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在未来是否还有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为什么
当你在坐在电影院观看那些激动人心的大片时,你是否会想到未来的电影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近日,Hollywood Reporter 撰写了一组文章,预测了未来电影的 10 个新趋势。放心,电影院暂时还不会消失。
1. 人们会更多的选择用家庭影院观看电影
观影习惯将发生变化。未来,购买一套家庭影院级别的设备将不再具有太高的门槛,这会让你不仅 仅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电影,还能够与院线保持同步。当然影院仍然以其独特的氛围和体验而存在,但距离将会成为制约人们观看电影的一个重要因素,人 们在选择电影院时会更多的考虑在路上花费的时间。
⑵ 为什么影院不把以前的电影再拿出来播放
影院的目的就是赚取,那么把经典电影重播,还有收益吗?
1.
这个有是有,但一部电影重新上映,并不是单纯算票房那么简单的,比如《阿凡达》重制版上映,主要是和前者有所区别,所以原搬原来的旧电影,而没有修复或者重制,那么为何要去电影院?所以必定要是重制版或者加工过画质的,才会上映。
总结:关键还是投资和收入的比较,旧电影重播吃力不讨好,赚的钱都不够交电费,租金,空调费,所以这是一笔几乎不赚钱的买卖。所以电影版权方宁愿把资源放到新作品,也不会啃老本,消费自己的人气口碑。
⑶ 这个春节假期电影市场火爆,电影票价到底为啥偏贵
在今年的春节档,我也切身实地的去电影院看了电影,感受到了电影票确实比往年卖的要贵不少。具体分析后,我感觉电影票价卖的比之前贵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是由于疫情封锁再破解的条件。许多人在这种状态下已经持续的太久,对于电影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所以就会促进人们对电影产业的消费,而电影产业也看中了这一点,便适当的提升了票价。第二是国家就地过年的相关政策。因为就地过年大多是在高风险或经济发展较为强的地区实行的,所以人们在闲暇的时候就会想去电影院看电影,而这也促成了票价升高。第三是由于后续疫情的影响,有些电影院为了达到国家标准和相关安全规定,所以不得不实行分流和相关防疫措施,总体来说成本增加,所以电影票的成本也会有所增加。
电影院虽然已经开放,但是有些风险较高的地区还是实行分座分流看电影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一场电影下来的成本其实是非常高的,而又因为观众的分流座位,所以收益根本大不如以前。电影院适当提高票价,也是为了更好的挽回成本。
所以以上这些原因,就是电影票价偏贵的原因。
⑷ 为什么影院不把以前的电影再拿出来播放
以前的电影已经有了大量网络视频和下载资源,电影院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为什么要冒这风险?其次,再放映的版权分账也得重新谈;第三,任何一个院线都不足以覆盖全国,仅仅大城市重映,票房没法保证;第四,即使几大院线联手,如何与正在热映的新片协调排片也是个难题,若放映时间都在上班日白天,能有几个人看到?
从 历史 上看,我国重映大片最成功的是2007年的《泰坦尼克》,破20亿。且不论影片内容的杀伤力,单是卡梅隆3D制作就有了足够的噱头。后来的如《大话西游》《一代宗师》《功夫》也重映过。
《大话西游》想赚情怀钱怀旧钱,几乎原封未动上映。想想当年大学生看本片时的一脸幼稚,现在成家带孩子,有感动也在心里那一句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假如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愿意对她说我爱你;假如非要给这份爱情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格瓦拉票务当时结论,“《大话西游》的关注度达到6万人次,但最终购票人数仅有3000多人,简言之转化率低,大多数可能会去看片的人发现,自己的住处和上班地点附近的影院都没有排片,这大大影响了他们贡献票房的动力。”最终结果,上映10天票房2500万。
