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堂电影院》电影分析
《天堂电影院》电影分析
《天堂电影院》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和一个老电影放映师之间亦师亦友亦父的真挚情感虽然是战争年代,但是在西西里岛的一个普通的小镇上,人们的口常生活却似乎并未受到任何影响除了一此男子被征入军队参战外。
在这个小镇里,有一个聪明的小男孩名叫多多他的父亲远离家乡,在外作战为了补贴家用,他进了当地的教堂,给神父当祭司助于这座教堂掌管着一家电影院,艾佛是其中的电影放映员小多多酷爱电影,甚至为了看电影不惜用光了妈妈给他买牛奶的钱当艾佛而对着愤怒的多多妈妈撒了个善意的谎言而使他免受惩罚时,多多便从内心信赖并喜欢上了他此后,多多经常去电影放映室陪伴艾佛,给他枯燥而单调的工作带来了快乐和生气。
一名小镇居民购买彩票后幸运地中了人奖他拿出了一部分钱,在原址的基础上兴建了新天堂电影院多多成为了电影院的放映员他自天在学校学习,晚上去电影院工作这时的他,已经成长为一个英俊的小伙子,而艾佛始终陪伴在他的身边一次偶然的机会,多多爱上了美丽的艾琳娜,开始了一段美好的初恋然而,家庭背景的巨人差距和种种的机缘巧合,使两人的恋情无疾而终而对着艾佛的鼓励和妈妈的默许,多多离开了家乡,前往罗马艾佛告诉他:“你一辈子都待在这里,你会以为世界就是这样,所以你必须得走”带着对未知世界的`憧憬与不安,多多远离家乡,并且真的未曾回来。
多多再次踏上这片熟悉而陌生的上地是在二十年后,因为要参加艾佛的葬礼此时的他已经是知名的人导演萨尔瓦多·迪·维塔故乡之行让他找回了很多曾经失落的很多平时严厉而略显乖庆的母亲告诉他曾经因为他的工作而晚上睡觉不锁门,每次都要等他睡下才悄悄下楼锁门,因为对他父亲深深的爱而不再嫁人时,他读‘懂了母亲的坚强、艰难和执著他费劲心思才找到的初恋女友艾莲娜已成为人妇,并且有了两个女儿当年的那场由艾佛安排的“误会”终于水落石出,在感叹烯嘘的同时,埋藏二十年的心结也终于解开。
在罗马的一家电影院的包厢里,多多一个人坐在观众席上电影屏幕上缓缓播放着艾佛送给他的礼物一盒由当年迫于神父的压力而剪去的男女亲热的镜头剪辑而成的电影胶片回首往昔,感慨今口天堂电影院在一声巨人的爆破声中不复存在,艾佛离开了人世在天堂长眠此时此刻,多多终于明自了他说过的“生活不是电影”的真正涵义,于是他便微笑着流泪了。
1939年9月1口,德军对波兰进攻,导致了第一次世界人战爆发“1941年6月77日,意人利向苏联宣战意人利军队在苏德战场上被彻底击溃,伤亡15万人,被俘虏2万多人……由于意人利军队屡打败仗,士气低落,军队在战争后期处于瘫痪状态”这在电影院里人们的谈话、电影屏幕播放的新闻片、匆忙经过广场赶赴前线的士兵画而中都有所体现,并且由于编剧巧妙的处理,使得观众在获知这此背景的同时,并没有因为战争的硝烟而破坏了影片整体的基调、氛围。
影片中故事发生发展的主要场地便是一座天主教堂,它不仅是小镇上的人们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更是人们娱乐、聚会,甚至是考试的处所,它在当地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影片的名称“天堂电影院”也是一语双关,体现了当地浓郁的宗教氛围我们不难发现,教会实际上控制着当地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
导演用了人量时间来表现每一次电影院播放电影时的场而,体现了包括多多在内的小镇居民对于电影的热爱而其中坐在第一排的神甫总是给人以人煞风景的感觉他不近人情地令艾佛将电影中男女亲热的镜头全部删剪去,并且在人们忘乎所以的时候以一副严厉的样子进行管束然而人的天性与本能又令观众,包括幼小的多多在内对那此被认为是“有伤风化”的镜头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这显然是与基督教“禁欲主义”思想传统格格不入的基督教认为:“人的堕落表不人自己选择与上帝对抗人将自身作为价值的唯一基础……人类不再如上帝的形象在应有的和谐关系中活着,罪恶在各方而扭曲并损毁了他,再吃生命树的果子而使人的堕落成为人类永恒不改的终局" 。
我浏览了对于《天堂电影院》的各种评论,对其思想内涵的解读是多种多样的有人读到的是美好而青涩的初恋,有人读到的是多多与艾佛之间令人动容的感情,有人读到的是追忆往事时而对着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而我,更愿意将它解读为一个漂泊浪子清爱归乡的故事。
