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大全 > 3d电影数据量

3d电影数据量

发布时间:2022-06-19 19:00:58

❶ 三百二十gb能下载多少部3d电影

这个要根据你下载的电影大小来看了,能下载多少部我答不上来,但是你可以参照一下数据:
1024*768 这个算是一个渣画质了,大小在300~700M之间
1280*720(720P) 勉强凑合吧,这样的电影90分钟的1G左右,120分钟及以上的可以达到2~4G
1920*1080(1080P) 对老百姓来说算是高清了,根据电影的不同,大小在4~10G左右
BD蓝光 真正的高清,配置差的电脑都带不起来的,大小20G起

以上几种片源都存在3D形式的,大小都给你了,就看你想装多少了~

❷ 看1080P的3D电影传输速率是多少

1080P的视频带宽大概要占到26M/s

❸ 3d电影为什么都大于8g

因为3D电影与普通电影画质不同,需要大量储存空间,所以比较大

❹ 电影里,4K、3D、IMAX这些概念到底什么区别

文章转自Hao4K影音

Hao4K影音:最新4K资源下载、4K播放下载教程、最新4K设备评测!

Hao4K专注4K家庭影音, 服务千万家庭影音发烧友!


周末去看个电影相信现在是多数人的娱乐方式,但随着影视技术的发达,电影院也越来越多“特色”,但你知道电影院里的3D/4D/IMAX/巨幕/杜比影院/全景声/DTS:X 临境音到底都有什么区别吗?不知道的还以往只是想骗你的钱……

先说结论在不考虑票价,只单纯关注视听享受的情况下,大概的建议如下:

第一梯队:IMAX影厅和杜比影院--IMAX专属片源的影片,首选激光IMAX,其次是普通数字IMAX;非IMAX专属片源的影片可以尽量选择杜比影院。
第二梯队:Real D 3D, 中国巨幕,LUXE巨幕。
第三梯队:4K普通厅,杜比全景声厅,DTS临境音。
第四梯队:普通厅,ScreenX,各种4D厅等。
不过,如果不是什么大片或者什么特别重要的电影,我还是觉得等4K出来后和家人一起看一样爽歪歪,特别是家里有家庭影院设备的在家看个4K UHD蓝光原盘效果也不会比普通电影院差多少!

如果感兴趣可以读下面的文章了解

比如,巨幕厅也很大,有的甚至比IMAX屏幕面积还要大,那需不需要多花那么多钱去看IMAX?杜比为什么还有“杜比影院” 和“杜比全景声”两种?DTS临境音和杜比全景声哪个更厉害?
毕竟现在电影都很推崇“沉浸感”,到底去看哪种才能获得更为“沉浸”的视听享受呢?


3D
首先大家最熟悉也最“头疼”的就是3D版。因为很多影院在排片时只排3D版本,让它成为了观众在购票时根本绕不开的选项。而且目前不管是搭配任何其他放映模式,都必须带上3D眼镜,很多人都觉得累赘。
普通3D的投影技术使用偏振光来制造出景深的幻觉,目的是为了让观赏更有沉浸感。但是亮度不足,画面偏暗,重影,拖影等技术问题让很多观众在观赏普通3D版本时会感觉很不适。

因为种种原因,3D电影并不像最初推出时那样,因为大家还有新鲜感而受欢迎,甚至成为了现在很多观众最排斥的一种观影体验,是不得已的选择。去年美国电影协会(MPAA)报道也称全球的3D票房同比下降了20%。
所以,如果大家希望观赏到高质量的画面,并且确实有其他选择,那么不用考虑,尽量不选普通3D版本就对了。


RealD 3D


RealD 3D是目前世界上最主流的3D电影放映技术,在全球数字3D市场拥有80%以上的份额。
RealD其实就是加在放映机镜头前的一个玻璃,以及配套的眼镜和金属银幕。但这样的技术带来的最大优势就是比其他的3D系统更亮。
RealD 3D 技术使用了圆偏振光来产生立体图像投影,可以让观众能够倾斜地观看,而不会看到重影或图像变暗,比普通3D的观影感受要轻松很多。

