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合肥市“名人馆”都有哪些名人
安徽名人馆有管仲、老子、庄子、范增、华佗、曹操、周瑜、朱熹、包拯、李公麟、朱元璋、吴敬梓、戚继光、王贞仪、李鸿章、刘铭传、王茂荫、詹天佑、邓石如、程长庚和桐城派诸大家等
1、曹操,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2、包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3、朱元璋,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明朝建立后改为凤阳),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4、刘铭传,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潜山麓)人,系台湾省首任巡抚,洋务派骨干之一。 1884年,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于淡水等地率军击败法国舰队的进犯。
5、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称“李中堂”。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6、陈独秀,安徽怀宁(今安庆)人。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
Ⅱ 古镇弋江散文
一
青弋江头一叶舟,山光云影共沉浮。
门前多是桃花水,未到春深不肯流。
这是流传了好多年的古代诗歌,把个小镇活色生香起来。
小镇叫青弋江,就是那条水的名字。后来简易了,也可能为了区别于水域,就唤做弋江。
弋江小镇在皖南。
在杏花春雨里,马头墙和乌篷船在拂晓或黄昏里影影绰绰,而弯弯曲曲的石拱桥风韵不减,当年的船工号子落在水面,叫水也时而粗犷时而温情,山野小调被红头巾拉得细长柔韧,却犹然在耳,夜夜在恍然间响起。
黛绿的珩琅山是她高尚而庄严的剪影。
她被一弯600余里的清澈徽水搂在怀里,温湿了很多个世纪,以及奇峰沃野了。
被方圆十里蓊蓊郁郁,且有脆生生疏响的柳叶和修竹滋养、润泽着。
柳荫与幽篁交织的绿的光影里,是一条银蛇似的蜿蜒曲折的小道。小道两旁匍匐丛生着,被连年春风唤回,却又绿了又黄,黄了再绿的野草。脚下是沙质的泥土,间或有大小、颜色和形状各异的石子,绊了行人的鞋子,甚而至于钻进脚丫里。只是它始终清爽,不像泥土那样缠络人的脚步。
还有就是依河而建的民宅,如今主要分布在新正街、汤蓬街,大多是古老的、格调和风格整齐划一的徽派建筑,无外乎马头墙、天井、木板小楼,和镂花窗棂。正屋往往能够见到一张八仙桌,两旁是竹木椅子。中堂一般是已经泛黄的有些个年头的国画,画面以福禄寿和山水居多。通文墨的和有些头脸的人家,多是宣纸装裱的真迹,寻常人家也就是复制印刷的了。虽然有传说说,虎踞中堂,家破人亡的,可是仍然有人家挂老虎的,且多为下山虎。我思量可能因为下山虎可见老虎正面的缘故。这一切的氛围都是静默的,没有鲜活的色彩,相对就逊了生气。可是,这并不打紧。因为真正的风景是隐藏在窗帘后面的,倘若因风而起的话,不经意间,我们可以瞥见一掠而过的花衬衫,袅袅娜娜的身影,以及长长的、摇曳的发梢。如果再近些,还有可能嗅闻到女孩儿家身上的香水味。它们一般都是非常浓郁的。书里记载,过去皇宫禁苑有金屋藏娇的故事,而在皖南的民间,也有这般木屋藏骄的,只是他们一直没有修炼成很好的那种气量,也羞于自夸颜色。不温不火,含蓄内敛,是他们一贯的风格,虽然因此没有成就什么气候,却也能够平平安安,得以使一脉香火传承。
新中国杰出的革命家、外交家王稼祥少年时,就曾经住过这里的有着天井和小木楼的屋子。彼时,他16岁始从泾县厚岸老家外出读书,在距离小镇16公里的南陵县城的教会学校——乐育学校。他的父亲王承祖早年在小镇开当铺,门面有10余处,是个遐迩有些名头的商人,家资因此而殷实。相传他的两个姐夫翟绍元、吴子松也在此当朝奉。可惜,已经没有足够确证的文字资料了。
二
新正街的码头口有好多老树,枝干盘旋,郁郁苍苍,往里走几步,右侧相传有个四方形的,既像牌坊又像城门的建筑,便是洞子口了。街坊里巷均认为“天一阁”三字,系东汉末年吴国孙权手下的重要人物,当年在青弋江上操练水军时的领导人鲁肃亲笔题写。因年代久远,墙面满是青苔,黑魆魆的,一入洞口,凉风习习,即便盛夏也清凉。我孩提时代,也就是前40年,常常走过那个地段。所见所闻虽然没有传说的那样神奇,也不见了那鲁子敬的手笔,可是情景乡风却也依稀仿佛。
与汤篷街相邻的沙河沟,有一座拱形石桥,名为贻谷桥.桥宽4米,连接着南北两岸人家。有图方便抄近路的店家,在后门口搭一块长长的跳板,凌空架于河沟上。欲出后门,从跳板上便可从容走过。每逢讯期,弋江河水猛涨,往往泻入西街的大塘里,过往的舟楫便泊于此,形成一处奇特的风景。古老相传这个沙河沟,原就是一弯浅浅的水沟,据说用这儿的水洗明姜,特别鲜嫩。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经常用飞机扔炸弹,硬是把这儿炸成这样。
