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21年春节,你们那的电影院涨价了吗
在2021年春节档接连破纪录的同时,今年极高的票价,也成为了大多数观众抱怨的对象之一!
都说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大环境不好,处处面临着消费降级。
但电影平均票价以及观影人次的双双破纪录,也助力电影票房大盘成绩接连拔高。
据统计,北京不少非黄金地段电影院,竟然所有场次票价都是100元以上!
根据资料显示北京地区的平均票价已经飙升到了74元,而2019年同期北京市的平均票价只有52元!
前北美的票价是逐年上涨的,2008年北美的平均票价在7.18美元,这十余年,每年均有0.2-0.4美元增长的幅度,好在于整体的价格仍然是稳定的,今年已经达到9.03美元,伴随《复联4》的上映,北美平均票价也会再次提升。
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已经进入了中等发达地区,或许未来平均票价有向欧美发达国家8-9美元(51-58元)靠近的趋势。而三四线城市的票价,还是最好与各地的居民消费指数挂靠,盲目增长票价而不顾影片质量的提升,只会导致刚被开发出的观影受众,重新流回其他娱乐方式。未来中国不同城市之间,因为不同的消费水平、不同的房租、已经不同的观影受众,或许会出现2倍以上的平均票价差。
在春节档结束之后,我们或许又会重新回归平均票价38-39元的时代,但平均票价的提升幅度大于CPI,已经成为了行业的趋势。电影院是一个具备社交功能的场所,过低的价格会降低社交的档次。甚至,我们可以将目前院线的电影彻底做全面的分离,够档次和质量上乘的才有机会到院线,但其要求有较高的入门门槛和较高的价格壁垒。低端和质量差的电影,则要退却到网络和手机端,自己多找出路,因为你的质量是不足以进入到院线来全国公映,那是一种全方位的资源浪费。
另外,伴随着AI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票价的精细程度或许也会进一步提高,一家电影院不同的影片、不同的场次或许也都能在一定范围内智能化定价,提高影城和片方的利润。
不过,电影平均价格急剧的提升,势必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反弹情绪,这是中国电影目前必须要想清楚的事情,和我们国家近些年的发展一样,总想去依靠低价竞争是不足矣立足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利润,才会让中国和中国电影变得更好。
⑵ 为什么电影票越来越贵
电影票是便宜了还是贵了?根据5月底出炉的《2011中国电影产业报告》(以下简称《电影报告》)显示,2010年平均票价比2009年增长了18%,价格高昂的3D影片和Imax影片成为“罪魁祸首”之一。在前日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题为《数字时代的影院角色》的第三场电影论坛上,业内人士对此作出分析,银幕太少、规模上不去,好影片少、人气不足,被认为是电影票价一时还降不下来的新解释。会后,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总经理赵军等业内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气才是影院的生命线,如果每个月有20部以上的好电影,影院为了拉回头客,自然会降低票价。
高票价由来
A 人气不足 去年平均每场7个观众
小赵在广州闹市区天河城附近的写字楼工作,下班以后到影城想挑一部影片的他禁不住抱怨,相对数千元的工资来说,一场电影60、80元的票价偏高。尽管影院上午属于半价时段,他却抽不出时间。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如果票价没那么高的话,他也许会多些来看电影。
遗憾的是,电影票价一时还降不下来。尽管小赵说的60元、80元只是影城里的挂牌价,而不是全行业的平均价,但据《电影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电影平均票价为36.38元,2010年平均票价比2009年增长了18%,超过了40元。
在前日的上海电影节论坛上,有业内人士提出了票价居高不下的新解释:北京新影联负责人高军认为,目前中国银幕数量不足,电影票没有降价理由;另外,好电影太少也成为原因之一,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总经理赵军表示:“好不容易有一部卖座的电影,作为影院经理自然不会降价。”
