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新人演员文予琪能当制片人
日前90后新晋制片人兼女演员文予琪携其作品《通天之眼》亮相亮相第二届新媒体电影节开幕酒会,让人好奇这位名不见转的新人演员为何能当制片人,看了她这次制作并担当女一号作品不错的反应你就明白了,人家有才啊。
㈡ 如何评价杨蓉在《我就是演员》中的表现
确实紧张没发挥好,但是紧张也是确实她自己的问题,不能用作开脱的借口。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台词上,台词节奏不好,语速又快,加上她的声音比较细尖,所以整体表现让大家觉得反而不入戏。
静妃应该是那种靠着皇上宠所以有点气焰嚣张连皇后也不怕,但是杨蓉没想把角色往霸气那方面考虑,也只能依靠皇上,所有荣宠全系于皇上,其实心里是虚的,就是有点外强中干的意思。
演艺经历
1996年,她因出演电影《鸦片战争》而步入影视圈。
2002年,凭借清装剧《少年天子》开始崭露头角。
2005年,因出演古装悬疑推理剧《少年包青天Ⅲ之天芒传奇》受到更多关注。
2014年,她主演的古装剧《美人制造》创造了湖南卫视青春星期天首播最高纪录。
2016年,其主演的《美人为馅》系列犯罪悬疑网络剧播出。
2017年,凭借《美人为馅3》获第二届亚洲新媒体电影节“金海鸥奖”网络剧最受欢迎女演员奖。
2020年,杨蓉回归话剧舞台,参与了话剧《我爱桃花》的演出;同年,她还参演了古装喜剧《玉楼春》。
㈢ 新媒体国际电影节是什么电影节
新媒体电影节是聚焦新媒体电影产业兴盛、关注新媒体电影人发展的新媒体电影节,携手权威电影协会、大型影视公司,打造全球最大的新媒体电影节。
定位于国际性、专业性、创新性和高端化、市场化,促进新媒体电影事业、产业的发展,增进电影的交流与合作。
㈣ 蓉拉美是哪个童话人物
不是童话人物,是明星杨蓉
是杨蓉在明星大侦探第七季中的造型形象。
杨蓉,1981年6月3日出生于云南省保山市,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97级表演系本科,中国内地女演员。1996年,她因出演电影《鸦片战争》而步入影视圈。2002年,凭借清装剧《少年天子》开始崭露头角。2005年,因出演古装悬疑推理剧《少年包青天Ⅲ之天芒传奇》受到更多关注。2014年,她主演的古装剧《美人制造》创造了湖南卫视青春星期天首播最高纪录。2016年,其主演的《美人为馅》系列犯罪悬疑网络剧播出。2017年,凭借《美人为馅3》获第二届亚洲新媒体电影节“金海鸥奖”网络剧最受欢迎女演员奖。2020年,杨蓉回归话剧舞台,参与了话剧《我爱桃花》的演出;同年,她还参演了古装喜剧《玉楼春》
㈤ 亚洲新媒体电影节白静是混血白静吗
月应该...
