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博纳影业上市,于冬身家暴涨6亿,为何股东们却在亏损
8月18日,博纳影业在深交所首发上市,变成近五年第一家A股上市影视剧公司。上市的博纳影业,不但以爆品水稻收割机形象出现在了公众面前,其豪华的明星公司股东主力阵容也导致销售市场关心。
北青报新闻记者留意到,2021年,公司主投影片《中国医生》及其《长津湖》相继上映,总计票房71.03亿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司当期的经营效益。
招股说明书表明,2022年度1-6月,博纳影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4.73亿人民币,同比增加81.89%;纯利润为2.36亿人民币,同比增加783.15%。销售业绩高增长速度关键因其主投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于去年贺岁档公映,并获得40.6亿人民币票房。而2021年同时期,博纳无门投影片发售公映,因而2021年同时期经营效益较低。
另据掌握,2021年《长津湖》在十一国庆排期公映,以57.75亿元的票房变成中国电影史票房冠军及2021年全世界票房第二名,又为博纳影业增添了可观的营收和利润。
㈡ 王健林旗下AMC院线暴涨300%,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游戏驿站和AMC大火的背后,受益的不仅仅只是一众持仓的散户,还有深套多年“眼含热泪”的股东。
AMC的反转,让王健林的电影梦可以延续。
春节档即将来到,万达电影旗下的《唐人街探案3》、《天星术》等电影,在电影市场呼声颇高,好的预期就在眼前,相较于欧美市场,中国由于防疫得当,电影市场率先在全球复苏。2020年中国电影票房首次以203亿首次超越北美问鼎全球冠军,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疫情慢慢消退,全球电影市场将会迎来新的明天。
届时,王健林和万达电影将会迎来更大的契机,而本次AMC只是一个开端,更好的未来还未来临。
㈢ 金逸影视股票股吧
2020年,金逸影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额为4.56亿元—5.76亿元,营业收入为5.79亿元—5.99亿元,约为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金逸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002905.SZ)股价却没能走出好趋势。2月18日,该公司开盘大涨超6%,但当日收盘价为9.89元/股,较开盘的10.47元/股下跌5.54%。2月19日金逸影视股价收跌9.79元/股,当日跌幅为1.01%。截至2月23日收盘,该公司股价为9.74元/股,总市值33.64亿元。
在股价走低的同时,该公司业绩也剧烈下挫。作为一家专注于电影放映和院线发行的公司,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金逸影视几乎没办法开门营业,这也影响了其年度业绩。业绩预告显示,2020年金逸影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亏损额预计为4.56亿元—5.76亿元,营业收入为5.79亿元—5.99亿元,仅为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左右。
拓展资料:
1、疫情的剧烈冲击,使得2020年7月20日全国各地电影院才在国家电影局的许可下陆续恢复开放营业。2020年上半年,除去元旦档,电影院线几乎颗粒无收。金逸影视亦是如此。在第一季度因全国疫情仅营业23天的情况下,金逸影视2020年第一季度总营收为0.67亿元,同比下滑88.17%。第二季度,该公司营收0.01亿元,同比下降99.74%。第三季度,金逸影视在旗下影院逐渐恢复营业后营收有所恢复,为1.52亿元,同比下滑72.06%。而在2018年度和2019年度的第三季度,该公司单季度的营收均在5亿元左右。