IMAX

虽然IMAX技术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发展了,但IMAX和3D电影在全球的风靡要归功于2009年的《阿凡达》,由于阿凡达是第一个全程运用IMAX+3D技术进行拍摄、制作和放映的,在当时确实让影迷感受到了耳目一新的观影体验。
IMAX的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拥有巨大的屏幕,除了画面更大,对于一些有专门IMAX版本的电影,甚至还可以欣赏到多出标准DCP格式26%的画幅。所以对于提供IMAX专属片源的电影来说,IMAX画幅就意味着能够在画面中看到更多图信息。


1995年的《阿波罗13》是第一部进行IMAX DMR转制的影片,而最先在制作阶段就开始使用IMAX摄影机进行拍摄的电影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并且随后在《黑暗骑士崛起》,《星际穿越》和《敦刻尔克》中都一直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可谓是这种拍摄格式的最大拥趸者。

除了诺兰的电影,《变形金刚》,《碟中谍》,《星际迷航》,《星球大战》和《漫威系列》等很多好莱坞电影也使用了IMAX拍摄。

而《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和《复仇者联盟4:终极之战》也是目前为止公映的仅有全程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电影,也就是说全程的画幅都是打开的。


IMAX放映系统主要分为数字和胶片两种。如今最普遍的就是数字这一类别下的普通数字IMAX(IMAX Xenon)和激光IMAX(IMAX with Laser)。而IMAX胶片有传统数字IMAX放映不可比拟的宽容度和色彩范围,并且可以呈现数字放映无法呈现的70mm胶片全画幅。但是,相比之下胶片IMAX的放映设备造价昂贵,所以全球商用的胶片IMAX影院也很少。在一代IMAX激光放映系统推出之前,70mm的观影体验就变得十分难得。

《敦刻尔克》IMAX 70mm胶片,非IMAX70mm胶片,35mm胶片;IMAX激光,IMAX数字和普通数字非IMAX版本的比较
不过IMAX激光放映技术的推出让IMAX重拾优势。普通影厅放映的画幅一般在2.35:1上下,IMAX数字可以达到1.9:1的画幅,而IMAX激光技术则能呈现1.43:1的图像,也就是说,可以全画幅呈现70mm胶片的电影。

在70mm IMAX的模式下,外景的镜头更广阔,更有史诗感,上下更大的画幅能让摄影师发挥出更有冲击力的镜头,特别是在《敦刻尔克》中,和紧张局促的内景画面形成对比。

但并不是所有的标注“激光IMAX”的影厅都支持1.43:1的画幅,有一些虽然采用了新的激光放映系统,在画质和音效上提升了质量,但是屏幕依旧是传统IMAX的1.9:1。也就是说,如果专程为了看70mm胶片IMAX拍摄的电影,要当心有很多是不支持全画幅的“激光IMAX”影厅,购票之前还是需要先研究一下。普通数字IMAX厅(IMAX Xenon)--屏幕比例为1.9:1
激光IMAX厅(IMAX with Laser)-- 屏幕比例为1.9:1(画质和音效有所提升)
激光IMAX厅(IMAX with Laser) -- 屏幕比例为1.43:1(画质和音效有所提升,可以放映70mm胶片IMAX版本的影片)
IMAX激光的亮度可以高出传统IMAX数字50%,对比度可达到IMAX 70mm胶片的两倍,并且在音响效果上也比之前都有所提升。特别是在观看3D影片时,亮度不足和画面拖影的问题也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可以说是在视听级别上,如今唯一有可能与下面提到的“杜比影院”抗衡的放映系统。
7月16日,IMAX官方还放出了2019年下半年国内的IMAX片单,大多集中在暑期档,而目前也还有多部国产大片正在陆续确认当中,到时候大家可以盯准下手了。