在过去,水码头占了地利,商贸发展迅速,一般是比较繁华的。聚居的、流通的人多了,屋子自然就多了,多到一定程度就成为街市、乃至集镇。唐代的诗人顾况在一首《青弋江》的诗歌里吟咏:“凄清回泊夜,沦波激石响。村边草市桥,月下罟师网。”是可见想象往日的情景的。
据《南陵县志》卷九载:“一统志在县城东四十里青弋江上,汉置,后汉省建安三年,孙策平定宣城以东,二十年孙权使蒋钦屯宣城,即故城也。晋太康二年于宛陵县置宣城郡,后置宣城县属焉。隋初,改宛陵为宣城,而故城遂废。”还有,“章怀太子曰,宣城故城在今宣州南陵县东。”可以想知,在东汉末之建安二十年,亦即公元215年,宣城故城,即古镇弋江,便有了筑水而居的百姓,有了初具规模的“故城”。这时开始,小镇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只不过至隋初因“改宛陵为宣城”,削弱了“故城”的发展劲道而已。
在皖南的青弋江流域,像弋江镇这样的水码头还有泾县的章渡、赤滩,芜湖县的西河、湾址,除了湾址因为是芜湖县府所在地,如今依然繁华外,其他的几处,已经日甚一日地不及陆路集镇发展之快了。临水小镇在发展经济的跑道上渐趋没落,久而久之就能勾起一种怀旧的`心理。小镇于是摇身一变成为一册册线装书,古色古香,在每年梅雨来临的时候,最好散发出霉变的气味来,再保留一些篱墙院落,贴上牛屎巴巴,远远近近传来牧童短笛的声音,炊烟袅袅,农村大嫂用地道的乡音,叫唤晚归的孩子:“小安(音)妮”,或者“小妹妮”,“吃夜(读作ya)饭啰!”
三
其实进入天一阁就是进入老街了。老街原是用青石板铺成的,石缝间可以淤积少量的水,时间长了就生长出幽幽的寸草来。后来老街发展了与时俱进了,也就成了如今的水泥路面,解放后更名为一个光鲜的大路货名字——新正街。从码头口往西到西街头的电影院,大约有2000米吧,这儿曾是十室九商的商贸中心。
传说这条街是火龙地,大码头关口上面,留有两个圆洞穴,即是火龙的一双眼睛,所以过去的老街绝不允许开铁匠铺,因为打铁必须起炉拉风箱,铁锤叮当响,这样便捶打了龙身,必然引起火龙的愤怒,火龙龙颜大怒了,就会降下火灾。因此,镇上不知起源于何时,也就是在每年农历4月15日,都要祭祀火神,举办火神庙会。具体情形,我是没有福分亲见的了。只是在夏夜纳凉的老树下,老人们摇做芭蕉叶,说古时会零零散散地聊上一段,兴趣好时就说的多,可以到夜凉如水,明月渐沉;兴趣不好时,逼急了,还会讨冲。
关于火神庙会的节目,相传颇为丰富。有唱戏的,不知具体哪种?在皖南南陵,民间比较流行的是黄梅戏,庐剧,俗称“倒到戏”的,名角是个叫周小五的,大约20年前,朋友“三歪子”曾经在南陵东门剧场请我看过他的《小辞店》。南陵本地有一种“目连戏”,号称戏剧活化石。听说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知究竟如何!最受欢迎的互动节目是玩龙灯,踩高跷,抬台角,挑花篮等群众性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那一天,四乡八镇的赶庙会的,就像梅雨季节的潮水,一下子涌过来,老人们估计总在万余人,把个小镇瞬间挤得满满的。
我后来分析,估计庙会之所以如此红火,一定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缘故。由于弋江镇的水码头地位,山里的市县,如泾县、旌德、太平等地的商贾,顺青弋江泛一叶扁舟,或者是山里的竹排、木筏,载着茶叶、柴炭、冬笋、香菇等土特产,是极顺便地下来了。
弋江镇本身没有多丰富的木竹资源,可是那些年,那儿有一个皖南最大的木竹集散地。水里樯橹竞发,帆影联翩。岸边,竹木器制作业也异乎寻常得发达。从沙河沟到油炸滩,绵延数里,是竹木制品商贸一条街,1969年建造的老大桥下以致往北,是竹木原材料市场。最富特色的竹制品有:竹篮、筲箕、挑箩、细筛、晒扁、鱼篓、竹椅、凉床、竹囤、竹垫、鸡罩、烘干罩等生产生活用品,只要能够想到的,就可以买到。尤其是其中的竹垫,乃是选取上好的水竹,剖成极细的线似的篾,在大姑娘、小媳妇的手里怀中缠绕跳舞,不到半日功夫就成了。竹垫正面有各色各样的花纹图案,讲究的还可以编织出文字来。这种竹垫不可以折叠,只可以卷起来。如果夏季初用,需要用粗糙的毛巾搓洗,去除细篾的毛刺,否则是要伤了肌肤。因为竹子性凉,避暑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在过去酷夏的日子里,几乎每家每户每张床上,都是有这样的竹垫的。大元邱是镇上的一个自然村,估计有几百人家,对这种竹垫的制作最是考究,名气也最大。不仅女人们精于此道,大老爷们也个个可以露两手。曾几何时,编织竹垫是他们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上个世纪80年代,在我的印象中,弋江镇的竹垫好像还漂过洋出过海,挣过外币什么的。到弋江镇去,谁家不带回一个竹篮、筲箕,或者竹垫呢!那是遐迩闻名的竹编之乡啊,可惜已经风光不再了!也许都是空调惹得祸吧……
Ⅲ 九街十八巷的宣城
