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梅里埃的相关事件
2012年4月11日,第九届法国电影展在北京揭幕,本届电影节将有9部唱片和10部短片与观众见面。经过彩色修复的乔治·梅里埃的代表作《月球旅行记》和雷米·贝占松导演的《幸福时刻》作为开幕影片进行了展映。
《雨果》:写给老电影的情书
1895年12月28日,星期六晚上,巴黎的天气很冷。过年期间,街道两旁的很多店铺已经关门,稀稀疏疏的行人偶尔走过,还有星星散散的公共汽车的轰鸣声逐渐远去,空旷的街上一度很是冷清。印度沙龙(SalonIndien)门口的招牌盖着一条白布,上面写着:卢米埃尔的电影,门票1法郎。
印度沙龙的入门很不起眼,进门是一道狭窄的楼梯通向下方,大厅很小,装饰也很简单,厅内放置着100张咖啡座椅。那个令人有些好奇的电影放映装置放在一个较高的地板上,用一块固定在木板支柱的黑色铁皮遮起来,一块有些简陋的银幕悬挂在对面的墙上。
这是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放映,观众不多,只卖出了30多张票,其中还有几位是记者和卢米埃尔兄弟的朋友。乔治·梅里埃也在被邀请之列,他的戏院就在隔壁,一直以魔术和戏剧为生。此前卢米埃尔兄弟邀请他的时候卖了关子,说“这个用魔术让人目瞪口呆的家伙,这次轮到你目瞪口呆了”。
大厅里的灯光熄灭了,银幕上出现了一个女人,一动不动地站在一个广场前。梅里埃以为那是一场固定不动的照片放映,转身对旁边的人不屑地说:“让我们来这里就是为了看这些玩意儿吗?要知道,这些东西我十年前都已经会了。”他看到了银幕上一匹马拉着一辆马车向他走来,后面跟着几部汽车,然后是活动的行人:整条街都动了起来!梅里埃闭上了嘴,目光再也没有离开过。
银幕上的影像继续移动:墙在拆除者的十字镐中倒下,激起了一片尘土;背景里的树叶在风中摇摆;接下来是《工人们走出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最后是著名的《洒水记》。放映在一片心醉神迷的掌声中落下帷幕,观看者彻底被征服了,狂热地叫嚷着要再看一遍。而梅里埃已经找到了挤在人群中的卢米埃尔兄弟,打算买下他的器材在他的戏院放映。他的希望落空了,哪怕他把价钱提高到1万法郎,卢米埃尔兄弟也无动于衷:“这个器材是个大秘密,我不卖,我自己想拥有它,独家经营。”
梅里埃后来说:“我们走了,一方面很高兴,另一方面很沮丧,非常失望,因为我预感到这项发明将带来庞大的金钱效益。”
此时,梅里埃也放弃过对这项发明的痴迷,几经辗转,终于搞到了一台英国放映机,并根据卢米埃尔兄弟电影机的原理仿制出了自己的摄影机。不久,他的剧院就开始拍摄自己的作品。
乔治·梅里埃在拍摄电影的时候,动用了光学效果美工布景特效魔术舞台机关设置模型等各种手段,来丰富电影的魔幻和具有想象力的艺术效果。他在1900年以后几乎就没有走出自己的摄影棚他创造了最早的摄影棚,把电影的生产第一次放在了可以称做工厂车间的摄影棚里进行这正是马丁·斯科塞斯在《雨果》中展现出来的那个摄影棚。
身为魔术师的梅里埃还创造了一些新的电影拍摄手法,最著名的当属定格拍摄(stopmotion)马丁在《雨果》中对此有了很清晰的描述和致敬。我们亲眼看到了当时的拍摄情境,只见梅里埃熟练地停下动作并暂停影片的拍摄,换掉表演者,然后摇动手柄继续拍摄。为了让过渡更加流畅,他会剪掉一些画面。当要表现一个小丑一跃而起在半空中摇身一变成一位绅士的时候,不露痕迹的剪辑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丁在《雨果》中重现了梅里埃时代的电影,而《雨果》可以说是他写给默片时代最伟大的情书。通过一幕幕美轮美奂的镜头与黑白镜头的互相穿插,甚至不惜通过“穿越”过去,让梅里埃复活,接受大众和狂热粉丝的呐喊。
电影中放映的那一幕幕老电影,把我们带回到了电影史的早期。希区柯克曾言,电影最伟大的时代是默片时代。诚哉斯言,我们这些后来者只不过重复或者抄袭前辈们的想法,看看梅里埃拍过的那些电影就能知道,他尝试过各种题材和类型,乐此不疲。
写到这里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马丁的《雨果》要拍摄成3D,这是用最先进的电影技术向那些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先行者们致敬,没有他们的尝试和发明,3D永远没有可能。而马丁在《雨果》这部看似一部简单美好的童话电影中,其实煞费苦心地处处用典,化典于无形的功底,也再次让我们见识到了“电影社会学家”马丁·斯科塞斯。
② 电影雨果中乔治是谁