2、金逸影视预计2020年全年营业收入为5.79亿元—5.99亿元,即第四季度单季度的营收预计为3.59亿元—3.79亿元,相较2019年第四季度的营业收入,恢复了此前约7成水平。但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金逸影视前三个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总亏损额已达4.06亿元,据业绩预告披露,2020年金逸影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额为4.56亿元—5.76亿元。即第四季度该公司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的亏损额为0.5亿元—1.7亿元。可以看到,金逸影视营收的回暖并未带动归母净利润的增长。
3、由于疫情影响,影院除了电影放映之外的另一大收入来源大幅减少,而影院卖品传统方向是爆米花饮料等零食,此类高毛利率产品的销售减少或大幅影响公司盈利。据2019年年报数据显示,金逸影视卖品毛利率为58.86%,全年毛利为1.06亿元。而2019年,该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不过1.06亿元。在疫情影响外,金逸影视近年归母净利润亦有所下滑,这其中或离不开毛利率变化的影响。2017年—2019年三年间,金逸影视总营业收入几无太大变化,分别为21.9亿元,20.1亿元及20.7亿元,但其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一路下滑,分别为1.72亿元、1.04亿元及0.51亿元,2018年及2019年同比下跌幅度为25.39%及32.54%。
4、金逸影视营业收入中占比最大的业务是电影放映,2018年占收入比重为79.04%,2019年占比为79.84%。而2018年,其电影放映毛利为2.01亿元,毛利率为12.66%,2019年电影放映业务毛利仅为1.32亿元,毛利率为7.99%。仅两年间,毛利率就下滑了4.67个百分点,跌势明显。票房市场份额下滑,金逸影视成立于 2004 年,是国内最早进入电影放映和院线发行的行业的民营资本之一。由于布局较早,金逸影视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拥有的银幕数在国内属于前列。据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金逸影视共拥有413家已开业影院,银幕数为2583块。而同期全国银幕数量为67782块,金逸影视银幕数的占比为3.81%。
5、金逸影视(002905)在近期过山车般大涨大跌的股价画出了一幅令人惊心动魄的心电图。金逸影视股价自5月24日起连续四个交易日涨停,5月30日盘中,4个小时的交易时间上演100余次跌停,该日,金逸影城成交额高达16.06亿元,换手率高达68.04%,“荣登”龙虎榜。金逸影城跌停收盘,换手率高达30.88%,成交量20.75万手,动态PE为69.99倍,总市值为90.45亿元,流通市值仅为22.61亿元。其中,交易额最大的两家营业部买入及卖出金额相当,有媒体称其为“A股史上最‘嚣张’的股价操纵事件”。深交所表示对金逸影视进行重点监控,并采取监管措施。
㈣ 预亏6亿 阿里影业靠什么支撑300亿市值
阿里做电影的计划,进展并不顺利。
去年3月,文化中国宣布,阿里巴巴将斥资62.4亿港元,入股60%,这意味着阿里对文化中国的估值为104亿港元。这比文化中国收购前的市值翻了一倍左右。然而,重金买下这家公司60%股权之后,阿里并不省心,很快发现这家公司的种种财务问题,并展开调查。
直到去年12月底,阿里影业宣布计提约3.93亿港元的减值准备,直接导致大幅亏损。今年1月26日,阿里影业发布了成立以来的首份盈利警告,称2014年全年可能出现最多6亿港元的重大亏损。
财务问题之外,阿里入主前公司原有的业务也出现了种种变化,有消息称,阿里入主之后,不少文化中国的老员工也相继离职。
阿里影业前主席董平也于1月22日于场外以每股1.5港元,减持6.25亿股,涉资9.38亿港元,持股由6.21%降至3.23%。
但对于阿里影业的未来,赵薇夫妇看好。去年12月20日,赵薇夫妇以每股1.6港元的价格买下19.3亿股,这一价格几乎是阿里影业近几个月的最高价。
最新的消息是,CEO张强也将与这家公司深度绑定。
1月28日,阿里影业公告称,张强将以每股1.67港元的价格,获得这家公司2.1亿股股份的购股权。1.67港元,几乎是阿里影业近几个月以来的最高价,有网友称,阿里影业几乎是以一张白纸支撑着300多亿港元的市值,这也意味着,张强要想从资本市场获利,必须带领阿里影业奋力一搏。
□新京报记者 郑道森 北京报道
阿里陷文化中国“财务陷阱”
