗青。
包森,蒲城县三合乡义龙赵家村人。抗战期间,智擒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震惊了日本。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就是他的化身。
7.“智取华山英雄”刘吉尧
奉命侦察,赤胆忠心称勇士;
请民作导,爬山越岭灭顽敌。
刘吉尧,蒲城县大孔乡人。华阴解放后,韩子佩一股顽匪逃上华山西峰,刘吉尧带领侦察队破五关,创奇迹,一举歼灭顽匪,解放了华山,西北军授予刘吉尧等八位英雄“智取华山八勇士”称号。
8.“时代先锋”窦铁成
红心向党,钻研科技当模范;
亲手教徒,节约资金为国家。
窦铁成,蒲城县平路庙人。现任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工高级技师,英雄模范人物,在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窦铁成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2年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9.著名抗日民族英雄王峻
(原志坚 画作)
中条山,一腔碧血洒天地;
黄河水,千里悲歌泣鬼神。
王峻,蒲城县东陈镇尧堡村人,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国民党陆军中将。1936参加“西安事变”。1941年5月参加中条山战役,在指挥大家隐蔽时,不幸中弹,以身殉国,时年39岁。
10.血染的自由——抗日英雄邓祥云
(原志坚 画作)
血抛永济染疆土;
气壮中华留美名。
邓祥云,蒲城上王乡张王庄人,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国民党王竣部二营营长。他一腔热血立志报国。驰骋沙场,血战永济。谱写了陕西军人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
11.民主革命者寇遐
胸怀大志,忠心赤胆救国难;
身陷困途,巷尾街头留墨香。
寇遐,蒲城内府人。性耿直,重气节,喜爱书法,曾任陕西省政府委员、高等顾问。为掩护地下共产党员,陷入困境,街头卖字为生,解放后,任陕西省政府委员。
12.水军大都督陶三春
武艺超群,村女看瓜擒猛虎;
忠心保宋,王妃上阵任都督。
陶三春,蒲城县翔村乡陶池人。当年,郑恩跟随赵匡胤闯荡江湖,路过陶池,偷了陶家的瓜,被陶三春打倒在地,后经赵匡胤调解、做媒喜结良缘。被柴荣封为“天下无敌第一勇猛夫人”。为保大宋江山屡建奇功,官居水军大都督。
13.关中怪杰郭坚
胸有文才,吟诗弄墨名声广;
身怀武艺,绑票掠财德道薄。
郭坚,蒲城县平路庙乡郭家村人。出身贫苦,生性好斗,能文能武,人称“关中怪杰”。
14.女教育家李翥仪
刻苦攻读,庚申折桂;
艰辛兴教,学子满门。
李翥仪,蒲城县孙镇南原头人。李仪祉的宗族,自幼聪明好学,毕业于北京女师大。一生重教,一九三七年任陕西省女中校长,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5.书法迷王进德
练就“衎神楼”,曾把墨水当餐用;
书成“城隍庙”,更惹县官妒气生。
王进德,蒲城县桥陵村人。明朝末年出生,酷爱书法,练到入迷处,曾把墨水当油泼辣子用,他写的“百里金汤”被传为佳话。
16.清代诗人屈复
一笔争雄,文光耀祖;
三秦称秀,诗韵通神。
屈复,蒲城县城内北街人,是清初一位具有民族气节和现实主义精神的诗人。
17.刀客王改名
行侠仗义,炮轰县令民心快;
打富济贫,刀劈恶人官府忧。
王改名,蒲城县原任乡彦王村人。生于清嘉庆年间,为报父仇,苦练武术,后为刀客首领,打富济贫,名震四方。
18.富商王信出银建塔
寺僧筹款延兴寨;
王信解囊五万银。
王信,蒲城县翔村乡延兴村人。宋代富商,乐善好施。寺僧景深化银,王信慷慨解囊,出银五万两建塔,即北寺宋塔。
19.爱民勤政的好县令杨懿
治水兴农,功德标史册;
爱民勤政,风范照春秋。
杨懿,蒲城县东杨乡双酒村人。清雍正年间任浙江鄞县县令。为官清正,治水染疾身亡。百姓爱戴,筹资建祠纪念。
