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催桃李的介绍
《春催桃李》,中国电影名,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61年,其主要剧情绝帆为:大跃进年代,和平里居民响应党“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早宏烂针,自力更生,创立了一所民办小学校,地区领导决定派里弄生产组组长顾三娟和初中毕业生秀华担任教师。家庭妇女出身的顾三娟,原来是个文盲,解放后在夜校毕业。有些家长嫌她不是专业教师,怀疑她办不好这所学校,就连里弄委员会的文教主任也有这种看法,但顾三娟不灰心,排除一切困难与秀陆漏华一起坚持要把学校办好。
2. 介绍一些抗战或内战的中国老电影
1949年(10部)
1桥
2回到自己队伍来
3光芒万丈
4中华儿女
5白衣战士
6无形的战线
7表
8二百五小传
9乌鸦与麻雀
10三毛流浪记
1950年( 27部)
1赵一曼
2光荣人家
3卫国保家
4红旗歌
5钢铁战士
6刘胡兰
7高歌猛进
8辽远的乡村
十九页
9内蒙古人民的胜利
10白毛女
11人民的战士
12保卫胜利果实
13在前进的道路上
14吕梁英雄
15鬼神不灵
16民主青年进行曲
17女儿亲事
18和平保卫战
19农家乐
20大地重光
21人民的巨掌
22武训传
23太平春
24思想问题
25我这一辈子
26腐蚀
27生命交响曲
1951年(17部)
1鬼话
2新儿女英雄传
3陕北牧歌
4走向新中国
5女司机
6胜利重逢
7团结起来到明天
8上饶集中营
9海上风暴
10翠岗红旗
11两家人
12我们夫妇之间
13姐姐妹妹站起来
14红楼二尤
15关连长
16彩风双飞
17有一家人家
1952年(8部)
1葡萄熟了的时候
2六号门
3一贯害人道
4龙须沟
5南征北战
6方珍珠
7美国之窗
十八页
8劳动之花
1953年(8部)
1丰收
2草原上的人们 东影
导演: 徐韬
乌日娜 恩和森 树 海 叶贺 广布道尔基
3结婚
4智取华山
5金银滩
6为孩子们祝福
7纺花曲
8太阳照亮红石沟
1954年(15部)
1英雄司机
2春风吹到诺敏河
3沙家店粮站
4土地
5无穷的潜力
6一件提案
7鸡毛信
8斩断魔爪
9三年
10伟大的起点
11淮上人家
12渡江侦察记
13山间铃响马帮来
14一场风波
15不能走那条路
1955年( 16 部)
1祖国的花朵
2猛河的黎明
3神秘的旅伴
4夏天的故事
5平原游击队
6罗小林的决心
7董存瑞
8怒海轻骑
9哈森与米加拉
10天罗地网
11水乡的春天
12青春的园地
13湖上的斗争
14闽江橘子红
15南岛风云
16宋景诗
1956年( 28 部)
1虎穴追踪
2扑不灭的火焰
3新局长到来之前
4马兰花开
5哥哥和妹妹
6马
7妈妈让我出嫁
8皮包
9不拘小节的人
10如此多情
11上甘岭
12国庆十点钟
13祝福
14为了和平
15春天来了
16小白旗的风波
17秋翁遇仙记
18谁是凶手
19母亲
20落水记
21小伙伴
22李时珍
23两个小足球队(员)
24铁道游击队
25家
26沙漠里的战斗
27这决不是小事情
28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1957年( 33部)
1暴风雨中的雄鹰
2寂静的山林
3未完成的喜剧
4牧人之子
5母女教师
6芦笙恋歌
7边寨烽火
8寻爱记
9地下尖兵
10复试
11青春的脚步
12羊城暗哨
13洞箫横吹 海燕
14球场风波
15牧童从军
16海魂
17椰林曲
18情深谊长
19女蓝五号
20雾海夜航
21幸福
22阿福寻宝记
23凤凰之歌
24护士日记
25乘风破浪
26不夜城 江南
27战斗里成长
28水
29柳堡的故事
30五更寒
31激战前夜
32穿山巨龙
33大木匠
1958年(85部)
1花好月圆
2民兵的儿子
3红孩子
4水库上的歌声
5党的女儿
6徐秋影案件
7悬崖
8古刹钟声
9她爱上了故乡
10工地青年
11女社长
12黎明的河边
13东风
14心连心
15患难之交
16三年早知道
17并肩前进
18画中人
19列兵邓志高
20服务员
21新的一课
22帅旗飘飘
23春水长流
24伤疤的故事
25快马加鞭
26天下无难事
27红领巾的故事
28春雷
29宝山之歌
30风筝
31上海姑娘
32生活的浪花
33探亲记
34山里的人
35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36一天一夜
37柳湖新颂
38平凡的事业
39夜走骆驼铃
40红色的种子
41深山里的菊花
42小康人家
43巨浪
44战斗的山村
45翠谷钟声
46聪明的人
47谁是被抛弃的人
48第三次实验
49钢人铁马
50油船火焰
51典型报告
52长青树
53兰兰和冬冬
54三毛学生意
55铁窗烈火
56大跃进中小主人
57前方来信
58布谷鸟又叫了
59千女闹海
60林 冲
61大风浪里的小故事
62 20天革个命
63英雄赶派克
64重要的一课
65两个巡逻兵
66苗家儿女
67长虹号起义
68鲁班的传说
69三八河边
70爱厂如家
71三个战友
72黑山狙击战
73长空比翼
74英雄虎胆
75渡江探险
76一日千里
77破除迷信
78永不消逝的电波
79返老还童
80金铃传
81海阔天空
82狼牙山五壮士
83县委书记
84阳关大道
85社会主义第一列车
1959年(61部)
1船厂追踪
2钢铁飞车
3康庄大道
4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
5锡城的故事
6笑逐颜开
7试 航
8冰上姐妹
9五朵金花
10风从东方来
11草原晨曲
12朝 霞
13黄河飞渡
14云雾山中
15青云曲
16海上神鹰
17金玉姬
18换了人间
19战火中的青春
20流水欢歌
21前 哨
22林家铺子
23无名岛
24矿灯
25飞越天险
26风暴
27青春之歌
28水上春秋
29粮食
30绿州凯歌
31好孩子
32黄浦江的故事
33聂耳
34今天我休息
35万紫千红总是春
36向海洋
37乔老爷上轿
38林则徐
39老兵新传
40钢铁世家
41春满人间
42沙漠追匪记
43地下少先队
44香飘万里
45地下航线
46不老松
47回民之队
48江山多娇
49海鹰
50万水千山
51烈火真金
52英雄岛
53赤峰号
54友谊
55战上海
56渔岛之子
57雪海银山
58天山歌声
59敢想敢做的人
60你追我赶
61两个营业员
1960年( 47 部)
1鸿雁
2太阳刚刚出山
3昆仑铁骑
4再生记
5铁道卫士
6烽火列车
7神秧手
8羌笛颂
9我们是一代人
10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11五彩路
12以革命的名义
13春暖花开
