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反映南京大屠杀或南京保卫战的影视剧有哪些
《南京大屠杀》、《金陵十三钗》、《南京!南京!》、《四十九日·祭》、《南京1937》。
1、《南京大屠杀》
是由吴子牛执导,秦汉、刘若英等主演的历史战争影片,由龙祥电影制作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子公司及中国电影共同摄制。该片以1937年发生于中国南京的战事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中日结合的家庭在南京大屠杀中的遭遇。
2、《金陵十三钗》。
电影的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中国南京,在一个教堂里互不相识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3、《南京!南京!》。
影片通过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4、《四十九日·祭》。
该剧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金陵十三钗》,讲述了1937年南京被日军攻占前后,在接下来的四十九日内发生的人间惨剧,反映了绝境中的生命意义与人性救赎。
5、《南京1937》。
《南京1937》是由龙祥影业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制作,吴子牛执导,秦汉、刘若英等人主演的战争片。 该片以1937年发生于中国南京的战事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中日结合的家庭在南京大屠杀中遭遇的故事。
『贰』 有谁知道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涉及到日本人残害中国人照片的传出以及一段爱情故事,多谢了
屠城血证 Massacre in Nanjing(1987)
导演:
罗冠群 Guanqun Luo
主演:
雷恪生 Kesheng Lei
陈道明 Daoming Chen
沈丹萍 Danping Shen
1937年12月31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后,展开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国医生展涛仍在一家未及撤离的伤兵医院里紧张地救助受伤军民。他将幸存伤兵和难民带到国际红十字会在城里的安全区内。但日本侵略军随后闯入安全区进行屠杀。展涛目睹惨剧怒不可遏,决心向全世界揭露这一滔天罪行。范长乐的小照相馆日接到日军拍下的记录他们屠杀“战功”的胶卷,范将这一有利证据转给展涛后,全家惨遭屠杀。展涛亦被日军追捕。东北流亡女学生柳晶晶掩护展涛,想方设法帮助他脱险,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展涛终于将照片交到美国人凯蒂手上,但他为转移追兵视线,又只身跑入钟楼。在被日军燃起的火焰中,展涛奋力敲响大钟。凯蒂乘船离开南京,她要将这份记录了日军罪恶的屠城血证公布于世界。
『叁』 关于电影《南京!南京!》的疑问
坐在星美的电影院里,我承认,我遭受到一场心灵的杀戮。
虽然在周四的晚上,但仍然有接近五成的上座率。说明大家对这部电影的关注度,确实很高。
虽然观看的过程中,有哭泣,有叹息,有愤怒,有最后字幕时对于至今活着的小豆子表达了欣慰的掌声,但我仍然难以掩盖自己的愤怒。
这是一部被认为有着某种精神特质的电影作品。
也被认为是今年以来最重要的电影之一。
关于它,有太多的形容词和修饰语:充满诚意,记录中国人的抵抗,寻找日本人的角度,最棒的中国标签的特技……
但是,我要说,我看到的,与听到的,似乎是两条难以相交的平行线。
我没有看到抵抗。我只看到了死亡。
去看这部电影之前,我被打动的原因,就是因为陆川的话。因为他要记录一段中国人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抵抗史。
但是,很遗憾,我没有看到抵抗——如果那短短的几分钟的巷战算是抵抗的话,我无语。我只看到了死亡:成百上千人的死亡,被机枪扫射,被赶进长江,被关押后浇上汽油扔进手雷,那个看起来英勇赴死的刘烨,完全是具有讽刺意味的苍白“英雄形象”。
那六七个日本兵,就可以把满满一屋子数百上千的人俘获,要知道一人咬他们一口都不够分的。
几乎没有一次抵抗是成功的,是有成效的。这就是抵抗吗?
