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大全 > 浅析动画电影的人物塑造方法

浅析动画电影的人物塑造方法

发布时间:2023-05-16 04:58:39

1. 从艺术特色、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解析《漫漫北寻路》的独特魅力

《漫漫北寻路》是法国导演雷米·沙耶的作品,这部仅81分钟的动画片获得了许多荣誉,不仅在昂西动漫节赢得观众奖,还在布鲁塞尔的动画节上获得青年公共奖,与此同时,它还获得了东京动漫节最佳动画长片大奖,以及第44届动画安妮奖提名。在豆瓣的评分更是高达8.2,许多动画电影爱好者给出了好评。

故事的主角萨沙是俄罗斯的贵族,她的外公是极地冒险家和探险家,萨沙小的时候,外公就经常教她地理知识,给她讲自己探索极地的理想。后来,外公驾驶着达瓦伊号去极地探险,却再也没有回来。为了寻找外公的达瓦伊号,萨沙循着外公的航线北上,在途中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到底极地,并帮外公完成了遗愿。

这部电影我反复看了两次,深深被打动。虽然只是一部短小的动画片,但画面优美,制作精良,可以看出导演的诚意和用心。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画风独特,人物塑造丰满立体,主题表达也很丰富。下面,我将从艺术特色、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几个方面,来解析这部电影的独特魅力。在最后的部分,我将分析下这部影片对于现实生活的启发和意义。

艺术特色:2D油画风格,没有线条,只有轮廓,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

人物塑造:通过细节描画和各种对比,来塑造人物,使得人物真实可信

主题表达:很多元化,其中包含对梦想的坚持,冒险和自我枣亮运成长,以及亲情的可贵

这部动画片的导演雷米·沙耶曾经担任过Tomm Moore的《凯尔经的秘密》的助理导演和故事板画师,以及让-弗朗索瓦·拉吉奥的《画之国》的助理导演和美术设计师,这两部动画片都以独特的画风而闻名。

雷米·沙耶显然从中汲取到了不少养分,并发展出属于自己的风格,凳梁这在《漫漫北寻路》的画风上有体现,电影的绘画风格很独特,画面中的人物和风景都没有线条,只有大面积的色块,呈现出油画的质感。

反复观摩这部动画片后,我认为这种绘画风格有如下几个优势:

1、和故事背景相契合,能够很好地渲染氛围

故事背景设定在19世纪末(1882年)的俄罗斯,在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俄国的绘画艺术有了很大的突破,当时出现了“键纯巡回展览派画家协会”。这个时期的绘画重点研究现实主义,油画的用色比较暗沉,非常写实。看看这个时期的油画,我们会发现它的色调和动画片的风格很像。

雷米·沙耶的疯影工作室,宣称自己为“诗意写实主义”,美术上兼具独特性和多样性,《漫漫北寻路》的画风就是典型的代表,跟19世纪俄罗斯油画风格有共同之处,都强调写实主义。

这部动画片采用油画的表现方式,和故事背景完美契合。与此同时,油画的质地能很好地表现古典时期建筑的特点。片中有几处圣彼得堡的画面,沉郁阴暗,充满着历史的厚重感,非常之美。

2、带来新鲜的视觉体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纵观现在的动画片市场,美国的3D动画以及日漫风的动画大行其道,看惯了这两种风格动画片的观众,再来看这种细腻温情的油画风,会让人耳目一新。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之中,许多是被其唯美的画风打动。

这样独特的画风就像品牌logo,在给观众带来特殊体验的同时,也能确立导演自己的风格。 Tomm Moore导演凭借着《凯尔经的秘密》、《海洋之歌》以及《养家之人》浪漫唯美的画风,确立了自己的风格,韦斯·安德森也凭借着对称构图和配色美学,开拓了自己的新领域。

而《漫漫北寻路》的导演也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他即将推出的《玛莎·简·卡纳里的童年》也会沿袭《漫漫北寻路》的风格。毫无疑问,有风格的东西才会让人印象深刻。

3、画面的明暗对比,能更好地表现故事内容

除去没有线条,运用大量色块以外,这部动画片在光线的运用上也很巧妙,大有深意。电影中的画面有明暗两个色调,对比很明显。

萨沙带着闺蜜参观阿廖金图书馆的时候,画面的色调是暗的,因为萨沙是悄悄跑进来的,暗色的画面可以渲染气氛。萨沙在白熊酒馆当跑堂的时候,画面大多数为暗色,这是为了表现萨沙的坚持、隐忍,以及打工的不容易。