赵军在论坛之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具体阐释了他“好影片少导致票价贵”的观点,他认为,虽然3月上映的《观音山》票房很高,但“一部《观音山》是不够的”:“如果每个月有20部以上的好电影,影院为了拉回头客,自然会降低票价。”赵军认为,好影片太少,后果是人气不足。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人气不足依旧是困扰中国电影业的一大难题,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101.72亿元,同比增长63.9%,而2010年观影人次约为2.84亿,相比2009年增幅为33.3%。有业内人算过账,全国平均下来,一场电影才7个观众左右。
B 3D和Imax拉高价 影响观众消费欲望
在广州一间中学当老师的胡先生带着妻子和儿子一家三口来看《功夫熊猫2》,对于他们这样的家庭观众来说,在全价时段看3D影片要花费300元。去年暑假他们就花了这个价格看了《冰川时代3》。胡先生还对记者回忆起去年初上映《阿凡达》的情形,巨幕(Imax)版的票价不仅一度上调至160元,听说上海还被炒到600元。
3D和Imax影片对平均票价的拉动不言而喻。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中国电影平均票价的上涨,与3D影片的热潮不无关系。《电影报告》指出,观影的新体验虽然能够刺激观众走进影院,但这只是短期的效果,长久来看,因此而带来的票价问题,必将影响观众的消费欲望。
“如果除去3D和巨幕影片的因素,去年中国整体的电影票价其实是同比下降的,与当年全国物价上涨的总趋势逆势而动。” 赵军曾如此总结。赵军对本报表示,这也是去年总体票房增长速度超出人次增长的原因之一。
C 房租涨价 票价跟着涨
近年来,随着商业地产升值,地租纷纷涨价,地租涨价,电影票价就得跟着涨。房地产租金的急剧上涨,被认为是影院经营承受的最大压力,最近10年来,影院房租占票房的比例从10%已经涨到17%~20%,以至于不少影院经营者表示,影院是在为房地产商打工。
D 最低限价 票价没得降
来自制片方的最低限价,也为电影票价的下调设置了障碍。近年来国产影片制片成本不断提高,导致片方提出的最低限价也日益升高。2010年7月上映的《唐山大地震》,一举将国内保持了多年的最低限价水平由一线城市30元、二线城市25元,提高到一线城市35元、二线城市30元,该片在各地的票价随之水涨船高。
不过,也有业内意见认为,最低限价针对的是影院之间竞相减价的恶性竞争,是为了防止票价雪崩,因此并不会伤害消费者利益:“把最低票价定为35元起,我觉得观众承受得起。”
⑶ 2022年春节档电影票均价已飙到56元,为什么电影票价格会突飞猛涨
2022年春节档电影票均价已标到56元,电影的票价会这么突飞猛涨。一方面是由于影院盈利需求,毕竟也在疫情期间,很多电影院都没有办法开门,所以在春节档这样最能够赚钱的时候,肯定是希望票价贵一点,这样的话也能够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另外的话就是春节期间的涨价是形成惯性,所以标价定的高一些也有人愿意接受。而且很多电影的成本也在不断的上升,所以慢慢的影院的票价也在不断的水涨船高。
看电影是一个娱乐的行为,但是人们对于那些高昂的娱乐消费是会有一定控制的。所以涨价也应该在合适的范围内,这样的话才能够让消费者接受。
⑷ 春节档电影票价惹争议,均价突破56元,你觉得这个价格贵吗
我认为56元的价格是比较贵的,对我来说是看不起电影了。
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档电影平均票价已经突破了56元,其中2021年票房年冠电影《长津湖》续集《水门桥》平均票价最高,高达60.7元,比平均票价最低的《喜羊羊》大电影高出了整整11.2元。
易烊千玺主演、《药神》团队制作的《奇迹·笨小孩》,以及韩寒执导、沈腾主演的电影《四海》,平均票价均突破55元。
当然,也有网友表示理解,毕竟院线影院都是靠节假日维持运营,春节档对他们来说,可谓是旺季中的旺季,全年收入搞不好就靠这几天呢,适当涨价也是能接受的。
最后也希望这次春节档电影的质量都能对得起票价吧,比起高票价,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高价看烂片,有些电影19.9去看还勉强打个3星,可要是花了五六十块也只有3星电影可看,那咱观众就有点太委屈啦!
