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张艺谋主导的电影《英雄》的宣传手法,参考英雄的百科“当年首次采取了许多国产影片从未有过的营销手法”
分析电影《英雄》营销的模式
喜爱《英雄》是因为它迎合了观众的需求,《英雄》的火爆则得益于其高超市场化的运作。解析《英雄》是为了诞生更多的《英雄》。
上市7天票房进账1个亿,它就是《英雄》。
《英雄》依靠其雄厚的资金支持、领先的市场理念、娴熟的运作手法,在2002年12月20日甫一上市,就大获全胜。截至2003年1月7日,票房达19500万元。
然而,票房只是《英雄》带来的收入的一部分。实际上,影片早在全球公映之前,制片方就已通过一套系统的操作手法,不仅收回了全部投资,而且还实现了盈利:欧美地区发行权以2000万美元售出;韩国与日本发行权分别以200万美元和70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VCD、DVD内地音像版权以1780万人民币成交;《英雄》贴片广告的标价是30秒200万元。当然,我们不能忽略图书、邮票等后电影产品和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所带来的巨额收入。
从财务的角度看,《英雄》无疑是成功的。究其本质,创新性地将营销观念导入电影产业和整合性的成熟的市场运作手法,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
研究中国电影市场和消费者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大片的新鲜过后,国内电影院就风光不在,票房逐年下滑,近年更甚。20年前,中国电影观众每年最高接近300亿人次,上世纪90年代猛跌至五六亿人次。电影市场如此江河日下,原因在于:
1.忽视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任何产品,只有迎合消费者现在和未来潜在的需求才能获得成功。对于电影“生产者”来说,了解主流观众生活形态、观念和偏好的变化与趋势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在我国电影市场上娱乐片观众占主流,在这个市场上观众就是上帝。而中国大多数的导演却没把观众的需求放在心上,蔑视观众的需求,结局只有死路一条。
2.中国电影观众的偏好已发生变化。
近5年电影观众观赏情趣的强烈变化表现在越来越向平民化、通俗化、纯娱乐性靠拢,轻松的喜剧片和惊险的灾难片更被看好。“看电影只是为了娱乐放松”,这已是主体观众在紧张忙碌工作之余进影院的主要目的。
3.中国观众缺乏电影经验。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观众每3年才去影院1次,这使得观众缺少一种看电影的经历,不知道自己花几十元的代价去影院观看是否值得。
4.进口大片票价太高。
比如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在中国的最高票价达到80元,比美国的最高票价还高。在一个消费水平相对低下的市场上价格严重扭曲,是引进进口大片反而导致中国电影市场降到冰点的主要原因。
5.盗版光盘、走私影片泛滥,严重侵蚀电影的市场肌体。
因盗版的性价比较正版具优势,从而使电影的票房受损巨大。
6.电视电影频道的替代作用。
7.缺乏真正权威的、对观众的偏好和电影的创作起引导作用的影评。
国内影评人士往往从电影的专业角度来分析电影,很少从观众的角度欣赏影片,从而没有有效地激发观众观看的意愿。
8.中国电影从产量上来说不少,但进入市场的并不多,很多影片观众根本看不到,有的根本就没有发行。
9.缺乏营销意识。
在国营制片厂,一部投资上百万元的影片,能拿出两三万元来宣传就不错了。因为缺少营销意识,缺少一流的营销人才,致使一些国产电影“锁在深闺人未知”。面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持续疲软,众多优秀的国产影片只能依靠几乎是惟一的手段??抢占“情人节”、“春节”等黄金档期来争夺高额的票房回报,中国电影的无奈由此可见一斑。
精确定位
张艺谋从来就不讳言《英雄》作为一部商业片的定位:“评价《英雄》成败的关键在于票房。”
《英雄》试图以一种全新的叙事手法和充满想像力的表现方式,在人们的脑海中占据一块属于武侠片最高境界的经典区域,让人们一旦说到武侠,就自然提起《英雄》。这样的定位就自然衍生了影片恢弘的气势、惟美的画面、流动的色彩、浪漫的音乐和强大的阵容;就自然衍生了高额的投资和一系列令人窒息的市场推广动作;就自然衍生了高达40元/人的国产片票价;也就自然衍生了人们心目中堪与《泰坦尼克号》媲美的国产大片形象。
准确的形象定位锁定了《英雄》的目标受众是大量的普通观众,而不是电影节的评委;注定了《英雄》将成为人们心目中武侠片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注定了《英雄》最终要成功。
强大的电影品牌号召力
所谓品牌是指用以识别企业产品,以求有别于竞争者的产品所确定的名称、术语、符号、设计或这4者的结合。作为一种大众流行消费产品,在大众日益依赖品牌消费的今天, 电影必须在市场上打造并运营自己的品牌。《英雄》的品牌经营策略无疑已成为中国电影业的经典之作。
只张艺谋一人,就具有了足够的票房号召力。更何况800万美元左右的片酬力邀大腕巨星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章子怡、甄子丹加盟,再加上杜可风的摄影、谭盾的音乐、程小东的武术、和田惠美的服装、人物设计、帕尔曼的小提琴、《黑客帝国》特技制作班底为全片制作的将近17分钟耗资1000万美元的特技,剧组中的每一个元素都为《英雄》品牌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品牌的价值不是由企业自己评定,而是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存在于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中。
1.沟通。
《英雄》与观众的沟通,是通过放映前大规模的宣传推广来完成的。不论是在媒体投入、大型公关活动,还是在售点生动化陈列方面,《英雄》主要的诉求点都在于其班组阵容的强大。它试图利用导演和明星的品牌号召力来说服观众:《英雄》的确能够以其堪与好莱坞媲美的精良制作,带给他们一直在武侠片中所寻求、所期待的感官享受,他们在精神上获得的快感将远远超过他们在物质上的付出。
2002年11月28日开始上市的《英雄》记录片《缘起》,将《英雄》与观众之间的沟通推到了极致。这部采用纪实手法,从北京到敦煌,从九寨沟到横店,历时3年共1000多个日夜跟踪拍摄而成的记录片,刻画了《英雄》从张艺谋脑海中的一个概念到最终成为一部成熟电影作品的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大面积多渠道地传播这个记录片,使观众有机会第一次与《英雄》的创作和诸多明星亲密接触,从而强烈地勾起更广泛的人群对《英雄》产生好奇与期待。
2.体验。
