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大全 > 3d电影巨幕屏哪年开始有的

3d电影巨幕屏哪年开始有的

发布时间:2022-11-07 10:38:16

1. 3d电影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3D电影是1953年5月24日首次出现。

3D电影一般指立体电影,立体电影是一种电影,是好莱坞推出的一种电影。

戴着特殊眼镜的观众像在观看《布瓦那魔鬼》及《蜡屋》这类惊险片那样,发现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车及魔鬼的后面。从而为我们带入了立体电影的时代。


(1)3d电影巨幕屏哪年开始有的扩展阅读:

发展历程

1982年,迪士尼拍摄了短片《魔法之旅》,虽然这部短片只有16分钟,但通过CGI与真人表演的混合,打造出了在当时令人惊讶的3D效果。

1982年,《13号星期五》第三部上映,本片令80年代的3D电影慢慢复苏。

1983年,3D版的《大白鲨第三集》轰动一时,放映首周就赚得1300万美元的票房。但因为电影本身水准低下,3D效果也无过人之处,很快就让观众失去了兴趣。

1985年,《魔晶战士》成为世界首部3D动画长片。

2004年,第一部IMAX 3D长片《极地特快》诞生。该片在2000块普通2D银幕上放映,3D IMAX银幕只有75块。然而就是这75块3D IMAX银幕,获得的票房占全片总票房的百分之三十。3D+IMAX的“超强组合”,让发行方看到了巨大的商业潜力。

2005年,迪士尼的动画片《鸡仔总动员》采用了新型投影技术放映,消除了以往看3D电影时容易产生的眼睛疲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3D电影