二十年的在外漂泊,带给多多的是巨人的机遇与改变当他再次踏上家乡上地时,已经成为功成名就的人导演影片从各种角度表现了他的孤独与落寞虽然艾佛坚定而固执地让他离开家乡的小镇,去罗马寻找开创自己广阔的人生舞台,并且没有完成他的心愿永远都不要回去这此他都做到了,但是他的内心却始终是荒芜而寂寞的只有回到自己家乡,他才能重新找回亲情、友情和一生中唯一的爱情影片中对其家乡小镇的刻画与繁华现代的罗马形成了一种对位关系尤其是当小镇以其古朴、温情的神韵救赎了被城市文明放逐的孤苦灵魂,传统与现代的一元对立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艾佛的死和天堂电影院的拆毁都是一种符号,他们都是传统的象征,也是多多生命中重要的支柱,精神的源泉现今,他们都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是唯美的记忆和一生的牵挂影片如此固执地在现代的外壳下张扬前现代的情感归乡主题,似乎也成为了托纳多的影片独具魅力之所在。
“现代世界最人的悲剧之一,在于道德问题和各种伦理亲情的关系已然不再时兴,它们早已退缩至幕后,很少引起注意许多制片人对作者电影都避之惟恐不及,因为他们并未视电影为艺术,而是当作赚钱的工具,赛璐洛软片成一种商品”而托纳多雷不同,他总是刻意与好莱坞式的商业人片保持着距离,而是承袭了意人利后现代主义写实派的风格,用一种唯美至近乎伤感的画而语言和叙述风格探索人性、追问命运、反思现代社会的种种,这也使得他的影片总
能触及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温存的角落,安静地坐在屏幕前流泪并微笑着,哀而不伤,恰到好处。
;② 《天堂电影院》里的爱情
断断续续的在火车上观赏完这部电影,看过简介的我一直在电影中等待一个答案,多多与心爱的人错过的答案,各种各样的答案在我的内心百转千回,也许有曲折、隐情、无奈甚至错过的深情。无论如何我以为它会是又一部青春爱情的伤歌。只是令人意外的是,期待的答案直到那座人满为患的老电影院轰然倒塌那一刻也没有出现。
后来,我才慢慢一点点得感悟。也许导演只是想通过镜头记录这个灿然辉煌后至倏然废墟的电影院,人们在内心贫瘠的时刻扑火热情般的爱上了它,可也在世界多样化的时候,毅然无情的抛弃了它。它是一代人情感的见证,这情感里有圆满亦有遗憾。
Pradise电影院就是个载体,镜头随着它的变迁记录小镇人们的情感的释放。电影中的情感有两条暗线,一条明线。其中一条暗线是小镇人的情感释放的变化:从最初每一部电影被神父勒令一律剪去所有kiss等情欲镜头,小镇人们午夜时分仍滞留影院门口的广场迟迟不愿散去,直到小镇唯一放映人老艾费多一步一步缓缓将投影投射在广场外的外墙上,音箱扩大器放置在窗台。那样静谧的午夜,阴沉压抑的小镇人们似乎在天然电影院里找到了情感的归属;一场大火烧毁了老电影院,新电影院在小镇人群掌声中掀开帷幕,kiss镜头解禁,观影的人们忘我了,神父激动得张大了嘴巴,总是在瞌睡的观众终于睁开了困顿的双眼,在二楼向一楼吐口水的优越观众终于遭到一楼观众群体的报复,站立人群的一对男女无法抑制的亲热,渐渐地,电影院门口设置了一个小房间,小房间门口站立一位浓妆艳抹夹着烟的中年女人,男人在那房间的门口出出进进。
小镇唯一的放映人艾费多,困在小镇,锁在放映的小屋子里,贴满了各式各样的明星海报。影片对他的情感没有明显的袒露,只是镜头表现他劝导多多不要过多情感放在银行家女儿的时候他表现出来的受伤回忆表情,不免令观众好奇的是,艾费多是不是曾经在年少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一段无终的感情?一场大火烧毁了电影院,也烧毁了艾费多的眼睛。年幼的多多接替了艾费多的工作,开启了新的电影院放映工作。从老电影院到新电影院,从失明的艾费多到幼小的多多,多多的爱情走上了舞台。
年少洒脱的多多遇见银行家的女儿,沦陷爱河,上演了士兵在公主窗前等待一百天,却最终在第99天放弃等待的戏剧,戏剧的离奇在于公主竟然意想不到的接受了士兵。俩人浓情蜜意,花前月下,无奈恋情曝光,身份阻隔,多多远走服兵役,爱人杳无音信。归来的多多被失明的老艾费多赶出小镇,要求他永远不要回来。三十年后的多多已名利双收,身边女友来来走走,因老艾费多的离世终于回到三十年不见的故乡,多年前剪辑的电影kiss镜头一幕幕回放,竟然将这位享誉世界的名导演热泪盈眶。
③ 电影《天堂电影院》中哪段情节最打动你
今天刚又重新看了一遍《天堂电影院》,流着泪来作答!