《一代宗师》《功夫》都是3D重映。据说,周星驰将获得《功夫3D》上映后17.5%的收益,而转制3D的花费约为2000万。《一代宗师》经过重新剪辑,分成和转制费没有具体透露,只是王家卫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光转制的费用就足够拍一部新片了。结果《一代宗师》上映一周报收6000万,《功夫》3000万。
结论就是,电影不同于文学和音乐,文学和音乐尽管有火爆的新作品,经典仍然被大量购买,电影基本做不到,因为它就是个很大众的 娱乐 ,不属于曾经知识分子和精英垄断的产物。
提问此问题的亲,你家开影院又不在乎亏本的话可以考虑放老电影。首先,电影院的开支是很大的,电影院一般都是在人流量大的地段,租那么大场地,开那么多空调,雇那么多员工,可都是要钱的亲,要亏死了你。其次,电影都是有版权的,不是你想放就放,要花钱买播放权的。再次,电影的热度都是一阵子的,热度一过了谁还愿意花钱去电影院看,网上资源都泛滥成灾了。我所在的城市每周六晚某广场放电影免费看,但都是老掉牙的片子,连农民工都不感兴趣,观着寥寥。甭说去电影院花钱看吗看电影了。
在中国,为什么影院不把以前的电影再拿出来播放,关键在于,这个事不是影院一家说的算的。
影院只是一部电影的播放场所,一部电影要想在影院公开放映,主要涉及到两方面的许可,一是版权方的许可,二是文化主管部门的许可。版权方的许可,无非就是通过一家发行商签下发行合同,这是有年限的。主管部门的许可,就是某部电影获得放映许可证书,我们在公映的电影前都看到一条龙飞过,然后下面蹦出一行字。这就是俗称“龙标”的放映许可证。经典老片子要想合法公开放映,也必须拿到这两个“许可”。如果搞不齐两项许可,电影哪怕再经典,影院也不敢违法放映的。
如果放映版权已经过期,光凭影院是不可能搞定的,因为影院没有发行资质。除非有一家发行公司愿意去做这个事,去重新和经典老片的版权方商谈、获取发行权。但是,发行公司干嘛要干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再者说,一些经典的老片子,甚至已经在网络或卫星频道播放了N次,要是真的需要你掏钱到影院来观看,势必是寥寥无几的。
电影院作为常规的商业性质 娱乐 场所,盈利必然是首要任务,影院的盈利只要来自票房,也就是靠买票,上座率。
老影片的需求分散,虽然想重温老影片的人总体数量可能不少,但是需求分散在各个时间段,不集中,所以影院的成本高。影院很难看到利润,自然也就没有兴趣。现在的经济大潮中,谁会干亏本的买卖呢!更何况,现在新片如此之多,放着票房更有保证新片不上,去放老片,影院就更不会干了!
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权力再放老片子 比如大话西游 泰坦尼克号。你说我叔在村里弄个投影仪接台笔记本还放赌神系列呢,那个不算。
真正电影院播放的是清晰度极高的胶片,所有的电影不管多么受欢迎,或长或短都有时间限制。
为啥这样做?这是为了保证集中观影的密集度,如果全世界的影片都喜欢拖很长时间来放映,懒惰的人们在心理上就会产生 没事反正有的是时间看今天不如先去ktv的念想。就像北京小伙伴没去过长城 西安小伙伴没去过兵马俑大坑一个感觉,出省玩却不亦乐乎,因为出省难得,本市天天有机会。要是下个月长城就拆了你看北京市民什么样 保管比麦加朝圣还恐怖。
正因如此 大家都知道一部影片是有时间限制的 好片子自然关注度就高,出品方自己就会限制胶片的时限 时间一到就会回收或者采取密钥形式,因为真正喜欢看的人自然而然都在几周内集中观看过了,剩下也许的确有影迷因为工作实在太忙错过了,但那是小概率事件 如果为了他们,一场几百个座就可能只有十几个上座率,对出品方来说就是不划算的。
关于重放,出品方是有可能重放的,比如大闹天宫,葫芦兄弟,新龙门客栈都进行了重制,这是要经过一系列评估和制片方的情怀,像新龙门客栈,我是坚信制片方和徐克压根就没想挣这次钱。但大闹天宫和葫芦兄弟不同,新一代小朋友又长大了,家长决定情怀,会愿意带领子女体验影片的感觉。
就算旧影片重上映能赚钱,大部分出品人都坚信新制作的影片会比重映更赚钱,否则他就不会投资去做,所以为什么这么多影片亏本,也和出品人的头脑发热有关。再者重放要涉及到各方版权,你分钱比例没到位,相关版权人不愿意播放,你就不能重播,这也是一个原因。
经典电影重播,还有收益吗?
1.
这个有是有,但一部电影重新上映,并不是单纯算票房那么简单的,比如《阿凡达》重制版上映,主要是和前者有所区别,所以原搬原来的旧电影,而没有修复或者重制,那么为何要去电影院?所以必定要是重制版或者加工过画质的,才会上映。
2.
