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迪士尼动画电影《二分之一的魔法》拉片分析
“ 拉片”是动画专业的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拉片,我们可以把一部好的影片进行展开和分解,并得出它的剧情内容与 情感 表达。把它的“好”给搬出来。
故事要素分析
片名:《1/2的魔法》
片长:1h32min
第一幕(0min-21min)
场景一(0min-3min):魔法从古时的繁荣到现在的遗忘。场面 由正(会用魔法)转负(遗忘魔法) 。说明人们通过 科技 的发展,遗忘了现实中魔法的存在。
场景二(3min-7min):伊恩穿上父亲的衣服在家中。暴露出自己胆怯和逃避的性格。
场景三(7min-8min):伊恩在汉堡店通过父亲的同事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父亲。场景 由负转正。故事价值:胆怯懦弱自信开朗 。伊恩开始写出清单改变自己。
序列一:“找到最好的我,向父亲一样认识自己。”
场景四(8min-9min):在教室同学把脚搭在伊恩椅子上。伊恩的妥协和胆怯的性格和心理逐显。伊恩开始 由正(自信)转向负(不自信) 。
场景五(9min-10min):伊恩开车考试通过失败。场面继续 向负(怯懦)的方向发展 。伊恩不自信的表现增强。
场景六(10min-12min):伊恩恩邀请同学参加自己的生日派对失败。伊恩到了崩溃的边缘。
场景七(12min-14min):伊恩回到家中对着录音机向父亲的录音对话。伊恩彻底崩溃。故事价值: 社恐不安勇敢担当 。伊恩通过一系列事件完全推翻了清单上的计划。
序列二:“伊恩完全由自信转变为不自信。”
场景八(14min-16min):得到父亲的礼物。伊恩开始重拾信心,魔法由遗忘开始被人们发现。
场景九(16min-17min):通过巴里得知用魔法可以复活死去的父亲,结果失败。场景 由正(成功)转负(失败) 。
场景十(17min-21min):伊恩无意中激活了魔法,并用魔法复活了父亲的下半身。场景由负转正。伊恩 由负(自责)转正(勇气) 。找到宝石完全复活父亲。故事价值:找到宝石困难险阻。没有地图和路线。
序列三:“伊恩重拾信心,决心要找到宝石。”
第二幕(21min-1h20min)
场景十一(21min-25min):伊恩和巴里前往蝎狮酒馆。场面 往正(寻找宝石)的方向发展 。伊恩开始学习魔法咒语。
场景十二(25min-26min):伊恩家中,妈妈得到伊恩的留言。伊恩妈妈决定去救回伊恩和巴里。
场景十三(26min-31min):伊恩和巴里来到蝎狮酒馆寻找地图下落被蝎尾狮阻挠。伊恩斥责蝎尾狮。伊恩 由负(胆小)转正(勇敢) 。
序列四:“伊恩开始自信并成长起来。
场景十四(31min-34min):前往渡鸦角。伊恩担心妈妈开始自责。内心的怯懦依然没有完全转变。
场景十三(34min-36min):伊恩妈妈带着蝎尾狮寻找伊恩。蝎尾狮开始抛弃对以前使命的遗忘开始面对过去的传奇。
场景十六(36min-38min): 汽车 没油。伊恩运用魔法想把汽油变大结果把巴里变小。
场景十七(38min-42min):伊恩在加油站惹上了麻烦,带着父亲和巴里逃跑。
场景十八(42min-48min):伊恩完成了没有完成的开车平道,学会开车,躲过了危机。场面由 负(谷底)转正(高潮) 。伊恩在隐形中正在完成清单上的内容。
场景十九(42min-52min):伊恩和巴里被警察发现,伊恩利用魔法伪装躲过了警察的搜查。场面由 正(和谐)转负(破裂) 。故事价值: 情谊紧密情谊破裂 。伊恩和巴里的矛盾就此引发。
序列五:“伊恩和巴里发生矛盾,关系由好转坏。”
