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海国际电影节一般人能去吗有门票吗在哪啊
可以去观看明星走红地毯,可以联系你最喜欢的明星的后援和他们一起去站场子,如果是内场的话应该很难进,不过能看个红地毯已经很幸福了
⑵ 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快来了,怎么参加开幕式要买票吗
开幕红地毯是6.12 18:20-20:00 上海大剧院
志愿者现在基本上已经招募好了。。。
⑶ 上海五角场万达影城取完票后怎么入场
摘要 事实上,取完票后走进影厅的过程,其实很简单,观众只要分两步。第一步,观众必须先测体温并扫描上海影城企业二维码,若显示体温正常、企业码绿色,加上电影节票三者齐备后,可进入上海影城大堂。第二步,观众到达具体展映影厅后,扫描影厅门口的影厅二维码登记,拿出对应场次的电影票后按照一米线排队检票入场。每一步,就算遇上手机信号不好这样的情况,也就顶多1分钟。“为了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首场电影,我们做了好几套预案,比如是不是让取完票的观众更快捷地走进大堂,散场之后如何让观众避免聚集,我们还会根据今天观众的反馈,进一步做一些调整。”
⑷ 上海电影节哪天开幕啊'''在什么地方'''是不是开幕那天明星最多'''票在哪里买啊
2014年第17届上海 国际电影节
举办时间:2014年6月14日-6月22日
举办地点:上海各大影城
售票时间:6月7日,即正式开始前一周的周六上午
展映影院:35家展映影院 (其中展映影厅中可以有原生4k放映设备的厅有:上海影城一厅、永华一厅、和平、大光明一厅、曹杨、17.5)
关于购票(依据往年经验):
1、每次售票都是开幕前一周的周六
2、每次售票都无外乎指定展映影院现场购买,或者格瓦拉、豆瓣等网购
购票方式:
1、直接去以上指定展映影院现场购买,即6月7日上午去任意一家,理论上都可以购买别家的票,但有些影院会推脱说连不上网等理由,执行得比较好的是上海影城、大光明等,排队党可以直接去影院购买,有经验的可以去较为冷门的影院去联网购买
2、网络购票:格瓦拉、天下票仓、一票通(有条件的可以直接去住家附近的电影院购买,只能网购的,建议大家翻阅一下2013、2012、2011、2010、2009五届的豆瓣电影节同城帖里对网购网站的投诉帖,就可以比较出格瓦拉和一票通的优劣了。天下票仓是今年新加盟的,预计采用与格瓦拉相同的出票、取票方式。 )
⑸ 09年上海国际电影节
《后窗》
放映日期 放映时间 放映影院
2009-6-16 20:45 星美正大影城
2009-6-20 10:30 上海影城
2009-6-21 15:45 世纪大上海电影院
《迷魂记》
2009-6-13 18:30 UME新天地国际影城
2009-6-14 15:45 世纪大上海电影院
2009-6-18 18:30 新世纪影城
《血色入侵》
2009-6-13 20:45 曹杨影城
2009-6-14 20:45 UME新天地国际影城
2009-6-18 20:45 世纪友谊影城
2009-6-19 20:45 上海影城
2009-6-21 20:45 新世纪影城
《调包婴儿》
2009-6-13 20:45 大光明电影院
2009-6-14 20:45 天山电影院
2009-6-16 20:45 和平影都
2009-6-20 15:45 上海影城
2009-6-21 15:45 沪北电影院
《希望之旅》
2009-6-17 18:30 星美正大影城
2009-6-18 10:30 上海影城
2009-6-19 20:45 龙之梦影城
2009-6-21 18:30 环艺影城
还有其他影片你可以查看http://siff12.tickets.com.cn/index.html这个网站,很详细的~
⑹ 电影节,能扛起地方文化战略发展的大旗吗
十年前,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转移,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成为近十几年地方政府的最主要财政收入。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百姓而言,随着我们搬进楼房,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新城的格局,一般都会配套一个辐射周边多个小区的综合性商业体。比如北京的朝阳大悦城,基本上成了周围上下2个地铁站沿线人们生活购物娱乐的中心场所。
商场大多地段非常核心,因此地价大多不菲,不知道细心的读者有没有思考过,这么大的商场,哪种业态的占地面积最大?一般情况下,占地面积最大的往往有2种:影院和书店。其中影院的面积可能会比书店还要大一些。
电商刚兴起的时候,商场业态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服装行业了,但随着O2O的发展,你几乎可以足不出户就享受到商场里的一切:服装、美食、美妆、超市生鲜。可是电影就不一样了,即便当下流媒体平台快速崛起,但一部热映的商业大片,依然是你去影院的绝佳理由。有了人流量,商场其他业态才有发展的机会。
同样,一家好的书店可能并没有太多人购买,但书店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为知识付费,为生活充电。引入一家高逼格书店,能让整个商场的气质都显得清新脱俗。
一家电影院,对一座商场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当电影作为一个IP来运作的时候,影响力就更大了。我们都知道上海迪士尼乐园,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围绕着上海迪士尼乐园,当地政府规划了一片24.7平方公里的上海国际度假区,要知道整个澳门也才32.8平方公里。迪士尼电影IP对于当地文旅行业的推动作用,肉眼可见。
同样,电影拍摄基地,也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许多地方的经济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浙江金华市的横店影视基地了。因为电影制作环节的巨大潜力,万达还曾经砸重金在青岛建了东方影都(后被融创接盘)。
聊了这么多,接下来慢慢把话题转回电影节上。要知道国内大多数电影节,都是广电系统主办、地方政府承办,作为承办方的地方政府。承担了电影节运营所需的大多数资金和场地,那么电影节对当地有哪些价值,以及,电影节比起其他会展活动、体育赛事,真的有看上去那么美好吗?