杜比影院&杜比全景声

带有“杜比”字样的影院的又分为杜比影院(Dolby Cinema)和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两者的区别在于“杜比影院”可以完整支持“杜比视界”(Dolby Vision)和“杜比全景声”技术在内的多项电影”黑科技”,杜比全景声影厅则没有使用他家的“杜比视界”技术。
全世界范围内的“杜比影院”目前也仅有100多家,主要分布在北美,中国和欧洲,而杜比全景声影厅的数量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超过了4800个。
杜比影院使用的是双4K激光投影仪,呈现的画质与标准放映机,甚至与激光IMAX相比在数据上都有相当明显的优势。


传统影院标准放映机的对比度还是2000:1,IMAX和激光IMAX可以达到4000-8000:1,而杜比影院则可以达到1,000,000:1
“杜比视界”是目前我们在影院中能欣赏到的最清晰画质。“高动态范围”(High Dynamic Range) 意味着能够呈现足够明亮的亮部和足够黑暗的暗部。

图片包含的亮度信息越丰富,明暗和色彩表现也更生动。所以和传统投影相比,杜比影院呈现的图像就看起来就不会那么模糊或者灰蒙蒙的一片。


和真·IMAX相同的是,真正的“杜比视界”也需要专属片源。也就是说要将该技术从影片制作的源头就参与进去,最后再配合杜比视界的放映系统达到最完美的效果。因为“杜比视界”的技术,杜比影厅的3D观影体验也很好,呈现出的图像比传统的3D更明亮。除此之外,“杜比”这个品牌一直以来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卖点还在于音响系统,也就是“杜比全景声”技术。杜比全景声在普通影院的环绕音响设置上更进一步,提供了“超级环绕声”系统,也就是说他们使用了更多的扬声器,将观众完全环绕,不但在天花板上都会安置音箱和声音传感器,甚至还能感受到来自座椅下方的低音效果。总之,杜比全景声能够制造更有层次感和方向感的声音,整体的声音质感让人更有“身临其境”的体验。

同样,如果想体验完美的杜比全景声效果,最好就是选择在制作过程中就采用了杜比全景声技术的电影,通常好莱坞引进的大片都有相应的该技术格式。不过,即便是非杜比专属片源,杜比全景声和杜比影院中的放映效果也会更好。

激光IMAX vs. 杜比影院

上面提到激光IMAX和杜比影院是目前公认的观影感受最为顶级的两种影院,如果正好所在的城市这两种都有,他们之间应该如何选择呢?
杜比影院在暗部细节、亮度曝光,以及黑色的纯净度都是碾压式的存在,特别在夜景的部分这种优势会更明显,杜比全景声“身临其境”的效果也会锦上添花。同时因为技术新,影厅新,一般来讲,杜比影院的厅也相对条件更好些。

但鉴于IMAX的绝对优势,杜比影院不能支持IMAX专属画幅,所以在希望看到某部电影的IMAX全画幅版本时,激光IMAX厅是绝对值得投资的选择;如果无法买到激光IMAX,全画幅的体验在画质和音效上都逊色不少的普通IMAX也是值得体验的。
IMAX和杜比两大巨头各有优势,但共同点是票价确实都不低。当然,除了这两家,我们也还有其他价格更优惠的大荧幕和“身临其境”的音效特色厅可以选择。
中国巨幕

中国巨幕(CGS)是中国电影科研所和中影集团牵头开发的巨幕电影放映系统。相对于IMAX的话,因为本身成本只有将近IMAX的十分之一,所以中国巨幕最大的优点就在于票价比IMAX低廉很多。
因为主打巨幕特色,“中国巨幕”被不少人称之为“山寨IMAX”。的确它在配置上缺乏像IMAX、杜比这样,拥有一套严格的认证标准,比如一些高配置的中国巨幕影院观影效果很好,屏幕更大,视听效果甚至好于普通或者开放时间长的IMAX。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搜索“看IMAX还是中国巨幕?”这样的问题时,一些地方的网友会给出“中国巨幕更亮,更震撼”的答案。但一些低配置“巨幕厅”可能就会差很多,特别是看3D影片时可能会晕上加晕。

