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天堂 > 58电影节开幕

58电影节开幕

发布时间:2023-08-05 14:44:30

① 戛纳“影评人周”首部华语闭幕片,《春江水暖》携观众神游山水长卷

戛纳电影节 影评人周 首部华语闭幕影片首映

《春江水暖》携八百观众神游山水长卷

法国当地时间5月22日,2019戛纳电影节第58届“影评人周”闭幕影片《春江水暖》举行了世界首映。这部由中国青年新锐导演顾晓刚执导的长片处女作,是“影评人周”单元创立以来首部获选为闭幕影片的华语电影。近八百名观众见证了这一 历史 性时刻,并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他们对于这部影片的热爱。

现场 · 戛纳银幕展开中国画卷

《春江水暖》以中国杭州富春江畔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三代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人情冷暖。片中,年迈的母亲在寿宴上意外中风后失智,四个儿子轮流照顾她, 而他们各自的家庭也面临着亲情与现实的考验。在四季的更迭中,当代中国的人文景观与市井风貌随着故事的展开得以显现。

在电影正式首映之前,本届“影片人周”总监查尔斯·泰松向到场的观众介绍说,《春江水暖》绝对是一部会留下强烈印记并且无法被冲淡的电影。在他看来,这部电影具有宽广、庄严的温柔和叙事性的结构,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气韵生动的电影化表达。

随着影片如中国传统画卷一般在银幕上徐徐展开,扑面而来的光影之美与生动气韵令观众不由得屏住呼吸。在两个半小时的观影过程中,人们仿佛置身于诗意的山水之中,随着时间静静地流淌,片中人物所经历的悲欢离合和他们彼此之间真挚而细腻的 情感 依存,更是令不少观众感动得数次落泪。

影片放映结束后,现场观众自发报以热烈的掌声,向影片主创致以祝贺并表达敬意。一位来自巴黎的影迷称赞《春江水暖》是他在此次戛纳电影节上看到的最好电影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杰作。”另一位观众则表示,在观影过程中一直沉浸在电影世界的山水中,而影片对于家庭复杂 情感 关系的表达也非常真挚。

面对热情的观众,影片导演顾晓刚表达了真诚的谢意。他说自己从掌声中可以感受到,观众确实理解了他试图在影片中传递出的表达。另外,由于他之前一直对影片内容高度保密,很多剧组演员也是在昨天首次看到自己参演的这部作品,来自观众的褒奖更是让他们感动不已,有人甚至落下了热泪。

顾晓刚导演在戛纳

创作 · 四季更迭体会传统意蕴

作为《春江水暖》片中故事发生地的杭州富阳,正是顾晓刚生长的家乡,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他所熟悉的。影片以四季更迭作为故事的脉络,为了能够呈现富春江畔山水草木在时间之中的真实变化,顾晓刚选择了按照真实季节来拍摄的方式创作这部电影,潜心拍摄两年方才完成前期工作。

这一创作方式带来的直接考验,是创作团队不得不面对资金紧张的巨大压力。《春江水暖》创作初期,顾晓刚曾经被迫要借助贷款的方式来维持拍摄工作,直至大地电影、工厂大门影业和取经人影业陆续介入,才为他解除了资金上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让他获得了更为充分的创作空间来实践自己的艺术理念。

出现在《春江水暖》中的绝大多数演员,都是顾晓刚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其中一些演员甚至将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关系也带到了电影之中。尽管他们大多是毫无表演经验的素人演员,但彼此之间却能够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在 情感 表达方面也表现得尤为真挚,带给观众更为动人的 情感 共鸣。

影片中饰演顾家老三一角的孙章建,现实生活中的身份是顾晓刚的叔叔。提到此次参与电影拍摄的体会,他的第一反应是认为自己很幸运,至于自己此次是如何塑造这一角色的,他表示“我演的是我自己,我没感觉我在演什么。在有些镜头里我还是很真实的,我感觉自己和电影里的那个人是一样的。”

《春江水暖》的叙事节奏是舒缓的,但对于演员们来说,完成其中的一些镜头拍摄并非易事。演员庄一在拍摄一场沿富春江岸游泳的戏时,为了照顾到岸上演员的表演节奏,以及船上摄影机的镜头移动速度,先后游了近十次才完成这一镜头,其间还遇上了暗流和漩涡,一度十分惊险。

