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本人在做霍山县的规划项目,请大家提供点有关霍山地域文化特点的资料,最好能和汉文化或唐文化扯上点关系
霍山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面积2043平方公里,人口36.7万,辖16个乡镇、130个村、15个社区,属北亚热带温湿季风区,植被丰富,物种众多,森林覆盖率达71.5%,生物物种多达6500余种,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完备、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珍稀物种丰富的天然基因宝库。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药材、茶叶、蚕桑、毛竹、水电、板栗、森林等自然资源,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的美誉。 下辖地区: 衡山镇,佛子岭镇等 面积: 2043平方公里 人口: 36.5万 霍山历史悠久,上古时期名为英,相当于诸侯国。早在春秋时期就设有潜邑,汉代设为潜县,隋朝始称霍山县。霍山人杰地灵,民俗风情,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精美的华章;霍山英雄辈出,曾有数十位杰出人物名垂二十五史。霍山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霍山风光旖旎,景色宜人。海拔1774米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雄踞境内,“新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水库镶嵌其中,汉武帝敕封的小南岳号称皖西第一山,“江北小黄山”铜锣寨集奇松、怪石、湖光、云海、瀑布、温泉之大成,还有南岳天池、六万晴霞、西山瀑布、文峰古塔、明代文庙、宋窑遗址、九桠古枫和“卧大佛”、“睡美人”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 安徽霍山是著名的茶乡、酒乡、生态之乡,是山城、古城、宜居之城,是大别山脚下的一颗耀眼的明珠,这里有安徽“三黄”之一——黄芽茶,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迎驾贡酒。近几年,霍山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综合县力从本世纪初的全省第49位跃居到2009年的第11位,多项经济指标跨入前10列;是环境质量状况最好的时期,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生物物种多达6500种,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多年保持100%,37万城乡居民喝的全是Ⅰ类“山泉水”,环境质量状况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前5位。秀美的青山绿水吸引着各方游客,年接待量以30%的速率增长,被众多游客或外商投资者称赞为“中国的瑞士”,是投资兴业的福地,是休闲旅居的乐土,是名副其实的“汇碳之源”,天然氧吧。2010年元月,霍山通过环境保护部国家级生态县考核验收,成为中国第4个、中西部地区第1个国家级生态县,还是2010中国生态文明示范县。 霍山位于安徽省西部偏南,淮河一级支流淠河的源头区,县域面积2043平方公里,人口37万,辖16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霍山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设有潜邑,汉代改为潜县,隋朝始称霍山县。霍山是山区、库区、革命老区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雄踞境内,新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水区镶嵌其间,拥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处,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叶水电乡”之美誉。 如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00平方公里,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三大水库及其上游水质常年优于Ⅱ类标准,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多年保持100%。在城区,文峰、文庙、红源广场、淠阳湖公园,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理想去处;穿城而过的柳林河、幽芳河、喜鹊河三条自然河流全面美化亮化;世林花园、嘉利新城等一大批现代化生态型住宅小区比邻相望,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平方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卫生填埋场等一大批环保基础设施投入运行使用。