《情感营销》的作者说“体验是企业和顾客交流感官刺激、信息和情感的要点的集合。”电影与有形的产品不同,它给消费者提供的价值就在于一种体验。
浩荡的秦军于铙鼓齐鸣中策马奔驰,英雄的决斗在白发老朽的古琴旁屏气敛息,燃烧的仇恨伴随着鬼太鼓低沉的邪气,茫茫大漠间传来的是小提琴哀怨的思念;红色的枫林、绿色的山水、蓝色的书房、黄色的沙漠;《英雄》中的人物,淡化成一个英雄的符号,在服装颜色的变化中肆意泼洒英雄的风情韵致,张曼玉红衣飘摇中的绝美,李连杰黑衣劲装中的刚毅,梁朝伟白衣飘飘中的孤绝;棋亭打斗、黄叶漫天、九寨比剑,所有的这一切都以张艺谋独特的叙事手法,向观众扑面而来。这的确是一部“在色彩中流动”的“视觉的盛宴”。
3.联想。
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联想是品牌力内涵的重要构成要素。《英雄》以其精良的制作,成功地成为公众心目中最高水平武侠片的代名词。在这个阶段,《英雄》品牌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张艺谋和明星品牌的影响力。观众开始更热衷于讨论影片的人物、情节、色彩、音乐、画面、服装,他们不再通过导演和演员等因素来对影片质量进行评价,而是相对独立地以自己的“体验”来进行评价。
《英雄》以自己的优秀经受住了观众的考验。《英雄》在品质上的成功使得《英雄》品牌和导演、明星品牌在市场上交相辉映,一方面有力地提升了导演和众明星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英雄》品牌的进一步延伸。
整合的营销传播
《英雄》的成功,绝非偶然。除自身品质出众外,其在运作上的整合传播推广功不可没。
1.前期策略。
(1)秘而不宣。该片开拍以来,一直都在极度保密之下进行。其主要人物造型都秘而不宣,这引起了新闻媒体的极大好奇。因此,当《英雄》剧照曝光后,立刻激发了媒体、大众和众多商家的第一波关注的热情。
(2)冲击奥斯卡。后期制作完成后,《英雄》剧组开始频频主动与媒体接触。于是能否成功入主奥斯卡,又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和心中最大的悬念,更加激起公众对此片的期待。
(3)提前推出《缘起》。“《英雄》盗不着,就盗记录片《缘起》。”殊不知,这样就又落入了《英雄》的“圈套”。《缘起》既是《英雄》的记录片,更是《英雄》的宣传片,通过它又掀起了观众对《英雄》的新一轮期待。利用人们对影片的好奇,将《缘起》首先推向市场,可谓是宣传造势的创新之举。在《缘起》推出之前,《英雄》漫画、小说、邮票相继面世,形成一浪接一浪澎湃之势。
(4)盗版的宣传效应。当人们津津乐道于《英雄》与盗版的“明争暗斗”时,《英雄》已上了报纸、网站娱乐版的头条。都知道《英雄》深圳试映要凭身份证方能入场,都知道深圳的盗版商扬言7天内拿到《英雄》盗版,都知道《英雄》的防盗版工作将进行到底,所以都期望知道是否“盗”高一尺,《英雄》“魔”高一丈。
《英雄》在惊心动魄地与盗版的斗争中成了舆论的焦点。
2.中期策略。
(1)包机首映礼签约仪式。2002年11月22日,《英雄》制片发行方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隆重的包机首映礼签约仪式,现场播放了《英雄》的精彩片段和拍摄花絮。包机首映在中国电影史上是首次出现,《英雄》继续成功地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2)内地音像版权天价拍卖。2002年11月29日,《英雄》VCD、DVD内地音像版权拍以1780万元的天价拍卖,创出国内音像制品版权交易最高纪录。这进一步使人们确认了《英雄》的价值,直接有效地激发了消费者一睹为快的欲望。
(3)媒体广告的投放。随着公映期的临近,《英雄》在媒体上的动作越来越大,全国大部分观众都暴露在影片立体轰炸的宣传攻势中:除了灯箱、路牌广告、影院的海报陈列等传统方式,《英雄》在电视上则以纯商业广告的形式,向世人展示《英雄》的无限风采,先是中央一套、三套、八套,紧接着全国150多家地方电视台以及VCD、DVD、Internet多渠道开展轰炸;与此同时,《英雄》还与多普达手机的广告捆绑在一起,出现在诸多媒体上。这些广告中都包含了《英雄》的片名和上映日期。一时间,《英雄》的广告铺天盖地,无处不在。以上媒体的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地覆盖了目标受众,对《英雄》的上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人民大会堂首映礼。在吊足了观众和媒体的胃口后,2002年12月14日,《英雄》终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礼。《英雄》选择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一方面是进一步聚焦媒体的关注,将宣传攻势推向高潮;另一方面,也是有意突出《英雄》的品质非凡。
虽然首映式后众多媒体对《英雄》的评论报道不如预期中那么好,然而诸多争论及张艺谋等剧组人员频频在媒体上接受访谈,使人们越来越确信无疑:《英雄》的确值得一看。这,逐渐铺垫了《英雄》高潮的到来。
(5)潮起??上海、广州、香港首映发布会。随着全国公映日期的临近,《英雄》的宣传攻势高潮迭起。《英雄》把全国市场分为北京、上海、成都、广州4大片区,分别派专人亲临片区压阵;斥巨资包机前往上海、广州和香港参加首映发布会,掀起又一轮新闻狂潮;紧接着,宝马车队接机、张艺谋与娱记唇枪舌剑、悬红400万元捉拿《英雄》盗版、董建华接见、预售票房高达300万元……2002年12月的娱乐界,沉浸在一片对《英雄》的期待和欢呼中。
(6)售点布置。当《英雄》终于在全国各地全面上映时,各大影院为营造影院现场气氛,大都上了大型户外喷绘、POP挂旗、人型立牌等诸多终端宣传用品,有的影院甚至张灯结彩大肆宣传。
3.后期策略: 票房和盗版。
即使《英雄》就此中止了宣传,其炫目的票房也会将它继续维持在大众关注的中心。7天票房突破1亿元,20天票房突破2亿元,人们已经开始不厌其烦地将《英雄》与创造中国票房记录的《泰坦尼克号》相比较,中期策略的惯性和巨额票房成为《英雄》最大的宣传点。
另外,影片公映陡然加大了防盗版的难度。《英雄》盗版和反盗版的斗争,也将持续保持在媒体的视线之中。
在《英雄》的宣传策略中,前期的事件营销和中期一系列的公关活动、广告宣传、现场促销手段可以说是精心策划、一气呵成;多渠道的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地覆盖了目标群体,一步一步地将观众和媒体的期待和热情推向高潮。
渠道决胜
1.集制片、发行于一体。
《英雄》的制片方即发行方。新画面公司不仅协助张艺谋完成了影片的制作,还联合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负责该片的发行。这使《英雄》从出品到包装策划再到推向市场的全过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组织上奠定了市场运作成功的基础。