14耕耘播雨
15红旗谱
16革命家庭
17六十年代第一春
18闯 关
19激 流
20马兰花
21摩雅傣
22她们的心愿
23风流人物数今朝
24向阳花开
25十二次列车
26三八线上
27林海雪原
28红鹰展翅
29勐垅沙
30奇 袭
31英雄诗篇
32新队员
33慧眼丹心
34碧空银花
35永恒的友谊
36抗旱曲
37草原风暴
38两代人
39嘉陵江边
40亲 人
41父子俩
42革命风暴战胜龙卷风
43他们在战斗
44绣江山
45刘三姐
46十级浪
47 底下航线
1961年(20 部)
1马戏团的新节目
2万 椿
3冬 梅
4暑假的礼物
5洪湖赤卫队
6暴风骤雨
7北大荒人
8 51号兵站
9枯木逢春
10春催桃李
11红色娘子军
12英雄小八路
13突破乌江
14碧空雄师
15巴山红浪
16延安游击队
17达吉和他的父亲
18远方星火
19风雪大别山
20鸡毛飞上天
1962年(22部)
1七天七夜
2甲午风云
3炉火正红
4花儿朵朵
5昆仑山上一棵草
6停战以后
7阿娜尔罕
8锦上添花
9李双双
10魔术师的奇遇
11女理发师
12燎 原
13大李小李和老李
14东进序曲
15哥俩好
16槐树庄
17地雷战
18鄂尔多斯风暴
19碧海丹心
20英雄坦克手
21南海潮
22生命的火花
1963年(28 部)
1冰山上的来客
2自有后来人
3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4满意不满意
5两家人
6冰雪金达莱
7汾水长流
8红河激浪
9早春二月
10小兵张嘎
11兄妹探宝
12飞刀华
13如此爹娘
14北国江南
15红 日
16水手长的故事
17金沙江畔
18宝葫芦的秘密
19蚕花姑娘
20球迷
21野火春风斗古城
22农奴
23抓壮丁
24怒潮
25夺印
26跟踪追击
27桃花扇
28七十二家房客
1964年(24部)
1独立大队
2兵临城下
3英雄儿女
4南海的早晨
5女跳水队员
6小 铃 铛
7青年鲁班
8小二黑结婚
9千万不能忘记
10草原雄鹰
11青山恋
12阿诗玛
13丰收之后
14白求恩大夫
15家庭问题
16霓虹灯下的哨兵
17李善子
18血 碑
19岸边激浪
20带兵的人
21雷 锋
22分水岭
23逆风千里
1965年(21部)
1山村会计
2浪涛滚滚
3三进山城
4小足球队
5景颇姑娘
6黄沙绿浪
7特快列车
8这是我应该做的
9青松岭
10年青的一代
11路考
12柜台
13烈火中永生
14舞台姐妹
15山村姐妹
16打击侵略者
17红色背蒌
18苦菜花
19龙马精神
20秘密图纸
21地道战
22天山的红花
1966年中国拍摄的电影
1雁红岭下 ( 长影 导演 常甄华 主演 赵文瑜 张园 史健 )
2红色邮路
3女飞行员
4红石钟声
5他们在成长
6大浪淘沙
7战洪图
3. 丈夫是著名艺术家刘琼,《羊城暗哨》饰女特务八姑,92岁高龄仙逝
No.1
5月19日,是著名表演艺术家、《羊城暗哨》女特务“八姑”饰演者狄梵去世8周年的日子,在此,娱文娱视向狄梵艺术家致敬!
当然,现在的许多人可能早已忘记了这位老艺术家,但她参演的电影扒逗、饰演的角色却“定格”在了中国电影的胶片上,如《羊城暗哨》中的女特务八姑、《家》中的四太太王氏、《聪明的人》中的穆秀英、《林则徐》中的豫坤太太、《聂耳》中的张太太、《摩雅傣》中的头人女儿南苏、《燎原》中的吴太太、《日出》中的阔太太春握卖等等。
在反特故事片《羊城暗哨》中,狄梵出演了其中的“八姑”一角,八姑和著名表演艺术家冯喆饰演的王练假扮夫妻,镜头多,诠释难,因为这个女特务既有完成“组织”交给她的任务,但她又渴望真爱,这样的心理表现、一颦一笑,是一般女演员难以胜任的。
由于狄梵本身所具有的的高贵娴雅、丰腴性感,所以她在当年的电影中大量的饰演了官太太、富太太,从而,让观众全方位地欣赏了她的美。
No.2
狄梵,1920年6月26日出生,安徽芜湖人,原籍江苏南京,本名严恒瑜。小的时候,她被家人视为掌上明珠,被送到了当时芜湖最好的女子中学——广益女中读书。抗战爆发后,她跟随英文老师到上海躲避战乱,后被送入上海培城女中借读。
1940年,狄梵考进上海中国旅行剧团,成为一名演员,在这里,热情奔放、浪漫唯美的严恒瑜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狄梵。
1941年,狄梵开始走上大银幕,这一年,她连续参演了《天长地久》《复活》《魂断蓝桥》三部电影。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刚刚21岁的狄梵在《天长地久》中饰演了一位母亲。哈哈,莫非她长得很“老相”?事实不应该如此。
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是狄梵艺术生涯的黄金时期。这个期间,她先后在《豪门孽债》中饰演了伍氏,在《火凤凰》中饰演了姜敏,在《神·鬼·人之神》中饰演了三太太,在《湖上的斗争》中饰演了梅香,在《家》中饰演了四太太王氏,在《羊城暗哨》中饰演了女特务八姑,在《阿福寻宝记》中饰演了阿福妈瑞华,在《聪明的人》中饰演了穆秀英,在《林则徐》中饰演了豫坤太太,在《聂耳》中饰演了张太太等。
尤其是在《羊城暗哨》中饰演的女特务八姑,妖娆妩媚,气质优雅,风情万种,成为了她个人最为光彩的代表角色,让一些喜欢老电影的影迷们记忆犹新。
No.3
60年代,狄梵参演了《摩雅傣》中的头人的女儿南苏、《春催桃李》中的杨霞、《燎原》中的吴太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她并没有作品问世。
1985年开始,狄梵又先后参演了《日出》《女儿经》《碧水双魂》《燃烧的婚纱》《小丑历险记》《女人·TAXI·女人》《教堂脱险》《梦非梦》《红帽子浪漫曲》《危情血案皮弊》等。直到2003年83岁的时候,她还在陶红、黄磊等主演的爱情喜剧《38度》中,出演了吴阿婆。
狄梵的丈夫是曾在上世纪40年代与金焰、赵丹、舒适、陶金被誉为中国影坛“五大天皇巨星”的刘琼。其实,刘琼的前妻是女星严斐,由于婚后严斐一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刘琼与狄梵相识后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于是,1946年初,刘琼严斐离婚,到了5月,刘琼与狄梵步入婚姻。
婚后刘琼与狄梵相亲相爱,育有两个女儿,不过现在她们都在国外。作为银幕伉俪,结婚后的几十年,狄梵甘做刘琼“身后的默默无闻的贤内助”。刘琼的辉煌成就,与狄梵的全方位支持分不开。
刘琼于2002年4月28日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9岁。十年后的2012年5月19日,狄梵也在上海去世,享年92岁。
永远怀念老艺术家狄梵、刘琼!