上影之后票房必定会非常低,因为观众都看过了,能够重新进入电影院,再次观看的人数少之又少,所以票房收益会非常低,同时也要和电影院线,分账,交税等等。到头来几乎不赚钱,再加上重制修复的后期投入,还真的不一定能回本。
3.
上映后的电影,在网上都有免费的资源,并且手机在线观看,所以很多观众没有必要再去电影院花费时间,花钱买票等等,因此流量会很低,最终结果就是赚的都不够交税,随手就能看电影,何必去电影院花费那个冤枉钱。
什么样的电影可以重影?情怀的电影,或者当年被冷落的电影。《功夫》《少林足球》《大话西游》《青蛇》等等都可以。卖的就是情怀二字, 所有会有少部分观众冲着情怀去的。所以影响力大的演员,周星驰,周润发,林青霞等等老一批的演员电影可以重播。
弊端,上映经典电影会过度消费情怀,消费演员和明星的口碑,所以狼来了,一次又一次,慢慢的就没有人再理会了。上影重制版电影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是自断后路,吃相难看,不但没有得到观众的好评,还有可能会被吐槽圈钱,在后续的作品中想再次获得高票房是难上加难。
总结 :关键还是投资和收入的比较,旧电影重播吃力不讨好,赚的钱都不够交电费,租金,空调费,所以这是一笔几乎不赚钱的买卖。所以电影版权方宁愿把资源放到新作品,也不会啃老本,消费自己的人气口碑。
不请自来,近些年来,老电影重映已经不是新鲜事了。比如《泰坦尼克号》《大话西游》等经典电影,重映过很多次。
下面,以专业的角度为你解答这个疑问,仔细看哦。
电影收益问题
“老电影”顾名思义,就是已经上映过的电影,这意味着很多人都已经看过了。而且想看的话,在各大视频网站都能找得到。那么问题来了,普通观众还会心甘情愿的买票吗?一般来说像《少林足球》这样整体水平一般的电影,很少人愿意掏钱去影院看。只有像《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泰坦尼克号》这样情怀满满的经典片,才会有部分人愿意去影院再刷一次。普通老电影,卖不出票房,影院又是盈利机构,不会做赔本的买卖,所以不会放映老电影。
老电影重映的成本问题就算是经典电影重映,并不是原原本本的放映老版本,都后期处理过(如《大话西游》)。一般会做修复,至少画面得清晰,有些会做重新剪辑(比较少)。后期处理的费用不低,如果重映票房不理想,就意味着赔本。还有老电影重映,会占一定数量的排片,这样一来新电影的排片会受到打压,一般来说,新片的票房潜力更大,如此一来,损失很大,影院是不可能干赔本买卖的,所以不会放映老电影。
换一种思路,如果放映老电影比放映新片更赚钱的话,影院早就那么做了。影院没那么做,说明这条路根本行不通。
在中国,一部电影要能在影院公开放映,涉及到两方面的许可,一是版权方的许可,二是文化主管部门的许可。
但是只要你钱多,包场你爱看什么看什么。
版权方的许可,无非就是通过一家发行商签下发行合同,这是有年限的。主管部门的许可,就是某部电影获得放映许可证书,我们在公映的电影前都看到一条龙飞过,然后下面蹦出一行字。这就是俗称“龙标”的放映许可证。
经典老片要想合法公开放映,也必须拿到这两个“许可”。如果搞不齐两项许可,电影哪怕再经典,影院也不敢违法放映的。如果放映版权已经过期,光凭影院是不可能搞定的,因为影院没有发行资质。除非有一家发行公司愿意去做这个事,去重新和经典老片的版权方商谈、获取发行权。但是,发行公司干嘛要干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电影票房分成以100元为例。
1.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专项基金----分5%=5元。
2.营业税----分3.3%=3.3元
以上2项支出后,剩余91.7元才由影院(院线)、制片(发行)瓜分。
3.影院(院线)----根据影片强弱势按57%~62%分成,如张冯陈导演或大片则按下限分57%=91.7*57%=52.27。其中院线明面上分成为7%,但院线为扩大市场份额和拉拢影院实际按2%~7%之间分,一般为5%=91.7*5%=4.59元。
以上即影院分47.68元,院线分4.59元,合计52.27元。
4制片(发行)----根据影片强弱势按38%~43%分成,如张冯陈导演或大片则按上限分43%=91.7*43%=39.44。其中发行一般分5%=91.7*5%=4.59元。