宣城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与江浙两省接壤,是东南沿海沟通内地的重要通道。宣城地处江南,楚头吴尾,江南通都大邑,江南鱼米之乡。地理处皖南山区和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东连天目,南倚黄山,西靠九华,域内襟山带水,风景绝佳。敬亭、柏枧、水西、龙须四山峰峦叠翠;青弋江、水阳江两水相依。宣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自西汉时起就一直是江东大郡,晋永嘉年间,首开文化昌盛之风,历经六朝,隋、唐、宋、元、明、清诸朝文化发展,其文脉源远流长,一直是江南乃至全国文化中心之一。现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中国鳄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翼。宣城市下辖:宣州区、宁国市、广德县、郎溪县、绩溪县、旌德县、泾县等五县一市一区。
宣城自古以来就有“九街十八巷”之说,随着历史的变迁,很多街巷都面临改造或者重新建设。但珍贵的历史必须保存下来。
九街:1、阳德街今东门大街民族路。旧时这里茶行众多,较大的有巨丰、广昌、江景元、天和、顺泰等。当时民谣有“生意大,算广昌;牌子老,杨东来;歪歪倒,江怡茂;年年等汇款,福康和”。最大的广昌茶行,在今宛陵剧院处,创设于1925年,店主是池州石埭人杨献庭。 2、西直大街今西门大街中山路。原县衙门(今实验小学旧大门)前,是民国时期的菜市场,靠城门的一段,炒货店很多,经营瓜子、花生米、松子、花生糖、芝麻糖、炒米糖、藕糖等小吃,还代人加工年货。3、迎恩街今北门大街民生路。北门大街是旧时最繁华的商业街,着名的商店有永顺杂货店、焦阳春中药店、宣大祥酱园、老天宝银楼、庆庆布店、津津酒家等。4、锦城街今南门大街锦城路,北起工人影剧院,南到四小。南街不热闹,多为衙署、学校、会馆用地。5、镇前街今叠嶂中路,东起敬亭山宾馆,西到崇正路口。奉公街东起今宣中北门内台阶,西到锦城街。6、福星街北起十字街,南到工人影都。1927年7月,在原总工会处创办了宣城最早的报纸《宣城民国日报》,1930年改名为《宣城日报》,1940年停办。7、木直街今陵阳路,现已改造为民族商城。旧时这里经营竹木器的店铺较多,故名。解放后作为菜市场。8、元宝街北起崇正路口,南到宣泾路口。靠城门口的一段旧时是砻坊集中的地方,粮贩子从四乡各地驮运来的稻谷都在这里加工,再由米行出售。
十八巷:1、孙家巷原老百货公司后的巷子。2、瓦碴巷原木直街鱼市场,旧时是宣城的烟花巷,妓院较多。3、羊市巷今青年路,紧靠东门城墙,原小东门口有明代梅鼎祚的藏书楼天逸阁,建筑精巧,清末毁于战火。4、九曲巷原东门粮站后巷子,南到羊市巷。5、茶叶巷原县工会南首巷子,有巷口无巷尾。6、豆粉巷又叫豆腐巷,今崇正路。过去杜老爹家的羊汤羊糕很有名。7、低巷东起斗粉巷中段,西到沟沿头。8、里仁巷今中心菜场南面巷子,东起斗粉巷中段,西到沟沿头原日用化工厂南首。9、萱花巷原五交化巷口到人民电影院。过去巷内蒋老头的酒酿园子很有名。10、魁星巷原六中门前巷子,南到商业大厦,北到中山路。11、孝义巷今北门三友巷。12、王家巷原人民电影院前巷子。13、槐树巷今北门槐树巷,过去沈光发家的茯苓糕和凉粉、洪家贵家的糯团都很有名。14、朱衣巷今北门朱衣巷。15、古秀才巷今宣中西大门口巷子。16、塔影巷原开元塔后巷子。17、鹿巷今龙首路北段。18、姚家巷今春归苑小区内巷子。
Ⅳ 儿童文学作家有哪些
《儿童文学》是由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于1963年共同创办的杂志,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一面旗帜”。目前为月刊,月发行量110多万份。《儿童文学》杂志注重文学性与可读性的结合,让数百万少年读者为之痴迷,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读写能力和综合素质,轻松阅读,无限受益。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儿童文学作家有哪些?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曹文轩
作家简介:
1954年1月,曹文轩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并在农村生活了20年。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留校任教。后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作品是:《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随永恒》、《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长篇小说)、《红瓦》(长篇小说);还有一些学术性的著作,像《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思维论》、《曹文轩儿童文学论文集》等。