场景二十(52min-54min):伊恩向巴里道歉。父亲出来带着伊恩和巴里跳舞,场面 由负(破裂)转正(和谐) 。故事价值: 相互指责相互包容 。伊恩和巴里交谈后和解。
序列六:“伊恩和巴里矛盾和解,关系由坏转好。”
场景二十一(54min-56min):蝎尾狮重获宝剑。伊恩妈妈带着蝎尾狮来到当铺找到了被蝎尾狮所遗弃的宝剑。场面往 正(蝎尾狮转变逃避的观念)的方向发展 。
场景二十二(56min-57min):警官发现伊恩的踪迹,开始追踪。
场景二十三(57min-1h):伊恩想用魔法通过悬崖。由于自己的胆怯而失败。
场景二十四(1h-1h2min):伊恩用魔法成功通过悬崖。伊恩的内心逐步改变 负(胆怯)转正(开始自信) 。故事价值: 渴望帮助勇敢自强 。伊恩发现凭自己可以渡过悬崖。
场景二十五(1h2min-1h4min):伊恩开车躲避警察追捕。伊恩学会开车, 正面(自信和勇敢)程度加强 。
场景二十六(1h4min-1h7min):巴里用车撞到石头,挡住警察的追捕。
场景二十七(1h7min-1h10min):巴里和伊恩找到入口,并进入 探索 。场面 由负(一无所有)转正(重现希望) 。
场景二十八(10hmin-1h16min):伊恩妈妈出了车祸。蝎尾狮重新发现自己的潜能,带着伊恩妈妈飞向目标。
场景二十九(1h16min-1h2min):伊恩和巴里重返起点。伊恩和巴里在现矛盾。场面 由正(胜利)转负(失望) 。故事价值:兄弟情谊。伊恩和巴里性格的落差导致两人的对彼此的误解加大。
序列七:“伊恩和巴里再次发生矛盾,关系由好转坏。”
第三幕(1h20min-1h42min)
场景二十九(1h20min-1h22min):伊恩发现在巴里的帮助下完成了清单的内容。伊恩像巴里道歉。
场景三十(1h22min-1h23min):蝎尾狮激战诅咒恐龙,故事价值: 躲避使命面对使命 。蝎尾狮完全重回昔日的战士形象。
场景三十一(1h23min-1h25min):伊恩和巴里用宝石复活父亲,伊恩决定去战胜诅咒恐龙,伊恩终于完成了人生的蜕变。故事价值: 勇气责任懦弱胆怯 。伊恩感谢父亲和巴里的陪伴。
序列八:“伊恩向巴里袒露心声,情谊升华。”
场景三十二(1h25min-1h27min):伊恩战胜诅咒恐龙,消灭了诅咒。伊恩受伤倒地,被困石堆里。
场景三十三(1h27min-1h28min):伊恩透过石缝看见已被复活的父亲。
场景三十四(1h28min-1h29min):巴里救出伊恩。故事价值: 排斥接受 。巴里向伊恩传递父亲的嘱托。伊恩接受并向巴里坦露心声。伊恩和巴里相拥。
场景三十五(1h29min-1h31min):蝎尾狮、伊恩、伊恩妈妈和警官找到自我。故事价值:找回真实的自己。大家回到昔日的形象。
场景三十七(1h31min-1h42min):伊恩性格的转变。完成人生蜕变,像他的父亲一样。
序列九:“完成人生蜕变。”
❷ 关于动画摹片
我是动画专业的,为了培养镜头感觉,老师曾经让我们“拉片”,就是选择一个不错嫌侍的电影场景,把每个镜头中的大动作以速写方式记录下来,表现手法芹亮吵不限,主要看自己喜好。不必每祯必临,只要把大体意思画出来,把镜头要键粗讲的事情说清楚就好了。比方说,一个人要起身往外走的镜头,大约需要七八张就可以表现得很清楚了。其中包括:坐-预备起身-站起-转身-走-至门口。拉片的时候,可以询问一下老师的意见,看哪些电影镜头用得比较好。好的电影,不管画面停在哪一祯,都是一幅构图很好的画。至于书籍,我觉得没必要...主要靠勤奋...还有就是,拉片时要多注意电影镜头的运用——这才是拉片的主要目的,而不是你用什么工具完美地再现了那个画面
❸ 《拉片放映室》第三集---电影里常见的三种场面调度
《拉片放映室》第三集--电影里常见的三种场面调度
拉片有技巧,观影有门道!哈喽,大家好,我是刘导!