2. dmax的中国巨幕诞生记

很多人认为中国巨幕就是大:搞一个大的空间,弄一个大的银幕,多装几台大音箱就好了,
但他们却并不了解,把东西做细做薄不容易,做大同样不容易
凌晨1点,巨幕影厅的最后一场电影结束了。散场观众从黑乎乎的影厅里摸出来,有的拿着吃了一半的爆米花桶,有的揉着惺忪的眼皮,还有的直奔洗手间。昏暗中只看得见绿色的出口指引和几个不耐烦的保安。
而这个时候,勾磊和他的两个同事悄悄进入了巨幕影厅的放映室,他是中影数字巨幕(北京)有限公司实验室主任。他们的工作刚刚开始。
在接下来的这个深夜,为调试出最优的呈现效果,勾磊与他的技术团队要在真实的影厅里测试中国巨幕格式的影片。他们要看同一部电影的20多个版本。调试结束,天已大亮,不时还会遇到赶来看早场电影的观众。
勾磊的工作,复杂且艰苦。而这只是中国巨幕研发过程中的一个片段。在这条自主研发的路上,像这样没日没夜地疯狂工作,是幕后的中国电影人的常态。
也正是由于他们的辛苦工作,在被外国人垄断的电影技术中,第一次出现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原创产品。
从一代到二代
中国巨幕的研发,要追溯到15年前。
早在2000年,中影股份有限公司就联手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开始了解国外市场的高端巨幕技术领域。2008年,中国巨幕雏形形成了。本想继续按部就班地研发,孰料《阿凡达》IMAX版来了。
“2010年初,《阿凡达》出来后,一大批观众都追着去看IMAX版,巨幕影院第一次引爆眼球。”中影数字巨幕(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京民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在陈京民看来,《阿凡达》IMAX版的成功,给中国巨幕的研发打了一针强心剂:中国巨幕必须趁势跟上,打破外国人的技术和市场垄断。
在2011年3月,中国巨幕实验室正式建立。8个月后,2011年11月,中国巨幕技术研发成功。
北京UME影城双井店,成为了第一块试验地。
“这是中国巨幕第一代系统,是一个很大的机器,还用铁箱子锁起来,很笨重。”勾磊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
这个像服务器一样被锁得密密实实的大铁箱,是中国巨幕的核心硬件,全名叫“双机放映图像优化器”。通过它,双机放映2D电影不会重影,放映3D电影图像更为精确。这是中国巨幕的最核心技术。
勾磊也坦言,一代产品并不完美。除了笨重,还存在其他问题。优化器主要靠物理防盗,依然存在用数据线盗取电影拷贝的安全隐患。而散热则是更大的问题。
“我们的机器拿到深圳去,湿度太高,机器散不了热出现死机情况。”勾磊回忆起一代产品的不稳定,笑称这是“南北差异”,后来只得通过重新布置线路解决。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实验室在硬件上继续突破。2013年,自主设计研发的板卡成功上线,优化器从一个大铁箱,瘦身成一个机顶盒大小的小盒子,不但在产品优化上进步明显,还打消了不少人的质疑。
“当初还有人怀疑我们山寨,因为大铁箱和国际上同类产品长相差不多。但等我们的二代产品出来后,产品都是符合DCI标准的,国际上都很肯定我们的技术。”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技术分会会长林民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巨幕的图像优化器技术,已经得到了好莱坞的认可,并申请了专利,这是“中国电影百年来第一次在电影技术上走到了前头”。
巨幕影厅不易建
目前,中国巨幕一代系统已扩展至全国60家影城,二代则有35家,还有5家在建。从2012年4月在安徽合肥中影国际影城1912店引入中国巨幕开始,短短3年间,中国巨幕影城扩展至100家的规模。
然而,建一家巨幕影厅并不容易。
“很多人认为中国巨幕就是大:搞一个大的空间,弄一个大的银幕,多装几台大音箱就好了。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把东西做细做薄不容易,做大同样不容易。”勾磊向本刊记者坦言,除了优化器外,银幕、放映机、音箱等巨幕影厅的硬件整体设计和选择,都经过了艰苦的研发和运作。
以银幕为例,由十几米长的银幕块无缝拼成,如何把这些巨长的银幕运进影院,是第一道门槛。而怎么搭银幕架,如何把银幕做得没有褶皱,都是技术含量很高的活儿。此外,因为银幕得有四层楼高,工作人员还得坐电梯上去喷涂层,这就要求十足的安全保障。
“一个银幕,就需要考虑成本最优化、技术最优化、人员最优化、安全保障等等问题,这些东西都不是现成的,得一步一个脚印去摸索。”勾磊感叹道。
他告诉本刊记者,巨幕影厅是个系统工程,硬件之间的协作更需要精心设计。“因为空间大,所以得配备更多更好的音箱,我们连天花板上都吊着音箱。作为设计者,我们首先得保障沉重的音箱不掉下来,其次再考虑全景声的效果。”
艰苦的研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些外国人慕名而来了。2015年5月,在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拥有5家电影院的山姆第一次来到北京,为的就是中国巨幕。