《英雄》品牌和宣传的力量,使影片的出品发行方在该片的发行渠道中,始终处于一种强势的地位,具有了执行其发行策略的指挥权。
2.发行中的平面模式策略。
平面模式策略是指一部影片在一个主要目标市场的某一家影院或少量重点影院举行首映式,以建立良好口碑,一旦口碑确立,便一次性或分阶段扩大发行范围,进入无数影院,以达到遍地开花、财源广进的目的。
《英雄》的出品发行方充分利用手中握有的发行渠道控制权,精心选择了人民大会堂作为首映式的地点,6天之后,开始以北京、广州、上海为重点向全国铺开。
这种铺开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英雄》的出品发行方凭以往的票房成绩及其硬件设施水准为基准对各院线进行筛选,以保证影片的放映质量在观众那里不打折扣。
3.档期的选择。
对电影而言,档期是缔造成功票房的关键。《英雄》锁定的目标观众群是18~35岁的中青年,这些中青年开放、易于接受外来文化,他们对于“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的重视已经足够与中国的传统节日相抗衡。因此,《英雄》将全国公映日期定在2002年12月20日抢占“圣诞”档期,最大程度地吸引了已经被节日气氛所感染的人们。周末、午夜、圣诞、《英雄》,这一切诱惑对于风华正茂的中青年人而言,真是难以抵抗。
《英雄》档期不仅赶上了“圣诞”,而且将“元旦”也包含在内。《英雄》潜在的观众是12~18岁、35~50岁对武术、电影感兴趣的人群。在这一“圣诞”兼“贺岁”档期,很多这些潜在的观众受票房和口碑的驱使,走进了影院。
除了在香港与《无间道》撞档,《英雄》在国内几乎没有受到其他同类型影片的狙击。
4.立体渠道发行策略。
除了传统的银幕放映,新兴的电影分销还包括了VCD、DVD、电视、录像、Internet等渠道。西方成熟的电影播放体系告诉我们,电影应首先在影院播放,然后才可以进入家庭录像市场,再后是付费电视及有线电视,1年以后才可以开始在公众电视台播放。追随这种成熟的播放体系,《英雄》有意控制其VCD、DVD的面市时间,决定在影片上映后1个月?大概是2003年2月5日,才使其进入家庭市场, 这样既保证票房不受到冲击,又保证《英雄》与观众接触的连续性。
5.严防盗版。
(1)影院内监督。《英雄》深圳上映期间,出品发行方在各个细节上严格监督,为此甚至控制电影的放映场次和门票的销售数量,以保证充足的防范力量,有效地防止了盗录,
(2)保护拷贝。为严防盗版,《英雄》的拷贝在押送过程中使用了20年未见的拷贝箱,钥匙交由各影院经理亲自保管。出品发行方还发表公开声明称,假如《英雄》的拷贝被电影院弄丢,将要按照拷贝索赔金额的10倍处罚。另外,为了从内部彻底把盗版堵住,不到最后时刻决不洗印拷贝。每家影院当天放映过《英雄》交接拷贝后得由院线经理签字。
(3)依靠行政力量。为了打击盗版,《英雄》还成功联合了外部力量。国家文化部和扫黄办首次为一部电影成立了反盗版专案小组;广东伟佳、飞仕公司投入400万元作为打击盗版的基金,并成立了打假小组和律师团。
尽管后来出现了拷贝西安被盗事件,但从整体上来说,《英雄》的防盗版工作还是做得非常成功,有力地保证了影片高额的票房回报。
品牌延伸?后电影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开发
电影产业链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一是策划、生产阶段;二是宣传、发行阶段;三是影院放映阶段;四是后电影产品的开发阶段;五是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阶段。其中,后电影产品和电影衍生产品是电影自身品牌延伸的产物。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电影业营销是以“电影”为火车头,带领相关产品和产业的综合开发,这种模式称之为电影营销的宇宙系统模式(图1)。该模式把电影比作太阳,而其他相关产品和产业则是围绕它运转的行星。在美国,一部影片狭义上讲是赔钱的(指票房低于投资),而在广义上讲则是盈利的(指综合收入大于投资),这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在我国,对电影的关注点目前大多还集中在票房上,却忽略了后电影产品和电影衍生产品这两个重要阶段,还没有进行大众文化消费市场的组合开发。《英雄》在这个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成功的探索。
电影营销的宇宙系统模式
1.海外发行。
在影片公映之前,《英雄》出品方就已将其在欧美地区、韩国、日本的发行权售出,成功收回了全部投资。
2.贴片广告。
宝洁、丰田、中国移动等数十个大企业的贴片广告为《英雄》带来了超过2000万元的收入。
3.漫画。
由香港漫画大师马荣成为《英雄》亲自执笔编绘的漫画配合影片同时推出。
4.同名小说。
为了和电影产生互动影响,根据《英雄》改编的同名小说于2002年12月初推出。该书首印数量5万册,定价为20元。
5.四人雕塑组像。
在影片上映之前,香港方面已经开始出售《英雄》4人雕塑组像。香港有关电影公司自制的这50套《英雄》4人组合雕塑(梁朝伟、张曼玉、李连杰及章子怡)并非有钱就能买到,它需要凭4张换票证来换,而换票证又随门票附赠。
6.邮票。
为配合影片《英雄》的宣传,3000套《英雄》邮票限量发行。不久,限量发行改为敞开供应,以便将《英雄》的热度持续到放映之后。
7.音像版权。
《英雄》VCD、DVD内地音像版权拍卖以1780万元的天价成交。
8.游戏。
上海某软件公司获得了《英雄》剧组独家授权,首次把《英雄》的人物造型、道具以及故事情节等搬到网络游戏《遗忘传说》中。
9.捆绑广告。
多普达与《英雄》的捆绑广告大大降低了其宣传费用,实现了双赢。
10.续集。
《英雄》的投资方已与张艺谋达成协议,《英雄》顺利发行上映后,将于2003年再度斥巨资投拍《英雄》续集。
回顾《英雄》运筹中国电影市场的过程,我们可以体会到,《英雄》的成功已远远超过财务方面的赢余而具有了更深远的意义。对于中国电影产业而言,它打造的“英雄模式”将会为众多电影机构所借鉴,成为真正实现中国电影商业化运作的转折点;其成功的后电影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开发,将预示着中国“后电影时代”的到来。
2. 预售破亿!《送你一朵小红花》为何能影市寒冬中杀出重围
“不共戴天的冰水啊,义无反顾的烈酒啊。多么苦难的日子里,你都已战胜了它。”
这是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同名主题曲的歌词,与电影情境贴合,都有一种历经千辛万苦、迎来美好明天的感慨。而这种笑泪相伴,正是我们即将迈过2020年这一特殊年份时的切身感受。
这部温暖的电影不仅肩负着慰藉人心的使命,也扛起了提振整个贺岁档电影市场的重任。
12月26日晚,《送你一朵小红花》预售票房突破一亿大关。这样的成绩对于一部中等成本电影、对于疫情后尚未完全复苏的电影市场来说,堪称寒冬中的奇迹。
它是如何做到以有限预算撬动无限资源、从粉丝群体破圈到普通大众,在上映前便引发如此广泛的 情感 共鸣的?从定档到预售期间的多种创意玩法,能为今后的电影营销提供哪些新的思路?