在村镇,伴随着文明、生态村镇的创建,全县16个乡镇有13个被环保部授予国家级生态乡镇,125各村有104个实现了“户保洁、组收集、村转运、乡镇处理”生活垃圾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整治工作全面推进。近年来,霍山还相继被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色小康县、安徽省首届十佳环境优美县等,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 霍山县辖12个镇、4个乡:衡山镇、佛子岭镇、下符桥镇、但家庙镇、与儿街镇、黑石渡镇、诸佛庵镇、落儿岭镇、磨子潭镇、大化坪镇、漫水河镇、上士市镇、单龙寺乡、东西溪乡、太平畈乡、太阳乡。 霍山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23种矿产40多个矿点,潜在价值1600多亿元。已开发金矿、花岗石、石英、矿产资源 萤石等9个品种,其中年产黄金100公斤。 矿产开发利用条件: 由于我县近些年大力实施公路村村通和电话村村通工程,因此矿产资源开发的交通条件、通讯条件较好,我县电力资源丰富,有充足的电力保障,水资源也比较丰富,加之劳动力相对价格比较低廉,因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条件较好。 1985年中药材资源普查统计,中药材共有1735种,其中常用中药200多种。经过近20年的变化,全县中药材除少数引种栽培品种由于自然条件不适或后来的市场变化而淘汰外,大部分地道、名贵药材都有了较大发展,部分品种如霍山石斛、天麻、茯苓、灵芝等生产情况良好;野生药材由于生态保护的不断增强,资源蓄积量逐年增多。经调查了解,全县中药材蕴藏量达8000万公斤,其中家种药材占25%,野生药材占75%。在所产的200多种常用中药中,人工种植(养殖)品种占20%,其它均为野生药材品种,其中年产量在10万公斤以上的有葛根、鱼腥草、断血流、贯众、虎杖等;年产量在5万公斤以上的有野菊花、夏枯草、连钱草、益母草、仙鹤草、矮地茶、红藤等。 (二)中药材生产情况。 1、种植(养殖)品种。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县的药材生产主要集中在大宗、地道、名贵,生产技术普及,产量相对稳定,市场销路广阔的品种,主要有:茯苓、天麻、灵芝、杜仲、厚朴、山茱萸、辛荑、山栀、金钱松、葛根、桔梗、丹参、苍术、白术、射干、玄参、皖贝母、霍山石斛、灵猫香、麝香等,其它还有款冬花、木鳖子、紫苏子、鸡冠花等。 霍山素有江北毛竹第一县之称。霍山县现有毛竹林面积231967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10.5%,总立竹霍山毛竹 量3600万株,平均每亩立竹株数156株,平均胸径9.6厘米,最大胸径17.8厘米,年可采伐量400万根。霍山县毛竹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乡镇:诸佛庵镇8.1万亩,佛子岭镇4.1万亩,大化坪镇3.2万亩,黑石渡镇2.5万亩,落儿岭镇1.4万亩,单龙寺乡0.7万亩,衡山镇0.7万亩,磨子潭镇0.6万亩。桃源河和白莲岩被命名为“安徽竹子之乡”。霍山县虽处于中国毛竹自然分布的北缘,但大别山区特有的小气候条件和立地条件为毛竹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使霍山毛竹具有茎粗、干直、梢惯、质韧、壁厚、抗性强等优点,深受建筑业和竹加工业的青睐。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竹农良好的养竹、爱竹习惯,使霍山县的毛竹资源不断扩大,成为安徽省江北地区毛竹资源第一大县,在全省位列第三,是面向销区运距最短的商品竹生产基地县。 毛竹系列工艺品取之天然毛竹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精制而成;具有外观典雅,古朴返真,融装饰、实用、观赏于一体,是旅游产品经销商之首选。 主要竹制品有:1、保健竹茶杯:泡茶不发黄,有竹香、茶香溶为一体。 2、保健竹茶筒:精品茶叶,极品包装,乃绿色饮品有着纯天然古朴黄雅的外观。 3、青竹笔筒: 古朴大方,乃文人墨客的书房必备之品。 4、竹香炉、烟缸、花瓶、小动物等:精巧玲珑,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情调。 霍山黄芽茶受到古今伟人、名人的青睐。据民国《霍山县志》记载:民国四年,武汉茶庄来霍山收购“抱儿钟秀”黄芽,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获金牌奖。建国后人民政府更致力于恢复 和发展茶叶生产,现在茶园面积已达10万亩,为安徽省主要产茶县之一。从七十年代起,先 后恢复了黄芽、菊花茶、小岘春等历史名茶;新开发了翠芽、雨花茶、银针等高档茶。出口炒青、霍山翠青、霍山黄芽获得了省优、部优名茶称号。? 曹雪芹笔下的霍山茶?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贾府喝茶进行了描述,文中写道:“贾府中常喝养生茶,六安茶是贾宝玉最爱喝的养生茶”。