这是本片最打动我的情节,无数过往浮现在眼前,泪流满面,放声大哭。这也许就是这部电影的魔力。
④ 《天堂电影院》结局的6种深意
《天堂电影院》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菲利浦·诺瓦雷、萨瓦特利·卡西欧等主演的的剧情片,于1988年11月17日在意大利上映。
从1990年的奥斯卡金像奖,到1989年的意大利大卫奖,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一部电影能像《天堂电影院》一样斩获这么多项大奖。
主人公托托从小热爱电影,更喜欢看放映师阿尔弗雷多放电影,一次意外,他成了小镇上唯一一个电影放映师。
长大后的托托爱上了银行长的女儿艾莲娜,因行长阻拦,艾莲娜去了别的城市上大学,而托托则要服兵役,两人逐渐错过彼此。
服兵役回来的托托在阿尔弗雷多的鼓励下,离开小镇。三十年后,托托成为了知名的导演,此时因为阿尔弗雷多葬礼重新回到故土的托托,看着与记忆里渐行渐远的小镇,感慨良多。
电影的结局,阿尔弗雷多给托托留下了一卷电影胶片,里面是各种各样的接吻剧情,托托看着这些,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
这个结局让人很疑惑,为什么阿尔弗雷多会留下这些?为什么这些普通的接吻剧情会让托托这么伤感?
针对电影结局,我想,有六种不同的深意。
阿尔弗雷多曾给托托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士兵,看上了国王的女儿,也就是公主,他跟公主表白,希望公主能够嫁给他。
公主见过各式各样的王子的表白,却没有见过这么一个士兵,她说,如果士兵能够在她窗户下等100个白天和黑夜,到那时,公主会告诉士兵她的答案的。
于是,士兵等啊等,在第99天的时候,士兵转身就走,没有再等下去。
托托问为什么,阿尔弗雷多说他也不知道,如果托托明白了,让托托一定要和他说一下。
后来的托托,遇见了艾莲娜,他深深地为她着迷,托托去告白,也像士兵一样,每天下班就守在艾莲娜的窗户下面,如果艾莲娜同意和他交往,那么就请艾莲娜打开窗户。
托托等了好几个月,在过年的那一天,烟火灿烂的时候,托托转身离开了。
此时的他也明白了当初士兵为什么会离开。
士兵如果等到最后,等来被拒绝的结果,那么士兵会非常伤心,有可能伤心的死掉,若是提前一天走,那么公主会一直记得有这么一个士兵,一直在守着她,等着她。
阿尔弗雷多在最后,留给托托这么一盘电影底片,也想要再次告诉托托,不要再想当初的艾莲娜了,当初一个是贫民放映师,一个是银行行长的女儿,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就像电影里这么多对男女,虽然当初爱的深刻,但最后在一起的并非那么多。
同时,这个老人也隐晦地告诉托托,当初讲的士兵与公主的故事,其实他知道为什么,只是当初托托爱的热烈,他也只能在一旁提点。
母亲对托托说,这些年她给托托打电话,都是不同的女人接的电话,她从这些女人中感受到了同样的感情:她们不是真的爱他。
阿尔弗雷多留下的电影底片,也是想要告诉托托,像电影中那些接吻的男女,不管是什么时候,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时刻,心中都要有爱。
不要再惦记着错过了的艾莲娜,目光往前看,去爱另一个人,阿尔弗雷多希望托托能够从过去走出来,走进未来。
他希望托托能够安定下来,有心爱的姑娘,活得幸福开心。
阿尔弗雷多告诉托托,人生不是电影,人生要更加艰难。
留给托托的电影底片里,男女主笑的开心,彼此爱得浓烈,可电影始终是电影。
当初的托托和艾莲娜就像电影的男女主角,爱得热烈,爱得疯狂,可最后的结果,却不如电影中美好。
这里的电影底片,其实也是托托对真爱的憧憬,和老人再次的告诫:人生,比电影艰难得多,所以要学会释怀。
阿尔弗雷多在海边告诉托托:
“你得离开一阵子,去闯一闯,再回到亲友身边。”
在托托走时,老人告诉他:
“不准回来,不准想到我们,不准回头,不准写信,想家时要熬住,忘了我们。”
老人不让托托回来,可在人生最后又拼凑出影片留给托托,也就是说,老人知道,多年后托托会再次回到这里,此时此刻,这里才是故乡。
托托回来后,天堂电影院已经被政府买下,要被建成停车场。
托托和当初在天堂电影院中看电影的那群人一起,看着原来小镇唯一的娱乐场所被毁。