【映前物料最大化破圈,助推想看指数峰值到来】
今年因为疫情缘故,院线曾停摆近180天。复工后市场虽有序恢复,但大盘持续低迷不振,尤其对于投资千万级的“腰部电影”来说,想把观众重新吸引到电影院里,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回顾过去几个月,几乎只有《除暴》《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两部腰部电影成功打入5亿票房俱乐部。5亿票房甚至成为了众多头部大片难以达到的一道门槛,如《花木兰》《信条》《急先锋》《神奇女侠1984》《疯狂原始人2》,票房都远低于预期。
本就是料峭寒冬,再加上受疫情影响,活动落地难度和宣发预算相对有限,如何才能用最有限的资源触达最多潜在观众,成为各个片方的痛点所在。
12月31日上映的《送你一朵小红花》也是一部“腰部电影”。这部电影从宣布定档开始便一鸣惊人,近一周内几乎以每天增加1000万的预售成绩持续升温,还未上映预售就已经破亿。为何只有这朵小红花做到了“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据了解,《送你一朵小红花》此次选择了微博作为首席战略合作平台。全部重点物料都在微博首发,通过定制化热点运营,实现了最大化破圈,带动两次“想看”峰值的到来。
为何选择微博?
据2020年微博Q2财报显示,微博月活跃用户数为5.23亿,其中约94%为移动端用户;90后占比超过80%,地域分布持续下沉,与院线电影的用户画像高度契合。目前,过亿影片与微博建立深度合作的比率已达近100%。
复盘《送你一朵小红花》从定档到预售期的微博营销,可总结出如下几方面的动作:
第一,物料首发,登榜热搜,带动“想看”及购票行为。因为微博天然存在官微-明星-媒体-大V的传播链条,所以无疑是物料发布的首选平台。《送你一朵小红花》全部重点物料都选择在微博进行了首发,每次物料发布后,都至少登上热搜榜一次,随即立竿见影,带动了想看指数峰值的到来。
例如同名主题曲MV在微博首发后,视频播放量超7000万,相关话题3次登上热搜,阅读量超13亿。当天猫眼想看指数便一路猛涨,创下第二高峰值,想看人数增加2.5万。与此同时,主题曲微博首发还带动了电影预售,单日票房预售破500万,拉起了预售票房峰值,将“想看”直接转化为了购票行为。
“珍惜版”预告片情况类似,在微博首发后,视频播放量超4300万,相关话题2次登上热搜,阅读量超8.3亿。猫眼想看指数创下最高峰值,当天想看人数增加2.6万。
很多网友都评论称,《小红花》的主题曲和预告片让人看得眼泪止不住。还有一些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相似感受或经历,令人感动。这些说明,一支好的物料加上有效的传播,足以让潜在观众与电影产生深度 情感 共振。
《送你一朵小红花》物料微博网友评论节选
由厦门六中合唱团演唱的《送你一朵小红花》推广曲在微博首发后引发轰动效应,仅官微单条微博就被转发超过62万次,素人作品效果不亚于顶流明星单曲。人民日报官微也发布了这支歌曲的MV,传递“用力珍惜,积极生活”的正能量。
第二,明星联动,二次挖掘营销热点,制造内容增量。片方发布物料后,微博还会根据多年热点运营经验,深度挖掘新的热点,进行二次包装。比如主题曲MV除了冲主话题以外,微博还为其打造了7个衍生分话题,#易烊千玺刘浩存雨中对手戏#登上热搜;及时抓取明星间的互动,打造话题#胡歌称赞易烊千玺台词#,登上热搜第一。
“珍惜版”预告在主话题外,也打造了#送你一朵小红花台词#等互动话题,网友手写小红花台词,成功带动物料出圈,拓宽了网友的讨论范畴,使得预告片的热度维持了一整天。
第三,独家表情、贴纸、会员卡片等,丰富的产品线玩法助推电影元素渗透全网。12月24日,电影专属的小红花表情在微博上线,电影官微发布这一消息的微博就被转评赞超过2.7万次。网友纷纷刷屏走起,让有爱的小红花开满屏幕;
贴纸是用户发布图片时可以任意使用的功能,结合着平安夜的热闹气氛,许多网友发布照片时都加上了小红花图案,创意满满;
卡片则是微博会员的专享权利,换上《送你一朵小红花》卡片后,其发布的每条微博右上角都会出现片名卡片,成为独一无二的暖心标识,也强化了全站用户对电影即将上映的印象。
【映后定制活动策划,“自来水”聚力维持电影热度】
除了做好通用性营销动作外,如何能根据每部电影在类型、题材、受众等方面的不同特性,打造出更具针对性的活动策划,也是每部电影在宣发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
从过往营销案例来看,有的片方倾尽一切资源,看似能做的事情都做了,能铺的地方都铺到位了,可是他们的宣传推广举动都是片方单向度传递给观众,没能成功发动基数更大、声量更高、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强的“自来水”群体。上映后宣传物料“子弹”耗尽后,排片率、上座率便直线下滑,导致电影生命周期受限,无法实现长尾效应,十分可惜。
若想聚合“自来水”势能,最理想的平台选择依旧是微博。
微博全站有50余个垂直领域,是各垂类头部KOL的集聚之地;超话、话题、粉丝群等功能可将志同道合的网友迅速集结到一起。在微博为每部电影独家定制的活动策划引导下,感兴趣的网友都会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参与其中,获得展示自我的舞台,变被动接受者为主动输出者。
例如,国庆档的《我和我的家乡》是一部主打家乡情怀、有众多明星主演的电影,影片上映后便充分利用了这两点优势,在微博发起#为我的家乡应援#打call向活动。黄渤、杨紫、李晨等众多参演明星,以及 旅游 、 美食 、人文艺术等博主纷纷踊跃参与,衍生出各地的地域子话题,如#我和我的家乡北京#、#我和我的家乡贵州# 等,在微博同城热搜榜多日刷屏,活动共上榜36次,覆盖60余城市,最终电影票房突破了28亿。
同属国庆档的《姜子牙》票房破16亿,微博“自来水”的贡献同样功不可没。影片上映后,微博策划发起了#姜子牙COS大赛#,吸引了大量美妆、动漫等兴趣用户参与,关晓彤、欧阳娜娜、丁禹兮、任敏等明星也兴致勃勃地加入其中,与广大网友PK创意。#关晓彤COS姜子牙#以超过十万转评赞登上热搜榜首。
再比如,《信条》是以情节烧脑著称的名导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新片,这部几乎不可能一遍看懂全部内容的电影也点燃了网友的讨论热情。微博借此发起#如何看懂信条#策划,在微博上多角度打穿“怎么看懂”这个点,#如何看懂信条#、#信条细节解析#、#信条时间线#、#信条观后感#等十多个话题轮番引发热议,激发观众二刷三刷欲望。
不同于短视频平台只能用有限的预告片素材进行解说,微博上的大V博主可以用图片、文字、长短视频等多种载体进行全方位阐释,更加直观易懂。
《送你一朵小红花》上映后,同样会在微博发起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明星和普通用户参与,聚合成“自来水”力量,助力电影持续票房冲刺。
