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普通3d电影
目前来说3D都是有眼镜的(未来将开发裸眼3D)。简单来说,普通3D电影就是电影院里的普通屏幕的立体电影。另外还有IMAX 3D电影。但,实际上,如果分开来说,其实IMAX 与3D是完全两个概念。IMAX是巨幕,image max的缩写,也就是屏幕最大化的意思。提供的是一种超大画面的视觉震撼,同时配上水晶般的超强环绕数字音响,让观影者体验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而3D则是让观影者体验到影片的立体效果,体验换面的纵深感。观影者观看3D影片,不会跟普通电影一样所有物体都在一个平面上,而是置身其中,与影片中的角色为伍,体验身临其境的超凡感受。所以可以这样说,普通3D电影就是电影院里的普通大小屏幕的立体电影;IMAX 3D电影就是一种超大画面的视觉震撼,同时配上水晶般的超强环绕数字音响的3D立体电影,让观影者体验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场面更加震撼。
此外,你还可以了解一下普通3D与双机这方面的知识,与你分享一下:
目前主要3D影城所使用的技术,按照主观来进行一次评分,这里我们暂时不考虑不同3D影城的银幕大小和座位情况。
3D技术名称 评分
IMAX数字&金属幕 100
IMAX胶片&白幕 99
IMAX数字&白幕 97
IMAX胶片&白幕 96
双机3D&金属幕 92
索尼4K 3D&金属幕 91
双机3D&白幕 89
索尼4K 3D&白幕 88
RealD&金属幕 86
MasterImage&金属幕 82
2D&白幕 80
MasterImage&白幕 78
XPAN-D&金属幕 76
XPAN-D&白幕 70
杜比3D&白幕 66
说明:
白幕指普通白幕,若使用高增益白幕评分可上调1-2分。
除RealD主要采用金属幕以外(不排除个别影城为节省成本使用普通白幕),其他技术国内皆以普通白幕和高增益白幕为主,使用最广泛的XPAN-D和杜比单机3D更是以普通白幕为主。
双机3D包含各种杜比双机,Polar双机,MasterImage双机等各种双机放映系统。
MasterImage和杜比3D都指的是单机系统。
如果影城更换了大功率灯泡,则评分可上调1-3分。
常见电影拷贝及其分辨率(多少K指宽度上的像素数)
1.3K数字:只能上映国产片和进口批片,阿凡达无此类拷贝。
2K数字:非胶片版阿凡达,不管2D还是任何种类的3D皆为此分辨率
4K数字:目前最高分辨率的数字拷贝。放映3D电影时分辨率只有2K。
35mm胶片:普通影院的胶片放映机都是用的35mm胶片。分辨率约等同于3k。
70mm胶片:胶片IMAX使用,分辨率则约等同于6k。但是因为阿凡达是数字拍摄,而且胶片IMAX拷贝是DMR转制而来,所以实际清晰度尚不如数字IMAX。
推荐版本影城分布(一般不会所有3D厅都是推荐版本,注意不要弄错,括号内为推荐厅银幕宽度)
IMAX数字:
北京UME华星影城(26米),石景山万达影城(21.3米)
天津中影国际影城(21.5米)
长春万达影城欧亚店(21.8米)
苏州科技文化中心(21.3米),但无IMAX版阿凡达上映
无锡大世界影城(19.1米)
武汉环艺影城(22米)
长沙万达影城(22.5米)
昆明百老汇影城(21米)
IMAX胶片:
北京中国电影博物馆(27米)
上海和平影都(20米)
东莞万达影城(28米)
双机3D:
北京UME双井影城,UME安贞影城,传奇时代影城,CBD万达影城
南京河西万达影城(18米)
苏州嘉禾影城
深圳金逸影城
广州金逸影城太阳城店
重庆万达影城
PS:金逸院线一共购买了7套双机3D设备,广州和深圳的两家率先安装,其他5套将陆续在各地的金逸影城亮相。
索尼4K 3D:
上海金逸影城中环店,他家大部分3D厅都是单镜XPAN-D的,只有4K巨幕厅才是双镜(该影城官方称呼是双3D),注意不要弄错。
RealD:
北京金宝汇百丽宫影城,也属于百老汇旗下
沈阳中影百老汇影城
上海美罗城柯达电影世界
杭州庆春银泰卢米埃影城(18米)
