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电影“芳华”里面,哪一个片段最打动你
至亲分离,小萍和她爸从小就因为文革被分离。亲情最伟大的地方是,无论时间多久,分离多远,那份连着血肉的感情是不会被稀释的。当小萍在被窝落下眼泪的那一刻是很感人。
B. 芳华有些片段没看懂
前段时间看的,有点忘了。应该是越军子弹击中了那位士兵的手榴弹。后面士兵拍一下是因为有只蝴蝶落在那位士兵的身上。
关于手榴弹
根据外形上的判断,这款手榴弹应该是解放军在70年代大量装备部队的67式手榴弹,这种手榴弹是改进了原先的63式手榴弹的构造,采用了全新的密封包装方式,因此手榴弹在使用上更加方便。
而要想了解电影中手榴弹被击中就引爆,我们就必须了解这种手榴弹的触发方式,这种手榴弹在发火装置上改良了63那种铅拉火管,而是在拉火管和触发引爆之间加了一层导火索,因此要想触发这种手榴弹的话,就必须将手榴弹的引线拉开。
所以影片片段应当是他们被越军偷袭,而第一枪打在了那位士兵的手榴弹上。
C. 电影芳华有哪些爱国主义亮点
片段一:刘峰纠正何小萍的敬礼姿势。
也许,很多人认为这个片段平平无奇,并不动人,但是仔细回忆,你如果清晰地记得:何小萍因为敬礼错误,刘峰并不责怪而是送以微笑,并温柔地告诉何小萍,“大臂带动小臂,五指并拢……”这一刻,你第一次领略到了刘峰的善良。
然后,再将之与郝淑雯对何小萍的态度做对比,便更能明白这一片段的动人之处,同样是面对何小萍的敬礼错误,郝淑雯自恃自己为干部子弟,恶狠狠地对何小萍讲,“你不知道不穿军服不能敬礼吗?”
随后还调侃一句,“你这是在耍猴吗?”尽然其骄横跋扈与冷漠无情。再想想刘峰,怎能不被其善良所打动呢?
片段二:何小萍呐喊:刘峰,我送你。
在我印象中,在整部电影中,怯懦且备受欺凌的何小萍呐喊过两次,一次是被众人诬陷后的竭力呐喊:我没有说谎。
再一次便是发生在这里。当刘峰被林丁丁落井下石,被众人嫌弃放逐的时候,自己尚且处于卑微无力的环境之中,柔弱的何小萍却在众人之下,喊出那句:刘峰,明早你走的时候叫我,我送你。
我敢肯定何小萍的这句”我送你“丝毫不比周星驰的那句”我养你“分量轻,因为两者均是在主人公无助的状态,战胜胆怯的自我,而发自内心地向残酷的现实世界发起挑战,不管怎样,那一刻他们都赢了,赢得堂堂正正,赢得光明磊落。如此的呐喊又怎能不让我们感动呢?
片段三:何小萍虽面对战士的尸体呕吐,却依然发自内心的说出“不嫌弃”。
了解常识的人都知道,人类见到自己的同类的尸体面目全非,会条件性的呕吐。而何小萍虽然处于前线,也见识了不少伤员甚至死者,但是如此大面积且状况惨烈的尸体着实让她受不了,她也自然而然地起了呕吐反应,但是当护士长过去安慰她的时候,她先是脱口说出:我不是嫌弃他们。
这是她的真心话,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一个被别人嫌弃一生的人却不曾想去嫌弃任何一个人,善良的人即便是受够了现实给的伤痕,也不想把那“嫌弃”的尖刀刺进别人的胸膛,善良已经很难能可贵,被现实折磨之后,还依然坚守善良,难道这还不够打动人心吗?
D. 《芳华》中最打动你的片段或细节是什么
《芳华》中两个片段最打动人。
《芳华》片段二:为了生活,受尽侮辱,车子被扣,独手与人反抗的刘锋,争执后被围殴在地,战友垫付罚款,那一片段,让人嗟叹泪喷。现实残酷,为生活所迫,无尊严的生活着,英雄挨打。我们看到个人的不幸,也是时代的不幸;我们看到那个时代已经被抛弃,看到那个英雄被人彻底遗忘。看到了个人的不幸,看到更是社会的悲哀。战斗英雄末路,希望就此警醒,让他们有尊严地活着,不要忘记那些曾经的战斗英雄,善待他们。
E. 电影《芳华》删减了什么内容
电影《芳华》本是预计在国庆档上映的一部电影,经历了多次撤档之后,直到2017年年底才算是正式上映。而这期间电影的内容很多地方已经悄然发生改变,很多剧情片段也永远埋没在了制片人的电脑回收站里。很多网友都非常的好奇电影芳华删减了什么内容?以及删减的原因是什么?一部电影的拍摄非常不容易,很多镜头演员费尽心思的拍出来,最后却未必能播出,我们就来了解下芳华删减掉的那些内容!