20.冯廷里为民告御状
心忧民苦,不惧强权呈御状;
身负皇恩,定除污吏解民冤。
冯廷里,蒲城县东杨乡冯家村人。清乾隆年间,关中连年大旱,民不聊生,再加上贪官污吏到处搜刮民财,群众怨声载道,冯廷里挺身而出,不顾生死,上京告御状,皇上赐黄马褂一件,领旨查办贪官。
21.疾恶扬善的孙如僚
胸藏大义,专修世上不平路;
怀有奇才,能治街头无道商。
孙如僚,蒲城县人。一生爱管闲事,打抱不平,人称民间公堂,不用花钱赢官司。
22.刘秉彦交农杀知县
反抗剥削,开仓放赈杀知县;
团结群众,除暴安良救难民。
刘秉彦,蒲城县南乡人。清光绪三年,蒲城连年大旱,三年六料无收,刘秉彦领导农民“交农”,杀知县,开仓放粮。
23.翰林学士周爰诹
高官厚禄,仕途达畅得王宠;
臣腐君弱,朝野昏庸弃印归。
周爰诹,蒲城县三合乡十里铺人。清末迁入城内西府巷,光绪八年举人,十二年进士,官居二品。
24.万民拥戴的好县官仵墉
清正廉洁,终落万民一把伞;
省吃俭用,亦施百姓两千银。
仵墉,蒲城县贾曲乡贤坡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进士,曾任察哈尔省民政厅厅长,代理省主席,“九一八”事件时,任临榆县知县,仵墉临危不惧,率领群众坚持抗日。
25.“张大架子”张汝骧
受皇恩,汝骧大架子;
挥翰墨,金殿侍君王。
张汝骧,蒲城县苏坊人。清乾隆年间在朝为官,一日,乾隆皇帝召见,命他写匾,他谦让再三,乾隆不悦地说:“好大的架子”,他挥笔写下“天子重英豪”,从此,“张大架子”就成了他的封号。
26.陆军少将郭炳坤
南征北战,大喊一声敌丧胆;
英勇顽强,智歼二马匪交枪。
注:二马指伪军马步芳,土匪头子马英贵。
郭炳坤,原籍蒲城县苏坊乡郭廉堡人。后随祖父迁居兴镇,。曾任红军第26军关中军分区司令员,1949年12月甘肃剿匪屡建奇功。
27.榆林王井岳秀
守北门,济乡党,功劳蛮大;
增民役,损荫德,史册难评。
井岳秀,蒲城县高楼河井家塬人。在榆林统治达二十多年,曾接济过杨虎城,榆林人民也深受其害。
28.为救国难慷慨解囊的韩望尘
满腹经纶,胸怀大略救国难;
一腔热血,情系黎民捐万银。
韩望尘,蒲城县东杨乡高阁韩家人。1913年自费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为地下党做了许多工作,解放后他把父亲生前所有窖藏的银两全捐给国家,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29.舍己救人的好干部赵斌
无情枯井吞人命;
紧要关头舍己生。
赵斌,蒲城县椿林乡赵家塬人。1963年由部队转业到蒲城县银行工作,1967年在保南乡支援三夏期间,为救两名村童,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⑥ 蒲城县车载cd碟片哪里有卖的
蒲城县车载cd碟片红旗街有卖的,CD播放器作为车载多媒体配置中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为驾乘人员提供必要的听觉享受之用。如今的轿车上除少部分微小型车的低配置车款外,CD播放器已经成为汽车娱乐功能的标准配置,CD播放器按照一次所能收纳播放CD盘的最多数量分为单碟式和多碟式。
碟片的介绍
碟片是以光信息做为存储的载体并用来存储数据的一种物品。分不可擦写光盘,如CDROM,和可擦写光盘,如CDRW,DVDRAM等。
碟片是利用激光原理进行读,写的设备,是迅速发展的一种辅助存储器,可以存放各种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动画等多媒体数字信息。
它是各功能性结构的载体,其使用的材料是聚碳酸酯,冲击韧性极好、使用温度范围大,尺寸稳定性好,耐候性,无毒性。
一般来说,基板是无色透明的聚碳酸酯板,在整个光盘中,它不仅是沟槽等的载体,更是整体个光盘的物理外壳。CD光盘的基板厚度为1点2毫米,直径为120毫米,中间有孔,呈圆形,它是光盘的外形体现。光盘之所以能够随意取放,主要取决于基板的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