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刘浩的基本简介
代表作品《陈默与美婷》《好大一对羊》。
2002年底编剧、拍摄第一部电影《陈默和美婷》。该片获得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最佳亚洲电影奖和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处女作特别奖。
2004年编剧、拍摄第二部电影《好大一对羊》,该片获得2005年加拿大维多利亚国际电影节金奖;2005年法国维苏尔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2005年美国华盛顿国际独立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入选美国纽约林肯中心主办的“新电影,新导演”影展;获选25届中国金鸡奖最佳处女作奖等。
《诗人》剧本入选2005年韩国釜山PPP;荣获2010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天使之翼特别奖”。2010年应国家广电总局、韩国CJ邀请担任第三届韩国电影展在中国的推广大使。
《向北方》剧本入选2013年韩国釜山电影节APM
《老那》剧本荣获2007年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首度设立的亚洲电影基金;入选2008年美国圣丹斯编剧工作坊剧本;入选2007年台湾金马影视创投会;2008年得到美国全球电影促进计划剧本发展基金;2008年荣获瑞士visions sud est资助;入选法国南特电影节编剧工作坊剧本。
电影《老那》2010年入选第58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得SIGNSIGNIS Award和Solidarity Award两项大奖;2011年荣获第17届法国维苏尔国际电影节金三轮车奖、埃米尔.集美奖、巴黎东方语言奖。
2012年应国家广电总局、新西兰电影委员会邀请担任第六届新西兰电影节在中国的推广大使。
B. 第3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盛大开幕,此次新设立的哪些奖项
2021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开幕式在厦门举行。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在福建厦门举行。第34届华语电影金鸡奖的入围者也在当晚受到表彰。当晚,雷佳演唱了《给我星星的男人》,刘烨和张子枫共同演绎了《光与影的记忆》,分享了电影的故事和回忆。
通过刘烨和张子枫讲述光影记忆,抒发两代人对电影的感情,他们一同点亮金鸡。作为开幕式的重要环节,本次“点亮金鸡”仪式动态演绎本届金鸡奖主视觉海报。获得本届金鸡奖提名的电影人和电影作品,接受表彰。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以及最佳故事片等奖项的提名者和代表先后上台领奖。此外,王俊凯、刘浩存作为表演嘉宾现场演唱歌曲。
C. 一部票房上亿的电影,写剧本的人有多少报酬
不同情况不同报酬
1、买断,最常见,谈好报酬后编剧或工作室开始制作剧本,并完善所有文学部分。国内电视剧大致是每集数钱或全集数十万的价格浮动,主要看作者或该剧本的影响力。
2、改编,将已有的成功或流行小说、传记商谈价格后,进行改编。费用视情况而定,改编方不一定是原作者,一般的改编费用与版权费相比也几近于无。这种是以小说销售盈利为基础进行的一种评估,价格可能几万,也可能几百万,全球改编版权什么的可能会到数千万,但能不能卖出去这个两说。
3、原创,编剧和导演或策划是同一人,那么在引入投资方的时候,会商谈比例问题,又或者是无偿提供初始剧本,然后寻找编剧或工作室进行完整创作,这种只需要付出工作室或编剧工作费用,其他则是按比例分成。这种比例分成通常会占到10%以上至少,也就是说,扣除杂七杂八的费用后,纯盈利或毛利收入会以比例进行提成给原创方,票房一千万的话,10%是多少呢?
