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故乡行——乡情
故乡源潭镇位于南阳盆地宛东平原,西靠唐河、东临毗河,两河与泌阳河于镇南交汇,是一个因河而兴的古老集镇。听老一辈人讲源潭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河运直通汉口,镇内商贾云集,街道纵横。在我记事时已经衰落了,但仍然有昌盛时的痕迹。
小镇逢双为集,十里八乡的人们肩挑背扛自己生产的土特产到镇上卖,再购回必须的生活用品;老人孩子到集上购买物品顺便吃个巧嘴;姑娘小伙你追我赶到镇上购买心爱的衣服鞋袜,再看场电影。镇中心一条宽四十来米,东西向三里长的土路主街道,两旁灰砖灰瓦木柱出檐低矮昏暗的平房,给人古朴凋敝的感觉。少年时上学,雨天从街西头走到学校可以不淋雨,路过的商铺经营着自己的特色商品。最西头街南边的店子呈圆弧形,人们习惯称抹角,主要经营副食。店铺里昏暗潮湿,木质柜台里摆满油盐酱醋等商品,进门柜台里有口黑釉大缸,缸内装着高粮酒,用红布包着的木盖严严实实地盖着。柜台的木盆里放着几个大小不一的竹筒做成的酒提,旁边放着黑釉白边敞口浅碗,时不时有人丢一角五分的,营业员会提起酒提制一提酒到入碗中,买酒的人站在柜台前一饮而尽,条件好讲究的人会就着一碟兰花豆慢品。这种情景常常使我想起那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拟或是看到孔乙己三字就想起了我的故乡。抹角对面是饭铺,远远就能闻到糊辣汤、油馍、火烧、煎包子的香味。往东走有一家卖甜酒的货担,每年过生日母亲给五分钱喝一碗甜酒加一个荷包蛋,酒甜蛋香,记忆悠长。旁边是卖凉粉的。源潭凉粉不同于唐河凉粉,更柔和,也不似唐河凉粉的黄,而是白中透着淡绿色,是绿豆的本色,更象碧玉。还有卖花鸡苔的,颜色不一的糯米泡粘成圆形的大小不一的花鸡苔老少咸宜。再往东走是镇上唯一一家照相馆,照相馆主人姓张,不知是从那一代开始在镇上开照相馆,院里有棵无花果树,人们可以在树前照相。屋里有白瓷瓶插的塑料花,可以以花瓶为背景或手捧花照相。主人的照相技术口口称赞,许多家庭也留下了珍贵的纪念。再往东走,是相隔不远的两所学校。街南头是电影院,是年轻人的梦之园,偶尔放电影就人满为患。高中时曾跟同学晚自习偷着看王文娟主演的《红楼梦》。
源潭三面环水,经常发生水涝,不知是哪年哪月围绕镇子筑起了防护堤,镇上人们称为寨墙。寨墙东、南、北修有进出的门,习惯上叫东门、南门、北门,寨墙外面是深深的寨河沟。我家离西寨墙较近,小时候经常到西寨墙玩耍。春天来了,寨墙上开满了红的、黄的、白的、紫色的小花。夏天的傍晚在寨墙上乘凉,穿着母亲用化肥袋子染色后做给我的蓝色棉绸裤子,裤脚在风中飘舞,我也有飘起来的感觉。秋天天高云淡,站在寨墙上看南飞的大雁呈人字形从头顶略过,雁子嘎嘎的叫声声声滴脆,更显天空辽阔,万物静穆。寨墙下面是唐河,近处是肥沃的土地,端午节前后正是收割麦子的时候,一望无际的麦田金浪滚滚。远处能够看到百里外的山。那山的名字我至今不知道,只是他的朦胧留在我的脑海,读小说时看到“远山如黛”,马上就想起了我曾远眺的黑黝黝的山。
30年前唐河水清澈涟漪,河宽在五十米之外。人们在河里洗菜洗衣,挑水做饭,摸鱼逮虾。黄昏,炊烟升起,孩子们在河边戏水、在田野飞奔、在树梢捉鸟;大人牵着牛、扛着锄迎着炊烟悠闲回归。晚霞辉映下河对面的垂柳迎风横斜,竹影卓卓,河水微波荡漾。一叶扁舟,渔翁头带草帽,身穿蓑衣,赶着几只鱼鹰。木船随波逐流,渔翁唱着悠扬的调子,鱼鹰一个猛子扎下去嘴里衔鱼而出。岸边羊群咩咩地叫着,金黄的油菜花飘来阵阵清香。河南筝曲《渔舟唱晚》就是描绘我的故乡诗情画意的风景的吧?
