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首《爱如潮水》让他成为情歌王子,随手写本书就成为畅销书作家,他是谁
我还记得2016年在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的舞台上,带病演出的张信哲申澈唱完了一首《信仰》,感动了台下很多粉丝的眼泪。赛后接受采访时,他说虽然他在现场表现不佳,但至少“没有我担心的唱一半”。有些歌手永远听不厌,比如张信哲·申澈,他的粉丝遍布60年代到90年代,他似乎一开口就能唱出你的心声。
观众朋友们,你们喜欢张信哲申车的哪首歌?在评论区说说。
② 郭富城与“海盗船长”德普亲密合影,有哪些明星也追星
其实在大众眼里光彩照人的明星,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也会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喜欢的人,他们的喜好其实也与众人无异。普通人忽略他们的普通爱好,只是因为他们被明星的光环笼罩,让我们看不清而已。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明星都有自己的明星偶像:张碧晨出道前的偶像是张艺兴;王俊凯喜欢周杰伦;周李伦还为TF组合写了一首《剩下的盛夏》,算是最成功的追星了,让其他明星粉丝也羡慕不已。
禾田飞歌:自由撰稿人。微信公众号:禾田飞歌(ID:ahetian2017)
③ 北影节开幕红毯,有哪些出圈名场面
引言:小编认为,这次北京北影节开幕红毯还是有很多名场面的,像古天乐携机甲头盔亮相宣传他的最新电影《明日战记》以及偶像歌手张信哲在北影电影节开幕式模仿沈腾的搞笑名场面,“你过来呀”,展现了其非常搞笑的一面。还有一个引起了众多网友的讨论的出现名场面就是时代少年团的七位少年参加开幕式表演节目。在北京电影节上抢话筒发生了抢话筒这样尴尬的事情,火速的登上了热搜。网友们给他们制作了一个表情包,真是又无语又好笑。
④ 亚洲有哪些分量重的电影节
在2019亚洲电影展中,“亚洲经典”单元一定备受影迷瞩目。
顾名思义,“亚洲经典”单元当然都是亚洲影史上的不朽之作。但本单元不仅挑选了《红高粱》、《那人那山那狗》、《切腹》、《小鞋子》等曾斩获国际大奖的代表性亚洲电影,还包括具有极高史学价值的奇幻片鼻祖《盘丝洞》,以及在表现手法上有突破意义的《雅马哈鱼档》等经典作品。
先跟大家聊聊《盘丝洞》和《雅马哈鱼档》这两部作品。
1927年2月2日在上海中央大戏院上映的《盘丝洞》,是中国现存第一部“神怪片”。 “神怪片”源于中国神魔小说,《西游记》、《聊斋志异》所衍生的电影都属于这个范畴。《盘丝洞》对原著故事的还原非常大胆,妖精们造型前卫而新潮。影片在上映之初曾“实创中国影片在上海开映之新纪录”,造就万人空巷的传奇。不过,《盘丝洞》的价值还不止在于“神怪片”——中国1920年代电影作品存世极少,《盘丝洞》便是其一,这部影片曾在国内失传80余年,2013年拷贝才在挪威国家图书馆被发现。
1984年上映的《雅马哈鱼档》在当时也是一部轰动之作。这部电影所表现的内容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一是广州的风土人情,二是改革开放后的个体户生活。导演张良将故事片的戏剧性融入进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运用了大量的偷拍、跟拍,在片中可以看到很多长镜头。《雅马哈鱼档》还有一个在现在看来都不常见的创举,那就是选用非职业演员。饰演“海仔”的是真正的个体户黎志强,“珠珠”的饰演者则是商场售货员杨丽仪。通过本片,既可以了解到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的故事,又可以欣赏到广州的“市井风情画”。
另外四部电影《红高粱》、《那人那山那狗》、《切腹》和《小鞋子》,都是在国际上享有美誉的亚洲电影,想必影迷们一定如数家珍。
1987年上映的《红高粱》,改编自莫言同名小说,是第一部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亚洲电影,也是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的代表作。《红高粱》与1980年代的“寻根文学”关系紧密,拍摄的故事扎根于乡土中国,表现出了人、民族、乃至整个中国土地的蓬勃生命力。张艺谋沉稳刚健的叙事风格,顾长卫敏锐大胆的色彩运用,巩俐和姜文的出色演技,使本片足以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
1999年上映的《那人那山那狗》也是一部在国际上斩获不少奖项的影片。影片讲的是一对乡间邮递员父子之间的故事,父亲带着第一天接班当乡邮员的儿子走邮路,二人的心结在路途中慢慢打开。这部影片从内容到形式都很有中国传统美学色彩,含蓄内敛,崇尚自然。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样,片中没有通过过多言语来表达感情,父子之情尽在不言之中;叙事也如行云流水一般,毫无刻意用力之处,却足以感动人心。湖南绥宁的自然景观,与这种表达叙事风格相得益彰,给了影片山水画般的清新影像风格。
《切腹》于1962年在日本上映,次年入围了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终导演小林正树拿下了评审团特别奖。这部57年前的电影,在豆瓣评分高达9.2,被1万多人标记过,足见在影迷心目中的地位。《切腹》以武士阶层为主人公,讲述了两个严格平行对应的切腹故事,画面明朗,叙事凛冽,颇具极简主义风格。这部电影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在张艺谋的武侠电影《英雄》中,也能看到本片的影子。它的意义不仅在于电影领域,对于想了解武士道精神及日本美学的观众,同样是不二之选。
1993年的《西便制》也是一部大师之作,导演林权泽被视为韩国电影界教父级人物,曾把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入围了个遍。《西便制》如同一首民间艺术的挽歌,在一个父亲和一对儿女的悲剧故事里,表现出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艺术无处安放的境遇。现代与传统的冲突在影片的表达形式上也有所体现——用倒叙、插叙来打破传统叙事结构,镜头语言中充满了对传统消亡的隐喻。这部电影是韩国电影复兴的奠基石,它在当年激发了外国影片占领韩国市场的环境中,韩国人的民族自尊心。本片最初只在首尔的三家影院上映,最终却破了票房纪录,令韩国进入了百万票房时代。
《小鞋子》是部曾感动全球观众的伊朗电影,1998年它不仅在美国创下伊朗电影票房纪录,还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影片以一双鞋为线索,讲述了一对穷苦兄妹的感人故事,充满现实主义人文关怀,被影评人评为“近乎完美的儿童电影”,“洋溢着单纯的善良和纯洁”,它还影响了包括新加坡导演梁智强在内的许多电影人的创作。在伊朗,导演马基德·马基迪既是票房的保障,又是影片水准的保障,他的作品兼具可看性和艺术性。展映期间,马基德·马基迪将携《小鞋子》亲临北京,参加活动。
说了这么多,你该知道“亚洲经典”单元有多经典了吧?作为影迷的你,赶快挑选自己心水的电影,来2019亚洲电影展“一饱眼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