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百二十gb能下载多少部3d电影
这个要根据你下载的电影大小来看了,能下载多少部我答不上来,但是你可以参照一下数据:
1024*768 这个算是一个渣画质了,大小在300~700M之间
1280*720(720P) 勉强凑合吧,这样的电影90分钟的1G左右,120分钟及以上的可以达到2~4G
1920*1080(1080P) 对老百姓来说算是高清了,根据电影的不同,大小在4~10G左右
BD蓝光 真正的高清,配置差的电脑都带不起来的,大小20G起
以上几种片源都存在3D形式的,大小都给你了,就看你想装多少了~
❷ 看1080P的3D电影传输速率是多少
1080P的视频带宽大概要占到26M/s
❸ 3d电影为什么都大于8g
因为3D电影与普通电影画质不同,需要大量储存空间,所以比较大
❹ 电影里,4K、3D、IMAX这些概念到底什么区别
文章转自Hao4K影音
Hao4K影音:最新4K资源下载、4K播放下载教程、最新4K设备评测!
Hao4K专注4K家庭影音, 服务千万家庭影音发烧友!
周末去看个电影相信现在是多数人的娱乐方式,但随着影视技术的发达,电影院也越来越多“特色”,但你知道电影院里的3D/4D/IMAX/巨幕/杜比影院/全景声/DTS:X 临境音到底都有什么区别吗?不知道的还以往只是想骗你的钱……
先说结论在不考虑票价,只单纯关注视听享受的情况下,大概的建议如下:
第一梯队:IMAX影厅和杜比影院--IMAX专属片源的影片,首选激光IMAX,其次是普通数字IMAX;非IMAX专属片源的影片可以尽量选择杜比影院。
第二梯队:Real D 3D, 中国巨幕,LUXE巨幕。
第三梯队:4K普通厅,杜比全景声厅,DTS临境音。
第四梯队:普通厅,ScreenX,各种4D厅等。
不过,如果不是什么大片或者什么特别重要的电影,我还是觉得等4K出来后和家人一起看一样爽歪歪,特别是家里有家庭影院设备的在家看个4K UHD蓝光原盘效果也不会比普通电影院差多少!
如果感兴趣可以读下面的文章了解
比如,巨幕厅也很大,有的甚至比IMAX屏幕面积还要大,那需不需要多花那么多钱去看IMAX?杜比为什么还有“杜比影院” 和“杜比全景声”两种?DTS临境音和杜比全景声哪个更厉害?
毕竟现在电影都很推崇“沉浸感”,到底去看哪种才能获得更为“沉浸”的视听享受呢?
3D
首先大家最熟悉也最“头疼”的就是3D版。因为很多影院在排片时只排3D版本,让它成为了观众在购票时根本绕不开的选项。而且目前不管是搭配任何其他放映模式,都必须带上3D眼镜,很多人都觉得累赘。
普通3D的投影技术使用偏振光来制造出景深的幻觉,目的是为了让观赏更有沉浸感。但是亮度不足,画面偏暗,重影,拖影等技术问题让很多观众在观赏普通3D版本时会感觉很不适。
因为种种原因,3D电影并不像最初推出时那样,因为大家还有新鲜感而受欢迎,甚至成为了现在很多观众最排斥的一种观影体验,是不得已的选择。去年美国电影协会(MPAA)报道也称全球的3D票房同比下降了20%。
所以,如果大家希望观赏到高质量的画面,并且确实有其他选择,那么不用考虑,尽量不选普通3D版本就对了。
RealD 3D
RealD 3D是目前世界上最主流的3D电影放映技术,在全球数字3D市场拥有80%以上的份额。
RealD其实就是加在放映机镜头前的一个玻璃,以及配套的眼镜和金属银幕。但这样的技术带来的最大优势就是比其他的3D系统更亮。
RealD 3D 技术使用了圆偏振光来产生立体图像投影,可以让观众能够倾斜地观看,而不会看到重影或图像变暗,比普通3D的观影感受要轻松很多。
IMAX
虽然IMAX技术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发展了,但IMAX和3D电影在全球的风靡要归功于2009年的《阿凡达》,由于阿凡达是第一个全程运用IMAX+3D技术进行拍摄、制作和放映的,在当时确实让影迷感受到了耳目一新的观影体验。
IMAX的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拥有巨大的屏幕,除了画面更大,对于一些有专门IMAX版本的电影,甚至还可以欣赏到多出标准DCP格式26%的画幅。所以对于提供IMAX专属片源的电影来说,IMAX画幅就意味着能够在画面中看到更多图信息。