北寻途中的画面基本上都是暗色调,以灰色,黑色,暗黄色、暗红色等为主,是为了渲染苦寒的环境,以及压抑的心情。

电影中还有许多光线明亮的地方,值得细细品味。萨沙回忆祖父的部分,画面基本上都是明亮的,这不仅是为了区分现实,还能够渲染情绪。

阿廖金出发的时候,周围的人为他欢呼送行,蓝天白云下,阿廖金立在船头,脱帽致意,阳光洒下来,他的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色。金色代表着欢乐和希望,明亮的色调能表现阿廖金意气风发、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

萨沙回忆小时候,外公带着自己玩游戏的时候,画面也是金色的,金色代表着欢快、美好,能够渲染萨沙幸福的心情。

萨沙找到外公的遗体,读外公留下的信的时候,有个幻想的场景也是金色的,这是为了渲染外公的英雄气概,探险的精神,以及萨沙欣喜的心情,和对外公的怀念。

电影通过明暗对比来表现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的地方还有很多,值得仔细品味。

影片虽然短小,但是人物塑造却很丰满,女主角萨沙出身贵族,身上没有骄矜之气,从小深受外公的影响,对极地充满向往。外公到北极探险后,没有回来。政府悬赏100万卢布寻找外公的达瓦伊号,许多人无功而返,甚至认为这艘船已经沉没。萨沙却坚信外公的船没有沉,并踏上了北寻之路。

娇娇小姐如何敢冒险到极地?在我看来,女主角真实可信,没有崩掉,源自于以下两个方面:

1、细节刻画

对于贵族小姐,很多人会有刻板印象,觉得她们养尊处优、高傲骄纵,小船员凯驰对萨沙也曾有这样的误解。但其实萨沙和那些妖艳贱货完全不同,这从很多细节可以看出来。

在电影开头,萨沙带着闺蜜参观图书馆,闺蜜关注的是她的新裙子,漂亮的手链,以及英俊的王子。而萨沙的台词则全部是关于外公以及极地探险的。

她说,阿廖金图书馆是以我外公的名字命名,闺蜜看到手链,感慨好漂亮,萨沙则说,这是他外公去因纽特人聚居地探险的时候得到的。她关注的是,东北航道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外公是第一个成功穿越的俄罗斯人。

看到这里,我就想到宫斗剧中的桥段,那些庸脂俗粉会关注皇上赏赐的衣服、脂粉,关注点在女人的穿戴打扮,如何取悦圣心,而女主通常就对这些不太感兴趣,反而会对谋略、兵书之类的东西感兴趣。

除此外,电影中还回放了她小时候,外公跟她玩游戏,让她掌舵的情景,这说明,她从小耳濡目染,对航海和极地冒险就充满向往。妈妈也对萨沙说过,她和外公真的很像。

这些小细节散落在影片的各处,看似很琐碎,其实都是在刻画人物,为她后续冒险踏上北极之旅进行铺垫。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细节刻画,才让人物性格更饱满,更立体,萨沙敢到极地探险并且表现不错,就更具有说服力。

2、各种对比

除了细节刻画外,影片中通过许多对比来呈现人物的成长过程,细致地刻画人物。

萨沙在白熊饭馆打工时,刚开始,她早上起不来,当跑堂很多状况应付不过来,手忙脚乱,还把客人要的酒给错,千金小姐劈柴被斧头带到后面。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之后,她起得比老板娘还早,给老板娘做早餐,食材准备工作很充分,对客人的需求也应对自如。

这个部分通过前后对比,来表达萨沙的坚韧和勇敢,愿意为梦想付出努力,展现了她的成长蜕变。

除此之外,片中还将萨沙和闺蜜进行对比。 这个在上文有讲述,闺蜜就像那些普通的女孩子,追求的是个人的幸福和安稳,所以她关注新裙子,漂亮的手链,以及英俊的王子。而萨沙则是有大抱负的人,她关注的是祖父的航海事业,极地探险,以及家族的荣誉。

另外,影片中还通过生活环境的对比,来体现萨沙的坚韧和顽强。 在家里的时候,她穿着漂亮的公主裙,住着华丽的大房子,父母视她为改变家族命运的珍宝。而在外面的时候,她穿着粗布衣裳,要干很多重活换取自己的食宿,在挪威号上,她甚至要和男性船员挤在一间房间里,面对这些,她没有丝毫的抱怨。