了解过这部电影的朋友其实都清楚,《芳华》在最初在多伦多电影节的时候播放的版本是146分钟的,但是当电影上映的时候,电影正片却只有136分钟,整体上来说之删减了十来分钟,但是这十来分钟的镜头,却可能是剧组用了十天甚至是更多的时间拍摄完成的!那么在正式版电影当中,删除的都是哪些画面呢?
据悉,在正式版的电影中一共删除了七个片段,除了一些拖剧情没必要的画面,主要有何小萍高原独舞、集体批斗刘峰、何小萍翻尸体找刘峰、刘峰战后的潦倒生活写照的画面,其中何小萍高原独舞的那一段算是比较经典的,删了不免可惜,但是因为和整体剧情没有太多的联系,于是为了不过于的占用时间就把它给删减了。
而那场批斗戏因为涉嫌一些政治问题,讽刺意外太浓郁,最后只能一笔带过,没有放在正片当中,至于何小萍翻尸体的片段,主要是因为太血腥太影响观众胃口,于是也剪掉了,而后面那段对刘峰战后潦倒生活的写照,对剧情没有什么推动的作用,也就删减了这一部分。但是这段虽然不影响剧情,但是还是像何小萍高原独舞那一段一样,少了之后对整体电影的艺术性打了一定的折扣。
F. 电影《芳华》:一代人的芳华已逝
冯小刚的《芳华》最近上映,和好友一起看了这部电影,电影讲述的是20世纪70年代,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在军队文工团经历的成长、爱情萌芽与充满变数的命运。非常喜欢电影的色调,跳舞的镜头很美。看完之后,也有很多感触。
01
“ 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刚来文工团的小萍,为了给正在劳改的爸爸看看她穿军装的样子,偷了舍友的军装去拍了照片,这样一件小事为她之后在文工团受排挤埋下了伏笔。
当一个人受到一群人指责时,哪怕她本身没做错什么,也还是会被人疏远怀疑,甚至贴上一些莫须有的标签。
照片事件后,文工团的女生开始在背后八卦小萍,说她身上有汗味,像从泔水里捞出来的,院里挂了一件垫了海绵的胸衣,于是有人看热闹不嫌事大,在背后嘲笑讥讽的说垫胸衣的海绵上甚至还有可能有澡泥,她们恶意揣测胸衣是小萍的,甚至还要脱了她的衣服证明自己是对的,这背后是怎样一种幸灾乐祸的病态心理。
所以,当和她跳舞的男同志说她身上有泔水味,不愿意和她完成舞蹈动作时,陈峰站出来帮她时,她真的被陈峰的善意打动了,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02
小萍的被排挤其实我能感同身受,也能理解“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为什么最能识得善良。”
因为我也曾经历过。我高中所在的班是文科班,女生多,小团体现象也严重,几个女生报成团,表面上彼此要好,背地里常常互掐。更可怕的是,当她们排挤某个女生时,而你正好和那个女生有来往,她们就会要求你站队,如果你不表态,她们甚至会自动认为你和被排挤的女生站在一起,于是也会成为被排挤的对象。
很不幸,我就是那个不愿意加入小团体的人,于是独来独往的过了三年,后来有一次吃饭和高中唯一玩的好的一个女生碰到,聊到高中很多事情,她说:“在爱攀比的年纪,小团体成群的班级,大家都各自带点小骄傲,如果家境好点,为人高调点,难免都会成为别人在背后攻击你的武器。过了七八年在回望 ,想来都是那种稚嫩的,可笑的,没意义的行为。”
她还说,“一个人不喜欢你不是你的问题,而大家都不喜欢你就是你一个人的问题了,这句话完全只适用于三观已经建立起来的成年人。”我觉得说的太贴切,电影里文工团女生,一个个在背后说风凉话、甚至诋毁一个人的时候,我就想到了高中班上那个小团体。
电影里的小萍其实更惨,她从小就生长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环境里,她的心灵渴望温暖,渴望被爱。当她初来文工团时,她从来都没想过就算她当了兵,还是会被欺负,那份温暖依然遥不可及,在那样一个环境里,陈峰善意就像她生命里的一道光。光虽微弱,却暖心。
其实,当一个人在特定的时间段需要这份温暖和包容时,正好有人在这个时候给她温暖,她甚至可以把这种好,记一辈子。 所以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试想,如果当她刚来到文工团,大家给她的是包容,是爱,那在文工团的日子也一定是生命中最美的日子,或许小萍的命运也会被改写。
所以,无论在某个阶段都不想参与这种小团体,不想八卦别人的生活,更不想恶意的揣测。在希望被温柔对待的同时,首先是要学会如何温柔对待他人。
03
“ 站在恶人的角度,看善良如何吃掉它的孩子。”
这句话是从一篇《芳华》的影评中看到的,突然想起前一阵妹妹发了一条朋友圈,她写到:“吃亏是福好像是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的高尚美德。当然也是我人生前20年一直奉为真理并努力践行的道德准则,长大后才发现,这其实就是很多不厚道的人欺负别人最好的幌子, 过于善良就是纵容。中国式宽容,会吃人。”