2014年以来,互联网巨头相继布局电影领域。腾讯成立了腾讯电影+,网络成立了电影事业部,优酷和爱奇艺则分别成立了合一影业和爱奇艺影业……不难发现,这些互联网公司大多是在自己的公司内部孕育电影项目,或者成立主营电影的子公司。
与这些公司选择内生性的发展不同,阿里直接在香港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文化中国。2014年3月,阿里宣布将通过认购新股的方式,获得文化中国近60%的股权。
文化中国是一家影视剧制作公司,掌门人是国内影视圈“大佬”级人物董平。这家公司曾投资2013年国产片票房冠军《西游·降魔篇》,获得该项目30%的股权,并与周星驰、王家卫、陈可辛、柴智屏等诸多电影圈大咖有长期合作协议。
阿里对文化中国的高估值,曾让众多业内人士颇为惊讶。
阿里出资62.4亿港元,认购了文化中国近60%的股权,这意味着,阿里对文化中国的估值为104亿港元。而就在阿里宣布入股前一天,文化中国的市值仅为53.4亿港元,阿里对文化中国的估值几乎是这家公司市值的2倍。
这家重金买入的公司,还没有让马云实现电影业务的快速布局。去年6月,阿里完成了这桩交易,随后将公司更名为阿里影业,直到今年1月,阿里影业才发布了第一个项目——《摆渡人》。
去年8月15日,阿里影业发布停牌公告称,新任管理层对财务和经营状况做出初步审阅后,发现“以往会计期间可能存在不恰当财务处理及可能存在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不足”。
这一次停牌长达4个多月之久,复牌时已是去年12月22日。在这期间,阿里聘请了普华永道,对入股前公司的诸多财务问题进行调查,时间追溯至2012年12月31日。
最终,阿里影业宣布计提约3.93亿港元的减值准备,直接导致2014年上半年公司的大幅亏损。这些减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子公司在内地销售艺术品、电影、电视版权时在缴纳税款、适用税率等方面存在不妥之处。
资产减值,只是阿里影业业绩大幅亏损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则是这家公司原有电影、电视剧发行业务的延迟。
2015年1月,阿里影业宣布去年全年亏损可能达到6亿港元,原因就是推迟发行了原定于2014年发行的若干电视剧,取消或是推迟了若干原定去年制作、发行的电影,并且,杂志行业不景气、运营团队变更(文化中国旗下还有《费加罗》杂志的运营权)。
300多亿市值背后的资产
业绩大幅亏损预期,导致了阿里影业股价的下跌。
在去年8月停牌前,阿里影业股价长期在每股1.6港元之上,但在12月22日复牌之后到今年1月22日之前的一个月当中,股价一直在1.5港元以下,直到近期曝出赵薇夫妇持股的消息,股价才又提升至1.6港元左右,上周五收盘,阿里影业报收1.54港元。
这样的股价,对应阿里影业的市值已是32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260亿元。如果放在A股,已是影视公司中市值第三大的公司,仅次于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
有港股分析师对新京报记者表示,326亿港元的市值,已经可以排入港股的近10%,但阿里影业的业务事实上并未充分开工。
有股民在投资者论坛中发言称:“支撑阿里影业300多亿港元市值的,只有对阿里集团的想象,以及公司与几个影视大咖的长期合作协议。”
在阿里入主前,文化中国曾与王家卫、陈可辛、柴智屏、周星驰,都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并且向这四位影视界资深人士分别支付了5000万元预付款。
正因为此,阿里影业获得了2014年国庆档大卖的电影《亲爱的》的投资份额。阿里影业2015年开年后宣布的第一个项目——《摆渡人》,就是由王家卫监制。
此外,阿里影业旗下的资产还有《还珠格格》的电影改编权,以及《狼图腾》的海外发行权。
赵薇、张强与阿里影业“深度绑定”
与阿里影业前董事会主席董平减持不同,与马云私交很好的赵薇夫妇却入股阿里影业。
阿里影业获得了赵薇夫妇31亿港元的巨额资金入股,并且入股的价格为1.6港元,已经高于上周五的收盘价1.54港元。
换句话说,赵薇夫妇的入股已经出现了浮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阿里影业方面曾回应称:“既然股票没卖,所谓贬值的情况就不是定论。阿里影业接下来将会有一系列大动作,赵薇买我们的股票肯定不会亏!”