深圳百老汇影院
重庆盛世金源卢米埃影城(24米)
南宁百老汇影城
PS:百老汇和卢米埃都跟RealD公司签了合作协议,将会有更多的旗下影院安装RealD设备。
MasterImage:
北京传奇时代影城
大连影城
广州青宫电影城
广州飞扬影城天河城店
广州飞扬影城正佳广场店
广州五月花电影城
广东佛山大明星电影城
大家都知道3D放映重点在于如何把两眼的影像分开,而分开的过程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左右眼的图像分开投射在屏幕上,第二步是把左右眼的图像通过眼镜分别接收。
投射分开最好的方式是用两个放映机分别投射左右眼的图像(所谓双机3D),这是最直接效果最好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分辨率都没有损耗。双机 3D 包括IMAX 3D都是这样做的。索尼4K放映机的3D系统则是单机双镜分别投射两个2K画面,本质上跟双机3D是一样的。双机系统要使用两个放映机所以造价昂贵,使用 很少。
其他的方法都是单机3倍频时差式交替显示,也就是投影机连续切换投射左右眼的画面。这样会直接导致亮度的损失,同时容易出现曳影。这类系统都需要要么在镜头处要么在眼镜出使用同步装置。而一旦使用同步装置则很可能因为同步不当而出现左右眼图像对应错误而出现重影。
对于单机系统接收分开可以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
主动式的如是加装同步电子装置控制左右眼镜片快门的同步开关。国内常见的XPAN-D即是此类。此类装置虽然眼镜比较贵(700块一副),但是因为 放映系统便宜,所以在国内使用广泛。但是XPAN-D的同步是最容易出现错误的。而且因为使用快门眼镜,是所有技术中最暗的,会有强烈冲动想摘眼镜。
被动式则是通过在镜头处加装同步的分像装置,对左右眼图像进行不同的处理,再在眼镜处通过左右镜片的不同分别接收。
国内常用的一般是杜比3D,是通过在镜头处加装同步的滤光轮将光按不同波段分开再通过眼镜分别接收。杜比3D系统改装容易而且眼镜便宜(几十块一副),国内应用也很广泛。但是杜比3D对色彩的表现影响非常大。
RealD在发达国家是主流而国内用的比较少,这种技术是通过在镜头处加装同步的Z屏,然后通过圆偏振眼镜接收。现在的RealD都加装了消除鬼影的设备,所以效果比较好。因为必须加装金属幕,成本较高。
MasterImage的原理跟RealD差不多,也是圆偏振,只是比RealD出现的更早些,镜头前加装的同步设备是较落后的转轮而非Z-屏,也没有鬼影处理设备。国内一些老3D厅有用这种技术的,具体效果推测与RealD相近。
双机和单机双镜系统的接收只有被动式,而且都是使用偏振镜。IMAX 3D使用的是比较落后的线偏振,缺点是看的时候头不能歪。杜比双机3D,polar双机3D和索尼4K 单机双镜3D使用的圆偏振则没有这个问题。杜比双机3D和polar双机3D原理都是双机+圆偏振,观影效果相近。
另外根据深圳金逸影城的新闻稿,引进的双机系统是MasterImage的双机系统,这个的具体技术细节我还没有读过相关资料,推测应该也是圆偏振。
幕布种类对亮度的巨大影响(金属幕>高增益白幕>普通白幕)
3D放映在分像中亮度损耗是最严重的问题,所以一般要将普通白幕换为更高反射率的屏幕弥补这一问题。RealD系统全部是金属幕,杜比3D则全部不是金属幕,其他系统使用的银幕种类请咨询影城工作人员。
决定3D电影观感的几个指标(按重要程度排序)
串扰度:即左右眼图像的干扰程度,观感体现为重影。所有双机和双镜系统这一点都做的很好。而单机系统因为需要同步,普遍串扰多,但是其中 RealD>MasterImage>杜比3D>XPAN-D。特别值得注意的是,XPAN-D很可能出现同步错误,观感表现为长期高度重影,此时请立即与服务员联系调换。
亮度:单位是流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影机灯泡的功率。观众离屏幕距离越远,亮度到达人眼时衰减也越多。不考虑幕布的话,双机系统好一些,而单机系 统则问题更严重(如果不使用金属幕,则XPAND只有2D电影的1/5-1/6,杜比单机3D则在1/3-1/4)。如果使用了金属幕(如RealD,杜 比双机3D,具体情况请咨询影城),则可以大大改善这一问题。
