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影院声学装修要求
电影院声学装修要求
电影院的音响效果和隔音效果影响着观众的视听感受。声学问题不处理,观众的观影体验不会好,电影院的未来也不会很好。因此,需要对影院进行相应的声学装饰和吸声隔音改造,以保证影院的声学效果。
电影院声学
一、电影院声学装修
电影院的声学装修包括很多方面,包括位置布局、混响设计和室内噪声控制。通过影院内部位置的声学改造,提高室内声学效果。包括主墙、吊顶、门窗、地面等位置。
室内结构布局,通过调整室内座椅、材质的位置,消除声音聚焦和回声的问题;电影院应该做声学设计,否则会有很大的颤动回声。一般墙体采用强吸声、不规则墙体结构处理。
二、电影院吸隔音改造方案
1.对于电影院的墙面,一般采用吸音隔热材料直接覆盖表面,或者有时在墙面上铺设龙骨,然后填充吸音隔热材料,再在表面铺设阻燃装饰层。
2.门窗对吸声和隔音有很大的影响。电影院使用特殊的隔音门窗,一是可以保证室内外噪音互不影响,二是不影响室内声学效果。
3.电影院天花板采用吸音材料等空间吸声体,如岩棉、石膏板等。这可以有很多种用途,包括用龙骨填充吸音材料,形成平坦的天花板。此外,吸声器直接加在天花板上,位置、吸声器的方位和尺寸根据声学要求确定。
4.电影院地板将使用厚隔音毡或地毯,重新装修前地板将使用浮动隔音板。它能有效提高电影院的吸声效果和声学效果。
电影院的声学装修和吸音隔音改造包括很多方面。装修方案及吸音隔音措施应根据影院、内部布局及各房间位置确定。中影院线(广州)音视频研究专注于影院及剧院的设计、建设、检测数十年,追求极致音效还原,打造声学空间,具体专业声学设计、装修、检测、验收能力,具有QCSC认证的检测资质,可出具相应的声学检测报告 。
『贰』 电影院用什么吊顶
采用高密度的玻纤板吊顶,玻纤板表面复合黑色玻纤毡制成。此板常应用于影剧院,实验室等场所。解决了一下特殊场所避光,吸声,隔声的要求。同时可选用不同密度的玻纤黑天花置于金属冲孔天花板背面,以提高吸音,消光功能。
安装方法:
采用明架龙骨,龙骨宽15mm或24mm。
采用黑色烤漆龙骨,需要定做。
如需放置于其他天花板上吸声,请注意原有天花板的承载量。
『叁』 私家电影院浅谈之如何隔音
家里面如果有私家电影院的朋友,就一定会选择安装低音炮,主要是因为低音炮完美的音效搭配,能使整体的效果增分不少,但是有的时候也会因为低音炮带来一些麻烦,因为低频声波的波长更长,更不容易发生衍射,从而躲避阻碍物,所以不容易消除而高频正好相反。所不做好隔音,一定会打扰到周围的邻居,这篇文章就说一下私家电影院的隔音。
私家电影院隔音
第一招:门窗隔音处理
我们知道,一般的门窗隔音效果都不是很好,我们经常性的可以听到外面传进来的声音,而低频的声波传播距离又很远,产出的干扰也就会更加明显,那么怎么处理呢?将窗户做成双层,在已经存在的窗户上再加一层,当然这时的窗户要具备极好的密闭性,这也是花费最少而效果不错的一种方法。对于门的隔音处理,可以采用带空腔的中空双层门,面板使用胶合板进行制作,中间铺敷吸声棉,如果门板是多层复合夹层门,那么门缝就应该做成斜口的,外加毛毯或者是橡胶条进行密封,这样效果也就会比较好了!
