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柏林电影节有哪些佳作
从目前的口碑和评分来看,《隐入尘烟》都一定是今年最佳的华语影片,同时也是今年唯一一部入选了柏林电影节的作品。《隐入尘烟》讲述的就是农村底层人物之间的苦难生活和美好爱情,但是一切的喜悦和美好都是建立在苦难之上的,所以大家去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会觉得心中非常煎熬,如果对我国最底层的人民的生活不够了解的,在这部影片中是一定能够找到答案的。
最后,电影讲述了她们一年的耕种、修房子、生病、献血等故事,基本上都是非常苦难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并不狗血,因为底层的农村人民就是过着这样的日子,所以这部影片才会被那么多观众打好评,因为一切都是那么真实,近乎窒息的真实感。
㈡ 柏林国际电影节的介绍
柏林国际电影节(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与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是“金熊奖”。20世纪50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每年一次,原在6-7月间举行,后为与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3月间举行,为期两周。其目的在于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是柏林国际电影节(德语: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又称Berlinale),和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并列为国际三大电影节,是世界四大艺术电影节之一(德国柏林电影节、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法国戛纳电影节、俄国莫斯科电影节)。柏林电影节也是各大传媒的盛事,每年大约有15,000名的专业参与人员,其中来自世界76个不同国家的记者多达3,500名。2004年2月5日到15日举行的第54届柏林电影节参展影片有3,117部。从2002年开始柏林电影节隶属于商业性质的“柏林艺术展出有限公司”。
㈢ 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奖项设置
主奖有“金熊奖”和“银熊奖”。“金熊奖”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银熊奖”授予最佳导演、男女演员、编剧、音乐、摄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还有国际评论奖、评委会特别奖等。80年代,每年30到4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放映影片200—300部。
柏林国际电影节于1951年在美国或者从更宽泛意义上说在三个西方盟国的倡议下创立。这以后的十年内,电影节已经确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玛·伯格曼、萨蒂亚吉特·雷伊、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罗曼·波兰斯基和法国“新浪潮”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克罗德·夏布罗尔都以他们的影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巨大的国际性的成功。
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标志物是一只抬起手臂向人们致意的柏林熊。
金熊像雏形是女雕像家雷尼·辛特尼斯于1932年设计而成的,自1951年开始为获奖者颁发的的金银熊像,正是在她的原创基础上制作而成并一直沿用到1959年。从1961年开始,原先柏林熊抬起致意的右臂变为左臂,和其他各处那些欢迎来到柏林的大熊塑像一致起来。电影节的熊像原铸制模型由在弗雷德诺的诺阿克铸制厂所拥有。他们曾与辛特尼斯有过密切的合作,至今仍在为电影节提供熊像。
金熊奖 金熊奖最佳影片-自1951年起开始颁发 终身成就奖/荣誉金熊奖(Honorary Golden Bear)-自1982年起颁发 银熊奖 评审团大奖银熊奖-自1965年起 最佳导演银熊奖-自1956年起 最佳男演员银熊奖-自1956年起 最佳女演员银熊奖-自1956年起 最佳剧本银熊奖-自2008年起 最佳短片银熊奖-自1956年起 杰出艺术成就奖-自1978年起 最佳电影配乐-自2002年起 其他奖项 水晶熊奖(Crystal Bear) 泰迪熊奖-最佳同志电影 流星奖(Shooting Stars Award)-颁给有才华的年轻欧洲演员 阿弗雷鲍尔奖(Alfred Bauer)-纪念创立电影节的阿弗雷·鲍尔
㈣ 世界四大电影节的柏林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第一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 柏林国际电影节于1951年在美国或者从更宽泛意义上说在三个西方盟国的倡议下创立。这以后的十年内,电影节已经确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玛·伯格曼、萨蒂亚吉特·雷伊、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罗曼·波兰斯基和法国"新浪潮"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克洛德·夏布罗尔都以他们的影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巨大的国际性的成功。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了一个明显的停滞时期。1971年,在传统的影片竞赛之外创立了新电影国际论坛。1974年,电影节上出现了第一部苏联影片,一年后,东德影片也加入进来。政治气候发生了变化,西德和东德签署了条约。从此,柏林电影节把自己重新定位为国际电影生产的一面镜子,使电影节在东西方之间的汇合与调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国际电影节已与戛纳、威尼斯等电影节一道成为最主要的国际电影节。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吸引了大量观众,而且还吸引了许多电影制作人。超过60个国家的报纸、杂志、互联网、电台、电视台的将近3000名新闻记者蜂拥而来,每年仅公开的电影放映就吸引了超过35万宾客。
柏林电影节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围电影参与的竞赛单元,在竞赛结束,由国际性的评委会颁发电影节主要奖项。
柏林电影节"发现"了一大批电影导演,如今他们的地位已经写进了电影史。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获奖者包括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让-吕克·戈达尔、英格玛·伯格曼、西德尼·吕美特、克洛德·夏布罗尔、罗曼·波兰斯基、萨蒂亚吉特·雷伊、卡洛斯·绍拉、李安、张艺谋、罗伯特·阿尔特曼、约翰·卡萨维茨和其他许多人.
我国电影《白日焰火》于2014年获得金熊奖,男主角廖凡获银熊奖。
㈤ 一步之遥为什么能入围柏林电影节
《一步之遥》凭什么能入围柏林电影节
1月14日,第6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公布主竞赛单元名单,姜文首次以导演身份携影片《一步之遥》加入争熊。对于《一步之遥》,国内褒贬不一,甚至有人吐槽“没看算是逃过一劫”,那么,这样充满争议的电影凭什么就能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呢?