以上即制片分34.85元,发行分4.59元,合计39.44元(象华谊自己制片和发行则全拿这部分)。
就这个样,说我装也好,怎么也好,能看就看,不能看拉倒,这里不欢迎你。
电影的上映涉及很多方面的配合,总局的审查、片方的版权、排片的竞争、观众的关注度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影片的上映时长产生影响。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的备案、立项公示,2017上半年共备案影片1374部,然而每年能够拿到龙标上映的影片也就四五百部,而其中不乏“院线一日游”的小成本、低知名度作品。可以说,对电影工作者来说,拍摄过程艰辛,但上映同样是一场硬仗。
在很多电影还在为了稀薄的排片花样百出的时候,却有部分知名影片迎来了第二春:《泰坦尼克号3D版》、《大话西游加长版》,此外,《一代宗师》、《功夫》等重制版影片同样再度上映,其中,《泰坦尼克号3D版》更是拿到了10多亿票房,于14年后再一次横扫中国电影市场,堪称吸金利器。
然而,与《泰坦尼克号3D版》的狂欢相反,其余的重映电影很少能取得较高的成绩,被炒的沸沸扬扬的《大话西游加长版》也不过一亿多,更多的只有几千万,在当今这个大片动辄10亿的市场环境下,重映电影并没有太过出色的表现。
而这种现象的原因出自观众和院线双方。
对部分观众而言,满眼的鲜肉和商业元素太过辣眼,所以恨不得将经典影片全码在院线的排片表上,但对于整个电影受众市场而言,这部分人太少了,少数人的狂欢并不能为院线带来利润,这也是商业片一直碾压文艺片的主要原因之一。再者,映后的电影很快就会资源流出,高清、蓝光甚至正版DVD,对于老司机而言资源不是问题,不一定非要去影院,而大多数普通观众也不会对一部影片有二刷的热情。
观众的稀缺是院线无法忍受的首要问题,这就导致重映这一举措很难实现,与此同时,院线电影本身激烈的竞争也让重映电影无处落脚。这些年频繁的调档,还有众多关于排片的负面新闻,无疑不在诉说着电影排片的艰难,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会愿意为了利润空间不大的重映电影而放弃时下当红的新映影片。
所以,我们所看到的重映电影,要么在不声不响悄然上映,接着少得可怜的排片兜转一圈,要么就是在特殊的情况下(比如电影节、续集将映或是重新加工)才再次拥有新的吸引力。但重映终究只是个例,电影作为一种时效性的大众 娱乐 产品,很难对公众产生长期的吸引力,对大多数从业者而言,与其考虑重映,不如想想后续的IP开发和周边产业链更为实在。
为什么影院不把以前的电影再拿出来播放?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想当然,我们要分析其前后的逻辑关系,毕竟,任何事情都不是说我想做就可以做,我做了就会有效果。
首选,我们先讨论下动机,为什么要把以前的电影拿在电影院再播?
有这种期望的人,多半对老电影有着深厚的感情,或者为了满足某种遗憾。
第二,把以前的电影放到电影院里再播,需要做什么准备?
我们知道,以前的电影是通过胶片拍摄的,一方面现场重新拷贝需要一定的成本,另外一方面,有些电影的画质也已经无法满足时下人们的观影需求,这就需要进行重制和修复,改成数字形式。
第二,电影上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前期的宣发,放映时期的院线排片协定,放映完成后的总结分成,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完成,并且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
那么,假设电影已经修复好了,是不是一定就有权重新上映?并不是。
不说别的,中国每年生产的电影那么多,但真正能够走进院线的也就几百部,剩下的要么调整档期,要么就完全无缘于大银幕,也就是说,荧幕数有限,上映时间也有限,就这么大个坑,新片都十分拥挤,你一个老片凭什么占领一席?
还有就是,这个老片上映后能带来多少票房?记住,搞发行的都是为了赚钱的,一个老片让人折腾一顿上映了结果没人看,发行方赔个底掉,可能吗?
