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35元一张的影票,电影院能挣多少你认为会挣的很多吗
从事影院行业很久了,因为这次疫情,从家里呆了我一直想呆的“长久休假”概念(PS:入行十年,太久没有休过班了,也太久没有和家人好好在一起吃顿饭了)。目前除了日常的工作外,也有在做其他副业,自媒体是其中一样。
行业内的朋友很多,行业外的个人朋友也很多,前天一个朋友突然问我,影院是不是很赚钱?
我其实有些诧异的,问其原因,为什么突然有这样的想法,本身这次疫情倒闭的影院就很多,现金流的断裂也成为了本次破产倒闭影院的一个重要因素。
朋友说,之前去影院看电影,经常会遇到满场的情况,一看就是很火爆,如果不挣钱,为什么要投资影院呢?
看来我的这个朋友还是有点好奇心的,至少能多多少少思考一下行业外的小问题,还是值得称赞的,活到老学到老嘛。
我们言归正传。
影院到底是不是靠卖票就能很挣钱?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聊聊另外一个词语概念。
“最低限价”,这个词,对于行业外的人来说,还是有点陌生的。那我们换种说法,“价格限制”,这个是不是有点好理解了。
什么是价格限制呢? 是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对这些产品所规定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一般低于均衡价格,是政府为保护消费者利益而制定的最高限价。也就说这个时候就产生了“最低限价”和“最高限价”。
在我们日常生活动中,价格限制的情况很多的,从我们日常必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水、电、暖等都是被限价了的。再到日常的必须用品,像汽车,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在全国无论是在哪里买同一辆车的价格都是一样的。接着像烟草、一些国家保密药品等等,只要是这些东西的价格能影响到国家政治的全部都有宏观限价措施!
再比如我们2元的公交,只要不下车,随便你一圈一圈的坐。再比如我们的地铁,一站几毛钱,想从这个站台坐多久就坐多久。
政府为了保障农民的收入利益,对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也进行了多重限制,这就是最低限价。并且这种最低限价一般都是政府行为。
说了这么多,就为了给大家讲明白,什么是价格限制,希望我的表达没有问题。●←●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电影行业内的最低票价,这就比较特殊了,因为在这个行业内的价格限制政策,并不是政府发起的。
《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管理体制的报告》中,曾规定电影票价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综合平衡。现再重申:电影票价仍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管理。
“最低票价”到底是什么?
它是国内电影制作发行方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与院线方进行约定的,即来规定单张影票销售的最低票是多少。
我们来举个栗子吧:
电影《收益人》A类城市最低限价是35元,所谓的A类,多数是北上广深之类的吧。35元则意味着电影院不能以低于35元/张的价格销售这个影片。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有个疑问,经常在三方线上,比如猫眼,淘票票上面购票的影迷来说,可能很多影票的价格都会低于35元,有的还降到了19.9元。那么既然有价格限制,并且国产片的最低票价根据ABC类城市也通常会高到30-35元,或者35元-40元,为什么在各类APP平台上购票的价格还是如此之低呢?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影片的最低票价根本限制不了市场上的零售票价,只能限制院线方和制片发行方之间的分帐价格。
我们 还是以上述的影片《受益人》为例子,如果影院以20元一张票的价格进行售卖,还是得以最低35元/张的价格为分帐基础,向制片发行按38.3%的比例分帐,35*38.3%=13.405元(交给制片发行方的)。再向国家缴纳5%的专项资金(35*5%=1.75元),最后再向国家缴纳增值税,一般小规模纳税人是3%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是6%的增值税,多数影城属于是一般纳税人。也就是35元*6%=2.1元。
OK,我们来算下结果。
20元-13.405元-1.75元-2.1元=2.745元。也就是在20元的票价中,最后院线和影院总计剩了2.745元。
一个三线城市,以700座-800座为例,一个月的租金约为8—10万元,这只是租金,不包含其他任何水、电、人力、固定资产、低值易耗、招待赠送等等。
从上述的举例看来,电影院在票价这一轮中,利润空间已经被压缩的寥寥无几了。
35元一张的影票,你还真的认为电影院可以挣很多吗?
那为什么制片发行方的利益空间可以得到保障呢?
下一篇为朋友们再详细分析解读。
❷ 电影票为什么只要9块9——价格战
在线选座价格战根源是什么?
当haru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动辄80、120的票价让人荷包紧缩,看电影是个多么奢侈的事情。但是现在呢,随便打开哪家选座app,满眼都是9.9元、14.9元送爆米花。是什么因素导致选座app的价格战如此激烈呢?
