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天堂 > 电影院的历史

电影院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3-10-05 07:15:20

㈠ 新闻电影院的历史

新闻电影院是我中小学经常光顾的地方。文革期间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都是在那里看的,在样板戏开始前还经常加演几辑《新闻简报》。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新闻电影院相继上映了被“四人帮”禁演的优秀影片,还上映了中国香港、台湾和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南斯拉夫等国的故事影片。 哪个时候是电影院最火的时候,为了一张电影票经常半夜去排队买票,有时甚至排个通宵。
随着电视的普及和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形式的出现,电影已不再是唯一和首选的娱乐方式。1988年新闻电影院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增设了录像厅、电子游艺室、商场,并将地下室开辟成酒吧。改造后的新闻电影院,仍保持原有的欧式建筑风韵,营业项目虽然扩大,但却风光不再。看看她门脸上的各种招牌,也尽显她的无奈。
2004年闻电影院再次变脸,变脸回戏院和茶园,变脸成二人转剧场。巨大的二人转剧场招牌遮住了建筑的主要部分,“新闻电影院”几个字已显得很渺小了,据说这里已经不再演电影了。
令人欣慰的是新闻电影院已列入《哈尔滨三类建筑保护目录》,这座古典复兴主义风格的建筑可以依法保留下来了,避免了拆迁改造的厄运。
新闻电影院承载着年轻时的记忆,想起她就能想起那些老电影,那些经典台词。想起深印在脑海里那些熟悉的画面,就能想起她。
哈尔滨新闻电影院位于道外区景阳街和靖宇街的交汇处。
地址:道外区景阳街374号

㈡ 北京电影院的历史背景

在过去北京并没有专门播放电影的场所。首次放映电影的地方就是前门外打磨厂的福寿堂了。1902年一个外国人在这里放映了3部影片——《黑人吃西瓜》、《脚踏车赛跑车》、《马由墙壁直上屋顶》,这是北京人第一次真正看到电影。后来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一些戏院也开始播放电影,但都算不上是正式的电影院。
北京的第一家电影院,是1913年开业的大观楼。提到这,不得不提任庆泰。他是辽宁人,原是名匠,后来学习了摄影,曾为慈禧太后照相。1905年,他拍摄了《定军山》,是中国第一部电影。由于当时抗战的原因,大部分的戏院不能正常开门,就被迫改放电影了。也颇有收获。后来有的场所干脆把二者兼容。因此,北京电影院又有影剧院之称。
有趣的是,早期的北京电影院是不允许男女相邻。影院中一边是男座,一边是女座,中间隔着一人多高的木栅栏,即使夫妻二人也要分座。最早允许男女混杂的是平安影院,因为是洋人经营,观众也是洋人,一般人不敢管。以后渐成风气,其他影院也不开始分座了。
直到抗战胜利,北京解放不久,中央政府从紧张的建设资金中拿出钱来装修了5家电影院。即紫光电影院、交道口电影院、新街口电影院、广安门电影院和花市电影院。