乔治·梅里埃(Georges Méliès ,1861/12/8‐1938/1/21)。喜剧演员、戏剧导演、魔术师、摄影师,后从事电影。代表作《圣女贞德》《月球旅行记》。第一部作品《玩纸牌》。梅里埃的影片永远是中景,摄象机永远不动。是世界电影导演人之一。被誉为“戏剧电影之父”。他发明了蒙太奇等。一生至少拍过800部电影。
于2012年上映的3d电影《雨果》便讲述了一个有关于乔治·梅里埃晚年的故事。
③ 雨果 电影主要讲的啥
《雨果》主要讲述了12岁的雨果·卡布里特在遇到了一位穷苦的玩具推销员以及他的教女伊莎贝尔之后,进入了一个无比奇特的世界,并有幸认识了魔术大师兼科幻电影制作的始祖乔治·梅里爱的有趣故事。
剧情介绍:小男孩雨果(阿沙·巴特菲尔德 Asa Butterfield 饰)天生机械控。他寄宿巴黎火车站钟楼,偶尔会去玩具店偷些零件,用来修补父亲(裘德·洛 Jude Law 饰)留下的机器人。
一次行窃,他被店主乔治•梅里埃(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饰)当场抓获,因 忌惮带猎狗的巡警(萨莎·拜伦·科恩 Sacha Baron Cohen 饰)只得就范。
乔治拿走了雨果父亲的遗物一本机械手册,令他心急如焚,他尾随至乔治家中,结识了养女伊莎贝拉(科洛·莫瑞兹 Chloë Moretz 饰),他恳求她帮自己保住手册。
而伊莎贝拉则觉得此事蹊跷,于是两人结伴探秘。修好的机器人作画的落款却显示乔治的名字,让他们疑心顿起。终于他们发现了乔治家中装满画作的神秘柜子,并在图书馆的电影书籍中发现了乔治的身世。一位知情人的显身,让他们的奇幻冒险更添神秘。
(3)3d电影雨果讲述的是导演梅里埃的故事扩展阅读
《雨果》角色介绍:
1,雨果
小男孩雨果天生机械控。他寄宿巴黎火车站钟楼,偶尔会去玩具店偷些零件,用来修补父亲留下的机器人。一次行窃,他被店主乔治·梅里埃当场抓获。
2,伊莎贝拉
雨果结识了乔治的养女伊莎贝拉,他恳求她帮自己保住手册。而伊莎贝拉则觉得此事蹊跷,于是两人结伴。
3,乔治·梅里埃
是火车站玩具店的店主,但其实他就是法国默片大师乔治·梅里埃,雨果与父亲得到的机器人正是他的精心制作。最后在众人的帮助下,梅里埃终于敞开心扉,走出阴霾。
④ 判断题:3d电影雨果讲述的是导演梅里埃的故事吗
是
电影雨果讲述的就是男孩雨果寻找乔治·梅里爱的故事啊
⑤ 雨果的秘密 讲的是什么故事
一个小帅哥修好了一个机器人,并与一个小美女发现了小美女他养父是早期电影界的名人。
⑥ 电影《雨果》反映主题
《雨果》的主题其实不是讲述父子情、忘年友情,也不是讲述蒙帕纳斯车站里的人情世故,它是在强调电影造梦的力量。片中雨果是主角,也是最大的配角,但这部电影不是为他而拍,而是为导演自己而拍。糟糕的事情是创作者与故事保持安全的距离,将故事讲得完整而真实,自身渗透到故事中去且有忍不住旁白的愿望。影片过多地向电影大师乔治·梅里埃致敬,影响了整部电影的格局。《雨果》是一部情节简单的作品,却显得人物和戏剧冲突太多,使电影显得唐突与奇怪。
⑦ 雨果的剧情简介
电影讲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的巴黎,在父亲死后,12岁的孤儿雨果被交给他的叔叔照顾,他的工作是维护火车站的27座时钟工作正常。雨果住在火车站的高墙内,在熙攘的人群中穿梭,藏身于大钟后方,冷眼观察来往过客,藏着满脑子秘密。他那死去的父亲给他留下的唯一遗产,就是一个坏掉的机器人,要修好它,雨果必须找到一把心形的钥匙,他相信这是父亲给他留下的信息。雨果在火车站里偷取零件时,被火车站的玩具店老板乔治抓了个正着,因此结识了乔治的教女伊莎贝拉。出人意料的是,伊莎贝拉刚好有一把心形钥匙,靠着这把钥匙,雨果发现了机器人中藏着的秘密,更让他惊讶的是,原来玩具店老板就是当时已被人遗忘的电影先驱乔治·梅里埃,他的电影曾让雨果和他的父亲深深痴迷。
注:雨果的剧照图册来源
⑧ 电影《雨果》到底讲了什么
电影讲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的巴黎,在父亲死后,12岁的孤儿雨果(阿沙·巴特菲尔德饰)被交给他的叔叔照顾,他的工作是维护火车站的27座时钟工作正常。雨果住在火车站的高墙内,在熙攘的人群中穿梭,藏身于大钟后方,冷眼观察来往过客,藏着满脑子秘密。
他那死去的父亲给他留下的唯一遗产,就是一个坏掉的机器人,要修好它,雨果必须找到一把心形的钥匙,他相信这是父亲给他留下的信息。
雨果在火车站里偷取零件时,被火车站的玩具店老板乔治(本·金斯利饰)抓了个正着,因此结识了乔治的教女伊莎贝拉(科洛·莫瑞兹饰)出人意料的是,伊莎贝拉刚好有一把心形钥匙,靠着这把钥匙,雨果发现了机器人中藏着的秘密,更让他惊讶的是,原来玩具店老板就是当时已被人遗忘的电影先驱乔治·梅里爱,他的电影曾让雨果和他的父亲深深痴迷。
如何评价电影《雨果》?