我想到一句话,心中有大谋划的人,才不会在意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他们的关注点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萨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胸襟和认知,真是让人钦佩。

这部电影的主题比较多样化,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主题,比如:对信念的坚守和梦想的坚持,敢于冒险以及自我成长,除此之外,还有亲情的可贵。

1、对于梦想的坚持

对梦想的坚持,这个主题是通过外公传递出来的。外公阿廖金喜欢探险,梦想是达到极地,并且把旗帜插到北极之地。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不在意家人的不理解,执意要探寻梦想之地。从萨沙爸爸说的话可以看出来,阿廖金的行为是不被自己女婿认可的。这位伯爵认为自己的岳父是疯子,给家族丢脸。可事实上,他是给家族带来荣誉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我看来,外公阿廖金是非常值得敬佩的人,他放荡不羁爱自由,身上有战斗民族的那种彪悍和无畏,对于梦想有着宗教般的狂热和执着,最后甚至牺牲了自己的性命。这种理想主义者是崇高的,英雄式的,是值得讴歌和赞美的。并且,他的精神也滋养着后代,让萨沙成长得坚韧强悍,拥有大无畏的气概。

2、勇于冒险和自我成长

这个主题是通过萨沙来体现的,原本是优雅高贵的伯爵之女,看似美丽而柔弱,其实她特别有主心骨,她继承了外公坚韧和强悍。父亲否定祖父,认为她也给家族丢脸,所有人都认为外公的达瓦伊号沉没了,只有她相信,那艘船还在某片海域,等待着别人的发现。

正因为如此,她不惜离家出走,去寻找外公的达瓦伊号,她要向世人证明自己没错,外公没有错,她要捍卫祖父的理想,维护家族的荣誉。个子娇小的萨沙,拥有着与外表不相称强悍和执着。在经历过重重磨难后,她最终找到外公的遗体,也找到了达瓦伊号。

看电影的时候,我深深地被萨沙打动,她那种坚定,勇敢,为了梦想,排除万难,笃定向前冲的劲头,深深地感染着我。她不愧是战斗民族的女儿! 而通过这次冒险,她捍卫了外公的尊严和家族的荣誉,最终和父亲达成和解。这场冒险之旅,是她的成长之旅。

3、亲情的可贵

电影中,关于亲情的表现比较隐蔽,但也非常打动人心。 外公对萨沙呵护有加,从小就教她地理知识,跟她讲自己的理想。而萨沙对外公非常钦佩,以他为荣,甚至为了维护外公,踏上了北寻达瓦伊号的冒险之旅。

萨沙和父亲的亲情表现很真实。因为萨沙的不配合,原本要被派往罗马担任大使的切尔涅佐夫伯爵,最后事业受阻,于是将气撒到女儿身上,责怪女儿是灾星。在女儿离家出走后,他派人四处寻找,相信他内心也有过后悔,后来女儿成功归来,父亲什么都没说,只是上前抱住女儿。

除此外,拉尔森和伦德的兄弟情的呈现也很细腻真实。拉尔森和伦德是兄弟,父亲本来把船给拉尔森,可是哥哥伦德认为他还没能力驾驶挪威号,所以,拉尔森只能屈居二副,他内心愤懑不平,经常忤逆大哥。

影片的后半部分,在进入极地之后,伦德为了保护挪威号,不惜要牺牲自己,在挪威号被摧毁后,他让弟弟带着船员先走,不要管他。这让拉尔森深受感动,内心也很震撼,在生死关头,他对哥哥没有恨,只有爱和保护。 在危难关头,亲情散发着动人的光辉。

最后,我想来说说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启发,以及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意义。这部电影传达的这两个理念,让我获益匪浅。

1、如果你有一个梦想,你要学会捍卫它

在《当幸福来敲门》中,威尔·史密斯饰演的父亲,对儿子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有一个梦想,记得要去捍卫它。”在这部影片中,祖父阿廖金,以及萨沙都是勇敢捍卫梦想的人。

阿廖金是狂热的极地探险家,为了到达理想之地,他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而萨沙继承了祖父的果敢无畏,为了找到达瓦伊号,她不惜离家出走 ,在白熊酒馆打工也要去到北极,在北寻的路途中,经历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她都没有退缩,他们都是敢于捍卫梦想的人。