此时此刻,时代进步,原来的那些也终被淘汰。
再看老人留下的那时候的影片,老人是在告诉托托,只要有人记得,天堂电影院就永远存在。
小时候的托托想要影片老人没给,但是现在老人自己拼凑出当初减掉的所有影片送给托托。
一方面让托托回忆天堂电影院那段教托托电影的时光,另一方面,也告诉托托,要记得当初在电影院的那种热爱,现在也要保持这份热爱。
这么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到底是什么意思,导演并没有具体说明,他可能希望的是,每个观影的人能从这部影片中看到更多吧!
⑤ 《天堂电影院》中最打动你的情节是哪一个
《天堂电影院》这么一部经典的意大利电影着实让我感动了一把,也实在很让我着迷。很多人会被他们的爱情打动,很多人会被多多的梦想感动。但是,影片中能够打动的我的情节,是关于他们的友谊。不管是小多多还是老头费雷特,他们对电影的热爱让我很感动,更让人感动的是两人忘年的感情。要说最打动我的情节,且听我一一道来:
三、Alfredo去世,Toto离开家乡三十年后又回到故乡,一切物是人非,他回到起点,拿到一份Alfredo留给他的礼物。Toto回去让工作人员放映,荧幕上显现的都是过去被剪掉的接吻画面。伴随着本片主旋律音乐,动人心扉,象征着解放,自由,而片尾的【FINE】,寓意美好!
⑥ 《天堂电影院》中士兵与公主的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呢
主要讲了爱与尊严的选择,士兵用99天证明爱,1天显示尊严。
100天的煎熬,换来的究竟是公主的真爱还是无情的拒绝,士兵每天都在这个泥潭中挣扎越陷越深,最终他选择了放弃,因为他无法承受最后的结果对他的打击,宁愿不知道结果,至少还能保存那一份幻想。
《天堂电影院》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菲利浦·诺瓦雷、萨瓦特利·卡西欧等主演的的剧情片,于1988年11月17日在意大利上映。该片讲述了主人公多多,喜欢看放映师艾佛特放电影,在胶片中找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后来多多远离故乡成为了一名电影导演 。
(6)天堂电影院爱情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在意大利南部小镇姜卡尔多,童年的小多多不仅喜欢看电影,还喜欢看放映师艾弗达“剪”电影:在40年代的意大利小镇上,电影在放映之前都要经由牧师检查,把认为观众不宜的镜头(比如接吻戏)严格地剪掉之后,才可以放映。
观众每当发现接吻镜头又被删去了的时候,就会全场起哄、甚至吐口水;而放到煽情的段落,观众们又会集体嚎啕大哭,总之电影院里总是热闹非凡。
小多多把那些在转动中带来神奇影像的胶片视若珍宝,他的理想就是成为像艾费多那样的电影放映师。不过艾费多看到了小多多的聪慧伶俐,他认为小多多将来一定会有更远大的前程,他劝小多多离开小镇:“不要在这里呆着,时间久了你会认为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
⑦ 天堂电影院结局是 艾莲娜背叛多多
《天堂电影院》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CxMAqEdWrEIhgIar9mvbtQ
《天堂电影院》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菲利浦·诺瓦雷、萨瓦特利·卡西欧等主演的的剧情片,于1988年11月17日在意大利上映。该片讲述了主人公多多,喜欢看放映师艾佛特放电影,在胶片中找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后来多多远离故乡成为了一名电影导演。该片获1990年第62届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1989年第42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⑧ 爱情电影篇:《天堂电影院》—没有结局也许就是最好的结局