学会拉片,让你技术性的看电影!
上一期告诉了大家景别是什么?
那这一期我们将在景别的基础上教会大家电影里常见的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是什么?
就是对摄像机拍摄对象以及虚拟摄像机与拍摄对象之间关系的调度。是导演技艺的中心环节,是演员表演,摄影拍摄,后期剪辑互相融合的关键。
当场面调度应用于拍摄电影时,它指的是摄影机及其布置前的一切事物——精致构图,拍摄现场场景,置景道具,演员表演,服装搭配和布光照明等!
场景调度随着电影的拍摄和剪辑,影响了电影最终在荧幕上呈现给观众眼中的逼真度或可信度。
场面调度的意义在于通过对镜头内各角色位置关系以及角色与景物,环境之间关系的安排展现角色之间的社会关系,情感关系或者对化角色内心感受。
同时通过对镜头中运动主体不同方向的调度,可以构成优美视觉享受的目的。
场面调度的方法有 六种 ,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来说说最常则销首见的 三种 :
一、 平面式场面调度:
对于银幕来说,左右方向上的场面调度,在动画中,以角色的位移或者以背景的反方向移动模拟摄像机运动构成平面式场面调度。
作用:
1、表孙数现时间长短
2、表现跋涉的历程
3、营造平静,宁静的镜头情绪
二、 纵深式场面调度
是对银幕前后空间的调度,与平面式场面调度相比,更具有三度空间感,在固定镜头中,纵深式场面调度通常选用具有强烈透视感的角度表现场景的纵深感,如果在此场景中有对角色的调度,则多半会让角色的运动轨迹垂直于摄影机镜头。
从运动镜头方面说:展现大场景,营造强烈的速度感和视觉冲击力,通常用来表现角色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还经常用在全景深镜头中,来呈现角色的前后关系。
总结:运用纵深式场面调度,可以使镜头在角色或者摄像机的运动中真实的变现画面斗誉的空间深度,表现角色和景物,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使得在同一镜头中既欣赏角色的细腻表情成为可能,有利于角色的连贯性表演。
三、 运动式场面调度:
通过镜头运动配合角色与景物的调度,展现镜头空间,表现影片叙事,传达镜头情绪。主要是运动突破了银幕画框的限制,使得空间表现具有无限性与自由性。
摇镜头使得镜头表现空间从让人感觉非常拥堵的地面逐渐变为具有纵深式的大全景,视野意想不到的开阔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还体现在以镜头摇动展现角色调度。
1、场面调度的意义在于通过对镜头内各角色位置关系以及角色与景物,环境之间关系的安排展现角色之间的社会关系,情感关系或者对化角色内心感受。
2、也在于通过对镜头中运动主体不同方向的调度,达到或表现运动过程或者构成优美视觉感受的目的。
❹ 拉片是什么意思
拉片其实就是跟拉锯一样,一格一格地反复看、反复倒带(盘),同时分析纪录下你所看的、所总结的。
把每个镜头的内容、场面调度、运镜方式、景别、剪辑、声音、画面、节奏、表演、机位等都纪录下来,最后总结一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看电影亦然。拉片就是抽丝剥茧地模尘读电影。电影专业修养的提高需要慢慢积旦卜禅累。在别人眼中,可能觉得拉片辛苦单调,但对痴迷于电影艺术的人来说,他们却乐在其中。片与影评的相同点:都是为了评析电影,是人们了解电影的一种方式和平台。
拉片的影片示例
《巴顿将军》开头巴顿在星条旗下的演讲,《钢铁侠》大战F22那段/逃出洞穴,《第九区》机器人那段/到实验室偷燃料,《反恐特警组》反恐片段,《勇闯夺命岛》反恐片段/特种部队第一次潜入小岛,《绝密飞行》弊培空战片段/艾迪第一次任务。
