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大全 > 国产动画电影的满意程度

国产动画电影的满意程度

发布时间:2022-08-18 02:07:39

㈠ 春季档观众满意度获83.1分创新高,期间各电影的票房如何

今年的春节档真可谓是大爆发,观众满意度获83.1分创新高,总票房超78亿元,7部新片组成的主力军持续刷新春节档票房纪录。在“就地过年”的大背景下,牛年电影春节档受到了超高的关注度。2月14日大年初三当日票房逼近15亿元,大年初四单日票房达11.8亿,从初一到初五中国电影市场历史上首次连续5天单日票房破10亿,而此前的最高纪录为2019年春节档的58.59亿。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以上就是有关今年春节档电影的介绍了,五一档也上映了众多电影,不知反响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吧!

㈡ 为什么国产动漫受欢迎程度很低了

"动画是一个电影类型,不是儿童片(当然在目前的中国是没戏)"徐克语。英语中把漫画分为儿童看的"CARTOON(卡通)"和青少年看的"COMIC(漫画)",在动画界也是同样。所以20岁的我看动画片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认为动画片是"小孩子看的"的观点,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动画片针对的年龄层太小,不但国产的动画片只有7岁以下的人才看,连引进的动画片也只是针对12岁以下年龄层的。所以无怪乎去年引进的《灌篮高手》会引起轰动,相信很多大人也看见《灌篮高手》后会惊呼:"居然还有适合高中生看的动画片!?"这真是中国动画业的悲哀!

世界的动画大国,当然是美国和日本,而两国的动画作品风格也有所不同?quot;老美"的动画以数字化的电脑制作为主,号称"美国没有'动画绘制人'"。其特点是夸张的人物形象和动作,且节奏较快,体现了美国人的直率,爽快的性格。代表有狄斯尼;华纳等公司。而日本的动画以赛璐璐和喷笔绘制为主,体现的是一种唯美的风格。特点是以优美的人物造型,内涵丰富的对白及剧情吸引观众,但相对的,定格画面就较多(1995年的超人气大作《新世纪Evangelion》创造了3分50秒定格且无对白的记录,但销售量仍排亚洲第一,庵野大神的功力真是高深莫测!),节奏也较慢。代表么……吉卜力、GAINAX、SUNRISE、东映……

而中国动画拥有的是什么呢?只要谈到这个话题,很多"专家"都会这么说:"民间流传的皮影乃动画之鼻祖,建国后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更是开了历史之先河……"再往后呢?再往后则是单调生硬的色彩,粗糙且毫无美感可言的人物型,幼儿园小朋友都觉得幼稚的剧情,片中大人发音象3岁孩子,还有毫无感情的对白……。可以说,中国动画观众没有7岁以上的!!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称之为"幼园动画"。

然而,形成"幼稚园动画"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动画片的概念的错误认识以及对观众年龄层的狭隘定位:

前面提到了,很多人认为动画片是小孩子看的,因此从编剧到配音都极尽幼稚童趣(所谓)"之能事。因此把观众年龄层次定位在了一个想当然的低谷中,效益不好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可在日本,动画片分为了3个等级,分别面对3-12岁;12-18岁和18岁以上的年龄层。美国更是把动画片做得老少兼宜,如《狮子王》。解决方法:尽快改变对动画片的认识。

二、题材陈旧且无聊:

国产动画片的题材似乎除了"葫芦娃斗妖怪"、"琴岛和海尔"就是"大灰狼和小白兔"、"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些东西,小学2年级以上就没人看了。说得再不客气点,日本的三流科幻片《咸蛋超人(奥特曼)》(按某些人的习惯把它归入动画片)都比它们来得好看。解决方法:考虑采用受欢迎的剧本(如金庸小说)或年轻人写的剧本(接近青少年喜好)。

三、技术落后或盲目使用"新"技术:

看起来,中国动画恐怕还停留在老式的"塑料纸+水彩笔"的"幻灯式动画片"阶段吧(未证实),既没美国的数字化技术流畅,动感强,也没有日本的"赛璐璐+喷笔"柔和,美观。偶尔有赶赶时髦,用电脑着色的作品也是用"画笔"一类的简单软件"填空"。色彩方面已不是缺乏过渡感,而是干脆完全没有。不要说与美、日的优秀CG(电脑绘图)相比,就连传统的手绘也不如,充其量也就是比小儿涂鸦略高一筹。如果有人指着电视屏幕上的一堆单调的色块得意地说:"这是咱们国家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那么我只想找个地方大哭一场!解决方法采用真正的新技术或更美观的传统技术(比如水墨画)。

四、计划经济时代的荼毒:

我国的动画片大多出自"XX电视台动画部"或"XX美术制片厂",这些都是国家资金在支持,经济效益当然要排在社会效益的后面。于是乎,动画片成了没人爱看的"幼儿公益广告"或"幼儿教育节目",当然也就比不过外国的"文化侵略"啦。国家与其不厌其烦地投巨资生产既没市场又没观众的垃圾片,不如花点力气营造一个良性动画市场解决方法:动画制作商业化、市场化。

五、外行指挥内行或外行指挥外行加上缺乏敬业精神:

现在什么样的人都在搞动画,内行也搞,外行也搞,只是因为它赚钱。"因为现在一般是决策者、策划者是制作人,而不是具体搞动画的。这好比一个不会开车的人教别人开车,由比而出的毛病,车也肯定搞不好了。"(徐克语)而国外"加工片"的泛滥,更导致了我国本来就少有的有能力的专业动画人员的思路匮乏,不思进取,夜郎自大。既然"动画片是给小孩子看的东西,小孩本来就没有欣赏的能力,也就用不着花大力气制作",因而也就有很多人可以以此为借口偷工减料。解决方法:培养专业的动画制作队伍,并合理使用;强化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声优质量低劣:中国播放的动画片,无论是国产的还是国外的,配音不但毫无感情,而且跟角色的年龄,个性不符合。普遍配音的年龄小于角色的实际年龄,经常可以看见我国配音的外国动画片中的高中生尚未变声(例如月野兔)之类的情况。而无论是"酷哥"还是搞笑专家,在国内都是"千人一声"。港台的声优虽然有些"嗲",但配音的效果与角色本来的年龄,性格到没什么大的出入。解决方法:提高配音演员的素质,可以学习日本,将优声当作明星宣传,既促进了他们的上进心,又使动画片更加正规化。进品片放原声既体现了原来的气氛,又节省了经费,又何乐而不为呢?

如今的青少年,看的是《灌篮高手》、《口袋妖怪》、《花木兰》,喜欢的是"酷"。而充满"乡土"气息的国产动、漫画早已无法满足他们的欲望。近来出现了一些本土漫画杂志,虽然临摹、半临摹的作品还比较多,但总是迈出了第一步。而我们的动画业呢?悲哀啊,悲哀啊!

我国引进动画片(尤其是日本的)时,由于引进者并不知道什么样的动画片会受青少年欢迎,因此他们只能找一些他们看起来似乎可能比较会受国内观众欢迎的,且内容绝对"健康"的片子引进到国内。(不排除某些人想实施"地方保护主义的可能性)大人气的《新世纪EVA》可能就是因为内容有一些"血腥(?)"或"少儿不宜"而无法为一些人接受。或是因为内容涉及灰色人生观,人们担心"少年儿童无法理解",或是想杜绝"文化侵略",或是还有其它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而真索性"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过一个",不予引进。或者更简单的原因:他们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一部受欢迎的动画片(!!)。

说到"文化侵略"又想起n年前X市(还不是一个小地方、好像是深圳吧)某人发起的"全市中、小学生联名告别卡通"的闹剧。我要说的是:防止"文化侵略",靠"告别"是没有用的,只有制作出真正吸引观众的精品才行。

最近的《宝莲灯》可以说是中国动画的最高水平了。实际上,《宝》的水平绝对不低于日本(当然《EVA》还是没法比),但它还是失败在题材上--这种老掉牙的题材,如果不经过再创作,是没有生命力的。当看到晚报上提到《宝》首场由于张信哲而爆满且初中女生占大半时,我的心情的确只能用"悲哀"来形容一部动画片需要歌星来拉票房,不是动画业的悲哀又是什么!