我没有看到谴责。我只看到了歌颂。
用长长的篇幅,记录征服者的庆典,让我有把银幕撕碎的冲动。在此,也许陆川本人的原话更具有说服力:
那场祭祀舞蹈,可以说我有一个特别巨大的欲望想把这舞蹈拍出来,但为什么想拍这个舞蹈,我觉得这事有特别大的意义在里面,这个意义会让我睡不着觉……就觉得这件事做得特别值得。我们必须把这段鼓和这段祭祀带到所有中国人面前。因为这种威胁,这种被征服的威胁从来就没有消失过,而且人家一直在那儿继承着呢。他们可能不冲中国,就随时的。现在让我们汉族,或让我们中国人拿出一段震慑人心的代代相承的文化的东西,我觉得已经没了,我们就剩秧歌了,我们真正的东西在哪儿呢?战争的本质说到底是精神的折磨,它是一种文化在你的废墟上舞蹈。
中国的文化只剩下秧歌,日本的文化就是震憾人心的精神。所以这种真正的精神这种文化,是有资格在你被征服和损毁的废墟上舞蹈的!
杀戮者的本质,是残暴和兽性,那是应该被谴责的继承,而不是歌颂的膜拜。
一段杀戮的文化,也值得如此的歌颂?这是什么样的奴性心理?
也因为这种歌颂的心态,所以“南京!南京!”这个当时在日本以战胜国姿态传播的闪电战胜利口号,才成为陆川这部重要电影作品的篇名《南京!南京!》?
我没有看到正常的日本兵。我只看到了异常的陆川导演。
一个有人性的日本兵的视角,能代替侵华战争中那些日本兵灭绝人性的群体行为?
一个虚构出来的自杀的角川,能够代表一个永远不肯承认自己罪行的民族?如果他们都是有人性的,那为何迄今为止出来忏悔的侵华老兵屈指可数?
如果他们是有人性的,那么活活地剖开孕妇的肚子取出婴儿把玩的都是谁?那些英国和美国记者记录的图片影像中刺刀上的中国孩子,又是谁?那三十万惨死的灵魂,又都缘于哪个魔鬼的双手?
陆川也许自己很喜欢吹蒲公英,所以在一张惨烈的画卷之后,他简单地表达了未来的美好,可是,生的种子,不是在被一个良心发现的日本人放生之后种下的,是应该对历史的永远铭记和对彼岸的时时警惕,同时自己不断强大壮大,才能生长的。
我没有看到爱国情。我只看到了功利心。
一部挂着爱国旗号的电影,巧妙地用了多个片断、多个场景来记录慰安妇与士兵的“兽与欲”,那些不断穿插于故事中间的强奸、多次闪现的完全的赤裸、多次直接呈现于镜头之下乳房……
为何用四五个段落、总长超过五分钟的时间来表现日本人强奸中国女同胞?
用一个日本慰安妇以及无数慰安妇的声音、动作、画面,是为了要衬托出一个有良知的日本人,是他的思考,还是他动了情?
是因为剧情的需要?还是因为票房、话题的需要?
在这部影片中,大腿、乳房、全裸、慰安画面竟然上升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令人发指!
在第一天的首映之后,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媒体反映:友好媒体继续歌功颂德,中立媒体客观报道,恶意媒体负面连牍,但至少都无法避免地记录到相同的事情——观众感受殊议,争议很大。。
观众不是傻子。
有时候,贩卖爱国热情换取财富,有投机取巧的可能。但是,在“南京大屠杀”的题材上,中国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你在记录什么,你在歌颂什么,你在表达什么,在公众的聚光灯下,你无可遁形。
所以,在影院你能听到带着愤怒情绪的叹息,也能听到“XX神经病”的责骂,还有更深了解导演诉求目的的人,会直斥为“功利心太强”,或者称之为“想拿奖想疯了”。
我想,日本人应该会感谢陆川的宽容。
所以,靖国神社是依然可以去拜的,既然南京屠城之后的胜利庆典都可以在中国得到如此淋漓尽致的表现。
所以,屠杀也是应该的,因为有中国兵,因为有抵抗的存在。
所以,不承认南京大屠杀也是可以的,《南京!南京!》里面没有任何数据去记录日本人所犯下的罪行。
如果,这部影片成为惟一一部表现南京大屠杀而终于在日本公映的先例,我不知道,中国人是应该为之骄傲,还是为之愤怒。
1937年,南京大屠杀成为中国人的国难国耻;2009年,《南京!南京!》让中国电影有新国耻的感觉!