第二招:对墙体的隔音处理
第一种方法是拆除之前原有的墙板,在两侧加装灰胶纸板,并在期间塞满玻璃纤维。这种方案会出现比较不错的效果。第二种方法也是保留之前原有的隔墙,加上几根立柱,构成一堵内中塞有玻璃纤维的隔音墙。想简单点的,就在建好的砖墙上均匀的抹上一层水泥,这么做的效果是能够提高面密度,这也是比较经济的方法。泄露声音的缝隙以及孔洞是会对房间隔音造成影响的。特别对中频部分影响很大。
第三招:地板的隔音处理
结构楼板上如果铺一层高容重的玻璃棉减震垫,在做40mm厚左右的混凝土地面,计权撞击声压级可以小于60dB,有些设计师会建议地面铺一层河石+沙子,然后在上面抹3cm水泥,然后再铺地板。如果将木地板架空钉成空腔,就会对100Hz以下的频率有很好的吸收能力,音响的低频效果也就会很好,地板下面铺上小石子也会填补容易引起驻波和共震的空隙,空腔木地板的弊端也会一并克服。
第四招:天花板的隔音处理
不少人在装潢的时候喜欢做吊顶,但是吊顶的材料一般比较薄,尤其是三夹板,很容易出现共振,现在好多人的处理方法就是用轻质石膏做表面凹凸不平的曲折板材装在天花板上,这样不容易出现反射,也不会降低房间的高度,而且这种方式比较经济。但是如果层高高出三米,可以使用均匀钻孔的轻质石膏板(一种专用的穿孔吸声板材)与表面凹凸不平的石膏镶嵌而成,这么做既美观又建声。一些人还通过龙骨、超细玻璃、夹板做平面吊顶,同样成为一个薄板共振吸音装置来满足建声的效果。不过,一般来说,天花板最好也是要具备隔音和吸音的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用专业的隔声材料做专门的隔音吊顶。
发生源隔音
第五招:发生源的隔音处理
在低音炮底部垫上4CM厚的花岗岩板,因为花岗岩板的质量惯性能够吸收低音炮的部分震动能量,再使用橡胶/地毯等缓冲层垫在花岗岩和地板之间,这样就能避免低音炮和地板直接耦合,有效的隔绝低音传递到楼下。这样也会减少低音炮对楼下的影响。而且,低音炮垫上花岗岩对于音质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私家电影院的隔音是需要根据你的空间面积大小、要求请专业的影音公司进行设计装修的,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隔音效果好,并且还能使私家电影院的效果发挥到最好。
以上就是Alisa爱影音对于私家电影院的一些拙见。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肆』 电影院墙面如何装修电影院墙面怎么装修才好
电影院墙面怎么装修,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
电影院的墙体都需要使用吸音隔音材料处理,可以用吸音软包,色彩多样,还可以吸掉些混杂的音质,为保证吸音隔音效果,材料厚度至少大于1厘米,材料颜色根据影院风格进行设计,电影院装修是通常会设计成深色系更适合影院观影环境,吸音材料必须具有防火阻燃功能,墙体需设计醒目标志,实现快速导航,方便观众迅速进场散场。
电影院墙面装修材料有哪些
一般为了控制成本,电影院墙壁会选用岩棉及石膏(也有木制的)穿孔板来做墙体面层,内层为普通墙体。稍好点的可以把岩棉换成玻璃棉,吸声效果将会提升,隔声效果稍差,但主要隔声还是结构墙体隔声为主,一般240mm双面抹灰的墙体隔声量都不会太低。再好的可以用艾特穿孔板,内部填充聚酯纤维吸音棉这两种材料都比较环保但造价也高,高档的影院、录音棚、放映厅比较适合。
电影院隔音处理
另外,影院的隔音作用直接影响着观影观众观看影视商品的愉悦程度,如不做好隔音处理,播映厅之间必定呈现搅扰表象哦。因此,做好电影院的隔音效果,有以下建议:
1、影院的墙面有些隔音处理