总体来说,大部分的IMAX综合体验会比中国巨幕好,但是中国巨幕的高性价比让很多观众把它当做是看巨幕的首选。


LUXE

LUXE是RealD在2013年推出的巨幕品牌。银幕宽度最低标准是16米,至少是7.1声道音响系统。LUXE不但采用了Real D 3D的技术,并且改善了之前金属银幕亮度不均匀的缺陷,其反光率据说高达92%,无论观众坐在影厅的哪个位置,亮度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都能清楚地看到画面。

RealD系统为画面带来更高的亮度,银幕亮度也比普通的高出许多
LUXE在屏幕大小和音响效果上均不如IMAX和杜比的优势明显,并且最大的硬伤也在于没有专属片源,目前对比以上两个品牌并没有绝对竞争力。但是LUXE的综合视听感受还是很好的,并且最重要的是票价亲民,是日常观影不错的选择。
DTS:X 临境音

目前电影音效合成供应商主要有两大巨头,一个是杜比(Dobly) ,另一个则是DTS 。DTS:X中文叫“临境音”,它是GDC与DTS公司在2015年共同推出的全新影院沉浸音效。它与杜比是两种独立标准,但都是关注于在声音上制造“身临其境”的效果。
不同的是,杜比全景声在传统的 5.1 或 7.1 声道配置外,还要求有顶部的扬声器,或是能够将声音发射到天花板上反射下来的设备,而 DTS:X 则坚持标准的环绕声配置。
相对于杜比全景声厅,DTS:X 的主要优势还是体现在造价更低上,所以票价通常也会优惠一些。很多DTS:X 声音系统会和中国巨幕厅搭配,效果也非常不错。
ScreenX

虽然Screen X在2015年就落户中国了,《移动迷宫》,《敦刻尔克》,《寻龙诀》等电影也都上映过“三屏”版本,但它被更多人关注还是在《波西米亚狂想曲》国内上映期间。因为片中高度还原了Live Aid现场20分钟皇后乐队的演出实况,在对于ScreenX能带来更为震撼的音乐节“现场感”的期待驱动下,很多人即便在影院二刷三刷之后,也仍要再去体验“三块屏”的效果。

ScreenX由三块屏幕组成,中间的主屏幕和两侧墙上的长条屏幕。

但它的一个小问题是,主屏幕与两侧的屏幕之间并不是无缝衔接的,中间会有一个黑条,看电影会有一点影响观感。

看过的沉浸效果最好的ScreenX画面应该是“堵车”戏,以司机的视角坐在车中,左右屏幕上都是两侧的车辆,身临其境的烦躁感很到位。
可能正是因为ScreenX会有“封闭”的感觉,它带来的“沉浸感”和弧形屏幕或者巨幕在观感和心里感受上都会有很大区别,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ScreenX更适合呈现上面提到的“堵车”或者“深海”之类的窒息感空间的原因。

4D

4D影厅是在提供3D效果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物理效果”,现在最常见的是4DX。除了伴随画面中人物动作的晃动和震动以外,更丰富的“特效”如吹风,烟雾,泡泡,水和雨水,甚至配合剧情模拟的气味都能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感受到。

最早的一家4DX影厅出现在韩国首尔,现在4DX已经遍地开花。之前听一个看《血战钢锯岭》而不小心买了4D场的朋友说,在看电影的时候被密集的晃、捶、喷水等效果折腾到中途放弃座位,之后跑到过道,坐在楼梯上看完了后半场电影。
还没有体验过4D院线片的我于是特意到网上搜了4DX的宣传片,截几张图大家一起感受下……
亲身体验飞车。