视觉变形:所在位置观影视线跟投影光线夹角越大,视觉变形就越大。离放映窗口最近的座位肯定变形是最少的。视觉变形对立体效果的展现是致命的。坐在 很偏的位置上,将会直接导致你实际看到的画面,跟投影机投射的原始画面差别巨大,严重影响立体效果。所以对于3D电影的观看来说,挑个好位置至关重要,甚 至比看什么版本更重要。
视野:一个是视野中画面的大小——取决于屏幕大小和离屏幕距离;另一个是正常坐姿观看时画面在视野中的位置是否太偏——一般倒数几排中间的位置是最好的。另外最好不要被脑袋挡住。这个主要看影院前后排座椅高度差的设计。
对比度:最亮部位和最暗部位亮度差。
饱和度:色彩的鲜艳程度,取决于含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灰色的比例。杜比单机3D已经不仅是饱和度的问题了,色彩还原都有问题。
眼镜重量:自然越小越好,特别是眼镜轻的话方便近视的同学套两个眼镜观看(对于两眼视力不同的同学来说,一定要戴眼镜,否则会头晕)。RealD,杜比双机3D,索尼4K 3D<IMAX 3D,杜比单机3D,MasterImage 二代眼镜<<XPAN-D。
清晰度:取决于分辨率,也就是像素数,胶片格式的可以用胶片颗粒数计算。离银幕越远,分辨率越不重要。对于现在商业影院比较高的分辨率范围和比较远的观影距离来说,人眼一般难以区分。故重要性排在最后。
单机和双机的差别有个比喻很形象,前者像看枪版,后者则是高清DVD版。
另外,似乎IMAX 3D可能因为特别处理过的缘故,突出来的感觉比其他技术要明显很多,更容易产生景物浮在身边的感觉。
常见电影拷贝及其分辨率(多少K指宽度上的像素数)
1.3K数字:只能上映国产片和进口批片,阿凡达无此类拷贝。
2K数字:非胶片版阿凡达,不管2D还是任何种类的3D皆为此分辨率
4K数字:目前最高分辨率的数字拷贝。放映3D电影时分辨率只有2K。
35mm胶片:普通影院的胶片放映机都是用的35mm胶片。分辨率约等同于3k。
70mm胶片:胶片IMAX使用,分辨率则约等同于6k。但是因为阿凡达是数字拍摄,而且胶片IMAX拷贝是DMR转制而来,所以实际清晰度尚不如数字IMAX。
⑵ 为什么叫3D电影
此叫法与视觉效果是相辅相成的
一维是平面画 也可叫1D
二维是动态平面 就是现在的电影电视节目 叫2D
三维是立体图形 咱们就生活在三维世界里 叫3D
所以说所谓的3D电影就是让普通2D平面电影变成了立体的 身临其境的 虚拟立体世界 让你有置身其中的感觉的电影。
⑶ 3D电影属于虚拟现实吗虚拟现实 3d 是怎么一回事
大部分不属于,虚拟现实要求相对较高。要令人有身处其中的感觉,包围我们的画面必须完整而真实。FOV视场角是一大关键,人类FOV通常是120度,即我们能清晰看见画面+余光扫到的内容,大概是水平面120°左右,如果你能看到的范围只有一小块,甚至能看见眼前画面的黑边,你还会相信这是真的吗!但FOV也并非越高越好,毕竟我们借助的显示屏在FOV太高的情况下,是会出现马赛克的,因此90~120之间的FOV,才有可能营造出良好的虚拟现实体验。而为保证画面真是清晰,单眼分辨率1K也成为了基本要求,你拿着720的手机满眼马赛克的时候,虚拟现实恐怕离你还是有些距离。延迟作为衡量虚拟现实头盔的重点指标,业界普遍认为只有延迟低于20ms才能摆脱晕感,这一点很关键,毕竟除了坐车什么的,很少有人平白无故的感到眩晕……无论是头盔也好,眼镜也罢,只有符合以上的标准,才能算得上真正的虚拟现实设备,你要不理解的话,可以去87870上面看看虚拟现实的相关视频,那样能更深的了解。
⑷ 电影院3D电影原理是什么
3D电影就是立体电影,原理就是:
用两个镜头如人眼那样的拍摄装置,拍摄下景物的双视点图像。再通过两台放映机,把两个视点的图像同步放映,使这略有差别的两幅图像显示在银幕上,这时如果用眼睛直接观看,看到的画面是重叠的,有些模糊不清,要看到立体影像,就要采取措施,使左眼只看到左图像,右眼只看到右图像。