1985年,曹文轩将儿童文学定义为“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20年后的今天,他认为说儿童文学“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精神底色”更恰当些。
2、秦文君
作家简介:
当代最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女性,以创作儿童小说闻名,其作品往往从儿童视角出发,展现儿童的所思所行,语言风趣幽默,且不乏感人之外,非常富于感染力。 自然情况:
秦文君,1954年出生。上海人。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作品400万字,代表作有《男生贾里新传》,《女生贾梅新传》,《小鬼鲁智胜》,《小妖林晓梅》,先后四十余次获各种文学奖,其中《男生贾里全传》、《宝贝当家》、《孤女俱乐部》等作品分别获国家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及上海第三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三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并多次在由读者投票产生的“知音奖”、“好作品奖”中获奖。近年来,《开心女孩》,《男生贾里》等作品出版了日文版,英文版,中文繁体字版,德文版发行海外,并畅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小鬼鲁智胜》,《男生贾里》,《家有小丑》等十余部作品被改为电影、电视连续剧先后播映。作者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少儿出版社、《中国儿童文学》主编。
3、孙幼军
作家简介:
孙幼军,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当代著名童话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外交学院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当代著名童话作家。 1961年底,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本长篇童话《小布头奇遇记》,此书出版累计册数达百万以上。从此,又写出了几个短篇童话。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童话《小布头奇遇记》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童话《小贝流浪记》获《儿童文学》1977-1979年优秀作品奖。《怪雨伞》获《儿童时代》童话征文奖。童话《小狗的小房子》《玫玫和她的布娃娃》分别获《儿童文学》1981年、1982年优秀作品奖。《小狗的小房子》在国内产生很大的影响,又获中国作家首届优秀儿童文学奖。1990年,获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颁发的"荣誉作品证书",孙幼军获国际安徒生文学奖提名,赴美国领奖。《怪老头》获中国作协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二届"全国少儿读物评奖"一等奖、"中国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首奖。并同时有小说、散文的创作。
4、周锐。
作家简介:
周锐。国内儿童文学界的.获奖专业户。从事儿童文学创作30余年来,他获奖100余次,包括新时期优秀少年文艺读物一等奖、第二、三、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四、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第十九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以及台湾1994、1998、2001年“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法国第19届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教育片奖等。周锐的作品题材多样、幽默风趣,非常富有中国特色,浙少社出版的中国幽默儿童文学系列(《幽默三国》《幽默红楼》《幽默水浒》《幽默西游》)多次再版,已经形成有持续影响的畅销品牌,堪称国内原创儿童文学的“常青树”。目前作品除了以上提及的幽默四大名著还有:《超级球迷》《书包里的老师》《蚊子叮蚊子》《市长与鸡毛》《元首有五个翻译》《幽默聊斋之月亮能失控》《幽默三国之轮椅大塞车》《幽默三国之魔鬼训练营》《幽默聊斋之向地府移民》《幽默聊斋之植物人开花》《哼哈二将》《明星与替身》《九重天》《戏台上的蟒蛇》《一副象棋三十三个子儿》《大侠周锐写中国——琴》《大侠周锐写中国——棋》《我与一只蚊子的盟约》、《鸡毛鸭和鸭毛鸡》等。2013年最新力作:《金牌三小侠之讨来的功夫》、《金牌三小侠之人灯人烛》、《金牌三小侠之追踪龙虎坊》、《金牌三小侠之沙门岛死亡游戏》。