4、国外有一些特殊情况,诸如漫画作品改编OVA或电影,这种可能是作者在盈利后自行寻找工作室进行制作的,这种盈利最终是以作者本人为最终收益对象的,这种并不是很常见,大抵多见于低成本联合制作或自成本投入制作,之后可能会经由独立电影节、音像制品商、网络视频商等不同渠道进行营销。国内常见于短片或实验电影的制作,通常在电影节被买断,可能会被二次改编。这种价格同样很难预计,可能制作方低卖,但购买方钵满盆满的赚着,也可能恰恰相反。所以这种是很少被发行商所看重的。
D. 邓科的主要作品
年代 名称 职务 备注 2014《星语心愿之再爱》 导演、编剧影片已于2015年上映2012 《爷爷骑士团》 编剧 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单元大奖 2011 《坏孩子的秋天》 导演、编剧 第20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导演处女作提名
第6届华语论坛年度新锐导演
第62届柏林电影节展映展销
第8届夏衍文学奖优秀文学剧本 2012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单元大奖
2011年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导演处女作提名
2011年第6届华语论坛年度新锐导演
2011年第62届柏林电影节展映
2009年土豆映象节最佳导演奖提名
2008年作品被中国电影博物馆珍藏
2008年荣获维他广告大赛金奖获得者
2008年荣获英特尔迅驰广告大赛金奖
2008年荣获大学生追梦基金金奖
2007年荣获微软反盗版亚洲区第三名
2007年荣获传媒影像力最佳编剧奖
2007年荣获第七届北外影像最佳影片
2007年荣获中山大学生影像最佳剧情片
2007年荣获大学生影像节最佳剪辑奖 第62届柏林电影节2月10日凌晨开幕。这个全世界最“冷”的电影节今年更是遭遇席卷欧洲大陆的“极寒”天气,不过这并没有阻挡电影人的热情。中国青年导演邓科携处女作电影《坏孩子的秋天》亮相柏林,此次《坏孩子的秋天》参与展映和展销环节,口碑颇佳,赞潜力青年导演。
邓科携《坏孩子的秋天》亮相柏林电影节
据悉,《坏孩子的秋天》是一部80后怀旧电影,影片以“坏孩子”和“好孩子”两人的视角回忆一段八十年代的兄弟感情,影片中充斥着大量80后熟悉的元素“古惑仔”“拳皇街霸”“小虎队”等,据导演邓科透露,《坏孩子的秋天》并非只是一部靠回忆吸引人的电影,主打的还是感人的兄弟情。
作为青年导演,此次邓科携处女作电影《坏孩子的秋天》亮相柏林,成为一大亮点。在接受采访时邓科表示:“柏林电影节是世界三大电影节,也是欧洲主要的电影市场,对于观众来说电影节可能意味着荣誉和明星,但是对我们从业人员来说,电影节更重要的功能其实是推广和销售,柏林电影节下设的欧洲电影交易市场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全世界的电影发行商都会在这里挑选和销售影片。”
邓科亮相柏林被赞最具潜力青年导演
作为继陆川(微博)、宁浩之后,09年唯一纳入中影青年导演计划的导演,邓科凭借处女作《坏孩子的冬天》中运用的细腻镜头语言,扎实的基本功,一举获得“第二十八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导演处女作奖”,“第六届华语年度新锐导演”,等众多电影节的提名与奖项。
这对于一个十八岁入行,二十岁拍摄数字电影,二十二岁受邀好莱坞考察学习的青年导演来说无疑是一番不小的褒奖。如今,邓科俨然已经成为80后青年导演的代表人物,媒体曾以“网络代导演崛起”形容他近两年在电影方面取得的不俗成绩,盛赞这位潜力十足的青年导演。
中影、土豆联合投资青年导演邓科
中影、土豆联合投资青年导演邓科由土豆网和中影集团联合投资青年导演邓科的新媒体短剧《Mr.雷》剧组日前双喜临门。首先,该剧在历经半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后终于完成了前期拍摄过程,已经进入到后期制作阶段。同时,剧组在先期得到东风标致的产品植入赞助后,又在拍摄过程中受到了惠普和摩托罗拉的相继青睐,精彩的《Mr.雷》中同样也出现了惠普电脑和摩托手机的身影。而东风标致、惠普和摩托罗拉三大品牌的联袂助阵也创造了国内新媒体短剧在收到赞助金额上的历史新高。导演邓科对此兴奋异常,成为下一个“互联网百万富翁”已经不是梦想。 随着以网络剧为代表的新媒体短剧逐渐成为各种屏幕上的常见内容,其短小精悍、活泼互动的形式受到网友们的普遍欢迎和追捧,广大品牌广告主也开始对这些节目投来欣赏的目光,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品牌产品在新媒体剧中大量植入的开始。土豆网销售副总裁邓薇表示:由土豆网和中影联合投拍制作的《Mr.雷》无论在导演选择、剧本创作、演员选角还是后期制作推广上都有着极高的保障,因此也受到了品牌广告主的热捧。此次东风标致、惠普和摩托罗拉三大品牌的加盟,也必将创造出一个新媒体节目品牌产品植入的营销典范,值得整个新媒体行业学习和借鉴。