针对电影院墙壁,一般使用吸隔音材料直接覆盖在表面,或者时在墙面铺设龙骨再填充吸隔音材料,再在表面铺设阻燃装饰层。一座影厅依据不一样墙面需求,要运用多种不一样的装修与吸声资料,而各种资料有着不一样的吸声系数。墙面吸声制造一般有两种形泡沫铝肆迹吸声板式,一种为选用成品装修吸声资料,墙面做好根底后,直接粘贴于墙面上;再一种是选用龙骨将吸声资料(如必定容重的隔音棉等)敷于墙体,再以阻燃资料罩面。
2、影院门窗隔音处理
大多数室外的的噪声,都是通过门和窗进入到室内的。杰出的隔音门,能够起到极好的隔音作用。使用特制的影院隔音门窗能够保证,室内外噪声互不影响,其二是不影响室内的声学效果。
3、影院的吊顶有闹伏些隔音处理
电影院的天花板采用吸音材料等空间吸声体,如岩棉、石膏板等,使用方式有多种,有使用龙骨填充吸音材料,形成一个平整的天花吊顶。还有的就是直接在天花上添加吸声体,根据声学要求确定吸声体的位置、方位和、大小。
4、影院地上有些隔音处理
针对影院地面会使用较厚的隔音毡或者地毯,也有再装修前在地面使用浮筑隔音板材。能够有效的提高影院的吸声效果和声学效果。
5、电影院声学装修和吸隔音改造包含很多方面,要根据电影院内部布局情况、各房间位置情况来确定装修方案和吸隔音措施
电影院装修注意事项
1、电影院的总平面内尚应满足排水、隔噪、节能等方面的要求,并根据条件布置绿化。
2、在火灾裂弯并或其他紧急情况下,电影院应能使观众及工作人员迅速疏散至有照明的安全地带,并为消防作业提供合适的通路及场地;
3、电影院总平面内宜设机动车及自行车停车场,或由城镇交通规划统一考虑;
4、一面临街的电影院,中、小型至少应有另一侧临内院空地或通路,大型、特大型至少应有另两侧临内院空地或通路,其宽度均不应小于3.5m;
5、电影院设备用房应置于对观众干扰最少的位置,且应注意安全、卫生、消声、减振和设备安装维修的方便;
6、合建、附建的电影院除以防火墙与毗邻建筑划分成独立防火分区外,其余临空部分仍应按上款执行。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伍』 想打造家庭电影院,有没有性价比高的家庭遮光方案可以推荐
想打造家庭电影院!肯定是有性价比高的家庭遮光方案啦 !把电影院搬进家,居家氛围感!把日子过成电影般绚烂!无论平时是看电影还是听歌,都能让人彻底的放松和愉悦身心!!打造家庭电影院性价比超高遮光方案全攻略来咯!!!
1 遮光窗帘 :拉上窗帘,把电影院搬进家!你和电影院的距离,只隔了一道遮光窗帘!家庭电影院窗帘专用布料,隔音遮光效果一绝!再也不会因为反光而影响视觉体验!也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和隔绝窗外的叽叽喳喳!车开过的声音!实现百分百沉浸式体验!!性价比超高!!还便宜!!
以上就是小亦学姐推荐性价比高的家庭遮光方案全攻略啦!希望能帮到各位宝贝们!!还有希望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间家庭电影院!!属于自己的一方小天地!!
『陆』 一直很好奇电影院顶棚是用什么灯,感觉也看不到,但是灯光也都刚刚好
电影院放映厅顶棚一般都是采用筒灯。嵌入式安装、深藏防眩、无可视频闪、光效高,从顶部向地面照射,光斑均匀、照亮面积大。如果有需要可以购买三雄极光家的星雅系列LED筒灯,质量过硬,颜值够高!。有什么问题欢迎询问,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柒』 2月票房100亿,电影大盘天花板到底有多高
从2月15日到25日,春节期间总票房已接近85亿元,整个2月票房也几乎达到了100亿,这样的成绩,不可谓不牛。
偷票房,编剧是“亲日分子”,影片出品公司互相撕逼……就在大家亢奋地数数的同时,影片之间也开始了明争暗斗。
这场在2017年年底就已开启的腥风血雨般的春节档大战,随着时间的推进,战火却从未削弱,甚至不断升级,2018年成为春节档有史以来竞争最激烈的一次。
春节假期已经结束,2月也已经见底,如果单纯再去纠结春节档的是非已经没有太多意义。
笔者认为,与其回顾和感叹,倒不如去预测一下未来,明年的春节档将会怎样?几年之后的春节档又会怎样?