毗河河面较窄水也浅。河岸两边是浓密的茅草芦苇,春天在河岸边挖茅草根,抽茅草嫩芽当零食吃。夏天芦苇叶杆在轻风中摇摆起舞,发出唰唰的响声,芦苇花在午后的斜阳中轻盈地盛开。秋天是大片的金黄的芦苇,迎着秋风待人们收割。这里土质松软沙多,土壤很适合烧砖瓦,小时候勤工俭学就到毗河边抬土脱坯,那也是很欢快的生活。
唐河、毗河、泌阳河交汇处叫三岔嘴,河面宽阔,是野鸭的天堂,白鹭的栖息地。岸边是宽广的沙滩,精细的黄沙是建筑的好材料。这里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捡贝壳、挖沙坑,在河里打水仗、摸鱼。河里鲤鱼、草鱼、鲫鱼、鲢子鱼居多,人站在水里鱼就上来咬腿。
镇东十里有棵白果树。白果树学名银杏树,此树只开花不结果,有百年树龄,是源潭的地标。相传一位商人从泌阳河北渡,无船摆渡,只好涉水,幸得一颗树苗做拐。过河之后商人感树苗相助之恩,不忍丢弃,在距河一里的地方看到有一口井,就把树苗栽种在井边。经历沧海桑田、时代变迁,树苗长成了参天的大树,树冠占地一亩,浓荫遮蔽,郁郁葱葱,树干周长4.5米。一颗百年古树矗立在辽阔的田野上不免有多种传说,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可以根据树头的方向判断年成好坏。春天是树的新枝生发时节,如果新枝多发在北边,则年成歉收,新枝多发在南边会是一个丰收年景。
三十多年过去了,家乡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忧有喜。
忧的是环境遭到了破坏。如今的源潭镇主街道原本古朴的中式建筑被不中不西的二三层的楼房替代,心里有说不出的惆怅。市集也较过去冷清了许多,商户经营商品的雷同缺少了古镇的特色与韵味。唐河水暗黑浑浊,河面窄到可以一撑即过,水面上的浮草完全遮盖了流水,河岸边成堆的生活垃圾让人不忍目睹。逆水上行到十七子河,一路上看着河水翻着白色泡沫令人痛心不已。如今的三岔嘴河面长满了水葫芦,不见了成群的野鸭白鹭,更不见玩耍的孩童。几艘铁船泊在水里,岸边是堆积如山的河沙。白果树因前几天的十级大风,盘子粗的旁枝生生摧断,不免让人扼腕叹息。
喜的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人们从低矮的草房、破败的砖瓦房搬到了明亮的楼房居住。水泥路铺到了各个村庄。道路上奔跑着日产轿车,电动车、摩托车。镇上主要街道道路两旁种了景观树,路灯也亮起来了。正在建设中的大型广场选址在唐河岸边,供人们健身娱乐。镇政府也想尽办法多种渠道筹资改善自然环境。据说是已经争取到了财政支持,疏通河道,提高水质,争取通航直达汉口。如果能够实现,源潭将古镇换新貌,家乡会招来四方远客,进一步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沿着毗河河岸正在建设源中游园,刚栽种的柳树略显柔弱,但也是翠绿青青。沿河岸铺就的青砖漫道蜿蜒曲折,园子里逐步铺上了草坪,还种了桂花树、芭蕉树,各色月季花。河水清流缓淌,虫鸣唧唧。大片大片已经抽穗的玉米地,绿色的枝叶如穿了碧裙的婀娜少女。我的老同学青山君经过十年的努力,在十七子河植树培土保护植被。现在两岸绿树掩映,苍翠满眼,河边的羊群悠闲地啃着青草,时不时发出咩咩的叫声,树下牧羊人挥着羊鞭哼着豫剧,河岸边泊着一只木舟静默地等着渡河人。自是一番田园牧歌景象。
我总有个梦想,希望沿着源潭周围的河流进行合理规划建设,春天有油菜花,夏天有荷花、秋天有桂花、冬天有梅花,成为一个四季飘香的家园。河水清澈,帆船点点,渔翁咏叹,鸭鸣鱼肥,是富饶的故乡。再过三年、三十年家乡是什么样子呢?不及都市的繁华,必定是宁静古朴的宜居乡镇,将成为人们追逐的乐园吧!