对于地方政府,近十几年靠卖地获得财政收入的方式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要逐步腾退。但接下来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在哪里?今年疫情之下,我们看到了地方政府拿出了几十万亿的基建计划,但与以往不同,这次新基建将会重点布局5G基站、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
比起这些大盘子,文化产业的规模小到只是它们的九牛一毛。但丝毫不妨碍许多新一线城市,正在积极引进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当中头部资源,在打造品牌、宣传城市形象、提升软实力等方面有着非常强大的作用。
那么,办一场电影节,能实现这些目标吗?
电影节本身,对于城市品牌有价值吗?
很多城市都希望通过一些文旅活动,来打造城市名片。比如早些年北海举办环球小姐大赛,还有近几年许多城市举办的马拉松项目,都在通过文旅活动提升城市知名度。随着电影行业的发展,电影节逐渐进入了地方机构的视野,第一眼看来,电影节持续时间久(一般一周左右)、国内外明星都来参加、影视行业从业者广泛参与,还有全国影迷来看影展。有人气、有声量,简直是打响文旅战略的不二之选。那么电影节真的有如此大的价值吗?
全国范围内的电影节,除了北京、上海这种大型且有一定举办年限的电影节有组委会,其他地方政府举办的电影节展,大多没有固定的组委会,每次举办都由相关单位抽调工作人员,然后每个版块又交给相关的举办单位来负责落地执行。这种组织方式,在大型综合性电影节活动上,很容易在小的环节出现问题。但这都是其次,没有专业的组委会做专业的事情,电影节就很难长期可持续发展下去。
我们都知道,电影明星、从业者如果没有产业落地,他们不过是来打个酱油就走,最后留下一些让外面的人不留任何印象的新闻报道。对城市提升影响力没有太多实际价值。明星们一年走那么多次红毯,参加那么多次电影节,你自己想想你能记得住的有吗?再说从业者,各种影视公司大佬剧集,看样子能把产业带到这些城市,可事实上呢?
就拿上影节来说吧,上影节作为中国甚至亚洲最好的A类电影节,每年的举办几乎整个东亚地区的电影从业者都会来这里。由于每年电影节恰逢小龙虾旺季,电影人们私下谈事情都少不了一桌小龙虾宴,因此很多人也把上影节称作“小龙虾电影节”。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上影节绝对是行业洽谈的最大盛会。可是电影节结束,电影人们该回北京还是回北京,整个产业依然聚集在北京。
如果说行业上层的聚集需要更深层次的产业布局,那么通过电影节影展、嘉年华活动,吸引民众广泛参与,带动消费的思路是否也是一条出路呢?在我看来,按照目前的办节思路,很难辐射到全民参与,哪怕是影迷参与的水平。
电影展映是电影节所有版块里,民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个环节。如果看每年电影节开票时候的抢票盛况,以及各种二手转票行为,还有各种高价票。2000一张的《昼颜》,内环一套房换《小偷家族》一张票,几千块换《黄金花》,你还以为全上海的观众都在参与,事实是这样吗?