明代文霍亨《长物志》曾注:“此茶产于六安州霍山县宜人药品 茶之本性实佳”。 张星焕称诸佛庵仙人冲的茶为“仙人茶”。这位清朝文学家、旅行家在《皖游记闻》中曰:“霍山仙人冲以左元放故里得名,如今左姓最多,皆为元放之后裔也。其地产石灰……亦产茶,贾人美其名曰‘仙人茶’”。 郑板桥作联赞誉菊花茶 扬州八怪之一,清诗人、画家郑板桥,生平嗜霍山菊山茶。郑板桥曾作联云:“白菜青盐芡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可见菊花茶是他的生活必需品。安徽茶叶专家陈椽教授考证此茶 主要产于霍山诸佛庵、品质极佳。近年当地恢复了这一名茶,颇受顾客青睐,1990年一李姓 台商一次就订购1000公斤。? 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霍山在宋代时,年出售茶叶已超过五十万斤,占 当时全国出售茶叶总量的百分之五这位北宋政治家、科学家在该书记载:“国朝六 榷货务:十三山场都贡茶。岁一千五十三万三千七百四十七斤半,租额钱二百二十五万四千 四十七贯四十……。霍山山场卖茶五十三万二千三百九斤,卖钱三万五千五百五十五贯四百 八十九。? 欧阳修称:自唐代开始霍山黄芽就上贡朝廷,他在《新唐书》中记载:“寿州、寿春郡士贡丝、布匹、茶、生石斛”。从这位唐代大文学 家 记述中,可以看出霍山茶叶,唐时即为贡品。因当时霍山属寿春郡,茶、石斛均为霍山出产 。(霍山古时曾属寿春)。 高一涵身回故园赞新茶高,六安人,爱国主义教育家。1956年6月到佛子岭水库参观,时值茶市旺季,沿途欣赏新茗,触动情怀,赋诗表达回乡之情。诗曰:“云雾山中旭日红,饱赏新茗腋生风,茶歌声里闻乡语,真个身回故园中”。 孔德成为李传轼《中国茶诗》题名李传轼生长在茶叶之乡霍山,长期从事 茶叶工作,编辑《中国茶诗》一书在台湾出版。中华九大仙草之首——霍山石斛 中国药典会委员,石斛属研究专家包雪声教授在《中华仙草之最--霍山石斛》一书前言开篇语中就霍山石斛 说道:“如果说世界上确有什么仙草的话,我们认为这种仙草应当是霍山石斛。”道家经典《道藏》曾把霍山石斛、天山雪莲、三两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茯苁、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等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且霍山石斛名列之首。 霍山石斛历史上一直贵为皇室专用,皇帝们为了长生不老而用霍山石斛炼制长生丹。现在成为贵族们争先到原产地抢购的养生保健佳品。霍山石斛历史上被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救命仙草”现代人尊称为“中华仙草之最”“健康软黄金”,用霍山石斛加工的饮品--枫斗,被称为“枫斗之王”。 霍山石斛的现状 霍山石斛主产于大别山区的安徽省霍山县,属未进化的的气生兰科植物,大多生长在云雾缭绕的悬崖峭壁崖石缝隙间和参天古树上。由于其生长条件极为苛刻和长期无节制采集,产量很少只能作为国家、省、县的礼品,市场根本无法买到。1987年,国务院将其视作植物中的大熊猫,列为野生药材二级保护品种。近几年,霍山县委、政府加强了霍山石斛的管理,加大了霍山石斛基地的投入。使模拟霍山石斛生长环境的野生基地大幅度地增加,产品也有了少量供应市场。 小河鱼 铜锣寨山高岭大,小河溪流众多,盛产无污染的小河鱼。小河鱼长15厘米左右,先去内脏,洗净,再炕干,最后曝晒数日即可。铜锣寨名菜“青椒小河鱼”,色香味形俱佳,鲜爽可口,回味悠长。 蒿子粑粑 以蒿子、米粉、腊肉为原料精制而成,蒿子粑粑,口感香脆,味鲜色美。 霍山县对蒿子粑粑有着美丽的传说,即“鬼节”与蒿子粑粑。在安徽省霍山县,民间有句俗语叫“三月三,鬼下山!”。 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阳间和阴间之间的界限没有现在这样的森严,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阳间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阴间看看,方便得就象走亲戚一样。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阴阳生死之间的界限更加宽松了。三月初三晚上,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街小巷挤满着华丽的鬼魂。随处可见龙灯、狮舞、高跷、花船,其热闹繁荣非人间的春节可比,因而在这天晚上,人的魂魄经受不了阴间的诱惑,纷纷到鬼市去游玩,他们有的游荡于街头巷尾观灯看戏;有的在酒楼茶肆喝酒听曲;有的趁机去望从未见过面的列祖列宗。待到雄鸡报晓,鬼市收市时,大多数的游魂心满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躯体。少数游魂乐而忘返,就留在阴间了。翌日,阳间一片哭声。我们为那些魂魄不归的亲人请来和尚道士念经画符招魂。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经文符咒能招回一些不贪玩的游魂,一些玩性大的在七天身体腐烂后,就长离人间了。因此,农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间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们称为“鬼节”。 