4. 关于春天的简单幼儿谜语及答案
【春天的谜语】
春风秋月等闲度(新词语) 生活时空
春风桃李花开日(音乐家人士)盛中华
春色满园关不住(水浒人物绰号二)一枝花 没遮拦
春江水暖鸭先知(西药) 禽感宁
春江潮水连海平(电影片名) 绿色世埋的波斯坦
春来江水绿如蓝(商贸用语) 第一季度流行色
春来遍是桃花水(中药二) 香附,泽泻
春城无处不飞花(文艺界人士二)谢芳,周扬
春草还从旧处生(农业名词二)宿根,返青
春催桃李满天下(植物学名词)早熟
东风第一枝(《红楼梦》人名)元春
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楼梦》人名)迎春
特特寻芳上翠微(《红楼梦》人名)探春
莫等闲白了少段返棚年头(《红楼梦》人名)惜春
春风杨柳万千条(四字新词) 全线飘绿
春风得意马蹄疾(交通用语) 中速行驶
春风送暖入屠苏(乐曲名) 新年进行曲握则
春眠不觉晓(中药名) 安息香
春风又绿江南岸(摄影用语) 彩色还原
春风不度玉门关(证件名) 绿卡
5. 上海电影乐团的作品年表
绝对Hi-Fi 监听终极版 (2006) .... 演奏(与中央乐团合演)
湮没的青春 (1994) .... 伴奏
情人的血特别红 (1994) .... 伴咐则奏
古刹晚钟 (1993).... 演奏
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1991) .... 伴奏
千里寻梦 (1991) .... 伴奏
情归鹭岛 (1991) .... 伴奏
情洒浦江 (1991) .... 伴奏
仇中仇 (1990) .... 伴奏
佛光侠影 (1990) .... 伴奏
天朝国库之谜 (1990) .... 伴奏
大盗贼(动画片)(1989)....伴奏
你爱我吗 (1989) .... 伴奏
童年在瑞金 (1989) .... 伴袜租奏
百变神偷 (1989) .... 伴奏
一无所有 (1989) .... 伴奏
阿潭内传 (1988) .... 伴奏
乱世英豪 (1988) .... 伴奏
死亡客栈 (1988) .... 伴奏
无头箭 (1988) .... 伴奏
在暗杀名单上 (1988) .... 伴奏
匿名电话 (1987) .... 伴奏
不平静的巩巴克 (1986) .... 伴奏
美食家 (1985) .... 伴奏
少年犯 (1985) .... 伴奏
奢香夫人 (1985) .... 伴奏
竹林隐士 (1985) .... 伴奏
最后的选择 (1983) .... 伴奏
贺龙军长 (1983) .... 伴奏
妻子的信 (1983) .... 伴奏
叶赫娜 (1982) .... 伴奏
等到满山红叶时 (1980) .... 伴奏
飞吧,足衡好棚球 (1980) .... 伴奏
海之恋 (1980) .... 伴奏
好事多磨 (1980) .... 伴奏
爱情啊,你姓什么? (1980) .... 伴奏
巴山夜雨 (1980) .... 伴奏
白莲花 (1980) .... 伴奏
半张订婚照 (1980) .... 伴奏
见面礼 (1980) .... 伴奏
蓝色档案 (1980) .... 伴奏
庐山恋 (1980) .... 伴奏
排球之花 (1980) .... 伴奏
琴童 (1980) .... 伴奏
天云山传奇 (1980) .... 其他
我们的小花猫 (1980) .... 伴奏
雪花和栗子球 (1980) .... 伴奏
燕归来 (1980) .... 伴奏
真是烦死人 (1980) .... 伴奏
苦恼人的笑 (1979) .... 伴奏
曙光 (1979) .... 伴奏
母鸡搬家 (1979) .... 伴奏
刺猬背西瓜 (1979) .... 伴奏
好猫咪咪 (1979) .... 伴奏
喵呜是谁叫的 (1979) .... 伴奏
天才杂技演员 (1979) .... 伴奏
奇怪的球赛 (1979) .... 伴奏
熊猫百货商店 (1979) .... 伴奏
斗鲨 (1978) .... 伴奏
山伢子 (1978) .... 伴奏
两张布告 (1978) .... 伴奏
歌声飞出五指山 (1978) .... 伴奏
西瓜炮 (1978) .... 伴奏
象不象 (1978) .... 伴奏
画廊一夜 (1978) .... 伴奏
山羊回了家 (1977) .... 伴奏
阿夏河的秘密 (1976) .... 伴奏
江水滔滔 (1976) .... 伴奏
第二个春天 (1975) .... 伴奏
战船台 (1975) .... 伴奏
春苗 (1975) .... 伴奏
渡口 (1975) .... 伴奏
火红的年代 (1974) .... 伴奏
无影灯下颂银针 (1974) .... 伴奏
一副保险带 (1974) .... 伴奏
渡江侦察记 (1974) .... 伴奏
大潮汛之夜 (1974) .... 伴奏
骏马飞舞 (1974) .... 伴奏
小八路 (1973) .... 伴奏
他们在成长 (1966) .... 伴奏
红旗颂 (1965) .... 演奏(第六届“上海之春”开幕式,与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管弦乐团联合首演)
南方少年 (1965) .... 伴奏
小足球队 (1965) .... 伴奏
小哥儿俩 (1965) .... 伴奏
柜台 (1965) .... 伴奏
黄沙绿浪 (1965) .... 伴奏
这是我应该做的 (1965) .... 伴奏
红领巾 (1965) .... 伴奏
小林日记 (1965) .... 伴奏
年青的一代 (1965) .... 伴奏
舞台姐妹 (1965) .... 伴奏
血碑 (1964) .... 伴奏
丰收之后 (1964) .... 伴奏
画像 (1964) .... 伴奏
路边新事 (1964) .... 伴奏
半夜鸡叫 (1964) .... 伴奏
四点半 (1964) .... 伴奏
冰上遇险 (1964) .... 伴奏
湖上歌舞 (1964) .... 伴奏
红军桥 (1964) .... 伴奏
带兵的人 (1964) .... 伴奏
家庭问题 (1964) .... 伴奏
霓虹灯下的哨兵 (1964) .... 伴奏
青山恋 (1964) .... 伴奏
李善子 (1964) .... 伴奏
水手长的故事 (1963) .... 伴奏
红日 (1963) .... 伴奏
金沙江畔 (1963) .... 伴奏
兄妹探宝 (1963) .... 伴奏
球迷 (1963) .... 伴奏
如此爹娘 (1963) .... 伴奏
自有后来人 (1963) .... 伴奏
槐荫记 (1963) .... 伴奏
长发妹 (1963) .... 伴奏
孔雀公主 (1963) .... 伴奏
金色的海螺 (1963) .... 伴奏
宝葫芦的秘密 (1963) .... 伴奏
北国江南 (1963) .... 伴奏
蚕花姑娘 (1963) .... 伴奏
飞刀华 (1963) .... 伴奏
大李、小李和老李 (1962) .... 伴奏
魔术师的奇遇 (1962) .... 伴奏
女理发师 (1962) .... 伴奏