杜琪峰《大事件》(2004年),开场约7分钟的警匪对战戏,一个长镜头一气呵成,整体感和真实感突出,非同一般的拍摄难度,在视觉上给人带来酣畅淋漓的快感。爱好长镜头的影迷们不容错过。
❺ 电影怎么拉片
如果你是电影方面专业的学生,拉片的话就是对影片进行深度的迅茄迅解剖。把一部电影来来回回反复的看,分析它的场景镜头机位拍摄手法对话主题人物情节等等等一系列元素,基本上被拉过一遍的片子你以后都不会想再看了。而拉片的速度也因人而异,细致的纳辩人一部电影可以拉上几天,张艺谋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的时候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2101897/
这里有拉片需要分析的一些元素,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挑几个进行分析。总而言之得亩此把片子分析透,但也得有自己的观点,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❻ 什么是拉片
请问你是不是学影视学的啊?拉片课程一般都会涉及的内容:首先是故事结构分析。故事的开端是什么,雹郑创作者是如何开场的;激励事件在何处出现,对整部影片的影响是什么;发展部分是哪一部分,有什么样的作用;高潮从何处起,如何铺垫高潮的到来;结局部分是什么,是不是开放式结局;这些段落分别在全片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等等。其次是人物分析。包括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群像以及人物关系等隐宽等。学生们要了解每个人物对源携颂故事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来自: 动画创作家园 详细出处: http://www.chinavid.com/academic/2008-12-17/0812173198886.htm
❼ 拉片是什么意思啊
拉片,是一种反复观看,暂停,慢放,逐格观看电影的,神经质的观影活动。这种观影活动,不是为了发现剧作,表演或者主题的秘密,那些秘密要么可以从剧本获得,要么多看几遍就成了。 也不是为了获得更深更爽的观影感受。
以“电影”为师通过拆解优秀电影,经典电影,来掌握构建故事的技法和规律。 拉片是抽丝剥茧地读电影,拉片需要一格一格地反复看电影,同时分析纪录下你所看的,把每个镜头的内容、场面调度、运镜方式、景别、剪辑、声音、画面、节奏、表演、机位等都纪录下来,最后总结一下。
主要信息:
电影的主题往往是多元化的、多侧面的、多切入点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电影的主题是电影的动作和人物的内涵,是电影的情节和事件的外延。主题是编剧、导演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的暗示,艺术作品的主题转化为形象时,是导演思想欲望的情绪宣泄。
对于电影作品所表现出的主题,我们要全面的理解,切记不能片面化和简单化。艺术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扬一种极有意义的思想,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内涵,照耀和抚慰人们的心灵,从而提高和净化人们的精神境界。
❽ 爱乐之城LA LA LAND电影解析—拉片2
男主女主第一次相遇,(视觉角度:这是女主视觉)!
女主评价男主:“他有病吧”(第一次见面的印象!