现实生活中,多少人空有理想,而行动力不足?仔细想想,很多人所谓的梦想,是不是仅仅只停留在口头?扪心自问,你对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多少?有没有竭尽全力去捍卫它? 只有行动能够让你到达理想的彼岸。如果你有梦想,也请努力捍卫它。

2、面对他人的非议,唯有实力能让人闭嘴

女主角萨沙虽然是个小女孩,但却是名副其实的大女主。她果敢、有主见,担得起“人狠话不多”的称赞。

身无分文,在白熊酒店打工,她经过短时间的磨练,把跑堂工作做得游刃有余,连严厉的奥尔加对她都称赞有加,那些客人后来也对她刮目相看。

她想搭乘挪威号去北极,就事先做好了许多功课,了解各个海域的情况,还知道挪威号所有船员的情况。船员们觉得她是累赘,她就在隔离仓学习航海结绳,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依靠结绳的技能,系好帆控制住船身,让看不上她的船员暗暗称奇。

伦德被系在摧毁的挪威号上的绳子拽住,差点从冰川上摔下的时候,她勇敢地冲上去,一斧头砍断了绊住伦德的绳子,让他转危为安,把那些船员惊得目瞪口呆。最终,没人再说她是累赘。

当我们还弱小的时候,难免被人看不起,或遭遇各种非议。 让他人闭嘴的最好办法,不是跟人争吵,为自己声辩,而是保持低调,好好积攒实力,让自己成为有用的人。当你变得强悍的时候,那些对你叽叽歪歪的人,自然会闭嘴。

《漫漫北寻路》这部动画片,虽然简短,但称得上是精品之作。独特的绘画风格,让人沉醉不已。不仅能很好地描绘俄国的风情,还能通过冷暖色调的变化,表现人物的心情。在日漫风以及3动画风靡的今天,让人耳目一新。电影虽然简短,但在人物塑造和主题表现上,都可圈可点。人物塑造有细节,有对比,真实可信,而主题的表达丰富多元,也给人许多有益的启示,让人回味悠长。