我们看一下公开的资料,淘票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上影节总售票数46万张,那这是否等于上影节的观影人数就有近50万人呢?显然不是这样。
我们都知道,电影节的目标观众是一个很小的群体,每年电影节的复购率极高,一个人买10张的情况非常普遍,更有一些资深影迷,一个人买上好几十张电影票。所以真实的电影节,我推测观众不会超过10万人,而且这些观众在7天时间,分散在全市数十家影院,时间和地点都很分散,很难实现聚集效应。同样在上海举办的China Joy,4天时间,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接待人次达到了34.27万人次(第十五届)。
对于Z世代消费者而言,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越是小众的越大众,越是大众的越小众。B站举办的春晚让传统流媒体平台的老板们脊背流汗,那是因为这些小众文化的消费群体足够有凝聚力,他们聚集在一起,能够把声量扩大到大众视野,也就是所谓的“出圈”。电影节的影展同样如此,但电影节受限于时间和地理因素,尽管有了一定的声量,想做到出圈,目前还是很难。
把小众的文化做到极致,就会拥有独特的名片
对于国内目前的电影节,我个人的感觉还是比较悲观的。因为大多数电影节的举办模式,都是直接照抄国际A类电影节的模式,在单元设置上不管有没有内容先把架子搭起来。而且很多板块比如开闭幕式晚会、论坛、大师班这种板块,全国电影节来来回回都是北京那几家公司做的承办,思路和嘉宾都没什么变化。参加完几次,给人的感觉就是同样的嘉宾同样的活动,在A城市举办完了接着去下一个城市举办。就像马戏团表演一样,跑了那么多城市,最后还是那几只动物,那几样表演。
我还记得当年美团网创始人把猫眼电影卖给光线传媒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如果想把猫眼做好,美团就必须深耕影视娱乐行业,这并不是他们所擅长是事情,可同样是文旅行业的美团旅游、酒店业务就保留了下来。所以从这个小事可以看出来。地方的初衷是想通过电影节来带动文旅消费,可办到最后发现,光是把电影节办好就已经要进入影视行业的深水区,更不要提带动文旅产业发展了。
其实在全球范围来看,想做一个小而美的电影节并不是不可能。法国小城安纳西,举办的昂西动画电影节,不仅具有超高的行业影响力,还未当地带来了实际可观的收益。美国的“西南偏南”(SXSW)集合了电影、音乐、科技、极客等一众年轻人喜爱的潮流元素,成为了近几年电影人在年初参加的一项盛事。日本农业重地山形县,本来以农业和水果生产为主,但这里却孕育了整个亚洲最好的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所以,当文化产业发展的足够大的时候,电影节的机会点存在于这些细分的、垂直的电影节领域。而且这些电影节的举办成本不高,人员忠诚度很高。如果从现在积累,耐心做上5年,我相信这样的电影节,会给当地真正实打实的回报。
⑺ 第十届上海电影节怎么买学生票
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目前公布了以上海影城为主会场的21家影院,作为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指定影院。
本届电影节,所有指定影院都将实行联网售票。这一举措将极大地方便观众选片观影。
此外在电影节影展期间,影院将提供以下服务:
1、票价方面,全面推行梯度票价,在35元到60元之间浮动,为观众提供多种选择,拉近和观众距离。另外,组委会将特别留出部分学生票,票价25元,优惠大中院校的学生,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今年的电影盛会中来。
2、红地毯仪式和观众见面会——为了庆祝电影节10周年庆典,组委会将力邀电影名片佳作的明星和影片代表来沪和观众见面。
3、特设观众奖,选出观众心目中的本届电影节最佳影片。同时设立抽奖活动以回报观众。
这21家指定影院的设备和措施都有利于更好地展示世界影片的风采,充分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让这场难得的影视盛筵更好地发挥其提升上海城市文化品位的积极作用。
附: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指定放映影院
上海影城:新华路160号
星美正大影城: 陆家嘴西路168号八楼
天山电影院:天山路888号
大光明电影院:南京西路216号
永华电影城:虹桥路1号港汇广场六楼
和平影都:西藏中路290号
超级电影世界:肇嘉浜路 1111号五楼
国泰电影院:淮海中路870号
衡山电影院:衡山路838号
国际电影院:海宁路330号
沪北电影院:洛川东路500号
环艺电影城:南京西路1038号十楼
UME新天地国际影城:兴业路123弄6号南里四楼
新世纪影城:张杨路501号十楼
兰生影剧院:淮海中路8号五楼
曹杨影城:兰溪路125号
世纪友谊影城 :沪闵路7388号(百联南方购物中心五楼)
万裕国际影城:淮海中路99号
四平电影院 :四平路901号
万达国际电影城:国宾路55号五角场万达广场
上影星汇影城:共和新路1878号S1座3F
我知道大光明电影院学生票:25元,学生凭证每场限购壹张,凭票及学生证进场观看影片。本院每场学生票限购47张,售完为止。是有人数限定的!!所以想看的朋友要提早哦!!
⑻ 为什么上海电影节要抢票看电影
部分热门影片(我们通常规列到SS级的影片)可能在上映期间只有1~3场的排片,展映过后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再到影院去观看这部影片。
参加影展的影院,通常在配合电影节的情况下前提下不会影响自身票房业绩,所以在安排排片时不会给此类影院太大的影厅。
从此导致这些热门影片展映期间只有300~1000张票,再扣掉给媒体记者、组委会评为一干人的,还有托关系通过影院、第三方票务平台预留的,剩下留给普通影迷的估计也就几百张。
而要看这影片的影迷却达到几万人,所以才会出现抢票、通宵排队等候的情况。
如果只是看相对小众的参展影片、或是未来即将上映的影片会比较好买,随到随买。甚至有些场次可能只会有包场的感觉
⑼ 2011年上海电视节、电影节各在那里举行门票多少钱
第17届上海电视节于2011年6.6-6.10在上海市延安中路1000号的上海展览中心举行。2011年5月11日起注册以及现场注册的来宾,人民币1200元/人。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2011年6.11-6.19在上海市新华路160号的上海影城举行。2011年5月22日前(含5月22日)注册,人民币1800元/人,5月23日后注册以及现场注册,人民币240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