但是,在《春江水暖》漫长的拍摄过程中,剧组也收获了不少意外惊喜。在一条横移的长镜头中,当镜头缓慢地扫过江岸的风景时,天空突然降了一场急雨,使这个长镜头成为神来之笔。尽管因为当时的拍摄条件所限,这个镜头略有瑕疵,但带给观众的却是无法复制的美感。

理念 · 为当代中国安放诗意传统

元代画家黄公望于六百多年前所绘的《富春山居图》,描摹下古代富阳的风物景致;对于年轻的顾晓刚来说,正是这幅闻名于世的山水杰作赋予了自己艺术创作上的精神血脉,让他寻找到了美学上的方向。“我始终在思考把中国山水画的视觉美学转化成电影语言的可能性。”顾晓刚说。

在他看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电影艺术的美学观念具有颇为契合之处,同时还蕴藏着深沉的东方哲学意念,是对宇宙观和时空观的塑造与阐述。特别是山水长卷作品,在视觉的平面上营造出无限的时间感和空间感,观众仿佛进入风景之中,参与了一场“时间的 游戏 ”,而其本质是精神世界的自我观照。

创作《春江水暖》的过程中,顾晓刚有意识地将传统绘画的艺术理念嫁接于光影之中,试图以此发现全新的电影语言。他运用电影的长镜头技法,在横移与竖移的运镜过程中,呈现出如山水画中移步换景、俯仰自得的散点透视效果。当观众随着人物游走在山水之间,永恒的风景便与故事中的 情感 结合在了一起。

在尝试拍摄这部长片处女作之前,顾晓刚曾在学生时代研习数年纪录片的创作,由此养成了对 社会 情态敏锐的观察力。顾晓刚说,最初触发他创作《春江水暖》的原因,是因为看到了富阳这座古城在现代化城市更新中所经历的瞬间巨变,而他也借助镜头的力量不动声色地记录下了身处变化中的人们以及他们的生活。

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总监查尔斯·泰松

《春江水暖》中所展现的诸多当代中国的市井风情,为这部影片在视觉美学之下奠定了深厚的现实基础。从人们的婚丧嫁娶到营生琐事,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渗透在点滴细节之中,令观众时时刻刻可以感受到在传统与现代的冲撞和融合之下,今天的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极具时代特征的现实底色。

顾晓刚认为,自己在创作《春江水暖》时的核心理念汲取自传统文化,而他在创作中真正探寻的,是如何将传统的诗意安放于当下。他深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性之间并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寻求到融合的可能,今天的人们尝试着像古人一样去思考和生活,便会感受到来自传统的滋养。

未来 · 千里江河将流淌新故事

《春江水暖》此次前往戛纳,除作为“影评人周”单元的闭幕影片举行世界首映,还将作为顾晓刚导演剧情长片处女作参与将于法国当地时间5月25日揭晓的金摄影机奖的角逐。而在昨晚的首映结束之后,这部影片已经收获了国际媒体、业内人士和电影观众的不少好评。

《春江水暖》主创团队在戛纳

贾樟柯导演的国际监制,东京FILMEX电影节主席市山尚三在看完《春江水暖》后向顾晓刚表达了自己的赞美:“这是一部超凡的电影!”国际著名电影杂志《国际银幕》Screen Daily的影评人Weny Ide则撰文称,“这部电影以精致的摄影“构建了一幅正在缓慢燃烧的 社会 图景”,现代性和传统共存其中。

按照顾晓刚的创作计划,此次面世的《春江水暖》是其长卷电影三部曲《千里江东图》中的卷一部分。他透露说,此次《春江水暖》中的部分角色未来也将在卷二和卷三作品中现身,但后续两部作品将会讲述的是全新的故事,和《春江水暖》形成似有若无的关系。

顾晓刚解释说,影片片头处的一句“春江泾流杭州钱塘汇入东海”的文字,实际上提示了《千里江东图》未来的故事走向,未来的故事将发生在新的地域,展示不同的景貌和地域风情。“就像富春江,永远是流动的,随着江水的流动,留到新的地方,新的故事就会在那里发生。”