尽管,我们的确看到一些片子重映了,还是有观众基础影响力挺大的那种,但是票房你看看,是不是都不行?很少人愿意玩这基本赔本的买卖。
这个问题我问过一个业内人士,电影院的哈,答案是1、拷贝问题,现在拷贝好像都有密码和成本的,不是说想播多久就播多久;2、成本问题,由于无法大规模重播,再拿出播放的票房很难cover成本;3、国内一线城市有一些艺术院线在做重播电影的事情,基本上就相当于做公益了;4、如果真的非常想看,自带片源(数字,现在很多影院都是数字拷贝了)包下电影院vip厅,或许可以给你播放。看明白了吧,关键还是成本问题。
⑸ 2022年电影档期情况
2022年电影档期情况
2022年电影档期情况, 2021国庆档已经彻底闭幕,而圣诞档、元旦档正开始硝烟弥漫,最后一个档期就是2022春节档。春节档是兵家必争之地,2022年电影档期情况。
2021年虽然还没过完,但剩下的各周档期的影片阵容已基本上尘埃落定。2022年的主要档期也已经开始被各路影片提前占位。回望2021年的电影市场,虽然整体表现与2019年没办法相比,但在种种客观因素存在的情况下,能够恢复到这样的情况已经相当不容易,所以2022年电影市场的整体情况也还是比较乐观的。
元旦档由于影片大多选择在12月31日跨年上映,所以上映日期真正落在2022年的只有定档1月1日的动画电影《魔发精灵》。不过显然开年的这段时间里市场依然要仰仗2021年年末上映的主要影片。
除了12月31日上映的续集港片《反贪风暴5:最终章》、现实题材暖心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探讨婚恋关系的《以年为单位的恋爱》和开心麻花演员合作的《李茂换太子》,在此之前上映的《误杀2》、《雄狮少年》、《平原上的火焰》、《爱情神话》都有望为新年伊始的电影市场贡献热度。
春节档作为国内电影市场每年的重中之重,更是早已爆满。根据网站信息来看,定档春节档的影片多达12部,不过根据往年经验,最终会有部分影片选择撤档。当然了,宣传比较火热、关注度比较高的几部电影不出意外的话都会如期上映,比如《我不是药神》导演文牧野携手演员易烊千玺带来的新作《奇迹》,艾伦、沈腾合作的开心麻花新电影《超能一家人》,韩寒导演的新作品《四海》,张艺谋与女儿张末联合执导的战争片《狙击手》以及《熊出没》新电影等等。
其实自2015年开始,除了16年的《美人鱼》一路笑到最后,几乎每年春节档都会出现逆袭的戏码,一开始排片最多期待值最强的影片往往都没有拿到最终的冠军。15年《澳门风云2》战胜了《天将雄师》;17年《功夫瑜伽》逆袭了《西游伏妖篇》;18年领跑者《捉妖记2》只拿到第3,先是《唐人街探案2》逆袭成功,然后《红海行动》又后来居上夺冠;19年《疯狂的外星人》被《流浪地球》逆袭并二倍杀。21年《唐人街探案3》则是被《你好,李焕英》逆袭。
不过2022春节档影片虽多,但似乎一时间还看不出哪部处于领头羊地位,所以还会不会再出现黑马逆袭的情况呢?值得期待。
除了春节档之外,情人节档期也已经爆满。原定21年国庆档上映的《十年一品温如言》(丁禹兮、任敏、李泽锋主演)、双十一短暂上映后紧急改档的《我的初恋十八岁》、云集了风犬女孩周依然和“想见你”男孩施柏宇的《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以及陈乔恩、贾冰、卢靖姗主演的《隔离不断的爱》均已定档情人节档期应景上映。
2022情人节是正月十四,彼时春节档影片已上映两周,又临近元宵节,所以这个档期还是有一定的发挥空间的。
而瞄准清明小长假档期的影片也已经有两部官宣定档。一部是由朱一龙主演的亲情题材电影《人生大事》,另一部则是云集了黄晓明、闫妮、涂们、阚清子等演员的悬疑片《最后的真相》。2021年清明档同为家庭片的《我的姐姐》取得了8亿多票房,打破了档期纪录,《人生大事》或许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而《最后的真相》曾预备在21年年底上映,后来改到清明档也不失为一种稳妥的选择。