红云崖 (1962) .... 伴奏
人参娃娃 (1962) .... 伴奏
一条丝腰带 (1962) .... 伴奏
燎原 (1962) .... 伴奏
51号兵站 (1961) .... 伴奏
春催桃李 (1961) .... 伴奏
风雪大别山 (1961) .... 伴奏
红色娘子军 (1961) .... 伴奏
英雄小八路 (1961) .... 伴奏
风流人物数今朝 (1960) .... 伴奏
她们的心愿 (1960) .... 伴奏
激流 (1960) .... 伴奏
六十年代第一春 (1960) .... 伴奏
马兰花 (1960) .... 伴奏
摩雅傣 (1960) .... 伴奏
向阳花开 (1960) .... 伴奏
不老松 (1959) .... 伴奏
好孩子 (1959) .... 伴奏
百岁挂帅 (1959) .... 伴奏
黄浦江的故事 (1959) .... 伴奏
今天我休息 (1959) .... 伴奏
老兵新传 (1959) .... 伴奏
春满人间 (1959) .... 伴奏
地下航线 (1959) .... 伴奏
地下少先队 (1959) .... 伴奏
敢想敢做的人 (1959) .... 伴奏
钢铁世家 (1959) .... 伴奏
林则徐 (1959) .... 伴奏
绿洲凯歌 (1959) .... 伴奏
聂耳 (1959) .... 伴奏
乔老爷上轿 (1959) .... 伴奏
三个母亲 (1959) .... 伴奏
万紫千红总是春 (1959) .... 伴奏
香飘万里 (1959) .... 伴奏
向海洋 (1959) .... 伴奏
爱厂如家 (1958) .... 伴奏
油船火焰 (1958) .... 伴奏
常青树 (1958) .... 伴奏
你追我赶 (1958) .... 伴奏
热浪奔腾 (1958) .... 伴奏
铁树开花 (1958) .... 伴奏
海上红旗 (1958) .... 伴奏
黄宝妹 (1958) .... 伴奏
巨浪 (1958) .... 伴奏
两个营业员 (1958) .... 伴奏
重要的一课 (1958) .... 伴奏
卧龙湖 (1958) .... 伴奏
消防之歌 (1958) .... 伴奏
新安江上 (1958) .... 伴奏
英雄赶派克 (1958) .... 伴奏
第三次试验 (1958) .... 伴奏
第一列快车 (1958) .... 伴奏
典型报告 (1958) .... 伴奏
钢城虎将 (1958) .... 伴奏
钢人铁马 (1958) .... 伴奏
聪明的人 (1958) .... 伴奏
两个巡逻兵 (1958) .... 伴奏
林冲 (1958) .... 伴奏
鲁班的传说 (1958) .... 伴奏
小康人家 (1958) .... 伴奏
平凡的事业 (1958) .... 伴奏
千女闹海 (1958) .... 伴奏
前方来信 (1958) .... 伴奏
三八河边 (1958) .... 伴奏
铁窗烈火 (1958) .... 伴奏
无名英雄 (1958) .... 伴奏
战斗的山村 (1958) .... 伴奏
翠谷钟声 (1958) .... 伴奏
红色的种子 (1958) .... 伴奏
阿福寻宝记 (1957) .... 伴奏
不夜城 (1957) .... 伴奏
洞箫横吹 (1957) .... 伴奏
凤凰之歌 (1957) .... 伴奏
护士日记 (1957) .... 伴奏
海魂 (1957) .... 伴奏
牧人之子 (1957) .... 伴奏
牧童投军 (1957) .... 伴奏
球场风波 (1957) .... 伴奏
雾海夜航 (1957) .... 伴奏
幸福 (1957) .... 伴奏
羊城暗哨 (1957) .... 伴奏
椰林曲 (1957) .... 伴奏
李时珍 (1956) .... 伴奏
两个小足球队 (1956) .... 伴奏
搜书院 (1956) .... 伴奏
落水记 (1956) .... 伴奏
母亲 (1956) .... 伴奏
沙漠里的战斗 (1956) .... 伴奏
谁是凶手 (1956) .... 伴奏
铁道游击队 (1956) .... 伴奏
小白旗的风波 (1956) .... 伴奏
小伙伴 (1956) .... 伴奏
宋景诗 (1956) .... 伴奏
6. 关于教师的一部老电影
没有这样一部电影。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教师题材影片主要有《希望在人间》、《孔夫子》、《哀乐中年》、《不了情》、《表》等,但几乎都没有直接涉及现实教育中的教师形象。
用电影塑造教师形象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开始的。如50年代的《祖国的花朵》、《朝霞》、《春催桃李》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代表作《早春二月》、《园丁之歌》和《决裂》,但此类影片在塑造教师形象上开始呈现出模式化、脸谱化的特点。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教师题材影片逐渐丰富起来。获得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的《苗苗》,对教师题材电影的发展具有突破意义——从《苗苗》开始,教师题材影片越来越受电影界重视。当时反映教师生活的代表作有《春晖》、《晨曲》、《闪光的彩球》、《泉水叮咚》、《虹》、《九月》、《多彩的晨光》、《孩子王》等。这些作品“歌颂园丁”的共同基调,对传播高尚师德、塑造教师职业形象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题材影片曾长期存在题材单一、人物类型化的问题,何群、刘宝林的《上一当》、何群的《凤凰琴》,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等都为突破这一难点作了努力。现在的教师题材电影,更注重在时代背景中演绎教师的个人命运。比如《美丽的大脚》对教师的情感世界和人格魅力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主人公张美丽那段甜蜜又苦涩的“第三者”爱情赋予了人物更多的人性。《我的教师生涯》和《冯志远》也由于更加注重表达手法的多样性,从而使影片具有了不同以往的、厚重的感人力量。
7. 宏霞老公是谁
中新网上海新闻3月5日电(记者 李姝徵 通讯员 王鹏宇)与两名审判员交换意见后,王宏霞当庭宣读了裁决,手起锤落,结束了今天最后一桩官司。回家路上,看着爱人高君发来的“慰问贺电”,她笑笑,这又是一个只有女儿相伴的周末。
1982年生,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的王宏霞,现任职于徐汇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审判员。结婚十年来,这高咐位作训股长的妻子为了家庭,先后辗转千里,工作岗位几经变换,她以执着和爱心,坦然品尝生活的千滋百味,尽心尽力地支持丈手念磨夫工作,无怨无悔地挑起家庭重担。对于王宏霞来说,多年来,不管居住城市、岗位和身份如何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她对“军嫂”这一称谓的倾心付出。