㈢ 杭州影院的发展历史

一个没有近代城市历史故事的都市是不可爱的。
坐落在西湖三公园附近的西湖电影院,有着70年的历史,伴随杭城几代人的成长,是名副其实的城市记忆。 近日,一个名为“救救杭州老牌西湖电影院”的帖子受到了网友们的关注。帖子中说,西湖电影院将面临拆迁,请热爱杭州的人们一起呐喊,救救杭州的老牌电影院!经记者多方求证,西湖电影院确实要拆了。 影院方: 拆迁确有此事,重建还不确定 。 影院经理陈建龙在接受时报采访时证实:“西湖电影院确实将拆迁,1月22日,在崔家巷4号,我们还参加了拆迁指挥中心主持的听证会,这次拆迁属于湖滨三期改造工程,涉及到21户人家、东坡剧院和我们,但拆迁后要用来做什么我们就不清楚了,是否会在原址重建影院也不确定。” 上城区建设局办公室陶主任也表示,知道拆迁的事情,但具体的进展不是很清楚。陈经理说,西湖电影院的前生是西湖戏院,早在1939年就成立了,解放后,西湖电影院交由杭州电影公司管理。 “在全国,像这样的老影院,很多都已经被作为古建筑保留下来了。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真的很难得,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拆了确实可惜。” 18岁就在影院工作 “我和孩子的记忆中都有你那是1984年,18岁的钱大姐曾在西湖电影院实习。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新华电影院工作。八年前,因为工作调动,钱大姐又回到了这里。“一晃就是23年,今年我都41了”,钱大姐说,“记得影院是全杭州第一个引进3D设备的,那时候我们都不理解,为什么要花40万引进一套很少使用的设备,但随着《地心历险记》的引进,我们成了当时全国单屏幕产出的第一名,那种自豪到现在还忘不了。” 电影院有她无可取代的记忆。“刚来这里时,儿子才1岁,自从他懂事以后,一有新片,我都会带他来看,如果电影院没了,生活主线也没了,我只想说,我和孩子的记忆中都有‘你’!” 85岁老人影院边住了一辈子 “儿时常常溜进去看电影”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鱼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延德里1号房子里传出充满怀旧味的老歌,唱歌的是85岁的徐大伯,他说:“这是我年轻时最喜欢的曲子——《渔家曲》,是一部电影的主题曲,当年就是在西湖电影院看的。” 6岁时,徐大伯随父亲搬到了西湖电影院附近居住。“一住就是80年哪,还记得小时候,一张电影票要1毛钱,那时候穷,就偷偷地从门缝里溜进去,当时电影院还是个矮平房,有200多个座位,放的是无声电影。” 提起拆迁的事,徐大伯望着窗外怔怔地说:“虽然儿女都有自己的房子,但还是喜欢住在这里,住了一辈子,真的不想离开咯。”曾经撮合父母约会 “希望一家人的幸福在这里延续 虽然现在看电影可选择的地方很多,小谢还是习惯性地来西湖电影院,昨天在电影院的门口,记者遇到了刚看完电影的他。“小时候,为了给爸妈制造约会的机会,我们总会嚷着要看电影。爸爸会骑一辆自行车载着妈妈、姐姐和我来这里看电影,可是妈妈每次看电影总是睡着。”小谢笑着说,“现在都是小厅放电影了,真的很怀念以前大影厅的感觉。” 如今父母亲已经回了老家,只有小谢一人留在杭州工作。想父母的时候,他就会带着女友来这里,回味坐在父亲腿上看电影的日子。 “希望我们一家人的幸福都可以在这里一直延续。”小谢说。 专家:希望拆除前谨慎考虑 “电影院早已不只是一个建筑” “如果被拆除,那就等于永远失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建华说,“西湖电影院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建筑,它承载了文化历史、市民情感和城市记忆。”杨建华觉得,西湖电影院寄托了老杭州人的情感,保护影院,不但是保护建筑、保护文化,也是对市民情感的保护。它虽不具备标志性建筑特色,但悠久的历史同样见证了杭州城市的发展。

㈣ 瑞安电影院的历史

“瑞安不是没有电影院,相反,瑞安电影的发行收入曾连续9年荣登全省县级市榜首。”瑞安电影有限公司经理郭峰回忆道。他亲历了瑞安80年代电影市场的兴盛,那恰好也是整个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和空前繁荣期。
说起瑞安电影院的辉煌历史,年过半百的郭峰稍显落寞。1981年,郭峰被分配到塘下(瑞安市下属的一个镇)电影院当放映员。在郭峰记忆中,当时的塘下电影院占地面积3亩,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有一个可容纳993人的放映大厅,即人们俗称的“千人影院”。
那个时候,剧院很少,电视、录像、KTV远未普及,电影是唯一的娱乐方式,它收藏了好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在80后的记忆中,学校组织集体观影时的盛大场面永远难以复制 。在60、70后的记忆中,电影院是他们恋爱时最“时尚”的约会场所。而在郭峰记忆深处,电影放映员则是一个人人想当的美差。由于电影市场火爆,电影票常常一票难求,几乎天天有人围着他,私底下找他要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放映电影《碧水双魂》时,由于电影赛龙舟的场景取景于塘下,塘下的电影院从早上7时30分开始放映至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连续放9场,7天放了63场,还是场场爆满,那个年代电影的火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很大程度上,塘下电影院的状况就是瑞安市电影院的一个缩影,从80、90年代电影大发展期,瑞安共30多个乡镇几乎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电影院。”郭峰说。瑞安仅城关就聚集了4家电影院:华侨电影院、玉海影楼、人民剧院、工人文化宫。此外,莘塍、塘下等乡镇的集镇电影院在全省都算得上大规模。
90年代末,由于体制弊端出现和多种娱乐方式的兴起,电影市场逐渐被电视和录像所蚕食,人们的消遣娱乐从此有了更多的选择,曾经红极一时的瑞安城镇电影院变得命途多舛。
“有的场地出租,搞商业经营,有些电影公司转制时被置换掉,即使存在的,也基本不放电影。这是全国城镇电影院都面临的问题,而瑞安电影院场面撑得最大,到最后衰败得也最彻底。”郭峰说,到2002年,瑞安电影院全线停营,电影院从此淡出了瑞安人民的视野。

㈤ 中国第一家电影院是在哪里诞生

哈尔滨首座电影院,也是中国第一家电影院,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12),故址在今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与西十二道街拐角处。创建人是俄国摄影技术师考布切夫。