5月20日的“520”档期也已经有了张雪迎、辛云来、伍嘉成主演的电影版《暗恋·橘生淮南》和任敏、辛云来主演的《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两部青春爱情电影定档。虽然5月20日并没有对应的假期,但每年520、521还是会对电影市场有加成,爱情电影更是应景。辛云来作为《五个扑水的少年》主演,在这两部影片里都是男一号,不知最后是否真的会自己打自己。
而另一个比较适合爱情电影的档期就是七夕档了。虽然这些年来也一直被科普七夕最初并非真的是情人节,但对于电影市场来说,这个档期也具有情人节一样的效果。虽然离得还比较远,但也已经有刘浩存、宋威龙主演的爱情电影《念念相忘》定档占位。相信后续它也不会孤单,还会有不少影片也到这个档期去陪它。
其实时常关注电影市场的影迷都知道,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敢保证一个档期到底会有哪些影片上映,提档、撤档、改档的情况常常在发生。但有这么多影片做了提前定档的决定,至少表明2022年的大银幕依然会非常热闹,给观众留下了不少期待。
2021国庆档已经彻底闭幕,而圣诞档、元旦档正开始硝烟弥漫,电影的竞争虽然不是档期说了算,但是档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最后一个档期就是2022春节档。
春节档是兵家必争之地,2021年的春节档累计票房78亿,超过1.6亿人去了电影院看电影来用这种消费方式找到欢乐。喜剧电影贡献了很大一部分票房,所以春节档最受欢迎的依然是喜剧。那么张艺谋电影《狙击手》选择大年初一上映似乎很不合时宜。
距离虎年大年初一还有两个多月,春节档正式开始冲刺和准备。
首先必须为张艺谋点赞因为他是最早官宣冲刺春节档,且是父女合作《狙击手》更是充满了期待。
最大的问题就是战争题材电影内容会不会不讨喜,万一和冯小刚《一九四二》遇冷怎么办?
很久没有动静的文牧野带着易烊千玺主演新片《奇迹》也加入春节档,还有两部开心麻花系打造的喜剧电影《超能一家人》《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你说是不是太狠?
开心麻花都开始左右互搏,两部电影上映这不是上了双保险是什么。
沈腾两部电影对打。
沈腾不仅主演韩寒电影《四海》还主演《超能一家人》沈腾太忙了,终于知道平时为什么见不到沈腾了。
因为沈腾除了录制《王牌对王牌》很少出现在综艺节目中,他的工作和任务就是拍电影,要么是暑期档,要么是春节档。
沈腾作为喜剧演员,拍出好的喜剧电影就是他最大的任务。
那么说到这里,你最期待的春节档电影又是哪一部?
2022年是虎年,虎年春节档虎虎生威,从来没有遇到过有14部电影会扎堆上映。连央视《今日影评》都用专题报道了春节档的拥堵。
所以2022年春节档电影院是否会正常开放,是否解除了疫情影响,目前不好说,但是可以预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的春节档一定是观众最欢乐的春节。
可供选择的电影太多了,本人最起码要看六部。
这六部也是最有分量和体量的电影,专业影评人必须要看的电影如下:
第一部《四海》,韩寒导演,还是关于赛车的故事,电影叫《四海》到底是四海为家还是扬名四海,或者是纵横四海,不知道,电影会告诉我们最终的含义。
这部电影最有黑马夺冠的潜质,因为聚齐了年轻当红明星,刘昊然、刘浩存、沈腾、尹正、乔杉、周奇、王彦霖、黄晓明、张宥浩、陈小春、万梓良、吴彦姝、赵子琪、冯绍峰。
第二部《奇迹》作为春节档为数不多的现实题材,又是爆款电影《我不是药神》导演文牧野亲自执导,非常有共情和共鸣的吸引力,不是喜剧电影但是非常接地气。加上易烊千玺主演更是春节档票房冠军候选。《少年的你》《送你一朵小红花》还有《长津湖》都有易烊千玺的演技。所以易烊千玺主演《奇迹》一定可以爆发春节档奇迹。
第三部《狙击手》前面已经赘言,不再重复。张艺谋张末父女联合导演,讲述在抗美援朝战斗中“狙神”狙击手张桃芳的神奇经历。他是八连五班的骄傲更是传奇代言。
本人直觉就是这部电影可能会临时撤档,因为档期对电影不利,如果非要有差异化的电影,那么选择看《狙击手》也是不错的体验。张艺谋作品频频发力,你会买单吗?