悲哀啊,中国动画业者。

悲哀啊,中国动画观众……

我不想这样悲哀下去了,可是谁能帮助我呢?……

不在悲哀中爆发,就在悲哀中灭亡!

注!皆转载!

㈢ 国产动画电影,你觉得怎么样

这些年的国产动漫电影可谓真是达到了峰值,以下的这些动漫电影你都看过吗?

以小金刚作为全片中心带动剧情,故事的推进是和他有密切联系的,到了结尾小金刚更是摇身一变为大反派,存在感十足。


《十冷2》的评分高于第一部,也比《大鱼海棠》、《风语咒》等国产动画电影来的高。所以小编女王大人真心要给大家安利《十万个冷笑话》,别被表象欺骗,认真你就赢了!

㈣ 你觉得良心的国产动画都有哪些

我感觉良心的国产动漫,现在来说的话还是有挺多的,第1个就是画江湖,画江湖它的画风我是非常喜欢的,而且里面所讲的那些人物,情节故事我也是感觉很好看的,第2个就是一人之下,里面的人物设定是非常带感的,尤其是我最喜欢里面的宝儿姐,第3个就是魁拔了,这部动漫电影它真的就是好几年才出一集,但是一部电影真的非常的好看,我觉得算得上是国产动画的巅峰了。

㈤ 为什么国产动画片不如国外的动画片那么受欢迎

中国目前少年儿童的人数是3.8亿人,人均拥有国产动画片仅为0.0012秒,而在日本,这个数字为5-8分钟,所以我们的电视部门不得不从国外花巨资购买播放权。
目前中国有两大动画片生产基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1993至199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全年拍摄动画片约500分钟左右,数量上不能满足播放的需要,而且这500分钟的动画片并非都是精品,大好的市场白白拱手让了人。而近年,动画片生产数量直线上升,仅仅2000年一年,就完成创历史纪录的5000分钟。到去年7月10日为止,已经完成剧本6049分钟,分镜头4278分钟,原动画2147分钟,样片2560分钟,再创新纪录指日可待。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片加工国。
尽管动画产业无论从产量和参与的制作单位都处在一个急剧膨胀的时期,但是在其市场运作方面,却仍然停留在“小儿科”的阶段。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近年来在市场化的运作上花了不少功夫。一部10分钟的国产动画片,在电视台播出一次只能卖到100元人民币,成本却高达30万元。作为国内老资格的动画制作单位,该厂2000年全年的销售额为2279.6万元。
《宝莲灯》就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作品。这部国产动画“大片”改变了“动画片赔钱赚吆喝”的惯例,投入产出基本持平,在当时被称为奇迹。然而当初《宝莲灯》只做了VCD、CD光碟和故事画册、笔记本等衍生产品就仓促收场。
在上海播映的《我为歌狂》投资1500万元,目前电视发行预售收入及衍生产品开发收入共300多万元。然而这些成绩和国际市场运作成熟的动画业比起来,实在是相差甚远。仅好莱坞的一部动画片投资4500万美元的《狮子王》,其票房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就达7.5亿美元。

原因:
目前我国动画市场还是处于疲软状态,市场经济体制仍未完善,整个市场的运作环节中存在许多不规范、不成熟的地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由于人力物力有限无法全国监播,一些电视台无视《著作权法》,盗播动画片尤其是经典老片,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此外,虽然广电总局颁布的一系列关于加强对动画片引进和播放的规定,比如,引进动画片不得超过动画片播放总量的40%,但在一些中、小城市并没有切实落实。”