喜结连理,情定龙眠山。
王宏霞与高君的相识,可以说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龙眠山脚下长大的二人,自幼就是同班同学,两家也相距不足百余米。
高中毕业后,高君作为全班唯一入选参军的佼佼者,是在亲人和同学的目送下,意气风发的踏上了远去的火车。入伍之初,每当高君有了困惑和疑问,王宏霞——这位昔日的同桌便成了他最忠实的倾诉对象。王宏霞从柜子里翻出一个生锈的铁盒子,里面装了满满当当一沓信件,她告诉记者,在那个手机通讯还毕斗不发达的年代,书信成了她们联系的唯一方式,这两百多封信,就是她大学四年和高君爱情的见证。
23岁那年,王宏霞面临大学毕业,家里为她张罗的第一件事,便是婚姻大事。一次饭后,父亲斩钉截铁的说道,毕业后一年内必须结婚。此时的高君,刚转改士官没两年,因为训练刻苦、工作突出,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连里把他定为提干苗子,极力推荐他参加明年的士兵提干考核。想想四年来摸爬滚打,好不容易人生之路小有起色,偏偏这个时候爱情却亮了红灯。是复员回家提亲结婚?还是割舍爱人继续在部队奋斗,实现从战士到军官的蜕变?高君进退两难之际,又是王宏霞的深明大义,让他吃下了坚持到底的定心丸。
夏末的一个傍晚,千里跋涉从老家而来的王宏霞,孜身一人出现在营区门口,这让正在打扫卫生的高君又惊又喜。顾不上喝口水,王宏霞开口就说:你安心考警校吧!我已经说服了家人,大学毕业后,先去考研,你放心,结婚的事,我等你。高君喜极而泣,紧紧地把王宏霞拥在怀里许久。只是,令王宏霞没想到的是,这一等,便是7年。
8. “人民艺术家”秦怡才是美的范本,“少女感”正在毁掉女星们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王蒙、秦怡、郭兰英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97岁的秦怡是中国电影界的唯一代表。
尽管跨越了两个世纪,美的标准变来变去,尽管她脸上岁月有痕,体态不再,但在很多人的眼里,她仍然是个美人。与满头银发矍铄的秦怡相比,刘晓庆、赵雅芝、林青霞等根本算不上什么不老女神。她才是,而且是美了一辈子的“世纪美人”。秦怡的美自然、优雅、雍容,更是秒杀时下满眼的网红脸和靠微整维持“少女感”的女星们。
日前,唐嫣宣布怀孕后首晒自拍 ,引发了“少女感”的话题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影坛美女辈出,与王丹凤、周璇、王人美、胡蝶、阮玲玉、舒绣文、上官云珠等明星的美不同,秦怡和张瑞芳等演员没有瓜子脸,五官偏大,但是自有一种大气、端庄之美,尤其是秦怡身上散发出的大家闺秀气质让人过目不忘。
她之所以成了许多人眼中艳羡的美人,是她的德艺双馨、 健康 形象以及安然接受岁月和生活雕刻的淡定与从容,锋芒时能做“花旦”,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能优雅地老去。
变老并不意味着失去女性魅力或减少存在的意义,这才是一个女演员或女人身上应该有的劲头。
1922年,秦怡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大家庭,16岁走向抗战的大后方,开始在舞台上绽放光芒。
在80年演艺生涯,秦怡饰演过《马兰花开》里的拖拉机手马兰、《青春之歌》中慷慨就义的林红、《女篮5号》里敢爱敢恨的林洁、《铁道游击队》里与敌人智斗的芳林嫂、《林则徐》中刚健质朴的阿宽嫂、《海外赤子》里最终同意女儿回来报效祖国的母亲,《青海湖畔》为高原铁路梦而奋斗的女科学家……
秦怡还参与演出了《苦恼人的笑》《上海屋檐下》等多部影视剧。
在很多老观众的心中,即使她出演像《春催桃李》中的老校长、《张衡》中的老妇人等这样的角色,哪怕只有几个镜头,存在感都极强,很多角色至今难忘。
《马兰花开》
《无名氏》中,秦怡饰演赵国英
《遥远的爱》
《铁道游击队》
《雷雨》中的鲁妈
《青春之歌》
在电影《女篮五号》中饰演女主角的母亲,和女主的教练有一段爱恨情仇。影片开创了新中国 体育 题材的先河。
93岁时,秦怡自筹资金、自编自演了电影《青海湖畔》,亲赴高原拍摄,为的是让年轻观众感受科学家们为理想而奋斗、奉献的精神。
95岁时,还在陈凯歌的电影《妖猫传》中饰演了一个见证大唐王朝跌宕命运的老宫女,非常抢镜。
秦怡在自筹资金、自己编剧的电影《青海湖畔》中出演甘于奉献的60岁女科学家梅欣怡。
作为《青海湖畔》中女主角,93岁高龄的秦怡和剧组的年轻人们一起爬雪山上青藏高原拍摄了该片
与时下30多岁甚至40多了仍心心念念追求“少女感”、演偶像剧做主角的女星不同,年轻时的秦怡总是演一些“大嫂”的角色,她说,那时候觉得自己太胖,条件不够,苗条淑女不能演,利索的也不能演。但即便这样她也从不吃减肥药,因为减肥药对身体有损害,“我是把演员作为终身职业的,好体质才能演更长的时间。”
95岁时,在陈凯歌的电影《猫妖传》中出演老年宫女
在秦怡的眼中,角色没有大小之分,只要用心演绎,“跑龙套”的角色也能发出光彩,同样能感受到创作的愉快。“如果每出戏的演员都很认真地把自己作为‘重要一部分’的话,那么这出戏的整体质量肯定是能提高的。”
光影中的秦怡
做演员,很多时候是靠的是一种信念感和使命感。即相信角色塑造好角色和为什么演戏为谁演戏。这一点在秦怡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她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明星,而是一个“演员”,用心演戏的演员。“作为演员,终身追求的理想,应该是把自己从文艺中得到的一切感人的精神力量,再通过自己的表演给予别人”,“有一些精神可以得到弘扬,给人心灵启迪。”这也是她从艺80年,不懈创作的“力量之源”。
在这80年里,不管是主角,还是小角色,在秦怡的演绎下都散发着 健康 、正能量的光芒,她留在观众心中的是一种岁月难以改变的美。
从最佳女主角到终身成就奖,到“人民艺术家”,秦怡获得过很多荣誉
有人说磨难会消磨人的容颜、意志,但在秦怡的字典里,生活给予她的不幸和痛苦,反而锤炼了她的坚强、从容和淡定,成为她美丽的一部分。
秦怡经历了两次婚姻,第一任丈夫对她家暴,第二任丈夫金焰患病瘫痪,她照顾了20多年,直到丈夫去世;儿子从16岁就罹患精神分裂症,秦怡一直照顾了43年,白发人送黑发人。秦怡自己的身体也不好,她说自己做过7次手术,患过脂肪瘤、甲状腺瘤,摘除了胆囊,还患有肠癌……这些磨难足够击垮一个人,但在最无助的时候,她以极大的坚韧接受并克服了这些苦难,“生活给我什么,我就接住它”。
秦怡和丈夫金焰
不灰心不丧志,从容镇定,当她以93岁高龄时秦怡创作完《青海湖畔》,并登上青藏高原拍摄该片时,你能想到周围年轻人的惊叹吗?