三十年后,多多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暮气沉沉、奄奄一息的天堂电影院,终于在众人面前轰然倒塌。围观的人群里,年轻的面庞上写满了兴奋和期待,因为他们知道,这里将有一个新的开始。而老人们的眼神里,有不舍、有哀伤,还有更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不同的人心中,会有不一样的天堂电影院;不同的观众心里,也会有不一样的《天堂电影院》。在不一样的人生阶段观看本片,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大概就是经典电影的魅力吧。
意大利导演托尔纳托雷因拍摄了多部口碑及票房极佳的新现实主义电影而被人们所熟知,他的电影里把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淋漓尽致表现出来。托尔纳托雷不仅细心刻画了人物的真实 情感 ,又把浓浓的艺术感融入电影之中,通过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来反映 社会 问题,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新锐力量。
1988年上映的电影《天堂电影院》是托尔纳托雷自编自导的电影,被称为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影片对于生活哲思的诠释,独具匠心的剧作结构,激起观影者内心层层涟漪。托尔纳托雷也凭借这部影片斩获了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第47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等多项世界级大奖。
单纯地从电影内容入手,无法将这部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的魅力解读出来。所以,我今天会从时空交错式的叙事结构、镜头语言的精准表达,进一步解读这部电影的价值与精彩之处。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会结合自身的观影方式,分享三个电影中常用表达 情感 的方式。
这部电影最令人惊讶的是导演运用了三个时空的交织,三个时空分别为主人公的童年时空、青年时空和中年时空。导演通过主人公多多的成长历程,向观影者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对爱情、对梦想的追求。如此时空交错式的叙事结构,让观影者好奇于剧情发展的同时,想要一起去寻求最终的答案。
这样的剧作结构常用于交代以前发生的故事。可以说,导演采用这种叙事结构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它需要仔细区分主、副时空,不然很容易让人产生剧情凌乱之感。多多童年时空、青年时空和中年时空经历精巧的衔接,使剧情的呈现更加完整。
那《天堂电影院》是如何细致充分地区分主时空和副时空,巧妙地扩充电影的信息量,提升这部电影的观影价值?
①主时空:多多的童年时空和青年时空,写实的方式讲述过去的经历
电影的开篇虽然以多多的中年时空进行展开,但这是为了避免电影的叙事过程混乱,因此选择了距离现在时空较近的中年时期作为叙事轴,从而引出影片中的其他时空,更容易使观影者的 情感 被剧情发展所代入。
主时空主要分为多多的童年时空和青年时空两个部分。童年时空里讲述较多的是多多的快乐时光和美好回忆,而青年时空里却添加了很多充满忧伤的时光,因为这时的多多遇到了此生的挚爱,可彼此深爱的他们却不能相守,这铸就了多多三十年的孤独。
在主时空里,导演讲述故事的方式,像是一杯浓香四溢的咖啡,让观影者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在多多的回忆里,随着多多一起欢笑,一起悲伤。
《天堂电影院》剧照
我们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再坚持最后一天,也不知道,坚持完一百天后,公主会否答应士兵的求爱。一个没有结局的爱情故事,正对应着本片感情线路的发展。不是不能爱,而是爱没有结局!