长镜头,女主羡慕的眼神,点明梦想主题。
这咖啡被撞的好惨,运用了戏剧化的手法制作了转场(注意背景 蓝色的桌子,男穿蓝色的T恤)
下一次接了蓝色调的画面。女主的试镜,表演的特别用力,非常渴望着这次的成功。失败了
又一段高能长镜头开始
导演的中心颜色:绿色 红色 蓝色 黄色准备中。
长镜头配合音乐[图片上传中...(屏幕快照 2020-05-13 下午4.15.35.png-1d3fce-1589357743954-0)]
,外部节奏与内部节奏相结合,营造出真实感又不无聊的镜头语言。
运用了升降机拍摄
这部分转场特效,形式很复尘核链古,老电影的感觉。
运用灯光讲故事,周围暗,人物明亮的方式,在影片中运用广泛。人物内心的心声。
女主走出来到party,走的很慢,周围的人物运动缓慢,节奏也是缓慢的,这就是长镜头所说的外部节奏与内部节奏相统一结合。
雪花的出现,自然是不合理的,因为现在是夏季,大家的穿着不是冬天,这里我理解的含义是: 我觉得下雪这里的手法借鉴了舞台剧的夸张手法 寓意着现在她的梦想正在严冬时期 整场party都不是她的地方,就算大家欢乐无比,也和她无关,是她不想要的世界。
后面剧情接了车也被拖走了 前面接的是高兴的换好衣服去参加 情绪波动的制造 期待party改变自己的心情——到了party却是不是自己的世界——离开part去寻找到自己喜欢的(男主的出现)
当然这里缓慢的节奏也为了引出之后最欢乐的时候。形成强烈对比,节奏感起。
如何拍的?——摇臂+遥控摄影氏举机
车没在了 所以才走路回家,才能遇上男主
女主特意看了一眼壁画,壁画上是谁?
卓别林,玛丽莲梦露
构图,中心构图 影片中用的最多的构图方式
灯光,女主全身都印上了红色轮廓灯,布灯派孙方式很美。
又一次,运用灯光讲故事,周围暗,人物明亮的方式。
音效转场,喇叭声
男主视觉,之前是女主视觉,现在是男主视觉的展示,来引出男主的故事线
男主长镜头 开始
这场戏讲述了剧中大家对爵士乐的看法,不被大家认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音乐,表明了男主坚持梦想的艰辛,挫折重重,可是梦想依旧要在自己手中
提前在罐子中,丢钱,是街头艺人都做的事,提前在空的罐子里放上钱,就算是现在,大家见到的街头艺人们都会这么做,成了一种规则,他们把这个叫做。。。(突然忘记了,有个专门的词哦!)
再一次出现。
第二次相遇,惨败。看来第三次的相遇一定会是很美好的那种。剧情必定会这样
色彩:黄色 蓝色 导演到底都喜欢这两个颜色啊。
色彩:请学起!
长镜头 开始
又见黄裙子,而且还是穿在女主身上,这场戏绝对重要。
第三次相遇开始了
这纠结的表情,看来男主的形象再次破灭。
色彩:红黄绿蓝起了
这嚣张的小报复心,哈哈哈
❾ 拉片孙振虎中的影视
“拉片子”是通过观摩、分析经典电影作品来实现学习编剧技术的重要方法之一。采用裂雹不同的编剧理论、技术路线,对同一部影片进行拉片子,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拉片子也可以作为一种编剧过程的“反写”,是温习、验证所学编剧理论和方法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幕法、序列法和节拍法等电影编剧理论与方法为编剧们拉片子提供了可供参照的体系。悉德•菲尔德在《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等系列著作中倡导三幕法(Three Acts Approach),将一部电影的整体结构统分为建置、对抗、结局三部分。三幕法在欧美电影编剧界流行数十年,至今依然有大批追随者。基于三幕法发展而来的序列编剧法,倡导把一部电影的基本框架划为八个序列,每一个序列各有其相应的情节功能。序列编剧法因其更实用、更快捷、更系统,目前在全球,尤其是好莱坞,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救猫咪”编剧法发展了更加细化的“节拍”概念,其实与序列法基本相通相合,并没有本质性的区别。但其节拍数量可达15个,甚至是40个,对于初学者来说,在操作中不免有些繁复。可以说,三幕法、序列法和节拍法等电影编剧理论与方法各有其优点与不足,有各自需要改进的空间。
编剧的工作过程应视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探讨一整套系统化、实用化的编剧理论与技术路线。历时性序列设计融合共时性情境理论,可以实现情节性段落、结构性段落的协同开发。序列设计是将故事进程按幕和序列进行划分、排列,每一个序列实现其独特的张力和功能。情境理论包括时空、事件和人物关系等的处理,以及建构性的场面安排、主题呈现、人物塑造、隐喻运用等。二者融合而成的形态范式,通常可将故事进程设计为8个序列,每一个序列根据情境形态特征,进行规定情境的设计。该范式在幕、序列、人物动机驱动、情境特征等方面的基本框架可如图所示:
图片
接下来,我们可以把《寻梦环游记》(Coco,2017)通过拉片子,来温习、验证上述形态范式则源局的编剧理论及其技术实操。
图片
《寻梦环游记》(以下简称:《寻》)在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方面获奖无数,无须赘述。作为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出品的电影作品,是否可以从中看出通用的编剧范式,在相应的情节序列都具有明显的情境形态特征呢?
