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角斗士的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该片主角马克西默斯的原型是古罗马将军马克利奴斯,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也是根据马克利奴斯的经历而改编,但是该片的编剧增加了一段虚构的事件:在马库斯·奥里利乌斯被他的儿子谋杀后,马克西姆斯身陷囹圄,并且被流放到了北非 。片中一个罗马角斗士站在竞技场中央等待国王决定生死的场景出自法国学院派画家让·莱昂·热罗姆的作品《Pollice Verso》 。
场景搭建
片中出现的罗马帝国市中心景观是由200名英国技术人员和100名马耳他工匠耗时19周搭建而成的。罗马竞技场是该片外景地的中心建筑,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在看到真正的罗马竞技场以后,认为拍摄该片所使用的竞技场太小了,于是该片的制作设计师根据英法浪漫主义画家的作品扩建了竞技场。竞技场的建造充分遵从了原样,可由于时间和场地有限,剧组不可能完成一个完整的全尺寸复制品,于是艺术指导阿瑟·马克斯的建筑团队只建造了原有三层建筑结构的第一层,而且周长也只及实物的三分之一,剩余的部分则由CGI技术完成 。
服装造型
为了符合时代的特点,片中演员所穿的礼服、衣衫,以及角斗士的造型都参照了古罗马的风格。康妮·尼尔森穿的裙子几乎是用真丝手工编织而成,片中演员所穿的鞋都是在罗马手工制作而成,演员戴的珠宝则由英国珠宝商专门制作 。
拍摄过程
片中马克西莫斯率兵大战日耳曼人的场景是在英国法恩汉姆附近的森林中拍摄完成的。这段场景的拍摄为期4天,在特技总监尼尔·考博德的监督下,弓箭手和射箭机共射出了16000支燃烧箭和1万支常规箭。由于摄影师和摄影车无法跟上冲下陡坡和穿越树林的战马,所以摄影指导约翰·马西森将摄影机安装在类似于单轨的钢管上,沿地形运动的摄影机由此可以及时捕捉到拍摄所需的场景 。
后期制作
片中古罗马圆形竞技场万人欢腾的场面是通过电脑制作完成的。首先由剧组的摄影师将群众演员的真实动作拍摄下来,然后特效小组的人员再用电脑成像系统将他们的影像复制分布在每个座位的二维卡片上,这样特效小组就让古罗马圆形竞技场呈现出了万人欢呼雀跃的的场面 。
② 罗马相关的影片
罗马相关的影片有:《角斗士》、《最后的兵团》、《罗马大帝》、《宾虚》、《庞贝末日》等。
1、《角斗士》
该片讲述了康茂德在篡位成功后下令杀死了马克西姆斯的妻儿,之后马克西姆斯为了复仇,于是和康茂德在角斗场上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斗的故事。2001年,该片获得第73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奖。
③ 电影角斗士是古罗马哪个历史时期,求具体的历史背景
《角斗士》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公元2世纪下半叶古罗马,马尔克·奥列里乌斯·安东尼·奥古斯都时期。
历史背景:公元180年,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在弥留之际表示将立大将军马克西姆斯为自己的皇位继承人,这一表态立即引起了他的儿子康茂德的强烈不满。权欲熏心的康茂德竟然弑父篡位,并下令杀死马克西姆斯全家。马克西姆斯没能救下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却被迫成为竞技场里用性命搏杀来娱乐观众的角斗士,丰富的作战经验使他逐步成为最受欢迎的角斗士。
为了向剥夺自己自由和家庭幸福的康茂德复仇,马克西姆斯利用自己的声名和角斗技术引导罗马人民起来推翻暴君。康茂德为了除掉这个“罗马的拯救者”,与马克西姆斯展开一场一对一的生死角斗,最终,康茂德惨死角斗场,罗马实现共和。
(3)在罗马拍摄的动作电影扩展阅读:
古罗马角斗士分为不同的种类,他们的武器和铠甲有很大差别,如下:
1、莫米罗角斗士(Murmillo)——由身高较矮但体格健壮的战士培训而成。有厚重的矩形盾牌保护,全身从肩膀到小腿都在盾牌的掩护之下。这类角斗士还戴着有巨大顶饰的头盔,手持短剑,通过视野很差的面罩观察对手。由于“莫米罗”是希腊语中一种鱼的名字,历史学家推测,这种角斗士很可能得名于头盔上的鱼形图案。
2、色雷斯角斗士(Thraex)——手持仅可遮住躯干部分的小型方盾牌,手中的武器也只是匕首而已。著名的奴隶起义领袖斯巴达克斯属于“色雷斯角斗士”,这是最受欢迎的一种角斗士,他们身上几乎没有什么防护的铠甲,而且兵器又是短而轻的匕首,因此角斗双方的攻击速度非常快,完全依靠自身的体力、速度和技巧来周旋。进攻同时还要兼顾防守,因为一旦失手,将难以挽回。
3、网斗士(Retiarius)——由身手最为敏捷的战士培训而成,仅有的装备是皮制护肩、网和三叉戟。在所有角斗士中,这类角斗士最易受攻击,因为他们几乎赤身裸体地参加格斗。但是他们可以凭借机动性慢慢消耗对手体力,然后伺机撒网缠住对手,寻找破绽,凭借武器的长度一击制敌。
4、追击士(Secutor)——这类角斗士专门用来对付网斗士。与莫米罗角斗士不同,他们的头盔设计更加圆滑,以避免被对手抛出的网套住。他们的面罩上只留两个观察孔,以防被三叉戟“见缝插针”。由于防护严密,追击士经常在竞技场上追着网斗士砍杀,因此得名“追击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角斗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角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