「导筒」微信号 directube

关于导筒公众号文末广告位被关闭30天的通知

2019华语地缘影展:开幕片《推拿》开票

2019华语地缘影展·苏州排片及报名通道

长按二维码随意赞赏

推广/合作/活动

加微信号:directubee

② 柏林国际电影节简介及详细资料

历史沿革

柏林国际电影节

柏林电影节始于1951年夏,1978年开始改为在每年的2月举行。

为了树立柏林“世界自由视窗”的形象,在三国盟军撤出柏林的同时,柏林电影节拉开帷幕了,当时的名字是“西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一届的柏林电影节由电影历史学家Dr. Alfred Bauer发起,并于1951年6月6日在柏林的泰坦尼克宫举行。第一届的金熊奖并不是由评审团选出而是由观众决定的。

1956年,柏林电影节与坎城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并列为A类电影节,从此获奖名单改由评审团决定。选举出的评审团来自世界各地,并设立了金熊奖和银熊奖两项大奖。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了一个明显的停滞时期。1971年,在传统的影片竞赛之外创立了新电影国际论坛。

1974年,电影节上出现了第一部苏联影片,一年后,东德影片也加入进来。政治气候发生了变化,西德和东德签署了条约。从此,柏林电影节把自己重新定位为国际电影生产的一面镜子,使电影节在东西方之间的汇合与调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从2002年开始,柏林电影节隶属于商业性质的“柏林艺术展出有限公司”。

奖项设定

金熊奖

金熊奖最佳影片-自1951年起开始颁发

终身成就奖/荣誉金熊奖(Honorary Golden Bear)-自1982年起颁发

银熊奖

评审团大奖银熊奖-自1965年起

最佳导演银熊奖-自1956年起

最佳男演员银熊奖-自1956年起

最佳女演员银熊奖-自1956年起

最佳剧本银熊奖-自2008年起

最佳短片银熊奖-自1956年起

杰出艺术成就奖-自1978年起

最佳电影配乐-自2002年起

其他奖项

水晶熊奖(Crystal Bear)

泰迪熊奖-最佳同志电影

流星奖(Shooting Stars Award)-颁给有才华的年轻欧洲演员

阿弗雷鲍尔奖(Alfred Bauer)-纪念创立电影节的阿弗雷·鲍尔

历届回顾

历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回顾

第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1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1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1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1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1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1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1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1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1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1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2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2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2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2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2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2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2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2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2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2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3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3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3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3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3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3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3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3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3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4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4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4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4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4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5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5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5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5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5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6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6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历届之最

历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之最 获得金熊奖的女导演 亚斯米拉·兹巴尼奇 2006年第56届由前南斯拉夫女导演亚斯米拉·兹巴尼奇执导的《格巴维察》获最佳影片金熊奖。 克劳迪娅·略萨 2009年第59届由秘鲁女导演克劳迪娅·略萨执导的西班牙和秘鲁合拍影片《伤心的奶水》获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熊奖。本届电影节第二大奖评审团大奖获奖影片德国影片《其他人》的导演导演马伦·阿德也是一名青年女性。 第一部获得金熊奖的卡通片 千与千寻 日本影片《千与千寻》又名《神隐少女》,于2002年第52届获得金熊奖,是第一部获得最高奖的卡通片。 最年轻的柏林影帝 卢·泰勒·普奇 2005年第55届年仅20岁的卢·泰勒·普奇凭借《吸拇指的人》获得最佳男演员奖,这是柏林影史上最年轻的影帝。 最年轻的柏林影后 瑞秋·玛瓦赞 2012年第62届年仅14岁的黑人女孩瑞秋·玛瓦赞凭《战地巫师》获得最佳女演员,成为柏林影史上最年轻的影后。这是继第61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男女演员成了集体奖后,今年的这个奖项又爆冷门,这是她第一次出演剧情长片的影坛新人,而本届最佳男演员米克尔·佛斯加德也年仅28岁,也是第一次出演剧情长片的影坛新人。