12月27日,微博将上线#许个愿开启2021#为会员佩戴一朵小红花的功能,这是微博特别为《送你一朵小红花》定制的产品线新玩法。活动旨在从电影内容发散到全民生活,邀请电影主创、KOL、网友共同加入新年祈愿大军。或回顾难忘的2020年,或展望充满希望的2021年,结合小红花表情、贴纸,借助跨年契机为电影营销赋能。作为跨年活动的收尾,微博还将联动片方释出独家彩蛋物料,众主创将出镜送上辞旧迎新的祝福。
粉丝自发策划的微博活动同样创意十足,例如易烊千玺的粉丝“千纸鹤”在微博发起为癌症患者爱心捐发的活动,既结合故事情节推广了电影,又能切实帮助到有需要的群体,温暖善良的举动给广大网友留下深刻印象。
据悉,微博还计划在电影上映后发起围绕小红花形象和概念的创作大赛、与电影情节相结合的vlog征集大赛等,更多惊喜活动还有待揭晓。
以上这些策略都还只是微博营销的冰山一角。日均阅读量超6亿的新浪 娱乐 微博矩阵、8个公众号矩阵、月活用户超4亿的新浪网网页端与手机端……亿级全平台粉丝都是营销内容后续传播的强大阵地;
覆盖Top30票仓城市的新浪观影团、微博独有的大V推荐度,都可助力影片口碑发酵,引爆舆论。无论从平台影响力还是营销生态来看,微博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泛 娱乐 用户社区、电影营销第一平台。
现在,距离《送你一朵小红花》正式上映还有最后几天的冲刺时间。在这个全年票房连“200亿小目标”都难以实现的艰难时刻,希望这朵小红花能在跨年之际夺目绽放,为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博一个好彩头。微博与小红花还能携手创造哪些新的创意玩法,我们拭目以待。
3. 电影中令你印象深刻的动作场景是
《哪吒》电影里面,哪吒面对大家的质疑、不理解,痛苦的样子,留下了深刻印象。
4. 影视作品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动作戏
《盗梦空间》 旋转酒店走廊
十年内的最佳动作场面都在此,43部经典影片全gif图展现,无wifi慎入!《碟中谍》《疾速特攻》《速激》连续入选
诺兰大神用许多手法来刻画梦境的奇妙,空间感自然是最容易体现的,旋转的回廊因为重力不断变更,在这种情况下打架就会趣味十足。
《绝命毒师》第三季 双胞胎杀手
十年内的最佳动作场面都在此,43部经典影片全gif图展现,无wifi慎入!《碟中谍》《疾速特攻》《速激》连续入选
《绝命毒师》中老白惹到了胡尔雷斯贩毒集团,被两位光头杀手前来追杀,老白差点就在这个危险关头挂掉。别以为这只是戏剧夸张,现实中真有这么一个同名的贩毒集团。
《速度与激情5》银行保险柜劫案
十年内的最佳动作场面都在此,43部经典影片全gif图展现,无wifi慎入!《碟中谍》《疾速特攻》《速激》连续入选
最近几部《速激》都是玩花样百出飙车,为了一场抢劫甚至想出两辆车一同拖着巨大的保险柜到处跑的极限逃亡。
《碟中谍4》攀爬迪拜塔
十年内的最佳动作场面都在此,43部经典影片全gif图展现,无wifi慎入!《碟中谍》《疾速特攻》《速激》连续入选
《碟中谍》系列的复苏,可能都是堵在了这种挑战极限的拍法,让阿汤哥在高楼外侧物理返航,计算失败还撞到了头,千钧一发才被救回来。
《突袭》仓库大战
十年内的最佳动作场面都在此,43部经典影片全gif图展现,无wifi慎入!《碟中谍》《疾速特攻》《速激》连续入选
《突袭》是一部典型的印尼暴力片,最终大战爆发于一间仓库中,徒手战至死放休,而且这场戏是主角二对一打得相当酣畅。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贝恩劫机
诺兰在《黑暗骑士》大获成功后,自然要拍一部更为宏大的终结篇,于是开场就安排了一场贝恩的劫机戏,在空中完全让他掌控了局面,力量感十足,而且还把飞机吊起来转换方向,又有点盗梦空间式的拍法。
5. 一部电影是怎样营销的从哪些点切入
1、电影本身永远是最先考虑的。
说到营销,总不免有些所谓的成功学灌输类似于”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营销与产品无关”这样的论调,从道德层面讲,这是很可恶的。把不好的产品卖给人们享用这种事本身就不仅仅是忽悠那么简单,那是实实在在的危害消费者。所以,在谈到电影营销时,作为产品的电影本身,永远都应该放在首先要考虑的位置。我们在做电影营销时,第一步不是谈怎么做,预算多少,而是在简短寒暄后直接看电影成片。认真看完之后,不管客户讲得如何,心中都已经有个标尺,好与坏先做判断,然后再决定是否进行营销推广。在这一点上,金钱诱惑往往起到很大阻碍的作用,但为了对观众负责,我们基本上只选电影质量至少合格的做,这是原则,对观众负责,很重要。
2、选择营销平台,主要以新媒体为主。
由于无法和4A公司竞争,也不好和公共机构拼,传统的预告片和广告铺盖以及发布会等公关活动都不参与,专注于新媒体领域,以微博、微信以及社交网络平台为主阵地,展开创意策划,执行营销战略。目前选择的主要平台为新浪微博、微信、豆瓣小站以及部分论坛。这些被称为新媒体的平台很适合主体观影人群的接受品味。
3、研究电影本身,挑亮点和槽点。
你经常在微博微信上看到的某部电影的精彩片段、台词、幕后故事等之类的,都是有经过精心挑选和策划的。比如我们在挖掘出一部好莱坞大片中诸多富有哲理的台词后,通过制作话题以及长微博,集聚所有打动人心的台词,在微博上扩散传播。在影响力没有到位的时候,通过微博意见领袖的辅助发声,迅速让话题得到迅速扩散,实现大量的曝光,增加了电影曝光后,直接让票房大幅提升。当然,也不局限于亮点,电影不是十全十美,必然有不足之处,把它揪出来,通过策划以及完美的文案表现,将槽点制作成全民讨论和吐槽对象,辅之以微博大号的协助推广,形成广泛传播。总之,所有的料都围绕电影本身挖掘,不管电影内容还是主创还是幕后甚至竞品,有料就有聊,策划和创意跟进后,进行平台传播。
4、事件营销热点跟进,让电影大面积亮相。
微博上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热点事件,有正能量的有负能量的有无可奈何的有轻松搞笑的,这些热点吸引着网友的眼球,是一个巨人。我们的工作就是巧妙的把自电影元素和热点事件结合,站在巨人肩膀上。类似于郭美美这样的娱乐事件,是电影最好结合的对象。站好位置取好角度后,积极参与到网友讨论中,发出有特点的声音,从而吸引眼球。实在没有合适的事件结合时,那就创造事件,制造舆论讨论。比如在推广某大片时,同事模仿电影人物造型,形成有趣的模仿热潮,再通过大号的助推,形成自制的微博热点。
5、有节奏的配合电影上映和发行安排,借助资源进行助推。
在关键节点,一定要配合电影整体的宣传计划,大量微博意见领袖和微博大帐号草根大号微博红人等资源的运用,往往使营销事半功倍,覆盖粉丝比广告位更具效果。
6、关于水军和僵尸粉。
不是不用,但一定是有节操的使用,这是一种必需,微博和豆瓣等平台的属性决定了某些策略的产生。当然,所有的前提都是电影本身质量过硬。如前所说,一切都要建立在电影本身。
先回答这么多吧,才疏学浅,资历不深,不到位之处,请多拍砖指正!