2. 草原牧歌原唱
草原牧歌最早的原唱是程琳。
其歌词为:百灵鸟双双的飞,是为了爱情来歌唱。大雁在草原上降落,是为了寻找安乐。啊嗬咿我们努力的工作,是为了幸福的生活。我们打死野狼,是为了牛羊兴旺。我们赶走敌人,是为了草原解放。啊嗬咿我们驰骋在草原上,建设着祖国的边疆。啊嗬咿我们驰骋在草原上,建设着祖国的边疆。
百灵鸟双双的飞,是为了爱情来歌唱。大雁在草原上降落,是为了寻找安乐。啊嗬咿我们努力的工作,是为了幸福的生活。啊嗬咿我们努力的工作,是为了幸福的生活。
(2)潮州市牧歌电影院扩展阅读:《草原牧歌》是1953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草原上的人们》的主题歌,海默作词,向异作曲。《草原牧歌》主要演唱的歌词,也深刻反映了《草原上的人们》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草原上的人们》讲述了内蒙古草原牧民与潜藏的敌特分子展开殊死斗争的故事。
在本片的最后,公安人员在萨仁格娃、桑布的帮助下将宝鲁、吕绶卿等一小撮潜伏特务一网打尽。当大家知道萨仁格娃小组的死羊是特务投毒所致时,对于勇敢的萨仁格娃更加敬佩。在庆功会上,盟长称赞萨仁格娃不仅是劳动上的模范,而且在防风暴、防火灾、与特务作斗争上,也表现出奋不顾身的勇敢,为草原上的人们立了一大功。
3. 云巅之上牧歌扮演者是谁喜欢左左吗最后和谁在一起
电视剧《云巅之上》正在热播,大家是不是对左左真是生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娇娇女富二代,但是像她这样的女生还有追求者。那在《云巅之上》时刻陪在左左身边的牧歌扮演者是谁,他应该是一个很有才华的编剧,只是一心只为左左着想。下面就由 的我为你揭秘牧歌喜欢左左吗最后和谁在一起了。
白宇
云巅之上牧歌是谁演的?