第四部《超能一家人》这部电影还需要解释吗?沈腾艾伦等开心麻花成员全部出动。开心麻花就是金字招牌,从想看人数就能看出来观众对开心麻花电影的认可和期待。
第五部《我心飞扬》这是一部体育电影,冬奥会,屡次与金牌失之交臂,为实现零的突破,秦杉组建以杨帆为代表的中国短道速滑国家队临危受命立志一雪前耻。
两人向金牌发起冲击,夏雨和孟美岐饰演的师徒关系也面临着重重考验。类似《夺冠》。
第六部《这个杀手不太冷静》马丽魏翔主演,从电影名字就能看出来,这是典型的恶搞电影也是典型的喜剧电影。
魏翔饰演的魏成功为实现毕生梦想意外闯入了一个危机四伏的骗局,然而却凭借精湛演技和绝佳运气一次次化险为夷,但这不过是一场梦一场无法回到现实的梦。
这样的电影是不是很减压,最起码可以让你很有角色代入感。
至于动画电影,每年春节档从不缺席,这是孩子们的快乐时光。只是2022年的春节档动画电影太多了,数一数竟然有六七部,可谓是史上最多,孩子有福利了,想要看任何一部都可以尽兴了。加上虎年春节档狂欢派对开启,熊出没,喜洋洋,霸王龙,樱桃小王子都聚齐了,孩子喜欢谁就去看谁。
时间还有一个多月,但准备上春节档搏一搏的电影阵容已经基本落定了。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止12月8日定档2022春节档的电影主要信息如下:
读娱制表
在2021年的春节档前瞻预测中,认为那是史上“卖相”最好的一届春节档,结果也没有令人失望,在《唐人街探案3》的高歌猛进和《你好,李焕英》的后来居上双双发力下,2021年春节档成功斩获78.22亿票房,以较大的优势刷新了2019年59.05亿的春节档记录。
那么2022年的“春节档选手”们又成色几何呢?除了档期票房之外,对中国电影市场而言,春节档是否还有其他值得讨论的意义?
春节档第一梯队:开心麻花、韩寒、易烊千玺的比拼
综合淘票票、猫眼、豆瓣上的想看数据,今年春节档这十余部电影的映前关注热度大致可以为分为三个梯队:
《超能一家人》《奇迹》《四海》三部电影关注热度最高,在各平台上的“想看”数据不相上下,组成了第一梯队;《狙击手》《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樱桃小丸子奇幻笔记》《熊出没·重返地球》组成第二梯队;《我心飞扬》《唐刀记》《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筐出未来》从明星阵容和题材上看有一定市场,但不及前两个梯队的电影排到第三,而其余定档电影大概率会成为炮灰,不排除在春节前撤档的可能。
从映前的热度形势来说,2022春节档与2021年大不一样:2021年《唐人街探案3》有着绝对领先的映前热度领跑,这导致该片首日有着近60%的票房占比,一部电影超过了其余所有电影的票房合计,仅用一天就斩获了历史性的“10亿+”票房;但今年的春节档阵容中没有类似《唐探3》《捉妖记2》这样的爆款续集,大家在前期宣发中比拼的还是内容题材和主创阵容名气这些“硬实力”,这一点来说《超能一家人》《奇迹》《四海》可以说各有千秋。
《超能一家人》是开心麻花团队首次进军春节档的作品,也带回了大部分成名班底:主演的沈腾、艾伦是开心麻花之前几部爆款的演员标配,导演宋阳则是自《羞羞的铁拳》之后再度执导开心麻花电影,这部电影的成绩和口碑也是很不错的。
从预告片来看,《超能一家人》有种荒诞气质,但还很难看出作为喜剧片的质量是“在笑点上”还是“过火疯魔”。在春节档中,观众对于喜剧片的要求是很微妙的——一方面,笑料效果的会伴随节日喜庆气氛而更加突出,但另一方面,近几年来我们基本没有看到过类型较为单一的“纯喜剧”在春节档中胜出,2018年的《唐探2》和《捉妖记2》分别是结合了推理悬疑和玄幻,2019年的《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是科幻元素和赛车,2021年的李焕英则是穿越和主打亲情。
所以对于“喜剧+”后面这个加号,观众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超能一家人》有超能力的设定,具体表现恐怕就要看这个创意点到底拍出什么了。
《四海》则是韩寒自《飞驰人生》后再战春节档。韩寒从影执导三部电影,效果突出一个“稳”字:处女作《后会无期》在2014年暑期斩获6.29亿票房,是当年票房榜第十、国产片第五;《乘风破浪》是2017年春节档口碑最佳,最终票房也达到了10.46亿;《飞驰人生》在2019年面临《流浪地球》的黑马出世和《疯狂的.外星人》的竞争,17.28亿的票房表现和7分的豆瓣评分仍然可圈可点。