第一幕 建置性情境建构
第一幕的功能主要是建置,包括建立和展示人物所处的“世界”、人物的日常生活现状、人物的问题与困境,设置引发情境,给出人物想要解决问题的动机和行动,从而建置起全剧的主悬念。
序列1,展示“问题”:人物展示现状和内心困境,并遭遇引发情境。每一个人物都有其相应、独特的虚构世界。在电影的开场部分,需要给予相应的介绍,让观众理解人物所在世界的运转模式。在这个虚构的世界,人物的日常、现状从某些细节反映出人物的某种“问题”。人物的问题可能是外部的,也可能是内部的,但都在人物的内心形成“困境”。因而,人物的日常、现状并不是漫不经心、漫无边际地展示,而是要构建具有决定性的场面,给出预示,并对后面的某些情节形成铺垫。在这个序列的结束之处,通常是一个引发情境,也被称为“催化剂”或“攻击点”。主人公所处情境中的时空环境、事件和人物关系等,遭遇到打破,从而打乱了主人公的现状,促使主人公要面对自身的问题。这个引发情境将促使人物考虑是否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形成后续叙事的悬念结构。
图片
《寻》从亡灵节祭台画面开场,以小男孩米格(Miguel)的口吻讲述家族背景故事:太奶奶(Coco)的爸爸为音乐抛妻弃子,妈妈靠做鞋养活家人,从此整个家族以做鞋为业,完全排斥音乐。然而,米格偏偏是个极其热爱音乐的孩子,想要成为和本地的歌神德拉库斯一样的人。米格的困境在于,自己痴迷于音乐,却得不到家人理解,只好深藏不露。米格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亡灵节才艺大赛。引发情境被建置:米格想像当年的歌神一样通过参加表演而成名,但遭到反对。米格在梦想和家庭之间不得不面对两难抉孙让择的问题。
序列2,展开“辩论”:人物形成动机要解决出现的问题。主人公面对“问题”,想要去解决,但是不得不考虑可能出现的困境和艰难。主人公明白自己遇到了非常棘手的问题,但通过一层一层的辩论,清晰了自己的野心、欲望,从而做出决定一定要解决“问题”。于是,人物的决定建置起来,随后采取行动。这个序列通常结束在主人公明确而坚定的决定动作,有时用语言说明,有时用某个动作呈现。全剧的主要悬念也建置起来,通用句式可以是:人物可以解决问题吗?接下来的情节、情境建构即围绕这个主要悬念展开。
图片
《寻》中,米格在自己的秘密基地看德拉库斯表演的录像带,自我辩论到底要不要去参加才艺比赛。在录像带中人物台词的启发下,米格渐渐下决心要偷偷参加比赛。可是米格外出被家人发现,被告知要让他学做鞋。当米格从打破的相框中发现照片隐藏的部分,以为德拉库斯是自己高祖父,决定再次明确。可是家人漠不关心,奶奶还摔烂了吉他。米格选择离家出走。全剧主要悬念从而建置起来:米格会坚定地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吗?为了参加比赛,米格不得不想办法找到一把吉他。米格想到去偷德拉库斯的吉他,却意外成为特殊的亡灵。
第二幕 对抗性情境建构
主人公面对困境、问题展开抗争,付出了努力,推进了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内心冲突也越来越激烈。人物的努力和面对的障碍都在提升,分别迎来中点高潮和本幕结尾处的次高潮。“对抗”通常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结构上要占据一半以上的篇幅,至少要占到四个序列。