1995年的《阿波罗13》是第一部进行IMAX DMR转制的影片,而最先在制作阶段就开始使用IMAX摄影机进行拍摄的电影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并且随后在《黑暗骑士崛起》,《星际穿越》和《敦刻尔克》中都一直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可谓是这种拍摄格式的最大拥趸者。
除了诺兰的电影,《变形金刚》,《碟中谍》,《星际迷航》,《星球大战》和《漫威系列》等很多好莱坞电影也使用了IMAX拍摄。
而《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和《复仇者联盟4:终极之战》也是目前为止公映的仅有全程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电影,也就是说全程的画幅都是打开的。
图片包含的亮度信息越丰富,明暗和色彩表现也更生动。所以和传统投影相比,杜比影院呈现的图像就看起来就不会那么模糊或者灰蒙蒙的一片。
激光IMAX vs. 杜比影院
总体来说,大部分的IMAX综合体验会比中国巨幕好,但是中国巨幕的高性价比让很多观众把它当做是看巨幕的首选。
不过我又发现,4DX功能介绍的这张图上有一个“扫腿”看起来非常厉害,感觉如果是看一部恐怖片,这应该是非常值得一试的体验。
❺ 阿凡达后,3D的前景
眼下3D立体这个概念非常热,立体电影,立体电视,立体数码产品和展品层出不穷。业界普遍认为2010年将迎来第三次3D产业的高峰。回顾3D产业的发展历史可知,3D技术已经走过170多年的历史,很有巧合的是:大概每隔60~70年就会有一次产业高峰。第一次是1890年左右的维多利亚时代,那时3D技术主要基于化学和光学技术实现;第二次高峰是1948年左右,在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主要是结合电子技术的3D立体;第三次产业高峰就是现在,以依托数字信息技术为特点。从影响力看,第一次高峰主要在少数贵族范围内发生,第二次扩展到高收入群体和专业领域,而今天的第三次高峰将很有可能把3D立体技术普及到广大普通消费者中。
那么,第三次立体产业的热潮是否能延续下去?是否会重蹈前两次的覆辙——过了几年又转为沉寂了呢?业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不会。
前两次热潮没有延续的原因,主要是技术和商业需求的缺乏导致。从技术上看,前两次高峰在技术上都没有达到能被普通消费者接受的水平。消费者能接受的必须是价格能接受且观看舒服的3D技术。回顾立体电视转播的历史,其实从电视一出现时人们就追求能否在电视上看到立体,但是由于当时技术限制,做到立体很困难,因此电视一出来是以平面的形式。真正出现立体电视是在彩色电视问世以后,因为可以用红绿眼镜看。而89年代初期出现了用开关眼镜观看的时分式的立体电视机。那时电视的频率是50HZ,因此看立体节目时会有严重的频闪问题,观看时屋子里必须全黑,把窗户全部档严。直到2000年前后,倍频电视(100~120HZ)出现,厂商又有了做立体电视的热情。这是为什么今天的立体电视都是高帧频(120HZ的PDP或240HZ的LCD)的原因。其次,由于立体成像的原理,立体效果--或者说景深--只有在大屏幕上才能有良好的体现,直到今天,大屏幕电视才成为主流。从商业需求看,第二次浪潮的商业理由不充分,那时黑白电视机才刚开始,彩电,液晶,等离子都还没影,因此3D立体电影和电视就显得多余了,有实力的厂商在3D上做研究可以,但大范围推广的可能性却很小。