2019的春节档排片:一个字,不变应万变
春节档与其说是一场全民狂欢,倒不如说是头部公司的“分蛋糕”派对,大到中影华夏万达光线,小到一些原来做批片的公司甚至是猜不透名堂的公司,都加入了春节档影片的出品方,就连做电视剧的华策也抓住机遇出品了一部贺岁片。
笔者大胆预测,2019年的春节档基本可以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出现,无非就是这些名字:《捉妖记3》?《唐人街探案3》?《西游记之XXX前传》?外加雷打不动的《熊出没》以及从这两年开始尝到甜头的战争动作片的最高标杆:《战狼3》?
不知不觉,从2014年春节档票房超过10亿开始,春节档已经显现了某些规律,这样的规律在2018年得到了一个更为强烈可靠的印证,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2019年的春节档有极大可能延续这样的规律。
规律1
续集不怕多,只要有人看
《爸爸去哪儿1》在2014年上了,2015年马上就有了《爸爸去哪儿2》,直到这个IP逐渐在官方被限制,在民间被淘汰。2014有《澳门风云》,2015就有了《澳门风云2》,直到后来《澳门风云3》的口碑实在差到没人看…
更不用说《西游记》的,大闹天宫,白骨精,牛魔王,伏妖,降魔,女儿国,等等等……
笔者去年曾经和做《女儿国》特效的一家公司的老板吃饭,老板说得很实在:“不用动什么脑筋,女儿国拍完了就会有红孩儿,红孩儿完了还有哪吒,哪吒完了还有盘丝洞,什么都不用多想,每年春节拍一部西游就够赚了。”
《西游记》系列被不同的导演,公司拍摄,成了春节档续集效应的最大受益者,只可惜IP拥有者吴承恩无法转世,否则他老人家一年赚几个亿的版权费是没问题的。
《西游记》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因为一个字“稳”,吴承恩老人家故事情节编排的巧妙,拍起来很顺;又是人尽皆知的四大名著,观众没有任何陌生感;很多情节又都是合家欢,老老少少都能看。
不要小看了这一个“稳”字,春节档要的就是这个“稳”——稳赚不赔。因此,大IP的续集很适合春节档上映。前作只要算是成功的,同样的一套班底就可以稳稳地延续,故事在前作基础上稳稳地继续展开,大不了换几个角儿,换一个场景,拍出来就稳稳地赚票房。
最好的例子就是《熊出没》这个系列,简直是“稳稳”派续集春节档的经典大作,不知不觉间已经连续五年进入春节档;从某种程度上,《熊出没》已经在春节档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垄断,很难想象有另外一部动画片可以赶走《熊出没》顺利抢占春节档动画合家欢的“吸金大位”。
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2019年的春节档我们还将看到《熊出没》,还有《西游记》,甚至还有《捉妖记3》和《唐人街探案3》,更甚至,笔者预测,还有《战狼3》。
你觉得有点烦对吗?没事,你还是会掏钱看戏的。原因我们后面再说。
规律2
票房越来越稳,观众越来越习惯
春节档的总票房和《熊出没》一样,也是异常的“稳”,但是这种“稳”更多的是“稳定地增长”。2014年春节档票房首次突破10亿,达到14.5亿,2015年票房18.1亿,2016年达到33.8亿,2017年达到34.2亿,2018年达到57亿,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稳”的规律,不仅票房收入越来越高,而且在当年度票房中的占比也是不断升高: 2015年全年票房为440亿,春节档占4.1%;2016年全年票房457亿,春节档占6.0%;2017年全年票房559亿,春节档占6.11%,从趋势来看,今年春节档占2018年票房的比例可能会更高,大概率会超过7%。
另外,近三年的春节档,就影片的“量”来说,数量和质量都呈上升趋势,从2016年的4部影片到2018年有6部。