亚洲获奖

华语影人获奖

时间 获奖情况 1982年 第32届西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短片竞赛最佳编剧)阿达《三个和尚》 1983年 第33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奖许雷《陌生的朋友》 1988年 第38届最佳影片金熊奖张艺谋《红高粱》 1989年 第39届银熊奖吴子牛《晚钟》 1990年 第40届银熊奖谢飞《本命年》 1991年 第41届国际儿童青年中心大奖 *** 《喔,香雪》 1992年 第42届最佳女演员银熊奖张曼玉《阮玲玉》 1993年 第43最佳影片金熊奖李安《喜宴》、谢飞《香魂女》 1994年 第44届提名表彰奖吴子牛《火狐》 1995年 第45届最佳女演员萧芳芳《女人四十》 、银熊奖(最佳视觉成就)李少红《红粉》 1996年 第46届金熊奖李安《理智与情感》 、最佳导演:严浩《太阳有耳》 1997年 第47届银熊奖徐立功《河流》 2000年 第50届评审团大奖银熊奖张艺谋《我的父亲母亲》 2001年 第51届评审团大奖银熊奖王小帅《十七岁的脚踏车》,最佳导演:林正盛《爱你爱我》,最佳新进男演员:崔林、李滨《十七岁的脚踏车》,最佳新进女演员:李心洁《爱你爱我》 2003年 第53届阿尔弗雷 德·鲍尔特别创新奖张艺谋《英雄》,特别艺术贡献奖:李杨《盲井》 2005年 第55届评审团大奖银熊奖顾长卫《孔雀》,特别艺术贡献奖:蔡明亮《天边一朵云》,阿尔弗雷德·鲍尔特别创新奖:蔡明亮《天边一朵云》,青年论坛沃尔夫冈·斯陶特大奖:严宇/李一凡《淹没》,青年论坛卡里加利奖:刘佳茵《牛皮》,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蔡明亮《天边一朵云》,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青年论坛):刘佳茵《牛皮》 2006年 第56届最佳电影音乐银熊奖:金培达《伊莎贝拉》,杰出电影艺术创新:张元《看上去很美》 2007年 第57届最佳影片金熊奖:王全安《图雅的婚事》,评审团大奖银熊奖(短片):陈骏霖《美》(同美国一起),独立影评人(全景单元)最佳电影:张杨《落叶归根》 2008年 第58届最佳编剧银熊奖:王小帅《左右》 2010年 第60届最佳编剧银熊奖:王全安、金娜《团圆》,第60届柏林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一页台北》,第60届新生代单元水晶熊最佳影片奖:《岁月神偷》(香港) 2014年 第64届《白日焰火》摘得最佳影片金熊奖(导演为刁亦男)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廖凡,第一位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的中国男演员),最佳艺术成就奖《推拿》(曾剑,摄影师),国际评审团特别提及奖曹保平《狗十三》

中日韩入围

中日韩三国历年入围“主竞赛单元”影片 中国 1957:亡魂谷1981:燕归来1982:乡情1983:陌生的朋友1984:半边人、血,总是热的1988:红高粱1989:晚钟1990:本命年1991:大太监李莲英1992:阮玲玉1993:喜宴、香魂女1994:火狐1995:女人四十、红玫瑰白玫瑰、红粉、归土、日光峡谷1996:太阳有耳、麻将1997:色情男女、我爱厨房、河流、埋伏1998:愈快乐愈堕落、放浪、天浴1999:千言万语2000:我的父亲母亲、有时跳舞2001:十七岁的脚踏车、爱你爱我2003:英雄、盲井2004:20 30 402005:孔雀、天边一朵云

2006:伊莎贝拉

2007:图雅的婚事、苹果2008:左右、文雀2009:梅兰芳2010:团圆、三枪拍案惊奇2012:白鹿原

2014:《白日焰火》、《推拿》、《无人区》

日本

1953:看得见烟囱的地方1954:生之欲1956:白蛇传1957:岚、大菩萨岭1958:纯爱物语1959:战国英豪1960:哥哥、女经1961:懒汉睡夫1962:小早川家之秋、Mitasareta seikatsu1963:武士道残酷物语1964:日本昆虫记、她和他1965:墙中秘事1967:Lost Spring1968:初恋:地狱篇1969:爱奴1970:大地的群像1971:再爱一次1972:约束1973:悲伤的颠茄1974:朝之诗1975:望乡1976:本阵杀人事件1978:遥遥长路1981:流浪者之歌1982:谋杀·下山事件、再见吧,可爱的大地1983:野獣刑事1984:南极物语1985:濑降物语1986:枪之权三1987:海与毒药1989:城市英雄1992:光藓1993:梦中的女人1996:梦之村1997:濑户内月光小夜曲1998:感官新世界1999:刑法第三十九条2000:独立少年合唱团2001:睡莲、狗神2002:千与千寻、绑架金大中2003:黄昏清卫兵2005:隐剑鬼爪2008:母亲2010:芋虫