比赵薇入股价格更高的,未来可能是这家公司的CEO张强。
1月28日,阿里影业公告称,将授出2.85亿股的购股权,这其中的2.1亿股由CEO张强获得,购股权10年有效。不过,这一购股权的价格是1.67港元,比当前的股价还要高。
这也意味着,张强如果想真正从股权激励中获得资本收益,必须努力让阿里影业的股价获得大幅提升。
“支付宝+中影”组合靠谱吗?
阿里正在给这家公司注入全新血液。
有阿里影业员工告诉新京报记者,公司已经发起了大规模的招聘计划,招募的员工几乎都是90后,而一些文化中国的“老人”则悄然离职。
接受新京报采访时,阿里影业CEO张强表示,“我们的主力电影观众平均年龄是21.8岁,很年轻,但主力导演的平均年龄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在他看来,电影制作人员必须实现年轻化。
在选择投资哪部影片时,阿里影业的原则是“接地气”。张强说,既然主力观众都是年轻人,他们都是在网上泡着的,那么电影从演员到台词,都必须符合他们的审美,“有时候我看到一些电影,台词非常不对味,这种片子一看就很危险。”
阿里影业第一部主投的影片并非大制作,而是一部由畅销书作家张嘉佳执导的情感喜剧片,这样的投资路数,似乎是要模仿郭敬明、韩寒在电影领域的成功。对此,张强回应,大明星、大导演并非电影票房的保证,相比之下,他更愿意信赖热门文学的销量、点击量、口碑等数据。
在电影发行业务上,张强提出,要建起一支全国最大的地网发行团队。目前,这一风声已在电影圈悄然发酵,在电影发行领域,光线和乐视是地网发行做得最好的两家。
所谓地网发行,通俗地说,类似于厂商在超市里派驻的促销员,他们的任务,是帮助电影在各家影院获得更大比例的排片。张强表示,这支发行团队将由原来阿里B2B的业务骨干负责搭建,未来人数将多达200到300人,一个人负责10家电影院。
张强交给这些地网团队的任务,与以往的电影发行公司截然不同。用张强的话说,就是通过支付宝的用户数据系统,帮助电影院将周边3公里的支付宝用户发展为电影院的会员,而另一方面,这些电影院的售票系统,未来都会“搭建”在淘宝电影的平台上。
与阿里在电商领域的做法类似,张强要将全国电影院的售票系统全部搬上阿里云;与现有的在线售票网站不同,未来阿里强调的并非自己来售票,而只是打通系统,让影院实现在淘宝电影平台上的电影票销售。
此外,阿里还打算为全国的电影院免费建立电商平台。“观众看电影的时候,用手机对着屏幕就可以实现付费购买衍生品,最后送货上门。”张强说:“由于是在电影院产生的利润,我们跟电影院分成。”
对于这样的计划,国内前四大电影公司一位资深人士表示:“这些计划如果能在阿里影业真正实现,那么这家公司将获得巨大的想象空间,但这一系列宏伟的蓝图,都需要具体的执行者,阿里影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内一位长期从事院线管理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阿里拥有淘宝电影的平台,在线上发行上有很好的优势,做好线上的工作,对影院排片就已经可以有强大的说服力,庞大的地网发行团队固然有助于疏导用户、组织活动等等,但对于阿里来说是否有必要做如此大规模的线下发行可能也要斟酌。
■ 对话
马云的电影情结
专访阿里影业CEO张强
马云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很多挫折,他曾说,是《阿甘正传》这部电影,鼓励他能坚持下去。
自从去年6月更名为阿里影业以来,这家上市公司尚未对外正式发布过公司的发展战略,只是在今年1月发布了主投的首部电影。
坐拥300多亿港元的市值,阿里影业已是国内影视公司中市值第三大的公司,仅次于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这家上市公司的未来方向如何,一直是众多投资者关心的话题。
今年1月,阿里影业CEO张强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他表示,阿里影业要建国内最强的地面发行团队,不仅服务于电影院,也服务于观影人群,把数亿支付宝用户变成电影院的会员。
新京报:马云为什么要做电影?