从放映机射出的光通过偏振片后,就成了偏振光,左右两架放映机前的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因而产生的两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这两束偏振光投射到银幕上再反射到观众处,偏振光方向不改变。
观众使用对应上述的偏振光的偏振眼镜观看,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机映出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机映出的画面,这样就会看到立体景像,这就是立体电影的原理。
(4)3D虚拟电影扩展阅读:
1、1839年,英国科学家查理·惠斯顿爵士根据“人类两只眼睛成像不同”的现象发明了一种立体眼镜,让人们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样图像时产生不同效果,这就是今天3D眼镜的原理。
2、而最早出现立体电影的是在1922年。这种电影放映时两幅画面重叠在银幕上,通过观众的特制眼镜或幕前辐射状半锥形透镜光栅,使观众左眼看到从左视角拍摄的画面,右眼看到从右视角拍摄的画面,通过双眼的会聚功能,合成为立体视觉影像。
3、立体电影照片可应用到艺术人像写真、个性婚纱摄影、时尚儿童摄影、宠物宝贝摄影、商业产品摄影、室内装潢摄影、建筑雕塑立体展示、旅游风景摄影等等。
⑸ 看3D电影太OUT了,快来感受VR新体验!
自电影诞生以来,便不断地追求着技术的革新,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无声片到有声片,从2D电影到3D电影,从宽银幕到巨幕,直到今天的4D、5D电影以及VR技术在电影中的推广使用,以满足人们在观影过程中感官的逼真体验。
图片来自网络
圣丹斯和翠贝卡电影节的获奖影片《失明笔记》是虚拟现实技术能让体验者真正进入一个现实中无法抵达的世界的生动例子。它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失明给赫尔带来的现实世界的缺失、以及在自己声音构建的世界中的重生。《失明笔记》VR体验用声音和视觉为观众创造了一场奇妙的旅行。体验过程中,观众可以随着赫尔声音的指引,进入导演设定的场景和视效,并可以通过GearVR的触摸屏与环境发生互动,从而体会Hull对世界感知的改变。通过体验,观众能真切感受盲人生存的世界,以及失明给人带来的对世界的专注和机敏,进而触发其他感官功能的开拓。
《失明笔记》不集中于用沉浸式体验的感官刺激来吸引用户,而是合理地使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帮助人们体验现实中可能永远无法触及的一些领域—心理和精神层面的现实,这何尝不是电影技术不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
电影的终极体验莫过于完全摒弃对人体感官的刺激,进入到电脑与人脑的直接交互,这正是技术所创造出来的感官世界。
新媒体编辑:郑楠
原文编辑:王滢
(本文出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2016年9月刊,作者:林沛)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微信公众号“知识就是力量”(ID:knowledge-power)
⑹ 手机上哪些播放器可以看3d电影
1、Kodi/XBMC(不支持全景视频,转换左右分屏视频首选)
《Kodi(原名XBMC)》是一款支持Android手机与平板电脑的开源播放器,由XBMC基金会开发。支持3d、局域网、网络点播,可以运行在多种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 它可以让用户播放本地或网络存储设备中的大多数视频、音乐、播客及各种常见数字媒体文件。
2、VR Player PRO(本地播放器,支持360全景视频,当然2D/3D也可以转换,强烈推荐)