中央电视台青少年节目中心副主任梁晓涛:“目前的国产动画片尚没有形成产业化,虽然已经有了大的进展。但是国产动画片投入产出仍然失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来自市场。简单地说正常的市场状态是:制片人制作动画片,代理商销售,影视系统播放,企业购买动画产品形象并开发衍生产品,商家销售产品。在我国,则还没有完全形成这样一个系统。制片人在制作出动画片后除了完成播放这个环节以外,其他环节相当大程度上处于一种被动,不能适时参与系统循环,往往造成动画片投资行为失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第一,业内缺乏专业的营销和管理人才;
第二,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三,国内动画片质量上和数量上存在很大缺陷。
于是动画在中国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投资人担心动画节目不能赢利而不肯对动画节目进行投入或者扩大投入,结果是节目数量少,质量次;而企业则因为动画节目的量、质不够而不愿参与动画衍生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形成了恶性循环。

个人认为:
1、首先,最重要的一点,中国动画内容上没有创新!
对于这几年的中国动画,大家都很清楚, 无论是《西游记》还是《宝莲灯》,全都是取自中国古代神话。而且居然一点改动都没有,观众在看 影片之前,对于剧情已是十分清楚,试问这样的影片又能吸引多少观众?没有创新,就好像一个人失 去了内心,空有一具躯壳。尽管外表再漂亮,却没有内容,观众看完影片后,什么也没得到,心灵是 空虚的。再看日本动画,虽然没有像迪士尼一样的动画效果,但是我们看了会感到心里非常充实, 们可以为它哭,为它笑,可以有思想。但是看完国产动画后却是失望,气愤。
2、其次,中国动画把观众 的年龄段搞错,他们只是以为动画永远是为小孩看的,给那些没有成熟的思想的孩子看的。
这只是旧 时代的看法,潮流早已改变,动画是和电影一样的,也可以做给成人看,唯一的区别只是表现手法不 同罢了。而且动画的成本还很低。可是中国人一贯的守旧习俗使得他们把小孩当做自己的观众,这也 是没有票房的重大原因。为什么青年人和成年人不能看动画?
3、配音 或是配乐是要配合动画的。
在这一点上中国动画很失败。比如《宝莲灯》。它的主题曲竟然比影片的 出生年月还要早,那么到底是动画主题曲还是主题曲动画呢?此举明确的说明中国动画制作者们根本 不重视配乐,好像动画只是在看,而不是去听。而投资数额之大并不是花费在动画上,而是进了明星 们的腰包。明星的加入只是包装罢了,并不代表动画水平提高了。因为明星而去看动画的人并不是真 正的观众,那么统计一下,去看国产动画的观众只有没有成熟的思想的孩子和盲目的追星族们,这是 在看动画么?
4、技术落后或盲目使用"新"技术。
看起来,中国动画恐怕还停留在老式的"塑料纸+水彩笔"的"幻灯式动画片"阶段吧(未证实),既没美国的数字化技术流畅,动感强,也没有日本的"赛璐璐+喷笔"柔和,美观。偶尔有赶赶时髦,用电脑着色的作品也是用"画笔"一类的简单软件"填空"。色彩方面已不是缺乏过渡感,而是干脆完全没有。不要说与美、日的优秀CG(电脑绘图)相比,就连传统的手绘也不如,充其量也就是比小儿涂鸦略高一筹。如果有人指着电视屏幕上的一堆单调的色块得意地说:"这是咱们国家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那么我只想找个地方大哭一场!解决方法采用真正的新技术或更美观的传统技术(比如水墨画)。
5、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
我国的动画片大多出自"XX电视台动画部"或"XX美术制片厂",这些都是国家资金在支持,经济效益当然要排在社会效益的后面。于是乎,动画片成了没人爱看的"幼儿公益广告"或"幼儿教育节目",当然也就比不过外国的"文化侵略"啦。国家与其不厌其烦地投巨资生产既没市场又没观众的垃圾片,不如花点力气营造一个良性动画市场解决方法:动画制作商业化、市场化。
6、市场化。
缺乏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院长孙文华指出,制约国内动画产业发展的因素不是钱,而是市场机制和市场意识。“动画人要有市场观念,否则再有钱也是个无底洞,投进去的钱连个水花都起不了。”有专家针对这种现象指出,国产动画要崛起,必须走上产业化的道路,国产动画片在国外动画的冲击下缺乏竞争优势,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