序列3,做出准备:人物希望找到简单的办法解决问题。主人公决心要解决问题,通常选择从最简单的地方开始。而为了故事更好看,编剧则通常会在情节中逐一破坏掉那些能让人物实现目标的简单办法,把人物推向更深、更难的困境。人物要采取具有训练特征的准备,从身体上、心理上、各种外部条件等方面,做出并不完全积极的应对。因而,这个序列的叙事具有一定的游戏性。本序列的结束通常是一个决定性场面:人物需要明白自己要更加努力、更加积极、更加持久地面对问题。主人公在这个序列要被“锁”进情节之中。作为调剂,在这个序列中通常会突出某位次要人物的故事,也被称为次要情节或B故事。
图片
《寻》中,米格变成亡灵,见到了故去的家人,并一起进入亡灵世界。家人可以帮助米格回到人类世界,但伊梅尔达的祝福加上了不允许米格碰音乐的条件。米格为了音乐,再次拿起吉他,又返回到亡灵世界。其余家人因为伊梅尔达的威严,都不敢给米格祝福。这给米格造成了更深、更难的困境。在序列结束处,米格想到要得到德拉斯库的祝福,于是和埃克特达成合作,踏上寻找德拉库斯的冒险之路。B故事是对埃克特、伊梅尔达的分别展示。
序列4,尝试解决:人物付出重大努力尝试解决”但陷入僵局。主人公为了解决问题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是并没有都凑效,所以需要想出更有效力的办法。人物于是付出重大努力尝试解决之前的老问题,从而制造出了中点高潮。这个高潮通常会与后面的翻转形成呼应。但是人物没有实现目标,反而被带入更深、更大的危难之中,把故事带向全新的、复杂的向度。人物的问题和内心的困境完全暴露出来,等到后面人物发生变化、出现逆转时,才能强化悬念感和戏剧性。
图片
《寻》中,埃克特原本说可以直接带米格去德拉斯库彩排节目的地方,但是并没有见到他本人。米格帮助弗里达想出舞台创意,从而得知德拉斯库的真正所在地,但只有赢得才艺比赛才能得到通行证。埃克特帮助米格找来吉他,鼓励、指导米格参加才艺比赛。中点高潮是米格在比赛中风光无两。但是,伊梅尔达寻找过来,米格只好再次逃走。米格如愿以偿实现了登台演出,并且展示了非同凡响的音乐天赋。但是,米格内心的恐惧也得到强化:需要及时找到德拉斯库并得到祝福,否则便会成为真正的亡灵。
序列5,面对新问题:人物不得不面对新出现的问题。主人公曾经付出过重大努力但没有成功,于是需要休整,从而再卷土重来。因而,在这个序列中常常会设计浪漫场景,通常被称为“烛光晚餐”,给人物,当然也给观众,留出歇息的时间。真正的“坏人”会在这一序列显露面目,并且进入主要情节中给人物制造障碍。不过,人物通常重新想到了实现目标的新办法,并且设想了新的计划。但是从人物所处的情境来说,风险越大,人物将要付出的代价越高。在这个序列中通常会再次安排次要情节或B故事。
图片
《寻》中,米格在一支乐队的帮助下,只身进入德拉库斯所在的会场。受影片启发,米格用唱歌引起德拉库斯的关注,于是二位相认为亲属。米格和德拉库斯一起度过了一段看似美好的时光。米格还不知道在这个序列出现的德拉库斯,真面目是多么险恶。作为次要情节,埃克特易容成弗里达也混入会场,并找到了米格,从而见到了德拉库斯。埃克特在米格的启发下,揭开了当年自己死亡,其实是被搭档德拉库斯投了毒。埃克特说出真相,却遭到绑架。德拉斯库给米格祝福,然而并没有作用,证明了德拉库斯的确不是米格的家人。米格仍然无法回到人间。
序列6,陷入绝望:人物尝试解决新问题但一败涂地,陷入“灵魂暗夜”。主人公实施新办法、新计划,做了大胆的尝试,并相信自己可以成功。但是主人公却要败到一无所有,甚至要达到众叛亲离的境地,遭受灵魂上的“至暗时刻”。因强烈的内心冲突然而形成的次高潮,往往具有相当的戏剧性。在这个序列结束前,新的引发情境会促使主人公再次做出明确而坚定的决定动作,将情节导向最终的解决。
