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戛纳电影节上的中国电影有哪些
金棕榈/评委会大奖/评委会奖/特别关注
《霸王别姬》
第46届(1993年)金棕榈奖
《活着》
第47届(1994年)评委会大奖
《戏梦人生》
第46届(1993年)评委会奖
《青红》
第58届(2005年)评委会奖
《旅程》
第57届(2004年)金摄影机特别关注奖
最佳导演奖
王家卫(《春光乍泻》)
第50届(1997年)
杨德昌(《一一》)
第53届(2000年)
技术大奖
《侠女》
第28届(1975年)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第48届(1995年)
《荆轲刺秦王》
第52届(1999年)
《花样年华》
第53届(2000年)
《千嬉曼波》
《你那边几点》
第54届(2001年)
最佳男/女演员
葛优(《活着》)
第47届(1994年)
梁朝伟(《花样年华》)
第53届(2000年)
张曼玉(《清洁》)
第57届(2004年)
B. 历届戛纳电影节华人获奖作品有哪些
历届戛纳电影节华人获奖作品如下:
1959年,田琛的《荡妇与圣女》成为首部正式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中国电影。
20世纪60年代,李翰祥的《倩女幽魂》(1960年)、《杨贵妃》(1962年)、《武则天》(野段粗1963年)三度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杨贵妃》因富丽堂皇的宫燃宏廷布景和服饰获得技术大奖,成为首部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华语电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1975年,胡金铨的《侠女》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将中国武侠电影推向了世界。
1983年,岑范的《阿Q正传》成为首部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大陆电影。
1990年,张艺谋的《菊豆》获得首届路易斯-布努埃尔奖。
1993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是华语电影首次获得金棕榈奖;侯孝贤的《戏梦人生》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
1994年,张艺谋的《活着》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葛优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成为首位华人戛纳影帝。
1995年,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
1997年,王家卫凭《春光乍泄》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王家卫成为首位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
1999年,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屠居华)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
2000年,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杜可风、李屏宾、张叔平),梁朝伟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姜文的《鬼子来了》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杨德昌凭《一一》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1年,侯孝贤的《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杜笃之)、蔡明亮的《你那边几点》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
2002年,伍仕贤的短片《车四十四》成为首部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华语短片;廖琴的《哭泣女人》获得一种关注单元特别提名奖。
2004年,张曼玉凭法语电影《清洁》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成为首位华人戛纳影后、首位亚洲戛纳影后;巩俐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大奖。
2005年,王小帅的《青红》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
2006年,王家卫成为首位担任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的华人;王超的《江城夏日》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大奖。
2007年,王家卫的英语片《蓝莓之夜》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同时成为开幕影片,是戛纳国际电影节首次以华人导演的电影作为开幕影片。
2009年,梅峰凭《春风沉醉的晚上》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是继王小帅凭《左右》在柏林国际电颂镇影节获奖后,中国编剧第二次在国际A类电影节获得最佳剧本奖;杨紫琼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大奖。
2010年,王小帅的《日照重庆》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13年,贾樟柯凭《天注定》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2015年,贾樟柯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金马车奖,成为首位获得金马车奖的华人导演;侯孝贤凭《刺客聂隐娘》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17年,邱阳的短片《小城二月》获得中国首座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
2018年,魏书钧的短片《延边少年》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提名奖。
2021年,唐艺的短片《天下乌鸦》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
2022年,由中国导演陈剑莹导演的短片《海边升起一座悬崖》获第7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
戛纳电影节的创立
20世纪30年代末,法国有感于当时德国、意大利高涨的法西斯主义气焰。1936年,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大力运作莱尼·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拍摄当年的柏林奥运会。
1938年,德国纪录片《奥林匹亚》(Olympia)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夺下最佳外国影片“墨索里尼杯”。
于是法国公共行政及艺术部部长尚·杰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蓝杰(Philippe Erlanger)的建议,决定在戛纳创立新的国际电影节,全名为“国际电影节”(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选择戛纳作为举办地点是因为气候舒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戛纳国际电影节
C. 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为荣获此奖项的中国电影人有
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中国唯一的“金棕榈奖”得主——陈凯歌。
回顾戛纳电影节历史,华语电影只有一次摘得金棕榈,即1993年第46届中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在华语电影史上的地位,基本处于无可争辩的巅峰,它以恢弘而细腻的表达,将历史创伤、情感深度、艺术高度完美融合在一起,位居豆瓣top250中的第二名,仅次于《肖申克的救赎》。
《霸王别姬》之所以能荣膺金棕榈,或许在其极致与深厚。这正是一般以「中庸」为深层思想基础的华语电影所难以抵达的境界。
国内尤其是内地导演,创作思潮的根系,仍是儒家中庸的传统文化,即使刻意求变的新导演,也难以逃脱其「束缚」,绝大部分导演无法对生命、人生、人与世界的关系等进行彻底思考,所以很难拍出直击灵魂的作品。
D. 66届戛纳电影节中国电影人有谁在场
奚梦瑶,成龙、章子怡、范冰冰、刘德华、张雨绮、郑秀文、李宇春、甄子丹、王宝强、陈坤、黄晓明。
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于2013年5月15日在法国坎城开幕,2013年5月26日闭幕。美国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被任命为评委会主席。
2013年共有1858部电影报名戛纳,近80部入围影片将在两周内展映,其中包括中国导演贾璋柯的《天注定》、中国香港导演杜琪峰的《盲探》和中国香港导演刘韵文的《过界》。
本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获得者为阿布戴·柯西胥导演的《阿黛尔的生活》,评审团大奖为科恩兄弟的《醉乡民谣》。
2013年4月19日下午六点,第66届戛纳电影节正式公布了入围片单,许多值得关注的新片都入围了竞赛单元,共计19部:其中由贾樟柯导演,姜武、王宝强、赵涛、罗蓝山主演的电影《天注定》成为华语片的一大惊喜,而《有其父必有其子》(是枝裕和)、《稻草之盾》(三池崇史)、《过往》(阿斯哈·法哈蒂)则是另外三部值得关注的亚洲电影。
E. 戛纳电影节落幕,都有哪些中国作品获奖
都有星空下的悬崖,还有孤独以及人世间,还有重生之门,法医秦明这些中国作品获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