㈥ 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近几年,随着《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二维、三维动画的上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引起了我们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前景的关注。

㈦ 你是如何看待国产动画片的,你会赔孩子一起看吗

在我悲观地看来,现阶段已经不奢望能够出现《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神作,尽管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神作一部接一部。私以为好的动画片是不受年龄限制的,犹记得小学就痴迷的《虹猫蓝兔七侠传》现在大学再看仍是津津有味。回归正题,建议倒是谈不上,只是有一点小小的期望。愿带着一颗讲好故事的心并做出看完这个故事使观者会心一笑的动画的人越来越多。

㈧ 如何评价国产动画片

国产动画一直是大家所批判的对象,我也不得不承认,国产动画无法与日本等国的动画相比。但毕竟我也是看着国产动画片长大的,所以心中总有一份眷恋。国产动画的缺点着实不少,以下我列出几点:


也有许多人曾经喜爱过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小糊涂神、蓝猫淘气三千问、舒克贝塔、小鲤鱼历险记等等。我想那些批判国产动画的人,也一定有过你喜欢的国产动画吧。我不记得一些老朋友们又没有看过小虎还乡、葫芦娃、宝莲灯、黑猫警长、西游记、小猫贝贝历险记、七色鹿、小白兔与雪娃娃等。这些动画片都曾经震撼过我。为救小白兔而牺牲的雪娃娃、为人民服务的黑猫警长、美丽的九色鹿,这些形象从小就激励着我,国产动画也并未没有可取之处。

㈨ 如何看待现在的国产动画片现在的国产动画片究竟是进步了还是衰落了

1、从制作水平、动画技术层面来说,国漫无疑是一直在进步的;

2、从市场来说,观众也逐渐认可了动漫这个行业,不再仅仅是把动漫当成小孩子才看的东西;

总之,技术肯定是进步的,3D动画的细节神情、衣服布料质感以及场景布置等等都是相当出色的,就算是罗小黑战记、刺客五六七这种画风简单的也可以通过多种动作和表情和台词剧情等将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但是很多改版……不敢苟同

很多人说毁掉一部优秀小说的最好方法就是出动画,毁掉一部优秀漫画的最好方法也是出动画。喜羊羊变成了大头娃娃的萌版画风,灰太狼不抓羊了、光头强不砍树了、受伤不流血了、流出来的血是绿色的。角色表情僵硬动作生疏,而且好多人都是共用一张脸。

阅读全文

与国产动画电影的满意程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宝贝电影票房 浏览:829
2015猪猪侠电影之终极决战 浏览:463
韩国电影玉女心经 浏览:817
cf大电影生化危机 浏览:342
2018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校考考题 浏览:287
大懒说电影 浏览:313
2018网络文学改编电影 浏览:83
真希动漫电影 浏览:619
江苏电影公司有哪些 浏览:354
商业头脑电影推荐 浏览:742
大v时代微电影 浏览:723
电视盒子3d电影 浏览:88
大年三十2018的电影 浏览:370
电影票卡优惠券怎么用 浏览:325
柠檬恋韩国电影 浏览:926
电影乌鸦怎么拍完的 浏览:848
韩国侧写电影 浏览:254
手机可以看红蓝3d电影的app 浏览:681
陈都灵北京国际电影节 浏览:330
俄罗斯电影不要在地铁撩妹 浏览: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