她用一种年轻人都自愧不如的心气儿和意志走出了人生的苦难,且在银幕内外忙活着做对 社会 有益的事情。 “我这辈子在工作和家庭上吃苦、受难很多,人家都说我心态好,人终究都有美好生活的愿望。我从不认命,我会分析,就像剥桔子,把这些心结一个一个、一层一层地剥开。”
儿子去世后,她还把剩下的20多万元钱捐给了汶川地震灾区,这对只领工资不拍广告的秦怡而言,是笔不小的数目。
秦怡曾被称作中国的英格丽褒曼
有的人美在容颜,有的人胜在气质。秦怡的美,除了外表,还胜在没有被磨难和时间雕琢的性情和品格,坚韧、慈悲、从容不迫。即便白发迟暮,岁月沧桑,她仍然气度优雅、光彩照人。
放眼如今的演艺圈,太多的女星处于焦灼中,为变老而慌张,为无戏可拍着急。
年轻点的女演员抢着演“傻白甜”,等待剧中的男主们拯救;30+的女演员,总想顶着青春偶像剧主角的光环行走江湖;人到中年的女演员,除了歇斯底里为家庭焦头烂额的角色外,只能尴尬着,一副不被需要的样子。
女演员20岁左右有少女感正常,但当30+、40+的女星们在光阴的流逝和衰老的恐惧中拼命维持着“少女感”,并将此作为共同目标,把“童颜”“冻龄” “少女脸”视为是对自己的最高夸奖,弄到一把年纪了还做资深美少女,演起戏来真真让人出戏。
周冬雨的少女感来自真实和年轻
王子文的少女感与其身材和演技分不开
每每看到甜宠类镜头,或剧集中强行扮嫩,或为了维持少女感把自己整成网红脸的大龄女主角们,等待着高冷、帅气、多金的男主们亲亲抱抱举高高,无限宠溺、爱恋的时候,常常瞬间就掉一地的“小米”。也难怪冯小刚、马伊琍等圈内人对整容之风深恶痛绝,坚决不用整容演员。要知道真正的少女感,不仅只是一张年轻的脸,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不管多少岁都年轻的心态,少女的真诚可爱和女人的成熟魅力并存,是一种常常让人忽略掉年龄的感觉。
一个演员既没有生动的表情又没有少女的情致,即便被整容技术和滤镜弄出张年轻的脸,演出的角色也是漂浮和虚假的,没啥感染力。
嘟嘴卖萌似乎是少女感的标配
如今“少女感”已成为 娱乐 圈里的一种风潮,不少女星从脸面到心理都少女心爆棚,但少女感却没有了。
当你看着屏幕上已然三四十岁的女星们还在撒娇卖萌谈恋爱,而生活中尚未到而立之年的89后自称“老阿姨”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很魔幻?
林依晨的少女感来自其纯净淡雅的气质
人的外貌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没必要惊慌和恐惧。
秦怡给我们示范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演员和艺术家:从容接受生活的磨练,接受自己的不足与衰老,演不了主角就做绿叶,小角色也当主角一样认真去演。怀抱着做演员就是要用好作品给人心灵启迪的信念,即便老了依然有梦想和人生追求,97岁还在琢磨着写剧本。
秦怡的美来自生活的沉淀、演员的责任、信念和追求,她的美也是观众公认的。
有道是,时间从不败美人。从年轻时就演“大嫂”的秦怡没有强拗“少女感”,更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垮,在长达80年的艺术生涯中,她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有关光阴、生活和人生的故事,值得探寻。惟其如此,她才成为万千女性心中“优雅地老去”的代言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宇
9. 49年以后所有国产电影名字
1950年( 27部)
1赵一曼★
2光荣人家
3卫国保家
4红旗歌
5钢铁战士★
6刘胡兰★
7高歌猛进
8辽远的乡村
9内蒙古人民的胜利
10白毛女 ★
11人民的战士
12保卫胜利果实
13在前进的道路上
14吕梁英雄
15鬼神不灵
16民主青年进行曲
17女儿亲事
18和平保卫战
19农家乐
20大地重光
21人民的巨掌
22武训传
23太平春
24思想问题
25我这一辈子★
26腐蚀
27生命交响曲 1951年(17部)
1鬼话
2新儿女英雄传★
3陕北牧歌
4走向新中国
5女司机
6胜利重逢
7团结起来到明天
8上饶集中营★
9海上风暴
10翠岗红旗
11两家人
12我们夫妇之间
13姐姐妹妹站起来
14红楼二尤
15关连长
16彩风双飞
17有一家人家 1952年(8部)
1葡萄熟了的时候
2六号门★
3一贯害人道★
4龙须沟★
5南征北战★
6方珍珠
7美国之窗
8劳动之花 1953年(8部)
1丰收
2草原上的人们 东影★
导演: 徐韬
乌日娜 恩和森 树 海 叶贺 广布道尔基
3结婚
4智取华山★
5金银滩
6为孩子们祝福
7纺花曲
8太阳照亮红石沟
1954年(15部)
1英雄司机
2春风吹到诺敏河
3沙家店粮站
4土地
5无穷的潜力
6一件提案
7鸡毛信★
8斩断魔爪
9三年
10伟大的起点
11淮上人家
12渡江侦察记★
13山间铃响马帮来★
14一场风波
15不能走那条路
1955年( 16 部)
1祖国的花朵
2猛河的黎明
3神秘的旅伴★
4夏天的故事
5平原游击队★
6罗小林的决心
7董存瑞 ★
8怒海轻骑★
9哈森与米加拉
10天罗地网★
11水乡的春天
12青春的园地
13湖上的斗争
14闽江橘子红
15南岛风云
16宋景诗 1956年( 28 部)
1虎穴追踪★
2扑不灭的火焰★
3新局长到来之前
4马兰花开★
5哥哥和妹妹
6马
7妈妈让我出嫁
8皮包
9不拘小节的人 ★
10如此多情
11上甘岭★
12国庆十点钟★
13祝福★
14为了和平
15春天来了
16小白旗的风波
17秋翁遇仙记★
18谁是凶手
19母亲
20落水记
21小伙伴
22李时珍★
23两个小足球队员
24铁道游击队★
25家★
26沙漠里的战斗
27这决不是小事情
28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 1957年( 33部)
1暴风雨中的雄鹰★
2寂静的山林
3未完成的喜剧
4牧人之子
5母女教师
6芦笙恋歌★
7边寨烽火
8寻爱记
9地下尖兵 ★
10复试
11青春的脚步
12羊城暗哨★
13洞箫横吹 海燕
14球场风波
15牧童从军
16海魂★
17椰林曲
18情深谊长★
19女蓝五号★
20雾海夜航
21幸福
22阿福寻宝记
23凤凰之歌
24护士日记★
25乘风破浪★
26不夜城 江南
27战斗里成长★
28水
29柳堡的故事★
30五更寒★
31激战前夜★
32穿山巨龙
33大木匠 1958年(85部)
1花好月圆★
2民兵的儿子
3红孩子★
4水库上的歌声
5党的女儿 ★
6徐秋影案件
7悬崖
8古刹钟声★
9她爱上了故乡
10工地青年
11女社长
12黎明的河边★
13东风
14心连心
15患难之交
16三年早知道
17并肩前进
18画中人★
19列兵邓志高
20服务员
21新的一课