云巅之上牧歌是白宇扮演的。白宇,1990年4月8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009级2014年,出演个人首部网络剧《屌丝日记》,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
同年,主演抗战剧《少帅》。2015年,主演青春情感励志剧《长大》 ;同年,主演都市青春偶像剧《微微一笑很倾城》 。2016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微微一笑很倾城》 ;同年,主演刑侦悬疑网络剧《美人为馅》。
4. 我向往的乡村生活作文
导语:下面是我向往的乡村生活作文,欢迎各位的阅读和借鉴,各位也来畅谈自己所向往的乡村生活吧。
乡村生活是我一直向往的,不论春夏秋冬,乡村生活总是那样独特。
每当春天到来,一株株嫩芽就会从土里探出头来,睁开昏沉沉的眼睛,向新的一天问好。屋前,万物复苏,鲜花初放,凤仙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杜鹃花花也开了,一朵朵美丽的花儿在屋前的场地上展现自己的姿态。一场春雨过后,屋后的春笋也从土里钻出头来,春天的乡村生活真美好。
转眼间就到了夏天,夏夜,乡下人家会把桌椅搬到门前,天高地阔的吃起来。房前的一大片草丛中,有几个孩子在嬉戏打闹,抓荧火虫。屋后,茂密的竹林散发出一阵阵凉爽,让人有一种不得不去散步的念头。树上的一只只蝉正唱着欢快的歌儿,夏天的夜晚也是这么的有趣。
夏天的炎热引来了秋天的凉爽,金子般的稻谷羞涩地低下了头,豆英里的豆子有规律地摇着小铃铛,好像在催主人快点收割它们归仓。屋前一片红艳,枫树上的枫叶好比熊熊烈火在燃烧。屋后,一眼望去,农民们正在果园里采摘果实。秋天的乡村生活也是这么丰富多彩。
就算到了冬天,乡村生活也是一样独特。树木被剥去的盛装,光秃秃地站在那里,忍受着严冬寒冷,屋前,孩子们在玩雪,雪还下个不停,孩子们的身上、头发上,都落满了调皮的雪花成了一个个小雪人。屋后,树树梅花纷纷繁繁,白的像积玉,黄得如雄金,红的如涂脂。这,就是冬天的独特景色。
这,就是我一直向往的乡村生活。
假如给我一个实现愿望的机会,我不要好玩的玩具,漂亮的衣服,美味的食物……我只想像乡村孩子那样快乐地成长。
虽然,我生活在城市,但我远远没有那乡村孩子的幸福,那快乐。我希望我能和他们一样生活在乡村。
春天,我可以和小伙伴们去田地里捉昆虫,在田野里奔跑着,虽然有时会被石头绊倒,但那一点也不疼,因为那开心已淹没了疼痛,我很快乐。“呀!捉到了!捉到了!”我终于捉到了,是我捉到的第一只昆虫,那时是我最快乐的时候,我最开心的时候!
夏天,我可以和伙伴们去游泳,去小溪里嬉戏。我们在水里打水仗,捉小鱼,和鱼比赛。玩累了我们潜下水,去水里寻找漂亮的鹅软石,带回一两颗,当作漂亮的摆设。
秋天,我可以和伙伴们玩游戏,去那田野里玩游戏,因为那时候是玩捉迷藏的最好时候,玉米长高了,那叶子足以遮掩我们。“开始了,我要捉了。”每当听到这个声音,我们便听着脚步声来藏,我们小心翼翼的走动着,生怕被听见了,每当被发现的时候,那脚步声是最好胡信号,可以让我的同伴知道我被捉住了,要重新选择地点,这时候是最激动人心了……直到我玩累了,不然我到天黑也不肯回家。
冬天,我们可以在家门口堆雪人,那每一个堆好的雪人都是我们打雪仗时的阵地,一般我们要堆好几个,万一一个雪人被打蹋了,我们则会去另一个阵地,直到我们的阵地都被击垮,不然我们就还没有输。每一次我都要玩到手冻的红彤彤的,直到我不能在拿起雪球,好比不能在拿起枪,我都不会放弃,回到家,把脸用热水洗干净,把手浸泡在热水里,是那时最舒服的事。等我暖和好了,我会在上战场。
我希望拥有这样的乡村生活,只要可以快乐的玩耍。不再呼吸城里污染严重的空气,不再看见灰白灰白的天空,不再看到那来来往往的车辆……生活在乡村里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
在繁华的城市居住久了,自然向往乡村的生活!无数次在报刊或者网上看见乡村的风景照,都会惊叹不已,恨不得立刻置身其中,尽情地享受那份青山绿水,享受牧歌般的田园生活!