作为2009土豆映像节选拔出的土豆资深播客,邓科实际上只是一名科班出身的草根导演,此次执导《Mr.雷》本来只被他看作借助土豆网和中影的平台提高自身实力的一次挑战。然而,令邓科意想不到的是,在土豆网和中影的全力支持下,首先在演员选角上就有了惊喜的突破,男主角“Mr.雷”由实力派话剧演员谢砚箫(波仔)担纲,而女主角“小美”则找到了素有“小张柏芝”之称的新星贡米加盟。同时,三大品牌的助阵也让邓科底气十足,毕竟"还未上映就已经赚钱"的好事不是每个导演在初出道时都能体会到的幸福。更为重要的是,《Mr.雷》完成后将在由土豆网独家运营的中国移动视频平台原创频道上收费播出,成为第一部专为 3G 时代量身定做的新媒体短剧。这对于该剧未来的盈利前景更是作出了钻石级的保证。
对于以邓科们为代表的整个播客群体而言,土豆网与中影集团的这次联合投资可谓给他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通过网络成为百万富翁的梦想第一次离他们那么近。
中国新锐导演领军人物之一,中影集团重要合作导演。
E. 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官方片单公布,电影从来不是孤城
作者 / 无念
万众期待,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终于公布了它的官方片单。
对于一个电影节展活动而言,四岁无疑还处于刚刚萌芽的初期。但虽然年轻,平遥国际电影展却以其专业性、开放性、成熟度以及出色的选片质量,在国内外迅速积累下扎实的口碑基础,无论是对电影人、媒体,还是影迷观众来说,都留下了深刻的良好印象。
今年的疫情让世界范围内的电影行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很多国际节展不得不取消和延期。然而贾樟柯导演却却早早地公布了平遥的举办时间,既是一份美好的期待,也像是和所有人立下了一个约定:当影院的那束光重新亮起时,也是你我重逢之时。
和往年一样,这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依旧有五个单元,其中“卧虎”和“藏龙”均为竞赛单元,分被针对外国影片和中国影片两个类别。“首映”单元选来了一些已经入围过其他各大电影节展的优秀作品。“从山西出发”单元一如既往地鼓励并扶持本土电影和影人的创作;而“回顾”单元选择了向南斯拉夫时代的塞尔维亚新电影致敬,而且都是修复版,相当厉害。
据官方信息,“卧虎”、“藏龙”、“首映”、“从山西出发”、“回顾”等5个官方单元展映的53部影片里,其中43.4%(23部)为全球首映,88.7%(47部)为亚洲首映,而中国首映率达到了100%。这对于今年这么一个艰难的年份来说,可谓是相当出色的成绩。
接下来,就让我们依次来简单了解一下这届的选片情况吧。
首先是“卧虎”单元的影片,这些影片虽然听起来相对小众,但是整体的风格特色都十分明显,且多为其他国际电影节展次级单元的入选者。这也可以看作是平遥的一种选片策略,努力挖掘一些冷门佳片和国内外的新锐作者,并让它们被更多人们看到。
这其中,有来自今年柏林新生代单元的《雅尔达》、来自釜山新浪潮单元的《由宇子的天平》、来自圣塞的《古忆屋》、来自翠贝卡的《爱莎》,还有组团来自威尼斯各个单元的多部影片,光是威尼斯日单元就选了五部,还有地平线单元的《里程碑》,以及影评人周单元的《幻觉之书》。
值得一提的是,《里程碑》的导演伊凡·埃尔,他的处女作《索妮》就曾经入围过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卧虎”单元,并最终获得了最佳影片,想必这部新片的质量也同样令人期待。
再来看“藏龙”单元,这是大家最关心的一个单元,也是全部针对华语片的竞赛单元。
在这其中,我们看到了一些此前预料到的作品。比如王晶执导,贾樟柯监制的《不止不休》,这部影片在威尼斯首映后获得了超高的口碑,这也是本片在亚洲的首映。再比如同样由贾樟柯导演监制的《平静》,这是女导演宋方暌违八年后的新作,在今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进行了首映。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惊喜面孔。去年从最终片单上消失的《小事儿》今年终于现身,导演宁元元为第六代著名导演张元的女儿,执导本片时年仅21岁。被今年的戛纳选入官方推荐的华语片《野马分鬃》、入选进威尼斯日最佳影片的《妈妈和七天的时间》、入选釜山新浪潮单元的《汉南夏日》,也都惊喜地出现在了片单上。
而像《裂流》、《荒野咖啡馆》、《伊比利亚的派对》、《他与罗耶戴尔》等片,这些都是从平遥创投单元走出来的项目,如今又回到了影展上进行放映。由此可见,虽然平遥十分年轻,但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个极为成熟的孵化体系。一些项目从这里出发,再回到这里,电影本身和影展之间形成了一个积极的创作供给循环,并持续不断地给整个电影行业注入新鲜的动力。
在这些华语片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八月》导演张大磊的新作《蓝色列车》。自从《八月》爆冷拿下金马奖之后,所有人都对张大磊的下一步动向表示出强烈的期待。如今,经过两年多的筹备、拍摄以及后期,这部影片终于要揭开神秘的面纱了。
看完华语片,我们再来看一下“首映”单元的片单。