图片
《寻》中,埃克特、米格先后被扔入水洞。米格拿出照片,意外确认埃克特才是Coco的父亲。埃克特诉说对女儿的思念,说明歌曲Remember Me其实是为女儿所写。埃克特即将彻底消失,而米格也即将变成亡灵。回到人间的希望破灭,家人不知所踪,米格失去了音乐和家庭,无比后悔自己之前的行为,陷入绝望。不过,幸好伊梅尔达找过来,救出米格和埃克特。米格明白,只要找回照片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一家人团结一致要对付德拉库斯。
第三幕 结局性情境建构
结局并不意味着主人公的问题被轻松解决。主人公已经明确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阻止“坏人”并“拯救世界”。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要一波三折。
序列7,看到新希望:人物发现新机会,看到新希望。“坏人”得到帮手或者有了更加厉害的工具而变得更加强大。“坏人”未必真的“坏”,关键在于对主人公的目标构成障碍。“坏人”未必是一个人,也可能是某种力量。但是主人公还是要稍做准备即直面“坏人”,却眼看再次失败。然而,这样的处理通常被称为“虚假结局”。主人公会直面自己的问题和内心困境,而凭借一个逆转,进入真正的解决。主人公发生重大转变,而其他人物也相应地都发生变化。
图片
《寻》中,一家人分工围堵德拉库斯,终于被伊梅尔达拿到照片。正当伊梅尔达要无条件让米格回到人间,米格却被德拉库斯抓走丢下摩天大楼。在这个“虚假结局”中,米格眼看还是要真的死去。不过,米格意外被救。而直播的摄像机向公众揭开了德拉库斯的真面目,也见证了德拉库斯被钟再次砸死。太阳即将升起,米格终于返回人间。
序列8,真正解决:人物彻底解决了所有问题。主人公迎来问题真正的解决,故事真正进入结局。主人公的目标得到实现或者被放弃,主人公都得到应有的补偿,并对故事的主题给出呼应。
图片
《寻》中,米格拿着吉他冲回家中见到了昏昏沉沉的Coco。米格想到用埃克特创作的歌曲Remember Me唤醒她。Coco拿出照片缺失的部分,果然是埃克特。终于,大家的努力得到了相应的报偿:故去的一家人的照片终于全摆上灵台,家里重新充满音乐。又一年亡灵节,亡灵们沿着花瓣铺成的路再次回家团聚,一起在院子里载歌载舞,呼应开场画面和主题。
图片
综上所述,影片《寻》随着情节和结构的发展,各序列容纳不同特征的情节点,表现出各序列的典型情境形态特征。人物处于规定情境中,形成该情境中的动机、决定,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驱动情节向前发展。“情境—动机—动作”的因果逻辑决定了故事怎么开始、如何结束。人物对于内心目标的努力,推动故事的走向,推动情节的发展。人物的行动及其发展,是情节的外在构成形式;促成人物行动的动机及其发展变化,则是情节潜在的动力。情节由运动的情境汇成。具有内在逻辑的序列及其情境运动决定了情节的进程。在情境形态范式中,每一个序列都根据不同情境形态特征的要求,生成内在的情节点标记。当然,编剧范式的观念正如“杯子”概念,在实践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杯子的形态、所装入的内容,是千变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