22帅旗飘飘
23春水长流
24伤疤的故事
25快马加鞭
26天下无难事
27红领巾的故事
28春雷
29宝山之歌
30风筝
31上海姑娘★
32生活的浪花
33探亲记
34山里的人
35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36一天一夜
37柳湖新颂
38平凡的事业
39夜走骆驼铃
40红色的种子
41深山里的菊花
42小康人家
43巨浪
44战斗的山村
45翠谷钟声
46聪明的人
47谁是被抛弃的人
48第三次实验
49钢人铁马
50油船火焰
51典型报告
52长青树
53兰兰和冬冬
54三毛学生意
55铁窗烈火★
56大跃进中小主人
57前方来信
58布谷鸟又叫了
59千女闹海
60林 冲★
61大风浪里的小故事
62 20天革个命
63英雄赶派克
64重要的一课
65两个巡逻兵★
66苗家儿女
67长虹号起义★
68鲁班的传说
69三八河边
70爱厂如家
71三个战友
72黑山狙击战★
73长空比翼★
74英雄虎胆★
75渡江探险
76一日千里
77破除迷信
78永不消逝的电波★
79返老还童
80金铃传★
81海阔天空
82狼牙山五壮士★
83县委书记
84阳关大道
85社会主义第一列车
1959年(61部)
1船厂追踪
2钢铁飞车
3康庄大道
4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
5锡城的故事
6笑逐颜开
7试 航
8冰上姐妹
9五朵金花★
10风从东方来
11草原晨曲★
12朝 霞
13黄河飞渡
14云雾山中★
15青云曲
16海上神鹰
17金玉姬
18换了人间
19战火中的青春★
20流水欢歌
21前 哨★
22林家铺子★
23无名岛★
24矿灯
25飞越天险
26风暴
27青春之歌★
28水上春秋
29粮食
30绿州凯歌
31好孩子
32黄浦江的故事
33聂耳★
34今天我休息★
35万紫千红总是春★
36向海洋
37乔老爷上轿★
38林则徐★
39老兵新传★
40钢铁世家★
41春满人间 ★
42沙漠追匪记★
43地下少先队
44香飘万里
45地下航线 ★
46不老松
47回民之队★
48江山多娇
49海鹰★
50万水千山★
51烈火真金
52英雄岛
53赤峰号
54友谊
55战上海★
56渔岛之子
57雪海银山
58天山歌声
59敢想敢做的人
60你追我赶
61两个营业员 1960年(47 部)
1鸿雁
2太阳刚刚出山
3昆仑铁骑
4再生记
5铁道卫士 ★
6烽火列车★
7神秧手
8羌笛颂
9我们是一代人
10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11五彩路
12以革命的名义★
13春暖花开
14耕耘播雨
15红旗谱★
16革命家庭★
17六十年代第一春
18闯 关
19激 流
20马兰花★
21摩雅傣★
22她们的心愿
23风流人物数今朝
24向阳花开★
25十二次列车
26三八线上★
27林海雪原★
28红鹰展翅
29勐垅沙★
30奇 袭★
31英雄诗篇
32新队员
33慧眼丹心
34碧空银花
35永恒的友谊
36抗旱曲
37草原风暴
38两代人
39嘉陵江边
40亲 人
41父子俩
42革命风暴战胜龙卷风
43他们在战斗
44绣江山
45刘三姐★
46十级浪
47 地下航线 ★ 1961年(20 部)
1马戏团的新节目
2万 椿
3冬 梅
4暑假的礼物
5洪湖赤卫队★
6暴风骤雨 ★
7北大荒人
8 51号兵站★
9枯木逢春★
10春催桃李
11红色娘子军★
12英雄小八路★
13突破乌江★
14碧空雄师
15巴山红浪
16延安游击队
17达吉和他的父亲 ★
18远方星火
19风雪大别山★
20鸡毛飞上天 1962年(22部)
1七天七夜
2甲午风云★
3炉火正红
4花儿朵朵★
5昆仑山上一棵草 ★
6停战以后 ★
7阿娜尔罕
8锦上添花★
9李双双★
10魔术师的奇遇★
11女理发师★
12燎 原
13大李小李和老李 ★
14东进序曲 ★
15哥俩好★
16槐树庄★
17地雷战 ★
18鄂尔多斯风暴
19碧海丹心 ★
20英雄坦克手
21南海潮
22生命的火花 1963年(28 部)
1冰山上的来客★
2自有后来人
3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4满意不满意 ★
5两家人
6冰雪金达莱
7汾水长流
8红河激浪
9早春二月★
10小兵张嘎 ★
11兄妹探宝
12飞刀华★
13如此爹娘
14北国江南
15红 日 ★
16水手长的故事★
17金沙江畔 ★
18宝葫芦的秘密 ★
19蚕花姑娘 ★
20球迷
21野火春风斗古城★
22农奴★
23抓壮丁★
24怒潮 ★
25夺印 ★
26跟踪追击 ★
27桃花扇 ★
28七十二家房客 ★ 1964年(24部)
1独立大队 ★
2兵临城下 ★
3英雄儿女★
4南海的早晨
5女跳水队员
6小 铃 铛★
7青年鲁班
8小二黑结婚 ★
9千万不能忘记
10草原雄鹰 ★
11青山恋
12阿诗玛 ★
13丰收之后★
14白求恩大夫
15家庭问题
16霓虹灯下的哨兵★
17李善子
18血 碑
19岸边激浪
20带兵的人
21雷 锋★
22分水岭
23逆风千里 1965年(21部)
1山村会计
2浪涛滚滚
3三进山城 ★
4小足球队
5景颇姑娘 ★
6黄沙绿浪
7特快列车 ★
8这是我应该做的
9青松岭 ★
10年青的一代 ★
11路考
12柜台
13烈火中永生 ★
14舞台姐妹 ★
15山村姐妹
16打击侵略者★
17红色背蒌
18苦菜花 ★
19龙马精神
20秘密图纸 ★
21地道战 ★
22天山的红花 ★ 1966年中国拍摄的电影
1雁红岭下 ( 长影 导演 常甄华 主演 赵文瑜 张园 史健 )
2红色邮路
3女飞行员
4红石钟声
5他们在成长
6大浪淘沙
7战洪图★ 1966-1970年间主要拍摄反映各条战线伟大成就的纪录片,片名都是《新闻简报》第XX期,一般都不长,在放映其它国产或者外国电影(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拍摄的)之前放映。1970年2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1部:《智取威虎山》(京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1部:《红灯记》(京剧)1971年2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1部:《红色娘子军》(舞剧)
长春电影制片厂1部:《沙家浜》(京剧)1972年5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与上海电影制片厂合拍1部:《海港》(京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1部:《龙江颂》(京剧)