“中国巨幕的音响效果很出色,一般影院只有7个功放,而中国巨幕有28个。”山姆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倘若合作成功,他将修建一座新的中国巨幕影院,而这有可能是南半球史上第一个中国巨幕影院。
林民杰乐观地认为,像这样的“第一个”,会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我们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又有世界领先的硬件配备,价钱还比竞争对手低,为什么不与我们合作呢?”
蝙蝠侠的制版考验
当然,作为影院,优秀与否的最终衡量指标仍归结于观影效果。
在UME影城双井店试运营还不到1个月,勾磊就发现,放映效果不如在实验室中好,原因在于“每部影片放到巨幕后一些东西会凸显出来,如模糊感、噪点等等。”于是,勾磊决定和团队一起,开始对电影的后期处理进行研发,也是中国巨幕的第二项核心技术:制版。
这时,如何说服制片方提供电影原版拷贝,进而进行中国巨幕版本的制作,成为一大难题。
“一般好莱坞的影片原片都不会出加州的,电影还没公映,要把原片拿到国外,被盗版的风险不小。”勾磊说,为说服好莱坞片商提供原版拷贝,实验室还经过了美国放映协会的物理安全认证,“有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考察了一周,包括门、窗、摄像头、运输环境、人员管理等等,一系列的硬指标都要通过。”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中影拿到了不少片方提供的未上映的影片原片,而代价则是减免制版费。“基本上头几十部影片,我们都没有收取制版费,免费做的中国巨幕格式影片。”勾磊说。
这其中,最令勾磊印象深刻的是《蝙蝠侠:黑暗骑士》。
“这部片子是我们接到的第一部4K影片,一幅图片就4096X2160个像素点,数据量很大,还是用胶片拍的,不好处理。而且全片色调非常暗,十分难调。”勾磊向本刊记者解释,在数字电影时代,影片表现更为清楚,而胶片拍的电影,有它独特的韵味。
为了保持这种韵味,同时又调和观众对清晰度的需求,勾磊和他的团队每天凌晨1点在影院电影放映结束后,拿着新调整的版本往UME影城双井店跑,调试画面。这一工作连着干了整整7天。有时候还得按每秒24帧图像,手工一帧一帧地进行微调,勾磊说,往往调试完,就能碰见赶来看早场电影的观众。
“其实很多细小的调节,观众根本看不出来的。但我们还是会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出自己的品牌。”让勾磊欣喜的是,制片方对最后的效果也十分赞许。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好莱坞几大片商都主动找上门来,制作中国巨幕版本。当然,现在制版可不是免费的了。
随着影片制版数量的增多,实验室已开发出一套较完善的软件,“大部分工作都由软件完成,人工调整的部分不多。”勾磊说,现在他的团队只需偶尔去影厅调试画面效果。
如今,制作2D影片的中国巨幕版本,大概花3~5天即可,而3D版本的影片,最多不超过一周时间即可制作完成。
不做下一个IMAX
截至2015年5月,勾磊的实验室共制作了96部进口片和118部国产片的中国巨幕版本,共计214部。这么大的影片库存量,给中国巨幕与最大对手IMAX的竞争,增添了筹码。
在国内,IMAX一个月只供应1~2部片子,在同期只允许一部IMAX电影上映。并且,它还要与影院和片商分票房。这样的模式,并不能让院线满意。
勾磊举例称:《画皮2》上映火爆,IMAX上的却是一部票房并不好的好莱坞大片,院线成绩惨淡;而IMAX与《1942》合作时,为腾出《1942》IMAX档期,撤掉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IMAX版,最后结果更不如意。
“不管是国产片,还是进口片,IMAX的放映逻辑,并不把院线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勾磊总结道。
这就给中国巨幕撬开IMAX长期垄断的市场提供了生机。
在林民杰看来,中国巨幕还有一个技术层面的利好,就是全面数字化的技术浪潮来临,抹平了IMAX与中国巨幕的技术差异。“我们的片源都是电影数字拷贝,来源都一样,只是用了不一样的方法达到一个相同的高质量放映效果。”
陈京民则告诉本刊记者,发展到现在,中国巨幕在技术上已经可以与IMAX相媲美,并且还不干涉院线选片(反而为影院提供更多的片源选择),也不参与制片方和院线的票房分成。
这些差异,让中国巨幕迅速扩张。
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巨幕还在不断创新。
勾磊向本刊记者透露,他的实验室已经有新技术的应用储备了,包括为适应高帧率的4K电影制式所作出的硬件调整,以及用最新的激光技术替换放映机的氙气灯等等。或许不久之后,勾磊又得凌晨一点回到电影院,调试硬件更新的散热问题,校对光源更换的画面问题,或许还要研发新的3D眼镜,或是新的座椅。