乡村是美丽的,尤其是岭南的乡村!那里一年四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经常能够看见唐代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描绘的图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乡村里有许多城里没有的东西,那里有一座座山岗,岗上开着花栽着果,年年丰收在望;那里有一畦畦的田地,地上长着瓜种着菜,月月色彩斑斓;那儿有一个个池塘,塘里游着鱼养着鸭,天天活蹦乱跳。乡村的春天,片片秧苗茁壮,绿油油的景象惹人赞叹;乡村的夏天,青哇在草丛中鸣叫,蝉虫在树枝上歌唱;乡村的秋天,稻浪翻滚稻香阵阵,金灿灿的十分漂亮;即使到了冬天,乡村收割后的田野,也展示着自己独特的充满了诗意的厚重和强壮。乡村是令人向往的,那里有小桥流水,有农家的袅袅炊烟,有浓郁而又清新的空气……在乡村,你可以做许多在城里做不到的事情。你可以用传统的铁锅和木柴,煮出香喷喷的饭菜;你可以大把大把地采撷野花,将它放在篮子里拎回家;你可以到浅浅的河里捕小鱼抓小虾,爬山摘野果上树掏鸟蛋;你甚至可以赤足走在窄窄的田埂上,听着自己脚步噼叭噼叭响的同时,五音不全地高唱《走在乡间的小路》——那是一种怎样的惬意呵,想想都令人陶醉!乡村昼夜恬静,民众友善,民风纯朴,我真的有N种理由热爱乡村生活,向往乡村生活!
其实,如今的城市居民,不少人热爱乡村生活,向往乡村生活。
一年前的深秋,我和同事结伴前往远离市区的乡村游玩。记得中午吃足喝饱之后,回程的时间还没有到,为了消磨时间,我们几个人便在山野间漫步,无意间发现了一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食府。走近一瞧,发现档次不低,周围停着许多高级轿车,门前挂着一块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上书“木柴大锅饭”。见到这几个字,我们几个城里人先是不约而同地目瞪口呆,几秒钟之后,都大呼小叫,后悔莫及,纷纷责怪头儿不带我们到这里来吃“木柴大锅饭”,错过了这么好的美食。印象中工会小组长也连声说不知道这里有“木柴大锅饭”,否则,无论如何也要带大家来这里撑一顿。我们几个人在确认各自的确再也吃不下之后,叹息着,依依不舍地继续往前走,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眼前呈现的景象,再一次令我们惊喜、兴奋,令我们欢呼雀跃。
道路的一边是一个大大的菜园,另一边是一个大大的果园。
我们叫喊着冲进菜园,在畦畦行行的菜地中间穿梭,把能想到的最华美的词语,都用高八度的音量唠叨给了不懂人话的蔬菜,什么绿油油,绿鲜鲜,红绿相间,什么披黄抹绿,鲜嫩欲滴,肥嫩硕大……仿佛司空见惯的蔬菜是什么稀奇宝物似的。接着,也不管正在忙碌的菜农同意不同意,我们中的一人,抢过人家手里的水管,滥竽充数就给蔬菜浇水。其余的人也非常珍惜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先后欢天喜地的轮流客串了菜农的角色,做了一次浇菜秀,那两位老实巴交的真正菜农,站在一旁看得直发笑。浇完后,我们又自告奋勇、毛遂自荐替人家摘菜,菜农免费得了几个助手,乐得一个劲地说好啊好啊。摘够了,为了记下这难忘美好时光,我们蹲下身体,与各种各样的'蔬菜作亲热状,拍摄留念。我突发灵感,要求她们或者抱着采摘的大把大把菜心,或者把装有满满菜心的竹篮子挂在肩上,摆出花样多多的POSE,龇牙咧嘴留影。记得那天同事们都很乐意任由我摆布,让我过了一把导演瘾,而她们在镜头面前,也终于实现了自己勤劳快乐的菜农梦。在菜园这边厢痛快之后,我们又去到对面果园的那边厢尽兴。果园里种着橙树,正是枝头挂满果实的时候,成千上万淡黄的橙子躲在叶子里,对我们这群不速之客探头探脑,竖起耳朵听我们兴奋地叽哩呱啦,煞是好奇。我们毫不例外地先身依果树、手摸橙子,咔嚓咔嚓地拍了好一阵子,证明自己到此一游。完了,摇身一变,成了果农,拎起篮子,拿着剪刀,有说有笑地摘橙子了。我很少有机会到果园里摘果,那天能够亲身体验,心里真是乐开了花。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要打道回府了,我们不得不与乡村的这个可爱的果园告别。临走前,我们心甘情愿、高高兴兴地买下了自己摘的橙子。价钱很贵,1斤是城里超市的2倍。我们认为很值,那是我们亲自到乡村的果园里摘的,身价当然要比超市里的高。回程的车上,大家说起刚才的摘菜摘果,意犹未尽,快乐之情溢于言表,相约今后再来,相约今后多来!