《VR视频播放器专业版 VR Player Pro》是一款专业的VR播放软件,VR Player Pro支持播放局域网视频,还能够调整视频大小,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控制,包括陀螺仪等,有VR设备的朋友不妨下载体验一下。
3、360 VR Player PRO(本地播放器)
《360VR视频播放器专业版 360 VR Player PRO》是一款支持360°度、全景、 3D模式、VR模式的安卓手机视频播放器。可以播放本地和在线视频,支持4K高清视频 。
4、UtoVR(VR资源聚合平台+支持本地播放)
《UtoVR》是一款提供VR全景视频片源播放展示的全VR内容聚合平台。支持导入各种格式的本地视频播放,支持软硬解码。可选VR视频-360度/180度,3D-上下/左右,3D视频-360度/180度多种模式,让你的设备秒变VR看片神器。支持市面上任意一款手机VR眼镜,无论你是暴风魔镜、大朋看看、cardboard、vrbox、GearVR、小鸟看看还是灵境小白、小宅Z4都能沉浸式体验播放,要的就是这种feel!
5、3D播播(VR资源聚合平台+本地播放)
《3d播播》是风靡用户的虚拟现实(VR)内容分享平台,海量影视内容,丰富的游戏资源,震撼的全景视频,带给您全新的使用体验。海量高清在线3D电影动画大片、3D美女音乐MV、3D纪实体验、VR游戏,应有尽有。支持2D影片本地观看,享受巨屏银幕视听盛宴。特制分屏模式,支持语音、体感、遥控多种操控方式,随心体验。兼容市面上大部分虚拟现实设备,让虚拟从此触手可及。
⑺ 3D电影对人身体有那些伤害啊
《洛杉矶时报》刊登的一项研究称,3D电影的原理是,两个镜头从不同方向同时拍摄影像,制成胶片。放映时,用两个放映机将两组胶片同步放映,使略有差别的两幅图像重叠在银幕上。这时如果用眼睛直接观看会有重影。戴上特制的3D眼镜后,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双眼将左、右的影像重叠在眼底上,由大脑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
“在3D电影上看到的立体,与平时我们所看的真实的立体不一样。”专家指出,正常人两眼除了看正前方,看任何东西,角度都是不同的,但成像的差距很小。图像经眼睛传到大脑,大脑利用这些差距,感受远近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3D电影是虚拟仿真的结果,这种立体感的获得,需要观看者的眼睛不断增加调节力才能完成。在黑暗的环境中,眼睛的调节能力会下降,而过度的调节势必会导致眼睛疲劳、干涩、酸痛,甚至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
专家指出,看3D电影、玩3D游戏还可能导致头疼。因为大脑需投入更多脑力适应3D的效果变化,刺激更大也就更易头疼。所戴的3D眼镜不舒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建议看3D电影时,选择稍微靠后一些的位置,每隔15—20分钟摘掉眼镜,闭眼休息一下;如果感觉眼睛不舒服或头晕、恶心,应立即停止观看;近视、远视、散光的人一定要戴矫正眼镜看,双眼度数相差大于250度的人,最好戴隐形;观看之前,检查一下眼镜是否有问题,舒不舒服。另外,干眼症严重、有眼疾的人以及8岁以下的孩子,最不宜观看3D电影。
⑻ 阿凡达真正的3D片
是的。
电影中最迷人的是潘多拉的风景,导演展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星球,各种不同形态的植物发着光,声势浩大的瀑布奔流而下,还有色彩艳丽的飞龙等动物,无论是3D效果还是故事都非常棒。
詹姆斯·卡梅隆证明了他的确是世界之王,作为视觉特效技术大军、生物设计大军、动作捕捉大军、替身演员大军、舞蹈演员大军、演员大军、音乐和音响大军的总统帅,他用让人目瞪口呆的方式把科幻片带进了21世纪,这就是《阿凡达》。
幕后花絮