言归正传,《天堂电影院》这部电影时长有173分钟。这也是我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才知道的。我可能看的是删减版,大约两个小时。本片是1988年在意大利上映,后来得到很多奖项,有奥斯卡最佳外语奖等非常重量级奖项。
《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都堪称影史上的经典,影迷的必修课。
出生在西西里岛的托纳多雷用这三部电影, 构筑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时空长廊,让人穿梭其中,寻觅记忆深处的故乡与 情感 印记 。所以,“时空三部曲”又被称为“寻找三部曲”,或“回家三部曲”。
1988年上映的《天堂电影院》,是三部曲的起点,也是让托纳多雷名声大噪的经典之作。
这是一部有关电影的电影,却也牵出每个人的儿时记忆与乡愁。
《天堂电影院》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不但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也获得了戛纳评审团大奖。豆瓣上,《天堂电影院》有9.2的高分。
这是一部不会过时的电影,即便今天看起,你也会被它朴实而充沛的力量所打动。因为,每个成年人的心中,或许都有一座“天堂电影院”。
《天堂电影院》剧照
男主角多多是意大利一个小村庄的小男孩。很调皮的一个孩子。非常喜欢看电影。也正是喜欢看电影,结识了戏院放映员艾费多,一老一少形成忘年之交。
同时,古灵精怪的多多也给生活带来带了许多的乐趣。他几乎每天都要来看电影,向艾费多学习使用电影放映机。
在一次举办露天电影时,不慎发生火灾。艾费多在这场大火里伤了眼睛,失明了。多多为此担任了小镇里的放映师。
《天堂电影院》的剧情始于多多的中年时空,中间贯穿了童年、青年、中年,最终又回到了中年。在这个过程中,对中年时空的讲述相对较少,更多的是着力描写出童年的纯真与青年的青涩。
在这样的叙事结构下,导演告别了好莱坞五光十色的绚丽技巧,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去打动观影者,触动每个人的心弦,我想这正是这部电影最难能可贵的地方。主时空故事的清晰呈现,让这部电影的剧情更加耐人寻味,吸引人们去寻找过去时光疑问的答案。
《天堂电影院》中无论是具有写意的镜头语言,还是镜头间采用对比的呈现方法,无一不为这部电影营造了引人入胜的观影情境。让这个电影故事充满了真实的魅力,剧情的发展更为流畅具体。
在我看来,正是这些镜头语言的补充,才将电影中普通人的故事放大,让观影者随之感悟与思考,在多多的人生经历中,去挖掘更多的生活哲思。在电影里导演希望向观众传达一些正向的能量,而这些需要观影者用心发现。
《天堂电影院》剧照
这些年来,又反反复复把《天堂电影院》看了好多遍。感动仍旧是感动,但内心的感觉,到底是不同了。
多年后,在深夜被电话铃声惊醒的多多,知道了阿尔弗雷多去世的消息。已成为著名导演的中年多多,从来不缺鲜花和掌声,当然也不会缺少女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赢家。
但是,他真的幸福吗?
身边的伴侣,没有一个能够抚慰多多的灵魂;事业的成功,似乎也不能填补多多内心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影片的前半段是明媚、温暖的,而后半段,是冷色调的。因为,多多离他的故乡,离他的心灵归宿,越来越远了。
也许,多多想要的生活不是这样的呢?也许,他想要的只是和艾莲娜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呢?也许,就是当一辈子演员也没什么不好呢?
多多成了著名的导演,但或许,阿尔弗雷多才是多多人生的总导演。很多年后,多多才知道,是阿尔弗雷多亲手拆散了他和艾莲娜,尽管,这是为他好。回过头来看,多多人生最关键的那几步,都是被阿尔弗雷多“剪辑”好的。
人到中年、满头白发的多多会责怪阿尔弗雷多吗?他会后悔当年的人生选择吗?我不知道,我觉得多多自己也不知道。
在静静的放映厅里,我看着《天堂电影院》,泪在不知不觉中落了下来。三十年算不算太久,我不知道,但这样的等待让我动容,我本来是准备笑着看完整场电影的,却在退场时泪流满面。
或许,每个人都会害怕等待的落空,就像《天堂电影院》里的老放映师艾弗达讲的那个故事一样,一位发誓用100天的等待来换回一位公主的爱情的男子却在等待后的第99夜悄然离去,“因为他害怕当第100天来临时,听到的是公主拒绝的声音。”他害怕接受这样的结局,所以他选择了离去。与其让希望彻底破灭,还不如让自己存有一丝幻想。