㈥ 戎震有什么作品
热血长安。
《热血长安》是一部由优酷、合一影业、盟将威影视、嗨乐娱乐联合出品,王骏晔执导,和菜头、王雪娇、胡越等担任编剧,徐海乔、鞠婧祎等主演的古装悬疑剧,于2017年2月15在优酷视频播出。
该剧讲述了一群热血少年调查接二连三发生的诡谲案件,主打悬疑探案的故事。2017年,该片获第二届亚洲新媒体电影节金海鸥颁奖典礼最佳影片奖;首届微博电•视影响力盛典2017微博电视影响力盛典年度优秀网剧。
剧集评价:
热血长安《热血长安》采用美剧式快节奏推进,每集一个案件,每个案件都似乎有神秘的超自然力量作祟,但最终在侦探团的推理寻踪下得到了不可思议的科学解释。
编剧团队别出心裁的在璀璨唐朝文化上寻找契合点,引入现代的思维,破案历程集心理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大集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案中有案,颇为精彩。
㈦ 新媒体时代电影产业发展呈现出哪些新趋势
一、改变电影理论和形态的新媒体电影
新媒体电影首先必须满足“电影”的基本条件:作品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观众角度都被认为是电影。这条标准将互联网之上无数随机的和零碎的小视频排除开来,但是电影和非电影之间的区分没有那么简单。关于什么是电影,电影理论史上主要有自然实用主义(巴赞、克拉考尔)和艺术纯粹主义(爱因汉姆、爱森斯坦)两种倾向:前一种主张电影是人类通过胶片完成对自然再现的冲动,后一种认为电影具有独立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纯粹艺术性①,后续还包括麦茨的以镜头为单位的无代码语言,斯坦利·卡维尔的“连续自动的世界影像”说等②。以上这两种主要的电影理论都试图解释什么是电影或者说电影与其他艺术的差异性。然而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些从本体上对电影进行的形而上思考无论多么哲学化,“什么是电影”的理论根基依然是电影艺术本身所寓居的媒介。当电影摆脱银幕、胶片的束缚,进入数字化和网络化之后,关于“什么是电影”的思考必然会发生变化。所以,媒介刺激下生成的新媒体电影(比如优酷出品的“11度青春电影行动”《老男孩》等),必然具有与传统电影不同的内涵和气质。因而,新媒体电影不一定必须符合传统电影理论之中的“电影”概念才能被视为电影艺术。比如早期翻拍、篡改型的新媒体电影《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网络惊魂》等,完全是以对传统电影的解构为基础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电影的内涵正在被新媒体电影实践拓宽。
与此同时,新媒体电影与传统电影,从生产到传播、到批评和理论建构展现出巨大的差异。第一,互动性是新媒体电影的首要特征。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互动机制,使得新媒体电影从构思到筹备,再到剧本、演员,最后到剪辑等环节都可以吸取大量受众的意见。人的天性之中就具有对对象的一种控制欲,因而互动性将电影的可控感上升到电影历史的新高度。比如,国际高端家电品牌卡萨帝(Casarte)的新媒体电影《独家》,其结构不是线性的,而是开放式的。其最为典型的互动性就是观众可以左右整部电影的剧情,最后呈现出开放式的主题和五种不同的结局选择。同时,整个新媒体电影演进过程之中会有暗藏的二维码以供观众扫描,从而体验更多精彩的互动。第二,新媒体电影寄寓的媒介是互联网。首先,互联网络所具有的去中心化特质使得新媒体电影界呈现出众声喧哗的草根性。自媒体、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电影的追求不再受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影体制,普通人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拍摄新媒体电影。这带来一个疑问:人人都可以拍电影的话,如此的新媒体电影还是电影或者好电影吗?我们承认人人参与之后,电影作品之中肯定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但是网络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优秀的作品是不会被网络遗忘的,相反会成为新媒体电影的一根一根标杆,激励后来者继续创新。其次,互联网观影不可能具有大场景、大制作、IMAX影院、逼真特效等等优势,但是影院型电影由于过于关注电影技术给人带来的那种冲击性、刺激感和亦真亦幻的效果,反而对电影题材选择、故事情节演进和电影本身深度缺乏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电影寻求不同于大场景、大投资电影的路线,将重心放在怎样讲好故事上。网络居民不可能有耐心将时间花在一部情节毫无吸引力的新媒体电影上而忽略网络上海量的电影资源。这使得新媒体电影在讲好故事和故事创新上都有更高的要求。再次,新媒体电影潜在观众大。新媒体电影通过网络进行视频传播,其受众是广大网民。根据2014年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止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28亿,较上年底增加5637万人,增长率为15.2%。网络视频使用率为69.3%,与上年底相比增长3.4个百分点③。作为网络视频之中优质视频的新媒体电影,它必然会随着视频用户激增的速度和规模而显示出与传统电影分庭抗礼的力量。
