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霸王别姬的获奖记录
1993年该片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中国影片;此外这部电影还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等多项国际大奖,并且是唯一一部同时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电影。
1994年张国荣凭借此片获得第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贡献奖。2005年《霸王别姬》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
(1)戛纳电影节霸王别姬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程蝶衣
京剧名角,对京剧非常痴迷。自小被母亲卖到京戏班学唱青衣,后与师兄段小楼因合演《霸王别姬》而成为名角。程蝶衣饰演虞姬时达到了“不疯魔不成活”的忘我程度,再加上程蝶衣小时的奇特经历,所以程蝶衣真正沉入自己的“戏梦”中。
在文革时期,程蝶衣对毕生的艺术追求感到失落,在跟段小楼排戏时自刎于台上。
菊仙
花满楼头牌妓女,为京都优伶名角段小楼所喜欢,后来与段小楼日久生情,二人最终走在一起并结为夫妇。新中国成立后爆发文化大革命,段小楼为求自保违心的说不喜欢菊仙,这让菊仙彻底看清了段小楼的面目。在与程蝶衣告别后,她在屋内悬梁自尽。
段小楼
与程蝶衣一样痴迷于京剧,程蝶衣唱京剧时的搭档。他表面上看起来很坚强,其实内心非常软弱。他嘴上说要爱国不为日本人唱戏,但自己被抓起来后还是师弟程蝶衣牺牲自己去救他出来。在文革时期,他为了随波逐流的活下去,不仅否定了自己一生的事业,还将妻子和师弟程蝶衣统统出卖、揭发。
袁世卿
中华民国时期没落的贵族,一代梨园霸主,人称“袁四爷”。他爱京戏,更懂京戏,对戏曲艺术一掷千金,毫不吝啬。在关家戏班中,段小楼和程蝶衣因唱《霸王别姬》而名誉京都,袁世卿欣赏后对程蝶衣出神入化的精湛演技深深折服,只叹“虞姬再生”。
Ⅱ 《霸王别姬》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
前几天在网上看了哥哥主演的电影《霸王别姬》,这部电影在1993年的法国戛纳电影节上夺得了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这也是目前为止我国唯一一部获此奖项的电影。除获得金棕榈大奖外,还获得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金球奖最佳外语片以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等多项国际电影奖项。这部作品也曾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可以说是一部享有世界级荣誉的电影。哥哥出神入化的演技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不疯魔不成活”的艺术家程蝶衣。虽然在戛纳YD的评选上以一票之差落选,但是在影迷心中,他是当之无愧的YD。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就其影响力和伟大程度来说,个人觉得在中国的电影史上可以进前三。
Ⅲ 为什么电影《霸王别姬》可以称之为中国电影的巅峰之一
电影《霸王别姬》可以称之为中国电影的巅峰之一是因为这部电影当中表达的意义是极为深刻的,而且这部电影的电影语言包括电影美学,都是很多电影无法达到的一个标准。电影《霸王别姬》是中国目前唯一一部获得了金狮奖金熊奖,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被提名为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可以想象这部电影不仅给中国包括一些国外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力。