⑸ 900万人因春节档票价太贵被劝退,电影票为何越来越贵了
⑹ 春节档电影票为何越来越贵都贵在哪几个方面了
春节电影票价之所以有较大幅度上涨,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首先,春节档是中国内地影市每年最火爆的电影档期,春节进影院看电影近些年来成为中国老百姓的“新民俗”,很多平时不看电影的人都把自己每年的电影票钱留在春节消费。
除了院线和影院之外,疫情令各大电影公司和猫眼、淘票票等售票平台日子都不好过,往年的各种票补和促销费用大幅下降,这些都导致了今年春节档电影票价水涨船高。
⑺ 为什么电影票的价格一直在变
其实这是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应有的价格波动。
我们经常发现不同时段的电影票价格会有波动,白天可能会便宜点,晚上六七点左右高峰期,价格会高点,到凌晨就会更便宜。
其实这是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应有的价格波动。价格波动是影院或者平台做的营销活动,电影票也是商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⑻ 为什么 2022 年大年初二电影票房就大幅度下滑了
大年初二大盘报收10.18亿,暴跌29.86%。平均票价55元,较昨日下降1元;总放映场次50.86万,同比减少8.65%,观影人次1859万,下滑超30%,最强最贵春节档似乎有了一丝要提前谢幕的意思了。
《长津湖之水门桥》今日报收4.54亿,比昨日下跌28.96%,2天累计总票房突破10亿,接近11亿。虽然高票价吓跑了很多要去电影院过春节的观众,但作为影史冠军续作,就算日子也不好过,但还是好过了其他同行。只不过按照这个走势,春节档票房、2月票房、甚至《水门桥》想再创新高,都有点遥不可及了。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今日报收2.09亿,如昨日预料一般,非常轻易地就拿下了单日大盘第二名的宝座,跌幅非常少,仅仅不过2%,证明了喜剧片的天然票房号召力。即便主演马丽近几年的电影没一个过5分,凭借着屡上春晚刷脸的牌面,收割观众的电影票还是如探囊取物。
《熊出没·重返地球》今日报收1.04亿,同比下降7.11%,跌幅也在可接受范围。谁也没有想到,历届春节档的票房战斗力衡量单位居然在这个号称“最强春节档”的2022年,仅仅第二天就进入了前三甲。竞争对手的战斗力也太弱了吧?
《四海》今日报收1.04亿,跟《熊出没》的差距非常小,但票房环比暴跌54.17%,几乎是一副要“暴死”的惨状。谁能想到在春节档轻松拿下十几亿的韩寒,其导演的新作会落到这步田地呢?到底是剧本的问题,还是导演的问题,还是女主角的问题,值得行业仔细研究,堪称一个完美的反面教材。
《奇迹·笨小孩》今日报收9616万,暴跌幅度也不小,达到47.02%,首个票房过百亿的00后演员易烊千玺一番力作,口碑不错,但现实题材在春节档上映并非明智之选,观众很难会首选这部影片,而在票价高企的当下,去过一次影院的观众几乎不会再去第二次,实在是可惜了。
《狙击手》今日报收3028万,下跌37.16%。大盘火热,劣势的影片才能一起分杯羹。如今“2022最强春节档”自身难保,老谋子的新片也很大概率是个炮灰了。
⑼ 春节档电影票价飙升,能否“值回票价”
春节档电影票价飙升,能否“值回票价”
春节档电影票价飙升,能否“值回票价”,2022年春节档正式结束,2022年春节档大年初一全国平均票价相比去年同期提升6.9元,春节档电影票价飙升,能否“值回票价”。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月6日21时9分,2022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突破60亿元,创下中国影史春节档总票房第二的好成绩。与此同时,春节档“票价贵”的话题也登上热搜。数据显示,大年初一平均票价为56.1元,一些地方《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票价在100元以上。一般情况下,票价与观众对影片的心理预期正相关。票价越贵,观众对影片内容和质量的期待值就越高。那么,虎年春节档的影片究竟能否“值回票价”?
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几部热门影片。
要说春节档的顶流大片,《长津湖之水门桥》当之无愧。该片以逼真宏大的战争场面征服观众。在拍摄过程中,片方坚持不用一秒的资料镜头,每一片雪花都要自己拍摄,这样精益求精的制作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出中国电影的工业水平,开拓了国产战争片的新境界。从该片当前的票房和口碑来看,足以证明观众对这部影片的认可。
史诗级战争场面撼人心魄,独具匠心的艺术想象同样值得尊重。同为抗美援朝题材的影片,《狙击手》选择以小见大,精细、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志愿军战士与强大对手斗智斗勇的过程,向观众展现了一种小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主旋律的创作应该有更多可能,《狙击手》就是对主旋律电影的一次创新和突破,代表了当下中国电影叙事的进步。