从上面新媒体电影呈现出来的几个特征(去中心化、受众巨大、互动性强)之中,我们可以发现新媒体电影已经彻底打破了传统以导演为主导的电影制作模式。传统电影制作过程中,从剧情发展、拍摄进度、场景选取、演员选用、镜头取舍、段落安排,后期的剪辑、配音、效果等环节,一切都由导演决定。新媒体电影选择以网络为平台,集合广大网民的力量及意愿,比如“选拔网络自荐的新锐导演;审核通过网络征集的电影剧本并进行专业筛选、加工制作;对投资拍摄的剧组进行统筹监控,尽量避免资金浪费;对遍布全国的新媒体电影生产基地进行管理,以确保新媒体电影的生产量”④。因此,在新媒体电影之中,内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呈现合一的趋势,即作者与读者逐渐混融的状态。这种特征我们称之为新媒体电影元素的网络混融阶段。这一混融趋势在大数据时代更是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二、大数据时代对于新媒体电影意味着混融状态
大数据作为网络理论和实践的新范式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之后迅速在管理、传播、政治、商业和金融等领域兴盛。大数据的含义就是通过各种新媒体对使用媒体的用户所产生的信息进行数据最大化收集、整理、分析,从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它具有四个特点:巨大的数据量和数据完整性,能在看似毫不相关的数据之间找到内在关联,即时满足需求和寻找出数据背后的价值。最典型的是2013年风靡全球的美剧《纸牌屋》充分实现了大数据在艺术实践之中的巨大价值。它完全绕开了广播电视网和有线电视网所构成的传统电视生态系统,选择在Netflix视频网站播放,用户只需要通过个人电脑或者移动终端登录即可播放。Netflix采用了真正的大数据分析——3000万用户的收视选择、400万条评论、300万次主题搜索。同时,所有通过Netflix观看《纸牌屋》的观众会在观看过程之中产生无数的连观众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数据(包括观看连续剧时暂停、回放、快进、停止等动作都会被一一记录下来,每天用户在Netflix上将产生高达3000多万个行为)。这些数据通过网站后台被迅速分析,从而让电视剧制作商做出相应的对策。该剧在拍摄过程之中,真正实践了大数据精神,无论是剧情设置还是选择演员、导演阵容,都以用户在网站上的行为和使用数据做支撑。“Netflix尚且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巨量用户的需求,不仅是谁喜欢看什么节目,更精确到用户行为:什么人喜欢在星期天晚上用平板设备看恐怖片;哪些人会打开视频就直接跳过片头;看到哪个演员出场会快进;看到什么剧情会重放,《纸牌屋》的商业奇迹正是通过云计算精确整理重点关联数据而造就的”⑤。从《纸牌屋》的运作可以看出,在大数据分析时代,艺术作品的作者和受众形成了巨大而紧密的关联性。在这种关联性之中“作者—受众”的关系分为两层:一层是新媒体的即时互动性带来的受众对作者的即时反馈信息,使得作者可以即时调整创作的路线;另一层是作为消费者的信息生产,也即阿尔文·托夫勒在《财富的革命》之中提到的“生产者即消费者”⑥。阅读时,受众在电脑或阅读器上产生的大数据通过网络被收集汇总到存储器,通过大数据分析,提炼出多少受众观看到哪个地方放弃了观影,哪些观众对哪些人物角色感兴趣,观看时嵌入哪些相关图片或者视频更有助于电影的接受等。
大数据时代造就的新媒体电影的“作者—受众”混融具有与网络时代新媒体电影中创作者和观众混融不一样的内涵。新媒体艺术家阿斯科特认为,网络造就了空前规模的集体智能,一种集体认知的全球网络,从而产生了“超思想”、”超精神作用”、“智力网络”等。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的神经网络融合于全球网络以创造意识的新空间⑦。就好比大海之中的小鱼和合而成的鱼阵一样,并没有任何一只凌驾在所有鱼之上的领袖指挥它们,它们只是自发组合排列形成比海里最大的鱼还大的巨型“大鱼”。这条“大鱼”具有整体生命,无数个体小鱼已经成为大鱼的组成细胞。新媒体电影也一样,参与电影活动的无数创作者、观众、中间人围绕着一部电影,他们通过大数据参与到整个电影的创作当中。相对于电影,这些参与者,全都成为了像“大鱼”一样的“作者”。
大数据的“大”体现在“全数据”模式之上,即我们分析的不是样本数据,而是所有数据⑧。人类步入信息时代,人类的网络行为所产生的所有数据都可以被存储、交换和分析使用,并且这些数据量之大,令人不可思议。2013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超过0.8ZB(相当于8亿TB),两倍于2012年的数据量,相当于2009年全球的数据总量。预计到2020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将是2013年的10倍,超过8.5ZB⑨。那么,这样大规模的数据对于生根于互联网的新媒体电影又意味着什么呢?