这样的趋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观众越来越习惯在春节假期去影院看片,这种习惯也是过去4-5年逐渐培养起来的。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六,各个影城的观众结构具有明显特点,家庭式购票、情侣约会,同学联谊式集体购票比例不断增多,这样的现象在二三四线城市观众群体中尤为明显。
最为值得注意的一种春节档观影现象是“返乡青年的催化剂”作用,春运大潮下,一线城市的上班族回到2-5线,据2017年微影数据显示每个人可以带动大概3-5个家乡的潜在用户观影,这种观影习惯会随着每一次的返乡大潮慢慢普及,不断沉淀;另一方面随着影院建设不断下沉,银幕数增多,这样的”返乡催化剂“在沉淀后经历爆发,终于在今年得以井喷,而且这样的厚积薄发在接下来的几年应该还将持续。
规律3
从一家独大到群雄纷争,春节档的竞争将会越发激烈
有心人应该还记得,从2014年开始到2017年,春节档虽然非常热闹,但是竞争还算有限,相对温和。
每年总是有那么一到两部脱颖而出,成为最大的赢家,而其他票房未达到预期的影片,也大多识趣知趣,对于已经比平时放大数倍的观影量和票房体量感到满足。
但是从2017年开始,春节档出现了一番激烈的肉搏战。内行应该还记得,当时《西游伏妖篇》上映7天拿下11.5亿元的票房夺得了春节档冠军,《功夫瑜伽》也斩获了8.7亿票房,《大闹天竺》的票房为5.7亿,《乘风破浪》4.1亿。虽然《西游》还是冠军,但是面对的是同时三部大片的追击和“抢票房”。
这样的情况在之前的春节档从未发生,一方面是因为春节档体量还不够大,影片争夺的空间有限;另一方面也没有太多的公司倾尽全力把宣发成本提高压在一部春节档大片上;但是这样的情况在2017-2018年发生了根本扭转,类似《美人鱼》这样一家通吃的现象可能永远都不可能再重现了。
2018无愧史上“最激烈春节档”,早在春节档开始前几天,业内就疯传“春节档票补限令”,即全国影院票价不低于19.9元,单部影片补贴不得超过50万张,这背后的逻辑很清楚:谁都不愿意对手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得高票房,谁都对自己的内容有信心,觉得自己的影片能够大赚一票。
除夕当天,春节档电影预售已超6亿,其中,《捉妖记2》预售为2.68亿,《唐人街探案2》预售2亿,《西游记女儿国》“超前点映”加预售达2.6亿。
各部影片的宣发投入空前巨大,平均下来每部影片的宣发成本都是在1亿上下;手段也是多种多样,从春晚、卫视晚会、高铁、飞机,到深度异业营销,甚至农村的墙面……
这样的预售和宣发投入导致后来票房的行情一天一个情况,几天一个逆袭,直到最后口碑逐渐沉淀,抛开各种微博上的爆料和指责,宣发和预售上动静最小的《红海行动》竟然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笔者不再去赘述和复盘2018春节档的具体情况,但是值得深思的是春节档的蛋糕分享者越来越多,6部影片齐上阵,历年最多,100多家出品方坐阵后方,类似中影,华夏,横店,金逸,文投等公司都投资了至少两部影片,这样的群狼相争和群虎环伺证明了一点:春节档已经进入彻底的战国时代,如果未来的春节档出现更多的影片,更多的出品方,以及更多的狗血剧情,从预售,宣发,到收尾,请不要惊奇,这就是中国电影市场所有真实现象的集中体现。
春节档的迷思:究竟有没有瓶颈?难道春节档会一直这样火爆下去?
2019年的春节档很有可能出现更多的续集电影,包括已经续了N年的《熊出没》,刷新票房新纪录的重任也有可能由“《战狼》+春节档“这样的双重”王冠效应“来完成。当然,也有可能会有新的大片进入明年或者后年的春节档争夺,开心麻花可以出个春节档的喜剧大片,《前任4》也可以挑着春节档来个大挑战…….
可是,问题来了,春节档的增长究竟有没有瓶颈?难道春节档就一直这么火爆下去,100亿?200亿?