2. 动画剧本中 个性化人物和类型化人物 举例

随着时代的发展,动画片的表现题材、表现形式都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动画片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没有一定之规。像有些给成年观众看的动画片,剧本中的人物性格比较复杂、多层次,更像一般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的创作手法.比如在前面提到过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就处理得很细腻。一些艺术短片中,为了表达一定的主题内涵,或者是某种情绪、情感,人物被浓缩为代表特定含义的符号。比如有一部《学走路》的动画短片,一个小孩本来很正常地走路,可是偏偏遇见了形形色色的各种人,军人要他走路趾高气扬,运动员要他连跑带跳……结果最后,小孩反而一瘸一拐地不会走路了。在片中,每一种人物都象征了生活中的某类人群,他们的造型、动作把内在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出来。在这里,我们主要谈谈主流的商业动画片中的人物。虽然片中的人物造型变化无穷,性格千差万别,但动画人物存在着共同的剧作特征和创作规律。在剧本中塑造动画人物,首先要符合影视剧作中人物的共同特性。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人物性格要有典型性。由于容t上的限制,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多为相对集中的一个或一组,他们是矛盾冲突的主体和情节的轴心。这些创作上的基本规律,也是适合于动画剧本中的人物的。当然,动画人物也有一些区别于电影人物的自身的特性。闪亮的主人公主人公的唯一性,是戏剧矛盾的中心。用“闪亮”这个词,主要是想说明剧中的主要人物要突出、鲜明,强调主人公在剧中的惟一性。迪斯尼总结过自己的创作经历,他认为:动画片需要一个强烈而有吸引力的中心角色。这里面,“一个”也可能是一组,主要为了说明人物刻画要集中,主要人物要突出。大多数的商业动画片,都在着力塑造一个主要角色,从动画片的名字就能看得出来,像我们前面提到的《怪物史莱克》、《聪明的一休》、《机器猫》等影片。这样的安排,使这个特定人物的命运线索和故事的起承转合融为一体,影片的笔墨更为集中,人物形象更能够鲜明地突显出来。相对一般的电影电视剧,无论是影院动画,还是系列动画片,它的容量都较小,故事情节也比较简洁,塑造人物就更应该集中发力。所以,在构思动画剧本的时候,一定要首先明确,哪个人物是你要着力表现的,那么主要的戏剧矛盾、情绪氛围,都要围绕着这个人物展开。具体来说,怎么让你的主人公更突出呢?第一,就是戏量的保证。主人公出现在剧情中的时间,肯定会远远多于其他人物,它就像一颗恒星,而其他人物则是环绕它的行星,主次很分明。第二,更为重要的就是主人公在矛盾冲突中的中心地位。在戏剧矛盾的漩涡中,主人公是否始终是推动剧情最主要、最有力的那股力量。矛盾因他而起,因他而发展变大,最终因他而解决。动画人物的性格动画人物的独特性格:类型化的性格和天真的孩子气。一、剧作中人物性格的含义在剧本创作中,运用剧作的表现手法对剧中人物性格的各个方面进行文字刻画,是剧作者塑造人物的根本途径。在剧本中,性格就是构成作为情节发展动力的冲突、抵触和差异的基础。在商业动画片的剧本中,动画人物一般都采用类型化的塑造手法。类型化人物有两方面的特征:首先,人物的个性特征明显,我们往往可以用一、两个词来概括人物性格,观众易于把握。其次,比起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类型化人物的性格经过了提炼和夸张,并用生动的细节加以充实,使其更为鲜明。比如说美国动画片《美女与野兽》,影片讲述的是被巫术诅咒的野兽王子和美丽女孩的爱情故事,野兽王子的强悍粗鲁和女孩的智慧优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人的个性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经过了夸张和提炼,变得更加典型化了。二、动画片的人物性格塑造:类型化人物我们先从剧作中人物的分类谈起。戏剧理论家和教育家贝克的《戏剧技巧》中,把剧作中的人物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概念化人物。“概念化人物是作者立场的传声筒,作者毫不把性格描写放在心上。”第二,类型化人物。“类型化人物的特征如此鲜明,以至于不善于观察的人也能从他周围的人们中看出这些特征。”这种人物“每一个人都可以用某些突出的特征或与其密切相关的特征来概括”。第三,个性化人物(Round Character),也有人翻译作“圆整人物”的。“圆整人物在类型中把自己区别开来,大的区别或者细微的区别。”这种人物具有性格的多侧面和复杂性。他们的性格复杂到无法用简单的话语来概括和分析。动画片剧本要求故事框架简洁明了,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这一点在很多成功的动画创作中都有体现。宫崎骏定位自己的作品,只是“一个简单的人说出的简单故事。”迪斯尼一再强调动画需要“生动的、有吸引力的中心人物”。正像我们前面谈到的那样,动画片本身具有单纯、“孩子气的天真”等特点,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式与这些特点很契合。另外,大多数动画片还是以儿童观众作为受众的主体J_或者说是家庭共享的。面对小观众的理解力,过于复杂多变的人物是他们难以把握的,没有哪个观众会对一个自己搞不明白的角色感兴趣。而类型化的人物是适于小观众理解、把握的。一、 如何塑造类型化的人物可以分为几个步骤:人物定位;选择提炼“原生”人物;夸张放大人物特点;为人物增加有特色的细节。首先是定位:你要塑造一个怎样个性的人物?这个人物的基调是什么?肯定要先有一个感性的、概括的想法。这是最具原创性的一部分工作,作者的灵感正体现在这里。一个动画形象之所以能与众不同,决不仅仅取决于他外表的独特型,动作语言的搞怪逗趣儿,实际上这些东西归根结底都来源于人物的定位,定位的独辟蹊径、到位准确,是一个动画人物能够超过其他角色的前提条件。举个例子来说,迪斯尼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称得上世界最著名的动画形象。他们是动画片里的搭档,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个性却I哈好形成了鲜明对比:米老鼠理智、纯洁、勇敢,几乎是完美的正面形象。而唐老鸭却性格反复无常、易怒,甚至表现出阴暗的一面。他们的性格及造型各有特色,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这也是他们能被观众认可的主要原因。一篇文章(人们猜测作者可能是迪斯尼)中谈到:米老鼠现在已经受到限制,因为在公众的印象中它已经被看成男童子军。每当我们让它表演捉弄人、发脾气、闹笑话,都会有无数的人来信骂我们。这就是唐老鸭表现的那样轻松的原因,它是我们的出路,我们可以把不能用于米老鼠的各种想法都用在它身上。可见,人物的定位对动画人物形象的影响,以及对动画片整体都是起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就是选择提炼“原生”人物,并对人物特点进行夸张放大。无论你的主角是动物还是植物,或是想像出来的古怪精灵,他们的个性特点、思维逻辑,还是来源于人,所表现的思想内涵也必然是“人性”的某一部分,动画人物的性格也要从真人身上去选择和提炼。现实生活中的人都是多侧面的,性格也复杂多变,而类型化人物,就是要求剧本创作者对人物性格进行简化,选择那些最有典型性、最鲜明、最富有表现力的个性特征。尤其是那些讲述“正邪”斗争的故事,比如《花木兰》、《狮子王》,好人坏人径渭分明,正面角色几乎是完美的,反面角色的性格特征,也在围绕着“邪恶”这个主题设计。光提炼人物性格特点还不够。我们常常说现实生活过于平淡,不够戏剧化。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往往不够典型。通过把某类人物的性格特点集中到一个角色身上,再夸张放大,甚至极端化,人物的形象会变得更加鲜明独特,动画片更是要求人物要夸张。正如迪斯尼说的那样:夸张和幻想就是动画的本性。生活中,我们也会碰到急脾气的人,可像唐老鸭那样几乎不停“呱呱”,遇事就爆炸的个性,就是动画片经过了提炼和夸张,创作的个性化人物。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就是为人物增添性格化的细节。在影视这种表现手法中,我们不可能直接告诉观众:这个人物很善良,那个人物很自私,人物个性要让观众自己去发现。那么,当你为人物设计了某种性格特征之后,就要用细节去表现出来。天真的孩子气又指什么呢?与一般商业影片中的类型人物相比,动画中的人物形象在思维和行动方式上,更加单纯明朗,富有想像力。就像迪斯尼说的:带着一种天真的孩子气。我们经常会发现,即使动画中的反面角色,他的邪恶与狡猾也往往是儿童式的,比如称王称霸,自私自利。人物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更是求新求巧,就像孩子总是以“是否有趣”、“是否好玩”为衡量好坏的标准,这种做法是否切合实际需要倒在其次。最后,再谈谈设计性格的差异来强化人物各自的鲜明特征。就像迪斯尼设计出的米老鼠和唐老鸭这对搭档一样,一部动画片中,不同人物造型、个性、动画特征之间的差异,会使人物各自的特征都更加突出。有时,这种对比还有营造出新鲜逗趣的效果。比如《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中,猫和鼠这两个人物的独特性就是建立在对比上的。它们本身的造型、性格特征并非独一无二,但由两个这样的人物所组成的人物关系,却是比较新鲜、比较独特的,也容易引发戏剧冲突,产生嚎头和笑料。类似的双人搭档在迪斯尼的许多系列动画片中都会看到,像兔子和猎人。