张强:阿里做电影有情感的原因,也有理性方面的考虑。
感性方面,马总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很多挫折,他曾说,是《阿甘正传》这部电影,鼓励他能坚持下去,这个情结是很深的。去年10月,马总带队去洛杉矶,专门去了派拉蒙的片场,坐在“阿甘”坐过的椅子上拍了一张照片。
理性方面,我跟马总深谈过一次,他主要看中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空间,未来这个市场会达到2000亿的规模,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我们一致认为,2000亿的市场规模中,票房只占三分之一,衍生品三分之一,付费点播再占三分之一。但在票房之外,现在另外两块几乎是空白,空白恰好是阿里要做的事情。
新京报:在线点播这一块,您曾说要用60多亿资金来购买版权,是这样吗?
张强:这一块可能大家有误解,不是上市公司阿里影业来做,而是阿里集团旗下的数字娱乐事业群来做,阿里影业与阿里数娱打配合。
新京报: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方面,阿里跟一般的影视公司有什么不同?
张强:我们会更加关注年轻一代观众的审美期待,大量使用大数据作为参考的首要条件。
我们要拍中国年轻观众最喜欢的电影,主要集中在三类:
第一类是奇幻类电影,尤其是以好莱坞大片为代表的,把视觉做到极致;第二类是有情感共鸣的本土喜剧;第三类是青春爱情类、怀旧类题材。
未来,我们主攻的一方面是奇幻大片,一方面是喜剧。对于奇幻大片,故事是国内的故事,特效我们可以请国外的团队来做。
我们的下一部电影会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也是一本超级畅销书。我们非常看重IP的价值,IP可能是书、漫画、游戏。
新京报:您对题材选择的要求是什么?
张强:我们要做的是接地气的东西,“接地气”这三个字我一直非常强调。
现在的主力观众都是年轻人,是比较新兴、独立、有特点、有个性的一代。这一代,他们适应互联网带来的各种冲击,从演员到台词,都必须符合他们的审美。有时候我看到一些电影,台词非常不对味,这种片子一看就很危险。
新京报:阿里影业成立至今一直没有公开发布公司战略,一些投资者也比较困惑。未来阿里影业要做哪几件事?
张强:我们要做3件事:第一是“O2O的电影模式”,也就是线上线下结合的电影模式;第二是在电影和电视剧业务里面打通电商模式;第三是拍电影和电视剧。
新京报:电影O2O很多家都在做了,阿里有什么不同?
张强:过去我们看到,电影的线上发行,就是格瓦拉、猫眼;线下发行,就是乐视、光线。
未来我们既有线上的淘宝电影,也要建国内最强的地面发行团队。过去阿里B2B的铁军有1万多人,我们地面部队就是从B2B那边抽调了核心成员来组建,会有两三百人,一个人负责10个电影院。
300多亿港元市值的支撑点
与影视大咖的长期合作协议:文化中国曾与王家卫、陈可辛、柴智屏、周星驰,都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
市场空白:衍生品,付费点播
管理层与公司绑定:CEO张强会认购股份
明星股东站台:阿里影业获得了赵薇夫妇31亿港元的巨额资金入股
“支付宝+中影”组合战略模式
㈤ 万达影院股票大跌,王建林损失40亿到底怎么回事
万达影院股票大跌,王建林损失40亿到底怎么回事。
商业经典智慧
百家号|06-23 00:32
关注
早间万达债券大跌,加上万达电影股价盘中一度跌近9%,引发疑问“万达怎么了?”。
此前,外界有传言称,浦发银行、工行资管、建行上海等机构均要求其管理人清仓大连万达相关的债券。
王健林身价下跌39.59亿元。今早开盘2小时之内,万达电影震荡下跌,截止上午收盘已逼近跌停 ,万达的多只债券也纷纷下跌。按照万达电影每股5.69元,一共11.74万股计算,一个早上,万达电影蒸发66.8亿元。王健林间接持有万达电影59.27%的股份,2小时内身价下跌39.59亿元