这家电影院的历史,在中国比北京、上海最早的电影院分别早四至六年,比光绪年西太后七十大寿第一次看电影还早两年。在全世界范围比较,则和号称“世界影院之最”的美国洛杉矶电影院同年所建。

哈尔滨继中央大街创建首座影院之后,又在中央大街、新商业街(今奋斗路)和乌查斯街(今地段街)繁华街区相继开办了马迭尔(1950)、敖连特(1908)、托尔斯泰(1909)、皆克坦斯(1910年前)、新开影戏院(1911)五处,清末之前哈尔滨已有影院六处。

哈尔滨首座、中国第一家电影院的创建人考布切夫,清末之前还摄制过三部记录电影:

第一部记录片《旅顺之战》(以下片名皆系作者所加),摄于1905年,由法国商人瑗杂斯带去京、津、沪放映后,于1906年经黑龙江省交涉局批准到齐齐哈尔租用阔米萨尔戏园放映一月,“皆日俄战攻真迹,枪击炮轰,马驰人行,与生者地无异”。

第二部记录片《安重根刺伊藤博文》,摄于1909年。据地方文献记载:伊藤之死,系被复国仇、雪国耻跟踪而至的朝鲜义士安重根所杀。伊藤来哈目的,原打算同比他早到两天的俄国财政大臣戈果甫佐夫迷议瓜分中国东北问题,不料想刚下火车未走出站台,即遭狙击。当时安重根连发三枪,伊藤博文胸、肋、腹三处中弹,遂即倒地毙命。

第三部记录片《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音xun4)巡狩过哈》,摄于1911年,当时放映于中央大街电影院,从摄制到放映不出旬日。《远东报》称:“每当夕阳西下,公园散后仕女游人相偕去中国大街之电影园聚兴,所演皆赵督来哈新片‘真情毕露’云尔。”

㈥ 电影院线的发展历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电影行业对院线制认识的深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资影院和民营影院的实践。1999年12月,香港百老汇影城北京新东安店正式开业。随后,百老汇影城又陆续在国内创建了14座系列影城。大陆出现了与国内传统的礼堂式和多厅式影院有很大不同的新型电影院。根据《外商投资影院暂行规定》,外资对影院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49%,但在北上广等七个试点城市,则可以高达75%。
2004年初,美国华纳兄弟国际影院公司与万达集团宣布,将合作共建“华纳万达国际影院”,并很快在大连等5个城市建立了5座具有五星级水准的多厅影院。这些影院“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四统思路”构成了中国电影行业现代院线制的雏形。
2005年,美国华纳兄弟国际影院公司宣布退出中国影院市场,旗下影院由万达集团收回。随后,万达集团全资投建成立了国内首个民营院线公司——万达院线。与国内其他36个电影院线不同,万达院线在“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新型运作模式下发展迅猛,并在2009年创下八亿元票房纪录,跃居国内电影院线票房榜首。
2012年,在并购美国AMC之后,万达院线成功晋级亚洲第一大电影院线。万达院线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很强的辐射带动效应,国内影院投资商纷纷认识到现代院线制的巨大优势。浙江的横店院线以及广东的大地院线等民营的“四统”院线逐步成为中国电影院线的生力军。 随着电影行业改革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电影院线发展迅猛。得益于文化产业的繁荣和数字技术的应用,民营院线和国有背景院线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展合作,出现了融合的趋势。例如,中影星美院线是由中影集团与星美集团联合组建而成,而金逸珠江院线是有金逸集团和珠江院线联合组建而成。前者一直稳居国内电影院线榜单前三,后者与中影南方新干线不分伯仲。
院线制实施十多年来,中国电影院线无论是经营规模还是运营理念均发生了跨越式的发展。包括万达院线、大地院线、横店院线和金逸院线在内的直营院线在依靠“四个统一”提高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的同时,逐步开始整合各方资源,输出先进的院线经营管理经验,并取得市场主导地位。即使一些中小型的院线如河南的奥斯卡院线和四川的太平洋院线也在实现“四个统一”的基础上,逐步打破地域限制,成长成为全国性的院线公司。

阅读全文

与电影院的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分数线2015 浏览:794
富二代的爱情的电影 浏览:333
中国抗日电影还有哪些 浏览:992
ipad怎么在线看电影 浏览:268
泰国打胎电影 浏览:313
动画电影恐龙王片段 浏览:93
一个美国女记者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527
2015上映的华语电影 浏览:578
伞有大电影吗 浏览:409
打电影票 浏览:743
小迪韩国电影 浏览:556
3d超清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425
丧尸电影大全2018韩国 浏览:210
悟空的大电影 浏览:426
从泰国回来的王刚电影 浏览:982
互相嫌弃的外国少年爱情电影 浏览:774
2021年手机拍摄电影票图片 浏览:2
电视剧甜蜜电影演员 浏览:854
贴吧日本电影 浏览:876
2015儿童励志电影 浏览: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