与艾弗达讲的故事中的男子相反,影片中的主人公多多从来也没有放弃过等待与追求,他一直在积极地等待和追求着属于自己的爱情,无论是最初的相遇还是错失后的苦苦寻找……即使是三十年的久别。
三十年后,已成了著名导演的多多,重返家乡见到容貌酷似艾琳娜的女孩子时,那难以言述的诧异、激动和心痛汹涌而至,出现在眼前的仿佛三十年前摄影机中的艾琳娜的形象。酒杯自手间遽然而落,一地晶莹的碎片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
终于见面了,在宁静的海边,艾琳娜仿佛有所预知般地来到了多多的面前,他们在 汽车 里寂寞地相拥。“你还是那么漂亮。”多多说。这忽然让我想起了叶芝最著名的一首诗《当你年老的时候》中的两句“多少人爱你年轻欢畅时的容颜,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脸上苍老了的痛苦的绉纹,爱你那朝圣者般纯洁明净的灵魂。”我想这才是世间真正的爱情,超越了时间的遥遥无期,超越了空间的层层阻隔,也超越了生命的无常和冷漠,这是一种任何岁月、任何破坏、也无法抹去的永恒的印记。
影片的结尾是一盘在多多童年时禁放的镜头剪辑的放映带,当一个个快乐或悲伤或感怀或调侃或忧郁或深情的接吻镜头在屏幕上纷至沓来时,我想起了很多很多已经放过了的情节:我想起了小时候好奇地争着要被剪镜头胶片的多多,我想起了初遇时那拿着摄像机拍着艾琳娜一颦一笑的多多,我想起了单恋时在雨中苦苦等待着艾琳娜能打开窗子给他一个微笑的多多,我想起了热恋时看到艾琳娜在大雨滂沱中赶到他身边时兴奋的多多,我想起了因找不到艾琳娜而在艾琳娜家门口狂呼着艾琳娜名字的多多,我想起了悲喜交加时酒杯自手间滑落的多多,我想起了重逢时再次凝视艾琳娜说“你还是那么漂亮”的多多--我终于理解了片末在只为他一个人放映影片的影院里哭泣的多多。
《天堂电影院》讲述的不仅仅是电影发展的 历史 ,也不仅仅是多多的 情感 历程,它要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经历成长。从天真无邪走向浪漫理想,再历经理想实现或者破灭,从童年走向青年、中年,直到老年,从离开家人到重返故乡,我们都在漂泊中寻找停靠,停靠过后又开始漂泊。有希望的产生,也有希望被打破,不变的只是这简单、反复的循环。
《天堂电影院》里的多多, 电影就是他的人生之梦 。
孩童时的多多眼中,投射出光影的放映口,会变成狮子张开的大口,有着神秘与未知的力量。
那时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像艾费多大叔一样的电影放映员。当这个梦想在少年时便已实现,未来却又满是迷茫。
多多经历了长大成人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让他 在不断地失去中变得成熟 。
在不识愁滋味的年龄,多多就失去了战死沙场的父亲,与妈妈和妹妹相依为命。幸好他还有天堂电影院和艾费多大叔。
艾费多又在一场大火中失去了双眼,电影院也经历了第一次的毁坏。
这次失去却让多多成为了新的电影放映员,这不过是他人生的一个小小起点。
多多又迎来了自己的初恋,与银行家女儿的这段地位悬殊的爱情注定徒留伤悲与遗憾。
亦师亦友亦父的艾费多,给多多讲了一个关于士兵追求公主的故事。公主让士兵连续100天守在她的床下就能以身相许,士兵却在第99天起身而去。
多多效仿故事追求到了自己心仪的姑娘,却在服兵役后失去女友才懂得故事的真正含义:如果士兵等到100天公主却毁约,那士兵将心碎无比,前一晚离开却能让公主永世难忘。
这便是人生注定的遗憾。 只有失去才会感悟道理,只有离开才有新的生机 。
只会放电影在小镇困顿一生的艾费多,不希望多多活成他的样子。他像把幼崽养大的野兽,要将多多“驱逐”。
他告诉多多:“ 出去闯荡吧,永远不要回来,不要打电话,不要写信。我不要在这里跟你谈话,我要听别人谈论你 ”。
多多由此告别了母亲,远离了家乡,登上了远去的列车,向曾经在电影里见到的广阔世界进发,一去不回。
多多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将初恋的苦涩埋藏心中,不再眷恋故乡与亲情,飞向更遥远的天空。没有忘却的就是自己心中关于电影的梦,终于成为电影大师。
功成名就的多多独自在城市里生活,多多的妈妈说,每次打电话都有不同的女人接,但感受不到她们的爱。多多再没能找到他最珍视的爱情。
逝去的还有时光。