3. 动画片中人物塑造重要性

动画片中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能够展现时代背景,能够启示人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优秀的动画作品能够赋予角色符合人物经历和故事情节的性格特征,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感染观众。

在对动画中的人物感兴趣的同时,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更好的理解人物,理解作品本身想要传达的内涵。

(3)浅析动画电影的人物塑造方法扩展阅读

动画片人物性格的塑造重要性:

动画中的人物性格能影响作品,这种影响体现在让动画作品更具生命化和生动化。动画形象本身是无生命动态无运动性的,是作者给予了人物生命,而这种给予的方式便是给人物赋予相应的性格特征,以此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内心活动和情感世界。

这是因为性格的存在,才让一个个僵硬的动画角色变得鲜活起来,变得即使外表相似言行却截然不同,使其更有辨识度的同时,让故事情节也更加生动。

4. 为什么动画电影中的人物造型那么有特点呢

造型特色应该是动画与真人实拍电影差异明显的一个部分。电影角色由真人扮演,场景也是真实的自然环境,不同的影片角色与角色之间,场景与场景之间的共性很强,虽然根据题材的不同,会有地域性或时代性的区别,但总体来说差异不大。而动画影片,从角色到场景都是由动画创作者源于真实环境的艺术再造,加入个人情感与想象力,充满主观性与艺术特色,以绘画等方式创造出来的,是一种直观的符号性视觉形象。有这样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动画的造型元素比起电影来更为丰富,形象更夸张而富有想象力,可以接近真实场景,也可以完全不似现实中存在的物体。动画师有无限的空间去发挥,运用绘画造型手段对角色的风格、外形、色彩及材质等要素以综合,根据故事风格,创造出合适的动画形象。可以说造型节奏感是动画区别于电影而独有的。动画创作者会根据不同的剧情来创作符合影片风格的角色与场景等视觉元素,不同风格的影片,其带给观众的视觉感受和审美体验截然不同,可以使观众最直观地体验这部动画所要传达的本质内涵和人文特点。