笔者认为,有三个维度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清醒地认识春节档的本质,同时预测可能的威胁到春节档持续增长的瓶颈。
01
宏观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变化
在中国,电影业或许是唯一一处还在被行政高度干预的大众消费市场,虽然它的很多经营环节已经完全向民营机构敞开,但它每日的交易状况仍在政府的掌握之中,至少是大方向上(至于谁偷了谁的票房之类的,其实监管部门并没有特别在意,从宏观上来说,都是些小数字)。
不言而喻,看电影本质上是一种娱乐消费,那么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的水平决定了娱乐消费的规模。文化产业就是因此而能成长,电影也不例外,春节档更不例外。
中国目前正处于所谓的“第三次消费升级”时期,增长最快的是教育、娱乐、文化、交通、通讯、医疗保健、旅游等服务业消费。电影作为大众娱乐,裹挟在整个经济大趋势中,必然会遵循一些常见的市场规律。比如市场高速增长期时,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往往对消费能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电影并不是一个新生消费,它作为娱乐项目已经长久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是近些年因为影院的新建,针对盗版的管理,以及内容审查的放宽,让观众的消费场景发生了变化,消费支出得以增加。
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能够制约电影票房增长或者春节档票房增长的,到头来还是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和物价水平;试想一下,如果电影票每张平均100元的话,三四线城市的票房一定会急剧下降,大家又都会回到每晚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免费节目或者用wifi刷朋友圈的不变轨道中。
这也是为什么春节档前出现了票补限令和出品方与宣发方的各种反复,因为无可否认的事实是现在全年度票房,包括春节档的票房,并不是观影消费规模真实的体现,有相当一部分是商家携起手来自己导入的“水分“。
02
春节档的“非电影化“
曾有人说过,中国电影的最大问题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和中国电影低下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样的矛盾近两年看似被缓和了不少,但是没有人能够保证随着好莱坞大片的更新换代,《捉妖记》和《熊出没》们是否还有能力满足大家的审美需求。
三四线城市的人越来越爱看电影,春节档全家出动,但是这似乎与电影的生产水平并不相关。对于一线城市以外的人群来讲他们看电影更像是一场节日,春节档去电影院更像是去寻一下开心,而不是真正的所谓“观影兴趣“:电影院放什么就看什么,只不过要动脑子选择一个看起来更有趣。
看电影本身变成了一种纯销费和纯消遣,电影本身的意义就变得不再重要。随之而来的就是危机,只要人们能够找到更多更新的消遣方式,春节档看电影的意义就不会显得这么重要。
春节可以去国外旅游,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都选择去国外旅游,那潜在的看春晚的人群以及去影院看春节档的人群就降低了,当然要等到三四线城市居民春节纷纷去旅游,可能还得等上一段时间;同样的,如果有越来越多国人春节有了其他娱乐方式,比如看某个火热剧集,比如打某些游戏,那么自然春节档看电影的人群都会降低。
当然,春节档的火热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红利,就算有再多的人群被其他娱乐方式牵引,还是会有足够的观众去买电影票:所以春节档一大瓶颈就是档人口红利不再足以支撑春节档的基本票房需求,那个时候就会有问题了。
至少现在看来,这样的问题并不严重。
03
人民欣赏口味的变化
最后的最后,也是一个隐藏的主要因素,是中国整体观众的欣赏口味和观影层次变化。
试想一下,如果今年春节档还是上映了一部叫《澳门风云4》的电影,票房会有多少?无论宣发砸多少,档期排多少,估计会和《祖宗19代》相差无几。
所谓的三四线小镇青年,说句实话,在很多行业内部人士看来,和“文盲“或者”傻瓜“的同义词相差不远,说白了就是什么片子都要看。但是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呢?
至少从2018年来看,小镇青年的口味也会提高,也正在提高,虽然很难期望他们出现全面的批判性观影思维,但也不是任何质量的电影进入春节档就能忽悠到他们。
虽然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准还是参差不齐,但是至少烂片放多了观众也会厌倦,也会看懂,怎么着也得生产出一些“不那么烂的烂片“来吸引消费者。
春节档的瓶颈会来吗?
哪一天小镇青年路过县里的影院,看着几张海报,摇摇头:“真的没什么好看的,还是老样子,走,回家吃鸡去。“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中国电影的产业和市场方能真正出现质的变化,那么春节档瓶颈的到来或许将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