5、杨红樱,
作家简介:
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0年以《女生日记》拉开“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序幕,与其后的《男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漂亮老师和坏小子》、《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一起,在学生、老师和家长中引起巨大反响。杨红樱生于1962年5月12日,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 “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18岁当小学老师,把自己的作品当作书本上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直到后来,学生才知道是杨红樱老师写的故事。于是学生们强烈建议出书,于是19岁开始童话创作。她做过7年小学老师,做过7年儿童读物编辑,现为《青年作家》杂志社副编审。
6、伍美珍,
作家简介:
伍美珍,网名美美,又被称为“阳光姐姐”。现为安徽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安徽大学儿童文学创研中心主任。她曾是“阳光姐姐热线”主持人,专为小读者排忧解难。自2000年起,她在内地和港台三地共出版了70余部少儿题材的小说和报告文学作品,曾获文化部“蒲公英少儿读物奖”及新闻出版总署“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7、沈石溪,
作家简介: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上海人,生于1952年10月,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职称文学创作2级。1982年10月加入省作协,1985年9月加入中国作协。 生于上海亭子间。从小体弱多病,与各种体育奖杯无缘。1968年初中毕业赴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会捉鱼会盖房会犁田会栽秧。当过水电站民工、山村男教师。1975年应征入伍,官拜宣传股长。在云南边疆生活了18年,娶一妻,生一子。
8、伍剑
作家简介:
伍剑。中国幽默派小说的领军人物,畅销书作家,中国第一文学教育门户——秋千网总监,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少工委委员、动漫协会委员、儿童创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文化厅专家、湖北通俗文学协会会员,武汉作家协会会员。"楚才作文"大赛评委.《时代动漫》杂志编委,在全国各类报刊上发表小说、童话、科幻300万字。出版了童书40余本,主要作品《男生吹吹系列》20本。作品入选《当代儿童文学名家名作导读》《当代儿童文学名家童话精选》《中国最美童话》《2006年中国年度童话》《2007年中国最佳故事》《2009年中国最佳故事》等十二种选本,《泥土的朋友》被选入小学科学教材。
9、梅子涵,
作家简介:
梅子涵,儿童文学作家,1949年生,安徽旌德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70年代末期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作为儿童文学家,他为儿童写了几十部书集,如《女儿的故事》、《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等;作为儿童文学的研究者,他写作、主编了多部理论著作,如《儿童小说叙事式论》等。
Ⅳ 想知道: 旌德县电影院在哪
旌德县电影院位于安徽省宣城地区旌德县解放街93号,邮政编码为242600
Ⅵ 想知道: 合肥市旌德县电影院在哪
解放街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