【Ronnie Xiao的回答(5票)】:
我觉得电影营销最有趣的地方在于营销的产品本身,他是文化娱乐产品,但是他不同于类似唱片,书籍(不管是电子书亦或是实体书)或者影碟(影碟的营销和电影营销应该是区别开的)或者游戏,因为在影院看电影是一次性的消费,而上述的都还可以重复使用;同时他也不同于类似演唱会,话剧,音乐会或者戏曲等现场演出,因为除了首映会之外的多数演出都不具备在现场观演所有的“看明星“或者是在演出同时你无法在其他演出场所看到的当下的专属唯一性。
而电影产品一次性的消费特色,更让购买冲动显得重要,同时其中也暗藏着(只要把观众先骗进电影院,看过后悔不退票,钱也赚到的这种心态)。所以在做电影营销的时候,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将影片的卖点,关注度,话题性,粉丝效应(针对导演、原著和明星)以及优势无限放大。
目前针对电影营销的主要渠道无外乎传统的预告片(但是预告片的播放媒介选择很重要),一些片花和具备病毒效应的视频(主要通过视频和社交网站传播),传统的平媒以及户外的平面宣传(主要就是海报和各色物料),影片的首映会,合适的新闻点制造和媒体公关稿,通过负面新闻制造关注度(类似绯闻、不和、意外等)。随着现在国内专业化影迷网站和电影网站的成熟(类似时光网、豆瓣),以及社交类网站产生的新型信息传播方式,所谓口碑营销(就是水军)在现下的一段时间也将是各大片方需要攻克的重点,不过由于被开发过渡,目前口碑营销的作用在网民群体里的引起的反抗效应也颇强。
6. 《大圣归来》是如何创新营销模式,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之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有助于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大圣归来》就充分利用和发挥了“互联网+”的优势,从而在资金和宣传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出奇制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传统营销模式里,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相比并无多少优势。而“互联网+”打破了这一限制,使得影迷可以直接在网络上进行相应互动,大大增强了影迷的体验感。《大圣归来》充分把握住了市场机遇,积极运用互联网营销,最终取得成功。
7. 电影营销
电影圈内广为流传的那句话:影片质量决定了电影能飞多远,营销则决定了电影能飞多高。作为典型的注意力经济,营销对于电影票房及投资收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 好莱坞电影营销的经验借鉴
1、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营销观念
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克拉曾精辟的阐述:“营销的目的是在充分认识、了解顾客的基础上,让产品或服务能够完全符合顾客所需,从而使其自动购买”。由此可见,消费需求是营销的核心要素。美国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能够拍出观众想看的东西,并成功地影响观众的口味,创造出一大批具有高度粘性的顾客群
2、 注重塑造电影厂商品牌
好莱坞的电影营销并不止于对单部电影的推广和宣传,同样重视对品牌的塑造和传播。促使消费者对该品牌形成判断或者印象,有利于建立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以及品牌共鸣,从而积累品牌资产。蕴含在每部影片营销中的品牌塑造形成并推高了厂商的号召力。
3、 齐备而有力的宣传体系
通过宣传提高影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营销的重中之重。好莱坞影片的宣传体系,由不同的宣传平台和多样的宣传物料构成全面框架,并依据影片制作和宣发的进度,统筹推进、运转。包括:
1)多平台播映预告片
一部浓缩影片精华的150秒预告片,可以极大地激发公众的观影兴趣。
2)大量投放影片海报
作为最传统的宣传方式,电影海报的作用虽然有所减弱,但角色仍不可替代。一张截取经典镜头、具备强烈视觉冲击力,而又标明大牌导演、大牌明星的海报,依旧足以形成煽动消费欲望的力量。
3)综合运用宣传媒介
无论是传统的宣传媒介,还是植根于互联网的新传媒介质(网站、社交软件、各种APP),都有其不同的受众、表现方式和使用体验,因此能够形成的宣传效果也各有短长。 好莱坞电影营销充分运用各平台的优势有针对性的进行推广 ,力求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4)借势扩大影片影响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举办首映礼,参加电影节、参评获奖等,都可以迅速提升关注度和口碑。
5)合理选择放映档期
档期对影片票房影响重大,是否能够避开相近题材和潜在的爆款电影,是否契合档期所在地域和时段的社会整体氛围及受其影响所形成的主流观影需求,都将影响上映时的票房表现。
4、 整合营销之道的熟练运用
定义: 指以满足消费者为价值取向,厂商通过与消费者的沟通确定统一的营销策略,并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宣传渠道和手段,综合运用不同宣传工具的优势实施营销策略,最终达成低成本、高收益的营销效果。
1)跨文化国际推广
瓜分全球票房是好莱坞电影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在剧本创作、演员挑选、场景安排等方面,好莱坞影片都为日后的全球化推广做好了铺垫。定位于全球发行的影片更注重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内容长组建,并利用个人英雄主义、普世价值以及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强势地位,帮助影片跨越文化鸿沟、增加吸引力,实现全球化传播。
2)不遗漏任何爆点
在具体影片的营销中,影片本身承载的元素才是最终吸引观众进入电影院的关键。无论是大牌导演、一线明星,还是知名编剧、摄影大师,再或是影片故事背后的典故和事件,凡是和影片有关的宣传点,都会加以运用和推广,最终变现。
3)在各个盈利渠道统筹推进
美国电影业成熟的市场销售渠道,使得一部电影可以利用银幕、电视、家庭影院(如DVD、CD等)、网络和衍生品(如玩具、游戏、服装、主题公园等)等平台,谋求经济回报的最大化。
4)科学而缜密的立体传播
好莱坞宣发公司在科学总结规律和电影销售周期,普遍采取波浪式的“五级传播”方案,通过各种宣传平台,提高影片的认知度,延长社会关注期,保持电影热度。立体传播的5波攻势一般划分为:
第1波: 影片上映前2周,通过平面媒体进行消息发布;
第2波: 影片上映后2周,传统媒体话题炒作;
第3波: 影片上映前2周半到上映后2天的电视和电台集中高强度传播;
第4波: 影片上映前2周半到上映后2个月,网络持续追踪报道;