近年来,柏林“擒熊”的网络攻略也出了不少,无外乎几点,现实批判主义外加大尺度的情欲戏。历年获奖的中国影片,多多少少都与这几点有所联系,但如果你真的信服,只能说你一点也不了解柏林电影节。
叙事方式够独特就能获得青睐
作为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的柏林电影节素以突出文艺和鼓励新锐著称,获奖影片散发出的文艺气息看似小众,实则是柏林电影节对其成为未来流行趋势的一种肯定。以1988年获得第38届金熊奖的《红高粱》为例,透过对当年沉重历史的描述,张艺谋大胆又极富创造性的色彩美学运用,赋予了镜头叙事前所未有的张力,因而得到柏林电影节的肯定。那么《一步之遥》凭借姜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用奇观化、浪漫化、魔幻性的独特电影叙事方式入围柏林电影节,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艺术与生活交融,就有机会擒熊
电影应当宣扬艺术驱动生活的美好体验,而不是片面满足他人的猎奇心理,提供病态的窥探观,这是柏林电影节所倡导的第二点。例在2000年《我的父亲母亲》和2002年的金熊奖得主《千与千寻》。这和德国的历史也有些关系。
柏林电影节举办初期的德国饱受二战重创,衣食的匮乏并没阻碍老百姓对电影艺术的追求,人们通过观看电影获得重建家园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气。将艺术融入生活的思想在现任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科斯里克身上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印证,迪特为了贯彻这个主张,居然还为柏林电影节官方合作伙伴通灵珠宝跨界设计了一款名叫BERLIN STAR(柏林之星)的系列钻饰。他希望通过柏林之星为热爱电影热爱生活的你寻找到共鸣,柏林之星作为平衡艺术和生活的重要载体,传达艺术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应该由艺术来引领精致简约生活这一重要理念。
柏林之星系列钻饰设计来源于柏林电影节和其相关元素,带有明显的柏林(德国)艺术文化印记,大胆运用线条勾勒,体现精致简约的风格。让佩戴的人感受到电影艺术和珠宝艺术的结合,从而用艺术美化生活。
正如姜文在谈到《一步之遥》时说:“片中马走日的故事就像生活一样,生活经常丰富到难以置信和难以理解的程度,所以我们把生活压缩成一个单线的、简单的故事,有可能,但也或许不能,但能帮助你更多地去了解生活本身。”使这部引发我们对生活深刻思考的影片入围柏林电影节成为必然。
㈥ 柏林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与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是“金熊奖”。20世纪50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每年一次,原在6-7月间举行,后为与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3月间举行,为期两周。其目的在于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是柏林国际电影节(德语: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又称Berlinale),和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并列为国际三大电影节,是世界四大艺术电影节之一
㈦ 柏林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与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是“金熊奖”。20世纪50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每年一次,原在6-7月间举行,后为与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3月间举行,为期两周。其目的在于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是柏林国际电影节(德语: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又称Berlinale),和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并列为国际三大电影节,是世界四大艺术电影节之一
㈧ 第6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评委名单
评委会主席: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美国著名导演)
评委:
奥黛丽·塔图(法国著名女星)
丹尼尔·布鲁赫(德国男演员)
奉俊昊(韩国导演)
克劳迪雅·洛萨(秘鲁女导演)
玛莎·德·劳伦提斯(美国制片人)
马修·维纳(美国编剧、制片人)
㈨ 第6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入围片单
《45年》导演:安德鲁·海格(出品国家/地区:英国)
《沙漠女王》导演:沃纳·赫尔佐格(出品国家/地区:美国)
《女仆日记》导演:伯努瓦·雅克(出品国家/地区:法国/比利时)
《圣杯骑士》导演:泰伦斯·马力克 (出品国家/地区:美国)
《爱森斯坦在瓜纳华托》导演:彼得·格林纳威(出品国家/地区:荷兰/墨西哥/比利时/芬兰)
《出租车》导演:贾法·帕纳西(出品国家/地区:伊朗)
《电子云层下》导演:小阿列克谢·日耳曼(出品国家/地区:俄罗斯/波兰)
《我们做梦时》导演:安德里亚斯·德里森(出品国家/地区:德国/法国)
《火山下的人生》导演:加伊罗·布斯塔曼特(出品国家/地区:危地马拉/法国)
《身子》导演:玛高扎塔·施莫夫兹卡(出品国家/地区:波兰)
《大爸爸,小爸爸及其他》导演:潘党迪(出品国家/地区:越南/法国/德国/荷兰)
《维多利亚》导演:塞巴斯蒂安·施普尔(出品国家/地区:德国)
《一步之遥》导演:姜文(出品国家/地区:中国)
《喝彩》导演:拉杜·裘德(出品国家/地区:罗马尼亚/捷克)
《珠扣》导演:帕特里克·古兹曼(出品国家/地区:法国/智利/西班牙)
《俱乐部》导演:帕布罗·拉雷恩(出品国家/地区:智利)
《天之茶助》导演:SABU(出品国家/地区:日本)
《处女之誓》导演:劳拉·比斯普瑞(出品国家/地区:阿尔巴尼亚/法国/瑞士/意大利) 《埃尔塞: 将近改变世界的人》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出品国家/地区:德国)
《一切都会好》导演:维姆·文德斯(出品国家/地区:德国/加拿大/瑞典/法国/挪威)
《福尔摩斯先生》导演:比尔·康顿(出品国家/地区:英国)
《灰姑娘》导演:肯尼思·布拉纳(出品国家/地区:美国) 《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中国:李睿珺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