以往春节档大多要靠合家欢的喜剧片和商业片挑大梁。虎年春节档,一部现实题材影片《奇迹·笨小孩》获得了不错的票房和不俗的口碑。影片立足新的时代背景,展现平凡人的奋斗历程,对现实有观察、有思考、有关怀,传递了满满正能量,成功引发观众共情。《奇迹·笨小孩》定档春节档,展现了影视行业对现实题材影片的关照,是对春节档电影赛道多元化拓展的一次大胆尝试。
电影内容的娱乐功能仍然是春节档期观众选择影片的首要因素。《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是虎年春节档唯一一部纯喜剧的合家欢贺岁电影。影院里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也为这个春节增添了一抹动人的亮色。但是,幽默搞笑从来不是观众对喜剧片的唯一诉求。这部影片喜剧背后精心打磨的剧情和励志的故事内核,让观众在笑过之后懂得了“成功只是比未成功多坚持了一次”。该片在短时间内票房就突破10亿元,体现出好口碑对票房形成强大的驱动。
不可否认,虎年春节档影片类型更为多元,战争片、喜剧片、动画片、剧情片,可谓百花齐放,全面覆盖了观众的春节观影需求。从单片口碑来看,观众也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甚至一些此前抱怨票价太贵的观众,在观影之后也会由衷赞叹“值回票价”。
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电影票价小幅升高有一定的合理性。时至今日,春节档已经晋升为内地头号档期。头部项目纷纷抢滩春节档,观众也形成了一定的春节观影习惯。春节期间观影人次多、影院成本高企,票价较平时有所上涨,这与逢节日机票涨价、景区淡旺季票价不同,是一个道理。但是,合理也不可以任性。对于文化市场来说,电影并非无可取代的消费品。影院创收不能仅靠涨价,还应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观影环境、促进合理排片等手段,力争长久留住观众。此外,随着春节档接近尾声,票价应逐步下调,满足更多对价格敏感观众错峰观影的需求,充分发挥优质影片综合效应。
还要看到,电影票价并非越低越好。早年的爆款影片《阿凡达》,其在IMAX银幕的票价普遍是二三百元,但依然一票难求。而对那些口碑不佳的影片来说,即便9.9元还是无人问津。在电影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一部高质量的影片离不开高投入。片方有了足够的票房收入,才能对产业上游形成正向回馈。观众愿意用真金白银支持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希望电影人以此为动力,创作出更多“值回票价”的精品力作,共同打造我国电影产业的美好未来。
2022年春节档正式结束,猫眼2月7日发布《2022春节档数据洞察》,由于2022年春节档大年初一全国平均票价相比去年同期提升6.9元,对观影人次形成了影响,但自初二起平均票价回调,春节档大盘走势则快速回归稳健。了解观众观影决策的核心因素,是让影市保持积极的要义。从优秀影片的连翻逆涨可以看到,如今的电影观众对于“值回票价”的好内容仍会大力支持。
从2013年至2022年,春节档这十年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电影市场这十年的缩影:高速发展的2014-2015年,打通票房爆款上升链路的2017-2019年,快速复苏的2020年-2021年。时间来到2022年,春节档的第十个年头,电影行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了解观众。
2022年春节档(除夕至正月初六,1月31日至2月6日)全国城市影院电影票房位列影史第二,报收60.35亿元,观影人次为1.14亿。历史战争题材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走势稳定,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以25.28亿元票房问鼎2022年春节档;《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自初二起开始逆涨,连续6天日票房破2亿,稳坐2022年春节档亚军;剧情片《奇迹·笨小孩》随着口碑的发酵,跌幅控制极佳,在大年初五单日票房再度破亿;《狙击手》更是一路走高,初五当日票房大涨32%,连续两天超越上映首日票房表现;包括《熊出没·重返地球》也拿出了系列最佳的表现,刷新了春节档动画电影档期票房纪录。
根据影片的类型进一步分析,2022年春节档五部真人电影中,《长津湖之水门桥》与《狙击手》同为战争题材;作为唯一的纯喜剧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享受到了题材稀缺性和普适性的红利;《奇迹·笨小孩》以“剧情”作为唯一题材,在观众持续关注下有更多的口碑发酵空间;《四海》复合了喜剧、动作、爱情多种主流题材标签,在认知性和倾向性上具有明显优势。