底下的配图文字是她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文中写着:“我们奉劝别人要善良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当自己是当事人,受害者的时候,可能又是另一番心境。更为重要的时候,没有谁说为了善良就可以不管是非。
是就是,非就是非,这是底线,是原则,是社会井然有序的保证。
“没有原则地提倡善良,就是对恶的纵容,是孕育恶的温床。本身就是一种恶。 ”
04
看完后,默默点了赞,其实不知道对于这个问题该怎么回复,善良本身不是错,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可以越长大越明白, 善良是分人的 , 对像狼一样的人善良,本身就是一种愚善 。只是我们的教育中过于强调应该做一个善良人,强调隐忍,而忽视了该如何善良,忽视了善良不是普遍适用的,忽视了在做一个善良的人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被人利用自己的这种善良。
电影里,正真让人感到难过的是陈峰这个人物,陈峰的善良是需要被保护的,如果社会中没有这种善良,一定是冷冰冰。而善良的人,不一定得到的都会得到好报,有时候也也会被误解。
陈峰在大家眼里一直是个“活雷锋”,在那个年代,当他成为众人眼中的“活雷锋”时,那么也许他犯一点点的错误都可能是不被原谅的。
影片中陈峰因为听邓丽君的歌,按耐不住心中的感情,对林丁丁吐露心声后,抱了她,而这个场景刚好被同事撞见,林丁丁怕影响自己声誉,于是落井下石,污蔑陈峰,结局是陈峰被处分了,这也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后来,越战开始,他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只胳膊,再后来镜头切换到他讨要车时被打的场景,昔日的战友郝淑雯看到,对打他的人喊着:“我草泥马,你敢打伤退军人,战斗英雄!”
那一刻真感觉心酸,陈峰那么好,可是这么好的人为什么过的不算好,是不是命运太不公,是不是不该这么善良?电影末尾,陈峰和小萍在烈士陵园相遇,小萍问:“你过得怎么样”,陈峰说:“看要和谁比,比起他们(牺牲想烈士)好多了”,其实他的话就回答了问题。
他的善良未曾想过回报,当善良要用回报来衡量时,在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时,就一定会沮丧甚至恼怒,而陈峰的善良是内心的平和,这也是电影的高明之处,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勇士,他赤手空拳的和命运搏斗,他没有因为不被理解而放弃做一个善良的人。我觉得这也是电影本身想要告诉我们的, 真正的善良有时候或许本就是不被理解的,可是在明辨是非的前提下,有些本真的东西依然值得我们坚守。
05
“一代人的芳华已逝”
青春里所经历的,无论好的坏的都成了生命当中的一部分,不论过的怎样,散场时,大家都得离开,然后各奔前途。
有人为自己早早做好了下一步的打算,有人迟迟不愿离开;那些错过了的爱情,那封没给你的情书,那些放在心底的情话;随着时间慢慢走远,有时候,你以为已经忘记了,忽然发现,原来青春里的记忆,能存一辈子那么长久。
也是后来才发现,当时以为放不下的居然放下了,当时以为不能原谅的居然释然了,只是当时没有珍惜的东西后来没有机会了。
因为,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而一代人的芳华已逝,可下一代人的故事仍在继续。
G. 电影《芳华》最感动你的片段是什么啊
最让我感动的片段是刘峰和何小萍渡尽劫波的一抱,这一抱,比千言万语更有力量。世界最温暖的怀抱,也不过如此。
H. 如何评价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里的长镜头
我学的评价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里面的长镜头,其实他的长镜头是一种有重有轻的表现,我觉得他这种长镜头肯定是为了去强调他们这一种整体的风格,然后为了有一个情节上的有减有烦,我觉得这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你在无论叙述文章时还是写作文时都应该这样,
I. 今天才看了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你是如何评价的
电影《芳华》是近年来少有的表现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影片,电影里有一场6分钟激烈战斗的长镜头,表现的战争残酷和伤亡惨重,还有电影里出现了我军的62式轻型坦克,以及用坦克高射机枪压制敌人的情景。曾在网上引起过热议。有网友提出异议,说芳华的血腥战斗场面和伤亡不真实。而且认为1979年我军还是步兵炮传统作战,在越南热带丛林不会有大批坦克出现。
J. 《芳华》中,有哪些精彩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