3. 世界上第一部IMAX电影和IMAX3D电影分别是哪部

世界上第一部IMAX电影和IMAX3D电影分别是《虎之子》、《我们生为明星》。

IMAX,即Image Maximum的缩写,意指巨幕电影,是一种具备更高分辨率、清晰度和亮度、更大对比度以及更全色域覆盖的电影摄制、转制、放映系统。

IMAX影院特点:

IMAX影院的构造与普通电影院有很大的分别。根据形状的不同,IMAX银幕分为矩形幕和球形幕两种,标准IMAX幕尺寸指矩形幕,而球形幕的直径可达三十米。

球形幕主要放映全天域电影(IMAX Dome,旧称OmniMax),球形幕电影采用鱼眼镜头拍摄,使左右视野180度的景物能成像于平坦的胶片上,放映时再用另一个鱼眼镜头让全景重现银幕。

4. 3D电影的发展历史

1、胶片立体电影的形式和特点

红绿分色技术和线偏振光分光技术

在胶片立体电影时代,使用最多的是红绿分色技术以及线偏振光分光技术,红绿分色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兼容性好,应用范围广,任何有35mm胶片放映设备的单位,只要购买廉价的红绿眼镜,都可以放映胶片立体电影,大规模的应用导致现在一说到立体电影,人们就想到硬纸壳做的红绿眼镜。其缺点是容易出现重影,放映的画面稳定性差、画面不清晰、立体效果差,观众容易产生疲劳感。

线偏振光技术最大的优点是立体效果稍好于红绿眼镜,但仍然有明显的重影,放映的画面仍不够稳定性、画面仍不够不清晰,较长时间观看仍产生疲劳感,观众的头部倾斜角度不能大于15°,否则会影响观看效果。

IMAX

IMAX 3D利用偏振光分光原理,所使用的70毫米15齿孔电影胶片的面积是普通35毫米胶片的10倍,是一般70毫米宽银幕胶片的3倍。IMAX巨幕3D画面大、视野宽广、视觉效果好,但成本高,所需放映的场地和空间巨大,制作费用高昂,而且需要使用70毫米15齿孔的设备进行放映。目前IMAX放映系统也在进行数字化,刚刚推出IMAX数字立体放映机,但其数字放映系统的价格和胶片IMAX系统基本一样。总的来说,IMAX 3D投资高、经营成本高,不是一般影院所能承受的,不适合在普通商业影院推广。

2、数字3D电影发展现状和优点

数字立体电影依托目前数字影院放映设备(2K)的平台,只需增加放映数字立体电影的辅助设备和更换金属银幕或高增益白幕就可放映数字立体电影。数字立体电影比胶片立体电影的放映具有画面清晰、稳定、无明显重影、亮度高、与普通数字放映设备相兼容等众多优点,克服了观看传统胶片立体电影时的头晕、疲劳等弊端,能给观众以特殊的观影体验和视觉享受。自从2005年11月美国迪士尼首次推出数字立体影片《小鸡快跑》以来,目前在全球已经出品了10多部数字立体影片(全部是动画、科幻、历险类主题,主要追求立体观感效果,片长一般与普通故事片相同),两年以来世界上已安装了1500多块数字立体银幕。这种特殊类型的电影在商业影院一推出就受到各国观众的喜爱,虽然在国外数字立体电影的票价比普通电影的价格高出1-2.5美元,但观看电影的人次却远远高于普通电影,据统计,一块数字立体银幕的放映收入一般要比普通银幕高出2-5倍,以2007年3月30日上映的《拜访罗宾逊一家》为例,首映当天每块银幕的3D版本票房约12000美元,而2D版本票房只有4000美元,该片在美国总票房9800万美元,其中三分之一来自数字3D放映,而数字3D银幕只占放映总银幕的六分之一。票房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影院经营商、影片制作商和设备生产商的积极性。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已掀起了发展数字立体影院的热潮,美国和欧洲的放映商纷纷开始实施数字3D系统安装计划,预计到2009年全球数字影院中放映立体电影的银幕将超过5000块;美国好莱坞梦工厂去年宣布2009年以后出品的动画影片全部采用数字立体格式,迪士尼最近宣布从今年起生产的动画片也全部采用数字立体格式。根据我所得到的消息,今明两年全球将推出10部以上数字立体新影片。国际同行一致认为数字立体电影改变了人们在影院的观影方式和体验,已成为电影新的增长点,并将有效地增加了盗版的难度,加快了全球数字影院的发展进程。虽然现在国际上安装数字立体系统的热情空前高涨,但关于数字立体电影的相关技术标准尚在制定之中,节目母版的格式已在DCI组织的规范下基本实现了统一,关于放映系统格式还没有计划进行规定,数字立体放映系统在有些指标上尚不满足DCI规范的要求,如:色彩深度等。

数字3D放映系统相比胶片放映系统具备以下优点:

1) 数字3D放映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立体显示效果
数字放映技术在原理上相比胶片立体有较大的改进,使用了液晶开关技术、圆偏振光分光技术及光谱分光技术等,这些技术抗干扰性强、画面稳定、立体效果好、无明显重影,画面清晰度高。由于目前数字立体放映系统亮度还不够高、光效率还不够大,因此在大银幕上放映(14米宽以上)仍然有待改进和提高,或采用双机放映的方式。但随着技术发展,较大功率放映机或者使用双机放映,都有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且随着放映尺寸的增加,也能解决窗口感的问题,将挑战IMAX立体电影,会给观众一个更加精彩的立体世界。

2) 数字立体放映系统安装方便、操作简单
胶片放映机使用机械方式进行控制,人工装卸拷贝,操作复杂、精度低;数字放映机使用数字方式进行控制,操作简单、精度高,数字放映系统只需要在镜头前或者是放映机内部光路上添加一个滤光器件,可方便进行拆卸

3) 数字技术简化了立体影片制作工艺
制作胶片立体电影因为要处理两条同步的负片,因此不论是剪辑还是洗印都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所以愿意制作胶片立体电影的人不多。现在数字技术的应用大大简化了立体影片在后期制作时剪辑、特效、配光调色等方面的工序,而且如果是制作动画立体影片,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虚拟另外一个摄影机,用一条影片的内容就可生成两只眼对应的影片。但是拍摄真人实景立体影片在摄制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难度,不过国际上已经有许多人在尝试用数字摄影机于拍摄立体电影和,相信真人实景拍摄的数字3D影片将很快面世并逐渐增多。

4) 数字技术丰富了节目内容
胶片立体电影由于制作技术的限制,很难加入特技,再加上胶片立体电影制作困难,所以能吸引观众的片源稀少,这在胶片时代是造成立体电影难以发展的最大的一个问题。
现在数字技术的应用降低了人们制作动画立体影片的难度,数字动画特技的大量使用扩展了制作人的创作空间。而且除了数字动画立体电影之外,还可以用数字摄影机拍摄数字3D影片,可通过数字技术将普通2D胶片电影转成数字3D格式,国际上已经有一些大导演例如乔治•卢卡斯等对此非常感兴趣。这样将较大地拓宽数字立体电影的片源,增加了数字立体影片的题材和数量,能够为影院吸引更多的观众。

5) 数字立体电影可以提高票房收入
由于使用了数字立体放映技术,良好的视听效果吸引了大批观众,在国外即便影院把票价提高1到2.5美元,仍然有大量观众慕名而来,使得数字3D影片比2D影片高出2到5倍的票房收益。优异的票房成绩调动了多方面的积极性,制片厂纷纷推出各种题材的数字立体影片拍摄计划,放映商积极安装数字立体放映系统,设备商努力改进和推广产品,抢占市场份额。

5. 宽银幕电影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20世纪50年代出现新型电影,采用比标准银幕还宽,可以使得观众看到更加广阔的景象。

6. 中国的第一部3D电影是哪年开始上映

1962年,我国的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国内第一部3D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