统计近五届春节档动画电影的观影总人次,可见自2019年以来,春节档动画电影(以亲子为主)总规模在1300万人次保持稳定,也是受票价、影片质量等因素影响较小的刚需市场。这期间《熊出没》也与“小猪佩奇”、“新神榜”、“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多个IP同台,其国产亲子动画冠军位置暂时未被撼动。2022年春节档,《熊出没》在动画市场的人次占比回升至83%,在春节档期间就拿下5.62亿,刷新了春节档动画电影档期票房纪录,也将创造系列电影单片新高。
春节档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阖家观影,经过十年的发展,在春节档带全家人看一场电影也成为了一种新习俗。近两年受疫情影响,部分观众虽然未能返乡,但也会选择为家里的亲人买上一张电影票作为祝福。喜剧一直以来都是春节档必备的菜品,今年《长津湖之水门桥》《狙击手》等影片,也是全家观影的选择。围绕档期根本特征去布局,实质是理解观众在档期究竟想看什么电影。
从结伴观影数量来看,全年假日档期与情侣档期的特征也十分鲜明,根据档期特征匹配影片,满足观众的基本需求,但绝非同类扎堆彼此制约。青春爱情电影并非只有情侣档期可供选择,暑期档、高考中考结束后的周末也是好档期。正确运作档期,合理看待档期,才能避免档期与非档期产能进一步分化、腰部影片缺失、平日观影动机弱化、档期票价走高等一系列问题。
热门影片集中在热门档期上映,观众自然集中在热门档期观影,影院对热门档期的依赖自然进一步提高。破除这一循环的根本方法,一定还是提升观众在平日的观影频次,避免市场对于档期的盲目依赖,从项目制作层面就考虑对于观影动机的充分调动,进而让优势热门影片能够持续上映。
虎年春节档成绩单出来了。数据显示,2022年1月31日至2月6日票房总数为60.36亿元,出票数为1.14亿张,放映场次312.8万场,排在2021年(78.42亿元)之后,位居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位。
与春节档八部电影一起成为热门话题的,还有“高票价”和“观影人次下滑”。2022年春节档全国平均票价为52.8元,这一价格在2021与2019年,分别是48.9元和44.7元。涨价虽是显而易见的,但单就平均票价来看,涨价幅度也并非“失控”。于是,耐人寻味的.问题便产生了,为何今年“高票价”给观众带来的痛感如此之强?
舆论不乏声音认为,观影人次下滑与高票价有直接关系——疫情导致消费者压缩开支,看电影首先成为被砍的对象。但来自网联清算平台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五天,网联平台共处理跨机构网络支付交易62.36亿笔,金额4.2万亿元,同比增长5.30%和11.58%,餐饮、娱乐、购物等是假期消费的主要场景。通俗地理解,今年大众在消费方面并不吝啬。今年春节档票价虽高,但相对于其他消费,仍然处于“口红效应”涵盖的范畴之内。观众说“看不起”电影,除了最直观地表达对“高票价”的不满外,一定还有其他隐蔽的原因。
从购票平台的打分状况看,春节档“一超多强”得到了验证,多数电影都达到了9分以上;从社交媒体的反应来看,每部电影也都有大量的网友表示“好看”值得支持;但在相关新闻报道的评论区,多数网友觉得今年春节档电影整体不行,不足以吸引观众必进影院欣赏。这三种声音,分别对应了购票观众、营销宣传、未购票观众(节制消费观众)这三大群体对于春节档的态度。这其中,未购票观众以及只选择看一部的节制性消费者的态度,或更能帮助人们看清春节档真相,发现“高票价”与“观影人次下滑”背后的真实状况。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逆袭,《四海》因为车祸等情节遭批评,以及《熊出没·重返地球》冲进票房“四强”,这三点均证实春节档的“合家欢”属性仍然不容更改。《奇迹·笨小孩》虽然口碑不错,但励志、催泪的背后,还隐藏着诸多沉重,这种沉重或限制了它的票房爆发。《长津湖之水门桥》与《狙击手》作为战争片,在过去选择进入春节档是需要慎重决定的,这些年春节档经常各种类型电影“大混战”,才为战争片进入该档期趟平了道路,但观众骨子里希望在这一档期看喜剧、感受温暖的需求,始终没有变过,两部战争片实现不了高票房在情理之中。
今年春节档影片供应貌似丰富,但与数以亿计的观众整体需求是错位的。只有一种可能,观众才可以在春节档接受非喜剧、非温暖情感的电影,那就是能够打破档期界定、能刷新观众认知的真正大片、佳作、经典。购票观众觉得春节档电影还不错,那是因为没有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只不过是在“可打高分与可打中分”、“可看与可不看”之间,选择了前者而已。而未购票观众的冷静,一方面可以视为理性消费观念在起作用,另一方面,是觉得这一档期的电影并未拥有足够多的看点,让他们有必看的愿望。
今年春节档留下来的经验,有两点需要特别强调。一是要真正地认识档期特征,提前规划定档电影的类型,科学分配投放电影的类型特征,让更适合春节档的作品现身于影院;二是春节档电影在提供娱乐、情感慰藉功能的同时,一定要追求成为经典。唯有经典电影才能让人念念不忘,也唯有真正的佳作,才能让一个黄金档期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