新媒体电影是以个人电脑和移动终端及连接它们的网络设备作为承载的。新媒体背后有大量数据库随时更新电影生产和消费的各种数据,包括新媒体电影的宣传数据,电影观众观看的时间,观众的性别、族裔、年龄、群体、受教育程度,新媒体电影的交易量,电影播放到哪里丢失的读者最多,哪些电影部分会被反复观看等等。数据来源可以多样化,不同渠道的数据甚至可以互相参照。“第一是搜索平台,如网络、谷歌、搜狗;第二是社交平台,如微博、人人网、豆瓣、时光网;第三是电商平台,如网票网、美团网、淘宝网等;第四是视频网站,如优酷、土豆、爱奇艺、乐视网等。像网络指数、新浪微指数、淘数据、优酷指数等,都是由上述平台提供数据服务的。此外,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拥有全国的影院票房数据,并通过《中国电影报》等平台向社会公布”⑩。与此同时,数据平台也需要庞大的数据作为支撑。由于新媒体电影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使得新媒体电影创作和观看数量巨大,从而产生的数据也是前所未有的。大数据的关键作用还在于对未来进行预测。全数据对于大数据分析来说就是“正在发生的未来”。通过对电影本身、观看和批评、媒体、电影宣传等相关数据的搜集,寻找观众兴趣点,预测哪种审美趣味的电影会在什么样的人群中受欢迎,人群的性别、消费力、居住区域、阶层、年龄段分布等等。利用数据作为分析受众的依据之后,创作者不需要挖空心思去想为什么自己的电影不受欢迎,只需要通过网站浏览记录数据分析观众最喜欢看什么样的电影就可以了。在大数据挖掘过程之中,单个数据可以作为垃圾被忽略,因为数据精准度是样本化统计时代所追求的目标——一个信息缺乏的时代,“收集信息的有限意味着细微的错误会被放大,甚至有可能影响整个结果的准确性”(11)。随着数据的大幅增加,为了了解大致发展趋势而放弃精确性,可以接受适量错误。就像医用灯,从一个角度打的光,不管亮度多高,仍然有暗区。而大数据的多维度属性就像无影灯,从各个角度照射,就算其中一盏灯亮度不强,也不影响总体效果。在这个意义上大数据更加追求数据完整性和混杂性。
㈧ 直击釜山新媒体电影节,你有哪些了解呢
2021年7月27日至7月29日,首届亚洲新媒体电影节在韩国首山圆满落幕,这次电影节吸引了无数媒体的关注。很多中国影迷甚至乘坐飞机到现场观看,可谓是盛况空前。我们来看一下。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著名导演,制片人高群书也来到了现场担当评审,令大家眼前一亮。
㈨ 《勇敢的心2》栀子是特务吗
《勇敢的心2》栀子不是特务。栀子是佟家儒的妻子,一个朴实善良的乡下姑娘。从苏北逃婚来到上海投奔亲戚,从而认识了佟家儒,不计回报的坚定守护和陪伴。她表面上看起来是个柔弱的姑娘,却有着善良坚定的性格,面对恶势力,虽然自己很害怕,但为了内心的正义和信念,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栀子扮演者何花的简介
何花,5月19日出生于湖北省十堰市,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湖南大学。2013年7月29日何花出演的抗战题材剧《战地狮吼》播出。2014年出演都市爱情励志剧《不是冤家不恋爱》,同年参演古装青春偶像剧《半为苍生半美人》。
2015年参演清宫剧《大玉儿传奇》,2016年主演剧场版《灵魂摆渡3》,同年在网剧《西涯侠》中饰演刘镁铝。2017年主演治愈系推理话题剧《寻人大师》,5月主演网剧番外篇《灵魂摆渡·黄泉》,同年主演近代革命传奇剧《勇敢的心2》。
2018年获得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互联网影视峰会盛典网络电影年度新锐女演员,国际新媒体影视盛典网络电影单元“最佳女演员”奖,以及中国国际青年电影展网络电影“最佳女主角”。2021年3月主演电影《白蛇情劫》。
㈩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活动章程
第一条
北京国际电影节经中国政府批准,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以“共享资源、共赢未来”为宗旨,汇聚世界电影优秀成果,推动电影交流与合作。
第二条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于2016年4月16日——23日在中国北京举行,历时8天。
第三条