7. 中国3d电影从哪一年开始流行

1922年第一部3D电影诞生;1962年中国的3D电影第一部‘魔术师的奇遇’诞生

8. 中国巨幕的发展历史

中国巨幕是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科研单位以“产学研用”的形式联合开发的“中国巨幕系统”,完成了从巨幕版影片的制作到图像优化核心技术的研发,并对放映系统进行了改造升级,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巨幕系统的研发和应用示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数字电影放映进入到世界先进高格式、全景声效的技术行列。同时,必将带动我国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国产化研发和应用,亦将引领国内高端影院的建设发展。
中国巨幕自面世以来得到了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及支持,亦获得国内外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中国巨幕在2012年举办了多项活动,引起行业内热烈的反响。 经过近三年的研发和技术攻关,在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研发的“中国巨幕”系统于2012年4月9日在安徽合肥中影·国际影城成功举办了“中国巨幕·影动中国”活动,标志着中国巨幕已由初期的实验性放映正式进入了商业运营阶段,拉开了中国巨幕市场推广的序幕。
同年5月17日,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参加了第6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正式发布“中国巨幕”系统实验完成并正式推入电影市场的消息之后,引起国外行业内人士的关注及国外众多媒体的争相报道。
同年7月,中影星美电影院线与中影数字巨幕(北京)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购置18套“中国巨幕”系统,此次双方友好合作进一步表明“中国巨幕”在巨幕市场上的发展前景。
截至2012年8月,中国巨幕将有8块银幕正式投入商业运作。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为积极配合及推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中国巨幕”、为使中国巨幕系统达到世界一流的放映质量,建立了具备世界水平的中国巨幕实验室,并组成专业研发团队,对巨幕专用控制系统、巨幕专用母版制作、巨幕多声道系统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中国巨幕实验室近半年来不断加大对母版制作工艺及设备放映技术的研究力度,精益求精,以满足广大电影爱好者对巨幕电影的需求。
自中国巨幕实验室建立以来,我们邀请国内外的知名导演、制片人和发行商考察观摩中国巨幕的制版技术,如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宁、宁浩、彼德·博格等导演,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认同。 中国巨幕的母版制作工艺是一项具有自主工艺、流程的制版技术。中国巨幕实验室特有的母版制作技术,得到了国内外大制片厂商的青睐。
已陆续制作了《黄金大劫案》、《画皮2》(3D)、《搜索》、《甲午大海战》、《笔仙》、《听风者》等多部优秀国产影片“中国巨幕”版,与此同时,“中国巨幕”得到好莱坞大制片厂的大力支持,如环球制片厂、索尼影业以及20世纪福克斯,均为中国巨幕提供了制版素材,已成功制作了《泰坦尼克号》(3D版)、《超级战舰》、《特工争风》、《老雷斯的故事》等影片的中国巨幕版。 中国巨幕系统紧跟世界新的技术,我们还在积极进取研发高帧率、新光源等前沿技术以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我们亦继续与业内各界人士共同合作,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巨幕的科技与市场价值,为广大电影观众奉献高质量的巨幕影片。

9. 3D电影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中国第一部3D电影是哪部

中国第一部3D电影是《定军山》,在1905年,不过那时候大多数人连电影都没看过,更不用说3D电影了,所以其实3D电影并不普及。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1905,适逢谭鑫培60寿辰。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获得了拍摄中国人自己的电影的灵感。这一年,离狄克逊发明电影放映机过了16年,离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火车到站》过了10年。

《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建安廿年,即公元215年,曹操平汉中,并派大将夏侯渊、张郃等留守,驻兵定军山和天荡山各隘口。刘备趁曹操立足未定,同年率将进兵汉中,老将黄忠打败了驻守天荡山的张郃后,又奋勇取定军山,经法正指点,夺得定军山以西的挡箭牌山的山头,踞高临下,直取夏侯渊,夏措手不及,被黄忠腰斩,从而夺得了定军山。

中国3D电影什么时候开始的

动作片做为华语电影的主力类型,这么多年来,华影在国际市场也都靠着它抢滩登陆,有远见的华语电影人知道3D是必经之路,早早谋求着抢占先机。华语电影人花了50多年的时光,一步一步地在实现着华语3D电影的脱胎换骨。

红蓝立体是最早期最传统的3D电影技术,1960年代就已经诞生。这种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两部摄影机拍摄,然后再用两部放映机放映,从不同位置投射红蓝两色画面到幕布上形成重迭,再透过红蓝眼镜观看就能产生“视差”,从而让观众眼前出现立体效果。

在我国,196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利用这种技术拍摄的影片。1962年,由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桑弧导演、陈强主演的《魔术师的奇遇》,算是国内第一部3D立体电影。将3D电影技术运用到武打片拍摄,是由台湾电影人首创。

在1970年代末,因功夫片题材抄袭成风,已逐现衰落迹象。为了挽留日益减少的观众,台湾富华影业公司尝试用红蓝技术拍摄立体武打片,先后推出了由导演张美君执导的3D立体功夫片《千刀万里追》及《十三女尼》。

这两部立体电影虽好看,但看着看着观众总会有晕眩呕心的感觉,这便是当时3D技术最大缺陷之一:红蓝立体最早大都用于黑白电影画面。比如《魔术师的奇遇》就是,对画面品质没什么影响,然而用在彩色电影画面,便有了色彩不清晰、不自然的问题,加之两色影像迭合很不稳定,很容易会让观众适应不良。