不过我又发现,4DX功能介绍的这张图上有一个“扫腿”看起来非常厉害,感觉如果是看一部恐怖片,这应该是非常值得一试的体验。

❺ 阿凡达后,3D的前景

眼下3D立体这个概念非常热,立体电影,立体电视,立体数码产品和展品层出不穷。业界普遍认为2010年将迎来第三次3D产业的高峰。回顾3D产业的发展历史可知,3D技术已经走过170多年的历史,很有巧合的是:大概每隔60~70年就会有一次产业高峰。第一次是1890年左右的维多利亚时代,那时3D技术主要基于化学和光学技术实现;第二次高峰是1948年左右,在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主要是结合电子技术的3D立体;第三次产业高峰就是现在,以依托数字信息技术为特点。从影响力看,第一次高峰主要在少数贵族范围内发生,第二次扩展到高收入群体和专业领域,而今天的第三次高峰将很有可能把3D立体技术普及到广大普通消费者中。
那么,第三次立体产业的热潮是否能延续下去?是否会重蹈前两次的覆辙——过了几年又转为沉寂了呢?业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不会。
前两次热潮没有延续的原因,主要是技术和商业需求的缺乏导致。从技术上看,前两次高峰在技术上都没有达到能被普通消费者接受的水平。消费者能接受的必须是价格能接受且观看舒服的3D技术。回顾立体电视转播的历史,其实从电视一出现时人们就追求能否在电视上看到立体,但是由于当时技术限制,做到立体很困难,因此电视一出来是以平面的形式。真正出现立体电视是在彩色电视问世以后,因为可以用红绿眼镜看。而89年代初期出现了用开关眼镜观看的时分式的立体电视机。那时电视的频率是50HZ,因此看立体节目时会有严重的频闪问题,观看时屋子里必须全黑,把窗户全部档严。直到2000年前后,倍频电视(100~120HZ)出现,厂商又有了做立体电视的热情。这是为什么今天的立体电视都是高帧频(120HZ的PDP或240HZ的LCD)的原因。其次,由于立体成像的原理,立体效果--或者说景深--只有在大屏幕上才能有良好的体现,直到今天,大屏幕电视才成为主流。从商业需求看,第二次浪潮的商业理由不充分,那时黑白电视机才刚开始,彩电,液晶,等离子都还没影,因此3D立体电影和电视就显得多余了,有实力的厂商在3D上做研究可以,但大范围推广的可能性却很小。
而今天,无论从技术水平、用户需求还是商业动机来看,3D立体技术向消费领域推广都足够的理由。高清(HD)、大屏幕、高频帧的电视显示技术给引入3D功能铺平了道路。在后高清时代,电视厂商显然需要新的创新点来实现产品差异化,而3D功能比2K4K的超高清更容易实现。从一些技术数据上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因为超高清的像素是HD的4倍,当频帧达到60hz时码率是HD的8倍,需要下一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才能处理。而超高清电影的存储量也大约有HD的4倍,需要容量100G的下一代蓝光技术。3D只是HD两倍的码率,集成电路进行小量改进就能实现。而数据量也不超过2倍,现在50GB的高清蓝光光盘就能存储。今年美国的CES,几乎所有电视和屏幕厂商的展品中都是3D唱主角,似乎没有3D技术就显得落后,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因此这次3D热潮有强烈的商业动机。另外从3D内容看,这个以前一直被认为是制约3D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现在也有显著的发展,3D电影、电视频道越来越多。与3D技术相关的产业标准也在迅速推出。可见,这次3D产业的高潮是整个产业链在联动的结果,和前两次有明显的区别。
当然,3D技术全面商用化还有一些问题要解决:比如内容的持续丰富,技术、标准、政策的不断完善等。无论如何,3D立体技术离普通消费者越来越近了,对我们的生活娱乐方式必将产生重大影响,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❻ 请问电脑上的蓝光光驱,能播放蓝光3D的碟吗

(1)电脑上的蓝光光驱能播放蓝光3D的碟。但是能播和你能看到效果是两回事,3D不是得有眼镜么?红蓝格式的,你配个眼镜,能在电脑显示器上看;快门式的就不可能了,你可以稍微搜一下快门式3D的原理。
(2)DB50和DB25只是一个容量的差别,50就是说光盘容量50G,25就是25G咯。一部电影,比方说2个小时,2D的话数据量就可能是25G以上,3D的时候数据量增大,25G的光盘装不下一部3D电影,所以有人说播不了DB25的3D。但是,如果一个3D纪录片只有半个小时,他完全装的进一个DB25的光盘,他自然也能播放。这不是电脑参数的问题~!