是以为记!是以为祭!是以为忌!
『肆』 《金陵十三衩》使无数的人落泪,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怎么样
电影《金陵十三钗》讲述的是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时期,十二位妓女为了营救一批教堂的女学生,替她们前往日本军营参加“庆功宴”赴死的故事。
该片是由张艺谋导演指导,前后耗资6亿打造的一部战争史诗大片。和张艺谋过去的作品相比,这部《金陵十三钗》是他为数不多的几部描写抗战时期的作品,虽然这不是他最擅长的题材,但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豆瓣评分高达8.0分,在张艺谋的作品排行榜上虽然比不上《活着》这种“神片”的超高分数,但在一众反应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中,绝对是上乘佳作。
总结来说,这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立足于小人物的角色来深度挖掘战争的残酷与人性之美的电影。作为一部战争史诗大片,不靠枪林弹雨的感官刺激让人血脉喷张,而是将人性的伟大发挥到极致,给观众以心灵的震撼,让观众为之动容。在所有表现“南京故事”电影中,可以说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是另辟蹊径的,是独树一帜的,是中国电影界一部不可多得的优质佳作。
那么你对这部《金陵十三钗》有什么不同的评价或见解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伍』 观看电影《南京南京》如何评价日本侵华战争
日本人很残暴,这个图片就是他们拿活人做实验
『陆』 电影《南京》介绍
概览:类型:纪录片
片长:USA:88 min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日语/汉语普通话
发行公司: Fortissimo Film ...
上映日期: 2007年7月3日 中国 ...
剧情:1937年冬天,日军大举攻入南京,肆意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廿万人成冷血日军刀下亡魂,数以万计的妇女被强暴凌辱。一班有心的西方传教士、商人及医生,献出有限的力量,保卫无辜的中国人。凭着有这班有心人留下的信件及日记,加上震撼的历史片段、证词及访问,试图在70年后还原南京大屠杀的真貌。两位导演以严正的态度对待历史,藉电影敲醒人性深处的良知,当厚颜的日本右翼组织高调宣告要拍摄一出推翻日军屠杀暴行的纪录片,《南京》更显弥足珍贵。
『柒』 反映南京保卫战的影视剧有哪些
1,《四十九日·祭》
《四十九日·祭》是由张黎执导,张嘉译、宋佳、胡歌、黄志忠、张歆怡、黄品沅等主演。讲述了1937年南京被日军攻占前后,在接下来的四十九日内发生的人间惨剧,反映了绝境中的生命意义与人性救赎。
2,《栖霞寺1937》
《栖霞寺1937》由南京三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南京精汇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于2005年7月5日推出的一部 战争剧情电影,该片由郑方南执导,新华、宋军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1937年底到1938年初南京沦陷前后,南京栖霞寺和尚寂然法师带领寺庙僧人自发创建难民护难所,不畏日军的压力与打击,保护两万多难民的故事。
3,《南京1937》
《南京1937》是由龙祥影业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制作,吴子牛执导,秦汉、刘若英等人主演的战争片。该片以1937年发生于中国南京的战事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中日结合的家庭在南京大屠杀中遭遇的故事。