虽然观众会感觉不舒服,但效果新奇刺激,还是具有相当高的吸引力。事后也证明,3D立体技术确实适合拍功夫片,因为其中的动作、兵器的出现频率很高,“剑指观众”、“万箭穿心”的立体效果让银幕外的观众避闪不及,震撼无比。

立体武打片在台湾成功后,也相继在日本及香港上映,轰动一时,当年还参加法国戛纳影展会外市场展览,获得影展大会金箭奖等五项荣誉。可惜的是,在一次视察外景场地时,两部影片的制片人被直升机螺旋桨击毙。

当时一部立体电影所用的胶片,至少是普通影片的两倍。因为投资实在太大,3D立体电影逐渐在影院消失了。

10. 中国的3D电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010年,阿甘导演“大作”《魔侠传之唐吉可德》
《魔侠传之唐吉可德》是2010年8月上映的国语电影,导演阿甘。是中国也是亚洲的首部全片3D立体电影,由阿甘执导,郭涛主演,
于英国完成后期制作工作。脱胎于西班牙作家作家米盖尔·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唐吉可德》
票房约3000万,制作成本7000万。评价基本上是负面,剧情烂到极点,从头到尾不知所云,看不出导演想说点什么,如果你只是想看热闹、看场面,对不起,你也会失望,技术成不成熟倒在其次,感觉摄制人员根本还没搞懂3D的概念,压根不会表现画面,只能说是一个3D电影的尝试吧。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演员表演黑卖力,只是从全局来看,卖力也成了吃力。

《龙门飞甲》
徐克导演2010年作品
《龙门飞甲》是中国第一部用3d技术拍摄的imax3d电影,徐克导演2010年拍摄的作品,是《新龙门客栈》的续集,是中国大陆继香港后大中华区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3D武侠电影。影片投资3500万美金,是导演徐克与动作巨星李连杰继《黄飞鸿》系列之后再度合作的电影作品,并汇聚周迅、陈坤、李宇春、桂纶镁及范晓萱等实力影星倾情加盟。出品方博纳影业集团已与IMAX公司正式签约,《龙门飞甲》也成为了继粤语后华语电影史上第一部获得官方认证的IMAX 3D电影。该片于2011年12月15日上映。徐克坦言,其实3D的计划原本应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实现的,但当时的技术并没有完全成熟。《龙门飞甲》如果只是作为普通效果来看没什么出彩的,要到影院里去体验imax3d的震撼效果

附注:
IMAX-3D的立体效果确实强于数字3D,
现在世界上3D技术有很多种,而IMAX-3D采用的是目前公认的最好的3D立体技术,这种3D技术,可以呈现更为立体的效果,但代价就是用来播放的3D设备价格非常昂贵,不是所有电影院都能拥有的,因此导致IMAX-3D的票价居高不下。如果看普通电影,IMAX巨幕可能不划算,但看3D立体电影,虽然票价仍然很高,但更为逼真的3D立体影像,倒也物有所值

阅读全文

与3d电影巨幕屏哪年开始有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国电影明星美女有哪些 浏览:183
2021香港电影智齿豆瓣评分 浏览:386
江宁有哪些电影院 浏览:401
电脑电影网页打不开怎么回事 浏览:633
薛之谦演过什么电影 浏览:784
灾难电影2018 浏览:969
2015年买电影票的软件 浏览:453
在电脑上用什么软件看电影最好 浏览:589
俄罗斯科幻电影棕熊 浏览:457
韩国禁播动作犯罪电影 浏览:536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一 浏览:984
电影什么摇滚 浏览:819
欧美超能力电影2018 浏览:764
2017五月大陆电影 浏览:936
电视播放硬盘电影播不完 浏览:39
美国电影美女当保姆照顾托比 浏览:499
2016六月电影档期 浏览:392
英国电影豆瓣叛军 浏览:895
韩国电影男主角当过海军 浏览:848
日本高看的爱情动作电影 浏览: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