希望我说清楚了。要是你想看3D,建议你用HDMI等连接线,把电脑和3D电视连起来,要看3D,立体电视怎么都少不了⋯⋯

❼ 2009到2015年底,国内每年数字电影屏幕(含3D)数量是多少块其中每年3D屏幕是多少块 是

截至2014年底全球电影屏幕数量达到142,000块,较上年同期增长15%。当中北美市场数量为43265块,EMEA地区数量为40424块,亚太市场数量为47349块,拉美市场数量为11177块。
2015年全球电影屏幕数量分布图:块

资料来源:美国电影协会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电影放映银幕市场深度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在全球近14.2万块电影荧幕中,数字电影屏幕(含3D)数量为127800块,占比为90%。其中3D电影屏幕数量为64905块,占数字电影屏幕总量的50.7%。
2010-2014年全球数字电影屏幕数量统计:块

资料来源:美国电影协会
2009-2013年全球3D电影屏幕数量分区域统计(块)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4
% of digital

U.S./Canada

8,505

13,860

14,734

15,782

16,146

39%

EMEA

3,487

11,769

13,964

15,813

16,888

46%

Asia Pacific

4,661

8,596

14,219

17,726

27,559

70%

Latin America

1,104

2,119

2,629

3,748

4,312

45%

Total

22,385

36,344

45,546

53,069

64,905

51%

❽ 3d电影上下格式和左右格式的区别

1、单幅画面尺寸

左右半宽3D影像,单幅画面为960X1080,在快门式显示设备上物理显示单幅画面为960X1080,整幅画面为1920X1080,整幅画面上吻合,高度方面也刚好,但单幅画面上宽度方面分辨率有不足;

上下半高3D影像,单幅画面为1920X540,显卡输出整幅画面分辨率为1920X1080,在快门式显示设备上物理显示单幅画面为1920X540,整幅画面为1920X1080,整幅画面上吻合,宽度方面也刚好,但单幅画面上高度方面分辨率有不足。

2、适用对象不同

左右格式的更适合用快门式3D技术;上下格式的更适合用偏光式3D技术。

3、观看方法不同

左右格式观看方式:使用3D立体电视/投影机等专用3D立体播放设备;立体观屏镜观看;在stereoscopicPlayer中以红蓝格式输出,然后用红蓝眼镜看,就是需要买副红蓝眼镜。

上下格式观看方式:使用3D立体电视/投影机等专用3D立体播放设备。

4、在没有3D立体功能的播放设备上播放效果

左右格式,在没有3D立体功能的播放设备上播放出来是一个画面,垂直从正中间分成两半,看上去是由左右两幅并排的几乎相同的画面组成的。

上下格式,在没有3D立体功能的播放设备上播放出来是一个画面,水平从正中间分成两半,看上去是由上下两幅排列的几乎相同的画面组成的。

5、人眼感知区别

左右半宽与上下半高的在快门式显示设备上单幅都没满足全高清显示,都某个方向上损失了一半的分辨率像素,但人眼对高度方向的图像损失更敏感,所以左右半宽比上下半高使人感觉上更好一点。