2014:小小的家

韩国

1959:钟阁1960:云彩流动1961:马夫1962:直到生命尽头1963:烈女门1972:石花村1973:小岛的尊严1985:烈日骄阳1986:吉牛蓬1994:华严经1995:太白山脉1996:美丽青年全泰壹2001:共同警备区2002:坏小子2004:萨玛利亚女孩2007:机器人之恋、边界2008:夜与日2011:爱,不爱2013:惠媛

合作伙伴

宝马、欧莱雅、ZDF、Entega、GLASHÜTTE ORIGINAL、HUGO BOSS、通灵珠宝、ARRI Film 、BARCO、DEUTSCH-FRANZÖSISCHES JUGENDWERK 、GWFF、Kinoton、MOËT & CHANDON、rbb RUNDFUNK BERLIN-BRANDENBURG、SAMSUNG、TV MOVIE

③ 墨尔本国际电影节的简介

墨尔本国际电影节是澳大利亚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是南半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于1952年创办。每年 5~6 月之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墨尔本国际电影节(Melbourn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澳大利亚的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于1952年创办。每年5月~6 月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左右,是南半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电影节之一。第58届墨尔本电影节于2009年7月24日举办。第62届墨尔本电影节将于2013年7月25日-8月11日在墨尔本举办,2012年墨尔本电影节为当地经济带来超过8,200,000美元的收入。