不管人们如何恐惧,每年三月三的“鬼节”还是照常光临。“鬼节”前夕,人们都拥到庙里烧香磕头,祈求神灵菩萨保佑。人间浓烈的香火,直冲到观音菩萨的莲花座前。观音掐指一算,知道了人间烧香的原委。一天晚上,她托梦给一个老奶奶:“我是南海观音菩萨,知道人间有难,特来拯救你们。我增你仙草一株,用它和面做粑粑吃下,三月初三保管无恙。 老奶奶一觉醒来,手里果然拿着一株青茸茸的小草,仔细一看,跟地里长的青蒿一样。她把观音菩萨托梦赠草的事告诉乡亲,大家都很欢喜,忙到地里去采摘青蒿,磨面做粑粑吃。说也奇怪,凡是三月三吃了蒿子粑粑的人都平平安安地过了“鬼节“关。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各地,每年三月三前夕,姑娘妇女就成群结队到山间地里采摘青蒿做粑粑。直到现在,霍山民间还有三月三吃蒿子粑粑的习俗。 白马尖 海拔1774米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雄踞霍山境内,“远东第一坝”佛子岭水库镶嵌其中,汉武帝敕封的小南岳号称皖西第一山,“江北小黄山”铜锣寨集奇松、怪石、湖光、云海、瀑布、温泉之大成,还有南岳天池、六万晴霞、西山瀑布、文峰古塔、明代文庙、宋窑遗址、九桠古枫(已有350年)和“卧大佛”、“睡美人”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霍山就像一个容颜俊秀的俏丽佳人,永远透着一股特有的神韵美。
『贰』 霍州影剧院在哪里
霍州影剧院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解放西路,是一座现代化的多功能演艺场所。该影剧院指庆扒建筑面唯昌积达到了1.2万平方米,拥有一座1200个座位的大剧场和差闷一座300个座位的小剧场,同时还设有多个排练厅和演出厅。霍州影剧院采用了现代化的音响、灯光和舞台设备,能够满足各种演出和活动的需求,是霍州市文化艺术交流和展示的重要场所之一。此外,影剧院周围交通便利,周边设有公交车站和停车场,对于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来说非常方便。
『叁』 平遥古城正月十三去人多吗
多,一、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综合通讯运营商和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专项调查数据测算,“春节”假日期间全省共接待国内游客1907.4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2.14亿元人民币。根据山西移动公司旅游大数据平台监测及数据反推全网,假日期间,全省重点监测的44个景区及周边游客数累计达90.45万人次,其中接待前五位的景区分别是忻州古城、太原市动物园、平遥古城、汾阳贾家庄、碛口古镇。
依据电信假日旅游大数据分析结果,56.26%的游客来自省内,43.74%的游客来自省外。“春节”假日,我省出游人数逐日增多,正月初三、初四达到出游高峰。这一特征与2019年等正常年份的流量趋势相同,假日中期走亲访友频繁,客流量出现高峰。
图 1 春节假日全省接待人次数
(单位:万人次)
全省“春节”客流流向,省外游客以陕西、北京、内蒙古、江苏居多,省内游客依然保持以太原为中心城市的客流外溢特征。从接待量上看,吕梁、忻州、运城接待人次较多。
二、假日游客行为分析
依据山西省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春节假日专项调查数据结果,近90%的被访者不同程度地受到疫情影响改变出游行为,仅有10%的被访者表示没有受到影响。在受到影响的被访者中50%的游客不计划远距离出游,21.96%的被访者受疫情影响临时取消出枣衫游计划。57.06%的出行游客选择10-50km的周边游,32.41%的游客选择省内游;54.05%的游客出游动机为观光与休闲,37.20%的游客出游动机为探亲访友;参观文化场馆的游客比例高达68.10%,其中电影院、博物馆、文化街区、图书馆成为游客文化休闲的主要选择,餐饮、购物、交通成为游客消费主项,登山徒步、民俗古镇、城市休闲成为游客出游的主要偏好。
三、假日旅游市场特点分析
“春节”期间,全省文化旅游系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主题活动,推出一批精品文化旅游服务产品,极大满足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旅游休闲需求。
(一)特色活动年味十足
太原市推出“乘坐地铁2号线,品读艺术长廊里的山西好风光”都市休闲游线路,受到市民欢迎;蒙山景区推出“年味蒙山”民俗活动,游客可以体验打卡闹春、历史文化长廊、美食品春等。忻州古城举办“中国年在忻州”系列主题活动,推出传统的年货大餐、互动沉浸式演出及别出心裁的民俗演绎等。吕梁汾阳贾家庄第四届恐龙灯会,以赏花灯、逛庙会、尝美食、看非遗表演、穿越恐龙世界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交城如金温泉景区2021新春会,以登云景平台、赏璀璨灯光,看民俗表演、玩网红游乐等打造全新赏玩体验。晋中市介凳茄腔休张壁古堡举办“地道中国年,张壁健康行”系列活动,榆次老城春节庙会推出玩龙灯、踩高跷、民间舞蹈、天幕宫灯、夜间灯光秀等活动,平遥县横坡村以“寻找年俗、感受传统、实践文明”为主题举办中国年“我在横坡过大年”活动,传承千年民俗民风,让游客充分感受传统年俗魅力。皇城相府景区推出了“玩文化‘潮’年,‘趣’皇城相府”主题庙会文化游活动,推出创意互动、“线上打卡、线下体验”、非遗表演、非遗市集、特色美食、花车巡游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参与。洪洞大槐树第十五届民俗中国年活动以“游山西读历史,回老家过大年”为主题,举办新春花灯赛和夜游民俗村主题趣味活动,丰富游客体验。运城解州关帝庙景区举办“平安吉祥迎新春·关帝庙里过大年”主题活动,岚山根·运城印象景区打造春节民俗文化旅游年活动,邀请游客看年戏、观年灯、品美食、享年乐。