1、虽然影片里面根本没有说明过故事发生的年份是哪一年,但根据主角杰克·萨利所录制的视频日志里,左下角的时间所显示,故事发生于2154年的5月-8月。
2、在英国,为了防止《阿凡达》在上映之前泄密,电影胶片的运送途中被分为两个部分,代号是Redbird。1-5卷先运到英国,等1-5卷胶片到了英国之后,才开始运送剩下的6-10卷。
3、纳威人的语言比较靠近澳大利亚口音,所以来自澳大利亚的萨姆·沃辛顿能够更容易的学会这门没啥人用的原创语言。
4、纳威人的身体主色调是蓝色,这是因为一个传说的印度宗教里,神的颜色都是以蓝色为主,而且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詹姆斯·卡梅隆本人很喜欢蓝色。
⑼ 3d电影是什么意思
3D是英文“Three Dimensions”的简称,中文是指三维、三个维度、三个坐标,即有长、宽、高。D是英文Dimension的字头,3D是指三维空间。也就是立体电影,在国际人们通常叫3D电影。
3D电影存在立体空间,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多个面,相比2D平面具有更强的立体感,更逼正的效果,就犹如我们身在场景中一样。
3D技术的应用普及,有面向影视动画、动漫、游戏等视觉表现类的文化艺术类产品的开发和制作,有面向汽车、飞机、家电、家具等实物物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也有面向人与环境交互的虚拟现实的仿真和摸拟等。
(9)3D虚拟电影扩展阅读:
3D电影原理——
普通的电影,是一台放映机,把画面打在大屏幕上,光,通过在屏幕上的反射,进入观众的眼睛,但3D电影,相当于一左一右,两台放映机,分别将两组画面,以几厘米的偏差,一左一右打在大屏幕上;而一旦你带上了3D眼镜,由于放映的光,与眼镜镜片的特殊性,你左眼看到的,就是左放映机的画面;右眼看到的,就是右放映机的画面。
而实际上,这左右两个画面,并不相同。而是分别来自于,拍摄电影现场的,左右两个镜头所拍摄到的画面。所以,坐在电影院里的你,就相当于去了电影拍摄现场,用你的双眼看到画面。
⑽ VR电影:它和3D电影一样吗
不一样。
区别如下:
1.概念不同
①VR电影是利用虚拟现实通过计算机系统及传感器技术生成三维环境的电影;
②3D电影是利用人双眼的视角差和会聚功能制作的可产生立体效果的电影。
2.原理不同
①VR电影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方式,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功能,使人能够沉浸在虚拟境界中;
②3D电影使观众左眼看到从左视角拍摄的画面,右眼看到从右视角拍摄的画面,这样一来通过双眼的会聚功能就可以合成三维立体影像了。
3.效果不同
①VR电影可以让观众走进电影场景中360度查看周围的环境;
②3D电影可以让观众戴上立体眼镜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
(10)3D虚拟电影扩展阅读
VR电影不同于3D电影的特别之处
1.有全景式的立体成像与环绕音响,以彻底冲破传统影院的维度,使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完全浸润于影片内容。
2.可以通过对观众的头、眼、手等部位的动作捕捉(借助VR眼镜和座位按钮的传感器等可以做到),及时调整影像的呈现,继而形成人景互动,且拥有剧情的选择权,尤其是对于关键情节和人物命运的“掌控”权。
这样一来当影片结束时,基于每种选择的差异性,每位观众都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影片。与视听觉的感官刺激相比,这种能让观众介入故事发展、甚至自创影片版本的代入性和可玩性,正是VR电影的最大卖点,亦是对电影的美学贡献,更是对体验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