❾ 关于3D格式片源的几点疑问

你好朋友,砖家前来帮忙


  1. 红蓝3D电影并不是拍摄而成的,而是后期转换而成的,真3D电影是由双视角拍摄的两路视频,直接生成的就是两个文件,早期在没有3D摄像机的时候,都是由两组摄像机组合而成的3D摄影系统,这样生成的视频文件,都是需要后期转制的,比如说左右格式,上下格式,交错格式等,红蓝格式作为互补色3D电影的一种,也是从这类源版的3D素材中转出来的,还有左右格式和上下格式还有交错格式的3D电影,也是可以转换成红蓝红绿棕蓝等互补色3D电影的,不过,一旦转成了固定格式的互补色3D电影后,就不能再转成左右格式,上下格式等了。


2,现在的大片出版的渠道只有蓝光碟这种唯一的出版渠道,蓝光3D电影里面也是有两条视频文件,左眼是没加密的,可以作为2D电影观看,右眼是加密的,这是由3D蓝光机才能读取的,普通没有3D功能的蓝光机也不能读3D蓝光碟。


3,网上的红蓝3D电影是不是普通电影转制的,这就说不准了,因为网上的电影来源绝大部分都是网络爱好者自己编码上传到网上的,不同的人,使用的软件,用的片源,编码方式都不相同,只有看了有没有立体感,立体感强不强,才能判断出来是不是用的3D片源转换的,如果是2D电影转换的,那是绝对没有多少好的效果的,无论吹的多好。还有,就是某些电影在拍摄和出版都没有使用3D方式,而网上却有3D的电影了,那绝对的是假3D.


实际上,使用3D播放软件,播放任意格式的真3D电影后,软件根据你的显示设备是哪种3D的,就可以切换成哪种3D模式输出视频信号到显示器上,如果你的显示器是普通2D的,那么软件会自动把软件转换成红蓝格式输出到普通2D显示器上面。


4,左右格式的3D电影转成红蓝格式,跟普通的的红蓝电影有何区别?这个问题比较含糊,因为红蓝3D电影要么是从真3D电影转出来的,要么是从2D电影中转出来的,你说跟普通的红蓝电影有何区别,前提是知道这个普通红蓝电影是不是真3D电影转的。


一般我们看3D电影主要是看分辨率和码率来决定电影的质量,分辨率是说电影的尺寸,像现在的高清电影都是1920X1080的分辨率,像以前的DVD电影都是720X480的分辨率,而码率是决定电影画质最重要的因素,电影每秒钟基本上是24帧,也就是一秒钟的电影是24格静态图片构成,24格图片总的容量就是电影一秒钟的数据量,一般VCD电影容量几百MB,码率就是几百KB/S,DVD电影容量是4G左右,码率是5-8MB/S,而现在的高清电影都是30-40G左右一部的,那么码率就能达到30-50MB/S,码率越高,电影画质精度越高,


我自己就破解高清3D电影,不懂的可以再问我

❿ 一部imax 3d 电影数据 大概有多少GB 或者TB 电影院放的,原始母盘

楼上乱来,imax拍摄时是数字的,可放映时是要转成 70MM胶片的,比普通的35MM的信息更多,所以不存在多少G这个概念,但是如果是出版了正版的蓝光光盘,20到50G左右。

阅读全文

与3d电影数据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辛格印度电影 浏览:796
大电影灰太狼 浏览:647
印度电影种子下载 浏览:525
周星驰和许冠文抢菜吃什么电影 浏览:29
战斗类电影大全 浏览:904
韩国两个老头电影名字叫什么 浏览:356
2018女儿失踪电影 浏览:980
电影票蚂蚁森林 浏览:262
小栗旬演过哪些日剧和电影 浏览:40
美国科幻电影泰坦 浏览:992
河智星演了哪些电影 浏览:65
美国一部女主角是瞎子的老电影 浏览:55
如何创建一个电影的网站 浏览:239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播音文化课 浏览:165
中影电影票兑换 浏览:795
丁香花mv是什么电影或者电视 浏览:562
免费大陆电影大全 浏览:779
一部日本电影叫出目金 浏览:621
印度电影清晨 浏览:412
印度尼西亚和埃及爱情电影 浏览: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