最后电影《霸王别姬》是优秀的作品,也希望未来的导演们能够拍出更多的优秀作品,让电影市场蓬勃发展。
Ⅳ 《霸王别姬》获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作为历史剧,它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霸王别姬》讲述的是梨园名伶程蝶衣的一生,人的一生总会包含很多的故事,他凄惨的童年,他成名时的得意,他感情上的波折,他经历的历史变迁,他一生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生命结尾那荒唐的疯狂,以及极富宿命感的“霸王别姬”之死。
程蝶衣最终选择了“霸王别姬”中虞姬的死法,他只是一个戏子,他不想承受那么多历史的重担。所以他选择自刎,就像他唱过无数遍的虞姬一样。但是这一刻,他终于不用再担心世人的鄙夷目光,他真正的做了一回虞姬,让自己的生命自在了一回。
Ⅳ 解读戛纳电影《霸王别姬》的魅力是什么
电影《霸王别姬》改编自李碧华同名小说,由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陈凯歌执导,更有华语影坛知名演员张国荣,巩俐,张丰毅,葛优等人倾情演出,影片自上映至今一直被视为华语巅峰之作之一。
1993年,影片斩获第46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华语电影,并在此后包揽众多有分量的大奖。不仅如此,该影片还入选豆瓣电影Top250清单,近200万人标记看过,超130万人给出评价并打出9.6的高分,被认为优于99%的爱情片。
影片主要讲述两名京剧艺人段小楼和程蝶衣跨越半个世纪悲欢离合的故事。其中,中国历史的巨变、传统文化的变迁、世间百态的写照、人性的黑暗和思考这些元素都在上世纪纷繁复杂的京都城里逐一上演。其宏大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框架完美融合,奠定了影片史诗级的地位。
如果仅从故事内容解读此片,我认为无法深刻体会到此片的独到魅力之处。因此,本文将从“视听语言的处理、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呈现方式”这册握拍三个方面,从微观到宏观多层次多维度对此片进行深度解读:视听语言的处理:灰黑皮手色调的运用奠定影片悲怆基调,京剧唱腔增添故事的悲凉感人物形象的塑造:矛盾的霸王形象和错位的虞姬形象,人物的隐喻彰显对人性的思考主题的呈现方式:动荡的时代背景下,程蝶衣的悲剧人生折射出历史的巨变
四写在最后:
作为到首部在戛纳电影节获得金棕榈奖承认华语电影,《霸王别姬》自上映后历经27年依然被视为经典之作,历久弥新。
从电影本身出发,我们可以发现,《霸王别姬》并无过多曲折离奇的剧情,真正打动人心的是导演通过电影主题向观众传达的哲思和内涵。如果我们仅从故事内容来解读该片,未免显得单薄。因此,本文就从三个角度,由浅入深、由微观到宏观地深度解读这部影片的精彩和魅力。
电影首尾呼应,黑白色调彰显出凄清氛围,剧中人唱着一样的曲子,心境却早已时过境迁。时代的洪流在永不止息地翻腾,历史的车轮毫不留情地前进,无数被大时代裹挟前行的小人物,如何安身立命?或许只有保持一颗初心,我们才能不被浮躁的现实蒙蔽双眼。
Ⅵ 为何当年《霸王别姬》张国荣会与嘎纳影帝(国际影帝)失之交臂!
<霸王别姬》是第一部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内地电影,导演陈凯歌也由此晋级国际级导演行列。这部细腻、悲情的影片讲的是两个戏子与一个女人的故事,陈凯歌把它装进中国50年的历史中。 《霸王别姬》演员阵容强大,在选择程蝶衣与段小楼的演员问题上,还颇有些幕后故事。 据说《霸王别姬》的原著小说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李碧华为张国荣量身定做的,其原因倒也有趣——李碧华的母亲是张国荣忠实的影迷。但导演陈凯歌打算请主演《末代皇帝》的好莱坞华裔演员尊龙来扮演程碟衣,因为片酬太高,又因为李碧华的坚持,这个角色最终还是回到了张国荣手里。 其实最终让陈凯歌下定决心的还是这张《号外》杂志纪念梅兰芳为张国荣做的造型。为了能演程蝶衣,张国荣还当真去学习了梅兰芳的兰花指与眼神。 《霸王别姬》电影中有《贵妃醉酒》一节,高力士的扮演者是一位京剧名家,号称“梨园第一名丑”,与张国荣对戏之后老先生悄悄问工作人员:这个人学了几年戏?