是啊,乡村的景色是美丽的,乡村的生活是美好的!乡村宁静,乡村悠闲。在那里,不用每天都吸废气,不用看车来车往,不用听各种各样的噪声……。我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都喜爱乡村生活,都向往乡村生活。然而,有时候我会想: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放弃城里拥有的一切,到乡村去做当今社会的陶渊明呢?恐怕是没有的。也许这样,我常常幻想着把乡村的风景搬到我家门前。每天早上一觉醒来,推开窗户,能够看见远处青黛的峰峦,看见窗前一大片沾着露珠的青草;能够呼吸到清新的空气,闻到花儿的缕缕馨香;能够听到鸟儿的呢喃,听到泉水的叮咚。然而,幻想终究是幻想,永远是空中楼阁。正如我常常幻想着把城市里一流的音乐厅、一流的电影院、一流的图书馆都搬到乡村,把计算机网络种植到乡村的田地里一样。现实生活就是这样,“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即便如此,我依然喜爱乡村生活,向往乡村生活!
5. 潮州牧歌 电话地址
电话:6893999
地址:潮州市潮汕公路98号(云和大酒店斜对面)
6. 《远去的牧歌》的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远去的牧歌》的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2月1日公司组织全体不当班人员在哈密友好国际影城统一观看《远去的牧歌》,他作为改革开放四十年、诗意呈现变迁画卷的献礼作品,以冬春夏秋为结构,跨越四十年、全面表达出了哈萨克牧民迁徙劳动的生活变化,还原了哈萨克牧民由逐水草而居走向定居兴牧的完整过程,以真实而美丽的场景将“游牧”这一即将消失的人类生存方式的艰辛和壮美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体现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密不可分的食物链关系,并延伸出了人类对生存道路的探索和思考。
在未观看过此类电影以前,我对哈萨克牧民生活的影响一直都停留在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牛羊成群、牧民好客、歌声动听、奶茶飘香、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阿肯弹唱、姑娘追。。。的美好印象中,虽然他们都是真实的存在,但通过影片的观看才让我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明白和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以及他们的艰辛。他们因时而动、南北转场、千里迁徙,尤其每当转场的时候,牧民们总要携带全部家当,赶着成千上万的牲畜浩浩荡荡,翻山越岭,奔赴到下一个牧场。而在转场路上,牧民们赶着牲畜遇山翻山、遇河过河,一走就是半个多月,然而每一次的转场都有可能是一次生离死别的过程,影片中哈迪夏便在转场途中只去了自己的至亲,但是她的悲痛没有人替他扛,擦干眼泪的她只能选择做一个无所畏惧的女强人,还有我们的胡玛尔大叔和羊皮别克都不得不在赚钱和保护草原之间做出自己的取舍,但是最终他们依然选择了后者,只因为他们哈萨克族牧民因逐水而居的生产习惯,且他们一直都对自然持有敬畏之心,他们会有意识的去保护草原的上的一草一木、保护他们所居住的草场生态环境。以及胡玛尔达数在离开草原之前对自己爱马和猎鹰的深情告白,对哈萨克族来说马是他们飞翔的翅膀,经历过太多次的搬迁和太多次的狂风暴雨后,马便成了他们身边最好最仗义的朋友,他的深情告白便深刻体现出了他对马那种发自内心的喜爱。
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进城采金的普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更多的哈萨卡游牧族人下一代都已蜂拥而至各个大城市,导致游牧民族文化的逐渐削弱,这流转千年的转场又能持续多久那,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便会彻底的消失在我们的眼前,但是他们的精神和文化却永远的烙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12月9日,公司各族员工57人在伊宁市影院统一观看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主旋律影片《远去的牧歌》。