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不仅可以制造视觉形式上的节奏变化,还可以塑造一个鲜明的角色性格特征。由美国梦工场动画公司出品的动画《疯狂原始人》中,克鲁德一家的造型能鲜明地强调出他们迥异的个性特点。爸爸Grug有典型的倒梯形身形,宽阔的肩膀,粗壮的手臂,都使人觉得他是一个强有力,可以依靠的人,而与身形对比略显窄小的脸和倒三角形的下颌,却显示出他性格懦弱不安的一面。妈妈是全家人情感依靠的对象,身体曲线圆润,呈一个上小下大的椭圆形,重心放在下半身,给人以稳定的感觉。大女儿Eep是一个个性开朗,极富冒险精神的女孩,她纤细的腰身和娇小的手脚都展现出女性的阴柔美,而粗壮的大腿和饱满的胸臀却显示出力量感,一个美丽又坚韧的女性形象就此竖立起来。大儿子个性憨厚,整体呈现一种无害的椭圆形。最小的女孩是个性最野性的,破坏力惊人,与它小小的个头形成鲜明对比。奶奶个性顽劣,与爸爸相处不融洽,因为年长而力衰,所以她身材矮小,四肢也非常纤弱,只有一颗三角形的脑袋和张扬的头发来显示她个性的强烈。这些经过简化和夸张创造出的人物、景物本身的不同形式感,与其的大小不同,高低变化都可以在画面上呈现一种比电影更明显的韵律感。