在这个单元里,出现了三部今年柏林主竞赛的影片,分别为《所有死者》、《逃走的女人》和《我想藏起来》,后两者分别拿下了今年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值得期待。另外还有深田晃司的电影版《真心的符号》,这也是入围今年戛纳“官方推荐”的影片之一。
除了这些早已有国际A类电影节背书的艺术佳作外,这个单元还选择了几部戏剧性较强的类型片,比如韩国电影《清白》是一部注重反转的悬疑片,俄罗斯电影《卫星》则融合了科幻和恐怖元素、阿根廷的《世纪大劫案》则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犯罪喜剧片。
另外,“首映”单元里还有几部华语片,分别为《不期而遇的夏天》、《冰下的鱼》、《肋骨》和《纸骑兵》。
这其中,《肋骨》是一部关注LGBT人群的现实主义作品,这在大陆的华语片语境里是鲜少被触及的一个题材。而剩下三部都是全球首映。《不期而遇的夏天》导演易寒的前作《遥望南方的童年》在豆瓣评分高达9.4;《冰下的鱼》之前入围过上海国际电影节的WIP创投单元;而《纸骑兵》是改编自苏童的小说《骑兵》和《纸》。这么看来,来头各个都不小,但最终的成片质量如何,还要拭目以待。
“从山西出发”单元里,有贾樟柯导演执导的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这也是本片在中国大陆的首映。而特别展映的部分,还选择了李霄峰导演的新作《风平浪静》。本片此前入围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并已定档今年的11月6日全国公映。
最后,今年的“回顾”单元对于喜欢看经典影史老片的朋友们来说,也是一场丰盛的光影盛宴。
从1918年成立SHS王国,到1929年南斯拉夫王国的建立,再到上世纪末南联邦的解体,以及本世纪初黑山的公投独立,南斯拉夫这个国号在 历史 上短暂地存在了80余年的光阴。那部脍炙人口的南斯拉夫电影《桥》,曾令无数人感动震撼。即便你没有看过,也一定听过那段熟悉的旋律:“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这次的修复回顾展,选择了九部诞生于上世纪60-70年代间诞生于南斯拉夫的作品,其中有战争片,有爱情片,也有纪录片。相信这些经典老电影对于观众了解南斯拉夫时期的塞尔维亚 社会 ,会是一个极佳的窗口。
除了以上介绍的五个单元,本届影展还将展映刁亦男导演去年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南方车站的聚会》。刁亦男导演也将担任本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青年导师,对优秀的电影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另外,今年的东西方交流荣誉贡献奖,将颁发给第五代导演的田壮壮,这也是继去年的张艺谋之后,又一位获此殊荣的大陆第五代导演。因此,影展也将放映他的《小城之春》。
说了这么多,大家对于本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展映片单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虽然组委会提醒“一切以开幕当天官方片单为准”,所以仍然不排除到时候仍然有几部片子临时消失的情况。但就目前这个片单质量和策展水平,平遥仍然以其专业性和独立性,超过了国内的很多其他电影节展。仅仅第四年,平遥就能够收获一批忠实拥趸,实力有目共睹。
昨天,今年的平遥发布了影展的主题海报——“电影,从来不是孤城。”
的确,在全球范围内抗“疫”之战仍未结束的当下,电影的存在显得更加重要。在没有电影的日子里,我们怀念它的存在;而当电影院的门再次打开时,人们涌进黑暗中,去探寻那束光的终点,去体会复杂万物的深刻 情感 。疫情把人们拆开,经历困难挫折,电影再将人们重新聚在一起,共同面对未知,迎接挑战。
灯光暗下,银幕亮起,让我们影院见!
F. 再见少年 电视剧演员表
演员表如下图:
《再见,少年》是由焦雄屏监制、殷若昕执导,张子枫、张宥浩主演的青春电影。
该片讲述了在千禧年(2000年)社会转变背景下,发生在南方小镇上的一段消散的少年友谊的故事。
影片评价:
《再见,少年》的雏形源于殷若昕大三时的剧作课,老师让她剖开童年和青春的自身伤口,从中去掏出最真切的感受作表达。故事里有殷若昕自己和幼时玩伴的影子,加上经历成长后拉开距离更宏观看待世界和个体的理性思辨,也有她久久难以释怀的执念与遗憾。
该片的文本有着更强烈的表达和文学性,当她写出这个故事,在FIRST青年影展和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创投单元都收获好评。殷若昕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本科读戏文,研究生读了导演。毕业的第十年,她的两部电影接连上映。
因为种种原因,该片和观众见面的时间晚于殷若昕更成熟的第二部影片《我的姐姐》,殷若昕已经不是一个会被观众更宽容对待的“新人导演”。该片更像是一腔孤勇和热血,殷若昕希望自己的表达能够穿越20年和现在的观众见面,做一些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