第5波: 影片上映后8周的杂志强化和延长热销期。
这种时间安排与美国国内院线影片放映时间较长直接关联。当前,我国影院档期安排紧张、影片放映周期较短的状况,则需要更为密集的安排。
二、 我国电影营销的创新方法
1)电商售票刺激观影消费
在线消费习惯的逐渐形成,使得电商成了制片方和影院最坚实的票仓。电商凭借强大的财力和技术力量,发起9块9超低价购票、秒杀票、明星见面会特供票等促销活动,吸引公众在线购票、激发潜在消费意愿。而每张票收取3-5元服务费的盈利模式,为电商售票平台提供了运行基础,实现了多方共赢。
2) 电影主题相关APP助力推广
APP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媒介种类,各类APP通过整合细分领域的资源,对一些特定的用户群体具有很高的吸引力。而且,APP针对性强、有深度和专业水准高的特点,品牌与用户的粘稠度较高,易于形成号召力。正是这样的特点,获得了部分电影宣发公司的青睐,从而选择跟某些知名APP深度合作,借助平台开展营销,同样实现了共赢。
3) 社会化新媒体提高关注度
利用社会化新媒体所开展的营销,主要分为两类,话题炒作和大咖推荐。话题炒作作为惯用的手段,随着互联网向移动化、社交化发展,也呈现出碎片化趋势,且愈发强调互动。由此出现了电影官方账号、导演、明星、制作人等利用自身影响力制造关注焦点,或通过自媒体发布电影海报、花絮、片花等营销方式,形成舆论热点。同时,依靠人情关系,获得大牌导演、明星好友、著名影评人等业界大咖的推荐和自荐,也被不少宣发方采用。
4)主题曲带动作用
一首由知名艺人演唱、与电影密切联系的优美主题曲不仅会在影片放映时增强艺术感染力、触动观众内心,而且音乐所独有的审美享受也具有扩大传播范围继而助推票房的力量。
5)明星路演
明星往往是影片中观众认知度最高的元素。而且和一线城市相比,当前我国观影主体——“小镇青年”所在的二线及以下城市,对明星的追捧和关注度仍然高涨。
6) 视频节目吸引注意
当代媒体普遍具有移动化和社交化的特点,随着节奏的加快,视频化传播方式也被大量采用。电影自身的形态,决定了其与视频营销先天的匹配,因此以病毒视频,网剧植入、在线视频访谈等为内容的推介视频,也逐渐成为重要的营销载体。
7) 影片众筹提供深入参与机会
阿里巴巴集团推出了娱乐宝和百发有戏,拉开了电影金融众筹平台的大幕。这个平台并不但是金融产品和理财工具,而且成为推进社会公众与电影深度联系的绝好纽带。公众投资后,可以获得经济收益和娱乐权益,比如剧组探班、明星见面会、电影周边等,还当然成为影片宣传的媒介,将影片与观众捆绑在一起。
三、未来趋势和建议
1)在大娱乐产业中的品牌塑造
娱乐产品的日益丰富和多样化,仅立足于电影的品牌塑造其效果及影响力也会相应削弱。因此,宜将品牌塑造置于更大的格局中,将品牌营销贯穿于整个营销策略,增加品牌的曝光率和认知度。
2)经典IP多品类整合营销
IP热充分说明了内容的重要性,经典IP更是营销的沃土。时下,由一个经典IP所衍生出的电影、电视剧、手游、网游、周边产品、主题乐园等,已形成了以IP为核心的跨种类的娱乐产品群。因此,整合营销的外延也将得到拓展,不再是仅围绕一部电影展开,而是将电影营销作为对经典IP产品群整合营销的一部分进行规划。这不仅可以充分实现IP的市场价值,还可能形成规模效应,推高IP品牌认知度,吸引不同类别的消费者。
3)沉浸式宣传体验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媒体、平台、APP每天都会推送各式精美的宣传物料,导致了消费者的期待越来越高,对常规内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时下的粉丝互动营销,正是竞争加剧所催生出的创新做法,而这种趋势仍将继续。为了增加粉丝粘稠度,形成更为强大的吸引力,通过营造沉浸式体验,强化代入感、提高互动性将为营销提供新的活力,而借助虚拟现实(VR)等新技术制作的作品及呈现的宣传物料,会提供更为广阔的营销空间,吸引更多的粉丝和关注。
4)更为科学周密的宣传计划
大娱乐产业背景下,电影所处的产业链获得了延展和拓宽。一方面其自身的盈利模式更为多样,如贴片广告、植入广告、网络付费点映,另一方面其衍生产品更为丰富,如手游、网游、玩具,因此需要根据制作进度、放映档期等统筹安排宣传计划,与广告主、视频网站、游戏商等合作商家或自家产品的营销形成良好互动,构成营销的合力。
5)更为充足的营销投入
据报道,好莱坞影片的营销费用能够占到制作费用的一半,而在我国一部制作投入一亿左右的影片,其营销经费仅为两三千万。这导致营销公司迫于生存压力寻找其他营利点,电影营销专业人才短缺。更高质量的营销,需要以更为充足的投入做基础。
CR:华谊兄弟研究院,《使尽解数,博君关注 —— 电影营销起底》
总结:
一、好莱坞的经验借鉴:
内核上, 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在做好充分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使得产品和内容符合用户爱好。 外延上, 注重树立电影品牌(例如迪士尼),形成无意识的号召力。且通过预告片、海报、传统以及新媒介(APP、网站、社交软件)、电影节、颁奖礼等多渠道宣传,并根据当前电影市场情况合理选择档期。 结合内核外延, 进行整合营销,做好跨国际文化传播的前期准备(剧本价值观、意识形态、剧本创作、演员挑选、场景安排),将每一个爆点都宣传的淋漓尽致,同时利用美国多窗口发行的特点,根据各平台销售进程,相应地安排针对各类产品的营销。 时间上, 立体五级传播,提高影片的认知度,延长社会关注期
二、我国电影营销方式
1)随着在线票务平台的发展,在线票务平台作为用户最直接的接触渠道,具有电影营销的天然优势(票补、宣传物料的分发等)。
2)互联网下,相关APP(专业细分高粘度用户)、话题炒作、大咖推介、视频节目软广(互联网社交化、互动化、碎片化发展)、主题曲带动、明星路演、影片众筹(参与性)
三、未来趋势发展
1)立足于整个娱乐版图下的品牌塑造
2)脱离电影营销,而是将电影营销作为对经典IP产品群整合营销的一部分进行规划,形成协同效应。
3)沉浸式宣传,强化代入感、提高互动性将为营销提供新的活力,玩出脑洞,玩出黏性
4)窗口期各有侧重的立体宣发,根据各阶段侧重点设计契合的营销方式
5)更多的营销投入
8. 销售的电影
导语:电影恰好是一场我们未曾经历过的过往,把销售融合在电影中既能娱乐又能学习,一次与电影主角一起的心灵旅程不仅能让我们看到别样的人生,也可以掌握知识。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关于销售的电影大全,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1.《大公司小老板》(In Good Company)
营销知识点:当公司效益不好时,新来的管理人员的第一要务是稳定人心,而不是创造新的动荡。
导演:克里斯·韦兹 编剧:克里斯·韦兹
主演:丹尼斯·奎德/托弗·戈瑞斯/斯嘉丽·约翰逊/玛格·海根柏格/塞尔玛·布莱尔
经典台词赏析:
Carter Duryea: I'm gonna have to let some people go.
Dan Foreman: Why do you say let them go? They don't WANT to go. Why don't you just say fire them?