5. 如何在动画电影中塑造人物【浅析动画电影人物塑造方法】

[摘 要] 动画电影作为电影的一个分支,由于其受众群和表现手法的不同,使其创作方式也有所不同。本文结合动画电影自身特点及受众群需求,针对动画电影创作方式中的人物塑造方式进行分睁宴燃析,总结出适合动画电影的人物塑造方法。
[关键词] 动画电影;人物塑造;受众群需求
一、塑造动画人物的真实性
(一)写出动画人物的来龙去脉
什么是人物的“来龙去脉”?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从出生到现在,都有各自的家庭环境,朋友圈子,生活经历。当我们接触一个人的时候,对方的过去也不可能是一张白纸,人都有他的“过去”,他的个性、谈吐、行为习惯,也都是由于他的过去的那些经历和成长环境所慢慢形成的。[1]虽然他只是在电影银幕上出现了短短的两个小时或者更短的时间,你要让你的观众相信他在之前已经存在。他在银幕上展现的悉虚个性有他的根源所在。动画人物更是如此。如电影《千与千寻》中的主人公小千,影片一开始,一个没有太多生气,对外界毫无兴趣,胆小、任性、娇气,不喜欢自己的学校,没有太多的朋友的形象已经通过她的言谈举止活生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了,在电影没有开始的时候她就已经有她的生活、她的个性。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在开始其故事以前已经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了。
了解所要创作的人物。越了解人物,便越会知道当他遇到事件时的反应,人物就更真实。要学会跟着动画电影中的人物走,想想她会怎么说,怎么做,怎么处理紧急情况,当他遇到危险的时候,是奋不顾身还是小心翼翼。
把身边的朋友当作模特来进行联系,为人物写一个你自己认为足够的“简历”,了解他的“来龙去脉”,人物在故事开始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二)人物性格的多表现层次
1.塑造多层次的人物个性
任何人都不可能只有一种个性,一个特点,你所创作的人物也不例外,人物在不同的场合表现的性格会是不同的,工作中的个性,和他人相处时的个性,自己独处时的个性,都不尽相同,只有人物性格有层次,观众才能感觉到人物的真实,才能产生移情并认可人物,塑造人物个性的多面性和层次感是让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变得鲜活和立体最好的方法。比如《怪物公司》中的主人公工作中是一个高大令人敬佩的形象,可是在情感方面却是一个根本不知道如何表达的家伙,这样的设计使他的形象在观众眼中立刻鲜活了起来。
2.表现人物个性的方式
人物通过从影片开始到影片结束这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件来展现人物性格。如何通过画面来表现人物呢?
动画相对实拍而言,人物的细微表情不容易把握,但人物动作可以夸张到极致,因此通过他们内在的(情绪上的)相互作用表现人物个性相对难以表现,但可以通过为他们设计障碍,在争取他们的戏剧性需求过程中表现人物个性;或通过他们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中表现人物个性。
(三)了解和分析人物的基本欲求
动画电影的主人公都会有一个“目的需求”,他突破每一个障碍的目的也是为了达到最终的“目的需求”,人物塑造时一定要了解他基本需求是什么。他每一个行为都要有依可循。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特征的人经历后便会有不同的基本欲求。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影片《五岁庵》中小主人公被一帮坏小孩打后,看着那帮坏小孩的妈妈为他们擦拭鼻子上的血。小主人公这时的基本欲求不是去报仇,也不是关注自己的疼痛和委屈,他的基本欲求是让自己的妈妈给自己擦拭鼻子上的血,坏孩子都有妈妈,可自己却没有。如果你是这部片子的创作者,在创作此段落的时候,只有明确了人物的成长环境和心理需求,才能设计出当人物遇到事情后最真实和最迫切的欲求。
二、动画中常用的人物塑造方式
美国的祥哪动画作品由于一直以来的受众群定位为儿童,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创作人都刻意把人物类型化和简单化,用外在突出而夸张的特点来弥补人物本身个性的单一性和不变性。当你面对的受众群为儿童的时候,你所创作的动画中的人物要简单,但是不能无趣,没有特点,正是由于人物个性的简单化,因此在个性、行为、动作、造型等方面要有其独特、夸张、让人过目不忘的特点。
动画不同于实拍片,实拍片对人物的塑造可以细致入微,尤其是演员在展现人物个性的时候可以利用丰富的表情和形态来进行外化表现,但是动画不同,由于技术和受众群等原因,动画中无法表现过于复杂的人物个性,人物的个性简单而夸张,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个性显而易见,有一到两个独有的性格缺陷,个性表现越夸张越好。
随着动画的发展,其受众群的范围也不断扩大,由儿童扩大到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动画作品渐渐崭露头角。青春期,这是人生中变化最为复杂和微妙的年龄段,青春期的孩子由于心理和生理的变化,越来越关注自己,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不管生理还是心理每天都处于变化之中,彷徨,不确定性,极其容易受他人影响。没有正确的价值趋向,自信完全是来自外界对他的认同,而不是自身。生理的变化使他们有了“成人感”,而心理的不成熟又与之相矛盾。针对这个时期受众群塑造的人物如若依旧简单而只是个性突出夸张没有变化的话,很难再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产生移情效果。因此人物的个性创作也越来越复杂化。
对于动画电影的人物创作而言,人物创作一般分为三类:固定型、揭示型和变化型。
(一)固定型
人物个性自始至终没有变化,并且在影片一开始就将其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影片一开始就喜欢上人物本身,产生“移情”,当人物再发生事情或冲突时观众才能对其倍加关注。这是动画电影中常用的人物塑造方式,如动画电影《龙猫》中的小姐妹就是典型的固定型创作方式,影片在一开始就把可爱、积极、乐观的姐妹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二)揭示型
揭示型是指人物的个性有多个方面,在影片发展中,人物的个性会结合事件逐一向观众展开;人物的个性在故事最初时没有完全显现,而在故事发展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冲突阻碍而多层次地展现出来。
(三)变化型

阅读全文

与浅析动画电影的人物塑造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品道电影院 浏览:158
复仇岛男主角电影 浏览:98
助产士电影2015迅雷下载 浏览:692
电影票都是在哪里买的 浏览:325
超人复活的动漫电影 浏览:58
一个电影里面哪个女的结婚 浏览:8
2015香港电影颁奖典礼 浏览:884
电影美国女主开头就生孩子 浏览:32
灰姑娘2015电影免费在线观看 浏览:359
临时保姆法国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733
樊玲微电影有哪些 浏览:609
看见未来的美国电影都有哪些 浏览:739
性都有哪些电影网站 浏览:551
3d电影免费下载网站 浏览:275
如何查询一部电影的名字 浏览:92
美国地震电影视频 浏览:295
2015欧美喜剧电影 浏览:80
好看迪士尼的动漫电影推荐 浏览:875
评分高的动漫推荐电影 浏览:131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动作片 浏览: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