而今天,无论从技术水平、用户需求还是商业动机来看,3D立体技术向消费领域推广都足够的理由。高清(HD)、大屏幕、高频帧的电视显示技术给引入3D功能铺平了道路。在后高清时代,电视厂商显然需要新的创新点来实现产品差异化,而3D功能比2K4K的超高清更容易实现。从一些技术数据上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因为超高清的像素是HD的4倍,当频帧达到60hz时码率是HD的8倍,需要下一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才能处理。而超高清电影的存储量也大约有HD的4倍,需要容量100G的下一代蓝光技术。3D只是HD两倍的码率,集成电路进行小量改进就能实现。而数据量也不超过2倍,现在50GB的高清蓝光光盘就能存储。今年美国的CES,几乎所有电视和屏幕厂商的展品中都是3D唱主角,似乎没有3D技术就显得落后,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因此这次3D热潮有强烈的商业动机。另外从3D内容看,这个以前一直被认为是制约3D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现在也有显著的发展,3D电影、电视频道越来越多。与3D技术相关的产业标准也在迅速推出。可见,这次3D产业的高潮是整个产业链在联动的结果,和前两次有明显的区别。
当然,3D技术全面商用化还有一些问题要解决:比如内容的持续丰富,技术、标准、政策的不断完善等。无论如何,3D立体技术离普通消费者越来越近了,对我们的生活娱乐方式必将产生重大影响,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❻ 请问电脑上的蓝光光驱,能播放蓝光3D的碟吗
(1)电脑上的蓝光光驱能播放蓝光3D的碟。但是能播和你能看到效果是两回事,3D不是得有眼镜么?红蓝格式的,你配个眼镜,能在电脑显示器上看;快门式的就不可能了,你可以稍微搜一下快门式3D的原理。
(2)DB50和DB25只是一个容量的差别,50就是说光盘容量50G,25就是25G咯。一部电影,比方说2个小时,2D的话数据量就可能是25G以上,3D的时候数据量增大,25G的光盘装不下一部3D电影,所以有人说播不了DB25的3D。但是,如果一个3D纪录片只有半个小时,他完全装的进一个DB25的光盘,他自然也能播放。这不是电脑参数的问题~!
希望我说清楚了。要是你想看3D,建议你用HDMI等连接线,把电脑和3D电视连起来,要看3D,立体电视怎么都少不了⋯⋯
❼ 2009到2015年底,国内每年数字电影屏幕(含3D)数量是多少块其中每年3D屏幕是多少块 是
截至2014年底全球电影屏幕数量达到142,000块,较上年同期增长15%。当中北美市场数量为43265块,EMEA地区数量为40424块,亚太市场数量为47349块,拉美市场数量为11177块。
2015年全球电影屏幕数量分布图:块
资料来源:美国电影协会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电影放映银幕市场深度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在全球近14.2万块电影荧幕中,数字电影屏幕(含3D)数量为127800块,占比为90%。其中3D电影屏幕数量为64905块,占数字电影屏幕总量的50.7%。
2010-2014年全球数字电影屏幕数量统计:块
资料来源:美国电影协会
2009-2013年全球3D电影屏幕数量分区域统计(块)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4
% of digital
U.S./Canada
8,505
13,860
14,734
15,782
16,146
39%
EMEA
3,487
11,769
13,964
15,813
16,888
46%
Asia Pacific
4,661
8,596
14,219
17,726
27,559
70%
Latin America
1,104
2,119
2,629
3,748
4,312
45%
Total
22,385
36,344
45,546
53,069
64,905
51%
❽ 3d电影上下格式和左右格式的区别
1、单幅画面尺寸
左右半宽3D影像,单幅画面为960X1080,在快门式显示设备上物理显示单幅画面为960X1080,整幅画面为1920X1080,整幅画面上吻合,高度方面也刚好,但单幅画面上宽度方面分辨率有不足;