Carter Duryea: Because it sounds better.
Dan Foreman: Not to the person getting fired it doesn't.
卡特:我打算要让几个人离开。
丹:你为什么要说让他们离开?他们根本就不想走。你为什么不直接说要解雇他们?
卡特:因为这样说比较委婉。
丹:对于要被解雇的人来说,一点也不委婉。
2.《华尔街:金钱永不眠》(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
营销知识点:电影中的中国元素让人哭笑不得,除了华尔街大佬们频频说着“中国”、“人民币”,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在谈判中向中方代表送礼。这个是文化劣根性,不值得提倡。
导演:奥利佛·斯通 编剧: Allan Loeb / Stephen Schiff
主演:迈克尔·道格拉斯/希亚·拉博夫/乔什·布洛林/凯瑞·穆里根/弗兰克·兰格拉/苏珊·萨兰登
经典台词赏析:
1)money is a bitch that never sleeps, and she is jealous and if you do not pay close attention, you wake up in the morning, and she might be gone forever.
金钱是一个永远也不会入睡的贱女人,她天生好妒忌,如果你对她稍有大意,当你早上醒来的时候,或许她已经永远的消失了。
2)What’s the definition of insanity? It’s 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nd expecting a different result.
什么是疯狂?疯狂就是重复的做一件事情却期待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果。
3)Because one thing I learned in jail is that money is not the prime asset in life,time is.
因为我在监狱里知道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并不是金钱而是时机
3.《大鱼》(Big Fish)
营销知识点:鱼缸有多大,鱼就有多大;舞台有多大,心就有多大。
导演:蒂姆·波顿 编剧: Daniel Wallace / 约翰·奥古斯特
主演:伊万·麦克格雷格/阿尔伯特·芬尼/比利·克鲁德普/杰西卡·兰格/海伦娜·邦汉·卡特/玛丽昂·歌迪亚/艾莉森·洛曼/丹尼·德维托/ Ada Tai / Arlene Tai
经典台词赏析:
1)Kept in a small bowl, the goldfish will remain small. With more space, the fish will grow double, triple or quadruple its size.
金鱼呆在小鱼缸里永远不会变大。若有更多空间,它们将会数倍化成长。
2)The more difficult something is, the more rewarding it is in the end.
事情愈艰难,最后愈能得到丰厚的果实。
3)There comes a point when a reasonable man will swallow his pride and admit that he's made a terrible mistake.Truth is , I was never a reasonable man.
懂道理的人,终会有按下自尊、坦承他犯下严重错误的时刻。事实是,我一直都是不讲道理的人。
4.《甜心先生》(Jerry Maguire)
营销知识点:对客户要交心,用心的人才会得到客户的认同,才会有强大的人脉,才会赚大钱。
导演:卡梅伦·克罗 编剧:卡梅伦·克罗
主演:汤姆·克鲁斯/蕾妮·泽尔维格/小库珀·古丁/凯利·普雷斯顿/杰瑞·奥康奈尔
经典台词赏析:
1)Show me the money!
让我赚大钱!
2)The key to this business i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这行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
5.《王牌对王牌》(The Negotiator)
营销知识点:谈判的三大核心概念——条件换条件、保留价格、协议空间
导演:F·加里·格雷
编剧:James DeMonaco / Kevin Fox
主演:塞缪尔·杰克逊/凯文·史派西/大卫·摩斯/朗·瑞弗金/保罗·吉亚玛提
经典台词赏析:
1)When your friends betray you, sometimes the only people you can trust are strangers.
当你的朋友背叛你时,有时候你唯一可以信任的人是陌生人。
2)You know what Nietzsche says: Even the strongest have their moments of fatigue. And Im fatigued, Danny. Im just, I’m fucking fatigued.
你知道尼采曾经说过,即使是最强的人也有累的时候。而我现在就累了,我真的太累了。
3)We study liars. Example: If I ask you a question about something visual, like your favorite color, your eyes go up and to the left. Neurophysiology tells us your eyes go in that direction, because youre accessing the visual cortex. So you’re telling the truth. If your eyes go up and right, youre accessing the brains creative centers and we know you're full of shit.
我们研究说谎者。举个例子:如果我问你某个视觉相关的问题,比如你最喜欢的颜色。如果你的眼睛往左上方看,神经生理学告诉我们往左上方看表示你正在使用视觉皮质,说明你说的是真话。如果你的眼睛往右上方看,表示你正在使用大脑中的创造中心,我们就可以知道你说的都是废话。
6.《利欲两心》(Two for the Money)
营销知识点:王牌销售员是怎么炼成的——做预测-接电话-开始销售-面见大客户;王牌销售员是怎么培养的——欣赏人才-激发斗志-从形象入手-允许失败-接触客户,了解客户心理。
导演:D·J·卡卢索 编剧:丹·吉尔罗伊c
主演:马修·麦康纳/阿尔·帕西诺/蕾妮·罗素/阿曼德·阿山特/杰里米·皮文/杰米·金/ Kevin Chapman
经典台词赏析:
1)I don't want your money. I want your bookie's fucking money.
我要的不是你的钱。我tm要的`是你听我们的建议赢来的钱。
2)Us lemons, we fuck shit up all the time on purpose, because we constantly need to remind ourselves we're alive.
我们这些废物,我们总是故意把事情搞砸,因为我们得经常提醒自己:我还活着。
7.《红眼航班》(Red Eye)
营销知识点:当遇到难缠的对手时,不要针锋相对,而是要迎合对方。
导演:韦斯·克雷文 编剧: Carl Ellsworth
主演:希里安·墨菲/瑞秋·麦克亚当斯/布莱恩·考克斯
经典台词赏析
1)Sometimes ba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
有时候坏事往往发生在好人身上。
2)You know what I think? I think you're not such an honest person. Because Ive been following you for eight weeks now, and I never once saw you order anything but a fucking Sea Breeze!
你知道我怎么想的吗?我觉得你是一个不诚实的人,因为我跟踪了你8个礼拜,除了Sea Breeze酒店,我从来没看你订过其他东西。
8.《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营销知识点:关键时刻,发挥领导力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编剧: 斯蒂文·泽里安
主演: 连姆·尼森 / 本·金斯利 / 拉尔夫·费因斯 / 卡罗琳·古道 / Jonathan Sagall
经典台词赏析
1.A man commits a crime, he should know better. We have him killed, and feel good about it. Or we kill him ourselves and we feel even better.That's not power, though. That's justice. It's different than power. Power is when we have every justification to kill, and we don't.
1.对一个罪犯,如果我们杀了他,我们会感觉快乐;如果是我们亲手杀了他,就更有快感了。但那不是权力,那只是正义,它和权力并不一样。真正的权力是,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去处死他,而我们却不去这样做。
2.Whoever saves one life,saves the world entire.
2.拯救一个人的生命,也就是在拯救全世界。
3.I could have got more out. I could have got more. I don't know. If I'd just... I could have got more.
3.我可以救出更多人的。我本可以救出更多。我不知道。如果我试试。我可以救出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