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邀请著名电影人士组成“天坛奖”国际评奖委员会,评奖结果在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上发布,对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杯。
评委不能与参赛影片的制作和商业开发有关。
第四条
“天坛奖”设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最佳视觉效果奖。
“天坛奖”入围影片数量不超过17部。入围影片可以使用北京国际电影节“官方选择”标志进行宣传。“天坛奖”获奖影片应规范使用北京国际电影节奖项名称。
第五条
“北京展映”将针对不同影片设立首映典礼、大师回顾、获奖集萃、科技奇观等多个专题影展,在电影节期间在合作影院和电影学术机构面向公众和业内人士放映。
第六条
“注目未来”单元以发现电影新人,捕捉国际电影未来的潮流和趋向,鼓励电影原创精神,展示电影艺术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为宗旨。“注目未来”单元设立“最受注目影片”、“最受注目导演”、“最受注目编剧”,评选结果在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闭幕典礼上发布并颁发证书。
第七条
纪录单元致力于提高电影节的艺术视野和水准,选择多题材、多国别、多风格的优秀纪录片。本单元设置“纪录单元最终入围作品”30部,“纪录片专家团推荐作品”10部,包括特别推荐作品2部、推荐作品8部,在电影节期间指定影院、北京纪实频道、新媒体网站、移动媒体、沙龙活动上展映。第八条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负责邀请与遴选影片参加“天坛奖”主竞赛单元和“北京展映”非竞赛单元。1.“天坛奖”主竞赛单元报名影片应符合以下要求:影片为故事片,时长不少于70分钟;影片为2015年1月1日以后发行;影片规格为胶片影片35mm、数字影片为DCP格式;优先选择全球首映及国际首映影片。2.“北京展映”非竞赛单元报名影片应符合以下要求:影片为不少于70分钟的故事片,以及时长不少于60分钟的动画片;除部分专题性展映单元以外,影片应为2014年1月1日以后出品;影片规格为胶片影片35mm、数字影片为DCP格式;报名科技奇观特种科普影片(球幕、巨幕、4D、动感影片)的格式技术要求详见《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
节“北京展映”科技奇观单元影片报名须知》。3.“注目未来”单元,送选影片应符合以下要求:影片须为故事片,时长不少于70分钟;影片为2015年1月1日以后发行;影片规格为胶片影片35mm、数字影片为DCP格式;参展影片为导演的第一部或第二部故事片。4.纪录单元报名影片应符合以下要求:影片为纪录片,时长不少于60分钟;影片为2015年1月1日以后发行;影片规格为胶片影片35mm、数字影片为DCP格式。
第九条
电影市场是北京国际电影节重要的活动版块之一,立足电影产业发展,以“展示·推介·交易·交流”为主题,活动包括招商展会、项目创投、行业对话、特约活动、签约仪式、市场放映六大板块,覆盖电影全产业链。
第十条
北京国际电影节每年举办“北京策划▪主题论坛”活动。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论坛立足全球电影产业发展高度,旨在推动电影理念、艺术和技术的国际交流,增进中国电影界对国际电影业的了解与借鉴,促进国内外电影合作,探讨电影艺术与技术的最新发展。
第十一条
1.所有单元影片报名截止日期为2016年1月31日。
2.所有单元影片报名,请登陆北京国际电影节官方网站,注册后在线填写提交《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影片报名表》。
3.在2016年1月31日前,将《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影片报名表》下载打印签名后,同报名影片的DVD样盘两张(内容应与电影拷贝一致),一起寄至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办公室(以到达时间为准)。
如通过电影节官网上传报名影片样片,则无需寄送报名表和DVD样盘。