(二)就地过年乐享非遗
太原市春节期间启动“并州非遗春节抖音视频挑战赛”,推出非遗寻味年俗、美食展播;太原市植物园推出“非遗文创植物园”文创市集。大同市举办2021“古都大同,过年有戏”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活动,让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带给游客更多的年味。晋中市推出非遗体验游精品旅游线路;平遥县开展“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线上活动。临汾市举办“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临汾非遗新春直播活动,平阳木版年画、霍州面塑、太平绣球、汾城小米醋、万安酱菜、赵城卤肉制作技艺等22项非纳渗遗项目参加抖音及拼多多直播,手工粗布、剪纸、酱菜、卤肉、年画、小米醋、紫砂壶等七十余个产品上线拼多多平台进行线上销售。运城市推出“非遗进景区欢乐过大年”主题活动,在解州关帝庙、运城盐湖、舜帝陵、永乐宫、圣天湖、大禹渡、普救寺、鹳雀楼、李家大院、司马光祠等10个景区,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了年画、剪纸、糖人、面塑等一批年味浓郁、独具特色的优秀非遗项目技艺,让游客在互动体验中深入了解认识非遗项目的核心工艺和重要价值,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云游三晋智享惠民
“春节”期间,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2021年“文化乐万家,云上过大年”示范展示活动,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积极推广“点单式”服务,提供年俗、“村晚”、晋剧等特色服务,各景区利用短视频和VR等多媒体开展云端展示推广活动,因地制宜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地道山西味。山西省图书馆推出五大类41场春节主题线上活动,包括名家线上讲座、公众线上观展、线上推荐优秀读物、线上互动等;山西省文化馆推出“文化乐万家,云上过大年”新春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太原晋祠博物馆推出“千年古韵写意晋祠—线上互动展示系统”“身临其晋—线上晋祠 VR 虚拟现实之旅”“云游览·云看展—晋祠博物馆线上展览”等系列线上展览活动;太原市文化馆推出“云看展、云学习、云参与、云体验”等34场文化活动;太原市图书馆开启“太图年礼”云派送,推出六大系列35场线上活动。大同市推出线上VR全景展示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大同古城、大同博物馆等,让更多游客饱览大同浓厚文化遗产、自然风光。阳泉市推出了2021“品阳泉年味 想家乡好礼”新春推荐活动,以“线上直播+线下推介”的方式,掀起一波文旅产品销售热潮;阳泉市图书馆“品传统经典,过文化大年”线上主题活动,推出诵读打卡、传统文化知识线上答题、“我学传统文化”征文等活动。晋中市图书馆启动了线上“云”五进、线上“云”沙龙、畅游“读书季”等线上读书活动。临汾市文化馆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开展公益课堂;临汾市图书馆线上分享“临图讲坛视频”,开展名家谈传统文化线上直播系列活动,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乐享高品质文化生活。
四、旅游市场秩序及安全生产情况
省文旅厅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和春节假日文化旅游市场工作要求,周密部署假日文化旅游市场工作,认真落实“限量、预约、错峰”开放要求,持续推进公共文化场所和旅游景区预约制度,节前组成检查小组分赴各市对重点文化旅游场所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假日文化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有序。
春节假日期间,省文旅厅对文化旅游市场运行情况严密监测,各级文旅部门共出动648个检查组,出动检查人员5435人,检查企业4268家。全省各级文化市场投诉举报处理机构共接听消费者咨询电话63起,受理和处理投诉举报7件,已全部办结。
来源:FM90.4山西综合广播
图文制作:山西广电融媒体
编辑:寻真
审核:加强
来源:山西广播电视台 平遥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