在快结尾处听到一句【It still works well】
就这么一句话将所有的分线链接在了一起
车站钟楼的看守者去世了
但是表呢
It still works well
因为有一个小男孩每天偷着去调表
被战争夺取腿的保安
一拐一拐的靠假肢行动笨拙的抓不到小男孩
假肢不好用了还是残疾的他对社会没用了
不
It still works well
哪怕戴着假肢,他还是可以的到卖花姑娘的爱
跟不上现代科技与特效的老电影
电影院不会再放,大众不感兴趣
它已经毫无意义了么
不
It still works well
它作用在它曾经感动过的人的心上
对于受它启蒙而决定投身电影业的新一代导演来讲
对于用电影承载关于父亲的大段记忆的小男孩来讲
It still works well
不再被普遍接受的看似没有了意义的东西却仍作为特殊的意义存在于被他感动的人的心里
看完《雨果》后去看了《月球旅行记》
无论是它因技术局限而无比奇怪的刺眼的粉黄光,还是粗陋到跳戏的道具都无法引起我的观影兴趣。但是对于当年的坐在影院初次看到这样电影的人来讲呢,这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可以勾起人崭新的梦想,就像幼年的程蝶衣逃出戏院看到的那出《霸王别姬》一般,说得粗陋点就是会心一击感动到失禁。
很多评论说情怀不等于好电影,可其实这部电影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于隐隐约约的把当年初次看到梅里埃电影的人的那种喜极若狂的感动传递给现代的人们。看惯了大特效3D IMAX的人们的胃口越来越刁也就越来越难以找到那种感动,导演试图把当年的那种感觉用几个情节的铺垫再一次的完整的传递出来,用冷眼旁观置身事外的纯观众视角自然是只觉得片段零碎,主线不够明确。
不妨放下审视的目光,将所有零碎的剧情当做酝酿感情的碎片,毫无戒备的等导演把自己推向感动。
⑨ 雨果的影片评价
《雨果》从题材到内涵上无不透露着明显的马丁·斯科塞斯式的影片风格。影片故事层面上承载了太多的致敬和情怀层面。破旧的机器人代表了传统的电影文化,火车进站映射了人类第一部公映的电影画面,片中的《月球旅行记》则是第一部在专门搭建摄影棚内完成的电影作品。影片中所暗含的致敬、缅怀性内容叫超过了20条,在没有足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的前提下,《雨果》无疑变成了一部非常晦涩的魔幻影片。(凤凰网娱乐评)
《雨果》的画面精致考究,影片的设计师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华丽而温暖的“雨果世界”。从服装设计、静物布置等方面极力向观众重现了上世纪30年代的巴黎,精细程度令人震撼,影片的3D特效受到观众的好评。(《郑州日报》评) 《雨果》的主题其实不是讲述父子情、忘年友情,也不是讲述蒙帕纳斯车站里的人情世故,它是在强调电影造梦的力量。片中雨果是主角,也是最大的配角,但这部电影不是为他而拍,而是为导演自己而拍。糟糕的事情是创作者与故事保持安全的距离,将故事讲得完整而真实,自身渗透到故事中去且有忍不住旁白的愿望。影片过多地向电影大师乔治·梅里埃致敬,影响了整部电影的格局。《雨果》是一部情节简单的作品,却显得人物和戏剧冲突太多,使电影显得唐突与奇怪。(《京华时报》评)
⑩ 如何评价《雨果》这一部电影
《雨果》这部电影,前一个半小时一直在制造悬念,让人误以为是一个小男孩的奇幻历险记,结果最后半小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马丁斯科塞斯在向所有电影人致敬。片中最深的秘密不是什么平行世界、时空穿梭,而是电影人造梦的理念。开场前两分钟精致迷人的巴黎城着实把我深深的吸引住。致敬电影业,一系列旧电影的穿插也明显深得学院喜爱。
如果你觉得自己微不足道,那么雨果说,比方世界是一个庞大机器,那么它的每一个零件是让它可以良好运作的零件,而你我,都是这必须存在的齿轮。总的来说,还是推荐这部暖心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