4,《南京梦魇》
《南京梦魇》的制做前后筹备近10年,从2005年初开始拍摄,从最初的120分钟版本到现在的77分钟版本,历经数十次修改。中文版制片人和配音是中央电视台的吴海燕。
《南京梦魇》的拍摄得到许多华侨的赞助,因为作为第三方个人行为拍摄真实历史事件,使历史的真相得到了还原,使人们更加清晰的了解那段历史。
5,《屠城血证》
《屠城血证》是罗冠群执导的历史故事片,由翟乃社、陈道明、雷恪生主演,于1987年上映。该片讲述了1937年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实施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中国医生展涛不顾个人安危千方百计将证明日军罪行的照片送出南京的故事。
『捌』 江一燕和高圆圆一起演的抗战电影叫什么
这是影片《南京,南京》,百分百准确。
导演: 陆川
编剧: 陆川
主演: 刘烨 / 高圆圆 / 中泉英雄 / 范伟 / John Paisley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日语 / 英语 / 德语
上映日期: 2009-04-22(中国大陆)
片长: 132 分钟
『玖』 你怎么评价《南京!南京!》这部电影
角川的视角,这在以往同类题材的电影中是不常见的。陆川声称这是为了电影的国际化,似无可厚非。但也正是这一点,导致了观影后国内观众对《南京!南京!》的毁誉参半。在我看来,首先某些影评提到的“全片采用了一个日本兵的视角”云云是极不妥的,因为角川的戏份并没有那么多,全片从宏观来讲的线索应该是两条:第一,日本侵略者令人发指的残暴行径;第二,南京民众的自救。在第一条线索中,角川是参与者,同时也是观察者。第二条线索中,主要是陆剑雄的武力反抗和姜淑云等人组织的国际难民区。在原剧本中,第二条线索是比较完整的,但是由于成片中还是去掉了陆剑雄和姜淑云的爱情路线,所以这条线索就破碎成了几段相对独立的桥段。
应该说电影中加入了日本侵略者的视角对还原整个事件的完整性来讲是极有帮助的,但是应该说是实现不了影片的客观性的,毕竟我们的民族感情也可以帮我们回答这个问题:如果说角川的视角是客观的,那是谁也无法接受的。
角川正雄的人物设计,是为了反映战争对于施暴者来讲也是一种摧残。这一点观念确实很难让战争受害者接受,不过导演还是煞费苦心地设计各种情节让观众相信这一点。影片开始,角川仿佛逃荒者般的装扮和饥不择食的吃相,实在有负“大日本皇军”的“雅号”;在教堂中,角川开枪恐吓难民,却误杀了几名躲在门后的少女,在难民的哭声中,角川瘫倒在地,拼命道歉,似乎这样就可以弥补自己的过错;然而随着占领南京的时间延续,角川开始对周围的死亡麻木,开始习惯于拔枪杀人,做人的良知和宗教的仁爱都在隆隆的枪炮声中震得粉碎。角川参加了片尾日本兵的招魂祭祀。很多观众对这场祭祀的安排很不以为然,我确觉得很有必要。陆川的解释是说这场祭祀反映的是日本对中国文化的侵略和消灭,但是我却有这样一个错觉:似乎南京的占领与屠杀都是为了这场祭祀的生祭,用中国人的鲜血来为日本军旗图画荣光。在南京死寂的街道两旁尽是废墟,日本兵以招魂舞蹈鱼贯通过,这种视觉上的反差正表现出了战争的荒诞。角川在抬鼓架时终于抵御不住战争对心理底线的摧残而精神崩溃,在肆无忌惮的狂吼中我们看到了战争饕餮般的丑恶嘴脸。
角川最后的自杀很多人解释为对中国人的谢罪,我觉得也不尽然,至少在影片中交代的还不够有力。角川的自杀,很容易被理解为对自己的一种解脱,因为角川临死前所说的“死了比活着更容易”,更像是由于心理上难以忍受战争中的种种反人性的现象,而产生的弃世思想,并非为了赎罪,这一点极大地削弱了观众原本可能对角川产生的同情。另外,角川声称自己是教会的老师,并以此为由夺取了姜淑云的十字架,但是这件道具再也没有出现过,也没有出现在角川的自杀现场,实在感觉这个情节有些多余;如果当角川自杀倒下时,十字架也从口袋中滑出,虽然有恶俗之嫌,但或许在情节上能够产生一点完整性的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