工作人员回答:没学过戏,他是香港明星。老先生大吃一惊。 程蝶衣选了张国荣,而段小楼原本打算用成龙,但是由于涉及同性恋题材,成龙拒绝了这个角色。制作方也考虑过姜文,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演过《骆驼祥子》的张丰毅。原作者李碧华称张丰毅不但粗豪硬朗而且“眼角带一点桃花”,神似段小楼。 《霸王别姬》耗资2000万人民币,在影片拍摄的1993年,创了国产影片投资的最高记录。除去张国荣和张丰毅,影片还请来了巩俐,这是考虑到《红高粱》之后巩俐的海外号召力。 其中一场戏,段小楼把妓女菊仙介绍给蝶衣,蝶衣打翻醋坛而菊仙春风得意。拍摄时,三位演员正在表演,忽然巩俐给了镜头一个惊喜的笑脸,正是这个笑容,是巩俐在戏中最美丽的一瞬间。原来是正演戏的她看到了忽然到访探班的张艺谋导演。 这是戏外故事。在戏内,菊仙与蝶衣共同爱慕舞台上的霸王段小楼。小楼却娶了菊仙,令蝶衣悲痛欲绝。 电影中演到日本人入侵,蝶衣劫后余生。张国荣主动提出蝶衣的妆应该更凌乱一些,才更有伤痛的感觉,张国荣要助手过来亲他一下,助手不敢,于是导演陈凯歌亲自出马,揽过张国荣狠狠亲了一口,这脸上犹如血痕的胡乱一抹,正是陈大导演的杰作。 霸王段小楼不能体谅虞姬程蝶衣心下的苦,葛优演的袁四爷却成了蝶衣在艺术领域唯一的知己。这是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几处保留了哥哥张国荣的原声:(汉兵已入境,四面楚歌声,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张国荣的国语不好,《霸王别姬》为追求完美效果采用后期配音,张国荣的原声据说只有三处。 其余声音来自主演过《我爱我家》的杨立新。但是字幕中并没有杨立新的名字。因为《霸王别姬》要参加戛纳和奥斯卡,这些电影节都要求使用演员的原声,如果对白全部使用配音,张国荣将失去角逐最佳男演员的机会。最终在戛纳电影节,张国荣以一票之差与影帝失之交臂。倒也不是配音的缘故,而是意大利评委在评选时竟然给张国荣投了影后一票。 《霸王别姬》的故事横跨中国50年历史,但归根到底讲的是时代变革中人的迷恋与背叛。段小楼在文革中揭发了程蝶衣,蝶衣又揭发了妓女菊仙,菊仙悬梁自尽。在菊仙自杀11年后,两位京剧老人在空无一人的剧场中,演出了他们多年前轰动京城的《霸王别姬》。 此处电影有两种结尾,其一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其二,虞姬自尽时段小楼喊出的是“妃子”。 是虞姬自尽还是蝶衣自尽?是人生如戏,还是戏如人生?《时代》周刊认为,《霸王别姬》是整个90年代中国最好的影片之一,他们认为:“陈凯歌的史诗性作品兼具生活中细腻的悲伤感,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是部感人至深的史诗。” 当年拍摄的《霸王别姬》是中国到现在为止在嘎纳获得过的最高荣誉奖“金棕榈大奖”,并且是迄今为止中国影片中获得过的最多荣誉,但是当年呼声最高的张国荣先生最佳男主角以一票之差输给了当年的影帝,事后解析原因,原来是因为张国荣先生演得程堞衣以及虞娱太出神入话了,以至于评委中居然有人将张国荣先生投成了最佳女主角奖。
Ⅶ 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为荣获此奖项的中国电影人有
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中国唯一的“金棕榈奖”得主——陈凯歌。
回顾戛纳电影节历史,华语电影只有一次摘得金棕榈,即1993年第46届中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在华语电影史上的地位,基本处于无可争辩的巅峰,它以恢弘而细腻的表达,将历史创伤、情感深度、艺术高度完美融合在一起,位居豆瓣top250中的第二名,仅次于《肖申克的救赎》。
《霸王别姬》之所以能荣膺金棕榈,或许在其极致与深厚。这正是一般以「中庸」为深层思想基础的华语电影所难以抵达的境界。
国内尤其是内地导演,创作思潮的根系,仍是儒家中庸的传统文化,即使刻意求变的新导演,也难以逃脱其「束缚」,绝大部分导演无法对生命、人生、人与世界的关系等进行彻底思考,所以很难拍出直击灵魂的作品。