④ 第5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基本介绍

来自比利时的《孩子》摘得金棕榈枝,美国独立导演大师吉姆·贾木许的《破碎之花》则荣获“评审团大奖”,令法国电影18年来“国货夺标”的热切愿望再度落空。不过,迈克尔·汉尼克的《躲避》还是为法兰西挽回了面子,继4年前探讨受虐畸恋的《钢琴女教师》囊括了评审团大奖、最佳男女主角3项荣誉后,这位戛纳的常客、法兰西本土的大师终于问鼎最佳导演的桂冠。备受关注的由王小帅执导的《青红》则获得了评委会奖。
而汤米·李·琼斯《艾斯卡达的三次葬礼》一举斩获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转身导演的李·琼斯不仅问鼎影帝,而且处女作即或如此盛誉,可谓本届戛纳最大的惊喜。而《自由地带》的汉娜·拉斯洛以配角身份登上影后的宝座,更是戛纳“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慧眼又一次显灵。
众所周知,戛纳电影节有两大传统。一是法兰西出品的热情奔放,宛如地中海畔的棕榈树和金沙滩上的比基尼;二是褒贬不一的特立独行,有人指责是商业炒作的噱头掩盖了艺术的光芒,有人总结为每年格调迥异的评委会成员跳跃性的审美作祟。
如果说77岁的奥斯卡是位年届耄耋的老人,那么,58岁的戛纳绝对是更年期的主妇,想给她把脉比登天还难。敢预测奥斯卡的媒体,几乎没谁有勇气在戛纳影展面前造次,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影帝、影后——能蒙上一个就了不得,而通常处心积虑的算计都不免“四大皆空”,更不要提“金棕榈奖”和“评委会大奖”——在戛纳影展参赛的作品,千万别获得当地媒体的一致追捧,否则100%颗粒无收。
不过,本届戛纳电影节似乎在库斯图里卡大师的带领下,对评论界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妥协示好之态。在大师扎堆的今年,两个大奖都显得波澜不惊,3位早已被业界公认的大师再次披荆斩棘、脱颖而出。
金棕榈奖得主《孩子》的导演来自比利时的达内兄弟,6年前他们曾凭《罗塞塔》勇夺金棕榈奖,当时,媒体一片感恩戴德地称颂戛纳总算给了与兄弟俩非凡的才华相匹配的名誉和声望。本片是继《儿子》(英文版标题“The Son”)之后的新作(《孩子》的英文版标题“The Child”),达内兄弟将半纪录片风格的、晃动的、肩扛镜头的真实感,顽固地追求到底,不仅在展映期间,获得了当地观众的一致认可,更成为有史以来第5位入主“双金棕榈”俱乐部的成员(绝对比2000万美元片酬俱乐部的门槛要高得多),堪称天时、地利、人和,无可争议。
而评委会大奖得主吉姆·贾木许的《破碎之花》,则是另一次众望所归的结果。比尔·莫瑞扮演的男主人公某日突然收到“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声称他有个儿子,已被抚养成人——为了找出答案,他不得不开始思考并处理与曾经交往的女人们混乱、纠缠的关系。比尔·莫瑞、杰西卡·朗格、莎朗·斯通、茱莉·德尔佩、蒂尔达·斯文顿……豪华的演技派阵容锦上添花的同时,平凡的情节再次因贾木许的原创力而化腐朽为神奇。老贾独特的世界观,多年来在戛纳影展屡试不爽,此次虽再度与金棕榈(最佳长片)相距咫尺擦身而过,但评委会大奖也足以说明其成就之不凡。
同样,评委们依然为媒体准备了充分的噱头:
《艾斯卡达的三次葬礼》,本是似曾相识的故事——为实现对已故知己的承诺,男主人公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将其尸体运抵墨西哥。本剧是2年前令人惊异的佳片《21克》(让坏小子西恩·潘二度称帝水城威尼斯,并为娜奥米·瓦茨赢得了首个奥斯卡提名)的编剧吉列莫·阿里加的新成果,作为奥斯卡金像男配角(93年的《亡命天涯》)汤米·李·琼斯的导演处女作,登陆戛纳本来已是看点十足。结果“演而优则导”的老汤不仅成就了吉列莫·阿里加勇夺最佳编剧奖的神话,更以台前幕后万能双栖的姿态,问鼎戛纳影帝。恐怕,再没哪个电影节如此对“新人”(我指导演)不遗余力地大力扶植了:斯蒂文·索德伯格、拉斯·冯·特利尔……现在又多了个汤米·李·琼斯,恭喜发财!
而阿莫斯·吉达的《自由地带》居然捧出了影后汉娜·拉斯洛,则更令人惊掉了下巴。原以为本片最大的卖点是请到了圣城耶路撒冷出生的娜塔丽·波特曼领衔;另外,在犹太教圣地“叹息之壁”拍摄接吻戏,遭到教徒们激烈指责的爆料也是绝佳炒作。但已过中年的拉斯洛居然凭借片中出镜不多的配角位置一鸣惊人,一方面朴实无华的演技无懈可击(这与去年威尼斯电影节因《维拉·德雷克》上位的艾美达·斯丹顿相似);另一方面,之前的大热门丹尼尔·奥特尤尔因媒体的过分吹捧终于引发了评委会的逆反心理(这与前年戛纳影展上,《狗镇》的妮可·基德曼的遭遇雷同),也不能不说是重要的客观原因。
至于《青红》获得评委会奖,并不意外。描述我国当今城市与农村的经济、文化差异巨大的社会现实,堪称王小帅的看家本领,而上海的梦与现实云云,正好能将王小帅的锋芒完全展示出来。当然,我之前曾预言过,本片无竞争力染指大奖(金棕榈/评委会大奖),特别是在今年,各路大师们多年密制的烈药面前,即使是一杯浓茶,依然显不出分量。不过,对中国电影不可等闲视之的心态,似乎在全世界电影人的心中泛滥开来,不仅是章子怡成为首次出席慈善酒会的亚洲明星并有幸继奥斯卡之后颁奖戛纳——《青红》、《黑社会》、《最好的时光》,两岸三地不同风味、不同性格分别进入竞争单元,本身已是中国电影获得的至高礼遇。加之,评委会成员中有我们的“华人标签”名导吴宇森,因此,本就品质不俗的《青红》虽不算极出类拔萃,凭其实力夺得“评委会奖”仍属情理之中、水到渠成。连贾木许都谦称自己是侯孝贤的学生,这当然是恭维和客套,但同样也是不折不扣的称赞和敬意。
姜文曾经说影评人对电影的指指点点就像太监评论做爱,也许戛纳电影节正是听见了这番话,才死心塌地地邀请他在前年做了一回评委。无独有偶,姜文那一届评委对《狗镇》的态度,与去年《花样年华》的冷遇几乎如出一辙,影评人推崇什么,评委会就对什么不予理睬,套用金庸先生的《白马啸西风》:“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不过,第58届戛纳电影节,却在喧嚣浮华背后,给了影迷更多的欣喜——不仅是在一蟹不如一蟹的电影节衰退潜流中逆水行舟的品质,更是不哗众取宠、不矫揉造作的中肯的结果。