上海电影制片厂1部:《白毛女》(舞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1部:《红色娘子军》(京剧)
长春电影制片厂1部:《奇袭白虎团》(京剧)1973年4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与上海电影制片厂合拍1部:《海港》(京剧,重拍)
长春电影制片厂3部:
《艳阳天》、《战洪图》、《青松岭》1974年17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4部:
《杜鹃山》(京剧)、《侦察兵》、《南征北战》(重拍)、《送货路上》(湖南花鼓戏)
上海电影制片厂4部:
《火红的年代》、《无影灯下颂银针》、《渡江侦察记》(重拍)、《一副保险带》
八一电影制片厂2部:
《闪闪的红星》、《平原作战》(京剧)
长春电影制片厂5部:
《创业》、《钢铁巨人》、《平原游击队》(重拍)、《向阳院的故事》、《半篮花生》(越剧)、
珠江电影制片厂1部:《沙家浜》(粤剧)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部:《园丁之歌》1975年24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6部:
《决裂》、《海霞》、《红雨》、《草原儿女》(舞剧)、《烽火少年》、《渡口》(河北梆子)
上海电影制片厂6部:
《战船台》、《春苗》、《第二个春天》、《小将》、《人老心红》(淮剧)、《拣煤渣》(淮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4部:
《沂蒙颂》(舞剧)、《激战无名川》、《红灯记》(维吾尔语歌剧)、《雷雨之前》
长春电影制片厂5部:
《金光大道(上集)、《车轮滚滚》、《长城新曲》、《黄河少年》、《沙漠的春天》
西安电影制片厂2部:《碧海红波》、《阿勇》
珠江电影制片厂1部:《小螺号》1976年40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7部:
《反击》、《山花》、《沸腾的群山》、《宝莲灯》(上、下集,河北梆子)、《青春似火》、《牛角石》、《海上明珠》
上海电影制片厂13部:
《欢腾的小凉河》、《年轻的一代》(重拍)、《磐石湾》(京剧)、《征途》、《难忘的战斗》、《江水滔滔》、《审椅子》(京剧)、《新风歌》、《金锁》、《阿夏河的秘密》、《管得好》(吕剧)、《三定桩》(莱芜梆子)、《小店春早》(黄梅戏)
八一电影制片厂4部:
《南海长城》、《红军不怕远征南——长征组歌》(舞台艺术片)、《南海风云》、《红云冈》(京剧)
长春电影制片厂7部:
《雁鸣湖畔》、《芒果之歌》、《长空雄鹰》、《锁龙湖》、《山村新风》、《金光大道》(中集)
西安电影制片厂1部:《开山的人》
珠江电影制片厂3部:《枫树湾》、《山里红梅》、《红霞万朵》(黄梅戏)
峨嵋电影制片厂2部:《寄托》、《春潮急》
广西电影制片厂1部:《主课》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部:《两张图纸》(湖南花鼓戏) 暂时只能从网上找到1950-1976年的电影,仅供参考。
10. 记得黑白片《渡江侦察记》吴老贵吗乐观老班长,妻也是知名演员
【千名老电影人寻踪(60)——齐衡】
No.1
“你们记着,把情报送过去以后,对天空打三发红色信号弹,我们准备在江边青龙山、狮子山一带等待着你们的信号,我们回答你们的信号是三 堆火光!”“我希望能看见你们的信号!”“我们也希望能看见你们的火光!”
对于看过1954年黑白片《渡江侦察记》的朋友来说,这段对话大家应该比较熟悉。这行弯是李连长、刘四姐在与班长吴老贵、小马握手告别时说过的一段话。
这个“情报”太重要了,大军后天就要渡江,如果不能将敌人的榴弹炮阵地处理掉,我军就要遭到敌人炮火的巨大杀伤。所以,李连长要求吴老贵、小马无论如何“要在明天拂晓以前送过江去,不然就来不及了。”
吴老贵、小马接受了任务,向长江大堤摸去,但终被敌人发现,吴老贵壮烈牺牲,小马渡过江去,将情报及时送达江北……
而这位班长吴老贵的饰演者,则是著名演员齐衡。
齐衡饰演的吴老贵是《渡江侦察记》中我侦察班班长,乐观幽默,是一个故事大王。他热爱自己的妻子桂花,向往幸福和平的日子,但为了将重要情报送过江去,和敌人顽强战斗,最后英勇牺牲。
No.2
齐衡,原名齐梦非,1912年出生于辽宁沈阳,原籍山东招远。九一八事变后,考入上海大夏大学,后辍学,加入上海中国艺术供应社和济南山东省剧团。
抗日战争爆发后,齐衡奔赴后方,先后在西安、成都等地剧团担任演员,宣传抗日救亡。抗战胜利后,随中电三厂赴北平。
齐衡参演的第一部电影,是沈浮执导,白杨、谢添等主演,1946年上映的电影《圣城记》,从此,他踏上了电影之路。之后,参演过《白山黑水血溅红》《大团圆》《万家灯火》等影片。
新中国成立后,齐衡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成为一名专职电影演员。50年代,是他电影生涯的黄金时期。50年代前期,齐衡先后在《胜利重逢》中饰演房东老乡、《团结起来到明天》中饰演警备司令、《金银滩》中饰演王隆生等角色。
1954年上映的《渡江侦察记》,是齐衡的重要代表作。为了拍好吴老贵在江边牺牲这场戏,齐衡天天在地上练习爬行,甚至连裤子都磨破了。
No.3
之后的几年,齐衡先后主演、参演了《水乡的春天》《湖上的斗争》《小伙伴》《为了和平》《阿福寻宝记》《雾海夜航》《秋翁遇仙记》《铁窗烈火》《钢铁世家》《地下航线》等电影。
尤其是1957年,齐衡在神话故事电影《秋翁遇仙记》中,主演了爱花如命的秋翁。也就在这一年,齐衡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
60年代,齐衡还先后在《春催桃李》中饰演了唐主任、《鸡毛飞上天》中饰演了王书记、《燎原》中饰演了张老耿、《金沙江畔》中饰演了金万德等。
齐衡的妻子是当年的上影演员、导演殷子。殷子1918年出生,原名项爱如,浙江瑞安人。1936年4月在南京国立戏剧学校特别班毕业,毕业后参演了大量舞台剧的演出。
抗战胜利后,殷子入“中电”三厂任演员,拍摄了《圣城记》《追》等电影。1950年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名演员。1956年由演员组调导演组,担任过《小伙伴》《阿福寻宝记》《兰兰和冬冬》《尘核好孩子》《周信芳舞台艺术》《宝葫芦的秘密》的副导演。1965年,殷子独立执导了影派带掘片《柜台》。1983年在上海艺术研究所拍了电视剧《青春脚》,1984年应聘编导上下集电视剧《夕阳情》,1985年完成电视连续剧《夜上海》的导演工作。
1972年,著名演员齐衡因病去世,享年刚满60岁。
向齐衡老艺术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