《四海》又找回了沈腾、尹正等熟人继续合作,同时让刘昊然和刘浩存两个年轻演员挑大梁,阵容看点不输于《飞驰人生》,从预告来看剧情和摩托车相关,又是一个韩寒熟悉的领域——他除了是赛车手之外还是一个重度摩托车爱好者,个人收集了大量摩托车,在他的小说《像少年啦飞驰》和《他的国》里,摩托车也都是一个重要的存在。
在看来,韩寒做电影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并不急于去触碰自己陌生的领域——赛车、摩托、旅行、父子,这些在他人生经历中有重要地位的要素被不停地拍到他的电影中去,而在这些领域中,国内确实还很少有导演同时具备他的专业熟悉度和讲故事的能力。扬长避短是韩寒电影的重要特征,因此认为《四海》的表现还是市场“中坚”的水平,票房下限应该是比较高的。
《奇迹》的关键词是文牧野、易烊千玺、深圳创业、年代感,这让这部电影有着与春节档其他电影不太一样的气质。在《我不是药神》后,文牧野厚积薄发终于又带来了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章宇、王传君等王牌配角也带到了《奇迹》中,易烊千玺仍然是这部电影在宣发中绕不过去的一点——庞大粉丝规模带来的电影声量基础、部分观众对他流量明星身份的偏见、易烊千玺个人在此前多部电影中有亮点又有争议的表现……这些要素叠加的效果是很难预见的。
但认为,《奇迹》能否超出预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于文牧野对易烊千玺角色的选择和表演上的调教,如果是《少年的你》里极为契合的角色效果,会让他发挥出远超一般流量明星的角色塑造能力。在看来,《奇迹》的题材和阵容是春节档中上下限波动最大的一部,很可能是黑马,也很可能在一波流热度后迅速成为春节档陪衬,结果一切要看电影内容本身的质量了。
大众对《狙击手》的预期很接近于第一梯队,但国师近几年的作品中,也就只有《悬崖之上》的商业票房算是超出预期的,那可能还有部分因素要归于档期红利上。相比之下,《狙击手》的题材市场空间不小,该片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冷枪冷炮运动”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志愿军在敌我军备力量悬殊的境地下,与美军精英狙击小队展开殊死较量的故事。
这部电影也是张艺谋和女儿张末共同执导的首部电影,后者其实自《三枪拍案惊奇》开始就伴随张艺谋担任剪辑师一职,此次联合执导很有些带动张末为以后独立执导做准备的意思。从《悬崖之上》《一秒钟》两部张艺谋最近的电影来看,张艺谋似乎在走一条“返璞归真”的路,他不再试图重复自己从《英雄》到《长城》和《影》那样浓墨重彩的画面风格、大气铺张的场面和人物,《悬崖之上》《一秒钟》都是更小、同时也在人物和故事上更精致的电影。
张艺谋用《狙击手》首次进军春节档,认为是自《悬崖之上》成功后张艺谋重新进入主流商业电影的一次尝试,这部电影未必会有那么高的宣发投入和制作成本,但放在春节档中,张艺谋的名字也足以吸引不少观众选片的眼光了。
过去很多年里,春节档的动画片市场悬念一向不大。《熊出没》系列像上班打卡一样每年拿走数亿元的亲子观影市场份额,而《哪吒重生》在2021春节档的落败,也让今年没有类似级别的成人向动画进军春节档,至于《喜羊羊》和《樱桃小丸子》两部其他IP动画的入局,恐怕很难从《熊出没》和第一、二梯队电影中抢得多少空间了。
⑹ 这个假期票房惨淡,到底该拿什么拯救电影院
我觉得很难真正拯救电影院,因为包括电影院在内的整个电影行业的情况并不好,我们需要尽快控制住新冠疫情,这样才能帮助很多行业解决问题。
在五一假期期间,很多人本身认为五一假期可能会进一步帮助到电影院恢复这样一个情况,然而事实上,五一假期并没有改善电影院的票房惨淡的境地,反而导致很多电影院出现了一系列的亏损情况。如果想让电影院重新恢复盈利,我们不仅需要解决电影片源的号召力问题,同时也需要解决新冠疫情带来的疫情防控问题。
五一假期的票房非常惨淡。
在整个五一假期期间。全国范围内的5亿票房只有2.66亿元左右,这个票房数据几乎是往年同期的1/10左右,部分城市的电影院票房甚至只有往年的1/20和1/30。这个数据非常惨淡,对于已经被雪上加霜的电影行业来说,电影院的生存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