⑤ 第5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入围片单

1)《旅鼠》,导演:多米尼克·摩尔,法国
2)《痛击》,导演:小林政广,日本
3)《公里为零》,导演:辛那·萨利姆,伊拉克
4)《何处寻真相》,导演:阿托姆·伊格扬,加拿大/美国
5)《最后一日》,导演:加斯·范桑特,美国
6)《躲避》,导演:麦克·汉尼克,法国
7)《黑社会》,导演:杜琪峰,中国香港
8)《天堂里的战争》,导演:卡洛斯·雷加达斯, 墨西哥
9) 《既生之则安之》,导演:马可·图里奥·吉欧达纳,意大利
10)《曼德勒》,导演:拉斯·冯提尔,丹麦
11)《暴力史》,导演:大卫·柯南伯格,美国
12)《破碎之花》,导演:吉姆·贾木许,美国
13)《青红》,导演:王小帅,中国
14)《孩子》,导演:达内兄弟,比利时
15)《绘画还是做爱》,导演:阿诺·拉卢、让·马内·拉卢,法国
16)《罪恶之城》,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弗兰克·米勒,美国
17)《别来敲门》,导演:维姆·文德斯,美国
18)《电影故事》,导演:洪尚秀,韩国
19) 《自由区》,导演:阿莫斯·吉达,以色列
20) 《艾斯卡达的三次葬礼》,导演:汤米·李·琼斯,美国
21)《最好的时光》,导演:侯孝贤,中国台湾 《赛末点》,导演:伍迪·艾伦
《圣诞快乐》,导演:克里斯蒂安·卡西雍
《星战前传3:希斯的复仇》,导演:乔治·卢卡斯
《小贼·美女·妙探》,导演:沙恩·布莱克
《甜蜜的人生》,导演:金知云
《午夜电影》,导演:斯图尔特·萨缪斯
《跨越桥梁》,导演:费斯·阿金
《噩梦的力量》,导演:亚当·柯蒂斯
《独眼的复仇》,导演:艾维·莫葛洛比
《被烧毁的剧院的演员们》,导演:潘礼德
《这不是我梦想的生活》,导演:米歇·皮高利
《辛迪》,导演:贝特朗·波尼洛
《狸御殿》,导演:铃木清顺
《恐色症》,导演:玛莎·费因斯(闭幕片)

⑥ 第5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介绍

第58届戛纳电影节于2005年5月11日至5月22日举行。来自13个国家的20部电影参加奖项的角逐。本届电影节金棕榈奖授予比利时导演达内兄弟让·皮埃尔·达内 (Jean-Pierre Dardenne)和吕克·达内(Luc Dardenne)共同指导的作品《小孩》(L'enfant);其余大奖归属分别为评审团大奖《破碎之花》 Broken Flowers(导演:吉姆·贾木许 Jim Jarmusch)、最佳男演员奖汤米·李·琼斯Tommy Lee Jones(影片《艾斯卡达的三次葬礼 》The Three Burials of Melquiades Estrada)、最佳女演员奖汉娜·拉斯洛 Hana Laszlo(影片《自由地带》 Free Zone)、最佳导演奖迈克尔·哈内克 Michael Haneke(执导影片《隐藏摄像机》 Caché)。

阅读全文

与58电影节开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欧美唱跳电影 浏览:979
日本70代至90的动漫电影 浏览:457
美国黑人司机电影哪部电影 浏览:995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录取分数线403 浏览:331
金沙电影城影讯 浏览:8
义乌横店电影城伊美 浏览:667
马东锡电影在哪里观看 浏览:753
贞操带2017在线电影 浏览:397
刘亦菲电影与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278
电影院应该怎么过去 浏览:359
韩国影评电影 浏览:857
日本反映初为人母现状的电影 浏览:645
韩国黑道电影推荐国语 浏览:163
韩国十九禁电影床片段 浏览:888
致敬无名英雄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819
日本理论电影片免费看 浏览:113
关于奇异博士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709
万枚导弹毁灭地球什么电影 浏览:305
购买电影票哪个最划算 浏览:182
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战电影 浏览: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