4.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指定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影片国际运输商为DHL(DHL账号为950586809,此账号仅限发往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办公室的样盘及正式参展的影片拷贝)。样盘、报名表寄出时,请以电子邮件方式通知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办公室,告知邮寄时间、邮寄内容以及运输单号。
5.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承诺:报名影片DVD样盘仅用于与竞赛、展映有关的环节。
第十二条
所有单元入选影片,送片方应以电子邮件或传真方式确认同意,确认后即不得单方面撤回。
第十三条
1.送片方在收到影片入围入选的通知后,应将影片剧照、海报、导演照片、主演照片和影片片花等宣传材料上传至北京国际电影节官方网站。
2.非英语对白的入围入选影片,送片方应提供完整的英语字幕拷贝和英语字幕台本,将字幕台本上传至北京国际电影节官方网站。
3. 2016年2月28日前,“天坛奖”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片方应向组委会办公室提供速率为24帧/秒、与标准影院DCP格式一致的DVD样盘,用于评奖多语种字幕制作。
4. 2016年3月20日前,“天坛奖”主竞赛单元入围和各单元入选影片的送片方,应将拷贝(胶片或数字)通过DHL渠道寄送至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办公室(以到达时间为准),并以电子邮件方式通知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办公室,告知邮寄时间、邮寄内容以及运输单号。
5.影片送片方应提供影片拷贝寄回的详细地址及联系方式,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将据此信息,在电影节闭幕后一个月内将拷贝寄回。
第十四条
1.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承担如下费用:入选影片寄往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办公室的影片拷贝运费、海关费、保险费;收到影片拷贝之日起至拷贝交还运输公司之日期间的影片保险费用和仓储费用;拷贝寄回的运费、保险费。
拷贝送抵影片公司指定国家或地区港口后的仓储费、海关费及其他费用由送片方自付。
2.拷贝运抵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如有损坏或遗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将根据拷贝产地当前标准制作价,支付新拷贝的制作费用。
3.国际影片送片方应通过指定运输方式(DHL)寄送拷贝。如送片方使用非指定方式寄送拷贝,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不承担相关费用,对因此产生的问题,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十五条
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邀请“天坛奖”入围影片的主创人员出席北京国际电影节颁奖仪式,邀请展映入选影片的主创人员出席北京国际电影节相关活动。
第十六条
影片报名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即视为同意遵守本章程。影片送片方(包括但不限于制片人、发行商或相关组织)保证报送影片不具有任何权利瑕疵,并对因此产生的纠纷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
本章程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负责解释。若有不同诠释,以中文版本为准。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有权处理本章程未涉及的一切事项。
第十八条
参加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影片样盘、报名表、拷贝等相关资料,请按如下地址邮寄:
收 件 人: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甲55号新闻出版大厦407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