影片以胡玛尔和哈迪夏两家人因一次意外事故造成的矛盾展开故事,演绎了40年来草原轮回迁徙的生活、人物的情感心路历程,还原了哈萨克牧民由逐水草而居到走向定居兴牧的完整过程,以真实而美丽的场景将游牧这一即将消失的生方式艰辛而又壮美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以前没有观看过此类电影,我对哈萨克牧民生活的理解一直停留在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牛羊成群、奶茶飘香的美好印象中,虽然我工作的地方距离哈萨克牧民比较近,但是通过影片,感觉自己才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明白和了解了他们的生活习俗和艰辛。他们因时而动,春夏秋冬,从一个草场,转到另一个草场,就像候鸟,春去秋来,居无定所。然而每一次的转场,牧民们总要携带全部家当,赶着成千上万的牲畜,浩浩荡荡,翻山越岭,一走就是半个多月,每一次转场可能就是一次生离死别的过程。影片中哈迪夏便在转场中失去了自己的至亲,但是她的悲痛没有人替她抗,擦干眼泪,她只能选择继续往前走。
胡玛尔大叔代表的是守旧者,是老一辈人,这一代人也将是牧歌的最后一代传承者。他们对草原的热爱深入骨髓,羊群便是生命,草场亦是羊的生命。所以,羊皮别克代表着新进者,他说他不信老天爷是因为老天爷不给他发工资。他给年轻牧民们带来了来自外面的东西,打破了草原的平静,为年轻牧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胡玛尔大叔和羊皮别克都不得不在赚钱和保护草原之间做出自己的取舍,但是,最终他们选择了后者。
胡玛尔大叔在离开草原之前,他的忠诚伴侣也都一一离去,马儿的老去,猎鹰的放飞,带走的是胡玛尓的魂!
终于是最后一次转场了,马背上的日子终究要结束,这是人类文明的升级。游牧文明最终要向农耕文明融合,胡玛尔大叔坚持不上车,用骑马的仪式,向漂泊告别、向过去告别、向草原告别!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会更彻底地消失在我们的眼前,但是他们的精神和文化却永远地烙印在我们心中。
天空中雄鹰一声长啸,草地上一群群的羊,还有马背上的哈萨克族牧民,这一幕幕画面让人看着多么亲切。作为一个新疆人,特别是又在阿希工作了这么久,对这些画面看着还是很熟悉的,随着电影中情节的深入,又让人觉得很震撼。羊群转场过程中的艰辛、恶劣多变的天气,道路的险峻等等,这些都是我无法想象的。
《远去的牧歌》为我们展现了哈萨克族牧民,世代四季转场游牧,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牧民的`生活、思想等随着世代的变迁,产生了崭新的变化的故事。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哈萨克族牧民选择定居生活方式的越来越多,而沿用传统方式的家庭在逐渐减少。该片直观地展现了哈萨克族游牧文化、生活风俗习惯,让我们对新疆的少数民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哈萨克族的勇敢、勤劳、善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到哈萨克族游牧生活的辛苦,让我想起我家发生的变化,记得小时候的篱笆门、住的是土房子,衣服和玩具都是哥哥穿完用完给弟弟,然后再往下传。有时为了看动画片把天线转来转去。虽然我们和哈萨克族的生活习惯不同,但是我们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我们的生活和以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谢新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新变化,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精彩,感谢改革开放,带领我们与时俱进,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近日,公司组织观看了《远去的牧歌》,这是一部反映我国哈萨克民族真实生活的纪录片,演绎了改革开放以来该民族不同时期的迁转之景,影片以胡玛尔和哈迪夏两家因在一次转场中遭遇特大暴风雪引起的意外事故而产生怨恨与矛盾为线索,全面展现了北疆牧场春秋两季转场的宏大场面。