等多多再度回到家乡,参加的是艾费多的葬礼。一并离去的,还有伴随了他童年的天堂电影院。他抬头望向曾经最熟悉的地方,眼中满是不舍与叹息。
每个人的人生都在得与失中磨砺,就像那些被艾费多剪掉的接吻镜头,只有剪掉它们才能让电影放映,让更多的人看到。
而被剪掉的镜头只能燃成灰烬,或者珍藏于某人的心中。
03 有关乡愁的一切:童年、初恋、友情、亲情
豆瓣上,一位豆友在《天堂电影院》下如此评论:
“每个人的童年,每个人的家乡,每个人的初恋,是最后绵绵长长一直伴随到死,渗透到了血液里灵魂里的记忆和感觉” 。
导演托纳多雷出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他的作品里总有着西西里情结。《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都将故事的发生地放在了西西里。
某种意义上,《海上钢琴师》里1900至死都不下去的那艘豪华邮轮,也是一座移动的孤岛。
托纳多雷将他的乡愁融入进他的电影,多多就像是他本人的化身 。
天堂电影院里有多多的童年记忆,有他美好苦涩的初恋情人,有艾费多大叔这样的忘年交。
在电影的导演剪辑版中,还有多多与母亲之间亲情的描述。母亲看似对多多苛刻严厉,但她每天晚上都要等到多多放映回来,看到他睡去才偷偷下去锁上门。自从多多走后,她已经30年没锁过门,干脆把锁拿了下来。
对多多最重要的人,非艾费多莫属。
多多会坐在艾费多的自行车上享受乡村小路的温暖阳光,会在艾费多的指导下学习电影放映,会在没什么文化的艾费多考试时给他打小抄,会跟艾费多一起给没票的人在广场放露天电影,更会在大火中奋不顾身地救下艾费多的命。
艾费多也把多多当成了自己的儿子,教他道理,给他指点迷津。
他不想聪明好学的多多像自己一样,一生的时光都耗在方寸间的放映室,耗在恬静却封闭的小镇。
他要让让多多去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拳脚,甚至牺牲了多多的初恋,他自己也至死再未见多多一面。
如此深沉的爱,永远留在了多多的乡愁里。
在多多的乡愁里,也永远无法释怀自己的初恋艾莲娜。
女孩的善睐明眸皓齿红唇,他在阳台下风雨无阻地守候,放映室里甜蜜的初吻,久别的相思,重逢的喜悦,无疾而终的苦涩。
导演剪辑版中,有讲述多多回到家乡后与艾莲娜的重逢。艾莲娜嫁给了多多儿时的玩伴,就是跟在黑板前答不上题、帮多多运送胶片的那个小孩。
其实,剪辑版的这段交代,反而破坏了初恋应有的意境。
初恋更值得怀念,无需刻意的祭奠。远去的就让他远去,留存在记忆中的才最美好 。
就像多多在家中重新放出年轻时偷拍的艾莲娜影像,洋溢着青春的美丽脸庞在胶片上定格成永恒。
电影里有一个露宿在小镇广场上的疯子。他总是说,这片广场属于自己。对于小镇上的人来说,那片广场就是他们永远的故乡。多多也一样。
多多荣归故里,在破败的天堂电影里踟蹰,回望着自己的青春年少,到处都是自己曾经的影子。
每个人都会有独属于自己的儿时记忆,记忆里都是家乡。 每个人也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天堂电影院”,一处承载着儿时梦想和生活印记的“天堂” 。
很多人也跟多多一样,“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更有的人,再没机会回到他熟悉的家乡,它早已变得面目全非,儿时的“天堂”也不知所踪。甚至有的人,连这份“面目全非”都无缘再见,故乡永远留在了记忆中的远方。
电影结尾,多多回到城市,打开艾费多留给他的礼物。那是30多年前,艾费多剪掉的接吻镜头。在银幕前,多多看着这些接吻集锦,仿佛穿越时光,眼中闪烁着惊喜与悸动的光芒,心中再次泛起涟漪。
这一幕极具触动力。 电影的胶片就像我们脑海深处的记忆片段,往日重现,却物是人非 。
04 结语
不得不说,《天堂电影院》是那种能走进人心中的电影。它用朴实无华的电影语言,简单温情的故事,触动到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多多的饰演者,孩童的可爱机灵,青年的英俊深情,成年的沧桑沉稳,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尤其雅克·贝汉饰演的成年多多,戏份和台词都不多,却把那份历经世事还要克制内心波澜的感觉诠释得入木三分。
多年以后,雅克·贝汉又在另一部异曲同工的经典电影中,饰演了主人公的成年时候,这部电影就是上映于2004年的《放牛班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