万达电影放量大跌,逼近跌停。对此,万达电影证券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事务经理表示,公司暂不清楚下跌原因,正在查找相关原因,公司目前经营状况正常,没有问题,一些网络传言不可轻信。
实际上,年报即可窥探其构建电影生态圈的思路。该公司去年非票房收入占比大幅提升,实现非票房收入37亿元,增速超过100%,占总营收比重已逾三分之一。
此外,万达院线近年海外并购频繁,接连收购世茂影院和澳洲第二大院线运营商Hoyts,通过旗下AMC收购欧洲第一大院线Odeon & UCI等。
万达股价下跌,王健林瞬间蒸发39亿财产的消息,一经传出,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
他没法和李嘉诚比,王健林就是一个爆发户。你看他的儿子就是花花公子,底蕴都不足,不看好他们家的未来。王健林能和李嘉诚比吗?王健林套的都是国家的钱,李嘉诚都是自己的钱,根本都不在一个层面。以前宗庆后说过一句话,企业不能做大,做大就不是你的了!感觉很有道理。那些做大的都是玩政治的,哪天玩脱了就坐牢倒闭!万达集团的财务黑洞两年前就有报道了,首富或早已是首负。王建林早点倒下,房价跌一半。首负必定换人,这首负也不是好当的。负,负,负!负了天下人,福了自己。和珅怎么死的。
㈥ 疫情之下,有多少影院支撑不住垮掉
2020年,电影和电视行业可以说是不景气。它还没有从影视冬天的阴影中走出来,已经步入了流行病的“风暴眼”。4月16日,一名自称为天津橙天嘉禾银河影业有限公司工作的网友发布消息称,橙天嘉禾银河影业将于2020年4月17日永久关闭。最引人注目的是万达影视。根据最新的财务报告,第一季度万达电影实现了5.5亿元至6.5亿元的前期亏损,去年同期实现利润4亿元,同比下降200%以上。万达电影的股价自今年1月中旬以来也有所下跌。截至4月16日15: 00,每股价格为人民币16.2元,下降28.67%。
此外,进入影视行业的资金正在迅速缩水。根据投资界的粗略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娱乐行业的投资约为40项,同比下降46.8%。其中,影视领域的融资活动只有7个,金额很小。代表性活动包括融创文化战略控股基地、收购猫眼娱乐重要少数股权、北京文途集团战略投资等。
㈦ 影院复工后全国单日票房首破四亿,对影视股价是否有影响
疫情过后,似乎不管是观众还是股民都在变的更加理智。
2020年七夕宣布定档后,影视股就开始有所回暖,七夕前夕虽然八佰排片已经降至一半,但依然有不错的票房,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已经突破10亿。无疑八佰的票房和热映也算是给各大影视都吃了一颗定心丸,但是到底能否改善自家由于疫情影响不断跌停的股市行情,国庆之时便是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时候了。我猜测经过疫情影响,股民和观众虽然依旧热切期盼传媒行业的上涨,但自身的经济状况也开始一直让他们保持理性判断,股市自然会回涨,但能否猛涨我对此情绪并不高。
㈧ 万达电影一季度预计盈利5-5.8亿,你对万达影院的印象是怎样的
万达电影依托着万达商业,成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院线,影响力也非常大。据媒体报道,万达电影日前发布了业绩预告,公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万达电影预计盈利5亿元左右。不少媒体指出,万达转亏为盈,意味着电影院线行业的好转,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内,国内院线都会逐渐好转。而事实上,这个季度可能是万达电影上市以来,业绩最好的一次了。要知道即便是疫情前几年,它的盈利也没有超过5亿,显然这次是春节疫情解封,带来的电影消费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