观看后,我的脑海里时常浮现出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我为广大牧民们的艰辛劳作、不畏艰辛与困难而震撼。阿勒泰、塔城是新疆北部的主要牧业区,我在那里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每年到转场的时间,牧民们便会赶着牛羊经过,很多时候他们还会停下了买卖、看病、走亲访友,然后继续赶路。我亲身感受着牧区的生活,也亲眼目睹着牧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与发展。从人走马驼头顶日月长途跋涉到今日摩托车放牧、汽车转场和牧民新生活定居点建设的实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哈萨克民族世世代代四季游牧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美丽富裕的新牧区建起来了,哈萨克民族正与全国、新疆各族人民一道跨步向前,走在建设美丽中国、富裕乡村,实现社会主义新生活的大道上,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7. 高三学生刚刚毕业,想去旅游,去哪好
丽江古城,我同学出国前刚去过,回来后就被那里的淳朴陶醉!哪里有三江并流,有玉龙雪山,有丽江古城。而且丽江出美女,被称为艳遇之都!
8. 深圳市大影易科技有限公司的2014年大影易旗下影院票房前十影院名单
排名 省份 影院名称 厅数 开业时间 2014年总票房 1 浙江省 杭州嘉富影院 6 2013.8.24 7,670,157 2 山西省 华龙国际影城 5 2011.12.1 7,131,307 3 广东省 车陂泓宇国际影城 6 2014.3.11 6,401,144 4 辽宁省 新天地数字影城 6 2012.11.3 4,639,102 5 山东省 烟台时代风国际影城 3 2013.1.23 4,203,888 6 海南省 万宁华影影城 5 2013.6.9 2,691,800 7 河南省 许昌时代凤凰国际影城 7 2014.1.7 2,585,359 8 广东省 深圳华纳时代影院 6 2013.12.20 2,168,800 9 广东省 潮州市牧歌电影院 8 2014.6.7 2,127,503 10 江苏省 湖南潇湘--新沂金鹰影城 4 2013.7.2 2,017,372 合计: 41,636,431
9. 远去的牧歌拍摄地在哪
远去的牧歌拍摄地为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哈巴河县以及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县拍摄。
电影《远去的牧歌》通过纪录电影的方式,以春夏秋冬四季为视角,全景还原了哈萨克族牧民由“逐水草而居”走向定居兴牧的完整过程。
从策划立项到拍摄完成,《远去的牧歌》共计用时3年,在新疆北部和东部的广袤大地上用数台摄影机和航拍器捕捉新疆四个季节的壮阔美景。据影片导演阿迪夏·夏热合曼、周军介绍,该片主要在阿勒泰地区的哈巴河县,以及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县拍摄。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最北部,有着“人类滑雪起源地”之称,影片开头“冬”部分就是在阿勒泰地区的哈巴河县拍摄。
电影《远去的牧歌》主要剧情:
强劲的暴风雪到来前,胡玛尔指派好友哈山去转移驼群,哈山却在暴风雪中不见了踪影。面对哈山妻子哈迪夏的指责,胡玛尔有口却难言。
从此后,胡玛尔和哈迪夏两个家族因为亲人的意外死亡而结下牵扯三代人的爱恨纠葛。他们经受着丧失亲人之痛,却在转场的路上相互扶持照应,虽然心头的伤口在草原的凛风中难以愈合,但转场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悠扬的牧歌逐渐远去,哈萨克族牧民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伴随着定居兴牧工程的实施,尽管对过去充满依恋,哈萨克族牧民们还是遵循国家的政策和现实的要求,移居新建的牧民新村,“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在最后一次转场中,胡玛尔放飞自己的猎鹰,任它回到自由的天空,告别了过去辗转迁徙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