上下半高3D影像,单幅画面为1920X540,显卡输出整幅画面分辨率为1920X1080,在快门式显示设备上物理显示单幅画面为1920X540,整幅画面为1920X1080,整幅画面上吻合,宽度方面也刚好,但单幅画面上高度方面分辨率有不足。
2、适用对象不同
左右格式的更适合用快门式3D技术;上下格式的更适合用偏光式3D技术。
3、观看方法不同
左右格式观看方式:使用3D立体电视/投影机等专用3D立体播放设备;立体观屏镜观看;在stereoscopicPlayer中以红蓝格式输出,然后用红蓝眼镜看,就是需要买副红蓝眼镜。
上下格式观看方式:使用3D立体电视/投影机等专用3D立体播放设备。
4、在没有3D立体功能的播放设备上播放效果
左右格式,在没有3D立体功能的播放设备上播放出来是一个画面,垂直从正中间分成两半,看上去是由左右两幅并排的几乎相同的画面组成的。
上下格式,在没有3D立体功能的播放设备上播放出来是一个画面,水平从正中间分成两半,看上去是由上下两幅排列的几乎相同的画面组成的。
5、人眼感知区别
左右半宽与上下半高的在快门式显示设备上单幅都没满足全高清显示,都某个方向上损失了一半的分辨率像素,但人眼对高度方向的图像损失更敏感,所以左右半宽比上下半高使人感觉上更好一点。
❾ 关于3D格式片源的几点疑问
你好朋友,砖家前来帮忙
红蓝3D电影并不是拍摄而成的,而是后期转换而成的,真3D电影是由双视角拍摄的两路视频,直接生成的就是两个文件,早期在没有3D摄像机的时候,都是由两组摄像机组合而成的3D摄影系统,这样生成的视频文件,都是需要后期转制的,比如说左右格式,上下格式,交错格式等,红蓝格式作为互补色3D电影的一种,也是从这类源版的3D素材中转出来的,还有左右格式和上下格式还有交错格式的3D电影,也是可以转换成红蓝红绿棕蓝等互补色3D电影的,不过,一旦转成了固定格式的互补色3D电影后,就不能再转成左右格式,上下格式等了。
2,现在的大片出版的渠道只有蓝光碟这种唯一的出版渠道,蓝光3D电影里面也是有两条视频文件,左眼是没加密的,可以作为2D电影观看,右眼是加密的,这是由3D蓝光机才能读取的,普通没有3D功能的蓝光机也不能读3D蓝光碟。
3,网上的红蓝3D电影是不是普通电影转制的,这就说不准了,因为网上的电影来源绝大部分都是网络爱好者自己编码上传到网上的,不同的人,使用的软件,用的片源,编码方式都不相同,只有看了有没有立体感,立体感强不强,才能判断出来是不是用的3D片源转换的,如果是2D电影转换的,那是绝对没有多少好的效果的,无论吹的多好。还有,就是某些电影在拍摄和出版都没有使用3D方式,而网上却有3D的电影了,那绝对的是假3D.
实际上,使用3D播放软件,播放任意格式的真3D电影后,软件根据你的显示设备是哪种3D的,就可以切换成哪种3D模式输出视频信号到显示器上,如果你的显示器是普通2D的,那么软件会自动把软件转换成红蓝格式输出到普通2D显示器上面。
4,左右格式的3D电影转成红蓝格式,跟普通的的红蓝电影有何区别?这个问题比较含糊,因为红蓝3D电影要么是从真3D电影转出来的,要么是从2D电影中转出来的,你说跟普通的红蓝电影有何区别,前提是知道这个普通红蓝电影是不是真3D电影转的。
一般我们看3D电影主要是看分辨率和码率来决定电影的质量,分辨率是说电影的尺寸,像现在的高清电影都是1920X1080的分辨率,像以前的DVD电影都是720X480的分辨率,而码率是决定电影画质最重要的因素,电影每秒钟基本上是24帧,也就是一秒钟的电影是24格静态图片构成,24格图片总的容量就是电影一秒钟的数据量,一般VCD电影容量几百MB,码率就是几百KB/S,DVD电影容量是4G左右,码率是5-8MB/S,而现在的高清电影都是30-40G左右一部的,那么码率就能达到30-50MB/S,码率越高,电影画质精度越高,
我自己就破解高清3D电影,不懂的可以再问我
❿ 一部imax 3d 电影数据 大概有多少GB 或者TB 电影院放的,原始母盘
楼上乱来,imax拍摄时是数字的,可放映时是要转成 70MM胶片的,比普通的35MM的信息更多,所以不存在多少G这个概念,但是如果是出版了正版的蓝光光盘,20到50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