B端来看,
1、从影城利益角度来看,平日上座率不到10%,即使是周末热片上座率也基本在40%以内,有大量的闲置座位无法产生经济效益。而电影票成本结构上,固定成本高、变动成本低,影厅多一个观影者对影院来说基本没有增加额外变动成本,这导致影城会尽可能的追求高上座率。此外,影片座位不是实物产品,无法保存到第二天再出手,会促使影城促销出售。因此存在影城给选座app按最低限价结算价,甚至影城自己贴钱做活动的情况。这给选座app价格战降低了成本、创造了环境。
2、从各家选座app角度来看,竞争者争夺市场份额暂未考虑盈利能力,无法形成有效的行业价格标准以保证整体行业利润空间。竞争者的市占目标导向,而残酷的现实是大力度补贴即便换来了一时的市占上涨,补贴一停止市占就会回落,所以价格战一旦开始只能一轮接着一轮地砸钱,等着哪家资金链断裂偃旗息鼓或者合并来终止这场战局。这是如此长期持续的价格战在B端的原因。
C端来看,
1、从产品差异性角度来看,不管用户在哪家app买票最终观影服务提供方都是第三方影城,观影体验无差异性,而app的购票过程用户体验也基本没有区别,这导致app的用户黏性特别弱,因此用户很大程度上根据价格选择是否购买,基本不存在品牌忠诚。用户价敏,这是价格战在C端的原因。
2、从用户信息收集角度来看,手机app的广泛运用,导致用户非常容易就能查到各家app的同部影片的价格,甚至还有专门比较电影票价的app了。一旦存在价格劣势,那么用户就会马上知道自己买贵了而跑到其他比他便宜的竞品那里去。对于基于微信、淘宝起家的选座电商而言,它有强大的用户基础和用户通知渠道,在用低价吸引用户上非常有优势。
选座票务无法靠价格战走向胜利
上一节解释了,为什么选座票务行业价格战一轮接着一轮(参与者的市占目标导向、满足影城剩余运营利益、无产品壁垒和用户黏性)。
常规来说,战争总能定出胜负,如下图所示:
当年滴滴快的打车软件补贴之战,最终也是靠合并终战。合并后的巨头滴滴靠着垄断优势终于无需再如此疯狂烧钱。但相比打车行业b端车队渠道的建立壁垒难度,选座票务行业由于相对集中规范的院线制度建立B端合作渠道难度相对较低。
因此,haru觉得选座票务行业的特殊性,价格战无法定夺胜负。
1、仅作为购票平台、实质服务由影院提供,就不用提用户黏性,C端壁垒无法建立。
2、出于平衡多家app从中获利的目的,强势地位的院线也不会眼瞅着一家独大,B端壁垒无法建立。
诗和远方、苟且的眼前
理想的来说,为提高整体行业智商,避免每位行业参与者的潜在利润因其他参与者降价而陷入无休止的价格战中,各位行业参与者应该参考以下执行:
1、保持获利心态:不应只是思考自己的利润,还应思考整个行业的总体利润和可持续性。不过现实是市场份额是拉投资的鱼饵,而盈利目标导向经常只发生在公司准备上市前期。
2、避免主动发起价格战:每次价格措施都应深思熟虑,并合理判断竞对对介个措施的感知和举措,阻止所有可能引起价格战或激化现有价格战的行为。
3、建立你的核心竞争力,如差异化产品、优化成本结构、行业领导力。
haru碎碎念:
各家选座app是你亏5000万、我亏1亿的烧着,更多时候真是刀架在脖子上不得不动,不跟着烧钱市占就跌。尤其初期市占第一但没有建立起防守壁垒的,一旦出现价格劣势用户流失和市占下滑的速度更是泪奔,补贴的成本也因为盘子大而池子更大,补贴保持价格无劣势真是无奈啊无奈。
在此之外,也看到猫眼电影在做一些新的尝试。在C端通过退改签服务、影讯、社区等提升产品差异性,B端上预算下放,期望一线BD能更高效的使用预算并从商务角度换取B端供给优势。另外寻求影业端上游的发展,也算是一种寻找突围吧。
❸ 为什么电影票那么贵
近日,电影局向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电影市场票务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主要矛头直指所谓的会员票、团体票,对现行的周二半价日和工作日的上午阳光场并未限制。
如果《意见》的征求稿能获通过,并在各地得到确切的落实,那么对影院的团体包场会产生一定影响。以上海为例,目前许多影院的包场价格,尤其是非热门电影的团体票价格都在7折以下。至于有的影院推出的会员制所执行的价格体系,也通常在7折以下,但其中尚有变通的空间。不过,影响最大的可能是团购网站这一块的业务,以目前上海平均团购电影票价30元左右的价格而言,它们都在受限之列。不过,该人士指出,由于绝大多数影院对团购行为都“既爱其客流,又怒其低价”,如果作为行业行为来迫使团购提价的话,欢迎度肯定无需担忧。
对于周二半价日和周一至周五上午票价半价,《意见》是采取了鼓励态度。另外,《意见》也鼓励影院、院线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不过正价7折的底线却不容突破。从目前的低价票可达的三四折回升到7折,对观众而言几乎是支出翻番。和本报接近的一些院线和影院人士表示,对其影响需要实际观察,目前还不能凭空作出判断。
❹ 团购奥斯卡电影票限价影片补差价什么意思
就是你团购完这个票可能只能抵消50块的票,如果你看50块的电影就不用再给钱了。。如果是60的就得再交十块
❺ 在窝窝团上团购了电影票,去影院要求加钱,怎么回事
您好~
每部电影都会有最低限价,您所团购的价格低于最低限价,影院就需要您补齐这个差价。团购的说明页面上也会写着“如遇影片最低限价需补足差价”哦~
感谢您对大麦网的支持!
❻ 窝窝团上团购的电影票,去影院还要求加钱,怎么回事
线下增加票价是因为当天所放映的电影是3D,iMax 3D等高档场次,这样的电影成本要高,所以要求观影人员补差价。
其实团购每部电影都会有一个最低限价,团购的价格低于影片最低限价,所以影院要求补齐差价。一般团购网站上都会写明“如遇影片最低限价,需补足差价”,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了。
❼ 我在网上团购了几张电影票。。但是它有注明:有最低限价超过20元的影片需补齐差价、是什么意思
现在基本上电影都最低限价25,就是你要兑换的片子是25的话补足差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